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深化作風效能建設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正確把握文化及國稅文化的深刻內涵[本文來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請到文秘站網]
(一)“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從詞源和語義上考察,文化(德語Kulter、英語Culture)一詞是從拉丁語Cultura轉化來的。Culture雖然含義較多,諸如土地耕種、神明祭祀、動植物培養和人的精神修養等,但從總體上可以看出,文化是指人的創造行為。到了中世紀,文化已有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區別。在我國,文化一詞[,!]出自《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以文明使人止于應有的分際,這是人的文飾。觀察天的文飾,以明察四季時序的變化;觀察人的倫理秩序,以教化天下,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可見,文化的含義基本上是文治教化。從中西文化一詞的含義中可以看出,文化總是與人相關,與人的生存行為和生存環境相關。《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對文化的概念是這樣描述的:“文化即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和創造的成果”。“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物質和精神的全部產品。狹義的文化則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意識形式,有時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以及世界觀、政治思想、道德等與意識形態相區別的方面。”
(二)國稅文化的含義及內容。通過對“文化”一詞含義的分析,可以總結出,目前國稅系統提出的“國稅文化”,是指廣大國稅干部職工在長期的國稅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價值標準、理想信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具有國稅行業特色的理念體系,是狹義的“文化”內容的一部分,但其涵蓋的內容卻十分豐富。一般觀點認為國稅文化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制度層面,主要是指保證國稅工作正常運行的規程體系和體現國稅系統價值取向的行為準則。二是精神層面,主要是通過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體現在國稅部門、國稅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現。三是行為層面,即國稅干部的外部形象、交際原則和服務語言等方面的內容。四是物質保障層面,主要表現為保障稅收征管工作的物質條件和物質環境。
(三)國稅文化的特征。一是國稅文化是國稅部門為完成特定目標而產生的,并在國稅部門具體實現各個工作目標的過程中由廣大國稅干部共同遵循的;二是國稅文化是國稅部門管理方式的深層次反應,它引導著廣大國稅干部的思想行為,使全系統保持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國稅文化能喚起廣大干部無限的熱情和沖動,為國稅機關完成其目標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加強國稅文化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一是以納稅人為本。把廣大納稅人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納稅人多方面的需求,尊重和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寧津縣局通過推行“零距離、零差錯、零收費、零投訴”的“四零”服務、“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句再見”的“四個一”服務及“菜單式”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個性化的服務方式,從具體執法和服務的每一項工作做起,以對納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到了與納稅人相關的各個方面。二是以促進國稅干部職工全面發展為本。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為國稅干部集中精力干大事,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寧津縣局通過定期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創建各級各類人才庫、推先進、樹典型等方式,引導廣大干部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你追我趕、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了國稅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的精神。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源。當前國稅系統面臨著諸如征管手段多樣化、征管程序合理化、隊伍素質現代化、機構設置專業化、稅收保障社會化等發展趨勢,要熟練應對這些趨勢的發展,國稅部門必須不斷開拓創新,完善各項制度,深化征管改革,完善機構設置,創新管理和服務手段,加強人員培訓,積極營造公平公正的治稅環境。這就需要把“五個有利于”作為加強國稅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即:有利于完成國稅收入任務;有利于推陳出新,實現依法治稅;有利于國稅干部優化組合,提高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稅收質量和效率;有利于方便和服務納稅人。牢牢把握好這“五個有利于”,順應時勢,因勢利導,超前思維,積極探索,真正在發展中把握時代脈搏,在創新與改革中求得國稅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的作用。國稅文化建設能不能取得實效,發揮好領導的作用是關鍵,因為領導在單位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決策中處于主導地位,在執行中處于指揮地位,其素質、能力、工作作風和自身形象如何,都直接關系到文化建設工作的成敗。因此,各級領導要提高對國稅文化建設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嚴密部署,制定嚴格的推行方案,并身體力行,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選好人,用好人,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調動干部的積極性,建立一支廉潔高效的干部隊伍;堅持講真話、聽真話,講實效、辦實事,率先垂范,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當好表率;在思想上、組織上、經費開支上、人員調配上給予大力支持,保證國稅文化建設的健康順利開展。
