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養結合分析

      醫養結合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養結合分析

      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胃潰瘍患者84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43例,對照組只采用西醫治療41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9%,治療組在治療后一年內復發率為16.2%,對照組在治后一年內復發率為36.59%,且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胃潰瘍;療效;

      胃潰瘍在消化內科中比較常見,且中老年人居多,病程長,易反復。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胃潰瘍的臨床治愈率已有明顯提高,但還是容易復發,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愈合率,降低復發率,筆者對今年來我院收治的胃潰瘍患者84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效果滿意,現將相關資料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43例胃潰瘍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43.5±3.4)歲,病程為7天~16年,平均5.3年。對照組41例胃潰瘍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29~71)歲,平均(31.4±1.8)歲,病程為10天~18年,平均為4.6年。所有患者在治療前都有暖氣、腹痛、反酸、惡吐。惡心等癥狀,并都排除得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的可能,且所有患者都無胃部手術史、嚴重的腎、肝、心等重要臟器疾病、攝入非甾體類抗感染藥史等。

      1.2 療效標準 依據衛生部制定的《中醫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療效評定標準。治愈:主要體征、證候全部消失,1年內不復發,胃鏡檢查判定潰瘍完全愈合或炎癥完全消失;顯效:主要的體征、證候基本上已消失,且在1年內沒有復發,鏡檢潰瘍及炎癥基本上已消失;有效::主要的體征、證候基本消失,1年內偶有發作,但只有輕微疼痛,持續的時間明顯縮短,鏡檢潰瘍有部分愈合,但還是有炎癥,潰瘍面縮小一半以上;無效:所有的體征證候都無改善,鏡檢時炎癥無變化[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莫西林0.5g,一日三次,連服兩周;泮托拉唑鈉膠囊每天40 mg,連服四周;西咪替丁40 mg,一日三次,連服四周;替硝唑0.25 g,一日兩次,連服兩周[2]。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方劑:甘草10 g、海螵蛸20 g、制乳香15 g、白術10 g、延胡索10 g、制沒藥10 g,、香附10 g、半夏15g、當歸10g,、黃芪15 g等加減,水煎,日服兩次。患者依據臨床病情治療一到三個月。

      2 結果

      治療后追蹤觀察一年,治療結果見表1兩組的療效比較,并統計好復發人數。對照組在治后一年內復發人數為15人,復發率為36.59%,治療組在治療后一年內復發人數為7人,復發率為16.2%,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

      3 討論

      胃潰瘍的發病機理較為復雜,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公認為是對胃黏膜有損傷的攻擊因子與防御因子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3]。前者主要是胃蛋白酶、幽門螺旋、桿菌胃酸、膽酸、溶血磷脂酰膽堿、某些藥物、煙酒等的作用;后者主要為前列腺素、黏膜屏障、胃黏膜血流、非蛋白巰基、重碳酸氫鹽的分泌、上皮細胞和生長因子的再生能力等自體因素的改變。目前病因的治療仍有一定難度,主要方法是增強防御因子和減弱攻擊因子。一般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治療:一是抑制胃酸分泌,減若攻擊因子;二是保護好胃腸道的黏膜,增強防御因子,減少胃腸的損傷; 三是殺滅幽門螺桿菌[4]。長時間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復發率較高,總體療效很不理想,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能有效的彌補西醫治療上的不足,效果更加顯著。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9%明顯低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3%,充分說明中西醫結合的療效胃潰瘍比單用西醫治療的效果要好很多,且在治療后的復發率上也明顯要低于只用西醫治療組。西醫治療主要通過靠護胃、抗酸、殺滅Hp等方法來達到治療胃潰瘍的目的,初期能迅速改善癥狀,但后期的易復發。中藥治療能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根本上來治療胃潰瘍,因為胃潰瘍的病位在胃上,但與脾、肝關系緊密。治療需要止痛、制酸、活血化瘀。自擬配方具有較好的制酸、止痛、促進潰瘍地方愈合等作用。方中的海螵蛸有制酸、止血的效果;黃芪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解痙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香附能有效行氣止痛;甘草、白術能健脾益胃;沒藥、乳香能消腫生肌、活血止痛;當歸具有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半夏能通降氣機、燥濕開結、和胃降逆。現代藥理實驗表明:甘草中含生胃酮,可抑制胃蛋白酶分裂,促進胃黏膜黏液的生成和上皮細胞的更新,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面愈合。海螵蛸中碳酸鈣的含量高,能中和胃酸,促進潰瘍面愈合。黃芪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以促進潰瘍愈合。延胡索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堿,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潰瘍,降低總酸度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療效非常顯著,復發率低,費用低,且治療簡單,副作用小,值得推廣使用[5]。

