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工作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建立呼吸科護理應急預案的目的
呼吸科是醫院的重點科室,老年病人多、病情重。如何體現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護理質量,預防護理差錯、事故、減少糾紛發生,保證醫院正常工作秩序,一直是護理管理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病人在醫院接受診斷、診療、護理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不安全風險,如環境中的生物理化因素,治療護理過程中的技術、藥物、食物、心理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損傷。
醫療護理風險是指在醫療過程中不確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病人死亡或傷殘的可能性[1]。通過風險識別發現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確認風險的性質,獲得有關數據,制定應急預案。科室的全體護理人員共同學習《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與程序》,明確各類危險事件發生時間、環節、人員等,各項護理工作的流程是否合理,根據呼吸科的特點制定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1、病人安全:制訂病人發生墜床/摔傷應急預案、發生針刺傷應急預案、病人誤吸應急預案、人工氣道突然拔除應急預案、病人發生精神癥狀應急預案、病人擅自離院及病人自殺傾向應急預案等。
2、環境安全:火災及突然停電應急預案。
3、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患者意外脫管應急預案及程序,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應急預案及程序,重癥哮喘患者的應急預案及程序,住院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自發性氣胸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例如:突然停電護理應急預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規備好搶救器材,簡易呼吸囊、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微量泵的充電工作,使之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準備簡易照明設備,如手電筒、蠟燭、火柴等;②停電后,安排好病人和家屬,使其不慌亂;③查找原因,嘗試恢復供電;④按輕重緩急分類照顧病人,做好解釋工作,若病人正處于器械搶救中立即啟用備用電源,如蓄電池等直流電,吸痰時可采用注射器抽吸.⑤使用呼吸機病人立刻分離機器,用簡易呼吸囊輔助人工呼吸、同時通知值班醫生,觀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識及呼吸機情況,并立即通知電工維修。⑥電力恢復后查看病人情況,檢查儀器工作狀況。
例如: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患者意外脫管應急預案及程序:
①立即用血管鉗撐開氣管切口處,同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②當患者切開時間超過1周,竇道形成時,更換套管重新置人,連接呼吸機,氧流量調至100%,然后根據病情再調整。
對于頸部短粗的患者,應使用加長型氣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對于煩燥不安的患者,給予必要的肢體約束,或根據醫囑給予鎮靜藥物。在為患者實施各種治療(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時應專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分離呼吸機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機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脫管。更換固定系帶時,應兩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換。
例如:自發性氣胸的應急預案及程序①發生氣胸時立即給予氧氣吸入,通知其他醫護人員。
②用12~16號無菌針頭于鎖骨中線第二肋穿人胸膜腔,簡易放氣。首次放氣不要過多、過快,一般不超過800m1。③建立靜脈通道,準備胸腔閉式引流裝置。④遵醫囑,給予鎮咳劑和鎮痛劑。⑤觀察病人呼吸困難改善情況、血壓的變化。
例如:病人擅自離院應急預案:①護士發現病人擅自離院后,立即詢問同病室其他人員聯系病人親人是否知道病人去向;②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上報行政值班和保衛科、醫務科、護理部、請求領導安排人尋找病人;③有潛在傷害自己或他人報警處理;④病區有專人接聽電話,以便及時將病人的情況進行反饋;⑤記錄事件經過相關人員簽字。超級秘書網
三、討論
1、護理應急預案的建立體現積極預防的護理管理原則,提高了護士對差錯的防范能力,最終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護理差錯及糾紛降到最低,提升護理品質。
2、護理應急預案的建立健全了防護護理突發事件處理制度,發現異常情況后根據應急預案盡快處理、可避免病人受到傷害。
2全員培訓
2.1加強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教育護理部利用業務查房、業務學習、專題學術講座等方法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質控的認識及重視程度,并對護理質量落實到定期與不定期檢查中,并與我院績效考核掛鉤。
2.2對在職人員的培訓及繼續教育護理部組織護理業務骨干講課,傳授先進工作方法或工作經驗總結,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或邀請院外專家講課,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根據護理人員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強化專業理論和技術技能培訓,系統學習基礎護理、精神科專科護理、急救技能,強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教育,如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及我院其它護理核心制度等:定期組織院內和科內的業務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護理查房。
3制定、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護士工作需要嚴格、科學的管理,應健全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制度、職責及操作規程。
