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教育的優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遠程教育;學習環境
一、識字教學規范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3000個字。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認字時,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響,字形也能按照正確的間架結構加以認識、掌握。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舞”字時,學生對“舞”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讀音都覺得難以掌握。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遠教資源的優勢幫助學生掌握“舞”。首先在課程資源中找到課文,然后點擊媒體資源。當要了解“舞”字的間架結構時,就點擊“結構”信息卡,屏幕上就出現“舞”字的結構、筆畫數、筆順,并對“舞”準確無誤地進行書寫演示。學生跟著演示練習書寫,既激發了識字興趣,又使學生更易掌握。當你要卡上出現“舞”字的讀音時,就點擊此字的“讀音”信息卡,信息包括該字的準確讀音都一應俱全。當你要了解“舞”字的字義時,就點擊此字的“字義”信息卡,有關該字的字義就出現,很快就了解到“舞”字的字義、組詞情況。如此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會使學生準確掌握每個字的音、形、義。
二、閱讀教學形象化
遠程教育課程資源的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課件媒體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針對課文中的重、難點,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琥珀》時,由于師生都受到時間、空間及知識的限制,學生在學習琥珀的形成過程時,面對教本很難想象出蜘蛛和蒼蠅怎么會被裹在松脂球中以及形成琥珀所需的時間,教師就可以在遠教資源中找到這一媒體資源,播放琥珀形成過程的課件。隨著音樂響起,屏幕上出現了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一只嗡嗡叫的蒼蠅在飛舞著,輕輕地落在了干枯的松樹枝上,一只渾身滾圓的蜘蛛慢慢地爬著,蜘蛛發現了蒼蠅,就在蜘蛛爬到蒼蠅身邊的一瞬間,剛好一大滴松脂落下來,把蜘蛛和蒼蠅裹在里面,松脂不斷地往下滴……當學生看到這些動感畫面時,就很形象地感受到琥珀的形成過程。對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功效。
三、朗讀課文情境化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但在以前的教學中,談不上“有良好的語感,以志傳情,把課文中作者的態度、感情進行再現,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現在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每篇課文都可以在資源上找到相應的信息,當點擊該篇課文時,在其音、像并茂的影片中,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標準的范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反復地訓練學生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熏陶,使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入情入境地朗讀。
四、獲取知識全面化
一、語言教學活動提問存在的誤區
(1)提問缺乏啟發性。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會提一些過于簡單或缺乏啟發性的問題。
如: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問:“白雪公主漂亮嗎?”“你喜歡她嗎?”雖然幼兒很快做出正確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作出努力和探索。這種缺乏啟發性的問題,無助幼兒思維發展。
(2)提問缺乏目的性。提問沒有圍繞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重點去設計。
如:語言活動《胖胖兔減肥》,教師出示圖片(小兔拿著籃球)問:(1)這是什么?(2)它在干什么?(3)這只小兔可愛嗎?不難看出這組提問目的只是提起幼兒興趣。但偏離教學目的的提問太多了,沒有重點。
(3)提問過于籠統。提問的內容概括而不分明,難以表達確切的意思。
如:在教學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散文詩欣賞《我家門口小池塘》讓幼兒聽完第一段便問:“你覺得這段散文詩怎么樣?”這一提問的內容包括范圍比較廣,幼兒感到無邊無際,結果重復提問幾次,幼兒也難以作答,大大挫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4)提問的形式單一。每次教學活動提問都是一個模式,沒有變化。有些教師凡是故事教學都是這“三部”曲,即講完故事后便問:故事的名稱叫什么?故事中有誰?它們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內容幾乎都一樣,這清一色的提問很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語言教學活動中優化提問質量
