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產運營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BI;流失預測;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11.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1)012006903
作者簡介:袁瑋(1976-),男,碩士,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信息化部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經營分析系統及BSS系統建設維護;王衛(1971-),男,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信息化部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聯通BSS系統建設維護。
0引言
隨著電信行業競爭態勢的加劇,存量市場已被劃分殆盡,發展新用戶也已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如何有效地挽留老用戶,提升老用戶ARPU值也逐漸成為了競爭取勝的關鍵。客戶離網是移動通信運營商經營中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影響經營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客戶離網會造成收入下降、市場占有率下降、營銷成本增加、收入降低的問題;另一方面,惡意離網會造成客戶惡意欠費,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流失專題的功能便是展現已經流失用戶的基本情況,并對客戶流失進行有效預測,在流失前期對其進行有效維系,最大限度減少客戶離網。
1成果內涵及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一個相對穩定且趨于飽和的狀態,電信市場的競爭重點從增量市場逐漸轉變到了存量市場,而且電信業的重組形成了3個全業務經營運營商,未來攜號轉網、基站網絡資源共享等政策的推出更是將運營商硬件、網絡等基礎資源的優勢平均化,面向用戶的服務質量將成為競爭的關鍵點。在新疆地廣人稀、經濟發展較慢、老百姓收入及消費水平比較低的大環境下,新疆聯通目前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提升用戶價值、及早發現將流失用戶,根據用戶的流失特征,及時的對有流失傾向的用戶就行維系和挽留,穩定當前的網上用戶。建立科學、準確的流失預警模型并通過實際營銷執行的結果反饋不斷優化是最關鍵的工作。
2成果實現過程
2.1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各個部門相互協調
新疆聯通流失預警專題分析從2009年10月開始啟動,該專題分析得到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并由負責經營的領導親自主抓,并聯合個相關部門組成了專題組,并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公司部門之間的了解,溝通過程中相互交流,工作中相互配合,更好地營造公司內部和諧氣氛。
2.2建立預測模型
在預測客戶流失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流失的時間問題,即一個客戶即將要流失,那么他可能是什么時候流失。被預測為流失的用戶如果很快就流失了,沒有補救的余地,這樣的預測即使很準確也沒有多大意義。為此流失用戶的定義至關重要,經過和業務溝通協商,確定了目標分析群體和流失的口徑,分別對2g業務用戶建立模型,下面介紹模型的建立過程。
2.2.1目標群體規則
觀察期前3月排除公務,公免,測試,欠停狀態異常用戶(只取正常狀態),不包含在時長
2.2.2模型時間跨度規則
觀察期:2009年10月~2010年1月
過渡期:2010年2月
預測期:2010年3月
2.2.3選取參數,即確定特征、參數、變量規則
建立模型需要確定用戶群體的基本信息特征,通話行為特征,消費行為特征,通話行為特征,客服通話行為特征,短信行為特征,繳費行為特征與其他行為特征,來為確定離網傾向。
2.2.4數據準備
根據上兩個步驟確定的用戶規則與時間規則,我們選定了以目前新疆省的符合規則的用戶為建模數據處理目標用戶群。根據分析,離網用戶離網前通話行為突降較為明顯。確定數據清洗原則,去除特異值,減少對結果擾動,保證結果一般性。
2.2.5指標篩選
數學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相關指標的篩選,而在用戶的訂購信息、使用行為、繳費、客服等方面的指標以及衍生指標有非常的多,如何篩選出有關聯性而重要的指標是數據建模最為重要的一步。流失預警指標篩選,采用統計學中常用的相關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決策樹等方法綜合進行指標篩選,本次流失分析我們選擇了100多個指標進行分析,通過相關性和方差分析篩選出關鍵指標。
相關性分析:
模型通過計算因素變量間的Spearman相關系數來測度變量間的線性相關性,計算過程為:首先把變量值轉換為在樣本所有變量值中的排列次序,再利用計算方法求解轉換后的兩個變量對應的排列次序的相關系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r=∑(Rxi-x)(Ryi-y)∑(Rxi -x)2•∑(Ryi-y)2(1)根據經驗|r|值不同,表示不同程度的線性相關關系:
|r|
0.1
0.3
0.5
0.8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利用樣本數據檢驗待選指標對目標總體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由于目標總體差異的產生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由總體組間方差造成即指標的不同水平(值)對結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由總體組內方差造成即指標的同一水平(值)內部隨機誤差對結果的影響,如果某指標對目標總體結果沒有影響則組內方差與組間方差近似相等,而如果指標對目標總體結果有顯著影響,則組間方差大于組內方差,當組間方差與組內方差的比值達到一定程度,或著說達到某個臨界點時就可做出待選指標對結果影響顯著的判斷。
(影響程度)1零通話天數38873132590.31500.75非常顯著2交際客戶數381925.71667.7229.02非常顯著3當月通話次數356734.21562.4228.32非常顯著4通話次數均值356.734.21562.4228.32非常顯著5閑時通話次數245672.22271.4108.16非常顯著6被叫通話次數2079202013.6103.26非常顯著7充值金額640299.65752.6111.31顯著8忙時通話次數188752.21915.398.55顯著9主叫通話次數207512.72312.689.73顯著10本地通話次數147276.21767.583.32顯著11網外通話次數172455.22185.478.91顯著12移動通話次數183714.42360.177.84顯著13電信通話次數295582.35443.754.3顯著14網內通話次數2295594237.854.17顯著15聯通通話次數2295594237.854.17顯著16在網時長291383.5803636.26較顯著17通話次數標準差58318.11792.532.54較顯著18MOU值72894.7247029.51較顯著19長途通話次數165196.66489.425.46較顯著20月租費136736.9585923.34較顯著21通話費44965.63372.113.33較顯著 通過指標篩選,我們確定關鍵指標,為下一步模型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2.2.6構建模型與模型訓練
選擇合適的數據挖掘模型算法,本階段分別使用了神經網絡與決策樹方法進行模型的構建與訓練。整個模型建立使用了SPSS公司的Clementine數據挖掘工具。
第二步我們使用了決策樹算法,通過不斷的模型訓練,即輸入不同月份的目標用戶群體。或者輸入同一月份不同的目標用戶群體,我們根據已知的結果的用戶的離網情況驗證模型的準確程度與適用程度。我們可以看到:準確率已經可以達到70%左右,這是目前我們所能找到資料中較高的模型準確率。
2.3上線設計
設計上線方案,最終在新疆聯通經營分析系統上應用。為了能讓用戶流失預警模型發揮最大的效果,我們精心設計了上線方案。用戶的挽留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的單位包括市場部,計費中心,客服中心等部門。同時,它也是一個閉環操作,挽留效果的好壞除了和模型數據的質量有關,還和挽留的實際,客服人員的溝通技巧等密切相關。并且所有數據都在新疆聯通經營分析系統的頁面上展示,方便有關人員查看。
2.4向地市分公司推廣,成果落實
在2010年3月完成模型和上線等工作后,信息化部與業務部門、地市分公司進行廣泛的溝通,并對地市各級人員進行了多次的培訓。地市分公司也統一思想,群策群力,采取多種形式,將用戶流失管理的措施進行本地化的推行。地市分公司圍繞流失預警模型,采取了多種形式的用戶保有活動,而且提高除了許多有價值的改進思想和方法,有效的保證了成果落到實處。
2.5市場部監控過程,及時反饋效果
成果實施后,用戶的滿意度是否得到了提高,市場地位是否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市場部在全區市場進行調研,并分析結果反饋到執行的第一階段,再次進入管理的閉環流程。從而達到不斷改善,不斷提高的目的。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市場部的領導和同事都高度重視,前后多次召開跨部門的協調與動員會議,策劃了全省的維系活動“圍堰計劃”,制定了用戶保有的總體策略和部署了相關的工作,提高了公司對成果的重視程度和應用熱情,并提出了很多針對性強的建議。
3成果中主要創新點
3.1嚴謹的建模過程、事實驗證
在建模的過程中,我們將新疆所有用戶按照地市分別建立模型,從每個地市中隨機抽取三分之二數據進行建模,用整體的數據進行驗證。在建模的過程中,分別使用了決策樹算法進行建模,神經網絡算法建模,對模型的輸入變量和權重進行不斷的調整,反復采用神經網絡進行預測,根據其驗證結果,采用驗證結果最優組作為模型的最終輸出,并進行多月數據的跟蹤效驗。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變動模型的某些模塊,反復驗證一個限制條件對模型的輸出的影響。模型建立中科學的設計參數,通過研究發現,對于用戶流失的預警中,用戶數據的變化參數可以增加幅變量與波動變量的兩個維度,通過這兩個維度,可以衡量用戶在觀測期內各個參數變動的幅度,從而衡量用戶的穩定性,而穩定性變動是用戶離網的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所以通過引入這兩個維度,使得參數的層次和設計更加合理。