      參考文獻

      [1] 杜紅飛,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50例,山西中醫,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2] 劉樹梅,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研究,中醫中藥,2010年8月第17卷第23期;

      [3] 王敏,王嬙,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2 例療效觀察,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 年第32 卷第3 期

      [4] 李志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09年04期;

      [5] 溫石強,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50例,山西中醫,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作者單位:628015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西北鄉衛生院

      (上接第303頁)

      4 討論

      外感發熱的病因為六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六既可單獨致病,亦可兩種以上病邪兼夾致病;疫毒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致病邪氣,其性猛烈,起病急驟,傳變迅速,衛表癥狀短暫,較快出現高熱,正如2003年的非典和近期席卷全球的甲型 H1N1流感。其病機是外邪入侵,正氣與之相搏,引起臟腑氣機紊亂,陰陽失調,陽氣亢奮,或熱、毒充斥于人體,發生陽氣偏盛的病理性改變,即所謂“陽勝則熱”,屬熱屬實。若進一步發展則化火傷陰,亦可因壯火食 氣而氣陰兩傷,若病勢由氣人營入血,或疫毒直陷營血,則會發生神昏、出血等危急變證。由于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該特點更為突出。此病病機雖有不同, 但發熱為其共性,《素問•至真要大論》日“熱者寒之” 。因此,外感發熱應以清熱為治療原則,清熱解毒作為治療外感發熱之主法 應貫穿于本病的各個階段,是頓挫熱毒,防止傳變的關鍵,也是保陰存津的重要措施。銀翹白虎湯由銀翹散、白虎湯化裁而來,方中石膏、知母清瀉肺胃而除煩熱; 粳米、甘草合知母既益胃生津以滋燥熱叉緩解全方之寒涼;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牛蒡子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既外散風熱又內泄其毒;諸藥合用重點突出清氣泄熱、清熱解毒、辛涼透表,以求截斷病勢,快速取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石膏、知母、連翹、金銀花有解熱降溫作用。石膏可減少大鼠的飲水量,緩解其“ 口渴” 狀態;金銀花、連翹、甘草有較強的抗感染、抗內毒素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石膏、甘草還能鎮靜止痛、改善咽部粘膜炎癥刺激而發揮鎮咳作用,能促進痰液分泌和支氣管纖毛運動而發揮祛痰作用;地龍水煎劑中所含的蚯蚓解熱堿有良好的解熱作用;甘草甜素對一些過敏性疾病有一定 的解毒作用[5,6]。解熱降溫、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鎮靜止痛、祛痰止咳作用為該方臨床用于治療小兒感發熱提供了理論依據。

      本方從標本兼治 出發治療小兒感發熱,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明代醫家萬全提出小兒“五臟 之中肝有余 而脾 常不 足,腎常虛”、“心有余 而肺 常不足”[1],而本方為苦寒清瀉之劑,使用時應注意顧護脾胃,避免過度攻伐傷及元氣。

      參考文獻

      [1] 王萍芬.中醫兒科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2001:3,33―47.113―11 4.

      [2]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7:6 2―6 4, 112,171―173.