(1)提問應具有導思性。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提問,應從啟發、激勵孩子的思維出發。一個接一個的、瑣碎的“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只會使孩子機械地、不動腦筋地去回答、去應付,失去學習的興趣。但如果問題太難,孩子們則會啟而不發、導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從而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提問要考慮孩子的認識水平,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導思性。
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中,將“故事中都有誰?小蝌蚪分別都問了哪些動物?他們是怎樣說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改為“小蝌蚪為什么問了那么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提問,不僅能引導孩子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導思性。
(2)提問應具有拓展性。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提問,應設計能培養想象力具有拓展性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如果將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改為“會說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你身邊有這樣的事嗎?結果如何?”孩子們的答案就不會僅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們可以憑借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大膽想象。拓展思維。
如:在學習講述活動《戰勝大灰狼》時,可以問幼兒:“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小動物,你會怎么幫助小兔子戰勝大灰狼呢?”這個問題使幼兒馬上進入角色,思維頓時活躍起來,幼兒情緒高漲,積極參與,發揮了想象,講出了許多結果。
(3)提問要具有針對性。根據提問重點突出的原則,提問應圍繞教學的目的和重點來設計,要有針對性。如故事、詩歌等教學。首先要認真進行分析,找出所表達的中心內容,然后針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提問。
如:以故事《小羊過橋》為例,故事主要對幼兒進行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教育。所以重點提問有:“這是一座什么橋?小白羊和小黑羊怎么會掉到河里去?小白羊和小黑羊應怎樣做才能平安過橋?”這樣的提問能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重點,揭示要害,能啟迪思維,幼兒能排除干擾因素,理清自己的思路。反之,遠遠偏離教學的目標重點不突出的提問,不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更會影響幼兒思維的發展。
(4)提問要具有遞進性。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教師在提問時要具有遞進性,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注意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分散教學的難點減少思維障礙,保持幼兒的積極性。如語言活動《小明這樣做對嗎?》目的是培養幼兒文明就餐的好習慣。首先,讓幼兒看表演,(小明一家用餐的過程)然后分段提問。第一段:①這是誰的家?②這一頓飯有什么菜?③媽媽端來飯菜小明是怎樣做的?④你喜歡這時的小明嗎?為什么?第二段:①小明吃飯時是怎樣做的?小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通過層層分析,步步深入的問和答,使幼兒進入順暢的思維軌道,給幼兒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技術至關重要,同樣的情境,如果教師提出不同的問題,或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時期提出,幼兒探究的主動性、深度和廣度會完全不同。把握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把握教學活動的節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雙邊活動的有效性。讓提問來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讓提問來顯現教師的教學魅力,讓提問在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家庭教育幼兒規則培養
美國當代著名法學家勞倫斯說“:如果沒有人的行為,規則只不過是一堆詞匯,而結構也不過是被遺忘的缺乏生命的空架子。”這句話的寓義在家庭教育中值得我們思考。家庭是幼兒接觸最早也是時間最長的環境,家庭教育對幼兒有重要的影響,父母教育培養幼兒的過程也是家長自身成長的過程,針對家庭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進行:
一、正確認識規則意識培養的價值
規則是指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約束人們行為的各種制度、章程和行為準則。而規則意識是指社會個體對規則的認知、認同、尊重和信仰,并自覺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規則意識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 當下,我國很多城市中的大多數家庭的教育觀念是希望幼兒高智商,重視幼兒的智育。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要正確認識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價值, 遵守規則的意識與能力是幼兒社會化的基礎,通過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親社會的形成和保持,從而有利于幼兒適應周圍環境,被他人接受和認可,有利于幼兒形成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可以使幼兒終生受益。
二、規則要求的一貫性
規則要求的一貫性是指對幼兒的規則要求必須長期堅持,不能朝令夕改,才能使規則內化為幼兒自身的行為表現形成規則意識。很多家長在教養幼兒的過程中,經常因為幼兒的哭鬧或請求而改變對幼兒的要求,從而導致規則要求無法貫徹,降低幼兒兌現規則行為的效率,認為規則是可以隨意改變的,不能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長的話語權威。例如:一般幼兒在1歲零8個月后,能逐漸形成和發展獨立進餐的能力,家長在這一時期向幼兒明確獨立進餐的規則要求,不要計較幼兒吃了多少,關鍵是幼兒自己進餐的行為,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就追著幼兒喂飯,幼兒就會認為自己不吃也是可以的,自然幼兒就不愿意自己進餐了,畢竟幼兒獨立進餐時手的動作不是很熟練。在規則要求貫徹過程中,家長需要有耐心、有意識地等待幼兒去“做”,讓幼兒有時間有機會去不斷嘗試。
三、規則要求的一致性
規則要求的一致性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對幼兒的規則要求應一致,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規則要求如果不一致,可能導致幼兒形成雙重人格,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不同的行為。出于對幼兒的疼愛,使對幼兒的規則要求存在差異。這種狀況容易出現在家長雙方之間,更容易出現在祖輩和父輩之間。例如:家長要求幼兒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衣服”就是培養自理能力的規則,祖輩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幼兒穿得慢而且穿得辛苦,就放棄了讓幼兒自己穿衣服的規則,甚至會指責家長不心疼幼兒。
四、 家長身體力行規則要求
家長身體力行規則要求指家長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堅持做到,通過家長的言行示范,影響幼兒的言行,幫助幼兒建立和發展規則意識。很多家長在教養幼兒的過程中,往往是要求幼兒時面面俱全,自己的行為表現確是截然相反的,容易造成幼兒理解規則的困惑。例如:家長要求幼兒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綠燈才能過馬路,而自己經常是看見沒車就隨意的過馬路。再如:家長要求幼兒不能隨地扔垃圾,但是在公共場所自己卻隨手扔垃圾,甚至告訴幼兒在家外面扔垃圾沒關系等等。
五、讓幼兒體驗遵守規則的樂趣
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過程中,讓幼兒體驗遵守規則的樂趣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幼兒遵守規則的積極性。家長在教養幼兒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積極創造遵守規則的樂趣,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從而有效調節幼兒的行為表現,這種樂趣可以來源于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獎勵。例如:家長違反了過馬路的規則,幼兒指出來時,家長如果真誠地向幼兒認錯并改正行為,幼兒會有成就感,幼兒對這一規則的認識會更加深化。再如:當幼兒表現出與規則要求一致行為時,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或是幼兒心儀的玩具都可以讓幼兒體驗到遵守規則的樂趣,發展規則意識。
六、規則意識培養的生活性
