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范文第1篇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踐

      單元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的最近發展區,而課時目標是在該區域內搭建的腳手架。課與課之間相互連接、互為支撐,為學生逐步認識、掌握學科內容架起逐級上升的“階梯”。從《英語課程標準》來看,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二級教學目標,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規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英語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更加多元化,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從整體上來設計教學目標。

      (一)設定單元教學目標

      根據實際的課程設置,合理如何安排每個單元的教學時間,在分課時備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重點和難點的定位;教學策略分析;教學過程的設計,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媒體的使用和活動形式的設計。

      (二)敘寫單元教學目標

      1.行為目標表述方式

      課標在描述課程目標時,使用了明確的行為動詞,操作性強,如用“做動作、指圖片、涂顏色、畫圖、做手工”等描述聽的技能目標;用“模仿說、認讀、朗讀、看懂、書寫、模仿范例寫”和“玩、演、視聽”等描述綜合語言能力的目標。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英語課程標準》,因此,也宜采用行為目標表述方式。行為目標取向主張以人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強調目標的精確化、標準化、具體化,所以稱之為“行為目標”。行為目標的敘寫要盡量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實際的語言表述。

      2.行為目標敘寫的四個特點

      行為目標的敘寫有四個特點:即,行為主體是學生、行為狀況動詞多樣化、行為條件情景化、行為標準表現程度具體化。把每項目標描述成學生行為而不是教師行為。行為狀況動詞要盡可能是可理解、可觀察的。

      目標描述要反映行為發生通過的媒體、限定的時間、提供的信息。如,通過圖片、實物、簡筆畫,利用動作、模仿、面部表情,通過模仿、配對、涂色、連線、重排圖片順序、用符號完成表格、猜測游戲、角色表演……、通過男女生競賽,通過模擬的購物活動,根據地圖等等。

      行為標準表現程度具體化。如,“能根據情景用“Icansee…造2~3個句子”,“能按字母順序排列,做成自己的電話本”、“能用學過的食物名稱,每組設計1份晚餐的菜單”、“能根據圖片或提示來寫出5個描寫日常活動的句子”等。

      3.常用的行為術語

      描述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動賓短語,其中行為動詞說明學習的類型,賓語說明學習的內容。我們來看一些常用的行為術語。學習目標常用行為術語:知識目標認讀、說出、拼寫、讀準、認識、了解、熟悉、理解、表達、掌握。技能目標講述、朗讀、復述、背誦、描述、獲取、寫出、表演、演唱、交流、情感態度。

      (三)單元教學目標的實施策略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設定和敘寫單元教學目標、合理劃分課時,初步確定每課時的教學內容、分課時備課、實踐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調整并修正教學目標。

      (四)單元中典型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

      注重從整體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的四種基本技能。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我們主要有“對話課”、“閱讀課”、“綜合課”等三種課型。在課例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提煉了三種典型課的教學策略。

      對話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結合單元話題學習目標語言,學生能自主地使用功能話題進行交流。對話課設計的五策略:結合話題,整體設計教學情境;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大3P和小3P相結合。對話課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前熱身導入單元話題目標語言學習整體感知意義操練話題交流。對話課的板書設計策略:凸現“詞架”、“句架”、體現話題的情境設計。

      綜合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融復習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體,學生能進行單元話題下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活動。綜合課設計策略:單元內綜合(目標語言、單元版塊、話題拓展);單元外綜合(目標語言、話題綜合);圍繞單元話題,設計若干小任務,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適當拓展運用。課教學模式:綜合課的板書設計策略:凸現“串聯”和“并聯”,體現單元話題的拓展設計。

      (五)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策略

      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原則:整體設計,關注分課時作業的銜接;分層設計,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質量地完成練習作業;趣味設計,讓學生快樂地完成作業。單元主題作業的類型:自助餐式作業、創編式作業、實踐型作業等。單元主題作業的實施策略:課內抽查、審聽磁帶、輪流互查、統一批閱。

      二、建設單元整體教學資源庫,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拓展教研空間

      在集體備課和課題研究活動中,我們可以建設單元整體教學資源庫:電子單元備課資源、典型單元整體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學生單元主題作業、單元測評試卷、教材單元串講資料、單元整體教學板書設計資料等。這些資源的積累和建設有效地減輕了英語教師,尤其是農村英語教師的教學負擔,拓展了英語教研空間。

      三、探索了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與實踐,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

      教師可積極探索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積極開展學生的英語小報比賽、課本劇展評和作業展評。趣味性的單元主題作業,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單元主題作業讓每個學生都喜愛做英語作業,并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有效地鞏固了課堂的語言學習效果。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網絡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及相關研究已經成為我國21世紀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在網絡壞境下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新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和智力,以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等各方面就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

