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發展低碳經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刺激著我國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但是在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資源的過度開采,能源的大量濫用,都使得我國社會環境問題嚴重,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資源被嚴重的浪費,在環境污染嚴重的社會背景下,我國社會群眾強烈的需求著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支柱,對我國社會群眾的經濟效益增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農業經濟的發展,在我國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效益。但是粗放式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我國的環境破壞嚴重,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損壞,鑒于此,積極開展低碳環保經濟,樹立正確的經濟發展觀念,逐漸轉變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業經濟現階段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環境污染嚴重。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還較為落后,很多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群眾,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勞動力較低的農村地區居住人口,農民對于自身的發展,只單一的集中在可視的經濟效益增長上,面對具有長期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極為的忽略,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無法貫徹落實。在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在我國的西北部以及西南部,還存在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1],現代化的發展極為的落后,對于低碳經濟的概念不了解,同時對于保護環境的發展理念不重視,經濟發展目光較為短淺,加之很多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將工廠搬至農村地區,造成該地區環境污染嚴重。
(二)農業科技水平發展落后。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給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幫助我國的一些行業領域進行著現代化的改革發展。但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在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式上,還有很多是在依賴傳統的農耕技術,導致經濟增長緩慢,且環境污染嚴重。對于新科技、新技術的利用還處在極為基礎的階段,甚至有些農村地區,對于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并不了解,無法利用新型的農業耕作方式,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并且降低農耕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所以,就現階段而言,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在農村地區的利用極為的匱乏,無法真正體現出農業科技所能帶來了實際效益,現代化農業生產機械的投入較少,使用率較低,農業科技的發展速度緩慢,使得農耕活動無法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以及質量,導致一部分農村居民,為提高經濟收益,盲目的利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地的污染。
(一)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人口數量龐大,但是人均所占耕地的比例極低,遠遠低于世界先進國家。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基本國情需要農業經濟改革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2]。首先,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大力宣傳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并全力研究新型的化學肥料,同時在農業經濟發展區加強宣傳與推廣,以此降低傳統化學肥料造成的農業污染,為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經濟發展做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樹立經濟循環發展的科學理念,要將丟棄的農業廢料再利用,減少農業生產資料過度浪費的情況,比如有些農業生產活動可以與畜牧業進行合作互助,將日常的農業生產廢料進行收集和加工,投放到畜牧行業中,轉化成養殖戶的飼料,然后利用養殖動物的排泄物,經過有效的發酵,作為人工肥投入到農業生產活動中,整個過程真正實現了農業經濟的循環發展。同時農業經濟的循環發展,還可以將農業生產廢料進行收集發酵,逐漸轉變為沼氣等能源,減少木材、煤炭等自然資源的開采。
(二)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在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過程中,生態農業經濟是低碳經濟催生出來的有效經濟發展方式。生態農業經濟就是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強調的是自然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弱化了自然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時也逐步的將勞動生產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得到有效的提高,無形中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收入。生態農業經濟要求著農戶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在此,農業技術的開發和研究,成為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關鍵,有效的改善了農業生產的自然環境,真正的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滲透進農業經濟發展中。鑒于此,在實際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嚴格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國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對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測評,從而選出適合農業發展的生態模式。要樹立保護環境的發展觀念,依照農業開發基本原則,對農業資源做到有序的積極開發和利用,要打擊違法的農業資源開發活動。減少傳統農藥的使用,采用研制出的新型化學肥料,從而生產出無公害的綠色健康食品,對推動生態農業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在社會不斷提倡生態建設以及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深入調研當地的綠色農業資源,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利用生態農業經濟,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將農業生產活動與休閑觀光有機的結合起來,建設生態農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觀光農業經濟,一方面降低了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模式,使得農民依靠農業生產活動,擁有兩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經濟收入,同時觀光農業的構建,也逐步的改善了傳統農村臟、亂、差的生態環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到了實處,為我國城鄉之間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我國環境問題嚴重,低碳經濟是協調我國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社會群眾的生活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積極分析農業經濟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解決措施,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張慧俊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F121.3;F2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1)07-0033-02
