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第1篇

      An Accident

      One sunny afternoon, when I was merrily riding home, I heard "Help! Help!". I rode to the riverside and found a boy of about five in the river struggling. I jumped into the water, swam to the boy and dragged him to the river bank. the boy said he was trying to catch a fish near the river bank and carelessly fell into the water. I asked him where his home was and sent him home. "Thank you very much!" the boy's parents said, when I left his home. Though I got home late that afternoon, I was very happy.

      《初中英語作文:初一英語作文 An Accident》由出國留學編輯精心為您學習英語準備我們猜您可能喜歡以下文章: 英語專業學生如何選擇出國留學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學計劃“雙錄取”是英語薄弱的中國學生 申請海外名校的縣中學英語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冀教版八年級英語教學計劃小學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國內英語專業學生如何申請新西蘭留學英語作文必背經典對譯(七)英語作文必背經典對譯(六)英語作文必背經典對譯(五)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第2篇

      據教育部最新的一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為33.97萬人,創歷史新高,其中有兩成左右是未成年的小留學生。近年來,留學日趨低齡化,中小學留學生每年都在翻倍增長。當今,留學低齡化勢頭愈演愈烈。在這青春與夢想博弈的背后,又折射了學生和家長的哪些心態呢?

      不惜血本送孩子出國 無奈還是理性

      出國留學,無非是公費與自費兩種,由于各國招收留學生的政策限定,很多中小學領域一直沒有公費留學名額。在數以十萬計的升學孩子中,個位數的招收名額猶如滄海一粟,完全無法滿足當下孩子和家長的留學需求,因而更多的小留學生走的是自費的路子,或是托國外的親友幫助拿到出國護照和入學資格,或是通過中介出國,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徑……自費留學唯一不能少的,就是錢。

      趙先生是一位從事煤礦投資的老板,他的女兒趙莉莉原是廣西南寧市某中學的初中學生,后來轉到上海某私立中學讀書;去年一次放假回家,趙莉莉對班上出國留學的同學表現出羨慕之色。趙先生二話沒說,來到留學中介扔下一張信用卡。不久,趙莉莉如愿穿上美國紐約郊區的一所私立學校的校服。能把錢花在女兒的讀書上,對趙先生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我小時候家里窮,窮到家里幾個兄弟只能穿一條褲子,更別提讀書了。現在孩子肯讀書,花多少錢都好,只要她不要像我們一樣,大字沒識一籮筐,苦啊!”

      與趙先生的率性相比,湯先生對待兒子湯朗的留學,顯得更為審慎。湯先生夫婦倆正在經營一家外貿公司,平時大半時間在英國,幾乎無暇顧及兒子的生活和學習,上了初中后,湯朗成績直線下降。為此,湯先生到處打聽兒子出國留學事宜,并根據英國朋友的建議,讓湯朗讀完初中出國,這樣可以直接就讀當地的10年級,除去應有的英語培訓之外,幾乎不需要因異國教學進程上的差異而重復學習。

      “如果湯朗成績沒有下降,你還會讓他出國留學嗎?”面對這一問題,湯先生遲疑片刻說:“還是會讓他出國的,但可能會再遲一些。畢竟,教育還是繞不過學習成績這一關。”

      雖然趙先生和湯先生都不愿意透露為孩子留學究竟花了多少錢,但據知情人透露,扣除中介費等等費用,僅僅學費和生活費,在美國和英國大約每年需要30萬元人民幣左右,澳洲和加拿大為20萬元上下,但加拿大對保證金要求很高,家長一般要準備100萬左右的保證金,亞洲國家如新加坡大概需要10萬元。這些是公立學校的費用,而私立學校的費用一般要往上翻一番,當然還有更為昂貴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企業界人士,近年來送子女留學已經日趨普遍化,不少工薪階層也把孩子送到國外去。

      “工資當然是不夠的,幸好老爺子還留下一套房子可以出租,再搭親戚做點小生意,湊合著也能對付孩子在國外的花銷了。辛苦是辛苦了點,可孩子成績不錯,可以直接去考國外的大學。孩子能讀好書,比什么都重要。”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劉女士前年就把兒子送到加拿大讀中學,這兩年一家人節衣縮食地過,但仍然認為很值得。

      從趙先生、湯先生,還有更多的小留學生家長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毫無怨言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其內心對知識、文化充滿了熾熱的渴求,充滿了唯恐落后于人的焦灼感。

