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第1篇

      實驗課學時少,缺乏信息反饋,對學生能力培養不全面農林類院校傳統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實驗課學時安排少,實驗課內容多和學生人數多,并且農林院校園林建筑基礎課薄弱,加之專業基礎課前后銜接不好,導致學生繪制出的圖紙只停留在二維思維圖紙的表達上,缺乏對方案空間理解、方案的講解和訓練。最終也不知道作品的優缺點、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從整個實驗課程來看,教學過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饋和能力的培養,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傳統考試模式相對滯后園林建筑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課學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應試對策與做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即使是實訓課,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取相應設計圖紙進行抄繪,沒有認真思考和創作。這樣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難以適應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

      為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1理論教學

      首先,在教材選用上,根據農林院校園林專業“課時少、內容多”特點,把建筑學專業教材重新整合撰寫,分為三個板塊:板塊1:建筑基礎知識(包括建筑基礎知識、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對于農林院校園林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園林建筑設計之前,必須構建建筑基礎知識理論平臺。通過建筑基礎知識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的學習,使學生在設計中能恰當劃分功能、掌握人體尺寸和人體活動所需要的空間尺寸、道路寬度的確定、無障礙合理設計等等,樹立正確的設計思路與方法。板塊2:建筑史基本知識(中國古代建筑史、外國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現代建筑史)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形式豐富多樣,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五種基本類型。后期又演變成為十字脊、盔頂、盝頂等不同形式的頂。這在園林建筑仿古設計中最為常用。并且現代園林建筑設計可以借鑒中國古代建筑的符號抽象變形等設計手法廣泛運用到園林建筑實踐中,使現代園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現代韻味。現在歐式居住區規劃比較多見,那么對外國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現代建筑史的學習越顯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論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藝術特色,對提高學生創作水平和專業素質起重要作用。板塊3:園林建筑基本知識(亭、臺、樓、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對園林建筑的設計手法。并且結合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案例,使學生拓寬眼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力。

      2實訓教學

      在實訓教學中,我校進行教學改革,在原有少量實訓課基礎上,又增設園林建筑設計A、園林建筑設計B兩門實訓課,分別循序漸進、逐漸加深實訓難度。筆者將整個實訓課程分成幾個階段:任務書講解與場地分析階段,方案構思與初稿階段,方案深入與推敲提升階段,方案討論與定稿階段,方案討論與匯報總結修改階段。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維平面圖紙轉化為三維的真實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對比例目測和縮放能力。增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顯著。

      3改革考試模式

      傳統考試模式是以主觀題和客觀題為主的考試,占總成績的70%,平時和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30%。對于園林建筑設計實踐強的課來說,傳統考試并不適宜,因此,我校進行大膽的嘗試,在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課中采取閉卷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30%;“園林建筑設計A”課交課程設計作業并結合學生方案匯報表達能力綜合打分,可采用同學打分與教師評價結合的方式進行,占總成績的30%;“園林建筑設計B”課做4~6個小時快題設計,占總成績的40%。

      結語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園林綠化設計建筑小品應用表現形式

      1.園林建筑小品概述

      現代園林不僅可以在生活上滿足人們的要求,在精神上也可以滿足人們的追求,把植物、建筑、山、水融為了一體,滿足人們的欣賞、游覽需求,同時也為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一個舒適、優雅、秀麗的環境,把人工美和自然美有機的統一了起來,出于自然的同時又高于自然。園林建筑小品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有假山、景池、花壇、亭、榭、噴泉、園路、園門、欄桿、雕塑和景池等。在園林藝術環境中建筑小品是不可缺少的組成要素,在園林中建筑小品可以起到烘托氣氛、點綴環境、加深已經和活躍景色的作用,其內容豐富多彩,造型輕巧美觀。建筑小品在現代的游樂場所、古典園林、居民區游園、街頭綠地和大型的綜合性公園中都會因其形式多樣、多姿多彩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引起人們游玩的興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園林建筑小品的設計

