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課程學習輔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B-0086-03
科學課程“新授”后,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此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程度開展有效復習。然而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對如何開展有效復習很迷惘,不少教師的復習過程很粗糙。為體現(xiàn)“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發(fā)展,我們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有效復習課的構成要素和運行機制,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探尋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策略。
一、科學課程復習目前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新課程要求,科學課程設置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課程復習中我們一線教師是如何操作的呢?下面,通過一個復習片斷進行觀察。
【例1】復習課:《壓強》
一、引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有關壓強的知識。
二、復習過程
1.知識回顧。板書: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教師解說:(1)壓力的方向特點,與被壓物體表面垂直。(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板書: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
教師解說:(1)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單位統(tǒng)一。(2)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知道增加和減小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②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2.例題分析。例1,例2,例3。
三、教師總結(略)
從上述復習片斷中可看出當前科學課程復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效復習要素不清楚。科學課程“新授”后,教師沒有對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進行細致分析,也沒有對課程標準進行詳細解讀,制定的復習目標不適宜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沒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素材和載體,評價內容不能及時檢測復習目標是否達成。
二是復習操作方法不當。因為復習要素不清,教師主導的復習過程與方法不恰當。教師簡單地把學生置于被動操作的地位,用單一的自我講解演繹課堂,或者以大量的練習代替復習過程。學生在課堂復習過程中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沒有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
二、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構成要素及運行機制
(一)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構成要素
科學課程復習要真正促進每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其構成要素應該有教學目標、學生、教師三個維度:(詳見下圖)
(二)各要素的運行機制
1.學生是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主體。
(1)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師制定復習目標的依據(jù)。教師制定復習目標既要把握課程標準,又要依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由于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復習目標時須分清層次,以促進不同學生的發(fā)展。
(2)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這體現(xiàn)在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是分析素材、學習方法從而獲得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習的時間、空間、權利還給學生。
(3)有效的復習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復習課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2.復習目標是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起點和歸宿。
(1)合理的復習目標是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起點。教師在分析課程標準和學情儲備的基礎上制定的復習目標對整個課堂教學起著統(tǒng)攝作用,它決定了教師教學素材的選擇、方法的指導以及評價方案的出臺。要求教師準確分析學情,合理選擇素材,注重評價方案的層次,以便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2)合理的復習目標是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歸宿。檢驗科學課程復習是否有效其本質是檢驗學生是否在原有發(fā)展水平上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其表現(xiàn)則是復習目標的達成與否。
3.教師是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主導。
(1)教師是復習目標的制定者。需要分析課程標準和學情,來具體制定復習目標。
(2)教師是復習活動的規(guī)劃者。教師的主導力量還體現(xiàn)在教師依據(jù)學情,在復習目標的指引下,合理選擇教學素材、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通過設問、追問、小結、評價等手段來引導學生學習素材、掌握方法以促進學生達成復習目標、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
(3)教師是復習效果的檢驗者。要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發(fā)展水平,合理分層制定復習評價方案,以檢驗學生復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三、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策略
根據(jù)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基本構成要素,具體實施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科學復習的立足點
1.準確分析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是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起點。
提高科學課程復習的有效性,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詳見下圖)
(圖2 學生發(fā)展水平分析圖)
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具體可分為社會心理層面和學習層面,其中,前者屬于“共性”層面,要求教師合理分析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水平,以增強復習目標和素材選擇的科學性;后者屬于個性層面,要求教師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儲備、學習狀態(tài)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有所把握,以便分層設定復習目標、提供素材和方法指導、準備評價方案,從而增強復習教學的針對性。
2.挖掘復習內容的趣味性是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興趣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復習。將單一、封閉的課堂教學向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轉化,促使學生成為有獨特魅力的“畫家”“歌手”“演員”……
3.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是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
新課程強調自主、探究與合作。分組是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可按照學習水平把學生均衡分成幾個小組,把每一個小組都打造成積極參與競爭的團隊,讓每個學生都愿意在小組學習中動手動腦、積極參加交流與展示。
4.分層制定教學評價方案是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落腳點。
學生的原有發(fā)展水平存在個性差異,新課程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全體學生。復習課是學生查漏補缺的重要契機,它要求教師在制定評價方案時必須合理分層,以便更好地檢驗不同學生經(jīng)過復習獲得的發(fā)展。
(二)準確定位復習目標――有效科學復習的立足點
1.教學目標的定位依據(jù)。
欲準確定位復習目標,教師須理清復習目標定位的依據(jù),這是定位復習目標的理論支撐:(詳見下表)
(表1 復習目標的定位依據(jù)表)
定位復習目標的依據(jù)有三個:一是課程標準,它代表了國家意志,對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認知、思維特點做出了評估,對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給出了明確的要求,也是教師定位復習教學目標的文本依據(jù)。但課程標準由于其“普適性”的特點,必然不能兼顧地區(qū)差異和學情差異,所以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由此,教師定位復習教學目標還需要分析學情儲備,進行層次性設計。另外,課程內容的屬性不同其學習方法也不同,要求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屬性微調復習目標,保證復習目標的針對性。
