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飲水安全情況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基本情況
我鎮始終把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之一,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縣供水管網正在逐步覆蓋各村各組。目前,所轄25個村場中,北片4村除個別組外已全部納入城區統一供水;南片12個村(含南窯社區)正在進行供水工程建設,預計今年月份將實現縣管網統一供水;僅有運西漁場、漁業、南閘、西劉堡4村未進入統一供水管網。
北片:東升、三里、齊心、花莊4村(除個別村民小組)居民飲用的是縣自來水公司的自來水,并納入城區自來水管理。其中三里村葫蘆橋組和花莊村擁軍組,目前正在實施改水工程,北片4村即將實現城區供水管網全覆蓋。
西片:大橋、西港、西郊、北閘、北港5村居民飲用的縣自來水公司的自來水,由村負責管理、維護、運作;漁場、漁業、西劉堡、南閘4村居民飲用的是村里的深井水,由村負責管理、維護、運作,這4個村已納入區域供水建設規劃,年將實施改水工程。
南片:南窯、白田、鄭河、劉堡、潘橋、賈橋、陳家7個村(居)居民飲用的是鎮沿河水廠的自來水,由水廠負責管理、維護、運作;劉莊、官溝、郭莊、三團、船閘5村居民飲用的是村里的深井水,由村負責管理、維護、運作。目前南片12個村(居)正在實施區域供水工程的建設,預計今年10月份將竣工交戶使用。
截止目前,進入城區自來水管網的受益人口達53011人;由鎮沿河水廠負責供水的人口為22371人;飲用深井水的人口為21756人。今年年底,南片區域供水工程竣工后,進入城區自來水管網的受益人口將增至9萬人,我鎮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明年年底,力爭全面完成我鎮改水工程,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鎮沿河水廠始建于1992年,目前擁有八間廠房、一臺加氯機、三臺80千瓦水泵和三口深水井。供水時間從早上4點到晚上10點,日供水量3500噸,遠遠不能滿足南片村(居)的用水需求。三口深水井都有必要的防護措施,深井水經過沉淀、加氯、消毒等程序后方可進入供水管網,自來水質量基本上能得到保證。供水工程竣工后,南片村(居)全部進入城區供水管網,沿河水廠將協同縣自來水公司負責該區域自來水管理、維護和運作。
二、存在問題
1、水質難達標,用水量不足。未進入縣供水管網的村組,主要依賴村里供應的經過簡單凈化處理的深井水,甚至是自取地下少,水質難以達標。以前鋪設的供水管網,因為資金不足等原因,規模小,標準低,加上長期缺乏必要的管理維護,年久失修,原有管道已經老化甚至損壞,跑、冒、滴、漏現象突出,用水量普遍不足,部份地區已無法供水,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和困難,二次改水迫在眉睫。
2、資金投入不足。目前供水工程建設主要依靠國家投資這一主渠道,如若進行供水工程建設,受財力所限,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及時足額到位,加上有些地方農民收入不高,對改水籌資有抵觸情緒,這些因素勢必會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因此,探索融資方法,拓寬籌資渠道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根本所在。
3、群眾安全飲水意識淡薄。在農村有些地方,人們的安全飲水意識淡薄,認為進不進行供水工程改造無所謂,對改水的積極性不是太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部分群眾缺乏安全飲水意識,認為只要有水喝就行,而不考慮水質是否達標。他們長期飲用不安全水,為自身健康埋下隱患。
三、對策及建議
1、高度重視,全面推進區域供水工程建設。作為一項社會公共事業,認真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從根本上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群的責任。我鎮將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加大工作力度,認真研究規劃,統一協調組織,加快工作步伐,切實做好區域供水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加快推進我鎮區域供水工程建設。對尚未納入本次區域供水工程建設的村組,懇請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投入資金,我鎮也保證積極配合,拿出方案,爭取早日為我鎮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杜屋村位于大田鄉西南部,村委會距鄉政府7公里、東與夏湖村隔江相望,南接河頭村相鄰,西與中團村相鄰,北與云洲村接壤。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6戶1277人,屬“十三五”貧困村。長期以來,群眾飲水問題十分突出,大部分村民只能自購塑料水管,簡易露天就近引用山泉水。因引用不規范、水管質量差,群眾飲水的水質、水量都達不到要求。隨著杜屋村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田鄉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扎實推進,成效明顯?,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情況
杜屋村安全飲水工程位于杜屋村下村組,日供水10立方以上,受益農戶7個村民小組260戶1006人。新建泵房占地面積7平方,建設資金9800元,拉電3900元、抽水機2200元,電費1500元/月。
二、工程運行和管理情況
在工程建設的同時,我們堅持建管結合,工程運行管理取得較好成效。杜屋村安全飲水工程驗收后,飲水工程建設人負責一年試用期的管道維修工作。一年期滿后,移交給杜屋村委會負責。杜屋村成立由黃聯鋒、肖俊堂、黃芳衡、王忠東、黃聯征組成的安全飲水理事會,由理事會負責后期的管道維修、抄表、收費等管理工作。水價按鄉核定的1.2元/噸收取,水費按表計量收取。杜屋村委會負責全程監督。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一、駐村人員基本情況:
二、村基本情況
