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洋調查方法

      海洋調查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洋調查方法

      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第1篇

      石油工業出版社緊密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本期推薦了3個品種的專業圖書。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百科全書》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總結現代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知識的大型工具書。該書共分為綜合卷、勘探卷、開發卷及工程卷4卷,詞條選自石油勘探、開發、工程、管理中的常用詞和詞組,共有約6000條條目,近630萬字,圖表近2200幅。《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百科全書》涵蓋了石油勘探、開發和工程方面的知識,全面總結了這些領域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技術、經驗和成果,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綜合卷有11個分支和附錄,共791條條目,約130萬字。勘探卷包括油氣勘探綜述、相關地質基礎學科、石油地質理論基礎與研究及石油勘探工程技術4大部分23個分支,共2349條條目,約220萬字。開發卷有8個分支,共1304條條目,約150萬字。工程卷有10個分支,共1450條條目,約126萬字。

      《石油工業節能技術》緊密結合石油工業生產實際,重點針對油田、長輸管道、煉油化工的主要耗能設備和生產工藝系統,論述了近年來研制開發和推廣應用的節能技術。全書分上、中、下3篇共14章,分別介紹了節能基礎知識、常用的單項節能技術和主要生產系統的節能技術。該書適合于從事石油系統節能管理、設計和科技人員閱讀,可作為節能技術培訓教材,也可供石油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閱。

      《采油隊工人操作手冊》一書針對油田新的生產經營形勢,對目前采油隊涉及的崗位和工作內容,從崗位責任制、工作程序、工作內容、HSE職責及工作目標上進行統一和規范,指導采油隊干部、職工規范操作,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

      中國鐵道出版社

      車站電碼化技術是保證鐵路運輸安全的一項重要技術。《疊加預發碼和閉環電碼化技術》從科研和工程設計角度,對電碼化的必要性、關鍵技術、電路原理和主要設計原則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本書主要介紹疊加預發碼技術的內容,其中包括非電氣化和電氣化區段480軌道電路疊加8、18、多信息移頻及ZPW-2000(UM)系列移頻預發碼技術;非電氣化和電氣化區段25Hz相敏軌道電路疊加ZPW-2000(UM)系列移頻預發碼技術;還包括ZPW-2000系列閉環電碼化等內容。

      《鐵路與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原理與方法》系統介紹了鐵路、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的原理與方法,共分6章。鐵路部分闡述了鐵道部鐵建設[2006]113號文公布的《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的相關原理,并通過大量的示例介紹了具體的使用方法;依據鐵道部頒布的《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介紹了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及應用原理,對鐵路拆遷工程、路基工程、橋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軌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臨工程的構造和工程量計算規則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公路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號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為依據,全面介紹了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原理和各分類工程的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與方法。該書內容全面、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案例豐富,可作為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鐵路及公路施工、招投標、預算、監理等相關人員參考。

      《鐵路建設項目檔案工作指南》一書內容涉及檔案管理中的一級類目,包括:文書類、基建類、設備類、科研類、標準類、會計類、聲像類、實物類;還包括從項目檔案的來源到項目竣工驗收整個過程中,項目檔案的收集、鑒定、整理、編目、保管和利用工作的描述。書中內容共分9個章節,包括:項目檔案的概述、項目檔案的管理、項目檔案的驗收、合同檔案管理、電子文件的管理、檔案工作標準化管理、檔案組卷示例與表格和法規依據等方面的內容。其中,項目檔案驗收又分3個部分:鐵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辦法,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和鐵路客運專線交工驗收內容,以及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考核評分標準的應用。該書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適用范圍較廣,是廣大專(兼)職檔案工作者、施工技術人員學習、工作的必備手冊,又可作為科技檔案電子信息專業人員開發檔案電子軟件、采集數據資源信息的參考資料。

      人民郵電出版社

      《電路與電子技術》是中國通信學會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推薦教材之一,也是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專業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規劃教材。全書共分14章,包括電路基礎和模擬電子技術兩部分內容。電路基礎部分主要介紹電路的基本概念、電路的分析方法及電路定理、正弦穩態電路分析、安全用電常識和一階動態電路分析等內容。模擬電子技術部分主要介紹常用電子器件、基本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信號產生電路和直流穩壓電源等內容。該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單元電路分析、集成電路應用為主,通俗易懂,重點突出。