      2.1園林建筑小品的布景設計

      作為造園的局部主景點園林建筑小品應該具有相對獨立的意境,應該結合園林場地的地域鄉土人情和自然景來合理構思布置園林的建筑小品;在園林藝術中巧妙的融入建筑小品的特色,盡量把造園者的造園特點和思想體現出來,比如可以在景墻中設計一個“漏窗”,裝飾景墻的同時還可以起到通風透景的作用;要體量適度、機動靈活的布置建筑小品,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在建筑體量上應該對周圍空間的大小進行綜合考慮,既要滿足使用功能又應該盡量做到合理布局、精巧得體;建筑小品把人工造景與自然環境有機的結合了起來,給人一種自然景色與人工景色融為一體的感覺,同時對于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要滿足;不可藐視建筑小品中的細小部分的處理,任何部位都應該進行精心到位的處理。

      2.2園林建筑小品的表現形式

      樓臺橋架、亭廊榭舫等是園林建筑小品的主要表現形式。園林建筑小品中蘊含了中華民族上千年的文化底蘊,在園林中長久的閃爍著光芒,在園林中有著重要地位。

      1)在園林中亭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敞開建筑景點。

      小亭隱然閃現在樹蔭花叢之間,為游人提供一個停步駐足的休憩場所,游人可以在小亭中欣賞湖光三色、納涼避雨。亭在建筑結構上比較輕盈,亭因為只有屋頂沒有墻而八面玲瓏、四面迎風,給山水增色不少。亭有著獨立完整的造型,在園林名勝中都會設亭造景。一般會選用竹、石、木、鋼筋混凝土或鋼木混合等材料來搭建亭的結構。可以任意進行平面造型,比如八角形、六角形、四角形、圓形、組合型等。亭多是攢尖頂的屋面、四周不砌墻。亭內圈設置供游人休憩起坐的低矮欄桿靠凳。亭常有兩坡、卷棚頂、正脊和歇山等屋面形式。按亭所在的位置一般分為井亭、路亭、橋亭和廊亭。

      2)亭在水邊的延伸稱為榭,榭是敞開式的。

      一般都是臨岸、臨水建榭,榭大多都是矩形建筑且立面開敞、四面通透,為人們提供一個觀賞水景和休憩納涼的最佳場所。榭一般由屋頂和水中平臺組成屬于梁柱構架。榭的建筑形式簡潔輕快,臨水一邊設計成開敞的形式,外柱間設有欄桿供游人憑欄遠眺。因為榭是臨水而建,游人在此可以觀賞到山水景色,給人帶來心曠神怡的感覺。

      3)在園林中樓閣是一種獨立高大的建筑,可建造成多層的。

      從功能上一般分為宗教樓閣、文化樓閣、軍事樓閣和觀賞性樓閣,常常有佛像供奉于宗教樓閣中,文化樓閣一般會儲藏經卷和圖書,軍事樓閣則有軍事用途,比如城樓,觀賞性樓閣也具有觀賞價值。

      3.園林建筑小品的應用案例

      1)園椅與圓凳的應用

      在園林中園椅與圓凳是必備設施,可設置在山腰臺地、廣場周邊、湖邊池畔和同路兩側等,用于建造園椅和圓凳的材料可以是石材、木材、鋼筋混凝土、陶瓷、金屬等,為游人提供一個觀賞風景、休息、交談的落腳點。結合現代的園林環境出現了很多出色的設計作品,比如山西大同御河園中的特色座椅是為了迎接奧運和支持奧運而設計的;荷蘭某公園設計的袋鼠座椅,代爾夫市內獨特的石沙發和天鵝座椅等。