一、引言
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溫室效應等災難性問題越來越嚴重,使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危機和挑戰。低碳經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經濟模式,因此,低碳經濟的研究受到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國也應該在借鑒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
二、低碳經濟概述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發展低碳經濟,對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意義重大。目前,低碳經濟研究的主要內容拓展到碳足跡、低碳能源、低碳產業等方面。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有提高“高碳”產業的準入門檻、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其中,以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產業結構優化具體措施
產業結構優化是指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的過程。就目前來看,針對我國產業結構中產值結構與就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總體素質不高、高能耗及高排放嚴重等問題,產業結構優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將低碳能源融合到能源工業結構中。圖1為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圖(本文數據均來源于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從圖中可知,煤炭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軍”;在煤、石油、天然氣這三類化石能源中,天然氣的排碳量最少;我國對水電、核電、風電等能源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的擴大空間。因此,我們應以利用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為中心,加大開發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再生低碳能源的力度。
圖11978-2009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
圖2第一產業結構圖
2.將碳匯理念融入到第一次產業中,大力發展碳匯產業。美國學者Willey等人的研究成果表示,種植業與林業是重要的碳匯產業。農業和林業共同占據了我國第一產業中的57%的比例(如圖2),因此,我國大力發展種植業和林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物質資源。發展種植業和林業,就是在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高碳轉化率和平衡生態系統。
3.淘汰落后技術,效仿規模經濟的產出原理,以大規模生產替代小規模生產。國內外單位GDP能耗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相差比較大。小鋼廠、小火電等行業的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指明顯高于同類型的大型企業。十一大政府報告指出,由于在2006和2007年兩年間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的生產力,關停了小火電、小煤礦等,使得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從實踐效果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適當擴大企業規模可以達到一個最優單位產出的碳排放量,因此,我們可以模擬以下規模碳排放模型(圖3)。
圖3規模碳排放模型
4.將低碳技術融合到傳統工業體系之中。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建筑新材料技術等。政府應該對低碳創新技術進行鼓勵,對采用低碳技術的企業在其更新落后生產設備時給予適當補貼。
5.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的“靜脈”產業。靜脈產業的實質是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有機協調當今世界發展所遇到的兩個共同難題――“垃圾過剩”和資源短缺。
6.將低碳管制思想融合到產業規制之中,促使企業減碳。
[1]崔奕,郝壽義,陳妍.低碳經濟背景下看低碳產業發展方向[J].生態經濟,2010(6):91-94.
[2]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選擇和政策建議[J].節能減排,2010(2).
[3]謝軍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與對策[J].生態文明與環境資源法,2009(8).
【關鍵詞】房地產 經濟管理 科學合理
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供給需求矛盾、房價居高不下等多方面的問題,引得廣大老百姓叫苦不迭,人們戲稱房價、教育、醫療是老百姓“新三座大山”。一邊是調控政策的頻頻出臺,一邊是房價的持續上漲。房價的這種“愈調愈高”的態勢已經將政府的調控措施置于十分尷尬的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我們對于房地產市場應該抱有怎樣的態度?在這樣的問題客觀存在的條件下,又應該采取哪些宏觀的調控政策呢?本文結合我國房地產業的實際,對當前房地產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一、房地產經濟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所具有的積極意義
房地產業作為一個龍頭產業,可以帶動諸多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需要國民經濟中的建材、設備、機械、冶金、陶瓷、儀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動力等許多物資生產部門和服務行業的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相配合,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性十分明顯。近年來,關于房地產的話題在各種媒體上議論不斷、爭論不休。但是,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房地產業在近十年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擴大內需,保持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絕對不能因噎廢食,否定房地產業在促進經濟特別是地方經濟發展、滿足社會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過程中的積極而重大的作用。必須要明確目前房地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在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房地產業仍然是我國基礎性、支柱性產業之一。
