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發展規劃方案

      發展規劃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發展規劃方案

      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更新規劃理念,突出規劃重點,改進規劃方法,促進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主要任務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間的戰略目標、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對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著重在以下幾個層面展開:

      (一)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充分吸收20*年以來省、市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研究成果,重點加強對“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環境、思路目標、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城鄉區域、科教文化、改革開放、人民生活、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重大問題開展前瞻研究,理清長遠發展思路。重大問題目錄由市發改委會同市直有關部門確定,以招標和委托方式組織開展研究。

      (二)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是總體性、綱領性的規劃,在各類規劃中處于“龍頭”地位,是編制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制定各項經濟發展措施和年度規劃的依據。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審議批準。起草工作由市發改委牽頭,市直有關部門參與。

      進度安排分四個工作階段: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和研究階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編制“十二五”規劃工作方案,對規劃工作進行動員部署,開展重大課題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總體規劃執行情況的分析評估工作。

      第二階段:基本思路研究階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確定我市“十二五”總體規劃思路以及各個專項規劃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門對規劃基本思路的意見和建議,并組織專家對基本思路進行論證。聽取市人大財經委和市政協專門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后報市政府審定。

      第三階段:綱要基本框架、專項規劃草案研究起草階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據市政府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規劃綱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就發展戰略、宏觀管理目標、重點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對策措施等,與市直有關部門銜接。

      第四階段:規劃綱要草案起草完善、審議階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規劃綱要草案起草工作,組織專家開展咨詢論證,經市政府審定后,提交人大審議批準。

      (三)編制重點專項規劃。重點專項規劃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定領域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規劃綱要在特定領域的延伸和細化,是指導該領域發展、決定該領域重點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資的依據。重點專項規劃由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市直有關部門牽頭負責起草,報市政府審定。

      具體分工及階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發改委在廣泛征求市直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我市“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題目及牽頭部門和參與單位。各牽頭部門和參與單位組成“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專題組,提出工作方案和規劃草案的編制提綱。2010年6月底前,各重點專項規劃專題組完成重點專項規劃框架性草案,并報送市發改委。市發改委就重點專項規劃草案中的重大問題,會同市直有關部門、有關縣(市)區政府進行銜接協調。2010年12月底前,各重點專項規劃專題組對重點專項規劃草案作進一步論證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由市發改委會同市直有關部門上報市政府審定。

      (四)編制區域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規劃是規劃綱要在特定經濟區的細化和落實。區域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是把經濟中心、產業聚集區、基礎設施以及限制開發區等落實到具體的地域空間,是編制縣(市)區規劃、城市規劃和其它規劃的重要依據。要根據省“經濟區”區域規劃,結合我市實際,提出我市的區域發展規劃。具體工作包括:進一步完善*市生態功能區建設規劃、*市“嫩江-愛輝-遜克”礦業經濟區開發建設規劃、*沿邊開放帶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市“嫩江-五大連池-北安”南三縣農業產業綜合開發規劃、“五大連池-孫吳-*界江”黃金特色旅游開發規劃、*市園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對俄貿易加工園區)“十二五”建設規劃。由市直有關單位負責修編起草。

      (五)編制各地“十二五”規劃綱要。各地“十二五”規劃綱要由各地提出,同級人大審議批準。各地“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編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并與市重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相關規劃相銜接。各地“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編制,應盡可能與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在“十二五”規劃綱要經本級政府審定前,就規劃綱要草案中的支柱產業、跨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布局、重要的資源開發項目以及其它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規劃內容,與市發改委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銜接。各地規劃綱要經同級人大審議批準后,送市發改委備案。

      三、編制要求

      (一)認真做好“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各地、各部門要對本地、本部門“十一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全面總結成功經驗,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為編制“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同時,認真總結“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經驗,改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二)突出規劃重點。科學界定規劃編制領域,把規劃重點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基礎設施、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這些領域必須編制規劃,且要做深做實,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實成為政府審核項目、安排投資的依據,為企業決策、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提供參考。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認真分析“十二五”期間面臨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圍繞重點任務、重點領域、重點區域以及重點項目等,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思路和對策措施。對一般性競爭領域,政府規劃的內容主要是規范市場秩序,制定政策導向,以促進公正、公平和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強重點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點項目是落實規劃建設任務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規劃目標的重要手段,是規劃的重要支撐。在以政府為主體的規劃中,重點項目主要是指應由政府配置資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環保、生態、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設項目,也包括一些應由政府協調建設、不直接參與投資的支柱產業大型項目。要盡早啟動新建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關系全局、意義深遠、帶動作用強、政府組織實施的重點項目,明確“十二五”期間需要建設的公共產品、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項目,并做好論證工作,為做深做實專項規劃打好基礎。

      (四)加強規劃間的相互銜接。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是保障規劃科學性、有效性的必要環節。銜接協調的內容包括:宏觀調控重要指標、支柱產業、基礎設施、重要資源開發以及關系全局的重點項目布局和主要對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規劃體系內總體規劃綱要與重點專項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各地規劃綱要銜接,避免沖突,保證規劃思路的統一和規劃的可行性;盡量使本市規劃和省、國家各類規劃相銜接,充分體現國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發展尤其是重點項目建設獲得國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強規劃的全局性,加強部門間分工合作,防止規劃部門化,形成規劃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上的合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空間規劃銜接,把各項發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實處。

