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鄉村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數字化 教學資源 調查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實施,數字教育資源的重要性凸顯,正如揚州市教育局局長周應華在《區域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創新實踐》一書所言:計算機和網絡是一扇通向世界先進教育的大門,打開這扇門,就會發現外面教育世界的無限精彩;計算機和網絡是一個挽手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忠實朋友,和這個朋友相處越久越深,教師們對其信賴感就愈強,思想和行為改變也愈多。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的差距在拉大,山區鄉村教師數字教學資源應用能力普遍低下,這成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率先必須逾越的“坎”。
一、數字資源應用在鄉村學校舉步維艱
日前,筆者圍繞數字教學資源的應用,采取問卷和座談的形式,對南方某市兩個山區縣的農村教師進行專題調查。
表1.鄉村學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情況調查表
注:年齡A指20~35歲、B指36~45歲、C指46~60歲;培訓次數指參加縣級以上、每期7天以上的培訓。
統計表明,目前山區農村教師現代教育技術使用能力偏低,使用熱情不高,提升的積極性不強,數字教學資源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極為有限,現狀堪憂。
二、數字資源“困”在鄉村學校,原因何在
1.教育觀念滯后
許多農村老師未能認識到教師的角色正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機制間變換,學生的學習思維正在從“海綿式”向“淘金式”轉變。特別是中老年教師,時常講出這樣的話語:都教半輩子書了,不要太復雜,我的學生還有上重點大學呢;用電腦、上網等上課,那是城市學校的事,再說,校長只不過說說而已……除了重要性認識不足之外,還存在畏難情緒――老教師“臨近退休不學了”、年輕教師“人在農村隨波逐流”。這些觀念極大地傷害著我們的教育,因為我們的孩子們將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們的學??焖谋兜乃俣茸兓?威拉德?達吉特 在《地球村在行動》一書中指出)。
2.平臺建設滯后
突出表現為:硬件設施配置不全不足,實用性不強,老化現象嚴重,有的形同虛設;數字化音頻、視頻等資源短缺,添置和保管沒有規劃;校園網建設滯后,甚至空白;縣、校兩級對教師用好網絡、微信、微博等通訊平臺服務教育教學的引導工作不力等。
3.信息技術滯后
因為疏于使用,大量中老年教師未能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操作;年輕教師雖然會簡單操作,但對資料的處理合成就顯得力不從心,更談不上移動終端課件、精品開放課程、學科主題社區等課程資源的開發。
三、數字資源應用,教育現代化的必然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包括數字化幻燈、數字化投影、數字化音頻、數字化視頻、數字化網上教學資源等。
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處理技術數字化、處理方式多媒體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學習資源系列化、使用過程智能化、資源建設可操作化等特點。實踐證明,它對學生在以下方面有深刻的影響: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建構知識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互動精神,進而培育其開發本身的價值,訓練其判斷分析力、評估力、批判力和幫助他人的能力等。
四、鄉村教育數字化,路在何方
關鍵詞:鄉村;初中數學;興趣;培養
興趣作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針對鄉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信心與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內驅力,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信心且有興趣,當然這并不是向學生講幾個簡單的數學故事或是舉幾個與生活有關的例子就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是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數學的心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講解、少些訓斥,多些引導、少些遏制,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機會來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心,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效的[1]。
二、創設情境,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常見而又生動的例子來向學生解釋那些枯燥的概念。比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的初步認識”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事前準備的簡單圖形組成一些圖案展示給學生并提問:這些圖案都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的邊與邊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并進行總結。最后,通過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實踐操作,用簡單的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拼出圖案最多的小組獲勝。
三、感受數學美,從而產生追求美的欲望
首先,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數字美。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有關數字的小知識,比如,神奇的“3”,“三思而后行”“白發三千丈”中的“三”都是一個泛指的數字,“三才”中的“三”指的是天、地、人。再如,圓滿的“5”,有人們所追求的五倫、人生禮儀中的五理、音樂中的五音。其次,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圖形美。從簡單的等邊三角形到正多邊形的穩重,從拋物線的對稱美到圓的和諧美,等等,無不讓人感到驚嘆。再次,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的語言美。數學語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可見其語言美是一種內在的美。最后,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邏輯美。數學作為一門十分精確的科學,數學語言十分精練、準確,具有嚴密的邏輯性[2]。
四、引入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盡可能說,讓學生盡可能操作,力求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有機會成為觀察、思考的主體,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會被大大地激發出來。比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有關內容時,由于學生的方位感不是很強,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將“東西”方向轉化為“左右”方向,以學生左手方向為正,右手方向為負,并邀請一位學生上前來具體走一下,其他同W認真觀察。第一次該學生向左走了2步,第二次向左走了3步,那該學生一共向左走了幾步?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向左走了5步。”有沒有同學能夠用算式表現出來呢?請一位學生上臺來寫出算式:(+2)+(+3)=+5。接著讓那位學生在向右走兩次,與向左走的步數一致,學生們也很快寫出了算式(-2)+(-3)=-5。引導學生觀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得出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的結論。通過這樣的小實驗,學生觀察得出的結論很自然,學生也更加容易記住。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與觀察,得出了結論與書上的一樣,從而使得學生的內心感受到成就感。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紅偉.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快樂的家園
教學目標
1.對“1”進行認識,并且從1引申到2、3、4的學習.