      [3]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 008:16―21.

      [4] 姚曉黔.銀翹白虎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高熱40例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1656.

      [5] 雷載全.中藥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8:41―67,283.

      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titis,uc)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或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統常見病之一。病變主要局限于直腸、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呈連續性非節段性分布,以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多見,偶爾涉及回腸末段。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發病可緩漸或突然發生,多數病人反復發作,病程呈慢性經過,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本病往往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后期易導致腸纖維化,甚則惡變的可能。對本病的治療現代醫學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應,對癥處理及支持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uc患者80例并與西藥柳氮磺胺吡啶作對照,療效較為顯著,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診斷標準   均符合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1]: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有持續的反復發作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纖維結腸鏡或x線鋇餐檢查至少有一項特異性改變,并除外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克羅恩病、放射性腸炎等原因明確的結腸炎癥。

              1.1.2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有嚴重并發癥,如局部狹窄、腸梗阻、腸穿孔、直腸息肉、中毒性結腸擴張、結腸癌、直腸癌及疾病者。

              1.1.3  選擇對象  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80例。治療組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25~69歲,平均47.9歲,病程3個月~16年不等。對照組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1~70歲,平均49.5歲,病程3個月~21年不等。兩組的性別比例、年齡分布、病程長短等均無可比性(p>0.05)。

              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前腹痛、腹瀉、黏液便、膿血便、腸鳴、腹脹等兩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口服柳氮磺胺嘧啶(sasp),1 g/次,3次/d,連服3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口服中藥煎劑(柴胡10g、陳皮8 g、白術12g、白芍15g、黃連6g、黃柏10g、白頭翁25g、廣木香15g、薏米20g、甘草8g),1劑/d,分3次服用,配合中藥保留灌腸(蒲公英25g、大黃15g、三七20g、烏梅15g、苦參25 g加水500 ml,文火煎至250ml,紗布過濾后,制成灌腸液。待37℃左右進行灌腸),保留1 h,每晚1次。兩組均以3周為1個療程,休息5d后,進行第2個療程。3個療程結束后,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1.3  療效標準

              根據文獻[2]標準,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成形(每天1次),結腸鏡檢查示腸粘膜正常者為治愈;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每天2~3次),結腸鏡檢查示腸粘膜潰瘍及炎癥明顯好轉者為顯效;癥狀減輕,結腸鏡檢查示潰瘍縮小及炎癥減輕者為有效;癥狀無變化,結腸鏡檢查示腸粘膜無變化或加重者為無效。治愈、顯效加有效為總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2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92,5%,對照組有效率80%,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3.1中藥治療作用機制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诜鍎┲邪仔g、薏米健脾燥濕、黃柏清熱燥濕,白頭翁清利腸道濕熱,陳皮燥濕行氣,廣木香行氣導瀉,配伍白芍以緩急止痛,紫胡疏肝解郁行氣,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上方共奏健脾祛濕,行氣止痛之功效。而中藥灌腸液中的苦參含有的氧化苦參堿是一種低毒、有效免疫抑制劑,配合蒲公英有廣譜抗菌作用[3];三七有化瘀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且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中西醫結合,并配合中藥保留灌腸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更有利于達到消炎、止血、保護腸粘膜、促進病變粘膜的修復,繼而促進潰瘍的愈合。

              故筆者根據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脾虛為主的病理表現,選用具有溫中補氣、和里緩急的口服中藥煎劑,以飴糖益脾氣并養脾陰、溫中焦,可緩肝急。結合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表現及可能發生的變化和兼癥加減運用,可取得更滿意的療效。柳氮磺胺吡啶經腸菌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嘧啶,5-氨基水楊酸在結腸內與腸上皮接觸而發揮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消除氧自由基、抗炎、抑制免疫反應,從而使病人腹痛、腹瀉緩解。本研究顯示,綜合組無論在臨床療效還是在對潰瘍性結腸炎疾病活動指數的影響上,均有明顯優勢。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取長補短,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顧,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

      參 考 文 獻

      [1] 李定國,劉玉蘭,劉海林.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記要[j].中華消化雜志,1993,13(6):354.