      《模擬企業管理綜合實訓手冊》(上、下冊)本著務實、創新和發展的精神,將企業多年信息化管理思想、管理經驗、業務流程融為一體,成熟運用于高等院校實踐教學中,并充分體現了“實”、“新”、“變”的特點。上冊主題為“沙盤對抗”,使學生在沙盤對抗中直面市場競爭之激烈,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運用企業經營管理理論和信息化管理技能,進行市場選擇、投資決策和生產運營。下冊主題為“模擬企業”,使學生置身于仿真的生產經營過程,完成企業生產經營中各種信息的采集和處理,體驗與其他部門的協作,迅速掌握ERP軟件的使用要領,提高信息化管理技能,經歷完整的企業經營過程,感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魅力。該手冊與實際企業管理密切結合,特色鮮明,實用價值大,可作為經管類實踐課程的教學教材,也可作為經濟、管理、財會、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等專業的實踐教學參考書。

      《金蝶ERP-K/3深入應用》一書是在該書作者前一本《金蝶ERP-K/3模擬實訓――財務/供應鏈/生產制造》實例數據基礎上,結合部分企業的業務流程特色和讀者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實例操作模式,讓讀者能快速、輕松地提高使用金蝶ERP系統的能力。該書內容含非服務器操作系統下金蝶ERP-K/3系統的安裝方法、賬套的特殊管理方法、銷售訂單的全程跟蹤、超采購訂單入庫的控制、倉庫采購退貨處理、庫存物料超儲/短缺/呆滯物料分析、BOM高級應用、生產任務高級應用和基礎數據的導入和導出操作等高級應用。本書適合于公司已經實現ERP信息化,或已經使用金蝶ERP-K/3系統的財務人員閱讀。相關人員可以根據書中的操作方法并參照自身業務流程,提高企業ERP系統的應用效果。

      海洋出版社

      “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以下簡稱“908專項”)是國家批準的重大海洋專項。

      開展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工作,是我國“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的基礎性工作。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發生著錯綜復雜的自然現象,這些自然現象又對近海區域如海岸帶及海島等的變遷、氣候、生物生態、社會人文、經濟發展乃至軍事設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只有準確、可靠、系統地獲取海洋調查數據,才能把浩瀚、奧秘的海洋和對近海區域的影響“數字化”、“透明化”,從而對海洋環境作出科學、合理、準確的評價,為海洋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利用、海洋減災防災、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數據和信息依據。因此,國家批準國家海洋局組織實施“908專項”,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飛云江口海域 環境質量評價 水質特征 富營養化

      中圖分類號:X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131-04

      飛云江流域位于浙江省南部,為浙江省獨流入海水系之一。它發源于景寧和泰順兩縣交界處的洞宮山白云尖北麓,干流全長203 km,飛云江流域面積3778 km2,是浙江省第四大河,溫州市第二大河。泰順百丈口以上稱三插溪,與洪口溪在百丈口匯合后始稱飛云江,寶香至口門上望的近口門段為典型的喇叭型河口,河口長約15 km,水流由西向東,單獨流入東海,屬山溪性強潮河流。行政上分屬麗水地區的景寧和溫州市的泰順、文成、瑞安、平陽等縣(市),多年平均年徑流入海總量為38.5億 m3;徑流在年內的分配,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節和4~10月的臺風季節,約占全年徑流總量的70%左右。其徑流攜帶著上游各縣市鄉鎮生活污水和工農業廢水進入河口海域。

      由于近年來隨著溫州地區工農業的迅猛發展和城鎮化及外來流動人口的激增,工農業污水、鄉鎮生活污水產生的污染物排海量迅速增加,特別是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的過量排放,引起飛云江口海水水質下降和富營養化,從而給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帶來一定的影響。為了分析當前飛云江口海域環境質量現狀,本文根據2011年春季和秋季、2012年春季和夏季飛云江口海域環境質量監測主要結果進行評價,從海域生態環境方面探討了飛云江口海域富營養化程度,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修復和漁業增養殖提供科學依據。

      1 調查海域和分析方法

      調查和監測海域和采樣站位見圖1,調查和監測時間為2010―2013年。根據《海洋調查規范》(GB/T12763-2007) [1]和《海洋監測規范》(GB17378-2007)[2]的要求,水質采樣在大、小潮的漲、落潮時分別進行,水深小于10 m的站位僅采表層水樣,水深大于10 m小于25 m的站位采表、底層水樣,水深大于25 m的站位采表、中、底層水樣;石油類僅采表層樣。

