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語文重點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1案:同“按” ,審察,察看。動詞。 “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
罷:通“疲” ,疲勞。形容詞。 “罷夫贏老易子而咬其骨。 ”
頒:通“班”“斑” ;頭發花白。形容詞。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
板:同“版” ,字版。名詞。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
暴:同 “同曝”曬。動詞。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
.桮:同“杯” ,酒器。名詞。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
倍:通“背” ,背叛、忘記。動詞。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
被:通“披” ,頂。動詞。 “被明月兮珮寶璐。 ”
俾倪:同“睥睨” ,斜著眼看。形容詞。 “見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動詞。 “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 ”
“敝”:通“弊”,弱點。形容詞。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徧:同“遍”,遍及、普遍。動詞。 “小惠末徧,民弗從也。 ”
賓:同“儐” ,迎接客人的人。名詞“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不:同“否” ,不。副詞。 “或師焉,或不焉。 ”
材:同“才” ,才能。名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 ”
裁:通“才” ,剛剛。副詞。 “手裁舉,則又超忽(遙遠貌)而躍。 ”
采:同“彩”,彩色、顏色。名詞。 “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
倉:同“蒼” ,黑色。名詞。 “要離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
藏:同“臟”,臟腑。名詞。 “末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
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2墮:通“隳” ,毀棄。動詞。 “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而:通“爾””,你的。代詞。 ; “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爾:同“耳”,罷了。語氣助詞。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
蕃:通“繁” ,多。形容詞。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
反:同“返,返回。動詞。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奉:通“俸”,俸祿、薪俸。名詞。 “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 ”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 “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
拂:同“弼” ,輔弼。動詞。 “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 父。 ”
蓋:通“盍” ,為什么。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 ”
干:通“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估:通“賈” ,商人。名詞。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灌:通“盥” ,洗手。動詞。 “媵人持湯沃灌。 ”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
曷:同“何” ,什么。疑問代詞。 “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衡:通“橫”,跟豎、直相對。名詞。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 ”
華:同“花” ,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 “焜黃華葉衰。 ”
畫:同“劃”,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
驩:同“歡”,歡聚。動詞。 “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
還:同“環” ,繞。動詞。 “秦王還柱而走。
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3還:同“旋” ,回轉、掉轉。動詞“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
皇:通“惶” ,恐懼、驚慌。形容詞。 “然倉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 ”
皇:通“惶” ,恐俱、驚慌。形容詞。 “贏得倉皇北顧。 ”
怳:同“恍”,恍然,猛然醒來的樣子。 “怳驚起而長嗟。 ”
麾:同“揮” ,指揮。動詞。 “麾眾擁豪民馬前, ”
惠:同“慧” ,聰明。形容詞。 “甚矣,汝之不惠。 ”
惛:通“昏” ,昏亂糊涂。形容詞。 “吾惛,不能進于是矣。 ”
混:同“渾”,渾濁、污濁,形容詞。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溷:同“混”、“渾”,混濁。形容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
火:同“伙” ,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 “出門看火伴” 。
疾:同“嫉” ,嫉妒、憎恨。動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棘:同“戟” ,兵器。名詞。 “鉏櫌yōu(通耰,碎土平田的農具)棘矜qín(矛柄),非铦xiān(鋒利)于鉤戟長鎩shā(古兵器“鈹”,大矛也)。 ”
籍:通“藉” ,墊。動詞。“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
紀:通“記” ,記載。動詞。 “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 ”
賈:通“價” ,錢。名詞。 “如有營,予佐爾賈。 ”
簡:同“揀”,選、擇。動詞。 “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 ”
見: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 “圖窮而匕首見。 ”
韁:同“強” ,強大。形容詞。 “韁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疆:通“強” ,強壯。形容詞。 “始以疆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
介:同“芥” ,小草。名詞。 “無糾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
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4縉:通“搢” ,插。動詞。 “縉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