3.1制定嚴謹工作制度制定嚴謹工作制度,做到制度嚴格化、職責明確化、操作規范化,使得工作中有章可循,檢查有據可依。認真擬定各級人員崗位職責,要求各位護士認真履職,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嚴格無菌觀念,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制定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嚴格查對制度,認真做好三查七對,防止減少差錯的發生,杜絕意外事故的出現;認真擬定病房管理工作制度,嚴格加強病房管理。一切規章制度,人人都應遵守,使護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3.2細化病區管理制度病區管理是否有力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對病區的管理,護理部細化各項指標,積極整改,如在病房安裝防滑墊,防止年老體弱病人摔倒,為治療室配備手消毒液,防止醫護交叉感染等。
3.3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護理關鍵工作流程護理部制定了護理應急預案19項,護理關鍵流程n項,如住院患者發生噎食應急預案、住院患者發生自繳應急預案、住院患者發生出走應急預案、危重患者護理質量關鍵流程、現場心肺復蘇護理關鍵流程等,以便在突發事件中,有效、快速、科學地進行處理,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
4加強護理質量監督管理
4.1制定醫院護理質量目標,完善護理目標管理結合當前護理隊伍建設和護理條件,借鑒先進的護理管理經驗和護理新動態,制定科學的具有正確導向的目標管理體系—質控管理控制小組,對全院護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對各種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評估,并反饋給相關科室,立即整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2-01
風險管理是指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病人、探視者、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技術、藥物、環境、設備、醫療護理制度與程序等風險因素進行管理的活動[2]。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病人在護理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它始終貫穿于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環節中,即使是很簡單的臨床護理活動都帶有風險。隨著公眾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護理界的共識[4]。
血透室護理工作具有專科性強、風險性高:病情變化快、危急、機器運轉故障、導管脫落、出血、血腫等有導致醫療護理糾紛和投訴發生的隱患。因此,要有效預防,規避風險,減少護理糾紛發生,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安全,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5]。
1血透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環境管理是否到位血透室布局和流程上有無缺陷:空間大小、互相干擾的因素、地板是否防滑、有無防滑標志、消防應急通道是否暢通、噪音大小等。
12部分護士責任心不強安全和法律意識淡漠透析治療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操作規程,未及時巡視,對病人的主訴未引起重視,透析記錄不規范,上班閑聊、玩手機等引起的風險。
13病人的不信任病人因受某些媒體對醫護人員的負面報道影響,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太過挑剔,不能以正常的心態對待醫護人員,從而造成護患關系的緊張。
14血透護士缺編年輕化素質參差不齊病人多,護士少,血透操作不夠嫻熟,透析治療無法及時到位,而護士態度又不夠誠懇,就容易引起護患糾紛。
15護士專科知識不足現在網絡發達,病人的知識來源廣,對護士的專科知識要求越來越高,不能敷衍了事,否則也會引起病人的不滿,增加了風險。
16機器設備故障血透機、水處理機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和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設備故障無預見性,是不確定因素,容易引起病人的恐慌,從而增加了風險系數。
17缺乏溝通技巧血透室病人病情重、病程長、經濟壓力大,如果護士不注重語言交流,解釋工作不耐心,語言生硬,缺乏技巧,對病人出現的異常情況,護理措施不及時,又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導致護理糾紛。
2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
21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培訓教育血液透析是體外循環的過程,發生危急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比如透析過程中病人突發低血壓、心搏驟停,穿刺針或導管脫落等。透析病人多數是老病號,一般都熟知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糾紛。因此,要對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學會如何化解醫療、護患糾紛,倡導慎獨精神,嚴格執行操作流程,進行風險管理的培訓教育,提高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
22健全、落實規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是護理風險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工作制度是護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既可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保證護理的質量,有章可循也是保障護理人員的依據[6]。血透室必須嚴格執行并落實核心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醫院感染控制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等。
23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防護措施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血透室是高風險科室,更應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及防護措施,防患于未然。如:透析器破膜的應急預案,穿刺針和導管脫落的應急預案,空氣栓塞的應急預案,針刺傷的應急預案,低血壓的應急預案,停水、停電、火災、地震等的應急預案。
24加強血透室護理人員的培訓血透室專科性強,風險性高,上崗前必須進行思想政治和專業理論、技術操作的培訓。護士必須是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兩年以上、血液透析專科培訓三個月以上,并隨時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總結和改進,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以便提升全員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
25定期對機器、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血透機、水處理機技術含量高,費用昂貴,要求護理操作人員須進行操作培訓,并對機器的使用、維護情況進行登記。要求工程師要定期對機器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和保養,對技術參數進行核查、校正,并做好登記。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確保病人的安全。