      (五)增強規劃編制民主性和科學性。加強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集思廣益,增強規劃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政府決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規劃編制的基礎調查、信息搜集、課題研究、項目論證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談會、協調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特別要注意傾聽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建議。在規劃編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民主制度、銜接制度、論證制度、公布制度、評估制度等。要改進規劃評估論證方法,除本部門、本系統專家參與評估論證外,還要注重吸收相關部門專家參加評估論證。

      四、保障措施

      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第2篇

      三、強化品牌建設、完善稅費管理、發揮集聚效應、加強基礎工作、強化組織領導等,具體材料詳見:

      現代服務業發達程度是衡量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把**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市、建成“中等城市、和諧**”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客觀需要和必由之路。

      一、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市為載體,依托**區位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優勢,服務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36.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8.3個百分點;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服務業總量位居**市各縣(市)區第2位。特別是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市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53322元,成為**地區重要城市和全國百強縣(市)。**經濟圈的崛起、**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等發展大勢的形成,為我市現代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服務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發展潛力明顯增強、發展基礎日益雄厚,全市現代服務業框架體系已經確立,為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強力的推動作用。

      ----雄厚的經濟基礎將推動我市服務業快速崛起。全市經濟長期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別是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僅為

      一、二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又為服務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三次產業的協調均衡發展已成必然。

      ----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建立將推動我市服務業快速崛起。我市已基本形成面向全國的交通圈,**高速的建設,將加快催生現代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區域間協同發展和一體化發展已成大勢。

      ----豐富的區位資源和濃郁的滿族特色文化將推動我市服務業快速崛起。我市世界文化遺產、湖泊、山脈等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和特有的地方歷史文化,造就了極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人文景觀仍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成功,更加快催生旅游、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勢在必行。

      ----“三區一帶”的建設將推動我市服務業快速崛起。我市正在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向“山水園林城、文化旅游城、新型工業城”邁進,“三區一帶”作為培育新的增長級、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群、集約發展的平臺,必將加快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促進區域間的合理分工和協調布局,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

      但是,當前我市服務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傳統服務業仍占主導地位,新興服務業企業規模小,帶動性不強,服務知名品牌不多,體制機制不活,服務業改革不到位,等等。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市為契機,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服務功能,擴大社會就業。圍繞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市和“中等城市、和諧**”的奮斗目標,以促進生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堅持國際化帶動、市場化促進、信息化支撐和法制化保障,實現三次產業融合互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調發展、中心“集聚區”帶動其他“輻射區”的新格局,大幅度提高我市服務**、服務**、服務全國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現代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原則

      ----開放帶動,創新發展。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的機遇,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以國際化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加快制度創新和產業創新步伐,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扎實推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全面規劃,重點突破。科學制定符合我市發展實際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發揮規劃的布局導向作用和法律效應,有重點、分層次推進優勢、重點產業發展,優化全市現代服務業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產業融合,聯動發展。加快形成與新型工業化相配套、與城市化相適應、與國際化相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服務業的發展拉動提升一產、二產,以一產、二產的發展為壯大服務業提供堅實基礎,從而實現由三次產業各自發展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轉變。

      ----市場運作,政府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競爭促發展、促提高;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政策推動作用,實現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和市場基礎力“三力合一”。

      (三)發展目標

      抓住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期,依托我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著力實施“**工程”,即選擇和明確四大發展方向、六大重點領域、六大服務業功能區,引導切入,強力突破,重點集聚,層層輻射,積極構建與現代物流中心和現代制造業基地相適應的生產業體系,與生態宜居城市相融合的消費業體系,與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城鄉一體服務產業體系。

      到20**年,服務業總量快速增長、布局相對集中、結構逐步優化、功能較大提升,形成現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務、商貿服務、文化基地和城鄉一體服務產業體系六大重點領域、六大功能區的發展新格局,成為**區域現代服務業較為發達的縣(市)之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6%以上,力爭達到38%,為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市、建設中等城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四)發展方向

      根據全國、全省服務業工作會議以及《**市振興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和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服務業發展方向主要有四個方面:

      ----重點發展生產業。充分依托**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鐵路交通優勢和裝備制造業優勢,圍繞“三區一帶”建設,加快發展為制造業服務的生產業,緊緊圍繞促進制造業發展需求發展生產業,圍繞發揮信息化與知識型服務業的聯動作用發展生產業,不斷增強我市制造業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發展消費業。面向不同層次消費者創新發展消費業,尤其要高度重視改革創新房地產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和市政公用等事業的發展模式,不折不扣、持續不斷地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千方百計解決好城鄉居民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實際困難。

      ----大力發展新型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積極引進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際著名銀行進駐我市。大力發展保險業。加快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全力推進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積極培育和壯大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旅游城建設。

      ----協調發展城鄉服務業。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方針,立足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等值化需求,在功能布局、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上充分考慮區域功能定位,進行合理設計。中心城區、南部新城區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經濟體系,對現代服務業發展進行重點布局。其他鄉鎮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致力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發展服務于制造業、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生產業,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三、加快發展六大重點領域

      按照增長潛力大、發展條件好、三五年內能形成“氣候”并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要求,集中力量發展六大重點領域。

