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保教育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開展環保教育離不開創設一個富有環保意識的環境。我們準備制作“綠色環保行動”的宣傳板和環保標語懸掛于走廊上,倡導節約用水,珍惜紙張,隨手關燈等環保行動;在每個角落設置一個紙簍供孩子放置碎紙;在盥洗室設置節約用水的標志,提醒孩子關好水龍頭;在垃圾桶上方設置“廢物入婁”,樓梯上設置“保持安靜”的標志,提醒進出人員輕聲說話,營造安靜的活動環境。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準備大量的運用各種安全無毒的廢舊物品,比如:用各種餅干盒制作成物品收集箱,讓各種小玩意都有自己的“家”;用舊盒子制作成“電話”“熱水器”,放在區域中,讓孩子們玩得更開心;用報紙做成紙棍,讓孩子練習玩耍;收集棒冰棍讓孩子自由拼圖,用瓶蓋制作日歷;用廢紙板制作大型的墻飾等等。利用廢舊物品的設計制作,即豐富了孩子的活動材料,美化了環境,還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許多廢舊物品都能變成有用的東西,讓孩子們體會到創造的樂趣,豐富了想像力,也樹立了資源利用的環保意識。
二、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滲透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的養成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我們應該把環保教育滲透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比如:我班準備通過環保主題《清潔家園》、《動物-我們的朋友》等活動進行環保教育,初步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在區域活動中,將孩子帶來的沒有用的報紙裁減獨特的“時裝”;用廢舊光盤制作動物頭像。種種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可以大大激發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逐步養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有機實驗 廢棄物 污染 環保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84-02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活在中國的地盤上,人人均應關心環保問題。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中國面臨巨大而復雜的環境挑戰,過去2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大面積的草原破壞、森林銳減、沙漠化、水土流失、鹽堿化、土地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工業化、城市化造成的日益惡化的大氣和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呼吸道疾病和癌癥發病率的提高。報告指出,如果中國現在積極行動起來治理,對土地、水、空氣、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就可以停止,而中國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都將依賴于這種改變。所以環保問題值得關注!
環境的污染大到我們的化工生產,小到我們的實驗室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為此,對身邊三廢的處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據自身的條件盡力實現對環境的綠色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探究任務。而有機化學實驗室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三廢的場所,大量的強腐蝕性廢酸、堿,易燃、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有毒、有危險性的有機化學廢棄物是有機實驗室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了避免或減少實驗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我在有機實驗教學中做了如下探究,望起到拋磚引玉之功。
一、師生共樹綠色環保的觀念
(一)上好第一堂課
擔任有機化學實驗的老師在給學生上第一節課時通常談本學期的上課計劃,以便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強調實驗的基本程序,預習、強化訓練操作的技能技巧、求實事求是地做好驗證性實驗、樹立對原有實驗有改革、創新的思維,分析寫出實驗報告,注意安全事項等。然而對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問題重視不夠,導致氣亂放、液亂倒、渣亂丟的現象。為此,在上第一堂課時必需強調有機化學實驗的污染性、毒性較其它實驗大,讓學生與老師在認識上產生共鳴。
(二)建立三廢處理條款
實驗教師要將“三廢”處理的辦法在課堂上宣讀,并在墻上顯眼的地方展示便于共同遵守。這對實驗室整個學期的整潔、衛生架起良好的開頭。
要將節藥用試劑、少發生重做、少發生儀器損壞、廢棄物處理規范等,作為實驗成績的考核依據之一,從思想上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行為上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二、嚴格執行三廢的處理辦法
(一)廢氣的處理
凡是有揮發性的氣體,都必須在通風抽氣櫥內進行取用,并要求學生及時地蓋上容器蓋,特別是溴水、乙醚等等。通過排風設備排放到屋子頂端高空散發而被空氣稀釋降低毒害。