      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胃十二指腸潰瘍;中西醫結合;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c)-0140-02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其病因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密切相關[1]。目前根除HP的首次治療方案主要是抑酸劑或鉍劑聯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療法。有研究顯示,采用三聯方案仍有20%的患者根除失敗,其原因主要與抗生素耐藥有關[2]。為探討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胃十二指腸潰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2009年1月―2012年6月,該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15例,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患者共230例,男154例,女76例,年齡18~63歲,平均34歲,病程1.5~12年,平均7年,均經胃鏡檢查及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經快速尿素酶試驗聯合14c-尿素呼吸試驗確診為HP感染[3]。其中胃潰瘍38例,十二指腸潰瘍158例,復合潰瘍34例,潰瘍直徑0.3~2.0 cm,平均1.1 cm。臨床主要表現為規律性上腹疼痛、腹脹、燒心、泛酸、納差等,均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5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三聯療法:奧美拉唑10 mg/次,2次/d, 連續6周;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連續2周;阿莫西林1 000 mg/次,3次/d,連續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擬健脾養胃湯:黨參10 g、黃芪15 g、茯苓15 g、白術15 g、砂仁10 g、白芍15 g、吳茱萸3 g、三七粉5 g、草豆蔻10 g、紫花地丁15 g、炒萊菔子15 g、神曲15 g、甘草6 g,痛點固定明顯,舌質暗或有瘀斑者五靈脂10 g、蒲黃10 g。水煎分2次溫服,1劑/d,連續6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內窺鏡下潰瘍灶消失或瘢痕形成;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緩解,內窺鏡下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內窺鏡下潰瘍面積縮小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百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經過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93.91%,對照組總有效率73.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1579,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3 討論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引起胃腸黏膜自身防御及修復機制受損,胃腸黏膜的抵抗能力下降,導致胃酸及胃蛋白酶侵蝕胃十二指腸黏膜而形成潰瘍[5]。近年來的研究顯示,HP感染與胃十二指腸潰瘍密切相關,根除HP不僅可以加快潰瘍的愈合,更可以預防潰瘍復發,從而達到治愈潰瘍的目的。而采用質子泵抑制劑(PPI)聯合兩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是目前公認的一個標準治療方案[3]。但仍有20%的患者治療失敗[2],因此尋找更有效的治療途徑是目前醫學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胃、十二脂腸潰瘍屬中醫學“胃痛”、“胃脘痛”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素體脾胃虛弱,或因情志不遂、或因飲食不節所引發,在陽虛之體,則兼胃寒,在陽盛之體則兼胃熱,久則傷絡,正如王清任所云:“胃病久而屢發必有凝痰聚淤”。故治療上以益氣健脾溫中,行氣活血祛瘀為總體原則。自擬健脾養胃湯以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加黃芪、白芍為基本方,主以健脾益氣,托毒生肌,促進潰瘍愈合,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三七粉祛瘀而不傷陰血,改善胃腸黏膜的微循環,收斂創面生肌止痛,促進潰瘍愈合;砂仁、吳茱萸、草豆蔻溫胃散寒止痛并降逆止嘔;炒萊菔子、神曲消食,促消化;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全方共奏有健脾滲濕,消食養胃,降逆止嘔,活血止痛之功。

      該研究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其總有效率93.91%,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3.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1579,P

      [參考文獻]

      [1] 周芹清.中西藥聯用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27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1):27-28.

      [2] 程惠平,施榮杰,谷祥富,等.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消化性潰瘍的費用和效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3(11):303-304.

      [3] 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2003,安徽桐城)[J].胃腸病學,2005,10(增刊):58-59.