      2)花架的應用

      在園林中花架可以起到遮陰、避雨和分割空間的作用,在園林中設置花架可以使園林的內容更加的豐富,紫藤爬滿花架,使綠化與建筑密不可分。花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因地制宜根據所處的位置設計成圓形、弧形和長方形。花架的材質有鐵質、木質和鋼筋混泥土等。花架最常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可以在外層刷外墻涂料來裝飾,操作簡單且經濟實惠,在花架外刷上真石漆還可以以假亂真。同時這種花架容易管理、也方便清洗。

      3)假山的應用。

      假山被廣泛的應用于城市園林中。假山可以給平坦的園林地形賦予起伏變化,可以把空曠的廣場進行分割,在園林門口布置假山還可以起到影壁的作用。在形態上假山可以表現出千變萬化、奇峰峭壁。假山的形成可以是景石砌筑也可以是原土堆成,隨著科技的進步藁城市采用了新噴涂工藝建造了一種“假山皮”,這種“假山皮”塑造的假山運用靈活,可大可小,有很強的隨意性,其公園瀑布中的假山惟妙惟肖,給人們帶來一種大瀑布如詩如畫的景觀。

      總結

      在增加景觀的趣味性和連貫性上園林建筑小品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現代園林綠化設計中廣泛運用建筑小品,園林設計師在今后的園林綠化設計中應該根據園林場所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建筑小品,充分發揮建筑小品的用途和特性,讓建筑小品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豐富園林景觀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黃明霞.園林綠地中園林建筑小品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8.

      [2]洪琰.園林建筑及小品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5.

      [3]顏學勇.園林建筑小品的種類及其在園林中的用途[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4:129-130.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第3篇

      窗作為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中的重要構件之一,在園林建筑裝飾設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嶺南園林建筑在窗的運用上與北方皇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有著巨大的差異。其主要表現為,嶺南園林大量采用鑲嵌彩色玻璃的彩窗為建筑裝飾元素。其色彩絢爛,圖案及形式多變,既有中國傳統建筑花窗的表現題材,又具有濃厚的西方色彩構成形式;是嶺南園林文化對外來藝術語言接納、融合、創新的具體表現。本文以嶺南園林代表之一清暉園的彩窗為例來分析嶺南園林彩窗的藝術特征及現代裝飾意味。

      清暉園彩窗探源

      1.中西文化交融對嶺南園林建筑裝飾元素的影響

      嶺南園林起步較晚,在造園之初往往借鑒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在形式或布局方面,江南園林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而嶺南園林興盛時期正好與西漸時期在時間上很接近,加上嶺南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嶺南園林糅合了中國傳統園林的元素與西方建筑元素根據自身的環境條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園林風格。在嶺南園林里往往會發現抽象的假山石放置在西式的幾何水池里;或磚雕漏窗和鐵藝漏窗運用到了同一面園墻。嶺南園林在裝飾手法從不照搬來模式,而是取其元素,重新組合,使其融為一體。因此我們看到這些中西結合的裝飾形式時并不會覺得突兀而是自然合理的。

      2.清暉園彩窗的成因及式樣

      彩窗,在嶺南地區俗稱為“滿洲窗”,源于廣府滿族文化。嶺南地區民居自清中后期至民國時期的建筑裝飾非常流行使用這種開窗形式。

      清暉園始建于十九世紀初,后經近百年數代人的修繕、營建,才形成了如今格局。在清暉園整體藝術風格完善的時間段,正是玻璃彩窗在嶺南地區大量運用的時期。作為當時最現代時尚的裝飾手段,彩窗理所當然地為清暉園的營建者所青睞。

      清暉園彩窗的結構主要由木質窗欞和鑲嵌彩色玻璃兩部分組成。窗欞作為彩窗構件的基礎,以木條構成既有傳統花窗樣式又具有地域特征的裝飾圖案。形成以線條為主,輔以組合圖形;構成形式以對稱或連續為主;個別特殊的窗欞會使用多變的幾何吉祥圖案。而作為彩窗最重要組成部分的彩色玻璃在加工工藝方面復雜多變,主要以磨砂、吹砂、車花、蝕刻等工藝加工玻璃表面。表現題材與中國傳統建筑裝飾題材基本相同,以吉祥圖案、花草、瑞獸、人物、文字為主。在彩色玻璃組合形式主要有單色和套色兩種。