3.2對流失預警用戶進行分級、畫像
根據用戶流失概率的大小將流失用戶分為五個等級,觀察流失用戶在各個地域的分布狀況;同時根據預流失用戶的通話行為及消費特征對預流失用戶進行細分。分級和細分結果為業務部門的維系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使維系挽留活動更具針對性。
4成果實際應用及推廣價值
4.1直接效果――流失率的降低
自中高端流失預警模型首次在新疆聯通經營分析系統上線運行以來,新疆用戶離網率逐步下降,趨勢十分明顯。
圖1離網率示意圖
從圖1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對預測離網用戶挽留措施的實施,從2010年9月開始新疆聯通的用戶離網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4.2經濟效益――損失的減少與成本的縮減
項目實施后每月流失預測用戶的覆蓋率達到60%,預測用戶的3至5個月的實際流失契合率達到70%以上,每月成功挽留用戶帶來的實際收益近30萬元左右,上線至今挽留用戶實際帶來收益共940萬元。
4.3社會效益――用戶滿意度提升
1 立地因子對云衫人工林生產力的影響
云衫有較強的適應性,在多種立地上造林易成活,易成林,但是其生長速度、產量高低則因地而異,并且差別很大。這種差異與云衫的生物學特性有著密切關系。由于該樹種喜涼爽濕潤的小氣候,根系淺,適宜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力高,草根盤結度小的立地生長。根據云衫的生物學特性,半陽半陰的山坡中下部、溝谷兩側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新跡地或經細致整地的舊跡地是營造云衫速生豐產用材的最佳立地。
坡向 坡向對人工林生產力有一定影響,25年云衫人工林,陽坡平均蓄積為70.45m3/hm2;陰坡半陰坡平均蓄積為61.88 m3/hm2。陽坡半陽坡略好于陰坡半陰坡。
坡度 25年云衫人工林,緩坡的平均蓄積為66.94 m3/hm2;斜坡上的平均蓄積為66.23 m3/hm2;平地的平均蓄積為51.22 m3/hm2。緩坡和斜坡上的云衫人工林生產力好于平地。
坡位 25年云衫人工林,山的上部平均蓄積為69.27 m3/hm2;山的中腹平均蓄積為62.92m3/hm2;下坡平均蓄積為57.11 m3/hm2。
黑土層厚度 黑土層厚度與云衫人工林生產力相關密切,25年生云衫人工林在黑土層厚度大于31cm的平均蓄積為84.33m3/hm2;黑土層厚度在21~30cm的平均蓄積為63.80m3/hm2;黑土層厚度在20cm以下的平均蓄積為56.56m3/hm2。
海拔 25年生云衫人工林海拔高大于451m(多在500m左右)的,平均蓄積為42.6m3/hm2;海拔高450m的,平均蓄積為71.09m3/hm2
2 經營措施對云衫人工林生產力的影響
密度 云衫有樹冠濃密、整枝不良、主干較低的屬性,因此,在造林密度上要合理設計。過稀,整樹不良,不利形成良好干材;過密,增加造林成本,增加了第一次間伐難度。通過研究,認為云衫初植造林密度3300~4400株/hm2為宜經過撫育和自然調整,25年生云衫人工林密度大于2501株/hm2的,平均蓄積量為72.85m3;密度在2001~2500株/hm2的,平均蓄積量為65.04m3;密度小于2000株/hm2的,平均蓄積量為41.9m3。
森林撫育 及時地進行透光撫育和生長撫育,可使幼林提早加速生長,提高林分生產量,25年生云衫平均蓄積量可達94.14m3/hm2;未按時進行透光撫育和生長撫育,蓄積量為60.5m3/hm2;沒有進行透光撫育和生長撫育,平均蓄積量為38.78m3/hm2。另外,還有一部分云衫人工林,在林冠和灌叢壓抑下超過極限而枯死。這說明云衫人工林的經營措施不但和生產有關,還和人工林的成敗密切相關。
3 云衫人工林單木生長動態
為了掌握云衫人工林單木生長動態變化規律,把76標準地的解析木,按立地類分析,I立地級25年生云衫平均木樹高可達7.1m,胸徑8.52m,蓄積量平均為77.2m3/hm2。II立地級25年生云衫平均木樹高可達6.21m,胸徑7.35m,蓄積量平均為58.78m3/hm2。III立地級25年生云衫平均木樹高可達4.33m,胸徑6.09m,蓄積量平均為37.97m3/hm2。
4 不同光照條件地云衫生長的影響
從生態習性與形態結構看,云衫對光照條件適應范圍很寬,能在弱光下生存、生長,也能在強光下生存而生長更好。更鍵狀。。因此全光下造林給予幼林充分光照,對于早期速生豐產是非常必要的。據觀測,在造林后第三年開始,林冠下的幼林生長量明顯地低于全光條件下的,以后的差距逐年加大。所以,造林后第四的開始透光撫育,伐木去部分上層木,增加林內光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長量,上層保留郁閉度不大于0.3。不同透光方式林分質量及生長的影響。以生態學為基礎,以提高林分質量為目標,實施透光撫育,采用三種形式:一是全光,二是全面透光,三是采用寬帶狀透光。各種透光方式都能使林下的云衫加速生長,其中以伐8m留8m的帶狀透光和全光照下的云杉生長量最大,現時林分的平均高最大,樹高生長的增長也最大;其次是保留0.2郁閉度的均勻透光和伐5m留2m帶狀透光。這幾種方式、強度在生產上都可以應用。
關鍵詞:統計分析 生產經營 作用 管理
一、企業統計分析的重要性
