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低碳生活的影響

      低碳生活的影響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低碳生活的影響

      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第1篇

      【關鍵詞】低碳生活方式 經濟結構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碳濃度的上升造成的,所以想要改變當前的這種狀況,必須要減少碳的排放量,這樣才能夠控制溫室效應,進而抑制全球變暖的速度,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當然人們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現在很流行的低碳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方式內容簡述

      (一)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必要性

      從上個世紀以來,全球的溫度平均上升了0.74度,而且還有繼續升高的趨勢,而且有關報道還說近十年來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十年[1]。當然由于全球變暖還帶來了一些其他的災害,如冰川融化會導致洪水、暴雨的發生,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所以說氣候問題已經成為當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全球變暖發生的主要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只有從源頭上控制了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才能夠有效的控制全球變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實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低碳生活方式的含義

      從字面上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低碳生活方式的含義,它其實就是一種低消耗、低能量的生活方式,主要強調的是人們在生活中要盡可能的減少能量的消耗,這樣就可以減少碳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終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使得氣候變暖的進程變慢[2]。

      二、低碳生活方式對經濟結構產生的影響

      人們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自然是會對經濟結構產生重要的影響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產生新的消費需求

      我們都知道生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只有生產的產品被消費掉,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因此低碳生活方式必然會使人們對于低碳市場產生一定的消費需求,以此來推動低碳生產的發展,也正是因為人們的消費需求才會推動低碳產品和服務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人們對于低碳市場所產生的消費需求會變成低碳生產的發展動力,同樣的如果低碳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那么它必然會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好、更廉價的產品和服務的,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之間本質上就是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推動低碳生產方式的轉變

      低碳生活方式會讓人們產生新的低碳需求,而為了滿足這些新的需求,就需要相應的科學技術得到不斷的進步,這樣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現在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低碳消費水平。低碳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對和低碳相關的產品要求是比較高的,這就需要相應的科學技術來作為低碳產品發展的保障,同時給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要求,進而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低碳生活方式的改變會使人們的生產方式發生改變,推動和低碳相關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只要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那么必然會推動更多新的低碳產業和產品的出現和發展,使得低碳經濟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提供更多高素質的勞動力

      我們現在所大力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它不僅僅注重對我們生活的外部環境的保護,而且也重視人自身的身體健康,更加注重人們的精神生活。勞動力也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去接受知識教育等等,為他們提供更優美的外部環境,讓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放松,如果勞動者有了愉悅的心情之后,它的生產積極性也會被快速的調動起來的。在我們整個的經濟生活中,勞動力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生產者同樣也是消費者。現在的社會又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勞動者的素質如果得到了提高,一定會推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四)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

      低碳生活方式的逐漸普及會使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逐漸的被淘汰,相反的也會讓那些能源利用率比較高的新型工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相關的發展理念也會發生改變,比如從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理念轉變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發展理念,畢竟我們國家現在所倡導的是可持續發展。具體的可以通過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等很多的途徑來減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使溫室氣體盡可能的減少,這樣才能夠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實現雙贏。

      三、總結

      全球不斷的變暖使人們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成為了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當然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經濟學,所以低碳生活方式必然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一些不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試論低碳生活方式[J].生態環境學報,2013,04:723-728.