(四)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認真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國稅文化與稅收工作之間的關系。國稅文化建設要與稅收工作緊密結合,不能形成“兩張皮”。國稅文化作為一種以價值觀念、精神意識為核心內容的思想文化,要根植于稅收工作當中,更好地實現稅收職能。把國稅文化作為一個嶄新的管理理念和提高文明創建實效的重要舉措,滲透到稅收征管、稅務
稽查、隊伍建設、行風建設等各項工作中,既務虛,又務實,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國稅文化的影響力轉變為全面提升稅收工作水平的現實戰斗力。二是正確處理國稅文化和當今社會實際之間的關系。國稅系統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為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國稅文化需要和當今的社會發展實際結合起來,脫離了社會實際和人的實際的文化建設是不現實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人的思想面臨著許多新的、深刻的變化。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拜金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錯誤思想,腐蝕著一些意志薄弱者的靈魂,禁錮著他們的頭腦。國稅系統內部也個別存在著不思進取、服務不優、執法不嚴等現象。加強國稅文化建設,通過廉政勤政教育、反面教育等形式,提高全體國稅干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思想意識的純潔性和政治方向的堅定性。三、進一步加強國稅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圍繞規范執法,大力加強制度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一是完善稅收執法約束機制,將執法約束貫穿于國稅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管理入手,把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職責、權力,按照管理和執法的范圍、權限,分解落實到各執法環節和管理崗位,對每個環節分別明確執法和管理的依據、制度程序、權力責任和監督措施,以保障執法有依據,操作有規程,權力有制衡。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執法責任制度和稅收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對人的約束作用,使稅收執法制約工作進入規范化的軌道。二是完善服務制度。堅持“在執法中服務,在服務中執法”的觀點,實踐“從小事做起,重視細節,抓住細節,管理細節”的服務理念,通過一系列富有國稅特色的服務措施,給納稅人溫暖、尊重和體貼,使他們感受到依法納稅的過程就是共享文明的過程。三是完善個人行為規范。建立健全廉政制度體系,認真落實效能建設和行風建設制度,使全體干部職工明白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反對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約束干部職工的行為,克服隨意性。
(二)圍繞求學求知,大力加強精神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抓住知識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變革化等時代特征,大力倡導適應時代需求的稅務精神和稅務價值觀。圍繞廣大國稅干部求知識、求技能這一迫切需求,努力強化稅務干部政治、業務、文化素質教育和培訓,積極開展“讀書比賽”、“演講比賽”、“書畫攝影比賽”、“國際互聯網應用技能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文化競賽活動,加強對廣大國稅干部新精神、新觀念和新思維的培養。寧津國稅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提出了國稅文化建設的“五種觀念”,即科學的賦稅觀、科技興稅觀、“法治與德治和諧統一”的治稅觀、“文明、廉潔、高效、負責”的公仆觀和雅俗共賞的人倫觀,以此培養國稅干部高尚的價值觀。
(三)圍繞求善求美,大力加強行為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加強國稅行為文化建設。一是從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入手。國稅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時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講究自然美、修飾美和舉止美的和諧統一,展示國稅干部蓬勃向上,整齊劃一,多姿多彩的精神風貌。二是從講究正確的交際原則入手。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講究交際原則,謹慎處世,慎重擇友,培養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志趣。三是從掌握雅俗共賞的語言技能入手。通過開設普通話和外語教育培訓班、開辟普通話樂園、外語沙龍等方式,提高國稅干部的普通話和外語會話水平。說話要講究文明規范,使用行業語言,注重語言文明,既做到謙虛、熱情、禮貌、大方,又做到委婉、文明、準確、生動,充分折射出當代國稅干部崇高而樸實的靈魂,嶄新多采的風貌和豐富扎實的學識。
(四)圍繞內外需求,大力加強國稅文化物質保障層面的建設。我國大力提高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加強國稅文化的基礎保障層面建設就要圍繞這一目的進行。一是滿足國稅系統的內部物質、文化需求。其又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集體物質、文化需求。按照基層建設標準化的要求,加強國稅機關和基層分局的硬件建設,配置現代化的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和交通、通訊設備,建設標準的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餐廳、健身房、休息室等公用設施,滿足廣大國稅干部工作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個體物質、文化需求。建立獎懲激勵、能級管理等制度,結合德州國稅系統的實際,推行“雙量雙優”考核辦法,充分調動和激勵稅務干部努力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先進性教育和重大腐敗案件警示教育的強烈對比,提高廣大國稅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培養其合法所得觀念和無私奉獻精神。二是滿足廣大納稅人的物質、文化需求。加強辦稅服務廳硬件建設,在辦稅服務廳的納稅自助區內配備顯示屏、觸摸屏、可連接互聯網的微機等現代化的服務裝置,配備辦稅服務指南、“文明辦稅八公開”和必要的桌、椅、筆、墨、紙張、計算器、老花鏡等辦公用具,配備飲水機、雨傘、雨衣、打氣筒等便民設施,使納稅人享受到“家庭式”的周到服務;將納稅人需要向國稅部門咨詢、受理、核批的操作性業務全部前移至辦稅服務廳集中辦理,使納稅人享受到“一站式”的便捷服務;規范窗口設置,實行連鎖辦稅,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使納稅人享受到“一窗式”的高效服務;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和國稅網站等現代化手段向納稅人提供政策咨詢,受理納稅人投訴、舉報等事項,使納稅人享受到“一線式”和“點擊式”服務。