2.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1、2、3、4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學難點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準備
課件、補充資料“結繩計數”,學生每人一張數字卡片,老師1-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你們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數數的嗎?(演示課件:結繩計數)
2.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嗎?
(點評:以結繩計數的故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活動(二)
1.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去旅游(板書“1”),你們想去嗎?鄉村的早晨非常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點評: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1”的概念.)
2.(演示課件:美麗的山村)請你們仔細觀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學生可能說:一條狗、一棵樹、一艘船、一間房、一個小孩、一座山、一個太陽、一戶人家、一棵草、一個蘿卜、一筐蘿卜、一條小路、一條河、一群鳥……
4.平時,你還在什么時候會說到或用到“1”?
(點評:發散思維.聯系生活實際學習.)
5、誰能總結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個體,又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
活動(三)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到2、3、4等數字,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點評:由“1”的學習,引申到2、3、4的學習,學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學習.)
活動(四)
1.建小足球隊:學校的操場多寬敞啊,你們想不想去活動活動?我們就來組建一支小足球隊.
2.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數字,(數字朝下)誰愿意參加足球隊,請你抽取一張數字紙片,把它貼在胸前.(10個同學貼好數字,按上臺順序站成一排)
3.同學們,臺上有幾名運動員?他們衣服上的數表示什么?
4.如果讓他們排成一隊,可以怎么排?(學生討論)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學生說出其中一種,臺上小隊員排隊)
5.老師扮演記者采訪:請問,你是幾號運動員?你排在第幾個?
6.請同學扮演小記者,向運動員提問.
7.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別的辦法幫他們排隊嗎?
(10人一組活動:把自己座位里的數字
貼在胸前,然后大家討論可以怎樣排隊,站成一隊)
8.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是怎么排隊的?其它小組可以當小記者提問.
(點評:組建小足球隊,調動學生參與的意識與活力.在老師示范性的采訪后,學生在模仿提問中,感知序數.)
活動五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誰學習他的什么優點?
板書設計:
快樂的家園
1234
總評:注重體現學生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的特點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同時還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識時,通過直觀的富有意趣的畫面——結繩計數來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實踐活動如:組建小足球隊.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感受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注重直觀感受的同時,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例如,在認識"1"的時候,先讓學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讓學生聯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美育修養。假如教師缺乏基本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無法感知數學的形式美、規律美,那么也就無法向學生傳遞數學美的內涵,教學將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修養,提高數學審美能力,主動學習與美學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美學原理。例如,教師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數學史、數學方法論相關的書籍,提高感悟數學美的能力,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藝術水平較高的文學作品,提高藝術修養。在獲得了一定的審美能力之后,教師還要善于將美育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例如,在學習1~10的數字時,教師可以吟誦宋朝詩人邵康節的詩《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樣,學生在學習數字時,放佛置身于美麗的鄉村世界,為學習數字創設了優美的意境。在學習“湊整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用宋朝詩人坡的詩《百鳥歸巢圖》:“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蘊含的意義,即詩的首句含有算式“1+1=2”,第二句含有算式“3×4+5×6+7×8=98”,而這2道算式所得之數相加之和是100,與題目中的“百”相吻合。這首詩不僅富有文學趣味,還飽含數學情趣,給數學課堂增添了趣味。