      傳統花窗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變化多端的窗欞造型上,而以清暉園為代表的嶺南園林彩窗除了具備傳統花窗優秀的藝術特征外,進一步改良,鑲嵌彩色玻璃。從造型、色彩、質感、甚至在氛圍營造上,達到了一個更新的藝術高度。

      清暉園彩窗的藝術特征

      1.藝術構思的完整性

      園林建筑中的開窗并非獨立存在的,而是園林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彩窗作為清暉園中極具特色的裝飾符號,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并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美學與文化意義。彩窗本身作為觀賞對象之所以能夠散發特有的藝術魅力,主要因其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

      清暉園彩窗與園林建筑本身在風格上協調統一,同時與嶺南地區的地域文化及審美取向和諧一致。在色彩表現形式上主要是通過大面積的色彩和諧與點睛的強烈色彩對比來達到視覺上的審美感受;而這一特征元素在園林整體設計上經常得到體現。

      2.藝術形式的獨特性

      清暉園彩窗的具體藝術語言主要表現在圖案題材及色彩構成方面。傳統花窗的窗欞造型主要以吉祥圖案,神話人物為主,反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而清暉園彩窗的欞條造型因為鑲嵌玻璃工藝所限等原因,主要以幾何對稱圖形圖案為主,鑲以彩色玻璃,具有西方建筑裝飾的構成特性。

      彩窗作為嶺南園林建筑裝飾元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嶺南地區對外來文化接納及與傳統文化交融的具體表現;不僅表現出嶺南文化開放性及寬容的審美情趣,還對園林建筑裝飾進行大膽創新,增強園林藝術整體的可觀性。陽光透過彩窗照射進室內空間,彩色玻璃經過陽光產生變幻陸離的斑斕色彩效果,活躍了室內空間的氛圍。使原本色彩單調的傳統建筑增加的趣味性。這種具有地域性色彩搭配方法,使清暉園既有古樸的中國傳統藝術特色又具有豐富多彩的西方藝術特征。在園林建筑的外立面,色彩以豆青色的青磚為主色調,點綴富于色彩變化的彩窗,構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清暉園彩窗如一幅典雅華麗的彩構圖案,鑲嵌在古樸淳厚的青磚園墻之中。色彩豐富的彩窗與青磚園墻相映襯的色彩構成具有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既豐富又協調。彩窗這一裝飾元素在嶺南園林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這種內鑲刻花彩色玻璃,圍以豐富造型窗欞的園林建筑裝飾形式,是嶺南地區獨有的裝飾符號。刻花彩色玻璃這種西方工藝進入我國后,經過技術改良及藝術加工;使之更加適合國人的審美習慣。嶺南地區使用這種新工藝運用到建筑裝飾上,形成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藝術形式和強烈的中西融合風格的藝術語言;是嶺南園林建筑裝飾的主要符號之一。

      清暉園營建者的身份是官員、文人;而文人喜愛借助于詩文、圖畫等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追求。在清暉園的藝術形式上,借鑒使用了中國畫的“襯底”和“畫心”形式來進行單體窗扇設計。“畫心”是藝術表現的主體,材質主要以彩刻玻璃和書畫作品為主;表現題材主要以嶺南風物為主。在清暉園沐英澗入口處,有一套以表現清乾隆年間“羊城八景”的彩色玻璃“畫心”,現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就是很好的“畫心”代表。“襯底”主要是窗扇的欞條,以浮雕、透雕、斗心、拉花等工藝手法為主。這種用以書畫形式表現窗扇的藝術特征使嶺南園林建筑裝飾除了在材料,色彩方面具有西方審美意味外,在藝術形式上更加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表現特征。