統計分析指的是一種研究活動,研究方法是統計方法,采用的是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對所要研究對象的實際特征進行分析。統計分析是整個統計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其他的幾個環節分別為統計設計、統計調查與統計整理,同時統計分析在統計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對已經獲得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的重要工作。統計方法的運用,制定出相應的生產統計表,這些生產統計表反應了生產內容的數據,將這些數據聯系起來,從而為整個企業的實際狀況進行科學分析。在對過去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對目前工作進行指導,同時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較為合理的規劃。在進行統計分析過程中,也是進行統計監督工作。因此,對企業及時進行統計分析,能夠更快的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正的措施。統計分析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企業要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站穩,就需要全面、真實的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以及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地區、國家、乃至國際相關的市場信息,這些信息加工成統計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二、統計分析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首先,統計分析在生產中的作用。生產統計分析是進行統計數據處理之后的主要步驟。在統計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其主要提供的產品是統計工作的半成品,在統計分析過程中,能夠為統計工作提供一種最終產品。生產統計分析和統計表之間的作用是相互進行補充,首先,統計表能夠反應生產過程中存在量的關系,該過程反應的只是一種獨立的量。在統計分析過程中,所反應的也只是量上的獨立。在生產統計分析的過程,可以聯系生產中的各個過程,通過動態的方式對生產的量以及過程進行總結。
其次,統計分析為經營指引方向。通過這種生產統計分析,決策者需要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經營的關鍵問題進行把握,尋找到經營發展的方向。隨后,將該生產統計表中的生產內容量進行對比,生產統計分析可以深入到經營的每個環節,而不像統計指標一樣,只是反應特定的對象。
最后,統計分析工作,能夠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生產客觀規律。統計表在該過程中,可以對生產現象的結果進行反應。根據對現實生活的反應,從而得出生產客觀規律的選擇,通過一種論證,使得統計數據與文字論證能夠實現結合。
三、企業如何在生產經營中做好統計分析
(一)提高統計員的綜合素質
統計工作者是從事統計工作的主體,統計員的素質高,其統計分析工作完成的也會比較出色。統計員的素質低,其統計分析工作的質量也一般。因此,企業要積極對統計工作人員的素質進行培訓,提高其素質與提高其工作質量息息相關。要做到這點,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為專業知識方面,積極組織統計人員學習專業知識,同時不斷組織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高統計人員的理論知識,還能使他們強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二為要不斷加強統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以統計法為準繩,實事求實,以真實的統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
(二)企業生產管理的統計分析
企業成本與效益是企業經營的重點,分析成本水平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先決條件。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用變動的總量、結構、單價進行因素分析,并與目標指標比較,找出差異,評價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提出改進措施,進行技改挖掘,促進成本費用的降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統計分析