      (一)構建現代物流中心

      以建設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為目標,加快綜合性物流園區和商品交易市場園區建設,重點發展現代化專業物流和綜合性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構筑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并與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場格局。

      堅持整合改造與規劃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抓試點、重點突破,攻難點、整體推進”的要求,由商務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和鄉鎮積極配合,推行工業品、農資、農副產品等城鄉商品的現代物流配送,以社區為中心、建設具有多項服務功能的連鎖便利店商品、大型百貨商店,基本完成連鎖經營;創建2個以上具有較高美譽度的物流知名品牌。

      打造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發展平臺。主要抓好現代物流體系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平臺建設。按照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抓好大型連鎖超市和商場進行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試點,積極推進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批發市場建設專業網站和信息系統,重點發展鋼鐵、鐵礦石、醫藥、食品、建材、礦山機械、旅游等行業或重點產品專業網絡,逐步形成以市出口產品、名優特新產品為重點的網上專業展覽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物流調控中心和信息中心;安排和利用好市鄉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電子商務發展。

      抓好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企業連鎖經營、企業品牌建設。抓好現代物流網絡建設。積極培育物流市場,把擴大物流需求與改善物流供給結合起來。加快推廣以供應鏈管理技術為核心的物流服務方式,提高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環節的效率;鼓勵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與企業開展聯合協作,與國內外規模大、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業進行密切聯系,盡快發展成為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要求的第三方物流網絡,特別是鼓勵通過委托加強與國際、國內著名物流企業的合作。利用好省商務廳現代物流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重點物流企業和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二)建設國家知名旅游城市

      我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80多公里的明長城將世界文化遺產地**、**、**、**、**、**、**等十幾個景區串連在一起,有**、**、**等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

      為實現文化旅游城目標,要對旅游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勾畫出大的旅游框架,使景區開發具有銜接性、互補性,提高系統性和前瞻性,科學有序開發旅游資源。在十一五期間我市旅游業發展要按照以**為龍頭,以**為支點,以長城旅游公路為紐帶,全面整合旅游資源,打響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品牌的總體思路,積極實施“旅游突破”發展戰略,本著“做強優勢、做精產品、做優結構、做大產業”和“兩城三區九點四基地”(兩城,即**城和**古城;三區,即以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代表的古文化區、**自然風景區和**旅游度假區;九點,即國家4A級景區**,3A級景區**,2A級景區**、**、**、**山,還有起始于唐朝的**及**場;四基地,即**、**農業觀光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公司、**公司為代表的工業旅游基地和長城沿線及南部山區的農家院休閑度假基地)的格局,把**打造成全國聞名的皇家精品文化觀光與休閑度假型旅游經濟強市。

      (三)構建區域金融中心

      與我市經濟地位相匹配,適應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需要,全力構建我市金融新體系。推動各金融機構成為“**市金融票據票據中心”成員單位。積極創造條件,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利用一切資源,積極引進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天津銀行、華夏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支持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引導民間資本成立小額貸款公司,鼓勵農民成立農民資金互助社,創造條件,支持地方性商業銀行在**開辦村鎮銀行。依托轄區**、**、**、**、**、革命紀念圣地等旅游資源,增設POS機、自助銀行,營造特色、完善的旅游服務金融環境。

      (四)建設區域商貿中心

      高度重視規劃服務業用地,對“退二進三”騰出來的土地,特別是“黃金地段”、“金角銀邊”,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對投資服務業的戰略投資者優先保證用地。重點在對老城區實施改造,重點規劃,促使其成為城市中心綜合商貿服務區。按照《**市城市規劃》四片區總體空間結構布局,建設區域性商貿服務設施,形成城市的次中心。結合南部新城區建設,在朱山公園東側建設南部商貿服務中心。結合城西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城東鋼鐵產業鏈條加工區及**線兩側建設,在園區、加工區和**線兩側的工業用地上,建設市場物流集散地等服務設施;結合城中村改造工程,集中布置商業服務區;結合東三里城中村改造工程,沿北二環西路建成兩棟大型超市及歐洲風情步行街,促其發展服裝、百貨及餐飲為一體的北部商貿服務中心。與此同時,抓好鋼材市場擴建工程,建成占地600畝、年交易額超10億元、**地區一流的大型專業鋼材交易市場。抓好**果菜批發市場續建工程,達到年吞吐量40萬噸新鮮果菜產品的能力,成為京東地區又一個大型綠色蔬菜加工交易市場。抓好建材市場建設,將邢莊子村建設管理的北方建材城整合到貿易城市場,使貿易城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的建材交易中心。抓好汽車交易市場。在**國道旁和**路延長線兩側,規劃占地200畝,建設大型汽車交易市場,將小草店以南的汽車銷售業主遷至市場內,并吸引**及周邊省市從事汽車貿易的商戶和公司進場,整體提升**汽貿市場檔次。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退街進店”、“退路進廳”工程,建設一批街道便民市場。

      經過5到10年的發展,在市區建成幾個高水平、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和市場,形成鋼材、礦山機械、果菜批發等若干個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的、能夠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中心市場,把**市建設成為規模可觀、結構優化、效益良好、功能齊全、輻射力強的區域性商貿中心。