家長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不是教條式、灌輸式的,是在生活中點滴積累起來的。在生活中,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利用生活事件讓幼兒知道認可的行為表現,形成和發展規則意識。例如:禮貌用語,在生活中運用的很頻繁,家長應鼓勵幼兒使用禮貌用語,積極和幼兒交流。外出或家里來客人時,鼓勵幼兒和人打招呼;家長和幼兒交流時盡量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總之,規則意識地培養有利于幼兒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形成良好的習慣,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更容易被他人認可和接受。作為家長,應重視幼兒規則意識地培養,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姜勇.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邊玉芳,等.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美]R.默里?托馬斯著,郭本禹.王云強,等譯.兒童發展理論:比較的視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蔡迎旗.學前教育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美國上市公司-----億元級外企、IT培訓領軍企業
【北京免費咨詢電話】:400-001-9911轉分機28245
一、達內國際集團簡介
達內國際集團是中國IT職業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國IT職業教育集團,2014年4月3日,達內國際集團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中國家在美國上市的IT職業教育集團,同時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實訓外,達內時代科技集團同樣致力于IT 人才輸送、教育平臺建設、軟件研發等綜合服務。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實訓中心、軟件研發中心、軟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務模塊達內國際集團逐漸形成以IT培訓為主的多元化、綜合性的職業教育及人才服務領導品牌。
達內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各個中心由軟件專家負責運營,課程設計引進北美先進技術,貼近中國軟件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聘請北美海外專家與來自IBM、華為、用友、亞信、東軟等國內外名企的一線實戰專家擔任講師,以確保高端培訓效果。達內在課程設計與培訓模式上不斷創新,開創“零首付、低押金,就業后付款”的信貸就業模式先河,改革培訓模式保持培訓規模擴大的同時確保90%以上的就業率,同時高質量就業。
二、達內時代科技集團與高校和企業合作
從創建之初,達內國際集團就非常重視與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專業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經過13年辛勤的耕耘,達內國際集團在全國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譽度, 達內先后與全國500多所大學的計算機或軟件學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其中20%以上為211重點大學,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達內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并與包括北大軟件學院在內的7所院校建立軟件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近年來,達內加強了與院校開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養模式、項目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開展合作,對高校的教學改革、優化高校課程體系,強化實訓實習以及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實戰型業務水平的提升都積極的推動作用。
達內發展離不開與企業的密切合作,達內在全國建立5大軟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顧問每天不斷與全國上萬家企業保持聯系和溝通。通過13年達內不斷地探索與嘗試,達內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人才推薦,人才定制培養、人才租賃與外包、校園招聘、IT獵頭、企業內訓等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務體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達內與全國5萬家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每個月在達內全國中心有近600場的企業雙選會,達內還會定期做專場招聘會,正是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關系,達內學員保持行業的學員就業率,2014年實現了95%以上的就業率。
三、達內國際集團主要業績:
達內國際集團作為中國高端IT培訓的翹楚,從創業之初就倡導 “誠信、創新、開放、合作”的企業文化,同時經營戰略一直都保持經營模式和產品保持行業的一步:率先在美國上市家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推出“先就業,后付款”IT信貸就業培訓的IT職業教育;率先獲得國際風險投資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入選“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由IT技術專家建立和運營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全面開放課堂,隨時真課試聽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與“211工程”大學聯合培養軟件工程碩士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真實披露學員就業率、就業品質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開辟高端課程,培養IT白領、金領的IT職業教育機構;率先完全真實公開師資背景的IT職業教育機構。
達內國際集團由于優秀的教學效果、行業的經營模式和傾力公益事業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好評,近年來達內榮獲了各界機構的頒獎:達內是業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連續4年入選德勤評選的“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公司”、“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公司”,中關村管理委員會指定的“軟件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務委、北京市教委聯合評為“首批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被《計算機世界》評選的“就業服務杰出貢獻獎”、被《中國計算機報》評選的“影響力培訓機構獎”、被搜狐評為“中國十大教育集團”、被騰訊評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影響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興電子等企業被歐美同學會評為中國海外歸國人員創業“騰飛獎”中國50強優秀企業、2011年獲得中央電視臺評選的中國教育行業“領軍企業”2012年9月獲鳳凰網、網易財經、影響力峰會組委會評選的“2012年度信賴企業”大獎、2012、2013年 榮獲普華永道和高企協頒發“2011中關村高成長企業100”。2013年榮獲智聯招聘中國年度雇主“北京30強”企業等大獎。
四、達內國際集團IT培訓課程:
1、java培訓-----------java工程師;
2、UI培訓-----------UI大咖設計師;
3、Android培訓-----------安卓工程師;
4、IOS培訓-----------IOS軟件工程師;
5、Web培訓-----------Web前端工程師;
6、HTML5培訓-----------前端互聯網工程師;
7、會計培訓-----------主辦會計師;
8、網絡營銷培訓-----------網絡營銷經理師;
9、unity培訓-----------Unity3D工程師;
10、大數據培訓-----------大數據工程師;
11、PHP培訓-----------PHP開發工程師;
12、嵌入式培訓-----------嵌入式工程師;
13、軟件測試培訓-----------軟件測試工程師;
14、C++培訓-----------C++軟件工程師
15、linux培訓-----------linux運維工程師
16、Net培訓-----------Net開發工程師
五、達內國際集團就業:
1、2016-02-17-------- 中南大學學生參加達內C++培訓,成功轉型9萬年薪入職軟通動力;
2、2016-02-16-------小學教師參加達內PHP培訓,成功轉型薪資翻3倍獲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應屆生參加達內java培訓,成功入職外資軟件企業;
4、2016-01-25-------電氣工程師參加達內網絡營銷培訓,成功轉行獲9k月薪入職搜房網;
5、2016-01-08--------公務員不干枯燥工作參加達內培訓,轉型網絡營銷師獲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設計師遇瓶頸參加達內UI設計培訓,薪資飆升2倍多獲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學員參加達內iOS培訓,獲10W年薪贏在職場起點;
8、2015-12-28-----中國計量大學大三學員參加達內UI設計培訓,獲月薪12K入職offer;
9、2015-12-18-----機械專業學員零基礎參加達內PHP培訓,獲7K月薪成功轉行;
10、2015-12-25------應屆生參加達內java培訓獲7K月薪入職敦煌網;
六、達內國際集團各校區分布及具體地址:
北京免費咨詢電話:400-001-9911轉分機28245
北京市(海淀區):
1、達內北京中關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甲18號中鼎大廈B座7—8層;
2、達內北京大數據中心才高大數據:
---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甲18號中鼎大廈B座7—8層
3、達內北京萬壽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文博大廈二層
4、達內北京清華園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小關街120號萬盛商務會館A區三層
5、達內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乙12號天作國際大廈三層
6、達內北京海淀園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河路68號紫金大廈6層