全村轄村民組7個、轄自然村寨5個。全村公安戶籍430戶1569人,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209戶948人,貧困發生率8.48%,2014年以來已脫貧169戶814人,貧困人口中有勞動力人口數量:538人,其中外出務工貧困人口:273人;低保兜底貧困戶數:27戶66人,五保兜底1戶1人。2019年在檔貧困人口40戶134人,2019年擬脫貧33戶112人,剩下7戶22人在檔,貧困發生率1.40%,達到出列基本指標條件。
其中全村十一類人群未脫貧40戶134人,2014年-2018年已脫貧169戶814人,低保戶28戶,已持證殘疾人58人,其中一級殘疾7人,二級殘疾12人;五保戶1戶,大病或慢性病49人,2014年-2018年實施危房改造93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7戶75人,實施透風漏雨改造43戶,全村所有農戶343戶1529人,35歲以上未婚人員14人。
三、工作開展情況
(一)基礎設施。先是2014年,xx村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致力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包括通組路、串戶路、庭院硬化,為農戶出行提供便利;同時,2014年在老xx組實施了人畜飲水項目,解決老xx組的用水問題;2016年在完成串戶路和庭院硬化全覆蓋的基礎上,xx村向上級部門申請了太陽能路燈安裝,太陽能路燈的安裝一是美化了村莊,二是提升了農戶的安全感;另外,2017年實施了四五六三個組的人畜飲水項目,解決三個組的人畜飲水問題;最后,就是新挖機耕道18公里,改善了農戶生產條件,讓農用車能夠到達田間地頭,提升農戶的生產效率,有效提高群眾創收能力。
(二)產業發展。一是香橘種植項目,2018年1月實施,規模200畝,由于屬于長產業,暫時未產生效益和分紅。二是生豬養殖扶貧項目,目前養殖場內有120多頭豬,部分達到出欄條件,預計6月底左右能夠實現第一次分紅。
(三)就業幫扶。一是向外輸送勞動力,成功輸送1人到廣東務工,解決1戶3人收入問題;二是提供公益性崗位26個,其中9個護林員崗位,村寨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17個,幫助25戶貧困戶穩定脫貧收入,提升脫貧驗收質量;三是開展種養殖培訓班,目前為止,培訓開班1期,受益貧困戶55人。
(四)產業帶動貧困戶情況。一是xx村香橘種植扶貧項目和生豬養殖扶貧項目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產生效益后的70%用著貧困戶分紅;分紅模式均為以戶為單位,平均分配,兩個項目均是1000元/股,生豬養殖每戶農戶占股1.77股,香橘種植占股0.55股。二是合作社務工人員以本村貧困戶優先考慮,目前發放務工工資9.5萬元,貧困戶占90%以上。
(五)民政低保兜底工作情況。全村低保戶數28戶67人,其中25戶60人為農村低保,城市低保3戶7人;五保戶1戶1人;1戶1人享受孤兒保障。
(六)醫療救助情況。xx村貧困戶參合率達到100%,基本解決貧困戶就醫費用過高而致貧的問題;全村大病患者2人,慢性病患者47人,全部接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村醫生對這部分重大病、慢病患者進行長期病情監管,幫助貧困戶進行病情康復和穩定病情。
(七)住房保障情況。2014年-2018年實施危房改造93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7戶75人,實施透風漏雨改造43戶。
(八)教育保障方面: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醫療保障方面:排查登記患重大病人數2人,慢病。 住房保障方面:住房無保障情況存在1戶4人,該戶2014年享受危房改造,現為C級危房,經多次動員無搬遷意愿。
一、基本情況
鎮共有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幫扶單位13個,幫扶責任人476人,經2019年第一、第二、第四季度貧困戶動態調整(自然變更涉及64戶69人,出列1戶2人),目前全鎮貧困戶553戶1720人(2016年脫貧47戶149人,2017年脫貧133戶479人,2018年脫貧304戶930人,2019年脫貧61戶147人,2020年預脫貧8戶15人),監測戶8戶25人,低保戶131戶385人,五保戶23戶23人,兜底戶26戶60人,殘疾人155戶168人(其中困難殘疾人52戶65人),孤兒2戶2人。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上下聯動,精準數據信息。
一是規范完善基礎信息資料。按照縣扶貧辦的安排,9月20日至今,我們先后召開3次幫扶單位和第一書記基礎信息“回頭看”工作會議,并抽調專人成立扶貧工作資料組,利用半個月時間,對全鎮553戶貧困戶一戶一檔資料和鎮村資料進行了建立完善。期間,對資料完善情況,入戶開展了兩次督查。二是扎實開展“五看六問三評估”活動。通過走訪入戶共梳理出貧困戶環境臟亂差、數據不精準、政策宣傳不到位、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幫扶人入戶次數少等5方面問題,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并形成了鎮、村、戶小結書面資料。三是積極注冊社會扶貧。目前共注冊愛心人士319人,貧困戶305人。
(二)聚焦問題短板,實現“五個保障”。
一是產業發展有保障。通過邀請專家研判和深入實地調研,鎮黨委、政府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助力脫貧攻堅。在、等村發展花椒3000畝,7月份組織村干部和部分貧困戶到韓城參觀學習種植技術,12月份,邀請韓城花椒局專家到林間田地為群眾實地演示花椒修剪技術。目前全鎮已吸收20戶貧困戶參與種植管理,預計每畝可增收6000元。不斷擴大村玫瑰園種植規模,在原基礎上再發展一百畝,吸引15戶貧困戶參與種植,預計每畝可增收3000元。
二是住房安全有保障。通過走訪、調研、做思想工作,鎮村兩級干部協同,完成了全鎮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17戶,目前已全部通過驗收。同時,協助財產保險公司,為村、大聶村、南范莊、等村8戶貧困戶辦理了房屋財產險賠償,共計12800元,減少了貧困戶財產損失。
三是學習教育有保障。資助學前教育幼兒13名;小學義務教育寄宿生活補助39名;初中義務教育寄宿生活補助39名;高中助學補助16名;高中生入學資助2名;為40名學生辦理雨露計劃資助;為2名考入二本B類以上大學的建檔立卡學生辦理貧困大學生資助,總計37.28萬元。