      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第2篇

      【關鍵詞】藏傳佛教;甘孜藏區;社會生活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西部。藏傳佛教在甘孜州廣為流傳,政府還曾不斷在今甘孜州轄區尋找到達賴轉世靈童,迎至布達拉宮座床;“達賴喇嘛”這個名稱,是明朝蒙古可汗俺答(成吉思汗十七代孫)贈給索南嘉措(三世達賴),“遍知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的尊號由此開始。“達賴”是蒙古語“大海”的意思。從公元一七0八年七世達賴生于理塘,至一八五五年出生于乾寧的十一世達賴親政,歷時一百四十多年。這期間,在親政的五個達賴中,轉世于今甘孜州轄區的,就有七、九、十、十一、十四世。隨著佛教的傳人,宗教逐漸深入人心,從而形成了寺廟林立、僧徒眾多、群眾普遍信教的狀況。甘孜州藏傳佛教分本波、寧瑪巴、薩迦巴、噶舉巴、格魯巴五個教派。州內有相當多的本教徒,尤以德格和丹巴兩地為多,德格扎科的地金寺是白苯最高寺院。白玉縣的噶托寺是甘孜州第一座寧瑪巴寺廟。元朝時期,八思巴在甘孜州境內一些地方積極活動,加緊開辟薩迦派傳教處所,削弱寧瑪派勢力。他到德格更慶寺,在大殿中置佛像一尊,把更慶寺作為薩迦派根據地。又在康北重鎮甘孜打金灘處親自立寺,并塑元朝皇帝忽必烈的護法神――“德公布”,因此寺是北京皇帝庫款所修,又稱為“漢人寺”。南宋高宗時,由都松欽巴把噶舉派傳入甘孜地區,在德格境內創立八蚌寺,為州內第一座噶舉巴寺院。第三世達賴喇嘛與一五八零年途徑甘孜州北部,修建了理塘長青春科耳寺,這是康區格魯派的第一大寺,也是第一富寺。

      藏傳佛教的傳播,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封建社會中,寺廟不僅是推崇宗教的場所,同時也是文化、教育、文藝的中心。寺廟對藏族地區的文化、教育、醫藥、歷算、文學等的整理收藏,繪畫藝術和造型藝術的發展,在歷史上是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的。在甘孜州的藏族群眾對藏傳佛教的信仰及深。他們把它看成心靈的寄托,一切思想言論無不染上宗教色彩;朝夕念經,祈求佛庇佑,事無巨細,都要虔誠祈禱;家家豎供佛像,人人佩戴“呷烏”、“松廓”等護身符;房前屋后懸掛經幡,路旁山口修建佛塔或堆置“瑪尼堆”;婚娶病痛,離家遠行,均請喇嘛打卦念經;有的人不僅要每天早晚向西方磕頭頂拜,甚至拋家棄產,一步磕一個長頭去拉薩朝佛,其中不少人倒斃于千里途中。

      過去很多人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其實喇嘛并非教名。“喇嘛”意為“上人”或“上師”,是一種尊稱。喇嘛的正式稱呼是“格堆巴”,意為“僧侶”。他們是藏區固定的宗教職業者。藏族諺語說“無喇嘛上人,如何近得佛?”“若無喇嘛在前,菩薩也不靈驗。”人們相信喇嘛是引導他們進入佛道的唯一導師,人們無論活著還是死后都需要喇嘛作他們的向導。在人們心目中喇嘛屬于“三寶”中的第一寶“僧”,因而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不論屬于那一種教派的喇嘛,對于平民百姓來說都是皈依和依靠的對象。在整個藏區,一個人從出生到死都離不開喇嘛的幫助,子女生下來時要請喇嘛命名,子女長大結婚須請喇嘛占卜,平時患病要喇嘛醫治,出門辦事也要請喇嘛占卜,人死后更需要喇嘛超度。只有通過喇嘛的念經祈禱,俗人的身心才得以皈依佛法,免入地獄,得生善道。所以,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疑難問題總是請教喇嘛,因為他們相信喇嘛是人與神的中間人,無論男女老少非常崇敬喇嘛。社會上任何一種群體也離不開喇嘛的合作,一個部落、一個村寨、一個地區,甚至地方政府的重大事件也往往靠喇嘛來念經、降神和占卜來最后決定。社會上的各種糾紛在俗人無法調解時靠喇嘛來裁定,占卜和神判有時候勝過法律。在日常生產中求雨、防雹、祈禱豐收等更是喇嘛的神圣職責,至于一年四季各種各樣的節慶盛典同樣離不開喇嘛的主持喇嘛們由此得到社會的尊敬,他們被奉為神的代言人,他們可以向人們傳達神的意志,并代表人們向神表示敬畏,傳達愿望和祈求。藏民把當喇嘛視為人生的一大理想,家家都樂意送子入寺當喇嘛。對于貴族世家的子女,喇嘛生活雖艱苦,但這是一種可靠的仕途,可以享受特殊的地位和特權,對于平民百姓來講,喇嘛的生活優于他們,當喇嘛既養家糊口,又是唯一可以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途徑。