關于加強國稅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國稅文化建設是各級國稅機關積極倡導和實踐的一項重要課題,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并逐漸成為國稅工作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如何使國稅文化更加貼近工作實際,如何進一步推進國稅系統的文化建設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些都是在加強國稅文化建設過程中必然面臨和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一、正確把握文化及國稅文化的深刻內涵
(一)“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從詞源和語義上考察,文化(德語Kulter、英語Culture)一詞是從拉丁語Cultura轉化來的。Culture雖然含義較多,諸如土地耕種、神明祭祀、動植物培養和人的精神修養等,但從總體上可以看出,文化是指人的創造行為。到了中世紀,文化已有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區別。在我國,文化一詞出自《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以文明使人止于應有的分際,這是人的文飾。觀察天的文飾,以明察四季時序的變化;觀察人的倫理秩序,以教化天下,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可見,文化的含義基本上是文治教化。從中西文化一詞的含義中可以看出,文化總是與人相關,與人的生存行為和生存環境相關。《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對文化的概念是這樣描述的:“文化即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和創造的成果”。“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物質和精神的全部產品。狹義的文化則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意識形式,有時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以及世界觀、政治思想、道德等與意識形態相區別的方面。”
(二)國稅文化的含義及內容。通過對“文化”一詞含義的分析,可以總結出,目前國稅系統提出的“國稅文化”,是指廣大國稅干部職工在長期的國稅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價值標準、理想信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具有國稅行業特色的理念體系,是狹義的“文化”內容的一部分,但其涵蓋的內容卻十分豐富。一般觀點認為國稅文化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制度層面,主要是指保證國稅工作正常運行的規程體系和體現國稅系統價值取向的行為準則。二是精神層面,主要是通過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體現在國稅部門、國稅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現。三是行為層面,即國稅干部的外部形象、交際原則和服務語言等方面的內容。四是物質保障層面,主要表現為保障稅收征管工作的物質條件和物質環境。
(三)國稅文化的特征。一是國稅文化是國稅部門為完成特定目標而產生的,并在國稅部門具體實現各個工作目標的過程中由廣大國稅干部共同遵循的;二是國稅文化是國稅部門管理方式的深層次反應,它引導著廣大國稅干部的思想行為,使全系統保持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國稅文化能喚起廣大干部無限的熱情和沖動,為國稅機關完成其目標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加強國稅文化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一是以納稅人為本。把廣大納稅人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納稅人多方面的需求,尊重和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寧津縣局通過推行“零距離、零差錯、零收費、零投訴”的“四零”服務、“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句再見”的“四個一”服務及“菜單式”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個性化的服務方式,從具體執法和服務的每一項工作做起,以對納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到了與納稅人相關的各個方面。二是以促進國稅干部職工全面發展為本。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為國稅干部集中精力干大事,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寧津縣局通過定期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創建各級各類人才庫、推先進、樹典型等方式,引導廣大干部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你追我趕、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了國稅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的精神。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源。當前國稅系統面臨著諸如征管手段多樣化、征管程序合理化、隊伍素質現代化、機構設置專業化、稅收保障社會化等發展趨勢,要熟練應對這些趨勢的發展,國稅部門必須不斷開拓創新,完善各項制度,深化征管改革,完善機構設置,創新管理和服務手段,加強人員培訓,積極營造公平公正的治稅環境。