菁:通“精” ,精華。形容詞。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
景:同“影” ,影子。名詞。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迥:同“回” ,回轉。動詞。 “迥憶后街之屋。 ”
鳩:同“糾” ,集合。動詞。 “豪民于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 ”
沮:通“阻”,阻止、阻擋。動詞。 “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
句:同“勾” ,勾取。動詞。 “雖小數,然必句性情,習方俗。
具:通“俱” ,全、都,引申為詳細。副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
距:同“拒” ,抗拒。動問。 “或走,或閉門旅距。 。
決:通“訣”,訣別、離別。動詞。 “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掘:同“倔” ,頑強、橫行。形容詞。 “惟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 ”
抗:通“亢” ,高。形容詞。 “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 ”
虧:同“詭”,差異。動詞“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 ”
雷:通“擂” ,敲擊。動詞。 “擂鼓大震,北軍大壞。 ”
儽:通“累” ,堆矗、積累。動詞。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
纍:通“摞” ,捆綁犯人的大繩子,“捆綁”義。“君之惠,不以纍臣(拘系之臣)釁“釁”通“釁”xìn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縫隙:釁鐘)鼓。”
顛:同“巔” ,山頂。動詞。 “栗深林今驚層顛。 ”
簾:同“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名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
列:通“裂” ,分裂。動詞。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
脟:同“臠”,切成塊狀的肉。名詞。切成塊狀的肉。名詞。
高中語文通假字知識5廛:通“纏”,量詞。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導。動詞。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五權憲法, ”
鈔:同“抄” ,抄寫。動詞。 “適中手自鈔錄。 ”
讎:同“仇” ,仇敵、仇人。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
鉏:同“鋤” ,鋤頭。名詞。 “鉏櫌棘矜,非铦xiān(鋒利)于鉤戟長鎩也。 ”
絀:通“黜” ,罷免官職。動詞。 “屈平既絀, ”
從:同“縱” ,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
淬:通“焠",金屬器械燒后放入水中, “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
厝:同“措” ,放置。動詞。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
錯:同“措” ,放。動詞。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當:通“擋”,抵擋、抵償。動詞。“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黨:通“倘” ,倘若、偶然。副詞。 “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
道:同“導’ ,引導。動詞。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
得:通“德” ,恩惠。名詞。 “所識窮乏者得我欽?”
吊:同“掉” ,落。動詞。 “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丁寧:同“叮嚀,”囑咐。動詞。 “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 ”
讀:通“逗” ,即現在的逗號。名詞。 ”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度:同“渡” ,渡過、越過。動詞。 “一夜飛度鏡湖月"’
關鍵詞: 職業高中 語文教學 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之前,有人對傳統教育做過這樣的生動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課桌整齊排列著,一個講臺,一個老師,一支粉筆,墻壁上可能掛上幾幅畫。這樣的教育場所,是有利于“靜聽”的,它標志著學生們對教師的依賴性。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教育改革風起云涌,只“靜聽”是不符合以人的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新觀念的。因而我們必須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內容,改革不適合提高學習能力和教育水平的傳統體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職高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新形勢要求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教育觀念。
新的教育觀念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時至今日,有些教師還只把學生當做學習的工具,把教育過程看成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注重處理以認知為核心的認識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習慣于沿襲過去的一套做法,對新的思想和觀念缺乏足夠的敏感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師應該是改革教育現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實踐者,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形成現代的教育理念。
二、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現狀著眼,對教材選編、教學方法及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設計。
(一)職業高中主要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語文課作為“基礎”、“載體”,與專業課密不可分,應體現出為專業服務的功能。我校在課程改革中,從提高學生的能力綜合性和能力實用性的語文教學目的著手,在各種各樣的版本中對教材進行了精選,我們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教中心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出“側重讀寫,兼顧聽說,能力為本,訓練為主”的編寫意圖,具有時代精神和職教特點,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編寫體系體現出一定的彈性和可選擇性,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更便于教師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走進語文領域。
