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籍測量論文

      地籍測量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籍測量論文

      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第1篇

      現階段,衛星定位測量系統主要包括控制部分、空間部分和用戶部分這三個方面。其中控制部分主要由主控站、監控站和注入站組成,主控站主要對監控站所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有效計算,來確定衛星的軌道參數,而注入站則主要用于糾正衛星的軌道信息,并對其控制命令,衛星定位測量的精確度較高具有明顯的可靠性[2]。

      2水下地形測量技術方案探討

      2.1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設備選擇

      (1)水下地形測量中測深儀的選擇:傳統的測深儀器與工具主要包括測深錘、測深桿和回聲探測儀等,而現階段這些設備通常被當作輔助工具來進行選用。現階段的水深測量工作都是通過回聲探測儀來完成的,測深儀的機型主要分為雙頻測深儀和單頻測深儀兩種,其中單頻測深儀能夠滿足普通的深度測量需要,但一旦碰到需要進行土方計算的測量就顯得比較困難,所以通常需要兩個測深儀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的進行水深的測量工作。(2)水下地形測量中GPS的選擇:在水下地形的測量設備中,GPS主要用于完成水上的導航與定位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照測圖比例尺來進行GPS的機型選擇工作,同時要對測距精度和定位精度等進行充分考慮,結合實際選用的應用系統和探測儀,來進一步提高所采用的技術線路的可操作性。(3)水下地形測量中測深船的選擇:在波浪等的影響下,使得測深船容易形成前后與上下波動,導致架設在船體上的GPS天線也會受到一定的波動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垂直方向的測量結果。專業的測量船對于各個方位的波動情況都能夠進行準確的儀器測定,如果測深船體積過大,雖然能夠確保船體的穩定性,卻影響到其靈活性,不能有效的進行淺水區的水深測量工作,因此,測量人員必須依據作業環境的實際情況,來對測深船進行有針對性的船型選擇[3]。

      2.2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線路選擇

      所有的測量工作都需要在技術確定之前,充分的結合客戶需要以及測區的實際特點來進行測量線路的合理規劃,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工作也不例外。在對大型的河道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工作時,受到水域面積與水域特征的影響,提高了測量工作的難度,加大了測量工程的安全隱患,這就需要測量人員對測量點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來確定出一條更加合理的測量路線,從而保障測量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3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軟件選擇

      現階段,一般的水下地形測量儀器都有與之配套的后處理軟件系統,而依據測量儀的探頭數量,我們又可以把測量系統劃分為單波束測探系統和多波束測探系統這兩種主要形式。多波束測量具有明顯的測探速度更快,測探點更多,且測探覆蓋范圍更廣泛等特點,有效的運用了旋轉定向技術,提高了系統的測量效率與測量精度,降低了數據的處理時間,能夠更好的保證測量的成圖質量。

      2.4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方式選擇

      我們常見的水下地形測量方式主要是踏勘測區,即運用先前掌握的數據資料來進行控制點的布設,在進行控制測量的計算之后,有效的利用全站儀岸上的觀測,將測深數據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操作報告,最后將數據輸出到編輯軟件中進行合理的修改,從而得到一副符合1:10000國際分幅的水下地形圖。

      3結語

      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工程測量;地鐵;曲線

      1工程概況

      天津市地鐵1號線西北角車站為原有站改擴建工程,位于北馬路芥園道和西馬路大豐路交口。全現澆鋼筋混凝土箱型地下結構,雙軌側式站臺車站起點里程k9+385.784,終點里程k9+603.500總長218m,箱體最寬處28m,結構凈高5.55m,主要站段埋深10.039m,設4個出入口,2座風道,建筑總面積10666m2。

      2施土測量技術特點、難點

      2.1工程平面位置

      該車站為全曲線站,地下結構中柱縱軸線、鐵道左軌中線、右軌中線均由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組成,三條線曲線元素各不相同,即緩和曲線起終點不在同一里程,圓曲線圓心各異,半徑分別為800m,801.908m,804.037m箱體側墻均為圓曲線,并與同側軌道中心線同圓心,但由于墻體的里凹和外凸形成多種不同半徑的圓弧,平面定位放線作業相當復雜。2.2高程