      喇嘛的種類雖然很多,但就一般而言,當喇嘛必須入寺學經,7~20歲期間受沙彌戒十條后稱為扎巴,入寺年滿20歲并受250條比丘戒(又稱具中戒或大戒)即為喇嘛。尤其是被稱為“具恰哇”的喇嘛必須經過長期按部就班地學習各種經典,以便升級畢業后考取格西學位。格魯派的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喇嘛攻讀格西學位課程不但內容很多,而且時間也很長,必修的課程包括因明(初級3年)、中觀(被認為最重要的科目,修四年)、戒律(學習4年)、學習俱舍同時研究高級因明(為期四年)。因此,真正學完所有的課程并通過無數的考試獲得格西學位的喇嘛畢竟是少數。多數沒有獲取學位的普通喇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有的入深山老林修行,有的學了一些專業后從事繪畫、雕塑、醫學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并不系統的學經,不重視經典和理論,而是專靠法術咒語等在社會上個別進行活動,稱為“阿巴”,意為咒師。也有的雖然住寺院學經,但時常去農村牧場替人念經祈福消災或超度亡靈或占卜禍福或求雨防雹等等,有的則留在寺院出賣勞力,承擔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成為寺院的差役。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佛教的教理宣傳對財富不能貪得無厭,要視財富為草葉上的露珠,但在寺院的上層喇嘛中憑借其宗教地位,搜刮勒索,橫征暴斂,積累私產,貪污受賄者也不乏其人。一些寺院中的上層喇嘛不同于世俗的貴族,就在于他們能夠利用廣大百姓的,通過布施捐贈、念經、卜卦等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至于廣大的普通喇嘛,有的迫于生活,把寺院當作一個棲息之所,有的則出于真誠的信仰,把寺院當作修行場所。在沒有多少世俗正規學校的藏區,寺院又是學習知識的教育中心。因此,一般人要想得到一點書本知識,只有入寺當喇嘛。于是喇嘛也就成了藏區傳播知識,受人尊敬的教師。

      佛教自公元六七世紀傳入藏族地區后,迅速傳播開來,雪山環繞的高原大地成為佛教文化的樂園。佛教對藏族人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心理素質、思維模式等諸多方面,無不給予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藏傳佛教又吸取融合了多種文化,形成既是多元化的聚合體,又是博大精深、自成系統的文化體系。藏傳佛教的內容豐富多彩,甚至令人神秘莫測。這是由于信仰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上,使生活宗教化、信仰化。

      【參考文獻】

      [1]甘孜藏族自治州概況[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第3篇

      蘭州市是城市污染相對嚴重的城市,低碳生活方式在市民中的接受和傳播現狀尤為重要。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低碳理念在市民中的了解、接受和傳播各階段的情況,以便為低碳生活的推廣提供一些事實性材料。

      研究設計與資料獲取

      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是怎樣的呢?他們通過什么途徑產生這種認識的?有效的宣傳方式有哪些?政府和大眾媒體在宣傳低碳理念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回答這些問題,2010年11~12月筆者以蘭州市城關區18周歲(含18周歲)以上的市民為對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40份,收到有效問卷234份,有效率97.5。全部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分析調查結果。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調查240名市民對低碳生活的總體認知狀況,包括態度、了解程度和途徑;第二部分調查低碳宣傳狀況,主要從傳者、傳播渠道和傳播效果等方面考察。

      實證分析

      (一)對低碳生活的認識

      1.了解程度不一,總體有一定了解

      調查結果顯示,82%的被調查者對“低碳生活”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僅有4%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此非常了解,仍有3%的被調查者表示對“低碳生活”不了解。

      2.主要通過媒體宣傳、網絡途徑、街道小區內的宣傳欄了解低碳生活

      在所有的了解途徑中,選擇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和廣告、網絡社區論壇討論等網絡途徑、街道小區內的宣傳欄這三種途徑的人數最多,分別占83.5%、45.2%、24.8%。從環保機構了解低碳生活的比例僅為8.2%,可見環保機構對此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此外,人際傳播的作用不明顯,家人朋友之間對此的交流比較少,可見低碳生活還未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話題。而作為新媒體之一的手機在人們了解低碳生活方面幾乎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僅有3.2%的受調查者通過這一途徑了解低碳生活。

