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平安社區創建申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xx中學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1546人,在職教職工130人,其級教師一人,中學高級教師28人,中教一級教師89人。XX年學校啟動新校區建設,XX年下期學校搬入新學校辦學。盡管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但仍然十分重視家長學校的工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家長培訓、教育和參與學校管理的工作。xx中學家長學校開辦時間長,教學方法科學,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于XX年至XX年先后榮獲“省文明平安校園”、 “市平安校園”、“株洲市優秀青少年維權崗”、“ 株洲市關心下一代成長先進集體”、“株洲市示范家長學校”等榮譽稱號。
為了進一步促進家長學校工作,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地服務學生,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校特提出申報“xx縣優秀家長學校”的報告,申報理由如下:
一、學校對于開辦家長學校的意義和作用有了更高的認識。
家長學校與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教育方法,促進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的有效結合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學校十分重視家長學校的領導工作,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這一項工作。
二、努力探索家長學校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的新途徑和方法。
1、家長學校領導小組成員定期召開會議,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精心評估、研究現狀和對策,對家長學校的工作進行布置和提供指導性意見;定期組織家長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改進教學方法。為廣大家長喜聞樂見。
2、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逐級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參加學校的相關關會議和活動,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督促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而家長委員會管理卓有成效,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新動態,商討辦好“家長學校”的措施和方案,向學校進一步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3、加強家長學校授課內容的針對性,完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結合本校實際,學校專門編撰了家長學校校本教材,家長學校不僅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而且強化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創建學習型家庭的講座、教育子女經驗交流、如何教育問題學生、問卷調查、致家長的公開信、集中學習等。
4、鼓勵和引導家長參與學校德育活動,在活動中與子女一起成長和受教育。學校舉行的德育活動,如開學典禮、藝術節、綠色環保活動、“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讀紅書,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學校都主動組織學生家長參與。通過家長的積極參與,豐富了活動的內容、融洽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溝通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獲得了家長的贊譽和社會的好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一個統籌、三大職能”布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創建和培育活動作為發展新時代“**經驗”的重要舉措和主要抓手,不斷提升司法所和人民調解工作法治化、專業化、社會化、智能化水平,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平安、法治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總體目標
堅持以抓基層、打基礎、利長遠為導向,通過創建和培育“**式”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人民調解員,努力形成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企事業單位矛盾糾紛本單位內化解、行業矛盾糾紛本行業內解決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實現“五大目標”,即法治宣傳面向群眾,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法治氛圍更加濃厚;人民調解依靠群眾,事事都有專業調解人,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矯正幫教發動群眾,個個成為合格社會人,特殊人群順利融入社會;法律服務為了群眾,村村都有服務貼心人,法治獲得感明顯增強;基層司法行政隊伍扎根群眾,人人都是法治模范人,基層法治基礎得到鞏固。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標準
(一)創建“**式”司法所
創建標準:1.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明顯。
2.能夠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法制審核、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以及基層維護穩定等工作。
3.堅持發展新時代“**經驗”,指導本轄區內人民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行政調解工作,及時依法就地有效調處矛盾糾紛,基本實現所轄區域內“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矛盾不上交”。
4.積極指導打造專業化、品牌化的人民調解組織,指導創建個人調解工作室,聘請當地具有較高威信的專職人民調解員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5.所在鎮(街)的村(社區)普遍建立人民調解組織,形成人民調解員、村(社區)調委會、鎮(街)調委會三級聯動,糾紛信息預警、預防、排查、化解四位一體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
6.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家庭”活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扎實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積極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轄區內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濃厚。
7.司法所外觀標識統一,功能室標識標牌規范,服務機制健全,各項便民利民措施落實到位,投訴舉報渠道暢通。
8.工作人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辦事公道,服務熱情,工作扎實有效,群眾認可度和滿意率高。
(二)培育“**式”人民調解組織
培育標準:1.人民調解組織健全,達到有辦公場所、牌子、印章、調解記錄本、統計臺帳“五有”標準,組織、人員、制度、場所、經費“五落實”和標牌、印章、標識、程序、制度、文書“六統一”。
2.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參與“大調解”工作機制建設,調解矛盾糾紛和防止民間糾紛激化工作成效顯著,工作區域內連續三年無因民間糾紛激化引發的刑事案件、個人極端事件、群體性械斗和群體性上訪。
3.定期向所在地黨委政府、系統行業主管單位和司法行政機關報告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情況,適時提出工作意見建議,為維護基層或系統行業單位和諧穩定作出突出貢獻,組織認可度和人民群眾滿意度高。
4.大力協助所在地黨委政府、系統行業主管單位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自覺投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民主法治示范單位”創建活動,作用發揮好、成效明顯。
(三)培育“**式”人民調解員
培育標準:1.品行端正、愛崗敬業,熱心服務、工作業績突出,受到組織認可和人民群眾普遍好評。
2.刻苦學習人民調解業務,有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調解能力,勇于開拓創新,對發展完善人民調解理論,豐富提升人民調解工作實踐經驗作出積極貢獻。
3.及時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工作,成效明顯,能夠有效防止矛盾糾紛隱患和苗頭。
4.注重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過程中開展政策和法治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
四、方法步驟
“**式”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考評命名工作,需經本單位(人)自查自評、區局初評推薦、市局考評復核、省廳驗收命名的程序,按照《省“**式”司法所考評標準》(見附件1)《省“**式”人民調解組織評分標準》(見附件2)《省“**式”人民調解員評分標準》(見附件3),采取百分制考評,經考評達到90分(含90分)以上的,可推薦命名。
(一)自查自評。各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分別對照相關《考評標準》,嚴格對表對標,開展自查自評,補齊弱項短板。
(二)初評推薦。區司法局充分聽取所在地黨委政府、系統行業主管單位以及有關部門的意見,逐一進行審核考評,對達到考評標準的向市司法局進行申報。申報材料包括:審批表(見附件4、5、6)、考核標準評分表和加分項的相關文件、資料。
(三)考評復核和驗收命名。市司法局將通過實地抽查驗收、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審核符合條件、公示無異議的匯總上報省司法廳審核驗收、命名、授牌、頒證。
(四)動態管理。對已命名的“**式”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每兩年組織一次復查,期間,若發現不符合創建和培育標準的,可逐級提請撤銷命名。
五、工作要求
(一)著力創建培育。創建和培育一批“**式”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活動,是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司法所要把創建和培育活動作為加強司法所建設、夯實司法行政基礎基礎、提高基層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來抓,嚴格對表對標,補齊弱項短板,力爭年內全部創成“**式”司法所,將轄區內5%以上的人民調解組織和1%以上的人民調解員培育創建成“**式”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區屬各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要將創建培育活動作為嚴格履行工作職責、妥善化解本部門本單位矛盾糾紛的具體實踐,力爭年內區屬各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全部培育創建成“**式”人民調解組織,每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至少培育1名以上“**式”人民調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