      水質樣品的現場處理及分析測定均按《海洋調查規范》(GB/T12763-2007)和《海洋監測規范》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方法執行。NO3-N測定用鋅片還原分光光度法;NO2-N測定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H4-N測定用次溴酸鈉氧化分光光度法;活性磷酸鹽(PO4-P)用磷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化學需氧量(CODMn)測定用高錳酸鉀氧化法;重金屬(Cu、Pb、Zn、Cd、Cr)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原子熒光法分光光度法;石油類用熒光分光光度法。

      2 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2.1 評價標準

      該文主要從環境現狀和水質富營養化程度考慮,水質監測選用 pH、溶解氧(DO)、CODMn、無機氮(NO3-N、NO2-N、NH4-N)、活性磷酸鹽、石油類、重金屬(Cu、Pb、Zn、Cd、Cr、Hg、As)等為主要評價因子;沉積物采用硫化物、有機碳、重金屬(Cu、Pb、Zn、Cd、Cr、Hg、As)、石油類為主要評價因子。

      飛云江口附近海域的主要海洋功能為農漁業區,因此水質現狀評價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 )[3]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進行;海洋沉積物質量按《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4]第一類標準執行。

      2.2 評價方法

      (1)單因子標準指數法。

      水質評價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 第i站評價因子j的標準指數;―― 第i站評價因子j的監測濃度(mg/L);

      ―― 評價因子j的評價標準(mg/L)。

      (2)DO的標準指數計算。

      DO的標準指數為:

      DOjDOs

      DOj

      式中:--第i站上溶解氧的標準指數(mg/L);DOi--溶解氧實測值(mg/L);DOf--現場溫度和鹽度下的飽和溶解氧濃度(mg/L);DOs--溶解氧的評價標準值(mg/L)。

      3 結果與討論

      3.1 水質評價

      3.1.1 2011年春季海水水質現狀監測與評價

      2011年春季飛云江口海域各水質現狀評價因子的特征值詳見表1。由表看出,各評價因子中,除了無機氮、活性磷酸鹽、CODMn外,其他評價因子pH、DO以及重金屬Cu、Pb、Zn、Cd的標準指數均小于1,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均超標,超二類標準的比例分別為88.0%和36.3%;CODMn超二類標準的比例為2.6%,石油類超標率10.0%。

      3.1.2 2011年秋季海水水質現狀監測與評價

      2011年秋季飛云江口海域各水質現狀評價因子的特征值詳見表2。由表看出,各評價因子中,除了無機氮、活性磷酸鹽、CODMn外,其他評價因子pH、CODMn以及重金屬Cu、Pb、Zn、Cd的標準指數均小于1,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均超標,超二類標準的比例均為100%;DO超二類標準的比例為2.1%,石油類超標率1.2%。

      3.1.3 2012年春季海水水質現狀監測與評價

      2012年春季飛云江口海域各水質現狀評價因子的特征值詳見表3。結果表明,各評價因子中,DO、CODMn和重金屬Cu、Pb、Zn、Cd、Cr、Hg、As的標準指數均小于1,能滿足環境保護目標的需要。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均超海水水質二類標準,超標率分別為100%和34.3%;CODMn超二類標準的比例為5.5%。

      3.1.4 2012年夏季海水水質現狀監測與評價

      2012年夏季飛云江口海域各水質現狀評價因子的特征值詳見表4,由表可知,各評價因子中,pH、CODMn??、石油類、Cu、Pb、Zn、Cd、Cr、Hg、As的含量均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能滿足環境保護目標的需要。無機氮超標率100%,活性磷酸鹽超標率100%,溶解氧超標率16.7%。

      由數據統計結果表明,除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外,飛云江口海域其他水質評價因子基本能滿足相應海域功能區海水水質的環境保護目標,該海域水質狀況最為突出的就是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

      3.2 沉積物質量現狀評價

      飛云江口海域沉積物質量現狀評價因子特征值詳見表5~6。

      2011年秋季飛云江口海域沉積物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結果顯示,海域沉積物總體質量良好,其中銅超過《海洋沉積物質量》(GB 18668-2002)中的一類標準,超標率50%;其余評價因子指標均能夠滿足《海洋沉積物質量》中的一類標準。