有了切合實際的教材還要面對現實。職業學校學生入學成績普遍較差,這對于重視基礎的語文教學而言,影響很大。我們從近3年新生入學考試情況分析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根本達不到初中語文合格的水平。那么如何讓語文學科更好地為專業服務,讓學生掌握其應該掌握的知識呢?職業高中的學生對自己所選讀的專業很重視,也很有興趣,因此在讓學生學好選編教材外,應該依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學校無論是選編語文課程還是自編校本,都應該以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為目標,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從實際出發,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重新組織,以取得實效。
(二)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職業學校招生的對象是學習的弱勢群體,語文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樣一個語文學習的弱勢群體,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去教授他們,不但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對語文學習本來就厭惡的情緒不斷加深,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由此可見,職校語文教師要結合專業,進行實踐性教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創設出自主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參與的主體,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如果把語文知識通過實踐的形式來學習,那么,學生經歷了語文知識的實踐過程,就能很好地掌握各個知識點。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培養的實踐。如果是電腦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將學生個體的自主性與集體的整合性結合起來。把語文教學中的說、寫能力與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這種“專業化”的教學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又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強化技能訓練。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方法“專業化”要遵循它的原則,那就是“最佳組合”。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選擇“專業化”教學方法時應顧及具體教學目標的規定。對教學方法的優選和組合應注意它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實踐性和遷移性。
基礎略好的班學習重點宜放在“讀寫并舉”上,可以把教材中有特色的篇目進行精讀,采用自學指導法、比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基礎差的學生不僅語文底子薄,而且普遍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需“以教帶學”。
總之,無論使用哪種具體教法,都應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并向專業化過渡。這就看教師的“導”的本領了。我們期盼的教法效果是“教是為了不教”,即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有發展智力的基礎。
綜上所述,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在親身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創新,“教會學生學習”,不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 B論據 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過how 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對偶 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 B列數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 B總分結構 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 B對比法 C 喻證法 D E歸謬法F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 B擬人 C排比 D夸張 E反問 F設問 G反復 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 B語言描寫 C動作描寫 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 B偏正短語 C 主謂短語 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 F介賓短語 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 B動詞性短語 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 B謂語 C賓語 D補語 E定語 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A名動形 B數量代 C副介連 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A順敘 B倒敘 C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A表引文內容省略 B表列舉事項省略 C表說話中斷延長
一、教學內容上,堅持“夠用”“實用”原則
通過學校組織教師下企業活動,筆者深入一線調查發現,語文能力對于一個企業的技術工人來說,首先是表達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善于溝通;其次為寫作能力,能寫常見的應用文(如單據、便條、計劃、總結等)。在企業中,那些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能熟練處理工作中的應用文體的學生,往往會得到企業的提拔重用。所以,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應以新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結合學校專業實際,堅持“夠用”“實用”原則篩選教學內容。
1.夠用原則
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根本性問題:課程太多,課時過少、教學內容過難,學生學不了、學不會。正因為聽不懂、學不會,課堂教學中消極的學習行為隨處可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聽不懂、學不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生基礎普遍薄弱,無法接受一般難度以上的課程教學;教師習慣于從教材出發進行知識的傳授;最根本的還是課程內容過全,學科化的課程結構帶來的“內容冗余”。