      (五)加大文化基地建設

      進一步營造全民文化氛圍,實現社會文化社會辦,不斷加強城市文化建設,以社區為重點定期開展假日文化、色彩周末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和方式。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大文化工作網絡。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以文化館、圖書館為龍頭,以鄉鎮文體站為樞紐,以村文化中心為基礎的三級文化網絡。大力推進寬裕型小康文化鄉鎮建設,繁榮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節日慶典文化,不斷豐富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建設城鄉一體化服務產業體系

      以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為著眼點和落腳點,積極構建城鄉一體服務產業體系。建立以社保、醫保、低保為主體的城鄉保障體系;建設以放心藥店、放心農資店、放心商店和糧油店為主導的便民服務體系;構建以幫困助學、幫困助醫、安身工程為主脈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加強農村專業市場建設,加大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力度,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布局合理、城鄉統籌的消費品市場體系。積極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信息共享一體化、制度一體化、科技服務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

      四、建設現代服務業六大功能區

      在鞏固提升現有服務業的基礎上,圍繞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未來3至5年,著力建設現代服務業六大功能區。

      (一)北部行政文化區

      功能定位:以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加快周邊城中村改造,建設以綜合服務中心、大劇院、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檔案館為主要內容的行政文化區。

      (二)西部新型工業區

      功能定位:著眼于優化工業經濟布局,推進項目聚集、產業聚集,打造企業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鏈條銜接緊密的工業產業集群。

      (三)南部新城區

      功能定位: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整體規劃開發,重點建設職教中心、體育中心、朱山公園等重大基礎設施,著力打造集文教、體育、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四)古文化商貿區

      功能定位:按照“保留老城商業中心的格局,逐步完善功能,形成城市中心綜合服務區”的思路,立足于密集的商業網點這一特點,著力挖掘千年古縣內涵,將一環路內老城區打造成以古建筑為主格調的大型古文化商貿區。

      (五)鋼鐵產業延伸加工區

      功能定位:重點是以**公司為核心,向南規劃建設冶金深加工園區,支持**以自身生產的板帶產品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現代物流業集聚區

      功能定位:在**鎮北、**鄉東,圍繞**高速出口、**國道、兩條鐵路,形成主要物流節點快速通道,加快實現鐵路貨運、高速服務的順利貫通,打造“多式聯運中心”平臺。逐步引進信息咨詢、工業設計、軟件開發、服務外包等高端現代服務業項目,真正建設成為功能齊全、信息暢通、規模較大的現代物流業集聚區。

      五、政策措施

      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制定出臺《**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搞好各項基礎工作。

      (一)放寬市場準入

      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準入制度,立足于打破市場分割、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服務業領域都應向社會開放,凡是向外資開放的服務領域都應向內資開放,凡是向本地資本開放的服務領域都應向其他地區資本開放。

      合理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范圍,除法律、法規和依法設立的行政許可有明確規定外,降低一般業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大力推進網上審批、網上年檢和網上登記。采取取消、合并、延長年限等辦法,完善各類證照年檢制度。鼓勵和規范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體育等領域,按規定興辦醫療機構,按政策參與公立醫療機構改制。

      (二)深化體制改革

      積極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單位改革,重點抓好城市供水、供氣、供熱、設計、監理等單位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委托企業經營。大力推進事業單位(具有經營性質的)改革,成立全市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研究事業單位改革政策,搞好事業單位調查摸底,制定事業單位改革規劃,確定事業單位改革的任務目標、方法措施、階段戰略。實行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營利性事業單位要改制為企業或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加強與**服務業領域合作,吸引**服務業企業來我市投資創業,引入新理念、新業態、新機制,提升我市服務消費檔次,建設**服務業集聚帶。

      (三)加快“退二進三”

      按照《**市城市規劃》用地布局,逐步安排工業用地的地塊向商業、服務業用地轉換,改善城市環境,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對騰出來的土地資源,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允許由工業用地變為服務業用地,土地收益按政府核定的比例或數額優先對搬遷企業給予補償或補助。制定城市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城鎮的“黃金地段”、“金角銀邊”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要根據總體規劃逐步遷出或關閉市區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適應城市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以房地產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聯營,產權不發生轉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稅。扶持老字號服務業企業發展,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號店鋪動遷的,爭取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適宜其發展的商業圈內安置。

      (四)強化品牌建設

      圍繞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主導服務產品和項目,培育一批服務品牌。鼓勵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實現服務品牌帶動產品品牌推廣,產品品牌帶動服務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動發展。鼓勵服務企業以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兼并和重組,發展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型服務業企業集團,推進服務業企業集團化、網絡化和品牌化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

      (五)完善稅費管理

      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對收費項目及標準按照規定公示并接受社會監督。服務業企業用水(桑拿、洗車等特種行業除外)、用氣用電價格與一般工業逐步并軌,經認定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暫緩執行峰谷電價。對符合條件的研發、設計、創意、數字內容開發、為節能減排提供專業化服務等服務業企業,凡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經認定后可享受相應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企業納入國家的試點企業名單,解決企業重復納稅問題。