      工程箱體結構位于1.98%和2.54%兩種不同坡度的坡度線上,兩側站臺板也存在不同坡度的變換,且變坡點不在同一里程工程主體結構和站臺板的標高必須由不同的坡度線控制。

      2.3施工

      工程設計為明開挖分段施工,施工段最大長度不能超過25m由于工斯和施工技術要求決定了工程必須多頭開挖,點位的坐標和高程需多次向基坑內引測,多頭貫通,給施工放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施土控制測量

      3.1測量儀器的選烈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測量規范》要求精密導線測量相對點位中誤差≤±8mm;精密水準測量附合路線閉合差≤8mm。

      設導線平均邊長100m,取II級全站儀,因邊長較短設測角中誤差mβ=±5",測距中誤差ms=2+2x10-6,佑算導線點相對點誤差為:

      因此使用且級全站儀、DS1水準儀進行控制測量,完全滿足地鐵的施工測量精度要求。

      3.2施工平面控制測量

      西北角車站施工作業面為長220m,寬20-30m的帶狀,因此用精密導線作為平面控制最為適宜,在考慮便于施工放樣、點位保護和變形等諸多因素的前提下,在車站的起訖點及中點附近布置了3個精密導線點A,B,C,與已知點GPS515,GPS550,GPS514組成附合導線,導線平均邊長105m,工程位置及導線布置見圖1。

      導線水平角采用II級全站儀6測回測定,邊長取5次測量平均值,往返各兩測回測定,外業觀測成果精度如下:方位角閉合差;fβ==a始+∑(β±180°)-a終=5″

      該導線用天津市測繪院提供的計算軟件嚴密平差后,最大點位中誤差1.32mm,最大點間誤差1.28mm,導線全長中誤差達到1/180000。

      3.3施工高程控制測量

      將精密導線點同時作為施工高程控制點與已知二等水準點JBM-3,JBM-4組成附和水準線路,水準線路總長度約600m,其中最遠點.4距已知水準點240m

      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帶有平行玻I}板測微器的DS.水準儀和錮瓦水準尺按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施測實測4個測段最大往返不符值0.8mm,附合水準路線閉合差1.2mm,每km水準測量高差偶然中誤差

      4施土放樣

      4.1施工放樣平面控制點的建立

      4.1.1近井點的測設

      施工段開挖完畢,在基坑支護結構的壓頂梁上選擇適當位置建立近井點,并分別從兩個地面控制點(GPS點或精密導線點)測定其坐標,兩次測定坐標值較差在±10mm之內,取其中數作為近井點坐標當兩個以上施工段同時開挖完畢,可將各段近井點與地面控制點連成附合導線,取平差結果作為近井點的坐標.

      4.1.2地下平面控制點的測設

      首段施工在施工段兩端建立地下控制點,并與近井點組成閉合導線確定地下控制點坐標,后續施工布設的地下導線至少應聯測一個先期建立的地下控制點當重合點測定的坐標值與原坐標值較差在±10mm之內時,取其中數作為重合點坐標。

      4.21也下高程控制點的測設

      高程傳遞測量采用吊鋼尺法,地上地下安置兩臺DS1水準儀同時讀數,觀測三測回,測回間變動儀器高度,三測回測定的地下水準點高程較差應小于3mm。

      考慮底板混凝土澆筑后的沉降,每個施工段的高程傳遞應獨立進行并連測已建立的地下水準點,計算結構沉降量,同時對地下水準點的高程進行改正地下水準測量使用DS1水準儀、銦瓦、鋼尺往返測定。

      5曲線的測定

      5.1內業計算放樣準備

      依據曲線要素計算曲線上每隔3m點的坐標(半徑800m,3m弧長以直代曲后的最大誤差為1.4mm可忽略不計)。利用微機Excel表格處理計算軟件,將曲線要素及線路曲線計算公式輸入微機進行計算,并用手算進行核對無誤后,再用CAD軟件定點做圖,觀察曲線形狀,量取相關結構尺寸和施工圖對照,進行驗證.

      計算曲線放樣點在本段弦上的投影長度Si和弓高hi,見圖2.