【例2】《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復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波是傳遞聲音的形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求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復習目標可分為預設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否達成有明確的衡量標準,它要求全體學生按統(tǒng)一標準達成。“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沒有嚴格的達成標準,為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設置了彈性空間,它能夠促進每一位學生對同一復習過程形成自己獨到的認知、體驗和見解。可見,確定復習目標不僅要有普適性,還要體現(xiàn)對學生發(fā)展要求的差異性。
2.注重復習目標的科學陳述。
復習目標的科學陳述有兩個要求:(1)目標完整。它應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目標陳述;(2)陳述要素齊備。每一條目標的陳述都應包括“目標主體、行為動詞、目標達成策略和要求”等三個要素。
(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科學課程有效復習的關鍵點
在科學課程復習過程中,要促使學生成為有獨特魅力的“畫家”和“演員”,教師要承擔起“設計者”和“導演”的責任。
1.提供有效載體。
(1)問題載體。問題是學習動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學教學的起點和貫穿過程的主線,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問題載體,引導學生對復習的核心內容進行拆分和重建。如在《科學測量》期末復習中,教師可提供如下問題載體:
【例3】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目錄,回憶本學期學過的科學儀器……
教師:其中哪些是測量工具,它們分別測量什么科學量?……
教師:這些測量工具如何使用?要注意哪些問題?……
教師:如何利用上述測量工具測量一個雞蛋的密度?……
教師從目錄入手,引導學生回顧復習內容,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區(qū)別、分類和歸納,對復習的核心知識進行全面梳理和構建。同時也是教師為學生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架起橋梁。這一系列的問題設置,為學生達成復習目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實驗載體。科學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是實現(xiàn)科學實證的基本途徑。教師在科學課程復習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實驗載體。如在《壓強》中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復習,教師可做如下處理:
【例4】
教師:展示人們在雪地里登山和滑雪的照片。
學生:觀察人們在雪地里登山和滑雪的照片。
學生:比較人們在雪地留下痕跡的差異,提出科學探究問題。
教師:從學生提出問題中選取有課堂探究價值的問題開展教學(如人們對雪地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提供細沙和板凳等相關實驗器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給器材模擬雪地和人群,建立假設、設計實驗、獲取證據(jù)、檢驗與評價、表達交流。
……
上述實驗活動過程中,復習素材和情景不是新課內容,學生的情感很容易被調動,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像科學家一樣”提出問題。同一情景,不同學生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思考和嘗試中得到充分發(fā)展,小組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了交流、合作。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可持續(xù)的自主復習。
科學課程復習的載體很多,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運用。
2.進行方法指導。
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綜合考慮復習課程、目標和學生特點,選擇促進學生主動復習的方法進行指導。
招生人數(shù):2
招生簡介: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領域-管道腐蝕與防護,表面工程課題組接收調劑生
調劑要求:
1. 總分及單科達到2018年A類地區(qū)國家線;
2. 本科為機械相關、材料相關專業(yè);
3. 積極向上、勤奮努力,英語至少通過四級,通過六級者優(yōu)先。
如感興趣,發(fā)送個人簡歷、本科成績單和考研成績到郵箱:QQ:41691181
學校網(wǎng)站 bipt.edu.cn,
獎助政策及復試等信息請參考 bipt.edu.cn/pub/graduate/
顧艷紅,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7年9月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學,2012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2007年選派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語教學培訓;主要從事管道的腐蝕與防護、水下焊接接頭的腐蝕評價、鎂鋁鈦合金的降解與表面耐磨耐蝕防護研究.近5年以第一/通訊30余篇,其中17篇被SCI/EI收錄;一部分發(fā)表在Elsevier期刊JCR1區(qū)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CR2區(qū)Applied Surface Science、Materials & Design及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上。指導碩士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2人次;15級碩士研究生2人和16級碩士研究生1人分別選派到美國Villanova University和美國紐約Columbia University 進行短期訪學。研究生畢業(yè)1人考取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1人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他就業(yè)。
代表性論文:
[1]Yang, Y.H., Gu, Y.H.*, A Proposal for Modified Galvanic Corrosion Model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Micro-Arc Oxidation on Al alloy Surface reviews and letters, 2018 online. (SCI/EI)
[2] Ma, H.J., Gu, Y.H.*, Micro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Lo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Friction Stud Welding Joint.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8 online. (SCI/EI)
[3] Yang, Y.H., Gu, Y.H.*, Zhang, L., Jiao, X., Che, J., Influence of MAO Treatment on the Galvanic Corrosion Between Aluminum Alloy and 316L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7 SCI. 26(12): p. 6099-6106. (SCI/EI)
[4] Ma, H.J., Gu, Y.H.*, Liu, S., Che, J., Yang, D., Local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odel of micro-arc oxidation HA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7 SCI. 331: p. 179-188. (SCI/EI)
[5] Gu, Y.H., Ma, H.J., Yue, W.,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model of MAO coating on nano grained AA2024 pretreated by ultrasonic cold forg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81:120-7. (SCI/EI)
[6] Gu, Y.H., Chen, L.L., Yue, W., et. al.,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MAO coated Ti6Al4V with a grain-fined surface layer.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64:770-6. (SCI/EI)
[7] Chen, L.L., Gu, Y.H.*, Influence of HA in the electrolyte on the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MAO Ca/P coating.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2016; 67(7): 702-709. (SCI/EI)
[8] Chen, L.L., Gu, Y.H.*, Liu, L., Liu, S.J.. Effect of ultrasonic cold forging technology as the pretreatmen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O Ca/P coating on AZ31B Mg alloy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35: 278-288.(SCI/EI)
[9] Gu, Y.H., Ning, C.Y., Yu, Z.X. Effect of Pulse Frequency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Mg Alloys in SBF [J]. Rare Metal Mat Eng, 2014, 43(10): 2463-2468. (SCI/EI)
[10] Gu, Y.H., Cai, X.J., Guo, Y.J., Ning, C.Y. Effect of chloride ion level on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MAO modified AZ31 alloy in NaCl solution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3: 542-548. (SCI/EI)