      (六)發揮集聚效應

      促進物流、研發、設計、創意、金融、保險、會展、信息和分銷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集聚發展。依托城市、重點開發區、交通樞紐,建設一批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服務業企業和服務要素向園區、基地集中,加快發展物流、信息、商務、公共管理等服務業,增強服務業對產業集群的協作和配套功能。在具備條件的中心城區,規劃建設中心商務區,集中布局金融和商務服務機構。在城市中心區,集中布局高檔商業設施,打造中心商貿圈。加強對服務業用地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的履約管理,保證政府供應的土地能夠及時轉化為服務業項目供地。對列入年度供應計劃、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服務行業用地可以采取劃撥方式供地,促進服務業集聚式發展。新晨

      (七)加強基礎工作

      加快培養和引進服務業緊缺人才,有計劃地在職業學校增設設計、咨詢、現代物流、專業技術服務等服務業緊缺的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加強崗位職業培訓,全面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現代服務業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加強和改進服務業統計工作,重點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商務服務、信息服務、旅游、文化等行業和領域的統計體系。加快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建立健全符合我市服務業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業標準覆蓋范圍。

      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第3篇

      一、學校基本情況

      王府鎮蒙古族小學現有中心校1所,村級小學8所,在校學生總計1516人,教學班73個,教師總數165人。有市級示范園1所,有5個班,幼兒教師10人。現有180名幼兒接受幼兒教育,全鎮村小學前班8個,有教師8名,學生74名。一級教師77人,二級教師87人,三級教師1人。省、市、縣骨干教師33人,市、縣教學標兵、能手、新秀13人。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好每一所學校,保障學生公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為宗旨,均衡配置經費、設施、設備、師資等辦學資源;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加快標準化建設為載體,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實現鎮內各村小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為目標,縮小區域內學校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提高義務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工作目標

      1.到2012年鎮內一所中心校和八所村小達到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基本實現鎮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

      2.實現鎮內學校間校園校舍、儀器設備、圖書、公用經費、師資隊伍和教育教學管理等均衡發展,基本解決本鎮內的擇校問題和大班額問題。

      3.堅持內涵發展,強化質量意識,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提高質量為目的,努力縮小學校間教育質量差距。

      4.健全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投入、設施設備改善、教師補充、教師交流、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制度。建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考評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年工作任務

      中心校、阿拉嘎、腰大洼三所學校達到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1.學校設置。實現學校布局基本合理,全鎮各校學生能就近入學。

      (1)所學校走讀學生上學途中單程步行時間,低年級超過30分鐘,高年級超過45分鐘。年五所學校走讀學生單程時間達到規定要求。

      (2)班數班額。中心校25個班,4個班超班額,現在最大班額51人,按要求超額6人。在年10月份新教學樓建成后班額控制在45人以下。目前,8所村小班數班額全部附合要求。

      2.校園校舍。

      中心校新建教學樓9000平方米,三所村小均新建校舍540平方米。使四所學校校園校舍符合國家相關的建設標準,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符合防災避險安全要求。實現教學、辦公、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區。生均校舍建筑面積(不含學生宿舍)不低于5.2平方米。

      3.裝備條件

      (1)學生課桌椅。中心校購置1038套,腰大洼購置45套,達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國家設計標準課桌椅。再購置部分常用教學設備,并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2)科學實驗室裝備。中心校購置8340件,需資金176491.9元。阿拉嘎購置5106件,需資金109091.4元。腰大洼購置5109件,需資金110762元。其它學科教學儀器設備也要適當配置,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3)藏書,中心校購進圖書1.1萬冊,需資金129580元。

      (4)音像資料、電子讀物。中心校、腰大洼、阿拉嘎要適當配置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5)計算機網絡裝備:中心校購置微機25臺,腰大洼購置微機15臺,阿拉嘎購置微機15臺。

      4.師資隊伍

      (1)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普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吉政辦發〔2004〕65號)規定,全鎮共缺編42人。中心校缺編35人。通過吸收特崗教師8人,村小調入,或爭取師范院校畢業生等方式,滿足了教育教學和教師離崗進修的需要。

      (2)能按要求配齊學校領導,領導成員的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分工職責明確。

      (3)教師取得相應教師資格。通過培訓2名教師將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基本合理。

      (4)實行教職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職工激勵機制。

      (5)保證教師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和對外交流。每學年教師參加上一級業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中心校縣級以上培訓)。

      5.辦學經費

      (1)教職工工資按照省有關規定能做到按月足額發放。

      (2)嚴格執行收費規定,收費公示制度健全,無亂收費現象。

      6.教育教學管理

      (1)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深化課程改革,建設學校特色文化。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

      (2)實行校長負責制,健全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制定學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實現規范管理。

      (3)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有利于素質教育實施的評價機制,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建立學區學齡前1年人口及學齡人口登記制度,按照規定時間就近免試入學。

      (4)健全學生輟學情況報告制度,學生達到零輟學。

      (5)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名任課教師做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的聯系制度。

      (6)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紀律、法制、行為規范養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落實教職工德育工作職責,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建立與學生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工作網絡。

      (7)嚴格執行《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教學進度適中。不占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集體上課或輔導。

      (8)按規定開展間操、眼保健操等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運動會。經常開展課外藝術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文藝活動。

      (9)每學期利用當地校外教育和活動場所,依托企業、鄉村和社區,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2次。