      中國留學生呈現年輕化、低齡化等新趨勢,從而使得留學生本已存在的跨文化適應問題凸顯出來。

      小留學生, 踏上異國文化之旅

      這一代小留學生是不用為讀書費用而發愁的一代,他們可以比較平等地面對西方文化,從而正視自己該如何學習和調整。在青春期面對另外一種文化,這樣會帶來人格上的什么變化?這些是這一代留學生身上的敏感點。

      困惑之一:寄宿家庭的選擇

      “我真的不喜歡這個寄宿家庭,她是單親,最近給我吃得不好。”“她對我很好,可是他們家孩子太小,昨天小孩和我說,‘你為什么住在我家里?’我真尷尬。我能換一個嗎?”“我的寄宿家庭一切都好,只是房子在山上,我們老家只有墳墓才在山上……我真害怕……”

      這些十六七歲、在國內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留學使他們忽然進入一個感情上的“真空”中。這種真空能否被填補,與寄宿家庭是否溫暖有很大關系。留學生向學校寄宿家庭管理者反映的同時,寄宿家庭也在反映,因為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同樣的故事在雙方的版本完全不同。比如,留學生哭著告訴學校她沒有得到應有的食物,“連牛奶也沒有。”寄宿家庭女主人則十分沮喪地匯報,她盡心準備了飯菜,但孩子連“一點食欲都沒有”。一個孩子可能說“我的寄宿家庭管我管得厲害……”,而她的寄宿家庭母親則憂慮地向學校匯報:“她最近總是不吃飯,一個勁關著門減肥照鏡子,我實在擔心……” 許多學生有過更換寄宿家庭的經歷。

      除了較少寄宿家庭過多考慮金錢利益而太吝嗇苛刻外,大部分是雙方相處磨合的問題,還有的則是小留學生對什么是住寄宿家庭“責任和義務”的認識問題。

      學生蓮娜對寄宿家庭的認識比較客觀,這種認識幫助她擁有了溫馨的環境。蓮娜說:“既然是家庭,那么我也不該是被動的一員,我希望自己記得有適當關心別人的責任。有所付出,才會有所得到。如果抱著付錢就必須被完全照顧、不需要付出的想法,常常會出問題。”

      另一個學生則在和寄宿家庭主人進行溝通無效后,就迅速決定更換寄宿家庭。他將自己的要求明確告訴學校:1.中產階級的家庭,主人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2.家中是雙親。3.孩子不超過兩個,年齡不要太小。很快,學校幫助他找到新“家”。他在這家過得很舒心,女主人還每天主動用便車送他上學。這個學生當機立斷、主動安排自己生活的行為值得贊賞。

      值得一提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有著東方傳統的“謙卑隱忍”意識,不主動去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事實上這種意識也不利于小留學生之后長時間的海外學習,因為他們要面對另外一種文化。不過,好在大部分小留學生經過一年半載的適應后,會逐漸變得理性。和寄宿家庭的相處為他們以后在西方社會獨立升學、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

      困惑之二:心理期望的落差

      對西方國家的認識太過片面而期許過高也會讓小留學生們“絆腳”,甚至陷入一種“我上當了”的憤怒和“cultuer shock”(文化沖擊)之中。

      十八歲的小南到惠靈頓入學后感到悲哀無比,她想象中的“西方國家”應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而眼前卻是一個處處花園平房、寧靜平淡的城市。小南家境富裕但父母很忙,她的父母和她對于留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向朋友炫耀,在這樣一個不繁華的地方留學,她感覺失面子。小南留學前每天盼望來,現在則始終不愿意接受現實,無法好好學習,周圍每件不相干的小事都能引起她的反感。半年后小南選擇了退學回家。她抱著對國外的偏見而來,又抱著對國外的偏見而去。

      這種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留學失敗的例子中,也有一部分學生轉而尋求“刺激”來彌補“生活太悶”,染上飆車和賭博等壞習慣。始終不能適應當地文化的小留學生們諷刺這類生活平靜的社會:“除了悶還是悶,他們(指普通的中產階級)在家里種花,割草,等死……”而在發展中的故鄉,一切變化很快,有許多精彩的事可待參與。不過,更多的學生在夢想和現實的差距中找到了平衡,逐漸接受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小留學生蓮娜在四年留學生活后選擇留下工作,她說:“我開始西化了,在路上遇見三五成群、大聲喧嘩的小留學生,我知道他們是剛剛來的;如果看見衣服比較樸素,比較低調的學生,我知道他們和我一樣,是來了好幾年的。我們不喜歡高消費,不再習慣向父母要錢,寧愿節儉或者自己打工賺錢。這里有很多活動可以參與,我不覺得悶;國內的生活方式才悶,只能逛街、打麻將、看電視。”