      2012年春季飛云江口海域沉積物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結果表明,石油類、硫化物、有機碳、Cu、Pb、Cd等評價因子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 18668-2002)第一類標準,沉積物質量現狀能滿足環境保護目標對沉積物質量的要求。

      3.3 飛云江口海域環境質量演變趨勢分析

      為了分析飛云江口海域海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和富營養化現狀,本文收集了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飛云江口海域的監測資料,統計數據能反映飛云江口海洋環境質量整體變化趨勢。從現有指標分析結果看,飛云江口海域水環境質量近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綜合分析表明飛云江口海域的環境質量問題主要是水體富營養化。通過對飛云江口海域的現狀調查、監測與評價以及與以往的歷史資料相比較,反映出該海域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

      近岸海域水體富營養化目前已成為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比較突出的問題,冬季,飛云江口海域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超標普遍與江浙沿岸流有關。江浙沿岸流水系入海之前匯集了沿途地表河網所接納的各類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以及大量由于面源的水土流失,使得富含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水體進入沿岸海域,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營養鹽含量較高。在春季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了海水中的營養鹽,因此春季本海域營養鹽的含量低于秋季。

      近岸海域水體富營養化目前已成為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動減弱,對氮、磷的消耗減少,該海域受到長江沖淡水與杭州灣(錢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響。由于長江、錢塘江徑流量大,流域面積廣,入海之前匯集了沿途地表河網所接納的各類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以及富含營養物質的農業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水體進入沿岸海域,從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營養鹽含量較高。飛云江中上游支流眾多,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糞便污水。目前飛云江口上游及周邊的城鎮污水大部分處于直排狀態。近年來農村進行了城鎮化建設,但村鎮生活污水大多還沒有納管,飛云江口周邊人口密度增大,城鎮外來人口增多,特別是鄉村人都普及了自來水,家家戶戶都用起了抽水馬桶,改變了農村將糞便作為有機農肥的傳統觀念,這樣產生糞便全部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與生活污水合流排放,這是導致飛云江口海域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飛云江位于甌江和鰲江中間,距離不遠,海域水質產生相互影響。

      3.4 飛云江口海域水環境承載力分析

      通過對飛云江口海域水質現狀調查結果分析,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的含量超海水水質標準。這說明周圍海域水質已表現為富營養化,海水中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的含量均超標,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基本無環境容量,因此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的環境承載力不足。

      根據調查,飛云江上游的鄉鎮農村,尚未形成獨立完善的排污系統,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網或直接排入水體,對飛云江口海域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質,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溫州市正大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以總量減排重點工程為抓手,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

      隨著溫州周邊污水處理廠和中水廠的陸續建設和投入使用,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將明顯減少,飛云江口海洋環境質量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4 結論與對策措施

      4.1 結論

      通過飛云江口近年來的監測結果分析表明,飛云江口海水中,單項指標pH、DO、COD、油類、重金屬含量變化不大,基本穩定在一類至二類海水標準的濃度范圍,可滿足各水質類別的要求,水體主要受無機氮和PO4-P的影響,飛云江口海域水質現狀呈富營養化狀態。

      造成飛云江口海域水質富營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飛云江口上游鄉鎮人口密度大,城鎮外來流動人口增多,生活污水大大增加,而鄉鎮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糞便污水沒有納管,大部分處于直排狀態,排放了大量的無機氮和PO4-P化合物,對飛云江口海域的富營養化狀態有很大的貢獻。

      飛云江口海域沉積物質量現狀除銅外,沉積物質量基本滿足環境保護目標對沉積物質量的要求。

      4.2 對策措施

      針對飛云江口海域水質現狀的富營養狀態,應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時,注重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高自凈能力,使水體保持動態平衡。該文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1)加強對入江陸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鎮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生活污水納管力度;

      (2)加快飛云江周邊各鄉鎮污水處理廠以及排污管網的實施進度,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納管量,確保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排放,減少對區域海洋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海洋調查規范[S].GB/T12763-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海洋監測規范[S].GB17378-2007.