      3.對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持贊成態度,但仍有疑慮

      絕大多數受調查者對低碳生活這一生活方式持贊成態度,僅有9.1%的人持無所謂態度。而在對執行低碳生活是否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時,只有約1/3的受調查者明確表示執行低碳生活不會降低生活水平,有20%的人表示不確定會不會降低,認為可能會降低與可能不會降低的人數基本持平。

      (二)低碳宣傳

      1. 低碳生活的傳播效果

      霍夫蘭在《說服與傳播》一書中指出,在新態度的學習過程中,有三個變量十分重要: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承認一個事實,一個人并不會注意每一個遇到的信息刺激。理解,承認另一個事實,即信息如果過于復雜或模棱兩可,將不能被目標受眾所理解。①同時信源的可信性影響著傳播效果。②

      雖然人們在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與低碳生活相關的事項,但這并不代表著人們會把聽到的告訴他人。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都是因為對所聽到的事情的真實性有所懷疑,或者是覺得事情本身沒什么重要性,因此也就沒有二次傳播的價值。就受調查者對與低碳相關的事項聽說情況來看,雖然人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些事項,但是選擇將自己聽說過的這些事項和朋友家人談論的人數還不到30%,明確表示不會向家人朋友提及的人數卻占到將近20%,近一半的人選擇可能會向家人朋友提及這些事項。這就表明,低碳傳播有待加強,這與低碳的宣傳息息相關。

      賴特的“四功能說”中強調大眾傳播具有社會化功能,即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但在對人們日常接觸較多的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大眾媒體關于低碳宣傳的調查中,我們發現46.8%的受調查者表示大眾媒體的宣傳一般,認為這方面的宣傳很少的比例占7.4%,還有3.9%的受調查者表示沒有注意過,認為宣傳比較多的不到40%。因此可以看出大眾媒體對于低碳生活的宣傳做得還不夠到位,大眾媒體沒有發揮應有的向公眾傳遞信息的作用,也導致了相當數量的人對低碳生活不了解。

      2.低碳宣傳的傳播渠道

      低碳宣傳的方式和措施多種多樣,其有效性也不盡相同。在此次調查中,調查者對常見的方式和措施進行了分析:

      (1)總體看來,最有效的三種宣傳方式是廣播電視宣傳、組織低碳的相關活動和報刊的宣傳。組織學習班、進門入戶宣傳、傳單和橫幅這三種方式選擇比例最低,可以看出宣傳可行性不高。

      (2)在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圍地推廣和執行的措施中,近一半受調查者選擇“組織多種宣傳方式”和“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監督體制”。此外,選擇“國家制定政策和獎懲制度”的比例也較高(20.4%)。出臺專門法律以及市民之間相互鼓勵監督都不能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圍地推廣和執行。

      3.政府在低碳宣傳中的角色

      在調查中,81.8%的受調查者表示政府有必要號召市民執行低碳生活,認為在宣傳低碳生活中政府的作用可有可無的比例,與明確表示政府沒有必要號召市民的比例基本持平,都在10%左右。此外,調查者也對認為政府沒有必要號召市民執行低碳生活的原因進行了分析,66.7%的受調查者認為低碳是要市民身體力行的,政府不是執行主體,市民才是;28.6%的受調查者則認為政府對于這方面的宣傳內容空洞,都是口號性的,對于市民來說沒有實際意義;4.7%的人認為是否執行低碳生活完全是個人的態度問題,和政府是否宣傳無關。因此,可以看出在低碳宣傳中,政府的宣傳是有必要的。而在低碳的執行中,市民才是主體,是否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完全看個人,政府宣傳與號召只是外在因素。