      學生們在對兩種不同社會的比較中,拓展了視野和思想。某學校在課堂上引導小留學生討論“文化差異”,十七歲的學生媛寫了這樣的觀點:

      小小的惠靈頓帶給我的感覺是城市和自然的完美結合。

      新西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人們普遍熱情有禮貌,相對于國內人流不息與被物質文明充斥的忙碌,新西蘭人對生活的熱愛、對旁人的關愛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講到“文化沖突”,“吃”是首當其沖的,黃油的油膩,奶酪的怪味,實在是讓我難以忍受。吃慣了又香又軟的大米飯,嚼著這硬硬的面包真不是滋味!平時吃得最多的是“日本料理”,難免有些“身在曹營心在漢”。

      不過,總體而言,中西文化差異并未給我的生活帶來太大影響。讓人驚訝的是,我反而深深愛上這個小而溫馨的城市。人,生來是應該適應環境的。出國,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路,后悔是徒勞;生活,永遠只會讓那些勇敢又努力的人贏得屬于自己的藍天,無論他們是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困惑之三:校園文化的差異

      事實上,小留學生遇見的最主要問題還是來自于學習。大部分小留學生出國都抱有逃避國內考試壓力的目的,但到達西方校園后,如何適應新的校園文化,卻是他們的新問題。

      語言是第一層面的問題。許多小留學生口語提高很快,但由于東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很大,書面表達往往存在問題。西方中學的學習獨立性比較強,許多作業要求以寫短文的形式來說明和解答;學校的課目設置和國內也不同,這里的中學是選課制度,學生自己選課,去不同的教室上課,每天見到的同學也不同。最重要的是,西方的中學強調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帶著個性來學習,并且學出個性。課外活動、社團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校重視培養學生表達、社交和領導能力,視之為學生成長中的核心部分。對以考試為校園文化中心的中國學生來說,原本“好學生”的價值觀被猛然顛覆了。

      十七歲的中國小留學生在教室前用蹩腳的英語和新西蘭老師論爭。“我不能參加這次考試,因為我剛來一個月,我是插班的,我這個星期感冒了。我實在不想參加這次考試。”一次又一次向老師說明她不想參加這次考試。

      “你應該參加這次考試,親愛的,你會很好的。”金發碧眼的女老師和藹但是堅持,她用手勢鼓舞這個中國孩子。

      “可是我感冒了,我不希望我的成績出現在成績單上。”

      “親愛的,我向你保證這份成績僅供參考,不會出現在成績單上。”

      “但是老師,同學們會取笑我的。”

      “親愛的,他們只會因為你努力嘗試過了而為你驕傲,看,我只是希望你嘗試(try),嘗試是很重要的,經歷過一次考試你就會有經驗,不是嗎?”

      長達半個小時的拉鋸之后,孩子答應參加這次考試,老師舒了一口氣。

      第二天上午,老師來到教室,卻看見女孩的位子上空空的。中國女孩沒能擺脫分數高低給她帶來的壓力,她選擇不嘗試,而是等到積累成熟后,考一個高分。

      但是,在以后的留學生活中,她必須逐漸擺脫原本的教育模式和文化,開辟新路。遠在祖國的父母和師長無法理解和幫助他們,面前的洋老師和同學也無法洞知他們的背景而很好地幫助他們,一切都必須由他們自己來面對。

      如此的例子數不勝數,一位資深的國際留學生英文教師告訴筆者她對中國留學生學習的看法:“我每天批改他們的作文,是的,很多人有語法問題,或者用詞不當,這些是所有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的通病;讓我為難的是他們顯示出來那種比較機械的思維模式,我的意思是他們的獨立思考技能(thinking skill)比較弱……”

      一個十七歲的女中學留學生在她的日記中寫道:“爸媽把我送上飛機的那一刻,我沒有回頭,硬起心腸獨自走。后來媽媽打電話給我說,你好狠心啊,不回頭看我一眼……其實就在我走上飛機的那一刻,我的眼中已經滿是淚水,但是我知道,在那一刻開始,他們已經幫不了我。這條路,只有我自己來走。”

      這條路是一條跨文化的學習之路,也是一條青春與夢想的博弈之路。(插圖/柴新竹)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第3篇

      高中英語寫作高級句型匯總

      1) 主語+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 too much.(再怎么強調……的重要性也不為過。)例如: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yes too much.