      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第3篇

      是的,海洋里不能種水稻和小麥,但是海洋中的魚和貝類卻能夠為人類提供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蛋白食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數不清的食物鏈。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貝類,有了貝類就有小魚乃至大魚……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漁場,大抵都在近海。這是因為,藻生長需要陽光和硅、磷等化合物,這些條件只有接近陸地的近海才具備。海洋調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豐富,只是它們浮不到溫暖的表面層。因此,只有少數范圍不大的海域,那兒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動上升到表面層,從而使這些海域海藻叢生,魚群密集,成為不可多得的漁場。

      海洋學家們從這些海域受到了啟發,他們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強烈的海區,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層,而后在那兒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飼養貝類,并把加工后的貝類用來飼養龍蝦。令人驚喜的是這一系列試驗都取得了成功。

      有關專家樂觀地指出,海洋糧倉的潛力是很大的。目前,產量最高的陸地農作物每公頃的年產量折合成蛋白質計算,只有0.71噸。而科學試驗同樣面積的海水飼養產量最高可達27.8噸,具有商業競爭能力的產量也有16.7噸。

      當然,從科學實驗到實際生產將會面臨許許多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從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當數量的電力。這么龐大的電力從何而來?顯然,在當今條件下,這些能源需要量還無法滿足。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竅門:他們準備利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表面層和深海的水溫差來發電。這就是所謂的海水溫差發電。這就是說,設計的海洋飼養場將和海水溫差發電站聯合在一起。

      據有關科學家計算,由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光照強烈,在這一海區,可供發電的溫水多達6250萬億立方米。如果人們每次用1%的溫水發電,再抽同樣數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卻,將這一電力用于飼養,每年可得各類海鮮7.5億噸。它相當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類消耗的魚、肉總量的4倍。

      通過這些簡單的計算,不難看出,海洋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是完全可行的。

      (選自2009年10月15日《青少年科普周刊》)

      閱讀訓練

      1.本文以問句開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學家是怎樣把大海變成糧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五段中出現了三個數據,這些數據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明文的語言首先要準確,請從文中舉例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現在,海洋正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威脅,請運用本文所告訴我們的知識,擬一條呼吁人們保護海洋的公益廣告語。

      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側掃聲納;磁力測量;海底光纜;探測應用

      中圖分類號:TN81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世界通訊步人新的時代,隨著光纜的出現,地球村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體現。相對于陸地光纜,海底光纜鋪設不用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撐,因而成本較小且建設速度快,另外除了登陸地段以外,光纜大多在一定深度的海底,不受風浪等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人為干擾,所以光纜安全穩定,抗干擾能力強,因此數年間全球各大海域之間鋪設了數十萬公里的海底光纜,海底光纜是國際間通信的主要載體之一,推動了全球互聯網的發展。但是,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無論是近海還是遠洋,人類的生產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在一些工程施工中需要知道確切的光纜位置,如石油鉆井平臺的建設,跨海大橋橋墩的建設等,從而避免施工損害海底光纜。

      一、海底光纜探測原因

      海底光纜投入使用后, 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因素, 其在海底的狀況會發生變化, 特別是淺海區域, 如埋深變淺, 甚至出露海底, 一些地方可能發生損壞而出現通信中斷等, 需要進行維護。維護工作主要有對淺海區域出露海底和埋深太淺的光纜進行深埋, 對損壞的光纜進行修理并對修復后的光纜進行再埋設, 對經常發生光纜損害的地區進行深埋或易地埋設, 對易發生光纜損害區域周圍加護纜保護起來, 等等。這些維護工作中都首先需要對光纜在海底的實際狀況和所在區域的海底面特征有一個比較清楚地了解。

      二、設備介紹

      海底光纜根據水深一般有兩種鋪設方式,在陸坡區以及更深水域(大于500m ),人為漁業活動干擾比較少,海底光纜一般直接敷設在海底,而在陸架以及近岸區即水深小于500m的區域,考慮到海底光纜的安全,通常采用埋設方式,埋式鋪纜一般用高壓水槍或者其它機械在海底挖掘出一條溝,把光纜放人溝槽中,然后靠潮流將溝槽填平,一般施工后會在留下清晰的溝痕。但是,海底光纜在鋪設好以后,在潮流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其位置或者埋深都會發生變化。對于敷設在海底的光纜和管線,利用回聲原理的側掃聲納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于埋在海底且溝槽被沖蝕難以識別的區域,磁力測量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手段。下面介紹一下兩種設備。