企業經營成果的分析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制定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主要從企業的盈虧分析入手,采用因素分析法通過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因素與目標利潤的差異,如通過產品銷售收入的單價、產品銷售的數量等因素對收入的變動影響。在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同時還要考慮許多指標如利潤、產品產值、產品質量、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等,這些變量對企業的表現也是有升有降,無法從單一的統計指標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因此可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用少量的幾個綜合變量代替原來許多變量,得出一個總的指標,按總指標排序、分類,由此得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原因,通過分析有利于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減少產成品庫存,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企業盈利水平。
(四)搜集市場信息,提高信息質量
對統計數據來說,真實性、客觀性是其最為基本的要求。要做出較為正確的決策,就需要對市場發展的方向與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中,能夠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在這過程中,需要對市場信息進行及時收集,同時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并根據企業實際運行狀況,進行統計分析。對企業運行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找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企業能夠進行良性發展。
(五)提高統計分析在產品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產品質量的保證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質檢工作的配合、產品質量的評估,在二者工作的基礎上,為產品質量的改正提供重要參考。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需要不斷改良產品質量。要對質量進行改進,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如全因子試驗、部分因子試驗以及田口方法等等。隨后通過一系列的試驗以及統計,對產品的可靠性進行確定,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加速試驗,一是老化分析。
(六)建立統計信息網絡,提高統計分析水平
企業應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統計信息網絡,使生產、供應、銷售、庫存、財務信息及相應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機的結合起來,如利用數據庫技術、web技術、java技術、PHP編程技術、數據集成技術以及統計技術建立以數據庫為核心的信息化平臺,形成生產數據與分析,消耗數據與分析,成本數據與分析、原材料庫存與分析、成品庫存與分等大模塊組成,通過該系統實現生產、消耗、成本、銷售數據的分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供可靠的及時、準確的統計分析。
四、結束語
由上可知,統計分析工作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提供重要指導。還能夠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提供充分的監督與指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統計分析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斷提高統計分析的質量,收集到更多的統計信息。同時還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不斷總結,過去的經驗能夠對現在以為未來的工作都進行指導,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并為未來的發展做出較為合理的規劃,同時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之上,進行統計監督工作。所以,企業要進行及時統計,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要不斷及時改正這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不斷提出對策。此外,還應當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從而對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完善。筆者在本文中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企業在統計專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黃歷山.第二部分 方針目標管理――煤礦計劃.統計工作標準化.現代化管理知識問答[J]. 煤炭經濟研究, 2011(04).