      2)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 for sth.(某人沒有必要做……),例如: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bring more food. 不需你拿來更多的食物了。

      3)By +doing…,主語can …. (借著……,……能夠……),例如:By taking exercise, 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 借著做運動,我們能夠始終保持健康。

      4) … enable + sb.+ to + do…. (……使……能夠……),例如:Listening to music enables us to feel relaxed. 聽音樂使我們能夠感覺輕松。

      5) On no account can we + do…. (我們絕對不能……),例如:On no account can we ignore the value of knowledge.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知識的價值。

      6) What will happen to sb.? (某人將會怎樣?), 例如:What will happen to the orphan? 那個孤兒將會怎樣?

      7)For the past + 時間,主語 + 現在完成式…. (過去……年來,……一直……)例如:For the past two years,I have been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過去兩年來,我一直忙著準備考試。

      8)It pays to + do….(……是值得的。)例如:It pays to help others. 幫助別人是值得的。

      9)主語+ be based on….(以……為基礎),例如: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社會的進步是以和諧為基礎的。

      10)主語 + do one’s best to do….(盡全力去……),例如: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achieve our goal in life.我們應盡全力去達成我們的人生目標

      高考英語作文必備高級句型

      1.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 obvious that......= Obviously,... 不用說/很明顯,......

      It goes with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 for the benefit of health.

      不用說,為了健康,每個人都應該保持平衡的膳食。

      2.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我深信…...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riting if we insist on reciting some useful sentences.

      我深信,只要我們堅持每天背一些有用的句子,我們就可以提高我們的英語寫作。

      3.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很容易證明..….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ime.

      我們很容易證明,時間是最珍貴的。

      4. There is no doubt (that)… 毫無疑問地,......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earsightedness is a serious problem among the youth of our country.

      毫無疑問,近視在我國的年輕人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5.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 根據我個人經驗,......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smile has done me a lot of good.

      根據我個人經驗¸微笑已帶給我許多好處。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friends bring me not only trust, understanding , but also warmth.

      根據我個人經驗來說,朋友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信任,理解,還有溫暖。

      6. Take …for example, … 拿…...做例子,......

      Take my sister for example, she stayed in German and now she can speak Germany fluently.

      就拿我姐姐來說吧,她在德國住了三年,現在她能講一口流利的德語。

      7.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 俗話說得好,..….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

      8.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 就我而言/在我看來,......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kids’ lying is a natural and normal behaviour.

      在我看來,孩子撒謊是一種自然、正常的行為。

      9. As for me/Personally speaking, … 在我看來,......

      As for me, I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because I can breathe fresh air , which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from which we benefit a lot/which benefits us a lot.

      就我來說,我喜歡住在鄉下。因為我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這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好處。

      10. As for sth/doing sth, 至于…...

      When it comes to sth…… 當談到、涉及到…...時

      As for advertisements, many consumers aren’t satisfied with them and think most of them are untruthful.

      至于廣告,許多消費者對它們表示不滿,認為它們大多數是不真實的。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這/那(個)+NP” 留學生 偏誤分析

      一、引言

      “這”“那”類指示代詞一直是日常交際中的高頻詞,也是留學生在篇章運用中易發生偏誤的部分。近年來,已有學者對留學生“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偏誤情況進行了分析(黃洪華[1],2007;金寧黎[2],2014)。但目前已有的成果主要是列舉式的分析,缺少大規模語料庫的支持和具體數據的統計,對偏誤類型的歸納、偏誤原因的分析以及教學實踐的指導,都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本文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語料庫對留學生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出現的偏誤情況及其成因做進一步的探討,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更好地指導對外漢語教學。

      二、研究語料

      本文所用的語料均來自于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該語料庫是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人參加高等漢語水平考試(HSK高等)作文考試的答卷語料庫,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國考生的作文答卷,現已收語料達到11569篇,共計424萬字。本文隨機選取語料庫中500個例句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偏誤類型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我們發現留W生在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出現的偏誤類型主要有6種:遺漏、誤加、“個”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近指和遠指混用、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混用。下文對這些偏誤語料進行舉例分析。

      (一)遺漏

      遺漏偏誤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缺失了起語篇銜接作用的指示代詞。例如:

      (1)像藝術一樣,每個人的喜愛都不一樣,但每一種音樂都值得欣賞。音樂家也可以在過程中相互切磋。

      改(1):像藝術一樣,每個人的喜愛都不一樣,但每一種音樂都值得欣賞。音樂家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相互切磋。