      (10)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校統一組織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課教師參加,同時聽取全體同學和家長等各方面的意見。學生學業評價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課教師負責,期中期末考試由學校統一組織。

      (11)建立比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訓制度,健全教師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2)各年級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7%。畢業年級學生畢業率達到98%。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95%,近視眼年新發病率控制在7%以內。

      (13)實行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

      學校設施、消防、用電、衛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學期期初、期末組織安全檢查兩次,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安全隱患。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師生自救自護能力。

      (二)2011年工作任務

      三所學校達到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1.校園校舍。

      三所村小分別加固校舍939平方米、596平方米、471平方米。使三所學校校園校舍符合國家相關的建設標準,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符合防災避險安全要求。實現教學、辦公、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區。生均校舍建筑面積(不含學生宿舍)不低于5.2平方米。

      2.裝備條件

      (1)學生課桌椅。外五家村小購置73套,哈馬爾村小購置67套,三岔溝村小購置45套,達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國家設計標準課桌椅。再購置部分常用教學設備,并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2)科學實驗室裝備。外五家購置4512件,需資金109686.1元,哈瑪爾村小購置5169件,需資金111140.6元。三岔溝村小購置5234件,需資金109530.2元。其它學科教學儀器設備也要適當配置,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3)藏書,小購進圖書1000冊,需資金11780元。三岔溝村小購進圖書900冊,需資金10602元,外五家村小購進圖書600冊需資金7068元。

      (4)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村小要適當配置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5)計算機網絡裝備:小均購置微機15臺。三岔溝村小購置微機10臺。

      3.師資隊伍

      (1)三岔溝缺編4人。通過村小教師交流,或爭取師范院校畢業生等方式,滿足了教育教學和教師離崗進修的需要。

      (2)保證教師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和對外交流。每學年教師參加上一級業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含中心校培訓)。

      5.辦學經費

      (1)教職工工資按照省有關規定能做到按月足額發放。

      (2)嚴格執行收費規定,收費公示制度健全,無亂收費現象。

      6.教育教學管理

      (1)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

      (2)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建立學區學齡前1年人口及學齡人口登記制度,按照規定時間就近免試入學。

      (3)健全學生輟學情況報告制度,學生達到零輟學。

      (4)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名任課教師做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的聯系制度。

      (5)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紀律、法制、行為規范養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落實教職工德育工作職責,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建立與學生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工作網絡。

      (6)嚴格執行《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教學進度適中。不占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集體上課或輔導。

      (7)按規定開展間操、眼保健操等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運動會。經常開展課外藝術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文藝活動。

      (8)利用當地校外教育和活動場所,依托企業、鄉村和社區,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2次。

      (9)學生學業評價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課教師負責,期中期末考試由學校統一組織。

      (10)建立比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訓制度,健全教師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1)各年級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7%。畢業年級學生畢業率達到98%。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95%,近視眼年新發病率控制在7%以內。

      (12)實行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

      學校設施、消防、用電、衛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學期期初、期末組織安全檢查兩次,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安全隱患。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師生自救自護能力。

      (三)2012年工作任務

      三所學校達到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1.校園校舍。

      、兩所村小均新建校舍540平方米。使兩所學校校園校舍符合國家相關的建設標準,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符合防災避險安全要求。實現教學、辦公、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區。生均校舍建筑面積(不含學生宿舍)不低于5.2平方米。

      2.裝備條件

      (1)學生課桌椅。購置45套,購置79套,達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國家設計標準課桌椅。再購置部分常用教學設備,并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2)科學實驗室裝備。購置5078件,需資金108380.1元,購置5160件,需資金113094.4元。購置5023件,需資金111425.5元,其它學科教學儀器設備也要適當配置,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3)藏書,購進圖書380冊,需資金4476.4元。

      (4)音像資料、電子讀物。、、三所學校要適當配置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5)計算機網絡裝備:村小購置微機10臺。村小購置微機15臺。

      4.師資隊伍

      (1)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普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吉政辦發〔2004〕65號)規定,學校缺編4人。通過村小教師交流,或爭取師范院校畢業生等方式,滿足教育教學和教師離崗進修的需要。

      (2)保證教師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和對外交流。每學年教師參加上一級業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含中心校培訓)。

      5.辦學經費

      (1)教職工工資按照省有關規定能做到按月足額發放。

      (2)嚴格執行收費規定,收費公示制度健全,無亂收費現象。

      6.教育教學管理

      (1)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深化課程改革,建設學校特色文化。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

      (2)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建立學區學齡前1年人口及學齡人口登記制度,按照規定時間就近免試入學。

      (3)健全學生輟學情況報告制度,學生達到零輟學。

      (4)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名任課教師做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的聯系制度。

      (5)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紀律、法制、行為規范養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落實教職工德育工作職責,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建立與學生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工作網絡。

      (6)嚴格執行《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教學進度適中。不占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集體上課或輔導。

      (7)按規定開展間操、眼保健操等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運動會。經常開展課外藝術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文藝活動。

      (8)利用當地校外教育和活動場所,依托企業、鄉村和社區,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2次。

      (9)學生學業評價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課教師負責,期中期末考試由學校統一組織。

      (10)建立比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訓制度,健全教師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1)各年級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7%。畢業年級學生畢業率達到98%。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95%,近視眼年新發病率控制在7%以內。