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應堅持夠用原則。要把過多的教學內容去掉一些,把過難的內容刪掉,這實際上就是“過濾”。教學與生活、工作實際聯系起來,這實際上是教學內容的“還原”。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本身就來自于生活與生產的實踐,“還原”就回歸到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當然學生更希望教學中多一些“做”的內容,在他們看來“做”比“聽”容易懂,而且“做”與原有的學習基礎相關性不大,所以中職語文教學應增大實踐教學的比例,這些反映的都是學生對課堂教學“學得會”的內在需求。
2.實用原則
職中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對專業課程卻比較重視,我們應該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去發現學科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對相關學科的探索熱情。
(1)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中職生畢業后將直接融入社會,其口頭表達能力是左右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說比寫更重要、更難,語言表達的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將口頭表達課演變為“演講與口才”課進行教學,著重強化演講思路、演講語言、演講藝術、演講氣質及演講效果的學習和訓練,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成為一股活水。
(2)注重應用文教學,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
應用文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商洽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寫應用文是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然而現行的不少中職語文教材把應用文寫作作為“附文”來對待,沒有突出中職語文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應進行各類應用文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
二、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把傳統教學中的重“分析”改為重“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已是人們共知的古訓,“讀”不好是語文教學的先天不足。要研究“讀”的技巧,如思考性讀、研討性讀、品位性讀。特別要注重“情感性誦讀”、教師范讀。以讀為重要的學習手段,充分表現課文的內容與情感,進而產生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此基礎上的課文分析則是水到渠成的。堅決廢止煩瑣的、隨意性的、淺層次的課文分析。
把傳統教學中的回答問題改為研討問題,這是實現語文課研討性學習的關鍵因素。回答問題是簡單的、直白的一問一答,書中或有現成答案,或無須動腦思考。而研討問題則是復雜和深層次的,透過文字的表象,挖掘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系。研討問題的關鍵是教師要設計出具有思考性和可研討性的問題,或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課文進行點評。研討問題能培養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完整地表達,是一種潛能性的培養。
三、教學對象上,轉變學生觀、人才觀
【關鍵詞】英文影片 英語視聽說教學 應用
一、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現狀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高職學生的英語聽力應該“能聽懂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使用的結構簡單、發音清楚、語速較慢的英語對話和不太復雜的陳述,理解基本正確”。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的都是“啞巴英語”,他們重視語法、閱讀和寫作,忽視聽力和口語;高職英語聽說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放聽力材料,學生聽材料,然后完成練習,教師核對正確答案。學生往往覺得英語聽說學習很枯燥,同時由于高職學生本來英語聽說水平就不是很好,聽力材料稍難點,學生就會覺得很困難,久而久之,學生會完全喪失對英語的興趣,放棄提高聽力的信心;再加上英語聽力的課時有限,而且我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輔助聽說教學的英語電影視聽說教材。英語教師們處于自發,嘗試的階段。由于工作量大,加之英語教師普遍教學任務繁重,所以很多時候變成單純的影視欣賞課;雖然目前高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室,但由于擴招導致學生人數增多,多媒體教室的發展趕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英語電影在聽說教學中的運用。針對他們所表現出的這些問題,英文電影教學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這是因為電影所使用的語言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十分廣泛的,可以在各個方面促進高職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能力。
二、英語電影運用于聽說教學的優勢
1.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美國學者Krashen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語言習得”理論指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所通過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習得(acquisition),另一種是學習(learning)。“學習”是指有意識的研究,以理智的方式理解語言(一般指母語方以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而“習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語言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語言的自然交際獲得的,類似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Krashen 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的結果。聲畫同步的視聽藝術手段能最大程度地模擬現實,創造出“真實”的藝術時空,教師利用與現實生活相仿的環境進行教學,能把學生帶入一個“英語思維”的理想氛圍。語言情境的直觀性使學生在心理上可以輕松地進入最佳聯想、認知以及行為狀態。例如,學生在欣賞《變形金剛》時,影片中一個個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而這些表達方式在英語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具體來說,學生可以看到演員對話時的表情,聽他們表達不同情緒時的語氣變化,還能看到不同場合下演員的動作舉止,這些都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學生從這些演員身上學到了如何用英語進行交際。