      (2)即便是老師詞,我們不應該把它理解為像學校里的那樣的教師,而要理解為只是經歷比孩子還多的前輩。

      改(2):即便是老師這個詞,我們不應該把它理解為像學校里的那樣的教師,而要理解為只是經歷比孩子還多的前輩。

      例(1)中的“過程”在上句中已經提及,所以,此處缺少了指示代詞“這個”對前文內容進行回指,導致語句缺乏連貫性。例(2)則是遺漏了起下指作用的指示代詞“這個”。

      2.遺漏了量詞“個”導致“這/那”和“這/那個”的混用。例如:

      (3)雖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觀點,可是我想再補充一個觀點。

      改(3):雖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觀點,可是我想再補充一個觀點。

      (4)我認為這問題難以解決。

      改(4):我認為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例(3)和例(4)均因缺少量詞“個”,用“這”修飾中心語“觀點”與“問題”而造成遺漏偏誤。

      (二)誤加

      誤加偏誤主要是指誤加了起篇章銜接作用的指示代詞“這/那(個)”。例如:

      (5)到現在我遇到過形形的挫折,有時覺得這個生活真沒意思,因為一直努力,結果還是失敗,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所有的科學家都無可奈何!

      改(5):到目前為止,我遇到過形形的挫折,有時覺得生活真沒意思,因為一直努力,結果還是失敗,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所有的科學家都無可奈何!

      例(5)中的“生活”是泛指,前面不需要加“這個”進行指代。

      (6)在這個很復雜的世界上,人生的觀念和思想,就會在很難想像到的情形下,每個家庭都有這“代溝”問題發生。

      改(6):在這個很復雜的世界上,人生的觀念和思想,就會在很難想像到的情形下,每個家庭都有“代溝”問題發生。

      例(6)中的“代溝”問題是每個家庭都存在的,也是泛指,所以前面不需要加“這”進行指代。

      (三)“個”的泛化

      “個”的泛化是指該結構中的量詞使用不當,均用“個”替代。

      (7)這個精神是孔子所說的“禮”,也是墨子所說的“兼愛”,不管怎么稱呼這個“精神”,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這個“精神”,比如給乞丐什么東西等等。

      改(7):這種精神是孔子所說的“禮”,也是墨子所說的“兼愛”,不管怎么稱呼這種“精神”,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這種“精神”,比如給乞丐什么東西等等。

      “個”是通用個體量詞,而“種”的基本意義雖同“個”一樣,但更強調與同類事物有所區別,多用于抽象事物[3],在例(7)中,應將修飾“精神”的“這個”改為“這種”。

      (8)可是這個事情還是秘密。

      改(8):可是這件事情還是秘密。

      “件”一般用于修飾事情、案子、公文、信函等[3],所以應將例(8)中用于修飾“事情”的“這個”改為“這件”。

      (9)十年后,這個孩子當了爸媽,他們會當孩子們的老師嗎?

      改(9):十年后,這些孩子當了爸媽,他們會當孩子們的老師嗎?

      例(9)中的“孩子”并不單指一個人,具有復數意義。“個”是個體量詞,“些”則表示少量事物[3],故此,應將表單數的“這個”改為表復數的“這些”

      (四)定指和不定指混用

      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主要出現在篇章的運用中,這些誤用單看句義是合理的,但聯系語境理解則會發現句子缺乏連貫性。例如:

      (10)現在大自然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體現了這個現象,即各種動物、植物種類越來越少了。

      改(10):現在,大自然中各式各樣的問題體現了一種現象:動物、植物種類越來越少了。

      例(10)中的“現象”上文中并沒有提到,這里是第一次提到,所以,用不定指“一種現象”更為合適。

      (11)如果有些人抽過煙,那個地方會看到掉下來的煙灰,這就說明一個城市的衛生環境不能保持,而且會給人們不好的印象。

      改(11):如果有些人抽過煙,抽煙的地方會留下煙灰,這會使得那個城市的衛生環境不能達標,而且會給人們不好的印象。

      在例(11)中,可以從前文中的“那個地方”得出“城市”的相關信息,因此,@里的“城市”應用定指修飾,而且為了與前文呼應,“一個城市”應改為“那個城市”。

      (12)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組長走進廁所,知道我們沒有完成工作,怒氣沖天,懲罰我們這個星期不得回家探親,得留在兵營,清洗廁所。

      改(12):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組長走進廁所,知道我們沒有完成工作,怒氣沖天,懲罰我們一個星期不得回家探親,得留在兵營,清洗廁所。