      (12)實行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

      學校設施、消防、用電、衛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學期期初、期末安全檢查兩次,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安全隱患。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師生自救自護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和落實工作職責。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負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具體規劃和組織實施,保證按計劃推進,著力縮小學校間的差距。

      2.完善組織協調機制。要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作為考核各村小的重要內容,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

      3.深化新課程改革。必須開足開齊國家課程,注重地方校本課程的研發;定期開展教學交流活動,建立送教下鄉制度,每學期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上公開課、示范課,開展教學互助;充分探索新課程改革后的對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積極發展幼兒教育。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辦好中心幼兒園,發揮市級示范幼兒園的示范輻射作用,提升學前教學水平。

      5.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促進教育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高效整合,真正做到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于教學。要充分發揮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作用,提高使用效益。

      6.強化措施,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完善教師補充辦法,在鎮內統一配置教師資源,保證按編制及時補充合格新師資。對信息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專任教師短缺的學科,實行巡回教學制度。自年3月至2012年,專任教師短缺的學科,到村校巡回教學每學年不少于20節次。

      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

      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綜合服務質量為中心,大力提高全社會對現代物流理論的認識,切實增強企業及共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滿足社會多樣化服務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我鎮區位和資源優勢,用5年時間,即從年初至年底,組建一個公司(運輸公司),建好兩個市場,拓展三個倉儲中心,引進兩個大型綜合商場,落實一項工程。

      二、發展思路

      (一)加強宣傳引導。一是舉辦培訓班和聘請商貿物流專家授課,逐步普及現代商貿和物流知識;二是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走出去、請進來,促進現代商貿物流意識的形成,推動現代商貿物流業的發展;三是加強對大型工商企業領導的培訓,提高廣大工商企業對現代物流重要性的認識,樹立“整體物流成本”觀念,走物流專業化、社會化道路。

      (二)科學做好資源整合。一是整合現有農用運輸車輛資源,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組建一支以短段運輸和中轉運輸為主業的運輸公司,通過規范化的公司管理,不斷提升公司的裝備水平、運輸能力和競爭能力。二是以產業帶市場,以市場促產業,實現產業與市場共榮,以產業推動市場的發展。三是以現有的家庭店為基礎,建設一批覆蓋全鎮各村委會和中心村的五統一(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商品價格、統一服務規范、統一承諾),且有一定規模的“商務部農家店)。

      (三)做好建設規劃,加在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依托九江市城區的拓展,搞好建設規劃,通過加大招商力度,建好兩個專業市場(水產品市場和花卉苗木市場)和兩大綜合商場。依托濂溪綜合物流區的建設,推進我鎮商貿物流業的大發展。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推進我鎮由企業物流向社會專業物流的轉變,以提高我鎮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以公路建設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起能溝通全鎮的公路路網。

      (四)開發信息網絡。建設商貿物流網站,并依托網站信息平臺,加在物流信息的開發、利用,實現資源共用、信息共享。

      四、發展措施

      1、加大領導力度,強化組織保障。加強對商貿物流業的領導,成立以鎮長為組長,領導小組建立例會制度,定期分析商貿物流業形勢,研究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發展規劃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TD-LTE;應用優勢;技術要點;室內覆蓋規劃建設方案;發展前景

      0.前言

      LTE中文譯名“長期演進汁劃”,它并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而是3G和4G之間的過渡,無限接近4G,義稱3.9G或準4G。與3G相比,LTE更具技術優勢,具體體現在高數據速率、分組傳送、延遲降低、廣域覆蓋和向下兼容等方面。LTE采用由Node B構成的單層結構,這種結構有利于簡化網絡和降低延遲,實現了低時延、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本文分析了TD-LTE的應用優勢、技術要點、室內覆蓋規劃建設方案及發展前景進行了論述,以供同仁參考。

      1.TD-LTE的應用優勢

      (1)頻譜靈活配置。頻譜資源是無線通信中最寶貴的資源,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多媒體業務對于頻譜的需求日益增加。現有的GSM通信系統均采用FDD雙工方式。FDD雙工方式占用了大量的頻譜資源,同時,一些零散頻譜資源由于FDD不能使用而閑置,造成資源浪費。由于TD-LTE系統無需成對的頻率,可以方便地配置在LTE FDD系統所使用的零散頻段上,具有一定的頻譜靈活性,能有效提高頻譜利用率。因此,在頻譜資源方面,TD-LTE系統具有更大的優勢。另外,根據TD-LTE幀結構的特點,TD-LTE系統可以根據業務類型靈活配置幀的上下行配比。比如瀏覽網頁、視頻點播等業務,下行數據明顯大于上行數據流量,系統可以根據業務量的分析,配置下行幀多于上行幀,而在提供傳統語音業務時,系統可以上下行相等。

      (2)智能天線應用。智能天線技術是未來無線技術的發展方向。它能降低多址干擾。增加系統的吞吐量。在TD-LTE系統中。上下行鏈路使用相同頻率,且間隔時間較短,小于信道相干時間,鏈路無線傳播環境差異不大。在使用賦形算法時,由于上下行鏈路可以使用信號傳播的無線環境受頻率選擇性衰落的影響不同,根據上行鏈路計算得到的權值不能直接應用于下行鏈路。因而,TD-LTE系統能有效降低移動終端的處理復雜性。