[11] Gu, Y.H., Bandopadhyay, S., Chen. Long-term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AZ31 Mg alloy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6(0): 66-75. (SCI/EI)
[12] Gu, Y.H., Bandopadhyay, S., Chen, C.-F. Effect of oxidation tim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produced AZ31 magnesium alloy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2, 543(0): 109-117. (SCI/EI)
[13] Gu, Y.H., Chen, C.-F., Bandopadhyay, S., Ning, C.Y., Zhang, Y.J., Guo, Y.J. Corrosion mechanism and model of pulsed DC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ed AZ31 alloy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16): 6116-6126. (SCI/EI)
[14] Gu, Y.H., Xiong, W.M., Ning, C.Y., Zhang, J. Residual Stresses in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Coatings on Biocompatible AZ31 Magnesium Alloy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2, 21(6): 1085-1090. (SCI/EI)
[15] Gu, Y.H., Chen, C.F., Bandopadhyay, S. Residual stress in pulsed dc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ed AZ31 alloy [J]. Surface Engineering, 2012, 28(7): 498-502. (SCI/EI)
一、新課程標準貫穿了我的思想,走進了課堂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作為物理教師要置身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zhàn),這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本學期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算一個起點。
二、精心備課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新課程標準不同與以往的教學大綱,課前認真熟讀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資料,透徹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標準,力爭在每節(jié)課前仔細閱讀然后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在上每一節(jié)課前,精心準備、認真?zhèn)湔n,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從一學期的教學情況來看效果較好,學生的各項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新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都沒有過多的束縛,充分體現(xiàn)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課前查閱大量的資料根據(jù)學生的的基礎制定教學計劃、方案、教學設計等。
三、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探究式教學深入課堂
本學年我深知作為物理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我們進行了集體備課,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chuàng)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吃透教材,認真撰寫教案。積極進行了實驗探索問題的實踐。
四、狠抓學風認真落實教研常規(guī)
八年級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特別是難度較大的數(shù)理兩學科。大部分學生由于是獨生子女比較嬌慣,學習和紀律都很不好。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求真務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yè)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 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我從各方面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那些基礎太差后進生,我主動找他們來了解原因。他們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物理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后再加以鼓勵,并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進行課外輔導。經(jīng)過一個學期努力,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有所進步。布置作業(yè)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上網(wǎng)搜集資料,對各種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里,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里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絆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五、創(chuàng)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yè)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少批評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guī)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通過培訓,使我校教師掌握備課、上課、批改、輔導和考試的教學技能,并熟練運用這些技能進教學活動,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培訓對象
全員培訓
根據(jù)我校教師隊伍狀況和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對全體教師開展教學技能和教學業(yè)務培訓。
三、培訓內容
1.培訓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增強理解和運用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能力。
培訓教師理解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培訓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和基礎知識等,構建新的課堂教學程序和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確定教學目標的能力。
2.培訓教師的上課技能
培訓教師課堂教學的導入技能;培訓教師展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能力;培訓教師講授知識,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能力、訓練教師運用引導、設疑、提問、演示、歸納、總結等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教師批改技能
4.教師的輔導技能
訓練教師學會應用不同的輔導辦法面對差異不同的學生。
5.教師的考試技能
培訓教師組織考試的能力、編寫試題的能力、批卷的能力、考試內容分析的能力。
6.《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一書。()
四、培訓方法
集中學習輔導,專題輔導講座,教師自學自練,專題研討等方式。
五、培訓時間
年 月----- 月:培訓大綱和新課程標準;
年 月----- 月:培訓教師基本技能;
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yè)務學習、教研活動。
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yè)務學習、教研活動,向老教師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
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發(fā)現(xiàn)《物理新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此,我不斷教學理論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課標,明晰的目標,從而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學期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三、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
本學期,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不斷提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課后認真寫反思,記下自己執(zhí)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性學習,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fā)現(xiàn),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期考成績優(yōu)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別為……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本學期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用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如學習熱情,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等,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