      1、側掃聲納

      側掃聲納是一種利用水聲學進行海底調查的非常有效的手段,通過向側方向發射聲波來探測海底聲學結構和介質性質,被廣泛應用于海洋考古學、區域地質調查河道疏浚、以及海洋環境調查.當中,另外,根據側掃聲納的海底成像也可用來探測海底障礙物,如沉船、墜人海洋的飛機等。側掃聲納從一個發射錐形波束的換能器發展到向兩邊發射的換能器,初期是裝在船底或者船的兩側,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換能器采用了扇形波束來獲得更好的海底聲像圖,為了在深水區更加接近海底,換能器又被固定安裝到拖魚里,并且由拖纜來牽引,這樣可以避免船螺旋槳產生的干擾。拖魚內部的左右兩條換能器在一個廣角范圍內沿垂直于拖魚航行路徑的方向向海底發射扇形脈沖,通過接受海底的回波反射來獲得完整的海底圖像圖1。

      側掃聲納可以根據探測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頻率(1kHz到1MHz),例如對于海底底棲生物的調查使用頻率要大于50kHz,以便獲取海底表層沉積特征、巖石出露、海底形態(沙坡、溝槽等)。目前常規的側掃聲納一般使用雙頻(通常為1 OOkHz到500kHz )同時發射接收,其探測分辨率分為垂直于航向分辨率和平行于航向分辨率,垂直于航向方向的分辨率取決

      于發射信號的頻率,頻率越高,分辨率越高但是量程變窄,沿航向方向的分辨率取決于船速和激發間隔,船速越低、激發間隔越小,沿航向方向分辨率越高。

      2、磁力設備

      海洋磁力調查是一種利用巖礦物質的磁性差異進行探測的方法。作為海洋調查中的一種常規的調查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海洋科學考察、資源調查和工程勘察等項目中。如利用大洋海底磁異常條帶序列來解釋海底板塊擴張、搜索海底鐵磁性目標物、探查海底管線位置和走向,以及探索如推覆構造、碳酸鹽、鹽丘等地震屏蔽層等。正是囚為磁力測量技術這種獨有的性能,使得其它海洋地球物理勘查手段無法取代它在海洋調查中的地位。海洋磁力測量與回聲測深、海洋重力和海洋地震勘探等技術方法共同組成了現代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重要的技術手段。海洋磁力儀經歷了從機械式磁力儀到電子式磁力儀的發展。前者是利用永久磁鐵與地磁場之間相互作用的力矩原理,后者利用核磁共振特征。目前常用的海洋磁力儀有兩種,一種是質子磁力儀,另一種是光泵磁力儀,本文所使用的調查設備是質子磁力儀,質子磁力儀采用核磁共振的原理,即當質子磁力儀探頭在無磁環境中時,含氫液體中的質子磁矩無規則的任意指向,不顯現宏觀磁矩,當探頭處在地磁環境中時,由于地磁場對質子的力矩作用,質子會沿著地磁背景場的方向,以定的頻率做旋進運動,微弱的質子磁化信號通過液體中大量的氫原子電磁共振激化來被放大。質子旋進的頻率與地磁場的強度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量旋進頻率就可以測得地磁場的強度。由于海底光纜與其周圍物質存在明顯的磁性差異,另外其結構形態和其內部電流信號所產生的磁異常相對于背景磁場較大,因此可以通過磁力測量清晰的分辨出來。

      三、側掃聲納、磁力測量在海底管線調查中的應用

      1、側掃聲納在海底管線調查中的應用

      對于敷設型或者埋設時留下明顯溝槽的海底光纜,側掃聲納有很好的效果,圖3是一個典型的海底光纜的側掃聲納低頻(1 OOkHz)成像,所使用的設備是KLEIN 2000型側掃聲納(圖2下),采用1 OOkHz和500kHz雙頻探測,200m量程,作業水深約1 OOm ,進行探測時,保持拖魚距離海底30m左右,船速4節。從圖3中可以看出海底是典型的沙坡地形,圖中可見一條清晰的海底光纜溝槽。