      清暉園彩窗的現代裝飾意味

      1.清暉園彩窗的現代裝飾性

      嶺南建筑裝飾大都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注重功能性設計;與“以人為本”的現代設計理念相符合。清暉園彩窗具有極明顯的現代裝飾意味;從造型形式上來看,其構圖均衡飽滿,色彩強烈對比而又和諧統一,包含了現代裝飾的理念因素。在線條造型上以分割比例,主次虛實分布等方式來構成豐富的節奏韻律。加上豐富的圖案造型,現代感極強的色彩構成設計,從而達到了瑰麗多彩的視覺效果;使其裝飾性與功能性完美結合,成為嶺南園林建筑中的點睛之筆。清暉園彩窗的裝飾現代感主要體現在現代藝術構成的“點、線、面”的組合設計,既造型簡潔又色彩豐富,產生獨特的形式美。

      在清暉園建筑室內空間里,彩窗隔扇掛屏是墻柱面的主題。彩窗掛屏具有形式上的獨特性,又具有壁畫的裝飾效果。其斑斕的色彩構成感,使傳統風格的室內空間增加了強烈的時代氣息。清暉園彩窗的造型及圖案設計的形式美感也具有現代裝飾意味;特別是窗欞的造型設計,在對傳統花窗進行元素提煉,式樣重組之后,呈現出既突出現代設計的純凈簡約美,又能將傳統建筑裝飾元素融入其中,做到化繁為簡,疏密結合的節奏韻律感。廣州亞殘會的標志就是以彩窗的色彩元素及欞條造型為基礎,經過提純、組合設計而成;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與現代裝飾意味。

      2.彩窗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創新運用

      彩窗具有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元素特征,又具有明顯的嶺南地域文化特性。在現代嶺南建筑中,彩窗已經成為了嶺南風格建筑的標志符號。因為其獨特的中西血統的本質,所以彩窗可以與傳統中式風格或西式風格的建筑空間或家具設施相搭配,而且在視覺上顯得非常協調。

      彩窗既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識別性和獨特的藝術特性,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所以獲得很多設計師的青睞,廣泛運用到嶺南建筑裝飾中去。建筑大師莫伯志和佘俊南設計的白天鵝賓館內的中餐廳屏風式落地墻就是以彩窗元素進行創作的,視覺效果突出;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建筑裝飾的設計經典案例了。正是由于彩窗的構成形式符合現代裝飾理念,因此這一建筑裝飾元素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結語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專業;建筑構造;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092-02

      2011年國務院學術委員會和教育部在關于《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將風景園林調整為一級學科。在新學科目錄中風景園林學對應的原目錄學科包括了“建筑學”、“林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和“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由此可以看出風景園林專業學科具有多樣的學術背景及歸屬體系,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專業[1]。

      園林建筑構造即是風景園林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建筑類選修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建筑空間結構及構造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對建筑空間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同時為后續進行園林建筑設計打下基礎。

      一、園林建筑構造課程教學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和定位的問題

      由于我院的園林建筑構造課程依托于原建筑學背景院校開設,原教學計劃為36學時,一周2次,一次2節,無課程設計周,以理論講述為主。講述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的設計原理、構造原理,其中以構造原理為主,設計原理為輔。包括:建筑基本知識、建筑構造設計(構件、節點)、建筑空間設計(單體、組合、總體)、建筑造型處理等。

      課時的限制及知識內容廣度太大導致教學深度不足,需要及時改變定位,確定風景園林專業需要重點了解掌握的建筑構造知識,精簡授課內容。同時,由于缺乏構造模型設計的實踐課程使學生對建筑構造的了解依然處于片面和書本程度,對于一個在就業中注重實踐的學科構造模型設計的缺乏使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教材過時陳舊