      例(12)所提到的“星期”在上文中并沒有涉及,是一個新信息,如果用定指“這個星期”的話,容易導致句子出現歧義,故將其改成“一個星期”更為恰當。

      (五)近指和遠指混用

      近指和遠指混用是指表近指的“這(個)”和表遠指的“那(個)”混用而導致句義不符合上下文語境。如:

      (13)我很喜歡去玩游戲的地方,可是父母覺得這個地方是不好的。

      改(13):我很喜歡去玩游戲的地方,可是父母覺得那個地方是不好的。

      從例(13)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是不喜歡“玩游戲的地方”的,即要指代的地方與“父母”的心理距離較大,所以應當用遠指代詞“那個”。

      (14)根據日本政府出臺的一項規定,在公共場所邊走邊抽煙的人將會被罰款。我覺得那個規定是合理的。

      改(14):根據日本政府出臺的一項規定,在公共場所邊走邊抽煙的人將會被罰款。我覺得這個規定是合理的。

      例(14)中的“規定”在上文已有提及,即在近指的范圍內,所以用“這個規定”更為恰當。

      (15)我們公司在中國那個時候,也就是說,六年以前,是第一家服裝公司。但因我出國,離開了這家公司。

      改(15):六年前,我們公司在中國是第一家服裝公司。但因我出國,離開了那家公司。

      通過例(15)中的“在中國那個時候”和“六年以前”,我們可以判斷出此句為回憶式敘述,由于在回憶式敘述中一般用“那”系列[4],所以,此處應用“那家公司”更合適。

      (六)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混用

      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的混用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1.指示代詞“那”和疑問代詞“哪”的混用不符合句型結構且句義上不合情理。例如:

      (16)我非常喜歡流行歌,無論那個國家的流行歌都喜歡。

      改(16):我非常喜歡流行歌曲,無論哪個國家的流行歌曲都喜歡。

      “無論”用于表任指的疑問代詞或有選擇的并列句子[3],而例(16)中的“那個”與“無論”搭配不當,應將“那個國家”改為“哪個國家”。

      (17)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問題,現在不管是那個國家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改(17):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問題,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存在。

      “不管”亦是用于有疑問代詞或并列短語的語句[3],所以,應將例(17)中的指示代詞“那個”改為疑問代詞“哪個”。

      2.指示代詞“那”和疑問代詞“哪”的混用造成指代不明而引起歧義。例如:

      (18)買食物時不只要想著吃,還要想著這種食品對人體那個方面有好處還是害處。

      改(18):購買食物時不能只顧口感,還要想到這種食品對人體哪個方面有好處。

      例(18)中,上文并沒有信息提及是哪個“方面”,如果這里用“那個”的話,則會引起讀者的困惑和不解,所以,出于語篇的考慮,用“哪個”來代替“那個”更好。

      四、產生偏誤的原因

      本文對“這/那(個)+NP”所出現的偏誤情況進行統計,見表1。

      由表1可知,在遺漏、誤加、“個”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以及近指和遠指混用五種偏誤情況中,“這(個)+NP”發生偏誤的頻率遠高于“那(個)+NP”,但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混用這種情況,只有“那(個)+NP”會發生。本文認為,上述偏誤情況主要是由母語和目的語的干擾、缺乏語篇整體意識、學習策略不當以及對量詞用法掌握不到位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一)母語的干擾

      留學生在接觸指示代詞“這/那(個)”及“這/那(個)+NP”結構時,會從母語中找到相應的詞匯及結構來幫助理解。他們在習得指示代詞“這/那(個)”及“這/那(個)+NP”結構時就會受到母語的干擾。在英語中,“這”和“這個”幾乎是沒有差別的,都可以用“this”。但當兩者不能一一對應時,留學生就容易出現偏誤。

      (二)目的語干擾

      每種語言都有其獨特性,漢語也不例外。漢語的獨特性在于漢語集字形、字音、字義為一體,故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常出現覺得漢字難學、漢語難讀的情況。留學生在習得指示代詞“這/那(個)”及“這/那(個)+NP”結構時,也會因為字形和字音的相似而出現混用情況。例如:指示代詞“那”和疑問代詞“哪”不僅字形相似而且字音也十分相近,一個去聲一個上聲,因此,留學生在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常出現指示代詞“那”和疑問代詞“哪”的混用。

      (三)缺乏語篇整體意識

      留學生在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常常會忽略整個語篇的句義連貫,比如例(11),單看句子“懲罰我們這個星期不得回家探親”是沒有問題的,但前后文并沒有提及到底是哪個星期。由于指示代詞“這個”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用在此處就易導致句子歧義,引起讀者的困惑,所以,這里改成不定指“一個”更為合適。