四是醫療健康有保障。對553戶1720人貧困戶建立健康檔案。為2名新生兒進行了聽力篩查。為9名貧困婦女進行了兩癌篩查。為80個貧困人口辦理慢性病門診補償4.8萬元。配合鎮衛生院在、村先后開展了3次健康扶貧暖心服務義診活動和健康扶貧政策知識宣傳講座,受益人次100余人次。持續開展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2019年續簽24戶61人。
五是飲水安全有保障。投資150余萬元,對程官莊、東蔡、、小聶等村的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改造,保障了群眾的飲水安全。
(三)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環境。
鎮黨委、政府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民意的基礎上,為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科學選定產業扶貧項目,項目一經敲定,全鎮上下齊心、嚴格倒排工期、明確推進要求、認真監督實施。今年,共投資50萬元,完成了村排水渠改造工程、村道路改造及排水工程和村北環路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確保了道路暢通無阻,群眾飲水無憂。
(四)提高思想覺悟,激發內生動力。
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駕齊驅,推動造血輸血雙管齊下。一是在主題教育中,組織黨員干部入貧困戶開展志愿服務,為貧困戶打掃家庭衛生,讓貧困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增強致富信心。二是按照“戶均一人技能人”的要求,根據貧困戶就業意向,配合人社局在、程官莊、南范莊、北蘇村、澗西村、村等村開展專業技能培訓6次,參與人數達300人次。通過培訓引導,解決了貧困戶“不會干”的問題。
(五)嚴格人員管理,務求幫扶實效。
我鎮將脫貧攻堅作為全鎮中心工作來抓,鎮機關干部、村干部、幫扶工作隊三支隊伍協同推進扶貧,做到“三個必須”:包村干部包村必須包扶貧;村“兩委”主干匯報工作必須匯報扶貧;幫扶單位負責人和第一書記必須每月參與鎮黨委組織的扶貧工作例會,匯報上月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問題。鎮黨委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各村年終考核內容,今年我鎮對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督查2次,各村都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大部分村的巷道破損嚴重、少數村無文化活動廣場、人居環境整治、改廁任務依然艱巨等;二是少數村干部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安于現狀,不求上進,發展后勁不足;三是部分貧困戶存在等、要、懶現象,沒有主動發展產業和外出務工的愿望。
一、“xxx”全縣水利工程建設成果豐碩
“xxx”期間,全縣水利事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發展大局,堅持“民生為本、項目帶動、科學興水、人水和諧”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工程建設,全力提升發展水平,全縣實現水利中省投資2.5億元,建成了150多個民生型、資源型、生態型水利工程,為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農田基本建設先進縣”,XX年榮獲省“水利振興杯”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七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農村供水經驗全省推廣。相繼投入5782萬元,建成張家塬、水溝2處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處山區單村供水工程,使全縣75%的村實現水廠集中供水,解決了8.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全省率先建成城鄉飲水信息化、自動化視頻監控系統,被稱作“千陽模式”的“板塊式建設、一體化推進”的農村集中供水工作經驗全省推廣。
2、水庫除險加固快速推進。全縣14座小型水庫全部年久失修,帶病運行,水利部門主動出擊,抓鑒定、搞規劃、做設計、爭投資,相繼完成了郝家坡、大溝、桐花莊、東河溝、夜叉木、皂桷樹溝6座病庫除險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實現1座病險水庫加固脫險,成為千陽水利工程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躍升。積極爭取千豐渠樞紐改造、躍進渠灌區、大溝灌區改造和末級渠系改造項目,累計投資2357萬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縣五大重點灌區改造相繼完成,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4.11萬畝,使往日旱田重現生機,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投資5600萬元,實施了城區千河護岸、千河堤防和馮坊河堤壩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農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護耕地2.5萬畝,人口3.53萬人,成功抵御了XX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災害。堅持生態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東河溝、西河溝綜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萬株,建起污水處理廠和千河橡膠壩,精心呵護寶雞“大水缸”,實現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麗水園林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