      結語

      對以上分析進行概括,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認知層面來看,人們對低碳這一概念已較為了解,但仍存在概念認識不清等誤區。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媒體宣傳和廣告、網絡途徑、街道小區內的宣傳欄了解低碳生活的,說明這三種方式關于低碳生活的宣傳較多,同時也表明宣傳方式不夠多樣化。

      (二)在傳播渠道中,最有效的三種宣傳方式是廣播電視宣傳、組織與低碳相關的活動和報刊的宣傳。此外還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比如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和獎懲機制。從傳播效果來看,大眾媒體對低碳生活的宣傳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做得不夠到位,目前的宣傳不能滿足市民的需要;低碳理念在人際傳播中的效果欠佳,一些居民缺乏低碳意識。

      (三)從宣傳主體來看,政府的宣傳是有必要的,但宣傳策略不夠靈活,內容較為空洞,與人們生活缺乏實際聯系。此外,環保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宣傳作用。

      注釋:

      ①熊澄宇:《西方新聞傳播學經典名著選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②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第4篇

      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開始用“碳”來計算。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全球聚焦,更使得“低碳”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不知不覺中,低碳開始逐步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那么北京市民是如何看待低碳生活的呢?市民現階段的生活習慣距離低碳的標準有多遠,是否愿意嘗試選擇低碳生活呢?帶著這些問題,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于2010年5月以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CATI)調查形式對北京市18區縣1146名市民進行了調查。

      市民眼中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能源,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由于北京不斷加大對低碳生活的宣傳力度,大部分被訪市民聽說過低碳生活,并對其理解較為準確,但農村居民對其還較為陌生。

      逾七成被訪市民聽說過低碳生活

      調查顯示,72.3%的被訪市民聽說過低碳生活的概念,其中64.2%能給出低碳生活的解釋,8.1%聽說過但不知道如何解釋。在能對低碳生活做出解釋的736名被訪市民中,89.7%對其闡釋較為全面,更有35%完全闡釋正確,另外還有10.3%闡釋錯誤。可見,大部分北京市民對低碳生活的概念并不陌生,且理解也較為準確。另外,不足一半(42.6%)的農村居民聽說過低碳生活,這一比例遠低于城鎮市民81.5%的比例。

      調查顯示,市民主要通過傳統媒體中的電視和報紙、雜志了解低碳生活,比例分別為88.3%和76.3%。其次是與親朋好友聊天和網絡渠道,比例分別為65.3%和64.6%。另外,43%的被訪市民表示曾主動了解低碳生活的相關內容,可見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具有一定主動性,反映出人們對低碳生活內容的關心。

      “節能減排”是北京市民對低碳生活的主要理解

      調查顯示,北京市民對低碳生活的主要理解為“節能減排”,這符合低碳生活的實質含義。在聽說過低碳生活的828位被訪市民中,人們既給出了低碳生活的概括性解釋,也列舉了其在生活中的例子。從中可以歸納出,60%的被訪市民表示低碳生活中包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7%表示包括節約能源,還有33.6%和9.8%表示包括綠色環保和節儉、省錢。

      另外,被訪市民認為綠色出行、節電和節水是低碳生活的具體體現。在聽說過低碳生活的被訪市民中,若只考慮其舉出的具體例子,則綠色出行、節電和節水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2.6%,26.8%和20.3%。認為低碳生活的表現是少用一次性物品(7.4%)、垃圾分類(6.3%)、購買環保型家具電器(5.8%)等的市民比例均沒有超過10%。

      市民認為低碳生活的主要意義是保護環境和解決氣候問題

      調查顯示,32.2%的被訪市民認為倡導低碳生活最主要的意義是可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態系統;28,7%的人認為倡導低碳生活可以緩解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問題,還有18.6%和10.6%的人認為倡導低碳生活可以使公眾擁有更健康、綠色的生活習慣、使社會加快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轉變。特別地,只有9.5%的被訪者認為低碳生活最主要的意義是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節約能源。所以說,人們普遍認為低碳生活的主要意義在于解決生態環境和氣候問題,而非能源問題。北京低碳生活進行時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及國際大都市,節儉的傳統生活習慣和時尚的生活觀念同時影響著市民,使其生活習慣與低碳生活較為靠近,且已有一部分被訪市民正在體驗低碳生活。我們選出18個有代表性的低碳生活習慣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訪市民平均做到了其中15個,另有15.9%的被訪市民完全做到了這18個細節。可見在被訪市民中,雖然不是所有生活習慣都符合低碳生活的標準,但大部分是與低碳生活相符的(見右圖)。