這就需要把“五個有利于”作為加強國稅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即:有利于完成國稅收入任務;有利于推陳出新,實現依法治稅;有利于國稅干部優化組合,提高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稅收質量和效率;有利于方便和服務納稅人。牢牢把握好這“五個有利于”,順應時勢,因勢利導,超前思維,積極探索,真正在發展中把握時代脈搏,在創新與改革中求得國稅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的作用。國稅文化建設能不能取得實效,發揮好領導的作用是關鍵,因為領導在單位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決策中處于主導地位,在執行中處于指揮地位,其素質、能力、工作作風和自身形象如何,都直接關系到文化建設工作的成敗。因此,各級領導要提高對國稅文化建設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嚴密部署,制定嚴格的推行方案,并身體力行,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選好人,用好人,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調動干部的積極性,建立一支廉潔高效的干部隊伍;堅持講真話、聽真話,講實效、辦實事,率先垂范,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當好表率;在思想上、組織上、經費開支上、人員調配上給予大力支持,保證國稅文化建設的健康順利開展。
(四)加強國稅文化建設必須認真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國稅文化與稅收工作之間的關系。國稅文化建設要與稅收工作緊密結合,不能形成“兩張皮”。國稅文化作為一種以價值觀念、精神意識為核心內容的思想文化,要根植于稅收工作當中,更好地實現稅收職能。把國稅文化作為一個嶄新的管理理念和提高文明創建實效的重要舉措,滲透到稅收征管、稅務稽查、隊伍建設、行風建設等各項工作中,既務虛,又務實,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國稅文化的影響力轉變為全面提升稅收工作水平的現實戰斗力。二是正確處理國稅文化和當今社會實際之間的關系。國稅系統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為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國稅文化需要和當今的社會發展實際結合起來,脫離了社會實際和人的實際的文化建設是不現實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人的思想面臨著許多新的、深刻的變化。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拜金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錯誤思想,腐蝕著一些意志薄弱者的靈魂,禁錮著他們的頭腦。國稅系統內部也個別存在著不思進取、服務不優、執法不嚴等現象。加強國稅文化建設,通過廉政勤政教育、反面教育等形式,提高全體國稅干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思想意識的純潔性和政治方向的堅定性。
三、進一步加強國稅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圍繞規范執法,大力加強制度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一是完善稅收執法約束機制,將執法約束貫穿于國稅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管理入手,把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職責、權力,按照管理和執法的范圍、權限,分解落實到各執法環節和管理崗位,對每個環節分別明確執法和管理的依據、制度程序、權力責任和監督措施,以保障執法有依據,操作有規程,權力有制衡。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執法責任制度和稅收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對人的約束作用,使稅收執法制約工作進入規范化的軌道。二是完善服務制度。堅持“在執法中服務,在服務中執法”的觀點,實踐“從小事做起,重視細節,抓住細節,管理細節”的服務理念,通過一系列富有國稅特色的服務措施,給納稅人溫暖、尊重和體貼,使他們感受到依法納稅的過程就是共享文明的過程。三是完善個人行為規范。建立健全廉政制度體系,認真落實效能建設和行風建設制度,使全體干部職工明白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反對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約束干部職工的行為,克服隨意性。
(二)圍繞求學求知,大力加強精神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抓住知識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變革化等時代特征,大力倡導適應時代需求的稅務精神和稅務價值觀。圍繞廣大國稅干部求知識、求技能這一迫切需求,努力強化稅務干部政治、業務、文化素質教育和培訓,積極開展“讀書比賽”、“演講比賽”、“書畫攝影比賽”、“國際互聯網應用技能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文化競賽活動,加強對廣大國稅干部新精神、新觀念和新思維的培養。寧津國稅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提出了國稅文化建設的“五種觀念”,即科學的賦稅觀、科技興稅觀、“法治與德治和諧統一”的治稅觀、“文明、廉潔、高效、負責”的公仆觀和雅俗共賞的人倫觀,以此培養國稅干部高尚的價值觀。
(三)圍繞求善求美,大力加強行為層面的國稅文化建設。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加強國稅行為文化建設。一是從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入手。國稅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時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講究自然美、修飾美和舉止美的和諧統一,展示國稅干部蓬勃向上,整齊劃一,多姿多彩的精神風貌。二是從講究正確的交際原則入手。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講究交際原則,謹慎處世,慎重擇友,培養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志趣。三是從掌握雅俗共賞的語言技能入手。通過開設普通話和外語教育培訓班、開辟普通話樂園、外語沙龍等方式,提高國稅干部的普通話和外語會話水平。說話要講究文明規范,使用行業語言,注重語言文明,既做到謙虛、熱情、禮貌、大方,又做到委婉、文明、準確、生動,充分折射出當代國稅干部崇高而樸實的靈魂,嶄新多采的風貌和豐富扎實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