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如何實現云計算

      如何實現云計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何實現云計算

      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云計算;服務組合;情境建模;按需服務

      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a new model not only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frastructure design and deployment, but also of user planning 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lexible, convenient, efficient, inexpensive,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 ar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cloud comput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on-demand system architecture in cloud compu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 and explores on-demand service issues. these issues include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of distributed service resources, context-aware on-demand service modeling, on-demand automated service composition in large-scale networks, and service system analysis based on complex systems. taking the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of 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its archit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ud computing and also explores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its service.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composition; situation modeling; on-demand service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模式,力圖改變傳統的計算系統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云計算以網絡化的方式組織和聚合計算與通信資源,以虛擬化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可以縮減或擴展規模的計算資源,增加了用戶對于計算系統的規劃、購置、占有和使用的靈活性[1-3]。在云計算中,用戶所關心的核心問題不再是計算資源本身,而是他所能獲得的服務。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認為服務問題(服務的提供和使用)是云計算中的核心和關鍵問題。

      云計算通過管理、調度與整合分布在網絡上的各種資源,以統一的界面為大量用戶提供服務。例如,借助云計算,用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處理tb級甚至pb級的信息內容,實現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效能。用戶則按需計量地使用這些服務,從而實現將計算、存儲、軟件等各種資源作為一種公用設施來提供的夢想。云計算涉及兩層內容:云計算基礎設施(硬件、平臺、軟件等)以及建立在基礎設施上的信息服務——云應用。

      實現云計算按需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除了基礎設施服務(如amazon的基礎設施服務、google的app engine服務、微軟windows azure服務平臺等)外,分布式數據存儲與處理平臺(如開源的hadoop[4])為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提供了可水平擴展的基礎服務。同時,越來越多的應用開發人員可以開始在云計算平臺上開發、并部署各類服務和應用。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上各種可用的服務資源將越來越多,因此云計算中如何實現按需的個性化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云計算中的服務問題既涉及用戶所期望達到的要求,又涉及云計算服務的提供者所能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從云應用的用戶——服務消費者來看,用戶希望獲得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云服務,這些云服務將利用“云”中的領域知識和用戶端的狀態信息來提供情境感知的服務,以極大的提高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從云平臺的維護者來看,按需服務的另一層含義是,如何根據云端的可用資源情況、用戶的情境需求,來更加高效地滿足盡可能多的大量用戶的服務需求,以提高平臺的使用效率。

      地球空間信息系統是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涉及地表及近地空間內對位置、時間和地理等有關信息的集成與應用,主要使用的技術有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技術。連續運行參考站網(cors)則是地球空間信息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提供定位基準和定時服務的基礎設施,以此可以建立各類gis和rs應用系統。典型的cors是由分散于某區域的、具有精確位置坐標的、連續采集衛星信號的參考站,用于計算和向用戶提供定位服務的數據中心,由實時數據傳輸的廣域網絡以及用戶終端組成。從云計算的角度可以認為,cors建立起了一個資源(參考站軟硬件、數據等)管理和調度平臺,并向用戶提供關于空間位置和時間等信息的服務。

      1 云計算中按需服務的應用架構

      一個基于云計算的按需服務的應用架構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

      (1)云基礎設施層

      支持多個云中心的模式,不僅有來自內部可控云,還有來自外部的、滿足相應的服務水平協議的第三方云資源。云平臺將綜合這些資源為上層系統模塊和應用提供統一的云服務。云基礎設施支持多樣化的資源類型,既有硬件資源、也有網絡資源、結構和非結構化數據存儲資源以及其他基礎軟件資源等。

      (2)服務資源管理與監控層

      云基礎設施層提供的各類資源,以及面向具體業務應用的服務資源,包括來自第三方的云服務資源,都可以統一注冊到服務資源管理中,以服務的形態統一對外提供服務。該層主要解決大規模分布式環境下的資源管理屬性的動態監測與控制,為上層資源調度和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管理屬性和狀態的支持。可根據不同種類的資源管理與監測需求,定義相應的資源模型、管理屬性以及相應的監測策略等,來實現可擴展的資源管理與監測。