[2] 孫梅俠.發揮統計分析職能. 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9(06).
[3] 潘俊霞.“雙壓”下企業人工成本的控制對策[J].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9(05).
[4] 劉亞平.貫徹濟鋼發展戰略 提升統計服務質量[J]. 山東冶金, 2007(S2).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圍生兒;孕產婦;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4(a)-00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infant. Methods 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65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non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Maternal pregnancy complication,mode of delivery and perinatal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IH,great children,premature birth,dystoc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normal delivery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increased than that in normal maternal,and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dystocia are higher.Early detection,early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safeguard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erinatal infant;Maternal;Complication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發生率占孕產婦的1%~3%[1-2],其臨床經過復雜,嚴重危害母嬰的健康質量,GDM患者產下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明顯高于正常新生兒[3],所以如何有效保障GDM孕產婦與圍生兒的健康是圍產醫學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對本院65例GDM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期為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提供有效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GDM孕產婦作為觀察組,均根據1999年WHO制訂的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確診,年齡25~38歲,平均(31.58±2.71)歲;初產婦45例,經產婦20例。另選同期本院收治的65例非GDM孕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6~39歲,平均(32.18±1.76)歲;初產婦43例,經產婦22例。兩組的年齡、產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對每一案例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并對出現并發癥的案例針對性地給予積極治療及搶救。觀察并記錄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妊高征、感染、羊水過多、產后出血等;兩組圍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巨大兒、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低血糖等;兩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難產情況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妊高征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代謝障礙性疾病糖尿病在臨床十分常見,主要以高血糖為特征,當胰島素分泌缺失時,可導致糖代謝紊亂,繼而出現脂肪、蛋白質代謝障礙,水電解質丟失及其他相關并發癥等[4-5]。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呈顯著遞增趨勢,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糖尿病在臨床治療時多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以此緩解患者病情的進展,降低死亡率[6-7]。妊娠屬于女性的特殊生理時期,該時期孕產婦內分泌狀態紊亂,極易患GDM。GDM的發生機制復雜,對母嬰危害極大,易使孕產婦及新生兒出現各類并發癥。據有關資料統計,在GDM的作用下圍生兒的死亡遠遠高于正常圍生兒[8]。全面掌握GDM孕產婦的臨床情況,并通過積極的治療方式給予有效干預對保障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有文獻顯示,GDM孕產婦妊高征的發生率為正常孕婦的3~5倍,此情況下,產婦和圍生兒預后均較差[9],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的妊高征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針對GDM患者,除了嚴格控制血糖,還應做好胎心監護工作,以便準確推測出妊娠時機。雖然GDM不在剖宮產指征內,但因GDM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過差,大大增加了頭盆不稱及巨大兒的發生率,從而提高了臨床行剖宮產的概率。近年來,GDM孕產婦助產率明顯提升,導致巨大兒通過陰道分娩時難產率隨之提升,且出血的發生率較高。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巨大兒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但兩組孕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可能與剖宮產率過高有密切關系。GDM與圍生兒死亡有一定關系,胎死宮內及宮內缺氧是導致GDM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有資料顯示,GDM孕產婦血糖水平控制與減少圍生兒的死亡率密切相關[10-12]。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圍生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較對照組有所增加,新生兒低血糖發病率較高。若孕產婦患GDM,應立即入院治療,有效管理飲食結構及內容,還應對其血糖進行控制。對于發現較早的GDM孕產婦,及早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圍生兒死亡率。
綜上所述,對于GDM孕產婦,應嚴格控制血糖指標,并結合孕產婦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宜的分娩方式,以保障孕產婦及圍生兒的的健康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鳳艷,于海珍.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及圍生兒影響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5(8):89-90.