      一、網絡壞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優勢

      (一)利用網絡,創設多種情境,優化英語教學環境,使英語教學更形象生動

      傳統的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教師一般采用情景理解、機械操練、替換練習等方法,教師為主體,學生也是被動的接受,不能體現學生主動學習。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信息源豐富多彩,可以給學生創設大量生活情景,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將文本、圖形、圖像、視頻、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有機地組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有趣的練習形式,讓英語教學更具直觀性,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維持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可以進行網上練習,重復練習,知識競賽游戲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中的圖片進行“Guessing Game,Puzzle Game”等多種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情節演示,能拓寬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空間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各種精彩的圖片、優美的音樂、VCD和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等,然后通過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英語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網絡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使學生能真正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比如,在多媒體下進行“The Lion King”這一課教學時,通過運用網絡給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獅子王國,讓每個學生看看獅子究竟發生什么事情,讓學生生動的理解課文并且自主學習動物類和動詞單詞:lion,mouse,catch,hole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點擊生詞,在圖文并茂的電腦的幫助下進行學習。通過動畫、文字等多種表現方式呈現故事內容,動畫里逼真的場景、生動的語言、親切的形象能誘導學生輕松地進入故事情景,能完成回答問題、分角色朗讀、復述故事等學習任務。多媒體化學習能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知識面,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課后我還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課文這樣更能體現個性化學習及協作學習的空間。

      (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網絡教學為學習者創設了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學生可以與教師發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問,請求指導,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之間也可發生這種交互作用,從而有利于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進行合作學習。分工合作,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負擔學習責任,完成學習任務,使他們學會謙讓,學會團結協作,提高學習的效率。利用網絡,我們可以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和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發揮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應變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豐富英語教學資源,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網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大量包括語言交際情境在內的信息素材。為了讓學生接觸到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識,我借助網絡呈現大量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學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評價。這樣,既增加了英語聽說訓練的密度和廣度,又加速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吸收和運用。利用網絡不僅可以提供大量學習英語的材料,更是一個蘊藏著無數妙趣的地方。

      二、網絡壞境下小學英語教學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地位

      網絡引進教育教學,有目共睹網絡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它只是一個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好工具。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還有為人師表,這是通過教師的一定行為和對學生的引導、約束來完成的,計算機是不能完成的。這也就更為老師提出了嚴峻的要求,一個能順應時代的好老師不僅要加強英語能力,還要廣泛地涉獵相關學科。

      (二)操作技能

      網絡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在網絡教學中,師生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加強網絡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十分重要。

      (三)過于直觀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教學反思 總復習 初中英語

      初三英語教學即將進入總復習階段,這既是初中教學的常規要求,又是保證初三學生能順利畢業升學的重要環節。課標關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中考作為一項終結性評價,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只有經過系統的復習、恰當的練習,才能使學生貯存的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一、存在問題

      1.復習定位不準確。一些教師雖然制訂了周密的復習計劃,包括“拉網式”、“竄珠式”、“題海式”等復習方式,復習計劃看似周密,但往往復習效果不明顯,甚至有的學生經過復習后成績反而下降,原因何在?就在于復習定位不準確。“拉網式”滾雪球,從頭到尾地漫無邊際,找不找邊沒有重點;“串珠式”專題小結,復習課當成新授課,往往讓人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題海式”大海撈針,勞神費力沒效果。

      2.復習策略不正確。有的教師復習沒有計劃,跟著感覺走,每天以練習、考試、講評三項內容代替復習,往往學生面對輪番練習、考試這種“題海戰術”苦不堪言,教師講評包辦代替“滿堂灌”,導致復習教學功能異化,效率低下。這種復習方法注重知識的機械重復,忽視知識的運用技能;注重知識的專題講解,忽視語言的整體呈現;注重知識的盲目訓練,忽視學生的主動性,顯然不科學,缺乏有效性。

      二、新常態復習教學的思考

      復習課教學要“減負增效”,新常態下學生“減負”要轉變學習方式,教師“增效”要轉變教學方式。

      1.轉變教學觀念,做到“少教多學”。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英語的學比教更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教關鍵是解決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少講語言知識難點,多突破重點;少講知識,多激勵鼓勵。

      2.轉變教學行為,做到“少淺多深”。“淺教”即“語言點本位”,純粹為知識而教;“深教”即深層教學,是對語言點進行深加工,形成文本語言的美感,如讀寫結合、問題導讀、開發思維,等等。

      3.轉變學習方式,做到“少做多讀”。“少做”即少做題,“多讀”即多閱讀。

      三、復習教學策略

      1.全面復習,突出重點。初中學業考試堅持以學生為本,立足基礎,難易適中,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全面考查。考試范圍始終以課標所規定的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五級目標”的基本要求作為依據。所以,復習中,除了抓基礎知識外,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試題分析能力。以聽力為例,學生答題往往停留在對細節理解,缺乏整體把握,所以教學中我們要加大對人物關系、對話場合、因果關系、數字運算、主旨和推理判斷、信息加工等考查項目的訓練。總之,我們應該以課標、《考試大綱》為依據,注意收集中考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題的有關信息,研究復習的對策,突出重點,提高復習實效。