      (3)云服務的編程框架及運行引擎層

      該層提供在基礎平臺和服務資源之上的云服務編程支持,以及云服務運行時的引擎支持。云計算在諸多行業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將使基于云的應用編程接口(api)與服務的數量迅猛增長。一個具體的應用需求往往涉及多個服務資源,為此需要多種形式的服務資源的組合編程環境及運行引擎支持,包括:預定義服務模板,可視化的人工服務組合,面向大規模、動態環境的按需自動服務組合,實現大并況下的高效、可靠的組合應用運行等。

      (4)個性化按需服務層

      針對不同的云服務需求,如何為用戶提供“即時按需”的個性化云服務是本層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1)如何支持用戶對需求進行準確且方便的描述,從而實現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服務資源的發現、匹配與推薦。(2)如何實現對云計算中可用資源的狀態、用戶的情境等信息進行感知,從而提供能夠主動適應這些狀態信息變化的云服務。

      2 云計算中按需服務的關鍵技術

      2.1 資源的分布式管理與狀態監測

      技術

      云計算不僅僅實現硬件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等的虛擬化,還包括在此基礎上的各種軟件資源的虛擬化,關注于如何實現“軟件即服務”。在一個統一的云平臺上,注冊、管理著互聯網上大量不同種類的資源,如何對它們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測以及管理與控制,是實現高質量的軟件即服務的保障。解決大規模分布式環境下的異構資源管理屬性的高效的動態監測及其有效管理問題,涉及的關鍵問題包括:如何滿足不同種類的資源管理與監測需求,實現資源類型及其管理屬性的動態配制;如何實現可方便擴展的監測架構支持;如何實現高效且靈活的資源監測策略,以盡量少的資源開銷實現盡量有效的資源監測與狀態預測;基于智能管理事件的資源狀態管理技術,如何更加有效的主動監測資源的狀態,并及時發現、診斷資源的故障,為提供高質量服務提供基本支撐。如文獻[5]提出了一個基于市場機制、服務等級協議(sla)進行資源分配的云計算架構。而實現按sla進行資源分配的基礎之一是如何對多個資源提供者的資源進行監測。文獻[6]給出了一個面向大規模、分布式的異構資源管理與監測平臺c3 servicemanagement,通過該平臺實現了資源的注冊、管理以及資源狀態的主動監測。

      2.2 情境感知的按需服務建模技術

      當云平臺上可用的服務資源越來越豐富時,為用戶提供情境感知的按需服務成為提高用戶體驗的關鍵。具體需要解決以下關鍵技術:

      (1)領域需求驅動的用戶需求建模

      領域需求模型可以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建模提供基礎和參照,用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其個性化需求的建模與定制。面向服務的語義互操作技術,包括領域知識/規范、需求模型等技術為用戶需求的準確描述與匹配提供了互操作的語義基礎,為以用戶為中心需求建模以及自動服務組合提供了底層支持。文獻[7]提出了基于多個交互、活動間沖突,來發現跨組織的多個業務過程間沖突的方法,以及基于獨立修改區域的沖突修正計劃,用來輔助/校驗用戶的業務過程需求建模。

      (2)支持不確定性的需求建模技術

      對用戶需求準確建模的另一個主要挑戰是,用戶的需求經常是具有不確定性,面臨“說不清、說不準、說不全”的情況,如何對這種不確定性需求進行準確的刻畫及推理是用戶需求建模的關鍵。此外,對服務的建模、評價也存在不確定性,在進行服務和需求的匹配時,需要進行不確定性的推理。為此,需要綜合采用各種不確定性建模與推理技術(如概率邏輯、模糊邏輯和云模型等)。

      (3)用戶和情境建模

      在需求準確建模基礎上,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對用戶及當前情境信息進行感知,從而提供能夠主動適應這些狀態變化的按需服務。針對不確定性的情境建模需求,文獻[8]提出了一種基于有概率約束的模糊邏輯情境建模及其推理方法。不同于一般情境感知計算所關注的問題,云應用中需要面對的是大規模資源狀態、用戶情境的感知與推理計算問題,主要是要解決大規模情況下的情境識別、情境推理問題,效率是關鍵。單個情境的識別及推理邏輯不會太復雜,但需要針對大規模的識別及推理效率需求設計高效的算法。