[2] Galazios G,Tripsianis G,Tsikouras P,et al.Fetal distress evaluation using and analyzing the variables of antepartum computerized cardiotocography[J].Arch Gynecol Obstet,2010, 281(2):229-233.
[3] 黃春柳,陳志紅.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4):100-101.
[4] 林偉斯,林錦治,鐘俏.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及圍生兒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401-402.
[5] Georgieva A,Payne SJ,Moulden M,et puterized intrapartum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analysis of the decision to deliver for fetal distress[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1,2011:5888-5891.
[6] 于書靜.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手術臨床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27(27):108-109.
[7] 李緒嫻,李桂平,李浩生,等.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2012,33(7):963-965.
[8] 魏華莉,劉亞靜.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及對新生兒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8):5479-5480.
[9] 王剛琴.以胎兒宮內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44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8):1901-1902.
[10] 屈莉,潘海英.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學,2010,36(2):114-115.
[11] 周虹.妊娠糖尿病對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2):126.
1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現狀
(1)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的整個供應鏈設計還處于初級階段,有的甚至還沒有完成供應鏈的基本構建。無論是企業內部因素還是前后端的輸入輸出均存在信息傳遞失真,流程銜接不暢等問題,包括供應鏈的全流程梳理優化、生產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及生產作業開展標準化等多個方面,都對當前的專業化生產和企業發展構成一定的障礙。(2)整個生產體系的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生產運營戰略的制定,大部分中小企業在這一板塊的規劃還處于入門的階段。雖然有了基本的數據收集硬件環境和途徑,有了初步的物料品類管理概念,也開始摸索構建相應的各部門或職能工作團隊,但是當前可能缺失比較重要的一環――對于當前物料品類的動態評估。(3)很多企業沒有動態的對新增或可能新增的物料品類需求做出有效的關注和反應,等需求近在眼前,才十分倉促的啟動供應鏈評估及生產組織。平時不能從容有效的整理需求信息,對物料品類的行業信息、價格水平、銷售實際需求及物料品類的未來趨勢評估不充分或太倉促,導致了生產管理的整體工作全面被動和效率低下;企業無法根據實際經營戰略的需要,生搬硬套一些生產模型和運作模式,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實際起作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方式,總之是無法很好的契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2 企業生產物料品類管理是生產運營管理的基礎
(1)在生產運營這個層面,我們有一些基礎工作需要做,按照大部分企業都是從物料品類管理這一維度來構建生產管理體系來說,物料品類的動態管理是能夠有效牽引我們開展生產戰略管理的相關工作的。(2)通過數據的分析,依托于跨部門跨職能供應團隊的工作開展,對企業已有物料品類或新增的物料品類的供應及質量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可以很清晰的識別出企業當前資源存在的問題。(3)通過問題的分析,可以整理出必要的物料品類需求清單,那么生產運營物資供應管理工作開展的目標就產生了。依托于企業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流程,完全可以很好的識別出制約了生?a運營執行效率的因素,然后通過整個團隊的力量去推動優化和完善。(4)從外部因素來講,也可以相對清晰的整理出實際需要的供應資源,然后通過對相應行業的了解和分析,就可以基本鎖定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目標或潛在供應資源了。(5)有效的物料品類管理不論是在生產的選擇標準制定還是生產計劃排程體系的建立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 供應鏈績效管理的優化和完善提升生產運營活動