      (四)學習策略不當

      在漢語中,指示代詞“這”和“那”有著各自的分工,對比來看,兩個指示代詞指稱的對象雖然有著范圍上的差異,但表現出的總特征是:“這”比“那”大[5]。由于留學生對指示代~了解的知識有限,所以,在不確定用“這(個)”還是“那(個)”的時候,他們就傾向于使用“這(個)”,以致發生偏誤。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與疑問代詞“哪”的混用是因為與“那”的字形和字音相似以外,在其他的偏誤情況中,“這(個)”所發生的偏誤要遠高于“那(個)”。

      (五)對量詞用法掌握不到位

      在“這/那(個)+NP”結構中,不僅指示代詞“這/那(個)”容易發生偏誤,量詞“個”亦是如此。現代漢語中,名詞或名詞短語都有其相應的量詞搭配,但量詞用法復雜繁多,量詞“個”使用范圍較廣,因此,有的留學生在不確定使用什么量詞的時候,都用“個”代替,從而導致了“個”的泛化。

      五、教學建議

      (一)教師“教”的方面

      1.引導留學生樹立語篇意識

      “這/那(個)”指示代詞主要起篇章銜接作用,所以,僅靠對該結構的替換練習以加強留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語境讓學生反復練習從而使其樹立語篇整體觀念。

      2.進行對比教學

      留學生在習得“這/那(個)+NP”結構時,經常會受到母語的干擾。因此,教師可將漢語與留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使學生了解二者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教師可借助二者間的共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從差異之中借鑒經驗以減少母語給留學生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帶來的干擾。例如:“this city這個城市”,漢英語言中都有“這/那(個)+NP”結構,但在英語中,此結構缺少了量詞“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須留意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在習得該結構時可能會出現量詞“個”遺漏的情況。

      (二)學生“學”的方面

      1.注重語境練習,加強語篇意識

      從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留學生在使用“這/那(個)+NP”結構時,會出現與情境不合且語義不連貫的問題。留學生要增強語篇意識并結合語境進行練習,從語境出發來理解該結構在不同語言情境中的意思。

      2.制定正確的學習策略

      由于留學生對“這/那(個)+NP”結構中的指示代詞“這/那(個)”所知有限,他們無法判斷使用哪個詞的情況下,經常會采取回避策略或找“捷徑”。例如,由于“這/那(個)”在篇章中的不對稱運用,有的留學生在不知道使用“這(個)”還是“那(個)”時,就傾向于使用“這(個)”以致造成“這(個)”使用泛化。因此,留學生應在課后加強練習,積極地與人交流并使用指示代詞,遇到用“這/那(個)+NP”結構來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不要采取回避策略,而要盡可能地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黃洪華.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代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J].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9):101-103.

      [2]金寧黎.淺析留學生“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偏誤類型[J].課程

      教育研究,2014,(9):223-224.

      [3]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丁啟陣.現代漢語“這”“那”的語法分布[J].世界漢語教學,

      2003,(2):34.

      英語作文出國留學范文第5篇

      一、背詞匯有技巧:

      詞匯是語言的血液,沒有人會懷疑大詞匯量對語言學習帶來的好處和便利,這一點在我們做閱讀時感覺最為明顯。所以,背單詞對外語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么背”是有技巧的,這個時候就要看大家學習外語的目的是什么了:

      為參加國內的考試:比如考研,考職稱,或是德語四級之類,這類考試沒有口語項,聽力幾乎沒有,即使有也很簡單,所以詞匯完全是針對閱讀、詞匯搭配等和語法有關的項目,單詞量要求一般3000左右。

      為出國留學或與外國人交流:上面的單詞量只是對提高閱讀詞匯量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真碰到外國人就失靈了,很多情況下都是聽得懂,但是不會表達,為了提高口語和聽力中的詞匯量,就應該換用別的方法。在背單詞的時候,除了背中文意思,還要看德語例句,要按照例句造出自己的句子并且要大聲地讀出來,尤其是一些很長的、有多個音節的德語復合詞,經常練習,需要開口時自然就很流利的出口了。

      二、分階段記語法:

      德語的語序到底是怎么組織起來的?這對初學者涉入德語殿堂意義重大。語法必須得好好學,它是德語入門的好工具。當然,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在語法上花很多時間,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語法記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像虛擬式這些平時幾乎都用不上的語法,你沒必要天天都花時間去復習和鞏固,不過它卻是DSH考試的重點,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試前復習一下,再做些練習熟悉熟悉就好。

      那么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語法呢?