26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對血透室的各種操作應按衛生部編發的《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進行,它是規范血液凈化操作、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規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7合理排班應根據病人的多少,病情的輕重,合理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彈性排班。以確保病人的安全,護理資源的合理利用。
28加強血透室的感染控制,防止醫院感染每月對透析治療室的物表和空氣進行細菌培養,周對水的PH值、余氯、硬度進行監測。每月對透析用水、透析液作細菌培養,每三個月行內毒素檢測,每年行化學污染物檢測,并做好登記。透析患者傳染病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并記錄。做好隔離透析室和醫療廢物的管理。
29認真履行告知義務,主動與病人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血液透析治療是特殊治療,應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多與病人溝通,使患者及家屬理解和信任我們,能積極配合治療。
210加強巡視,做好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是體外循環的過程,應加強巡視,觀察動靜脈內瘺穿刺處、深靜脈置管處有無出血及血腫,有無穿刺針及導管移位或脫落。觀察設備的運轉是否正常。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健康教育,對所管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數。護士應花更多的時間在病人身邊,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以外的服務,如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7]。
211加強環境的改造血透室要合理布局,清潔區、污染區及其通道要分開。環境應保持安靜,光線充足,空氣清新。地面要防滑防酸,并有防滑標識。廁所應有扶手,并準備座便器,以防病人跌倒。
3小結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動態的過程。護士只有做好風險評估,才能有效地規避風險。通過護理風險管理策略的實施,密切了護患關系,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針對薄弱環節能找出預防和避免護理風險的方法,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提高了護理隊伍整體的抗風險能力[8]。
參考文獻
[1]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7
[2]王淳德,鄭思炳,王渠江醫療風險管理淺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8(7):405-406
[3]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57
[4]李雪芳,陳立群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輸液室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10):2701-2702
[5]黃雪梅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3):624-625
[6]馮凱芬血液透析室的風險管理[J]全科護理,2009,(9):2411
【關鍵詞】醫院評審;門診護理;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68-02
2011年12月24日衛生部下發了《三級綜合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山西省根據衛生部要求,本著“標準只升不降、內容只增不減”的原則,在2012年2月制定了《山西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實施細則(2012年版)》。我院在2012年8月在山西省率先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并獲得好的成績。門診是醫院的窗口和重要組成部分,門診護理工作的優劣、服務態度的好壞、護理技術的高低,不僅反映門診護理管理水平,還會影響整個醫院的聲譽。在2012年中我院門診護理工作通過對照新的評審標準找差距、注重落實標準、持續改進等措施促進了門診護理質量的提高,并獲得了評審專家的肯定。現具體內容如下。
1、對照標準組織學習,提高門診護理人員對標準的認識
1.1 新的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具有細、全、重視管理及醫療護理安全等特點,對其內涵均要反復學習,領會精神,從思想上認識標準,理解標準,掌握標準,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項工作。門診部護士長通過參加培訓、查找資料等將標準中涉及門診部分進行逐條梳理,并對照標準評估目前的護理工作,制定迎接評審工作計劃。
1.2 組織門診護理人員學習,解讀標準要求,并制訂具體工作措施,要求人人掌握標準,落實標準,參與到等級醫院評審中來。
2、對照標準,完善門診護理工作
2.1 努力優化就診流程,改善就診環境
2.1.1 工作時間前移。為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及針對外地患者逐日增多的現象,門診部經過廣泛調研,在上午工作時間前移30分鐘的基礎上將下午工作之間前移1小時,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
2.1.2 設立了院長代表接待處。在門診二樓大廳開展院長代表接待工作,監督門診日常工作,并解決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2.1.3 為縮短門診患者輔助檢查等待時間,對門診與住院患者實行錯時錯峰檢查制。
2.1.4 開展各種形式的便民服務。門診二樓大廳及四樓超聲室門口為患者提供開水及一次性水杯,為患者準備輪椅、平車等開設方便門診;門診二樓大廳設電子觸摸屏為患者提供醫師信息、藥品價格、醫療服務價格查詢服務;LED顯示屏滾動播出醫師出診信息;各候診區域播出數字電視,為患者提供方便、溫馨的就診環境。
2.1.5 堅持全年無假日門診制,方便患者就醫。
2.2 努力提升門診服務品質
2.2.1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為患者提供精細化服務,讓患者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從門診護理人員儀表、儀態抓起,倡導微笑服務、主動服務,提升醫院服務形象。打造分診、導診、化驗結果查詢、咨詢服務、投訴接待一站式門診服務。
2.2.2 將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與考核掛鉤,努力實現工作中“零投訴”。
2.2.3 積極開展檢驗結果查詢服務,為就診患者提供電話查詢與化驗單郵寄服務,更好地方便患者。
2.3 積極開展并推進預約診療服務
2.3.1 完善預約診療工作制度,使流程更科學規范,同時加強對預約診療工作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患者預約診療比例。