      在版本不多的建筑學相關專業建筑構造教材中,以四校(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重慶建筑大學)合編的房屋建筑學教材最為權威,國內各個高校也普遍采用。該教材雖經幾次修訂,但都未做大的變動。一些當前業內已成熟的結構構造做法、新材料及新技術在該書中均體現不多,該書的內容過于陳舊,不能及時適應現代園林建筑發展需求。目前,本書教材仍以磚混結構和混凝土建筑為主,木結構有所提及,對鋼結構和其他組合結構鮮有涉及。

      二、教學改革研究

      (一)課程設置

      根據我校的專業設置要求,房屋建筑學課程學時無法延長仍為36節,學分為2個,但可調整為1周1次,1次4節連堂,將理論講述與設計繪圖或者小型構造模型制作相結合,簡單介紹設計原理部分,并增加對中國園林中古建及木結構建筑的理論知識課時,不再嚴格按照原教材設置的章節授課,將學分確定為理論1分和實踐1分,共2分兩個部分。同時,為適應選擇設計方向同學的要求,可再另外開設建筑設計原理選修課,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各類建筑設計原理,拓a展視野。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

      1.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補充新知識。房屋建筑學是一門在長期工程實踐經驗和科學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極強實踐性的應用科學。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建筑功能和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材料、新工藝也不斷涌現。在目前教材陳舊的情況下,要求教師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研究當代建筑發展的狀況和趨勢,能夠把一些落后的、過時的內容不講或僅提及而已,同時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識,與教材內容的銜接合理,盡量把補充的內容融入相應章節,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原教材的授課章節的順序。

      2.結合工程實際講授課堂內容。由于房屋建筑學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往往不能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接受起來也會覺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講授過程中,不僅要將專業名詞和意義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詞語進行解釋,還要從學生經常接觸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構造、做法講起,如果周圍有合適的工程正在施工,就要讓學生課后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實際案例。

      3.抓住重點和難點,傾向突出。本課程的特點內容多,但內容之間往往缺乏聯系、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建筑做法、建筑構造要求等,往往是一些規定性、規范性的東西,且帶有地域性的差異,不同地區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對內容進行適當的歸納分類,劃清重點。如:對樓梯和墻體的構造做法在園林建筑設計概念中最為關鍵,要重點講述并且能自行設計,而對門窗及雨篷建筑的細部詳細構造做法等可適當簡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對建筑結構形式部分的講解內容中,有針對性地增加傳統園林建筑木結構的做法及運用的知識內容。

      (三)教學模式的改變

      1.強化實踐環節,注重運用能力的培養。因為延長了每次上課的課時,因此可以在教學環節中加入小型構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圖的繪制,如樓梯模型、墻體大樣標準施工圖抄繪等,還可以加入1~2次與建筑設計原理相關的房間設計等。在理論講述的基礎上增加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對建筑結構的理解和認識,增加空間想象能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踐。

      2.教學方法手段多樣。房屋建筑學這種工科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實際展示的圖片內容特別多。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繼續采用過去的“粉筆+講臺”的講課方式,這一點與理科和文科專業完全不同,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把文字、圖片、圖像及動畫制作結合起來,包括觀看一些與建筑有關的紀錄片,對學生的感官提供多種刺激,重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靈活,有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思維,特別是講解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復雜空間,都可以發揮電子課件的優勢,易懂易學。

      3.后續增設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在對園林建筑構造的知識有了初步理解和學習后,對教材中有關建筑設計原理的部分通過后續增設園林建筑設計課程進一步鞏固和運用,使學生今后在園林建筑設計中有建筑結構的概念,對整個知識體系的掌握更加全面。

      綜合上述教學改革計劃,本課程的具體內容及進度設置如下,共9周,36個學時。

      (四)考核制度的創新

      本課程最終的考核模式定為:“理論課程考試+平時實踐環節成果”平均分來確定,摒棄了單獨用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考查結果的方式,避免出現只會機械記憶、高分低能的現象,理論與實踐并重,各占一半。