      5.2曲線放樣

      將地下控制點坐標、放樣點坐標全部輸入全站儀,用全站儀坐標放樣程序在實地放樣諸點,并彈線確定曲線位置檢驗:在直線A,B上用鋼尺量取S1,S2...,S3...,同時量取該的曲線弓高其值與計算值之差在±5mm之內可不調整,否則查找原因重新測設。

      6坡度線的測設

      結構施工的標高放樣采用DS3水準儀,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施測,水準儀使用前進行i角檢測(水準軸與視準軸夾角),其值必須小于±20″,否則應進行校正。

      結構高程的測設除每個施工段的兩個結構端點和變坡點必須測設外,余者每隔10m左右測設一點,點與點之間拉小線即可確定結構坡度具體測量方法是,依平面定位測量點確定高程放樣點的里程位置,再按設計坡度計算出該點處結構高程依據地下水準點從一端逐個將計算高程測設到標樁酬鋼筋上,測設到另一端點后與另一個地下水準點閉合,其閉合差應小于士5mm否則查找原因重新測設。

      7地鐵西北角車站施土測量效果及體會

      依設計要求西北角地鐵站分為12個施工段,又由于施工條件限制和工斯要求沒有按施工段順序施工,這樣共形成5個貫通面,由于采用上述測量方法,最大縱向貫通誤差13mm,最大橫向貫通誤差9mm,最大高程貫通誤差10mm,經竣工測量,軌道中心線點位中誤差僅為8mm,測量精度完全滿足了規范要求。

      (1)根據工程規模和精度要求,確定工程測量的控制等級,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嚴格按規范要求的相應控制等級技術要求施測,確保控制點的精度對于曲線型地鐵站,用精密導線做為施工控制測量線最為適宜。

      (2)視工程具體情況,制定施工放線方法和驗核方法,做到既切實可行,又能滿足精度要求。

      (3)充分利用計算機和軟件進行平差計算、放樣計算、作圖等內業工作,減少內業工作量,提高內業成果的可靠性。

      (4)所有工程平面位置或高程的放樣必須設有多余觀測,用以驗證放樣結果的正確與否。

      參考文獻:

      [1]GB50308-1999,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S].

      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地籍測量工程,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P2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在我國社會大發展、大變革的背景下,人們對地籍的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相關地籍測量測繪部門如何接受挑戰并規避風險,儼然成為棘手的問題。因為,地籍測量與管理始終貫穿于我國基礎性建設的每一個過程,通過進行地籍的測量能夠有效地為房產管理提供必要的資料、數據以及圖紙,進而帶動我國地籍測量的發展。同時加大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工作中的應用,能夠使先進的數字化測繪技術更好的指導地籍的測量,保證地籍測量的準確性,下面筆者就對相關情況進行研究。

      二.地籍數字化測繪的相關概念及地籍土地全書調查

      1.概念

      地籍,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將地塊作為基礎、將土地權屬作為核心,在國家的監管狀況下用文件、數據以及圖表的多種形式將土地數量、權屬、質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現出來。地籍測繪則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衍生的一項測繪技術,是關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屬物權利的一項政府活動,其歸根到底,是一種法定行為。而地籍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核心就是通過數字化測繪來完成大量涉及城鎮地籍測繪活動的一項技術。

      2.地籍土地權屬調查

      (一)土地權屬調查解決的問題

      調查土地權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宗地的劃分、權屬的規定,核心目標便是宗地。所以,調查宗地時,通常情況下是通過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來采取調查活動的。在進行調查之前,要分發測量、指界通知報告。當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認定,就可以設置與之對應的界址標志,這個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觀,而且要具備牢固的特點。

      (二)在權屬調查完成后的資料整理工作。對關于權屬調查的多有資料進行多次核對,在對宗地進行整理時,需要對原權屬來源證明、記發證復印件、法人證明、指界委托書、材料原件以及復印件、權屬調查表等各項數據進行規范的整理和分類。然后將整理的數據錄入電腦當中,制成電子文檔以保存。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1.碎部測量