      2.學法指導,學會學習。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平均學習保持率大不同。最好的辦法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告訴我們: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么時候開始遺忘?怎樣減少遺忘?何時復習效果最佳?通過遺忘規律可以一目了然。復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后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因此,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總結解題經驗,探索解題規律,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3.聚焦課堂,務求實效。一節課只有45分鐘,學生不可能在課后花很多時間在一門功課上。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初三總復習練習、試卷講評課,教師填鴨式“滿堂灌”,收效甚微。有的教師明知一節課不夠考試,就把“聽力”部分省去,考完也不批改,這樣的考試效果也是不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體現在課堂教學信息量、教學活動的廣度和密度及媒體的使用上。值得一提的是,有效的多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最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關注差異,因材施教。特別是要重視學困生,關注兩極分化問題。(1)展示英語魅力,培養學習興趣。英語是有用的,英語是有趣的,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寓思想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如:向學生講述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的外語人才等,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英語。(2)轉變教學方式,堅持以學定教。教學以學生會不會為準,而不是看講了多少次、多少遍。教學中,要多采用多媒體、影像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物、圖片、資料展示,活用教材,克服功能異化、教師包辦、效率低下等問題。教師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勘探者”、“修復者”和“促進者”。話題的主題要突出,創設的話題情境要真實。(3)分層教學與輔導。給每個學生成功的機會。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習成績。復習訓練中,對好生要多題型訓練;對中等生要多題量訓練;對學困生要多必考題(基本主干)訓練。(4)學會等待。尊重寬容學生成長中的差異。對學困生,不管是思維尚未“覺醒”,還是“天賦”面紗尚未揭開;不管是理解力差、反應遲鈍,還是基礎知識欠缺;不管是學習目標不明,還是其他什么原因,都要予以鼓勵、信任。

      5.精誠合作,明確目標。教師要學會合作,重視課標和考試研究,把握新變化新趨勢。不理解把握課標會造成事半功倍,甚至背道而馳。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針對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英語學科復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地利用課本,適時地回歸課本。同時,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搜集材料,適當拓寬。

      參考文獻:

      [1]魏清.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

      [2]陳玉卿.初中英語“話題牽引復習法”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02).

      小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策略范文第4篇

      一、激活背景知識,展現已有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單元主情境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情境,通過挖掘主情境圖的內容,可以充分展示學生已有的語言能力。

      【案例1】

      以PEP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為例,在主情境圖中,Zhang Peng給John打電話,了解John沒有上學的原因,并去John家里探望,分享John在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去新疆旅游的照片,通過這些情境來呈現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句型。教師可以通過主情境圖導入話題,呈現語境,用來幫助學生初步體驗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Who did you go with? Did you...? 的初步用法,同時了解單元的主要內容,具體操作如下:

      1.教師引導學生先觀察圖1,教師就圖中的兩個人物和情境向學生提問: Where is John at the first picture? Who are they at the second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s the matter with John’s foot? Did he go to school? Why did he hurt his foot?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1中John因為騎自行車摔倒的畫面,讓學生推測John受傷的原因。

      2.教師利用圖2引導學生觀察并進行討論: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 (Where is Zhang Peng now? What are Zhang Peng and John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ere did John go on his holiday?) 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從而 自然地引出本單元的話題。

      【反思】

      單元主情境圖提供的語境非常符合本單元的話題,利用主情境圖可以訓練學生讀圖的能力,如看圖說話的能力、看圖提問的能力以及看圖推測故事情節的能力等。留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現已有的能力,讓學生有了心理上的充分準備,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為新內容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攻克語篇難點,幫助鞏固新知

      捷克教育學家J?A?夸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們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他認為,按直觀原則進行教學,應當盡可能觀察實物,如果不能直接觀察實物,可以利用模型或圖片代替。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強調直觀性原則的重要性。他認為教學不應建立在抽象的觀念和詞句上,而應建立在兒童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上。

      新版教材把舊版教材每單元的兩個 Let’s read,調整為一個Read and write, 新的讀寫板塊都是配有圖片的組句或文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語篇綜合性訓練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學習的核心句型,攻克語篇難點。調整后部分單元主情境圖配合了直觀圖示,用來強化學生的印象,加深學生對閱讀部分文本的理解。

      【案例2】

      PEP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學習的主題是問路。主情境圖通過Wu Yifan和機器人Robin去參觀科學博物館途中問路的情境呈現本單元要學習的核心詞匯和句型。