      理論考試方式也實行創新。采用開卷和閉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第一部分為理論閉卷考試,著重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書面規范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為應用部分,該部分開卷,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繪圖表達能力、繪圖準確及規范程度。

      三、課程改革效果分析

      筆者在2013~2014學年上學期的教學中對園林建筑構造的課程進行了改革實踐,完善了教學內容,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最后的理論考試成績統計中發現,超過80%的學生對所講的建筑構造知識的內容的理解和運用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反映良好,加深了其對風景園林專業的理解,更好地適應了未來的就業要求和環境。

      深刻理解風景園林專業的特征,明確專業的主要培養方向,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加強專業素質的培養,是現代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的基本導向[2]。要想真正做到還需要各位教師同行和學校一起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現代園林建筑案例范文第5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植物景觀;

      在風景園林建設中,園林綠化建設的地形是依托,而園林的生命力則靠植物來表現,水體充分體現了景觀建設的靈活性。在風景園林設計重,合理利用這三個要素,以更好地反映景觀和環境之間的良好溝通,使風景園林以更自然的形式,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

      一、地形在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在園林建設過程中的地形元素是一項最基本的元素。地形和建筑有效結合有利于直觀地反映建筑與自然的和諧。

      1、建筑布局受地形影響

      傳統園林建筑建設是要考慮是否可以周圍的環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合理和適當控制建筑布局,盡量使用原有的地形,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設計,使景觀建筑和地形達到和諧。現代的景觀建設,不僅要考慮到地形,還要考慮到周圍的環境,采用半埋或嵌入的方式,有效利用周圍的環境。例如西湖博物館就很好的利用地形的組合進行了布局修建。西湖博物館位于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中心位置,大部分的建筑在地下,頂部為獨特的大片綠地,與西湖的景色相互交融,設計獨具特色。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園林建筑應具有適當的規模,體積,并利用地形優勢和周邊環境,仔細考慮建筑的布局、結構和靈活的利用室內空間之間的垂直關系,同時考慮利用地形減少認為建筑帶來的壓抑感,保持與自然的和諧。

      2、地形的視覺協調因素

      地形可作為視覺元素在視覺上反映建筑景觀。從視覺的角度來看,地勢和建筑一起,構成一個明確的天際線,所以地形建筑的輪廓之間的協調是研究景觀設計的重點。天際線景觀和地形形成對環境的整體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當地形的尺度遠遠超過建筑時,形成以地形為背景,構建豐富多彩的建筑形式。當地形和建筑規模沒有太大的區別時,應該努力實現有效的整合架構和地形的連貫的建筑景觀的。

      沙漠景觀設計是模仿山的自然形狀,形成了明確的建設和垂直增長,與沙漠平板和橫向延伸的背景形成鮮明對比,但在建材和顏色與沙漠地形是非常的和諧統一。地形有利于建筑與環境的有效整合,同時也可以掩蓋建筑設計的不利因素,可以設計使地形適當的變換,視覺定位引導人們更好地展現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上的優勢。

      3、地形坡度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地形坡度對景觀建筑設計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以坡地地形來說,山地景觀設計是最常見的建筑類型。在坡度較小的山地上,地形對建筑設計的限制很小,建筑物的設計可以很好的利用太陽光的照射方向和良好的視野。地勢較高的坡,可以提供高地上俯瞰周圍景觀,但建筑物的布局將受到很大的限制,通常設置臺階。日本的美秀美術館就是利用陡峭的山地的建筑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博物館建筑物高度限制在13米以下,80%的建筑體掩埋山體下,與地形緊密結合的,面對著美麗的山丘、湖水風景,建筑物的整體設計也有利于穩定生活狀態的形成。