      2.3 按需自動服務組合技術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以gfs、mapreduce為代表的云文件系統和并發處理模型逐漸成熟,大規模數據庫服務也在不斷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開源或商業系統,為基于云的應用程序以及服務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技術中的服務組合建模以及運行模式能夠提供實現靈活的組合應用建模,并能夠利用各種流程引擎提供組合應用的運行時支撐環境,但卻無法適應云計算環境中海量服務管理與大并發的執行請求。一方面,在海量的服務資源中,對傳統人工選擇可互操作的服務進行組合流程建模的方法無法延續,難以支撐服務組合應用的開發;另一方面,集中式的執行引擎也無法支撐數以十萬計的并發流程,無法滿足海量用戶的監控需求。面對云計算這種挑戰,服務組合的按需構造以及按需運行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服務組合應用的自動按需構造

      服務組合的按需構造服務于云服務的開發者,其目的是按照用戶粗粒度的需求和上下文,自動或者半自動地查找、組織服務資源,并提供靈活易用的導航機制,協助用戶快速構造復雜組合應用程序。其關鍵技術包括基于自動服務組合的多模式快速應用建模方法。amazon和sap分別從網站復雜ws-bepl程序的生成以及流程建模的輔助工具等方面,探討了自動服務組合技術在建模方面的應用[9-10]。為了有效服務于云計算環境中大量的應用程序開發者,不僅需要研究降低應用構造時間復雜度的高效算法[11-12],還需要研究采用合理的并發模式以及分布式處理方法,以提高系統的并發處理能力,提高按需構造應用的效率。

      (2)服務組合應用的按需部署與運行

      服務組合應用的按需部署與運行要根據用戶的服務等級協議(sla)以及可用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狀態,優化服務運行時的任務調度,從而最大程度地利用分布式資源,提高云服務環境的整體運行效果。其關鍵技術包括sla及情境感知的服務/路徑動態選取。根據服務提供者與用戶簽訂的sla,或者用戶的情境,在服務組合運行的過程中動態選取最優服務質量(qos)的副本,以實現服務組合的局部以及全局優化[13-14]。在服務組合的按需部署與運行中,需要根據資源利用情況以及sla約束,在完全分散運行、分片運行等多種結構之間進行靈活轉換,從而避免單點性能“瓶頸”,實現服務組合任務的按需部署和高效運行[15-16]。

      2.4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按需

      服務

      云計算“生態系統”是一個典型的復雜適應系統。云計算系統通過各組成部分之間、各組成部分與網絡化的云計算環境之間的交互,形成復雜適應系統。在復雜的云計算網絡環境下,云計算系統通過自組織形成具有特定時空結構的有序狀態(模態或社團結構),在復雜網絡環境的影響下能夠自組織、自學習、自適應,不斷演化,進而生存、繁衍和發展。如果云計算或其不同組成部分的適應能力趕不上網絡環境的變化,它們就會很快被消費者淘汰。所以,云計算必須適應按需服務。云計算系統不斷地根據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運行機制,不斷地適應環境。云計算系統通過自身各部分以及各部分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實現整個云計算系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進而最終實現按需服務。云計算系統具有典型的自組織、自適應、開源、開放特性。與傳統的計算相比較,網絡化云計算組成單元更自主,可按需服務、按需演變,耦合更松散,規模可伸縮。從復雜適應系統的角度研究網絡化的云計算系統的行為特性,對于系統管理、資源組織和調度等具有重要意義[17]。

      3 按需服務的云計算框架在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絡中的應用

      3.1 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絡概述

      典型的連續運行參考站(cors)網絡系統是由參考站、數據中心、通信網絡、用戶等組成的實時通信和服務系統。各參考站具有精確、統一的三維坐標。其將衛星的觀測數據實時發送到數據中心,由數據中心統一進行設備管理和數據計算,并向用戶提供實時或快速的定位服務。cors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3.2 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絡的應用與

      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第2篇

      CEI:此次的《全球高效數據中心最佳實踐》調研報告為IBM帶來了哪些啟示?