      逾八成被訪市民節能意識較強

      調查顯示,在節約能源、拒絕浪費方面的4個細節上,有83.2%的被訪市民能夠完全做到。其中,96.6%的被訪市民平時少或盡量不使用空調:96.5%的被訪市民當家用電器長時間無人使用時,能夠及時調整為待機狀態或關閉電源;94.9%平時注意節約用水或安裝節水龍頭;92.3%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禮品或其它商品。可見,北京居民由于受到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在節約能源、拒絕浪費方面向低碳生活轉變得較為自然、順暢。

      近四成被訪市民環保意識較強

      在被訪市民中,37.4%能夠完全做到有關綠色環保的4個細節。其中,94.9%的被訪市民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做的萊肴,90.1%拒絕購買不環保的高檔家具;73%的被訪市民在日常購物時使用環保購物袋:56.2%除廢品出售外,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再投放。可見,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還有所

      18個有代表性的低碳生活習慣

      1 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禮品或其它商品

      2 多開窗通風,盡量少或不使用空調

      3 平時注意節約用水,或安裝節水龍頭

      4 當家用電器長時間無人使用時,及時調整為待機狀態或關閉電源

      5 除廢品出魯外,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再投放

      6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做的菜肴(如魚趣、熊掌等)

      7 拒絕購買冪環保的高檔家具。如紅木、真皮等家具

      8 在日常購物時使用環保購物袋

      9 在家中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10 在家中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紙杯

      11 餐館就餐時使用一次性餐具。如一次性筷子

      12 不在郊游野餐時使用一次性餐具

      13 四層以內盡量走樓梯,或平時少乘電梯

      14 盡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或騎車、步行;少乘坐出租車,私家車或專用轎車

      15 駕車接送弦子上下學

      16 采用節能的方式開車。如避免冷車啟動,避免突然變速,定期更換機油等

      17 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識減少駕車出行次數

      18 如買車,選擇小排量的汽車欠缺,如果能在這一點上得到提高,北京市民就會向綠色環保的生活前進一大步,從而更加接近低碳生活。

      逾四成被訪市民較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和紙杯

      低碳生活提倡減少對日常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特別是一次性餐具。調查顯示,43.5%的被訪市民能完全做到有關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方面的4個細節。其中,98.8%的被訪市民在家很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紙杯,94.3%的被訪市民在家中很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66.8%的被訪市民在餐館就餐時不會要求使用一次性餐具,57.4%的被訪市民在野餐時不準備一次性餐具。可以看出,市民在家中時對一次性餐具及紙杯使用次數很少,但在外出用餐時的使用頻率較高,人們在外出用餐時的低碳意識還有待提高。

      七成被訪市民有綠色出行習慣

      調查顯示,70.8%的被訪市民有綠色出行的生活習慣――平時不駕車的被訪者,能夠完全做到綠色出行的2個生活細節;平時駕車的被訪者,既能做到2個綠色出行的生活細節,也能完全達到4個低碳用車的標準。在所有被訪市民中,89.3%平時盡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84.7%平時盡量走樓梯、少乘電梯。

      另外,在347名平時會駕車出行的被訪者中,46.1%完全符合4個低碳用車標準。其中,92.5%會采用節能的方式開車,如避免冷車啟動、避免突然變速或定期更換機油;81.3%會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識減少駕車出行次數80.1%在更換新車時,會選擇小排量的汽車:65.1%不駕車接送孩子上下學。

      調查還顯示,北京市民體驗低碳生活的總體意愿很高(95.6%),其中市民最愿意嘗試著節約用水和注意及時關閉長時間無人使用的家用電器。

      低碳生活的影響范文第5篇

      調查對象與方法

      對象為隨機抽取仙游縣華僑中學高中三個年級同學,參加問卷共有126人。

      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高中學生關于低碳生活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高中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狀況、態度狀況和行為狀況。