      [4] 高峰.溫胃舒聯合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球部潰瘍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8):123-124.

      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第4篇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105例,均于治療前纖維胃鏡檢查確診。胃潰瘍41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52例,復合性潰瘍12例。中醫辨證分型:①肝氣犯胃證28例。②肝胃郁熱證31例。③瘀血停滯證11例。④脾胃虛寒證35例。臨床分組:105例患者按2:1隨機分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0例中,男52例,女18例;年齡16~65歲,平均32.5歲;病程1~34年。胃潰瘍2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4例,復合性潰瘍8例;肝胃不和證19例,脾胃濕熱證23例,氣滯血瘀證6例,脾胃虛寒證22例。對照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齡17~63歲,平均34歲,病程1~30年。胃潰瘍1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8例,復合性潰瘍4例;肝胃不和證9例,脾胃濕熱8例,氣滯血瘀證5例,脾胃虛寒證13例。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在潰瘍病患者檢出.pylori的情況下,應首選抗p根治方案,推薦鉍劑,質子泵抑制劑或2受體阻滯劑加1種或2種抗生素構成三聯療法。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服中藥湯劑:①肝氣犯胃證,治宜疏肝理氣,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若疼痛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孕婦慎用)加強理氣止痛,噯氣較頻者可加沉香、旋復花以順氣降逆。②肝胃郁熱證,治宜疏肝泄熱和胃,化肝煎為主方,重用黃連苦以清火,稍佐吳萸辛以散郁,郁散則火隨之得泄,投藥慎香燥,可選用香櫞、佛手、綠萼梅等理氣而不傷陰的解郁止痛藥。③瘀血停滯證,治宜活血化瘀,實證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加大黃、甘草;虛證可用調營斂肝飲,血不止可加三七、白及以化瘀止血,若屬脾胃虛寒,脾不統血,可用黃土湯以溫脾攝血,如出血為陰虛血熱,當加沙參、生地等滋陰涼血止血,若失血日久可用歸脾湯健脾養心,益氣補血。④脾胃虛寒證,治以溫中健脾,黃芪建中湯為主方,若泛酸者可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烏賊骨,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干姜、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軟,如寒勝而痛甚,嘔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湯建立中氣,或理中丸以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諸癥悉除。

      結果

      治療組消化性潰瘍70例,胃潰瘍2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4例,復合性潰瘍8例,治愈54例(77%),有效14例(20%),無效2例(3%),總有效率97%;對照組35例,胃潰瘍1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8例,復合性潰瘍4例,治愈19例,有效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8%。經統計學處理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Ρ

      討論

      醫養結合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三重療法;潰瘍性結腸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iple immu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ll receive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iple immunotherapy for treatment, and their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n 100 patients, there were 29 cured cases, 63 improved cases and 8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 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iple immunotherapy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iple therapy; Ulcerative colitis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根據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1]將本科室2010年1月~2015年1月經理化檢查及電子結腸鏡檢查確診的100例輕重程度基本一致的臨床病例列為臨床入試資料, 男59例, 女41例;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47.30±8.12)歲;病程0.5~13.0年, 平均病程(4.10±2.97)年;癥狀基本一致。