      孫建鋼:調研發現全球數據中心正面臨如何實現更高效能的困擾。調查顯示,只有21%被調查的全球企業及組織機構的數據中心處于最高效的戰略型數據中心水平,62%的受調查的數據中心僅具有中等效率,而17%的數據中心處于運行效率非常低的基礎水平。隨著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我們迫切需要準確認知自身數據中心發展方向,并制訂有效的規劃積極緊抓新技術趨勢,全面提升數據中心效能以應對各類挑戰。

      CEI:你認為企業應如何打造高效數據中心?

      孫建鋼:與低效數據中心相比,高效的數據中心會將超過50%的資金投入到新項目及創新中,低效的數據中心在新項目方面的投入只占其總預算的35%,而會把65%的資金用于維護其現有的基礎架構上。此次調研總結出高效數據中心的四大特點,這四點也成為企業打造自身高效數據中心的重要途徑,即:優化IT設施,實現存儲容量和可用性的最大化;實施靈活性設計以支持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利用自動化工具提高服務水平和可用性;制訂規劃保證與業務目標一致性。

      CEI:云計算為打造高效數據中心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云數據中心成長的驅動力是什么?

      孫建鋼:現實要求我們迫切需要準確認知自身數據中心發展方向,并制訂有效的規劃緊抓新技術趨勢,全面提升數據中心效能以應對各類挑戰,而通過云計算模式來實現IT的隨需應變,已經成為提高數據中心容量與能力的關鍵方式。云數據中心成長的驅動力自然來自云計算的發展。具體來說,第一是IT的成長,比如大數據的推動;第二是成本的壓力,調查發現很多企業近兩年并未增加對于IT的投入,如果能夠通過云計算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管理好數據中心的舊系統或者維持好現狀的話,省下來的資金將會幫助他們嘗試更多創新的業務;第三是彈性業務需求的不斷增加。

      CEI:IBM為什么將“全生命周期”強調為智慧的云數據中心所具備的首要特征?

      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第3篇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企業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升級和管理模式的轉型來促進全球的管控一體化。其中,云計算的應用正為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向,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川集團)信息中心主任曾遠認為,對于國內很多渴望比肩國際的企業來說,缺失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金川集團正緊緊抓住云計算帶來的新機遇,著力通過構建集團“企業云”實現企業全球管控一體化的建設。

      基于三種模式的“企業云”

      金川集團企業信息化的構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種模式。

      (1)企業云的架構模式:以企業數據中心為核心有效整合跨平臺的IT系統,使之轉化為云基礎設施,做到資源的最優配置。

      (2)應用服務模式:如App Store,應用模塊化,可隨時擴展應用部署,通過企業自主門戶,實現企業數據集中和應用集成。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很困擾,不是應用單個應用系統,最難的是如何實現數據集中和應用集成。QQ模式也有自己的特點,包括百度的開放式應用,大家都很開放,淘寶也是一個開放式平臺,同樣這種開放式數據集中和應用集成也可以應用在企業中,實現實施成本最低。

      (3)移動應用模式:通過云桌面,可將同樣的業務分配到不同的終端,一次性實現企業全部應用的移動化,使得技術整合更加靈活。“如果每一個系統,如ERP等都進行單獨開發,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終端進行區別開發,以不同的手機為例,如針對不同的系統如IOS和安卓系統進行開發,就需要對應的不同終端,但如果能做成云桌面,就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實現所有的應用,服務所有的移動終端。這樣,無論終端如何,通過云,都可以實現應用的移動化。”曾遠這樣說。同時,通過自助式門戶網站,員工可通過網絡和云實現數據之間的傳輸,并隨意添加或刪除應用,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云模式應理念先行

      對于很多國內的企業來說,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甚至立于不敗之地都是企業的終極目標,而理念則是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管理是理念的體現,曾遠認為,總體來說,制度化能夠幫助實現企業規范管理,信息化則重構企業流程、提高企業的執行和決策能力,最終通過BI等提高企業的價值,而在這一過程中,云的應用模式在未來將是不可阻擋的,