      分析方法:編碼問卷全部回收后,進行數據錄入,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XX.17%的同學選擇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團,XX.92%的同學選擇可有可無。可見同學對學校倡導低碳生活理念有較高的認同度與參與愿意。

      低碳生活內涵、內容的熟悉程度: XX.83%的學生認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見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可度很高。XX.41%的學生聽說過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學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見學生已經開始關注低碳生活。低碳關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學選擇發展新能源,77.8%的同學選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學選擇節能。使用新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及節能都可以減少礦物能源的使用,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見大部分同學對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確的認識。僅有60.32%的同學認為不會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學選擇不清楚,可見對于低碳生活的內涵部分學生還是不清楚甚至誤解。

      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有93.65%的學生是從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遠大于其他途徑,只有6.35%的學生是從教師、同學處知道低碳生活,可見學校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實踐教育開展得不理想,在倡導公眾參與方面還大有可為。

      影響低碳生活的實踐方法:

      水電:僅有15.87%的同學選擇手洗衣物這種家庭節能減排方法。84.13%的同學經常隨手關閉水龍頭,42.06%的同學不認同盆浴,XX.08%的同學選擇經常隨手關閉電器,可見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測試表明1次盆浴與5次淋浴用水量相當,可知盆浴使用熱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隨手關燈,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XX.43%的同學家里的照明工具選擇節能燈可見莆田地區推行節能燈已有成效,但還有提升的空間。僅有XX.13%的同學選擇夏季空調溫度設定27度及以上。夏季空調設定的溫度越低,耗能越多,經試驗測得空調設置在27℃左右,人體的感覺為舒適,而空調的溫度調控到27℃可比20℃時節省電能約30%。

      食物: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思想使得中國人的飲食和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30%~50% 。調查顯示:18.25%的同學選擇學校訂飯,XX.32%的同學選擇外賣,XX.43%的同學自帶或者回家;XX.05%的同學選擇自帶餐具,73.02%的同學選擇使用餐廳提供的消毒餐具,XX.94%的同學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XX.38%的同學選擇偶爾會有剩飯剩菜,14.29%的同學選擇經常有剩飯剩菜。XX.35%的同學點菜時會注意分量,XX.44%的同學有意識減少肉食多吃蔬菜。可見學生對于食品碳足跡觀念比較單薄,食品的二氧化碳總釋放量取決于其產地、原材料、翻耕、播種、化肥和農藥制造、收獲、運輸到加工廠、再到用電力清洗、加工和包裝、運到商店的每一個步驟;再加上當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匯損失。購買本地食品、將紅肉和乳品改為雞、魚、蛋或蔬菜都能減少碳排放。美國經濟學家肖爾茨創建了一個碳計算器。按照這個計算器,一個煮熟的雞蛋會排放XXX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當量是1224克——相當于駕駛一輛SUV車6公里的碳排放。

      穿戴:XX.41%的同學有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學有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學生對穿戴產生的碳排放意識薄弱。

      出行:26.2%的學生使用公交車,64.29%的學生步行或自行車,9.52%的學生私家車或者打車。55.56%的同學經常選擇綠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學有時選擇綠色交通工具。

      調查結論

      目前高中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情況認知度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僅僅限于表面,并沒有深入了解,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踐行低碳生活過程中做得不盡人意,多數學生不會探索科學方法計算家庭或個人踐行低碳生活的外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做到一些與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動,但是同時很多高中學生,買東西追求時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費現象較嚴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都踐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覺地、持之以恒地踐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學方法踐行低碳生活等狀況。所以有必要加強平常的宣傳教育力度,指導學生對低碳生活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學習。

      對實踐活動的建議

      為了樹立高中學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習慣;鼓勵高中學生能身體力行,為自己、為社會、為他人做好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樣作用,實現高中學生自身社會價值;高中化學教學可以做以下幾種實踐:

      一、高中化學教育將低碳生活教育納入當前教育體系之中,通過開設第二課堂、社會實踐課程或者興趣小組活動的方式,改進學生殘缺性低碳生活認知構成。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