      筆者在對教材Read and write部分進行研讀時發現,文本提供的圖片和本單元主情境圖的內容是一致的,是單元主情境圖的一部分。因此,筆者經過思考后,決定利用主情境圖并配合圖示,化解方位詞這個教學難點,便于學生理解文本,更好地服務于本課的教學。有了這個想法,在While-reading階段,筆者是這樣來進行教學設計的:

      1.第一次閱讀

      (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在書本Read and write 部分用橫線畫出他們經過的地點。

      (2)在單元主情境圖中用單詞標注這些地點(如圖3)。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經過的地名,學生復習了已經學過的單詞,在單元主情境圖中標注出這些地點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很好地復習了單詞的拼讀和書寫,做到了單詞的四會要求,而且充分利用了單元主情境圖的整體性,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行程圖,同時也為下一個活動做好了鋪墊和準備。

      2.第二次閱讀

      在主情境圖中用箭頭標注Wu Yifan和Robin的行進路線,并根據文本內容在他們兩次停留的地點用三角形做好標記(如圖4)。根據Read and write 部分內容1:We’re in front of the cinema.在圖中用三角形標注記號1;根據Read and write 部分內容2:Now we are behind the hospital.在圖中用三角形標注記號2。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設計通過以舊知帶新知,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幫助學生準確地判斷新單詞works的含義,于無形之中化解本課意義理解的難點。

      3.第三次閱讀

      (1)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課文,播放錄音,學生跟讀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

      (2)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并完成第九頁的兩題讀寫題目。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首先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反復地聽音模仿跟讀,可以把語氣、語音、語調模仿得很逼真。同時以讀促悟,重視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反思】

      本單元的閱讀材料融入了我們辨認方向最常用工具 GPS,對此學生都非常熟悉,課文選材上非常貼近學生生活。

      本教學片段的亮點在于巧妙地運用了單元主情境圖配合圖示為閱讀教學服務。在描述路線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利用平面圖來輔助教學。在本課,筆者發現了課文插圖和主情境圖之間的聯系之后,這個想法變得非常易于實施。單元主情境圖為每名學生提供了現成的平面圖,在這個單元主情境圖上,教師可以實現讓每個學生動手寫一寫城市設施、畫一畫路線圖、標一標停留地點等活動,教學任務的難度由淺入深,逐步推進。通過具象化的任務型活動,學生直觀地感知了課文內容,實現了理解課文內容、突破課文難點的教學目標。單元主情境圖在教學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了語篇教學有效的直觀載體,借主情境圖處理語言難點,幫助學生鞏固已學新知。

      三、貫通單元知識,培養語用能力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構成單元內容的各個部分(如Let’s learn,Let’s talk , Read and write 等)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作為構成單元話題語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而學生僅僅通過獨立的幾堂課的學習,通常無法將所學過的知識串連起來。所學知識基本上處于零散的片段狀態,如何把這些片段性的知識進行合理貫通,構建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主情境圖的合理利用可以成為達到上述目的的重要橋梁。

      【案例3】

      六年級上冊Unit 6 How do you feel?主情境圖展現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故事講的是Sarah姐弟倆由于爆米花產生爭執,Sarah向媽媽詢問生氣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媽媽給出了解決的建議。單元的核心詞匯和核心句型也通過該故事在主情境圖中自然呈現。因此本單元主情境圖是單元知識貫通的絕佳素材。

      1.教師請學生觀察圖片并回答:How does Sarah feel when Sam eats all the popcorn? What does she do?

      2.聽對話,找圖片。教師說出四幅情境圖中的其中一幅,請學生快速找到教師談論的是哪一幅圖,以訓練學生的聽力和對句子的認讀能力。

      3.看圖復述故事。學生根據主情境圖提供的信息描述Sarah的情緒變化,然后匹配happy,angry,ill三個單詞,并口頭描述應該采取的疏導方法。如:

      T: How does Sarah feel when she was eating popcorn with Sam? What does she do?

      S: She is happy. She wants to get some drinks for her brother.

      T: How does Sarah feel when her brother eats all the popcorn? What does she do?

      S: She is so angry. She asks mum for help.

      Mum asks her to take a deep breath and count to ten.

      T: How does Sarah feel when she has a cold? What should she do?

      S: She feels ill. She should see a doctor.

      結束這個問題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問:If you were Sarah, 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time? 經過這樣的啟發,每個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了整體回顧,既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操練了本單元學過的一些核心詞匯。

      【反思】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單詞、詞組、句型或語篇的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語言素材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更是英語學習能力的更高層次和重要體現。教師若能幫助學生辨清這種內在聯系,有利于他們從整體的角度有效地把握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生能逐步學會認清單元話題主旨,厘清單元學習目標,慢慢形成學生自身的語言知識建構能力,逐步形成語言知識網絡,而在這個過程中,主情境圖的有效學習和利用可以成為貫通單元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橋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欧美亚洲国产SUV|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