      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第4篇

      一、關于課程教學目標的討論

      (一)讓學生了解會計信息系統具有管理控制的職能

      目前這門課的教學目標可能偏重于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會計核算,如何在計算機環境下,將會計數據轉換為會計信息,從而產生滿足核算和管理需求的財務報告,尤其是對外的財務報告。我們的教學基本上是以單一法人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作為我們教學的對象,而單一法人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目標是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總賬子系統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但在今天的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信息化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不單是單一法人企業財務與業務系統的集成和融合,即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信息的集成與融合,對于集團企業來說,整個集團企業信息的集成與融合也逐漸在普及。集團企業與單一法人企業不同,集團企業既要發揮規模效應,又要發揮互補效應,只要這樣,才能真正顯示出集團企業的優勢。但如果要做到這一點,集團管控是必須的,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集團管控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手段,因此,很多集團企業下屬的分子公司,都紛紛摒棄原來會計核算系統,在集團總部統一部署下,全集團的各分子公司統一使用集團級財務軟件。而集團級財務軟件的目標可以說,更多的是財務管控。目前集團企業使用集團級財務軟件最多模塊是集團總賬、集團預算和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模塊。集團總部利用集團總賬模塊對分子公司進行事后的監控、利用集團預算模塊進行事前的控制,而利用集團資金的集中管理模塊進行事中的控制。因此,筆者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這門課的目標有必要增加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控制的目標。

      實際上,會計信息系統本身除了具有將會計數據變為會計信息的這種信息加工的功能以外,還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以前我們更多地強調會計信息系統的信息加工功能,而忽視了它的管理控制功能。

      (二)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企業創造價值

      近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廣泛的應用,數據搜集的成本越來越低,企業原來決策得不到的數據,現在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以前必須有意地存儲的數據,而今在互聯網上,人們上網(包括移動網)的行為數據都被無意中存了起來,而這些海量的大數據卻成為了企業管理決策的基礎,也使這些大數據因為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而成為企業的資產。大數據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在為企業創造價值,如大數據技術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加原有業務的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企業風險等等。而作為財務與會計專業的本科生通過會計信息系統這門課的學習有必要了解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創造價值,使學生具有更寬泛的視野,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信息技術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

      二、關于課程內容的討論

      筆者認為,這門課應該主要分如下幾個部分:

      1、單一法人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

      2、集團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

      3、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企業決策支持系統

      (一)單一法人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

      單一法人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相對比較簡單,而且也是最基礎性的,因此,這部分的內容還應該是本課程的主要部分,主要講解總賬系統是如何將會計數據變為會計信息的,即如何將記賬憑證變為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的。其他業務系統如何形成原始憑證數據,又如何將原始憑證數據形成記賬憑證,并傳遞到總賬系統的。如何利用報表系統進行報表編制的。

      對于總賬系統應該特別強調幾點:

      1、記賬的概念。在計算機環境下的“記賬”已經完全不同的手工,手工的“記賬”是將記賬憑證上的數據,按科目進行分類匯總,從而形成各種賬的過程。而計算機環境下的“記賬”是憑證數據從一個數據庫向另外數據庫的轉移,目的是為提高系統運行速度和數據的安全性。

      2、內部控制點的變化。在手工下,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表核對是重要的內部控制的手段,但在計算機的環境下,由于明細賬、總賬和報表都是對記賬憑證數據進行分類匯總而產生的,來自同一數據源,不存在相互核對的問題。在而在計算機下,內部控制的重點,應該是記賬憑證的錄入,或進一步說,是各種業務數據的錄入。

      3、總賬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銜接

      在單一法人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中,總賬是核心,總賬系統如何與其他業務系統相銜接,才能形成正確的記賬憑證,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關鍵是要講清楚記賬憑證的數據來源,這種記賬憑證與在總賬系統錄入的憑證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區別的目的是什么?