      (一)圖根測量

      在比較廣闊的區域可以通過PTK技術來設置圖根控制網,通常情況下,在GPS網的布設過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進行觀測,得出點位的相對誤差,然而其誤差一般是難以滿足相鄰界址點間的誤差數在5cm的范圍內。所以,在圖根網的布設過程中,對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較集中的區域,要通過全站儀來布設,并將圖根導線設置成為結點網,通過這樣就能相當程度上杜絕相鄰兩條單導線之間出現誤差,引起結合部界址邊超限問題的出現。

      (二)數據采集的具體方法

      在采集數據時,可以通過測界址點的方式來測量全站儀對房屋拐角、圍墻拐點、陽臺角等地物。而對其他地物的測量通常情況下是采用測量地形點的方式來進行。在采點時,通常都是把性質各異的點制作成與之對應的地物代碼,以便于技術人員加深記憶。在進行實地打點測量時,通常對地物進行依次測量,這樣就能讓相同地物的數據經過內業轉換,從而實現自動聯線,進而避免過多的散點,不利于編圖的進行。

      (三)內業數據處理

      當天數據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電腦。然而因為在進行采點時,使用的儀器以及型號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錄入時,數據格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在電腦編輯時,只有將數據裝換成SCS格式、成為可連線的數據文件之后,再繪制成地籍圖。此時繪成的地籍圖就能將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點的順序連成曲線,作業人員從折線出發,結合自身的記憶,就能輕易完成地籍圖的繪測。

      (四)外業調繪

      在地籍圖已經初編完成時,實際上小院、樓房等大部分都已經基本成型。然后將這些初編完成的地籍圖印制出來,用作進行野外實地調繪。在進行實地調繪時,只要在未完成的圖件上找出相關的點,進行連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應的地方上要做好數據值的標注,最后根據外業調繪的結果完成地籍圖的繪測。

      2.外業測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對野外進行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總結相應經驗,才能達到提高測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測量精度時,轉站應該最先受到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連續的轉站最好在3次以內。另一方面,在進行碎部測量時,立鏡務必要到位。針對那些測量困難的區域,首先應該對進行測量,通過制高點向內部多打散點,再通過邊長的交會與丈量等途徑進行合理的測量。在設計測量方案時,要做好界址點之間和界址點地物點之間精度檢查的全面統計,然后分析界址點精度檢查表。完成的三種表格可以提供給相關負責人進行檢查,同時需要做精度統計。

      四.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實地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1.街坊的劃分

      在作業時,需要以街坊為單位來調查地籍,并繪制對應的地籍圖,管理地籍繪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調查表。在調查某個街坊的地籍圖信息時,最好由同一個工作人員來進行,在對分界線的設置方面,不要設置在圍墻內部,而應該尋找寬敞的地方。

      2.界址線的設定

      在測繪地籍中,界址線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設定了合理的界址線,才能促進地籍測繪效率的提高。對于初始測繪來說,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線都設置在圍墻內部,引起了相當麻煩,因此需要盡量杜絕這類事情,對界址點進行精確設置。

      3.街坊線、圖斑、控制點繪制

      測繪圖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還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線,圖斑、控制點等內容。在實際作業時,應該在初始地籍圖上做統一的繪制,因此可以獨立形成一個文件,然后制作成為街坊線圖塊文件,并將圖塊設置到相應街坊的地籍圖中去。

      五.結束語

      伴隨著地籍測量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數字化測繪技術工作在此過程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響,數字化測繪技術在為地籍測量單位各階段提供測繪數據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地籍測量單位降低成本,從而為廣大百姓帶來切實的實惠。因此,我們更加要重視數字化測繪技術,加強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展、改革與創新,同時也要加強和規范整個地籍測量測繪的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地籍測量測繪更加的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嚴格依照《測繪法》對有關數字化測繪的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要求。

      參考文獻:

      [1] 尚永福 現代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經天緯地——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第十九次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選編2005-06-30中國會議

      [2] 胡志剛; 花向紅; 韓紅超; 李振海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研究測繪信息與工程2007-10-05期刊