      2、磁力在光纜探瀏中的應用

      對于埋在溝槽內的海底光纜,特別是溝槽被沖刷的難以識別的管線,利用磁力進行光纜探測就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圖4是一個磁力在海底光纜探測中的應用實例。為了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破壞光纜,需要在圖中所選取的位置及其附近海域勘查可能存在海底光纜。該調查使用的是加拿大MarineCorporation公司的SeaSPY海洋質子磁力儀(圖2上)。測量過程中為消除船磁影響,施放電纜長度為調查船的3倍以上,測量時船速盡量控制在2節左右,測量過程中拖魚大多控制在離海底20m以下,部分測線控制在離海底1 Om以下。圖中布設了五條垂直于管線走向方向的磁力測線,沿測線兩個方向交叉測量,根據測到的磁力異常值確定了五個點A1-A5,磁力異常2. 8NT-6.ONt,其背景磁力值0.3nT-1 nT,顯示無其他鐵磁或等磁性物質,因此在上述磁異常區域作業需要注意光纜安全。

      結束語

      側掃聲納和海洋磁力儀測量是海底光纜探測中的兩種經濟有效的手段。對于出露在海底或者光纜埋設溝槽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側掃聲納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工具,而對于光纜埋設時間較長,海底沉積速度較大導致光纜既不出露海底,埋設溝痕又不明顯的情況,側掃聲納測量就會受到限制,而海洋磁力利用磁性差異探測就提供了另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可以看出上述兩種作業方式都采用拖纜牽引,在后處理過程中進行纜長校正時,對于管線具體定位就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可以采用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的深拖作業方式來解決定位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保華,丁繼勝,裴彥良.海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及其在近海工程中的應用 [J]. 《海洋科學進展》,2005,(3).

      海洋調查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品清湖;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中圖分類號:S917 文獻標識碼:A

      品清湖位于汕尾市區南端,出口連接南海,屬于一個天然的咸水瀉湖。品清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天然的避風良港,是重要的漁業增養殖區和鹽業生產區,是汕尾港“生命湖”、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被譽為汕尾“母親湖”。海洋浮游動物[1]是海洋主要次級生產者,其種類組成、分布和種群數量變動直接或間接影響海洋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生物多樣性[2]的變化能反映出海域生態環境的優劣。

      目前對品清湖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調查較少,本文主要是根據2007年(豐水期)和2008年(枯水期)2個季節浮游動物的調查資料,分析品清湖浮游動物的分布特征,對保護品清湖生物多樣性提供基礎資料。

      1 材料與方法

      調查分別于2007年7月8日(豐水期)和2008年1月29日(枯水期)進行,調查區域位于品清湖內,范圍在22°45′32″N~22°46′55″N,115°22′17″E~115°24′45″E之間,共設6個調查站(見圖1)。

      浮游動物樣品采用I型[3]浮游生物網由底層至表層依次垂直拖網的方法采集,浮游動物的采集和分析均按《海洋監測規范》(GB17378-1998)和《海洋調查規范—海洋生物調查》(GB12763.6-1991)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樣品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加入量為樣品體積的5%,帶回實驗室分析鑒定和計數。

      本文浮游動物群落指數采用Shannon-Weaner指數、物種均勻度Pielou和優勢度(Y)[4]。

      圖1 汕尾品清湖浮游動物調查站位

      2 結果與討論

      2.1 生物種類和群落結構

      本次調查在品清湖豐水期和枯水期分別監測到浮游動物種類37種和40種。

      豐水期原生動物1種,水母類1種,翼足類2種,枝角類6種,橈足類14種,端足類1種,毛顎類2種,浮游幼蟲類10種。

      枯水期原生動物1種,水母類3種,介形類2種,橈足類21種,糠蝦類1種,端足類3種,毛顎類3種,有尾類2種和浮游幼蟲類6種。

      豐水期浮游動物以適高溫低鹽的熱帶、暖溫帶沿岸種類[5]占多數,如原生動物的夜光蟲、橈足類的亞強次真哲水蚤、錐形寬水蚤、指狀許水蚤、火腿許水蚤、丹氏紡綞水蚤、小紡綞水蚤、瘦歪水蚤、右突歪水蚤.和美麗大眼劍水蚤,水母類的球型側腕水母,毛顎類的肥胖箭蟲、強壯箭蟲,端足類的蜾蠃蜚等。