      4、新規范帶來的影響

      2013年12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這個規范強調計算機是會計人員的基礎工作環境,而不是會計人員手腦的延伸,強調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僅僅模擬手工操作。首先這種思想應該貫穿到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信息的集成,不單是企業各部門的信息集成,還包括企業集團的信息集成,以及企業內外部信息的集成;其次,此規范帶來的具體影響。在以上思想的指導下,此規范對會計和審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規定。最具突破性的規定是會計資料的無紙化,為了配合這個規定的實施,此規范提出總賬系統應新增和修改一些功能。如:新增標準數據接口、會計資料存檔等功能;明確規定總賬系統不能有反記賬的功能,但反結賬的功能可以存在,記賬憑證摘要可以無痕跡地修改,日志功能有所加強等等。

      5、新技術帶來的影響

      (1)云計算技術的使用

      云計算是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新發展。它不僅是技術進步,更提供了一種全新商業模式,強調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云計算提供三種模式的服務,即: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可以使企業不再需要購買財務軟件、硬件設備等,直接通過網絡以租用的形式使用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這種模式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以節省會計信息化的初始投入和日常維護的費用,當然,也會帶來會計數據安全性等問題。可以說,這是構建會計信息系統的新模式。

      (2)XBRL的應用

      XBRL是一種新興的電子財務報告語言,它具有的優點是:1、檢索數據方便、及時;2、由于可以跨平臺交換數據,因此,可以使數據更可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我國,在財政部、深滬證券交易所的推動下,上市公司和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銀行已經開始使用XBRL語言報送財務報告。因此,在本課程中,有必要介紹XBRL語言的原理、財務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大致構成、企業實施的步驟與情況等。

      (二)集團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

      這一部分主要強調集團企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加強集團總部對下屬企業的管理控制,主要講解思路與方式。一般可以講解三個模塊和一個功能:總賬模塊、預算管理模塊、資金集中管理模塊和審批流功能。

      1、總賬模塊講解的內容

      (1)科目的初始設置時,如何實現集團總部對下屬企業的控制,及如何設置才有利于集團下屬企業之間的對賬,便于合并報表的編制。

      (2)如何實時查詢下屬企業的會計信息,以實現集團總部對下屬企業的實時監督。

      (3)如何進行合并報表的編制

      2、預算管理模塊講解的內容

      (1)如何進行預算目標的分解與下達。

      (2)如何進行預算樣表的編制與下發。

      (3)如何進行預算數據的上報與審批。

      (4)如何進行預算控制。

      (5)如何進行執行報表的編制。

      3、資金集中管理模塊

      (1)如何實現收支兩條線或現金池的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2)如何實現資金的計劃管理。

      (3)如何監控下屬企業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4、審批流功能

      對各項業務的審批是企業實現管理控制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尤其對于集團企業。主要講解如何利用審批流功能實現什么種類的業務、滿足什么條件、需要什么人員審批。

      另外,對于集團企業來說,在我國目前出現一種以信息技術作為手段的新的會計核算模式――財務共享,這種模式以提高集團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企業風險為目的。關于這種模式的具體運作方式、優勢與劣勢等,也可以在此進行講解。

      (三)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企業決策支持系統

      作為企業的內部決策信息產生的企業管理會計系統,如果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手段將為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內部決策信息,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這部分可以通過對典型案例分析方式進行講解,可以講解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1、企業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資源配置。

      2、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3、企業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改變管理模式,從而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降低風險,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

      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太陽能;跟蹤技術;領域分析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6018401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全球能源危機和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作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重視。目前太陽能電池的種類不斷增多、應用范圍日益廣闊、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實際上,要開發的不僅僅是太陽能電池板,更重要的是太陽能接收裝置。在研究太陽能自動控制裝置中,如何實現最簡電路卻精確控制是一基本要素,是接收效果的關鍵所在,在工作過程中應盡量讓裝置處于最佳位置,以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接收效率;再者,如何實現在陰雨天下精確無誤的跟蹤太陽是一大難點,直接用光電傳感器是很難實現這一功能的,第三如何避免小因素的影響是另一個難點,光電傳感器均會受到這類影響,現有太陽能跟蹤系統均未曾考慮小因素影響。