2.反映深刻的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語言也在學習一種文化。作為溝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橋梁,英語電影蘊含了濃郁的文化特色,向觀眾傳遞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文化習得的過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
3.激發學生興趣及參與聽說的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皮亞杰說:“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任何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動機為前提,聽說教學也不例外。筆者曾對學生作過問卷調查,100%的學生歡迎把英語電影運用于高職高專英語聽說課的教學中。英文電影畫面直觀,形象生動,語音純正。學生們觀看時用心去傾聽和理解,不僅能提高聽力,還能鍛煉英語發音。合適的影片,學生就可以找到討論的話題,在語言和內容上可以自然地激發起內心感想,這樣的影片可以在英語課堂上或課后激發起學生討論的熱情和動力,在語言表達方面起到很好的啟迪和借鑒作用。教師在聽說教學中可增加以影視為中心的語言活動,挑選出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英語電影讓學生來學習和欣賞,從視覺和聽覺方面進一步增加語言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電影所反映的諸多社會問題都會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交流熱情,比如愛情、環境保護、自然災害、世界戰爭和和平問題等。電影源于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夸張表現,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給其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種環境下學到的語言和表達是最容易記住并且應用的。學生關心、喜歡交談的電影可以使他們擺脫語言表達和交際時產生的焦慮困擾,讓他們可以自由大膽地交流。
4.有助于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觀看英語電影能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英語。由于有視覺的作用,在畫面、表情、身體語言等因素的幫助下,可以使學生加深對人物對白的領悟,促進聽力理解。而練習活動一般都是通過小組問的協作完成,能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自信心。
三、教學中對影片的選擇
1.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一般來說,首先最好選取中英文雙字幕影片,逐漸過渡到英語字幕,最后到沒有字幕,讓學生逐漸從依靠視覺學習過渡到依靠聽覺的學習和理解。對于剛入校的大一新生,他們的語言基礎較薄弱,聽說水平有限,應該選擇通俗易懂的影片,比如像一些動畫片《神犬也瘋狂》、《加菲貓》、《冰河世紀》、《美女與野獸》等。對二年級的學生,則應選擇有深刻文化背景知識、語音純正的影片,如經典影片語言取材于現實生活,更加生動和規范。例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哈利波特》、《綠野仙蹤》、《樓上的外星人》等等。
2.影片要適合英語視聽說學習。選擇電影要“三看”:一看信息含量是否足夠;二看內容是否貼近生活;三看發音是否標準。以上三個方面涵蓋了語言學習中語音、語調、節奏、用詞等幾大要素。
3.主題思想健康向上,有利與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電影與其它教育手段一樣,所隱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4.拓展性,通俗性,趣味性。選擇電影還有“三性”:一是拓展性,所選材料應對教材內容有所擴展或補充;二是通俗性,選取的材料要通俗易懂;三是趣味性,盡量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及話題。
5.緊貼課本,服務教學。教師應該選擇那些與課本內容關聯的電影,以便學 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課文。
四、英文影片在教學中的運用
1.課前準備。取的影片內容。收集背景知識,準備與影片有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內容。還要結合學生能力來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影片,有針對性地設計聽說練習,計劃好操作步驟。
2.課堂教學。
(1)角色定位。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聽說課堂的定位。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聽力理解為目的。學生也要調動自身的知識,認真參與,而不是純粹的影片觀賞者。
(2)練習活動。活動的開展應遵循教學的目的,并視學生的英語能力而定,可采用雙人練習,小組練習等多種活動。1)有的活動宜在影片觀看前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如根據片名預測影片內容;讓學生事先傾聽影片中的主題曲,然后抒發感受,進而對影片梗概做出預測。2)有的活動宜在看片的過程中進行。如暫停、定格某些畫面、場景,讓學生描述當時的情形,并推測即將發生的故事情節;讓學生了解片中出現的特色短語、句子用法,即興設想情景加以運用。3)有的活動宜在觀看影片后進行。如分析片中主人翁的性格:闡述片中反映的主題思想;分角色扮演影片中的部分情節;模仿片中人物的語音語調來進行配音練習。組織學生就影片主體內涵及影片中體現的文化差異展開討論,鼓勵他們積極發表個人看法,聆聽其他人觀點,對比原來搜集到的影評材料,挖掘影片的深層內在等。
五、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合理安排影片在聽說課的觀看時間。盡可能地變大班教學為小班制。選取觀看片斷的方式,保證與之相應的課內活動時間。整體觀看可放到課外進行。其次教師之間相互協作,不僅減少工作量,還可以完善影片在聽說教學中的運用。與此同時,高校要提供足夠的技術設備,英語教師們也要加強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學習,更好地促進大學英語聽說教學。
六、結語
根據心理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僅靠聽可以記住全部信息的15%,僅靠看可以記住25%,而視聽結合可使學生記住全部信息的64%以上。著名語言教學專家斯特姆斯基(Stempleski)和托馬林(Tomalin)也認為,音像結合的教學手段比任何一種媒體都能更全面而真實地展示語言信息,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等器官去積極捕捉并理解語言信息,從而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因此將原版英文電影引入到英語聽力教學中來,對英語聽力的教學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運用電影進行語言教學是一項費時費力的艱苦工作,但是如果我們從它給外語教學帶來的諸多益處考慮,還是值得我們去實踐的。
參考文獻:
[1]盛建元.外語視聽說教學的理論及其優勢[J].外語電化教學,1998(02).
[2]周新武.多媒體環境下欣賞美國經典電影《飄》的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07(21).
[3]皮亞杰.傅統先譯.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楊繼唐.論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