2.3.2 在電話預約、網絡預約的基礎上開展了現場預約診療、復診預約診療服務,便捷了預約程序。
2.3.3 利用下鄉扶貧與學術交流的機會與基層醫院建立預約轉診服務機制,促進了預約診療工作。
2.4 完善各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加強學習
2.4.1 修訂與完善了各種應急預案,如門診診療過程中突發急救事件應急預案與工作流程,門診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門診高峰時段醫務人員調配應急預案等。
2.4.2 組織門診護理人員進行模擬演練,提高其快速反應能力。
2.4.3 演練結束或突發事件處理結束后均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分析,針對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促進全員提高。
2.5 延伸門診功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2.5.1 為滿足門診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門診部全年在分診臺及各診室發放各種疾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
2.5.2 在門診大廳設置活動版面并定期更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如“控煙教育”、“艾滋病知識宣傳”等。
2.5.3 每月定期進行健康講座活動,將群眾需求的健康知識、常見病的預防、康復知識等通過專家講座的形式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受到廣大門診患者的好評與歡迎。
2.5.4 與臨床科室大力配合在門診大廳開展義診咨詢服務,如“世界卒中日”、“世界腫瘤日”義診活動,提升了服務品質。
3、針對問題,積極開展自查工作
3.1 新的評審標準運用質量管理PDCA的原理,體現持續改進。因此,我院在積極完善工作的同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自查工作,如科室自查、職能科室檢查、醫院評審領導組模擬檢查等,對照標準用“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病人的實際感受來評價門診的整體服務品質。
3.2 門診護士長針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科學分析原因,制定具體改進措施,并限期追蹤改進效果。通過自查工作,促進了門診護理質量的提高,并將“持續改進提高”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關鍵詞】護理應急預案;演練;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308-01
護理風險管理是針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應急預案是在國家衛生部、醫院整體應對突發事件預案的基礎上,針對護理工作的專業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風險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處理流程。我院實施護理應急預案演練旨在通過模擬現場實地訓練,培訓及提高護士面對風險的應對能力,幫助護理人員增強責任感,掌握相關急救知識,提高其自我安全保護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現將做法介紹如下:
1 資料
1.1 一般資料:我科為全軍創傷骨科中心,分4個病區,現有病床265張;護士92人,學歷:本科10人,大專68人,中專14人;職稱: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15人,護士65人。科室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小組,由總護士長擔任組長,病區護士長擔任組員。
2 方法
2.1 培訓方法
2.2.1 以往由病區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師進行授課來鞏固理論知識護士往往專科護理知識累積量不夠,因此,要求護士在掌握急救流程的同時,必須結合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提高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2.2.2 改變慣有護理晨會學習模式:在既往科室晨會中,常用學習方法是:提問作答總結方式,我科在原有晨會提問基礎上,計劃性指派高年資護師進行急救護理應急預案的演示,力求將語言記憶上升到形象記憶,突破了在理論學習中的局限性。
2.2.3 情景模擬式培訓:通過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或管理系統,讓被訓練者按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個或一系列任務,較好地模擬了現場的緊迫感,使訓練者感到緊張、急迫甚至忙亂[2]。在每月的業務培訓中,由高年資護師做指導老師扮演患者角色,進行應急病例病情描述,要求培訓對象不僅要正確評估,并要立刻應用預案程序采取相應措施,結束后指導老師對急救護理措施的實施進行講評。
2.2.4 情景模擬式考核:由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確定考核時間、地點、形式及內容,原則上演練時間選擇在下午,此時是治療護理相對較少的時段;選擇風險隱患易發的患者,每周針對本病區1例危重患者組織1次應急預案為主題的情景考核。考核開始后,讓家屬按鈴告知護士患者突發的風險情況,由專人記錄演練過程及所用時間,觀察護士對患者突發病情的處理能力與速度。通過考核,使護士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由此所獲得的知識是在思考、觀察、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得來,記憶牢固。
3 效果
3.1 構筑主動護理平臺,提高護士綜合素質。鞏固了護士的專科急救理論知識。通過不斷的模擬演練,提高了急救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突遇病情變化,醫生未到達之前的寶貴時間內能積極做出反應,給予急救措施。全體護士參與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得護理人員在有關護理理論和技術、風險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呈報制度的相關內容及國家重大法律、法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3.2 增強了護士面對應激源時的心理承受能力。護士在需要急救的應急事件中多數表現為緊張、恐懼、驚慌,甚至不知所措,定期的情景模擬式培訓可為今后類似的情景處理積累經驗,把突如其來的急救變成一定的操作流程,并在演練中逐步鍛煉了在應激狀態下的心理適應力,保證了在實際搶救患者的緊張環境中技術的穩定性發揮[3]。
3.3 保證醫療環境安全,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率 隨著全民法制意識的增強,護理人員在做好護理安全工作以外,對住院期間影響患者人身安全的突發事件做到心中有數,處理得當。
參考文獻
[1] 魏杰,吳健.如何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不同聲音[].西北學學報,2006,36(3):13~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