二、我國房地產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1)與房產發展相配備的金融基礎體系尚不完善。我國的房地產金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設,形成了一定規模和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有些問題如不解決,將影響房地產經濟的整體發展前景。首先是房地產信貸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房地產貸款長期傾向于開發貸款,住房消費信貸發展不足。國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住房消費信貸一般占到整個房地產信貸總額的70%左右,而我國消費信貸占房地產貸款比例最大的銀行還不到10%,僅占銀行全部貸款總量的1%強。同時,住房消費貸款的發放也給銀行資產安全帶來隱患;房地產貸款的長期資金來源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貸款資產流動性不足;金融二級市場缺位。還有,住房公積金繳納范圍和比率的擴大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低進低出的運營方式使資金使用低效率和顯失公平。
(2)房地產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環境保護不夠重視。開發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房地產在發展中建筑密度過高,容積率過高,產生“鋼筋混凝土”叢林。城市缺少綠色空間,市區污染不易向周圍散發,城市空氣質量差;人們居住、生活感到壓抑緊張;人們遠離自然,使人類與自然隔離。更有甚者,長江中游部分地市圍湖造田,開發房地產,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對整個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經濟造成潛在威脅。
(3)房地產發展過程中資源浪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房地產偏重粗放發展,表現為效益增長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的過度消耗;空間資源鮮被認識,其合理利用和開發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我國由于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并不豐富,尤其是土地、空間等資源在一些地區形勢非常嚴峻。房地產發展過程中對資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響其他行業發展的事件屢見不鮮。在房地產下一步的發展中,資源的機會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促進我國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
(1)逐步完善相關的金融體系,建立和發展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房地產金融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根據我國目前的房地產金融發展現狀,應重點做好房地產貸款結構的調整,增加消費貸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風險。另外,為解決房地產金融進一步發展的資金來源問題,期限錯配問題,資產流動性問題,我國的房地產金融業還應著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實現抵押貸款的證券化,將一、二級市場作為一個整體納入金融大循環,打通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來源問題。建立和發展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還能有效分散銀行貸款風險,提高房地產金融的市場化程度,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向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轉軌,提高整個房地產金融的效率。
(2)加強市場監管與宏觀調控,保障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對公平、高效的外部環境的創造。一方面,政府應將制度建設作為重點,減少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政府行為,根除腐敗、杜絕暗箱操作、嚴格執法、取消不合理收費。另一方面,完善現有房地產經濟法律法規,包括制定各項明細的實施規則,盡量做到法律、條令、規則之間能相互配套,創造一個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依靠市場原則優勝劣汰,提高開發商的素質,使房地產項目與人口、源、環境相協調,與市場需求相協調,將房地產開發的短期行為和投機減至最低。
關鍵詞:低碳經濟;管理創新;房地產經濟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1
當今社會,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低碳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條件,但是作為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在倡導低碳經濟社會環境中,如何進行房地產經濟管理創新已經成為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低碳經濟的涵義
所謂的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創新制度以及新能源開發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較少廢氣的排放,使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共同進行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可以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型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1.低碳經濟的發展會增加房地產業的成本
由于受當前技術水平的影響,我國的低碳技術還沒有達到高水平的狀態,如果在房地產業中大量使用低碳技術無疑會增加房地產業的生產成本,首先,房地產業在進行技術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其次,低碳經濟是利用新型能源來代替傳統的能源,而新興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成本較高,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在建筑建設中使用新興能源就會增加生產成本,但是目前房地產企業的存在形式以中小規模為主,他們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在發展低碳房地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
2.低碳經濟的發展會使房價升高
低碳經濟要求房地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使用新能源和新技術,這樣一方面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投資。另一方面由于在建筑中使用了新的能源和材料,所以房地產企業會打著低碳的旗號提高房產的價格。再加上低碳房地產中土地的利用是低碳的,房地產商就會提升房產的品質,而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認為高品質的房子就是要高價格的,所以無形中提高了房價。
3.低碳經濟的發展在短期內會抑制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在房地產的發展中,使用了大量的煤炭和木材,相應的增加了能耗,造成房地產業的碳排放量是整個社會排放量的30%,從當前看來,房地產業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但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沒有了能源的支持,對整個房地產業會產生抑制作用,在大范圍內阻礙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對整個房地產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如何做好低碳背景下房地產經濟的管理創新