對于當前國內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更多的生產運營績效評價可能也還在摸索階段,雖然在績效評價層面,有必要的生產緊急程度分級、生產月度和年度完成機制,但是從績效的有效性、對供應鏈的改善牽引作用來說,實際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可以說更多的還是流于表面和形式。如何更好的發揮生產運營日常考核和月度年度評價在生產運營活動中的作用可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試圖從兩個方向進行思考[1]。
(1)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的物料品類差異化來制定差異化的生產運營考評機制,雖然可能存在一個供應鏈上游同時進行多個物料品類的供應,但這并不影響整個物料品類維度的物料管控策略制定,差異化的制定生產運營策略能最大程度反應每個物料品類對應供應資源的實際狀況,供應鏈上游的改進與否,也能直觀反映出來,幫助企業修正物料品類層面管控策略的優化更新,從而產生最貼近實際的供應資源需求,觸發生產運營的尋源工作。(2)很多企業當前供應鏈上游的績效管理還停留在”控制”這一層面,甲方思維很容易將供應鏈上游放在生產運營方的對立面,很難產生雙贏的合作機制,也缺少了構建與公司相適應的產品試驗和研發能力的機會。可以說不論是從當前很多中小企業的信息系統構建來說還是從市場信息有限共享來說,對供應鏈上游還是以防范為主,所以才有很多企業生產運營的硬件資源非常強大,但是不論是信息傳遞效率、交易成本還是其他隱形成本來說,都存在極大的人員及資源浪費。更嚴重的問題還在于因為沒有開放合作的態度,就缺少生產運營方提供給供應鏈上游外向能力培養的牽引力,簡單粗暴的供應鏈上游管理模式,會導致供應鏈上游養成了不思進取的合作和經營習慣,不管引入多么強的供應鏈上游,結局只有兩種:供應鏈上游體量做大了,就很容易分手;配套性較強的供應鏈上游很容易形成“依賴”。
所以在整個供應體系構建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供應鏈建設,更要考慮與供應鏈上游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系統開發以及信息的共享層面多做公司內部和外部延伸性思考和生產運營體系構建,在自身生產運營不斷完善和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引導供應鏈上游培養自我提升和自我更新的理念,跟上企業自身發展的步伐。協同好企業生產運營的上下游, 形成強勁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與外部伙伴的協作去挖掘科技、創新、研發、市場進入等更深度的價值。
4 “集中式戰略生產運營”的推行提升生產運營效率及企業戰略競爭優勢
(1)傳統的生產運營模式是在企業不同的部門或業務單元設立相對獨立的生產運營單元,從企業全局來看,一定會出現重復性生產運營,規模效應流失和資源浪費等問題,而且缺乏戰略生產運營理念的支持造成了整個企業生產運營風險的增加,阻礙了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2)為了克服傳統生產運營模式中的劣勢,企業應當推行“集中式戰略生產運營”,一方面,在內部實現跨部門的生產運營資源和生產運營功能整合,重組生產運營流程和組織結構;另一方面,在外部加強與供應在外部加強與供應鏈上游建立“雙贏”的戰略合作關系。(3)集采模式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對于整個公司來說,優勢和好處不言而喻,不管是生產運營規范性還是成本的節約都是大有裨益。集采能夠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2]。
首先,企業能夠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戰略,綜合考量市場變化趨勢和各業務單元生產運營資源,制定最符合自身經營理念的生產運營目標和生產運營計劃,充分體現了該生產運營模式基于訂單管理的特性,因此集中生產運營對企業戰略的促進力度遠遠超越傳統生產運營。其次,通過對企業所有生產運營需求的集中管理,能夠按照物料品類戰略的差異化,對關鍵品類進行優先生產運營,充分體現企業戰略意圖,保證企業關鍵業務的穩定有序。最后,通過集采和供應鏈上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有利于抵消整個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包括價格短期小幅波動和頻繁的缺料問題,進而保證企業運作的穩定性。部分企業還在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基礎上合作開發新產品,縮短了新產品研發周期,從而為企業贏得了戰略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