      由于太陽能存在著光照方向和強度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問題,這就對太陽能的收集和利用裝置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太陽能電池板陣列均采用固定式安裝,不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發電效率低下。而現有的自動控制裝置均存在系統結構復雜,難以調試,可維護性差,極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統成本,特別是對我國牧區廣袤嚴寒、地形多樣、居住分散,所以太陽能推廣價高且維護困難;又由于一年四季、早晚和中午環境光和陽光的強弱變化范圍都很大,而上述控制器難以實現四季全天候跟蹤太陽。

      因此如設計一款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調試方便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維護、耐氣候性好的太陽能跟蹤裝置,使其四季全天候跟蹤太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就此提供一些個人的想法和改良方案。

      改良目標:

      (1)實現最大效率地接收太陽能;

      (2)實現裝置普遍適應性;

      (3)實現最簡電路精確控制理念。

      方案分析:

      (1)晴天下接收裝置的改良分析。

      目前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的太陽能電池板主要是采用面朝南方固定式安裝的,缺乏智能裝置,很難實現高效率的發電,很難推廣生產。故可在其輸入端的兩組光敏傳感器分別由兩只光敏電阻串聯交叉組合而成。每一組兩只光敏電阻中的一只為比較器的上偏置電阻,另一只為下偏置電阻;一只檢測太陽光照,另一只則檢測環境光照,送至比較器輸入端的比較電平始終為兩者光照之差,當單片機接收到的信號有差額時,就控制兩個步進電機對電池板進行轉向控制,進而能使太陽能接收裝置四季全天候跟蹤太陽。

      (2)陰雨天下接收裝置的改良分析。

      目前國內有根據時角坐標系太陽運動規律設計的極軸式太陽全跟蹤系統,此設計與陰雨天無關,但在晴天時控制不精確,為了改善裝置使之既能在晴天精確工作又能在陰雨天精確工作,可擬開發一種具有天文跟蹤模式的系統,當外界光強度在設定的某個范圍內時,系統將開啟天文跟蹤模式,以確保系統在陰天時也能正常工作。

      (3)小因素干擾下接收裝置的改良分析。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那個裝置考慮過在小因素影響下系統的運行,小因素會對系統產生干擾,如當有一片云飄過時,由于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強不同,系統會發生偏轉,而白云飄過時,系統也會做出響應而產生偏轉,這樣造成了電能的浪費,針對這個缺點,可擬設計一溫度控制系統,通過算法,避免小因素的干擾,實現系統抗擾動的功能。

      方法分析:

      (1)在系統中建立實時太陽定位模型。

      分析太陽的運動規律可以發現:太陽的運動與太陽的高度角有關。太陽高度角是太陽光線與地表水平面之間的最小夾角,在0°~90°之間變化。太陽高度角愈小,等量的太陽輻射能光束所散布的面積愈大,地表單位面積上所獲得太陽輻射能就愈少。太陽高度角隨時間、地點而不同。地球上任意緯度,一年中任意一天中任意時刻的太陽高度角由下式計算。

      sinH=sinδ×sinβ+cosδ×cosβ×cosβ

      式中,β為觀測點的地理緯度,赤緯角δ和時角ω。

      其中赤緯角為太陽直射光線與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可由Cooper(1969)的近似計算公式求得:

      δ=23.45×sin[360×(284+n)/365]

      式中,δ—赤緯角,n—積日,自1月1日算起的天數。

      在一天當中,太陽赤緯角變化很小,位置變化主要由地球自轉引起。一天當中隨時間變化引起的太陽位置的變化可由時角ω表示,太陽在正午時為0°,每小時變化15°,上午為正,下午為負。因此有:

      ω=(12-T)×15

      式中,T—當地時間。

      (2)設計抗小因素干擾算法。

      分析小因素的問題,經測試,太陽能電池板上的溫度變化不大,因此,利用這一特點,可開發一種溫控系統連接單片機,進行編程控制,當溫度變化小而又有光強有改變時,單片機會濾過這一信息,從而實現抗小因素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志峰.拋物跟蹤式太陽高溫集熱器的研究[J].太陽能報,2000.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性猛交xx乱|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