1.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控制房地產業的碳排放
我國房地產業在近幾年中有了巨大的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可以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是目前階段,國家在對房地產經濟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對低碳經濟下的房地產業進行監管,國家要發展低碳經濟就需要對房地產業的高排放和高耗能進行相關的控制,對于超過標準的房地產企業進行一定的懲罰,使得低碳經濟下的房地產經濟能快速發展。
2.低碳經濟背景下合理控制企業的成本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由于使用了新型環保的材料和技術,房地產業的成本會相應增加,如何做好低碳經濟背景下房地產業的成本控制就顯得尤其重要,首先,在選用材料和技術的過程中根據最優化的原則,選擇一些低排放和低耗能的材料,其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保證采用的技術可以做到低排放,再次,由于低碳房地產的開發中使用的新型材料一般都是價位比較高的,所以對于材料的只用情況要做好統計,避免浪費的出現。還要對于前期制定的成本控制制度嚴格執行。
3.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制定房地產業的長期發展目標
由于我國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對于房地產業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都有重要的轉變,低碳經濟要求房地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到低排放和低耗能,所以國家要在充分考慮當前經濟形態的基礎上對于低碳經濟下房地產業的發展做出明確的規劃,還要在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積極進行宏觀指導使得房地產企業在面臨低碳改革中可以穩步進行,保證房地產企業的穩定發展,避免由于低碳經濟的影響造成房地產經濟的萎縮。
4.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建立健全房地產經濟的管理機制
目前在房地產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進入低碳房地產經濟發展階段,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形勢,單純依靠簡單的行政政策已經很難對房地產經濟進行有效的調節,所以面對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的要求,國家行政部門要在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上,根據低碳經濟的要求,對房地產經濟進行一定的干預,建立健全房地產經濟管理機制,有效保障房地產業在低碳經濟中的可持續發展 。
5.調整低碳經濟背景下的房地產經濟財稅政策
房地產要進行低碳發展需要的資金就會相應增加,這對于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的房地產企業來說加大了投資的風險,所以,國家要促進房地產業的低碳發展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財稅政策進行支持,一方面對于高耗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征收污染稅,使其為可以轉向低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降低稅收和增加財政補貼的方法對實施低碳經濟的房地產企業進行支持,這樣可以促進房地產經濟更好的向低碳化方向發展。
四、結論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要求房地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由于目前房地產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對房地產經濟管理進行創新,建立健全相關規定,從而保證房地產業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哲.房地產業如何應對低碳模式[J].城市開發,2010(02).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是陶瓷業發展低碳經濟共同的祈求。但目前陶瓷市場還缺乏一個具有說服力陶瓷低碳經濟的鑒定標準,如何構建陶瓷低碳經濟評價體系有效開展陶瓷低碳認證和評估,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低碳經濟是人類應對當前世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表現為通過低碳技術和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提高能效,開發低碳產品,從根本上轉變生產、消費和生存觀念,其實質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優環境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本身是一種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構建的發展方式。
陶瓷業可以說一直被認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雙高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礦石土地等相關資源,而污染問題又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在低碳減排的大軍里,陶瓷行業的減排任務可謂任重道遠,在全球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中承擔著艱難的任務與使命。陶瓷行業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如何構建陶瓷產業低碳經濟評價體系?
陶瓷產業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的主要目標:(1)以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通過減少碳排放,保證全球氣溫上升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2)以技術開發和制度創新為動力:通過低碳技術促進陶瓷企業和相關部門低排放和能源技術、CO2捕集與埋存技術等開發和推廣,加強國際技術合作,科學實行監督、管理,促進制度創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3)以經濟效益和社會利益雙贏為原則: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產出,提高經濟效益,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獲得整個社會最大的產出。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發展的同時,也促使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福利水平同步提高。
陶瓷低碳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對陶瓷低碳經濟發展程度的客觀評價與反映,因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一方面要遵循構建指標體系的一般原則,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影響陶瓷低碳經濟的特殊影響來確定。具體來說,陶瓷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定性分析與定量核算相結合原則: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應具有可測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標應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評價指標應盡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標,但有些指標很難量化,可將它分成若干個等級,將定性指標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