      枯水期浮游動物以沿岸和近岸的廣布種為主,呈現顯著的熱帶—亞熱帶種群區系特征,如水母類的雙生水母、擬雙生水母、真瘤水母,橈足類的亞強次真哲水蚤、駝背隆哲水蚤、微駝背隆哲水蚤、瘦尾胸剌水蚤、丹氏紡綞水蚤、小紡綞水蚤、短角長腹劍水蚤和瘦長毛猛水蚤,端足類的蜾蠃蜚和毛顎類的肥胖箭蟲等。

      2.2 多樣性指標

      品清湖豐水期各站浮游動物生物量普遍偏低,而且分布不均勻,變化幅度為50.00~80.00mg/m3,平均生物量為64.58mg/m3。在密度方面也和生物量的相似,均屬中低等水平,變化幅度為36.00~84.00ind/m3,平均密度為58.50ind/m3。生物量最高為80.00mg/m3,出現在A4號站,最低為50.00mg/m3,出現在A1號樣站。最高密度為84.00ind/m3,出現在A4號站,最低密度為36.00ind/m3,出現在A2號站。

      枯水期各站浮游動物生物量除個別站較高外,其余的都較低,而且分布不均勻,變化幅度為20.00~112.50mg/m3,平均生物量為59.77mg/m3。在密度分布方面除個別站較高外,其余的屬中下水平,變化幅度為74.00~1116.66ind/m3,平均密度為450.55ind/m3。生物量最高為112.50mg/m3,出現在A3號站,最低為20.00mg/m3,出現在A5號站。最高密度為1116.66ind/m3,出現在A1號站,最低密度為74.00ind/m3,出現在A5號站(見表1)。

      表1 品清湖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標

      指標 豐水期 枯水期

      A1 A2 A3 A4 A5 A6 平均 A1 A2 A3 A4 A5 A6 平均

      生物量/(mg/m3) 50.00 60.00 75.00 80.00 62.50 60.00 64.58 83.33 71.42 112.50 28.57 20.00 42.85 59.77

      密度/(ind/m3) 52.50 36.00 52.50 84.00 60.00 66.00 58.50 1116.66 211.42 791.25 285.71 74.00 224.28 450.55

      種類數 14 14 18 20 20 17 18 14 17 16 13 26

      第一優勢種 1-5 1- 1 1- 1 1- 2 1- 1 1- 1 2- 1 2- 2 2- 1 2- 1 2- 2 2- 2

      第二優勢種 1-6 1- 3 1-4 1- 3 1- 2 1- 2 2- 2 2- 3 2- 2 2- 5 2- 4 2- 3

      H′ 3.47 3.68 4.07 3.47 4.07 3.82 3.76 3.24 2.73 3.21 3.32 3.20 4.06 3.29

      J 0.91 0.97 0.98 0.80 0.94 0.94 0.92 0.78 0.72 0.78 0.83 0.86 0.86 0.81

      注:1- 1(鳥喙尖頭溞)、1- 2(短尾類蚤狀幼蟲)、1- 3(夜光蟲)、1-4(中華異水蚤)、1-5(諾氏僧帽溞)1-6(長尾類幼蟲鳥喙尖頭溞)2- 1(駝背隆哲水蚤)、2- 2(小紡綞水蚤)、2- 3(太平洋紡綞水蚤)、2- 4(短角長腹劍水蚤)、2- 5(丹氏紡綞水蚤)。

      品清湖浮游動物豐水期主要優勢種為鳥喙尖頭溞和短尾類蚤狀幼蟲;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平均值分別為3.76和0.92,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以A3站位最高(4.07、0.98),A4站位最低(3.47、0.80)。

      枯水期主要優勢種為駝背隆哲水蚤和小紡綞水蚤;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平均值分別為3.29和0.81,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以A6站位最高(4.06、0.86),A2站位最低(2.73、0.72)。

      3 結語

      通過豐水期和枯水期對比可以看出品清湖水域生物多樣性指數及均勻度屬中高等水平,浮游動物種類分布較為廣泛。又因豐水期和枯水期時節不同,導致優勢種發生更替,但均為熱帶、暖溫帶沿岸種。

      參考文獻

      [1] 李純厚,賈曉平,蔡文貴.南海北部浮游動物多樣性研究[J].中國水產科學,2004,11(02):139-146.

      [2] 陳清潮,黃良民,尹健強,等.南沙群島海區浮游動物多樣性研究[C].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Ⅰ.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142.

      [3]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海洋監測規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態調查和生物監測(GB17378.7- 199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