7、達內北京網絡營銷中心網絡營銷: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河路68號紫金大廈6層
北京市(朝陽區):
1、達內北京潘家園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松榆北路7號院11號樓建業苑6層
2、達內北京亞運村中心軟件測試:
---北京市朝陽區南沙灘66號院1號樓3層達內科技測試學院
3、達內北京會計中心會計:
---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2號豐寶恒大廈二層
北京市(東城區):
1、達內北京南鑼鼓巷校區UED:
---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15號新華文化大廈3層
2、達內北京天壇中心Linux云計算、Pyhton、紅帽認證:
---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6號珍貝大廈西側三層
3、達內北京廣渠門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東城區廣渠家園25號樓啟達大廈1-2層
論文關鍵詞:城市;垃圾箱;形象
1 國內垃圾箱現狀分析
1.1 大理石垃圾箱
大理石垃圾箱總體造價要比之前所用的分類垃圾箱低,較普通塑料垃圾箱固然有既無人偷又摔不碎的優勢,但是由于過于結實導致搬運困難,且容量小,無垃圾箱蓋。垃圾箱內的塑料口袋泄漏之后垃圾箱底部無法清掃、清理。因此,大理石垃圾箱暴露了其容量太小,清運不及時,沒有蓋子等缺點。垃圾箱及時清運需要人力,而且其也應起到本身優美環境的作用。
1.2 地埋式垃圾箱
箱蓋露在外,箱體埋在地下,這種可以防止塑料袋亂飛、撿拾人員亂扒垃圾的“地埋式垃圾箱”被大眾認可。垃圾箱蓋子為踩踏式的,扔垃圾時,人們只需要用腳踩一下,箱蓋就會自動打開,即可扔進垃圾。垃圾箱的蓋為雙層,被扔進去的垃圾非專業人員不能掏出。地埋式垃圾箱內的積水排放、如何清掃是嚴峻的問題。
1.3 “突出”型垃圾箱
設計教育是全民綜合素質培養的課程,我們許多市政管理部門為了突出自己的成績,把垃圾箱漆成紅。“紅色”是色彩中給人視覺沖擊力最為強烈的顏色,這與環境格格不入,既不協調,又不美觀。
1.4 “隱蔽”型垃圾箱
同“突出”型垃圾箱相反,“設計巧妙”的某旅游景區觀光山上的垃圾箱,隱蔽在石道上。垃圾清理困難、工人作業危險,背面就是的陡峭的懸崖……領導在想如何隱蔽垃圾箱時恰恰忽略了安全性問題。
1.5 忽視科學、過于強調藝術的垃圾箱
(1)獅子造型垃圾箱。獅子造型垃圾箱曾在中國極為常見。獅子原本在門兩側,卻被設計者設計成“垃圾箱”后,不但沒有“一舉兩得”反而影響市容。設計者注重垃圾箱的美觀,卻忽視了垃圾箱的基本功能。水泥制成的垃圾箱,垃圾根本無法搬運。看守大門的北京獅子是城市的鎮宅之獸,將他作為垃圾箱有反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國人把獅子吉祥物做成垃圾箱,這種不尊重中國傳統的設計不被世界接受,所以獅子類垃圾箱設計是最大的敗筆。
(2)“花蕾”造型垃圾箱。“花蕾”造型垃圾箱,忽略了垃圾箱的原本功能是既要儲存垃圾又要易于裝卸。中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用垃圾箱來美化城市,形成垃圾箱怪異造型的流行事態。請問此“花蕾”型設計垃圾箱能容納多少垃圾呢?
(3)“信箱”造型垃圾箱。金屬信報箱型垃圾箱,造型固然很好看,但實在很難清理,且不易于垃圾存儲和搬運。
1.6 新型可移動式垃圾箱
膠封不漏水,加蓋不跑味,容量兩噸多,小車拉著走——這就是可移動式垃圾箱的特性。其優點有:可移動、容量大、封閉好。封閉性好是這種垃圾箱的最大優點,箱體四周沒有任何縫隙,除了殘土外,任何垃圾都可以收集,包括液體垃圾。由于它的底部是錳鋼材質,所以耐腐蝕性特強。有諸多優點的垃圾箱卻失掉了最重要的功能——垃圾分類。我國的垃圾箱設計一直在努力真正實現垃圾分類。
1.7 “分類”垃圾箱
恐怕只有生物工程碩士以上專業畢業生才會了解有機物投放口和無機物投放口的投放垃圾的區別。所以,有機物投放口和無機物投放口分類垃圾箱注重材料,而忽略社會學。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垃圾分類,卻在在垃圾箱設計改進的路上跋涉。
2 可行性建議
(1)垃圾箱實現體量大、口很小、密封嚴的設計。口小不易于有害氣體的揮發、擴散。
(2)民眾要有良好的分類扔垃圾的習慣,每年法國80%的廢棄包裝類垃圾都得到了循環處理。63%的廢棄包裝類垃圾經再處理后被制成了紙板、金屬、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級材料,17%被轉化成了石油、熱力等能源。
(3)實施可燃、不可燃、玻璃、寶特瓶、鐵罐等垃圾分類,實現徹底而仔細的分類標準。例如,日本分類垃圾箱的第一個箱子里是玻璃瓶和易拉罐;第二個箱子里是塑料瓶;第三個箱子里是塑料袋和餐盒;第四個箱子里是廢紙和雜志。圖示即可。日本也經歷過從垃圾分類配文字時期,最后徹底演變成只用世界人民都可看懂的圖像說明。
(4)垃圾箱把世界各種酒瓶由電子分碼將瓶子分類,回收垃圾形成產業。回收垃圾會有很高的收入,可以考慮將此收入分給“城市美容師”。
(5)全民環境健康教育。環境衛生靠市民的自覺性,發達國家的環境衛生既是靠自覺性,并非環衛工人的龐大隊伍。中國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是由于中國市民從小學無環境健康教育,導致給國家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造成負擔。全民環境健康教育應從孩子抓起,全民族的意識必須從小學、中學做起,要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企業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