(二)廢液的處理
1.廢酸 、廢堿液:反應使用后的酸、堿液,能重復使用的盡量重復使用,實在不能的,實驗室要專門配備有蓋的容器分別貼上明顯的標簽分裝回收。當達一定量時按其化學性質進行酸堿中和處理使PH值達到6―8之間后稀釋排放。
2.用后的有機溶劑:常用的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苯、甲苯、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等,使用后都嚴格要求學生回收到指定的回收瓶內,并盡可能在后續實驗中安排重蒸回收、轉化、提純后再用。
3.特殊的試劑:對于有危險的反應殘液,如銀鏡反應殘液,嚴格要求學生用硝酸分解后放入指定的回收瓶以回收硝酸銀;對于毒性較大的試劑,如 2 , 4 ―二硝基苯肼,盡可能減少其用量,殘余物盡可能使其轉變成無毒物再視量的多少或稀釋后排放或收集處理;對于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剩余量及時回收,妥善保管后繼續使用;對于化學反應的其他殘液視其性質盡量收集后集中處理;對于水銀溫度計損壞泄漏的汞,必須仔細完全地收集到固定的回收瓶用水封住妥善保管,待積累后作集中處理。千萬不能隨便倒在水池里。
(三)廢渣的處理
1.能夠自然降解的毒廢渣,可采取集中深埋。
2.不溶于水的廢棄化學品,禁止丟進廢水管道,集中用化學方法處理成無害物質。
3.不便于實驗室處理的廢固,不能丟進廢紙簍內,收集送達專門處理單位處理。
4.實驗室用后的空試劑瓶處理:一部分無毒安全的清洗后用做產物回收瓶,一部分用做臨時的廢液回收瓶,其余的全部集中收集,適當的時候交環保部門處理,決不允許任意丟棄。
5.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已研發成功,該設備利用液體廢氣物燃燒產生的反應熱,將固體廢棄物預分解,而后進入二段催化氧化反應器,使實驗室固體廢氣物轉化成為二氧化碳、水和相應的無機物,大幅度減少的殘渣再進行高溫氧化,轉變為無害的無機氧化物。有經濟實力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院校應用更具有意義。綜合性的遵義大學理應計劃購置。
三、遵從教學規律優化試劑的使用
(一)遵從實驗學科的教學規律
著為實驗教師要和教學管理者要積極溝通,不同的班級在同一實驗室做相同的實驗時要連排課程為好,其一是因為任何教師都無法恰好配出本堂課需用的試劑總量,學生實驗有的做錯的要重復取用,取用過程有滴落等。如能連排連上課正好將所配試劑用到最小剩余量,教學管理者應理解這一教學規律,不能視為教師的苛刻要求。其二是教學所需儀器在同一周內不重復搬動,避免相互碰撞,特別是玻璃儀器,節省人力物力。
(二)試劑控量取用不減效
教師在實驗室的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把傳統的實驗反復實踐推敲,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把用量從大逐漸進推至極小值。教師每次實驗要重點跟蹤輔導一個實驗組,實施改進探索式教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經多年積累,85%左右的有機化學實驗都能采取微量和半微量化操作,不僅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物,同時節約化學試劑和能源消耗,對學生的實驗操作也提出了更精細的要求,實現了少而精的操作。
(三)尋找天然植物代替化學試劑
尋找無毒無害的天然植物為原料代替化學試劑,如進行水蒸氣蒸餾、萃取、減壓蒸餾、柱色譜、薄層色譜等基本技能實驗操作,盡可能少用或不用產生污染的化學物質,同時又保證了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得到訓練。如在普通水中微加氫氧化鈉和酚酞(粉紅)代替用酒精的蒸餾,色感好而價格低廉。
(四)努力實現原料――產物――新原料的循環
教師要努力構思實驗進度,盡可能使前一實驗的產物作為下一實驗的原料。如在做重結晶的實驗中,用上一個班用后回收的乙酰苯胺產物作為下一個班的原料使用。又如萃取― 減壓蒸餾―薄層色譜這三個實驗就可實現這種循環。我們將萃取實驗得到的產物―植物浸提液作為減壓蒸餾的原料,進行濃縮和回收溶劑,然后又把減壓蒸餾得到的濃縮液作為薄層色譜的樣品。在這一循環中少用了較多有害的化學藥品,實現了對環境的綠色保護。
四、利用天然農林畜廢棄物開展綜合設計實驗
我院領導狠抓教學質量,重視科學研究。給教師和學生拓展發展空間,允許教師結合天然廢棄物開展綜合設計實驗。近幾年來,我們進行了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提取,從柑橘皮中提取果膠和橙皮苷、由廢茶末提取茶多糖、畜內臟下腳料提取肝素鈉等等的綜合設計實驗。其中每一設計實驗都查閱了大量的文獻,然后提交設計實驗方案,在研究中動手實際完成,最后寫出綜合設計實驗報告。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更可貴的是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課的學習興趣。這類綜合設計實驗不僅對環境污染小,而且使學生對變廢為寶的方法有了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
五、潛心研究改進每個實驗減少三廢排放
要有綠色環保的思想,探索新的實驗方法。用改進的方法,反應殘液可用作下次實驗的催化劑,不僅不向環境排放廢物, 而且大幅度地降低實驗成本, 同時減少純制處理所需的堿試劑、飽和食鹽水等的用量和廢液排放。學生通過做這樣的實驗, 既達到了技能訓練要求,又傳遞了綠色化學的理念。提高實驗效率的同時,部分實現了對環境的綠色保護,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和管理進行的綠色環保方面的探索和實驗也較好,探索之路無止境。
參考文獻:
[1]黃濤.有機化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2]曾昭瓊.有機化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出版,2006,12.