      1. 2 療法及實施方案 中西醫免疫三重療法同時進行, 即:①中醫免疫調節療法:中藥口服: 給予健脾利濕、化瘀止瀉中藥湯劑100 ml 2次/d口服, 黨參15 g, 炒白術20 g, 茯苓15 g, 山藥15 g, 砂仁12 g, 仙鶴草15 g, 地榆10 g, 五倍子15 g, 補骨脂15 g, 肉豆蔻15 g, 白花舌蛇草15 g, 干姜5 g, 肉桂9 g, 桂枝10 g, 甘草10 g。中藥塌漬:吳茱萸15 g, 蒲黃15 g, 五靈脂15 g, 川楝子15 g, 元胡15 g, 甘草15 g。另結合神燈理療照射塌漬部位, 塌漬部位為臍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藥灌腸:黃柏20 g, 三七10 g, 地榆20 g, 白頭翁20 g, 馬齒莧20 g, 白芨15 g, 五倍子15 g, 蒲公英15 g, 雙花15 g, 甘草10 g, 黃連20 g+甲硝唑片1.0 g+慶大霉素注射液 12萬單位:100 ml 2次/d保留灌腸。②抗生素及激素的應用:靜脈給予青霉素、氯霉素、慶大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潑尼松10 mg, 3次/d。③西藥免疫調節:6-巰基嘌呤的用量為1.5 mg/(kg?d), 分次口服, 硫唑嘌呤1.5~2.5 mg/(kg?d), 分次口服。④腸道營養支持療法:給予氨基酸注射液, 水溶性維生素及脂溶性維生素, 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靜脈滴注。

      1. 3 療效評定標準[2] 痊愈:電子結腸鏡鏡下顯示結腸始發病灶內的潰瘍、糜爛、水腫全部消失, 理化指標接近正常, 無全身炎癥反應, 停止一切治療后半年內病情未反復;好轉:潰瘍處黏膜病變減輕, 未見假肉的反復性發作;無效:病灶鏡下顯示無明顯變化, 且臨床特異性癥狀顯著, 未緩解??傆行?(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2 結果

      經上述療法治療后, 入試的100例患者痊愈29例, 好轉63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92%。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屬炎性腸道性疾?。↖BD)的一種, 其病因至今仍為業界所困擾的重大課題, 諸多研究表明與情志、營養、免疫系統、細胞傳導功能異常等有關[3]。雖然現代醫學對其病因尚不明確, 但經過臨床試驗研究, 逐漸發展形成了傳統的三大療法及用藥模式, 即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糖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 近年來醫學界又發展了促生態制劑及淋巴細胞生物移動抑制劑、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抗等新型生物制劑的研發及臨床應用, 取得了一定的療效[4]。但是, 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 由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特異性及病因的多重性, 治療過程中不能僅僅采用一種療法或是一類及一種藥物, 也許治療前期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及修復腸黏膜的作用, 但是, 隨著病程的進展, 療效就會大打折扣, 傳統中醫不僅在理論上對此病有著深入的論述, 更在治療上顯示出了獨具特色的優勢, 且為廣大臨床醫生所喜用, 特別是有關中藥灌腸療法治療該病療效確切的報道層出不窮, 例如近年來較為流行的運用涼血止血及化瘀消癰藥物或直接應用云南白藥結合甲硝唑粉劑灌腸的療法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實踐中得到了滿意的療效[5]。本科室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經驗, 繼承老一輩學科帶頭人的寶貴經驗, 創制了中西醫三重免疫療法, 在近6年的臨床實踐中得到了滿意的效果, 其療法以中醫免疫調節為主打, 針對潰瘍性結腸炎濕熱蘊結, 脾胃運化失常的基本病因, 以健脾利濕, 化瘀止瀉為治療大法, 根據中醫傳統組方原則, 以四神丸為基礎方劑, 酌以活血化瘀, 祛濕消癰之品, 且運用中藥灌腸、中藥塌漬等中醫特色臨床療法, 結合現代醫學治療理念及用藥經驗, 使中西醫完美結合, 攻補兼施, 已達到最大的療效和最小的副作用。臨床療效證明, 此療法值得廣泛推廣及進一步科學驗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胃腸病學, 2007, 12(8):488-495.

      [2] 巫協寧, 周怡和. 炎癥性腸病的診治經驗. 中華消化雜志, 2003, 23(9):562-564.

      [3] 簡燕婷, 麥國豐, 王繼德, 等.炎癥性腸病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 2005, 32(1):17-20.

      [4] 歐陽欽. 炎癥性腸病的診治.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08, 17(4):255-260.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成年人啊啊aa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33333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