      斜坡地形可以有效地分流風向,所以要將通風效果放在設計中考慮,山地風景建設對于這個因素的考慮也尤為重要。在建筑設計時,應仔細根據現場不同的地形坡地分析地形,坡度指標,確定適當的道路,廣場的建設,或施工建設。在景觀建筑的建設應充分了解地形,以形成建筑物和地形的協調統一。

      二、植物在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園林植物是園林景觀環境的一個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景觀建筑設計中,應考慮到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狀,顏色和生長習性方面的改變。生產出的各種效果,使整個環境是富于變化的景觀。

      1、植物搭配對景觀建筑的影響

      風景景觀的設計,應該盡可能平衡的環境,不破壞原植物和生態系統。因此,應當避免建筑物侵占綠化區域,從而使整體建筑適應環境和自然資源。景觀建筑設計應以保護環境和建筑物的盡可能占地面積最小化。

      2、植物的加入提升了建筑的審美效果

      植物能把人、建筑、自然聯系起來的能力。從美學的觀點來看,通過季節植物的特性發生變化,使得建筑物具有層狀,豐富建筑物的動態變化,可以被擴展到整個建筑的自然景觀,還能把室內和室外空間聯系成一個整體。在視覺美感設計起著協調作用。

      喬木,灌木,具有穩定的整體美觀效果和生態意義。可以生長在建筑物的屋頂及外部環境中,不僅可以享受涼爽的樹蔭,它可以更好的使建筑和環境聯系在一起。加拿大戰爭博物館在利用植物與建筑一體化方面做得尤為出色,將建筑物對自然的影響縮減到最小。

      3、植物群落在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植物群落對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植物保持生態平衡的多樣性。植物蒸騰和光合作用,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濕度,降低建筑能耗。法國普羅旺斯的垂直花園通過合理的植物搭配,滿足了氣候以及植物觀賞性的要求。

      三、水體在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水對人們有較強的吸引力,“以人為本”的風景建筑設計應該包含水體的設計,這樣更能增強建筑環境整體的氛圍,以及風景建筑設計的美學效果。

      1、建筑與水的和諧統一

      景觀建筑設計,水景觀價值的更大。在廣闊的湖面,使建筑物漂浮在水面的設計理念在表面上是常用的景觀建筑設計技術。在景觀設計時,利用建筑景點和觀景的效果進行設計,建筑的臨水,具有開闊流暢的觀賞視野。著名的威尼斯水城就是因為水文明,而使得整座城市成為風景的建筑。

      2、水的可塑性

      水的獨特性可以被添加到建筑空間中活潑氣氛和效果,還能組織和指導建筑設計呈現多變的風格的景觀。水體成點性時,你應該考慮水與建筑的關系的規模。蘇州博物館的總體布局是采用適當的規模水體的巧妙布局,把各種建筑的類型穿插起來,水和建筑相呼應。

      當水是線性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以引導人們的視線,反映了景觀建筑空間的順序。設計可以利用線性水體分配和節奏設計建筑的空間,形成空間結構豐富的空間結構,靈活的連接園林建筑和空間。利用水向下的規律,可以在景觀設計中加入噴泉,但是大的噴泉不僅消耗能量,還影響整體美觀效果。所以一般會用小噴泉。

      結語

      建筑和景觀是風景園林景觀建筑兼具的特征,它既可以為人們提供欣賞到風景秀麗的景觀,也可以充分考慮到建筑物的實際功效,促進建筑設計的合理布局架構,使之與自然環境實現和諧統一。我主要從利用地形、植物、水體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景觀建筑應該尊重地形因素,植物和水在自然界中協調,盡量減少占用土地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使自然景觀與建筑融為一體的自然格局。

      參考文獻:

      [1]劉飛.淺談園林景觀建筑設計的方法與技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

      [2]丁向剛.園林景觀建筑設計方法與技巧初探[J].山西建筑,2010(06)

      [3]龐立峰.淺談園林景觀建筑設計方法與技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02)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youjizz|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