我園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已經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為了我園的環境教育搞得更加有聲有色,我班根據本年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實際,制定了本學期的環境工作計劃。
二、 本班環境教育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1、環保教育滲透日常生活教育
為了讓幼兒在環境教育和環保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把教育有機的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幼兒環保意識,爭創環保小衛士,爭創園內環保先進班級,爭創園內先進年級。
2、結合主題開展環境教育
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結合環境目的進行教育,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環境教育在教學中體現環保內容,讓幼兒在“學做人、學生活、學學習”三大生存目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3、開展環保活動,加強環境教育
通過開展環保行動,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圖片宣傳、清掃公園、“環保兒歌、歌曲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通過本學期開展的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發現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幼兒而言,這些影響主要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伴。因此,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面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規范。
三、主要活動的安排
九月份:用電高峰期,針對我園用電量大的特點,對幼兒進行“節約用電”的主題開展,通過開展:1、“假如沒有電”的討論活動;2、參觀發電廠;3、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4、觀摩“安全用電的多媒體環境教育活動。
十月份:根據主題《世界動物日》結合環保日開展活動,引導幼兒了解:1、動物的作用;2、了解照顧動物的常識,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3、了解許多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4、找出保護動物的途徑。
十一月份:幼兒園與環保局合作,走進社區,積極宣傳組織環保活動。活動通過:1、在社區內舉辦環保宣傳圖片展;2、組織幼兒清掃社區主要街道衛生;3、組織孩子們擔任“環保小記者“,采訪社區住戶;4、進行”環保知識問答“活動。
十二月份:開展《只有一個地球》的主題活動,通過開展:1、環保故事、兒歌比賽;2、環保小實驗“地球的吸引力”;3、家園手工制作如“大樹逃跑了”、“小手變干凈了”。
【關鍵詞】初中化學;環境化學;環保意識
人類以其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但同時卻給自身帶來環境污染的不幸。要使人們在建設的同時考慮到環境的影響,樹立“環境意識”。可見,在中學向學生介紹有關環境化學與防止環境污染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對全民族進行環境、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務必從中學教育抓起。
一、結合化學教學對學生開展環境化學教育
通過課堂教育把環境保護作為小公民自覺行動。環境化學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規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去研究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來源、遷移、轉化過程中的化學行為,以及反應機制、積累和歸宿等。由于我國公民環境意識較差,這和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不相適應的。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首先就要從學生做起,從課堂做起。當學生在做制取NO2,H2S等有毒氣體實驗時,應強調學生注意對制取氣體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化學藥品用量的適當(盡量采用微量,只要達到實驗效果明顯即可)、以及設計吸收尾氣的裝置等。實驗完畢,還應將廢液集中倒入廢液缸中,可回收的盡量回收,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二、通過實驗開展環境化學知識教育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接觸到了許多化學藥品,體驗到了許多的化學變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機會,使學生在體驗化學實驗的時候,體驗環保,強化環保意識。
(1)利用藥品的貯存方法,規范化體驗環保。如易揮發的濃硝酸、濃鹽酸等要封閉貯存;對大多數有機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專柜避光保存;對劇如汞、白磷等用專柜上鎖保存,定期檢查貯存情況。
(2)演示實驗中強調尾氣的吸收處理,體驗環保。如在講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一定要通過演示實驗講清吸收的原因,強調尾氣吸收的重要性,使學生深深認識到只要涉及氣體的排放問題就應考慮尾氣處理。
(3)規范實驗操作使實驗在嚴密的情況下進行,體驗環保。化學實驗中,師生都要接觸有害物質和無害物質,在實驗中也會聞到有害和無害氣體。因此,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實驗。嚴格教育學生規范操作,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蓋瓶蓋、放置試劑、取藥品的各種工具的選用,取用藥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學生交代清楚。
(4)在實驗中,用玻璃管彎制各種可加熱的替代實驗儀器、安培瓶、點滴版等進行微型系列實驗。這種方法藥品用量少、反應產物少、操作安全,實驗不會造成危險,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較輕。同時也達到了實驗的目的。
三、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認識
從人類與大自然的協調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環境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并應著重于理論聯系實際和基礎知識面的擴展上。要以地球化學知識為基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為線索,講授空氣、水體、土壤、森林、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展示好的生態小環境和污染嚴重區的對比,簡明介紹當今世界關注的環境問題,以講座、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提高認識,使學生深切地感到環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
四、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環保、水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五、結合第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節假日、夏令營,組織學生對當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土保護區和環境污染區等進行實地考查,使他們認識到人與氣溫、氣候、空氣、谷物增產、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環境保護等都存在著密切關系。通過現場對比,豐富學生環境方面的知識,結合已學的知識,開展有關環境污染與保護知識的問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物質是什么?防治途徑如何?等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環保基礎。
主題: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
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環境責任感,并有初步的環境保護的意識。
2.明確要動手動腦去探究身邊的環保。
3.能在教師帶領下,通過變廢為寶的活動增強環抱意識,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具體內容:
主題: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
每月主題具體內容
x月“環保”意識的形成
1.安排環保課,讓幼兒接受“環抱”概念。
2.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本班環保計劃和進行內容。
3.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鞏固“環保“概念。
x月收集廢舊物品
1.開展“廢舊物的收集”活動,教師準備:環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