二、挖掘數學美育課程資源,豐富數學美的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開發與數學內容相關的課程資源,如美的數學符號、美的幾何圖形等。以教學一年級學生認識數字為例,教師可以將數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利用順口溜讓學生展開想象,從中體會數字的美。比如: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能聽話,4像紅旗迎風飄,5像稱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能裝酒,9像勺子能盛飯,0像雞蛋立起來。假如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應的動畫,使數字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數字的形象美。以教學蘇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認識周長》一課為例,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強,在理解“周長”這個概念時存在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案來強化對圖形周長的認知,使“周長”這個概念變得形象、具體。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美麗的書本的封面,讓學生測量圖形的周長,深化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理解。開發和挖掘數學課程美育資源,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精心備課,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使數學教學成為一種審美過程。
三、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美育的內涵
數學美源于數學本身,是數學固有的本質屬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除了表現數學教學過程美,還要將數學中蘊藏著的豐富的美育因素表現出來,如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奇異美等。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巧妙的教學手段展現這些數學美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內涵及其魅力。比如,簡潔美是一種抽象美,需要學生思考后慢慢體會。6+6+6+6+6+6+6+6+6等多個相同的數字相加,書寫起來比較麻煩,這時可以用乘法來代替,簡單地寫成6×9,這就是一種簡潔美,讓人看起來簡單明了。平行四邊形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a為平行四邊形的底,h為高)可以求出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此可見其用途之廣。
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人們對古典音樂市場的固有印象一直是“它活得太艱難了”,古典音樂會的觀眾在不斷流失。古典新人不得不拼命踮起腳尖兒才能像小提琴美女陳美(vanessa-Mae)或古典辣妹Bond組合那樣冒出頭來??偛吭谙愀鄣哪盟魉?Naxos)唱片公司主席克勞斯?海曼(Klaus Heymann)的體驗卻不是這樣的,他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我和古典唱片界的人聊天時發現,每個人都在賺錢?!蹦盟魉故钱斀袷澜缟弦幠W畲蟮墓诺湟魳奉I域的獨立唱片公司。
互聯網對音樂工業的巨大沖擊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了,為何此時克勞斯-海曼卻和眾人唱出了完全不同的調調呢?原因很簡單,與流行音樂遭遇互聯網沖擊日益唱衰的情形恰恰相反,古典音樂的在線收益顯現出驚人的潛在空間。換言之,互聯網正在或即將殺死流行音樂,卻出現了救活古典音樂的跡象。以百代、索尼、華納、環球這四大唱片公司為例,目前,這幾家公司在數字音樂領域所獲得的收益中,古典音樂占了約20%,是其他音樂種類的兩到三倍。
應當說。這是1960年以來整個音樂工業最差的一年,卻是古典音樂最好的一年――古典音樂的線上銷售數字一路持續飆升,古典音樂迎來了數字時代的新紀元。
究其原因,古典唱片的錄音品質難以被盜版,而古典音樂的忠實樂迷又有著挑剔的耳朵和精細的頭腦,他們更愿意成批購買正版古典唱片。對于那些古典音樂的新聽眾而言,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認識這門“高深”藝術的可能?!肮诺湟魳窞樽约涸诨ヂ摼W上找到了傳播的最大空間?!泵绹Y深數字音樂分析師馬克?穆利根這樣評價到。
這是“長尾理論”在互聯網商業領域的一次印證――一家公司的一項不錯的生意長出了長長的尾巴,而其他音樂種類卻在墨守成規的延續著主流模式。古典音樂卻不同,消費者樂于為了錄音品質費盡周折,縱情于一部作品不同版本間千差萬別的演繹。拿索斯唱片公司目前為樂迷提供了146031部在線古典音樂作品,其中一半的下載量不到10人次甚至更少,但即便如此,這個數字在拿索斯2006年2600萬美元的銷售總額中占了四分之一。在線收益的持續增長抵消了傳統唱片銷量的衰減。20年前創辦了拿索斯的克勞斯-海曼胸有成竹地說:“假如明天起我們不再賣傳統唱片了,我們的日子依然可以過得很舒服?!?/p>
拿索斯這樣的獨立古典唱片公司已經成為互聯網上的勁旅,而隸屬于世界上最大唱片集團環球唱片的著名古典音樂廠牌Decca。其數字音樂業務在環球唱片的總收益中占去了五分之一。對流行音樂堪稱致命一擊的非法P2P下載并未對古典音樂造成什么傷害,低劣音質的文件常常被以小文件的形式上傳到網上,如果你想聽小甜甜的歌,這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蓪τ诎秃盏慕豁憳纷髌穪碚f,這顯然行不通,更何況,古典樂迷當然要欣賞整部作品而不可能是其中的某個樂章,與此同時,他們還希望了解作曲家、樂團、指揮家等背景資料,對善于“偷工減料”的非法P2P來說,這些實在難以面面俱到:而對合法下載來說,當然都不是問題。因此。一首流行歌曲的付費下載花99美分,而下載一段古典音樂作品,你得花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