      初級階段,比較重要的是動詞的用法,因為動詞的變形、在句子中的位置,決定著整個句子的含義、時態、語態等,一些動詞的使用要求也體現著德語和漢語最本質的區別,最好的練習方法還是造句,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要用德語把整個句子寫下來,千萬不能偷懶,也不能拖延,等著最后復習,如果當時沒有消化,到了后來就很容易混淆,出錯,而且很難改正。對于初學者來說,德語語法確實比較讓人郁悶,建議用中文版的語法書,因為德文原版的語法書常常會讓你變得更糊涂。

      中級階段:像從句、不定式、被動語態等是決定你閱讀和寫作水平的關鍵語法,對于這些內容,除了在課堂上掌握基本語法形式之外,還要在閱讀當中多分析句子,養成以句子為主、意群理解的習慣,而不是見到生詞就查字典,以詞為單位進行理解。而介詞結構和從句之間的轉換,也就是德語講的名詞化、動詞化,情態動詞的改寫,虛擬式等是德國各個德語水平考試的重點,如DSH,這只要在考前多做幾套考題,就可以輕松應對了。

      三、初學階段應該以“精聽”為主:

      有人說,學習外語最先要打通的第一關是聽力。聽得懂是一切的開始。如果是想出國學習,聽力的技能訓練就應該從剛開始學德語的時候入手。初學階段應該以“精聽”為主,因為這對我們的發音也有極大的幫助。如何“精聽”呢?首先應該找一盤發音標準的磁帶,一定要是德語原聲的,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語速和正確的語流。這樣的磁帶很多,因為外研社引進了很多德語原版教材,發音很地道,很多對話在生活中也很實用。在找到了聽力資料后,要堅持每天聽20-30分鐘。很多同學喜歡戴著耳機,閉著眼睛,甚至躺在床上對著一段內容反復地聽,把聽力練習完全當作是身體上的休息,這種狀態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太容易走神了,將來到考試的時候,一做聽力,聽不了幾分鐘就聽跑了,很難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出國留學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參加德語考試,而是要聽懂德國教授的講課,還要記筆記,所以必須練聽力記錄。

      四、練口語找語言伙伴最見效:

      德語似乎要比英語更難說出口,即便是那些在德國學習并通過了DSH的同學,他們的口語水平似乎并不比德國三歲小孩強很多。口語是國人的傳統弱項,如何提高口語?如果你在國內,要盡力去找語言伙伴,很多大學都有中德學院,里面有一些來自德語國家的留學生,你們可以用交換的方式,一個學德語教漢語,另一個學漢語,教德語。你也可以試試開口朗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但讀時聲音不一定要很大,太大聲會影響思維,選擇你覺得合適的音量,當然也不能太小聲了導致含糊。在你的水平到達一定程度之前不要整篇地讀,而應該分段,每段重復讀上3-4遍,讀到順為止。如果某個句子讓你覺得拗口,那你就不停的重復讀這個句子,并且逐漸加快速度,直到能夠快速流暢的讀出來為止。讀書對口語的作用見效很快,也許只要兩三天,你會驚訝的發覺,你的嘴巴總想說德語,而且你大腦的說話反應也靈活了。

      五、閱讀重在多:

      閱讀是中國人的相對強項,但在聽說讀寫中,從閱讀里學到的東西最多。因此,請不要在閱讀上少花時間。做閱讀時碰到生詞先不要急于查字典,根據前后意思猜,根據整體意思猜,根據構詞法猜,根據句子成分猜,根據作者的態度立場猜。總之你就要學會猜、猜、猜。有時甚至需要你發揮一點想象力。慢慢的,你會發現,以你微量的詞匯居然也能大致看懂許多高深的文章,你也許會從此愛上閱讀或者有了學習的自信。這種能力尤其在TestDaF這種客觀題型的閱讀考試中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關鍵。當然,字典也不是不能用,如果你認為有必要更準確的理解這篇文章或者想知道某些重要詞匯的具體意思,那么你可以查字典。閱讀沒有什么太多的方法,最關鍵的就是多讀。如果你還處在初級階段,那么你可以去找些兒童讀物來看看,盡管現在你的胡子都已經開叉,但一切都應該從輕松簡單的開始。

      六、寫作要借“力”:

      在一般的學習過程中,似乎都很缺乏寫作訓練。如何才能把文章寫得很地道?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