      2.TD-LTE的技術要點

      (1)LTE物理層的傳輸技術。LTE 物理層傳輸技術包括物理層上下行傳輸方案、幀結構設計、小區間干擾控制技術、多天線技術、小區搜索技術和隨機接入技術等。采用OFDM是LTE系統的主要特點,其優點是對時延擴展有較強的抵抗力,減小符號間干擾,通常在OFDM符號前加入保護間隔,只要保護間隔大于信道的時延擴展則可以完全消除符號間干擾。MIMO作為提高系統傳輸率的最主要手段,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由于OFDM的子載波衰落情況相對平坦,十分適合與MIMO 技術相結合,提高系統性能。MIMO系統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線(或陣列天線)和多通道。

      (2)LTE 的系統架構。3G的網絡由基站(NB)、RNC、服務通用分組無線業務支持節點(SGSN)和網關通用分組無線業務支持節點(GGSN)4 個網絡節點組成,而LTE 網絡僅由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接入網基站(E-UTRAN 基站即eNB)和接入網關(AGW)組成,相比WCDMA(HSDPA)網絡采用了更為扁平化的網絡架構。這一方面減少了設備的數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業務時延。LTE 的總體系統結構見圖1。

      LTE網絡架構涉及的功能包括:無線資源管理(RRM),UE與網絡的QoS協商,位置管理,尋呼、空閑和激活狀態移動性管理,不同接入技術間的移動性,安全和加密,報頭壓縮,上層自動請求重發(OuterARQ),IP 地址分配,漫游,多媒體廣播與組播(MBMS)等。

      (3)LTE 的空中接口協議。由于基于全分組的協議,3GPP LTE的協議結構得到極大簡化,RLC和MAC都位于節點eNB,因此調度器可以根據信道質量對RLC服務數據單元(SDU)進行切割,從而減少填充和充分利用信道的傳輸能力,同時可以對RLC層的自動重發請求(ARQ)和MAC層的混合自動重發請求(HARQ)進行聯合優化。

      3.TD-LTE室內覆蓋規劃建設方案

      TD-LTE的魅力在于高速數據與多媒體業務,而視頻電話、視頻流、游戲等高速數據業務一般都發生在室內環境中,這些業務功能都需要較大的系統容量和良好的網絡質量。由于室內分布系統是解決室內覆蓋的主要方式,TD-LTE室內分布系統將是TD-LTE整個網絡建設的重點之一。TD-LTE系統中引入了MIMO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業務速率。如果不需要支持MIMO,TD-LTE的覆蓋方式與傳統網絡類似。如果需要支持MIMO,則需要設置雙天線。這樣就需要兩套天線以及射頻信號分配系統。對于MIMO,可考慮兩種方式,多用戶(MU-MIMO)方式和單用戶MIMO(SU-MIMO)方式。根據上面的分析,在建設室外覆蓋的同時,應該同時進行室內分布的建設,但考慮到網絡建設中施工難度,在網絡建設初期主要考慮進行MU-MIMO的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只在一些單用戶數據速率要求特別高的務業點引入SU-MIMO的覆蓋;在后續的網絡建設中,再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進行SU-MIMO方案的建設,以提高單用戶的數據速率。對于室內覆蓋,也需關注家庭基站(Femtocell)的覆蓋方式。考慮到Backhaul的主要方式為XDSL,同時考慮到家庭的實際吞吐量需求,建議以小帶寬的系統進行覆蓋,如1.4MHz、3MHz系統。在確保室內分布系統提供良好的室內覆蓋的同時,需要控制好室內信號,避免對室外構成強干擾。家庭基站的覆蓋方式需要解決切換和用戶重選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TD-LTE通信系統的發展前景

      LTE已被作為無線接入網未來的演進方向,越來越多的國際通信公司積極參與并推動LTE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的進程。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近140家運營商正在對LTE進行投資建設,有些專家甚至預測,全球極大可能在1-2兩年內會掀起LTE投資建設的。全球移動用戶數量超過50億,普及率達到75%以上,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其可觀的市場前景可想而知。同時,由于LTE 技術沒有固定的使用頻段,可以部署于現有的2G和3G系統的頻段,也可以選擇在更高的頻段(如2.6GHz)。模擬電視業務使用的700MHz頻段隨著電視信號由模擬向數字技術過渡,將逐漸被釋放出來。這段頻率相對于目前3G使用的頻段,穿透能力更強,傳輸范圍更廣,非常適合用于移動通信技術,因此被視為寬帶無線移動技術的目標使用頻段。美國率先在700MHz 頻段上應用LTE 將在全球起到示范作用。沃達豐德國和Verizon 已經在此頻段進行了LTE測試。在法國、芬蘭和瑞典等國家已經決定或計劃將700Mhz 頻段用于移動網絡。不過歐洲大多數國家的電視信號的模擬轉數字信號進程要到2012年才能完成,因此歐洲700MHz預計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用于移動業務。最后,希望這種優勢巨大的4G技術盡快服在大眾中普及,也希望中國乘著TD-LTE-Advanced技術的發展契機,領跑全球移動通信市場。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xxxxxx|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ass亚洲**毛茸茸pics|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人成免费网站|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AV网站|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