      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全站儀;地籍測量;應用

      近些年,隨著我國測量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站儀測量精度日益提高,在城鎮地形的地籍測量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測角精度可達到0.5″,短程測距精度可達到0.5mm以內,局部坐標系統的測量精度可達到亞毫米級。隨著全站儀技術本身的發展,測量精度將進一步提高,功能更為完善。采用智能全站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測量方案,尤其在小尺度(50米)模型實驗階段有其重要意義,可滿足實驗的要求,并為FAST的饋源艙位姿動態實時測量提供一種十分有效可行的測量方案。

      1全站儀在城鎮地形地籍測量的基本概念

      1.1地籍測量的含義

      地籍是指由國家監管、以土地權屬為核心、以地塊為基礎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利用現狀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數據、表冊和圖等形式表示。地籍按發展階段有稅收地籍、產權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據特點和任務,地籍又可分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特點可分為城鎮地籍和農村地籍。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具體內容如下:(1)進行地籍控制測量,測設地籍基本控制點和地籍圖根控制點;(2)測定行政區劃界線和土地權屬界線的界址點坐標;(3)測繪地籍圖,測算地塊和宗地的面積;(4)進行土地信息的動態監測,進行地籍變更測量,包括地籍圖的修測、重測和地籍簿冊的修編,以保證地籍成果資料的現勢性與正確性;(5)根據土地整理、開發與規劃的要求,進行有關的地籍測量工作。與其它測量工作一樣,地籍測量也遵循一般的測量原則,即先控制后碎部、從高級到低級、有整體到局部的原則。

      1.2全站儀在城鎮地籍測量的方法

      在地籍一、二級、圖根點加密控制測量中,導線控制測量是最傳統的方法。起初是經緯儀和鋼尺結合完成導線控制測量作業。但是它的工作效率較低,精度難把握。而全站儀的誕生,一種新的導線測量方式出現了。它是用電子經緯儀和電子測距儀的結合系統來完成導線測量作業。在一定范圍內精度達到厘米級甚至毫米級。全站儀導線控制測量將成為導線測量的主要方法。全站儀導線控制測量方法不同與前二者的關鍵在于,一是相鄰點間必須相互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于測角和量距;二是全站儀導線的技術要求嚴禁。

      1.3全站儀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主要特點

      全站儀在城鎮地籍中的動態測量都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即時空性、隨機性、相關性、動態性,表現在:1)時空性在全站儀動態測量系統中,被測量(測距信號和測角信號)隨時間而變,動態測量數據表現為測量時間的函數,即動態測量具有時變性,可用時間參數來描述;而對于某些具有固定運動軌跡的觀測目標(如FAST中饋源艙的跟星運動),用空間參量描述可能更為方便合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動態測量具有空間性。因而全站儀動態測量具有時空性。2)隨機性由于在動態測量過程中,測量系統難免受各種外界干擾,因此它是一個高斯或非高斯過程,總表現為時間的隨機函數;另外,被測量自身也可能是一個隨機函數,當測量系統對合作目標進行跟蹤測量采樣時,得到的是若干個隨機時間序列(或隨機過程)。因而,全站儀動態測量具有隨機性。3)相關性由于動態測量系統的輸出值不僅和該時刻的輸入值有關,而且和被測量在該時刻以前的量值變化歷程有關,必須從所獲取測量值的整體數據推估被測量的量值。因而,全站儀動態測量具有相關性。4)動態性在全站儀動態測量過程中,測量系統始終處于跟蹤合作目標狀態,需要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來描述其所輸入的含有被測量信息的信號與所輸出的動態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或以該動態測量系統內部狀態變量形成的狀態方程來描述,一般常與之等價的傳遞函數、時域上的脈沖響應函數或頻域上的頻率響應函數等來反映全站儀測量系統的動態特性。

      2全站儀在數字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由地籍調查規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基礎上的地籍細部測量,對于城鎮街坊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為±10cm,城鎮街坊內部隱蔽界址點及村莊內部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為±15cm。在進行土地征用、土地整理、土地復墾等土地勘測定界工作中,相關規程規定測定或放樣界址點坐標的精度為:相對鄰近圖根點點位中誤差及界址線與鄰近地物或鄰近界線的距離中誤差不超過士10cm。

      2.1布設平面控制網及其精度分析

      城鎮地籍測量中,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是一項艱難的工作。由于測量誤差具有傳播性和積累性,把握測量精度是有一定困難。控制網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下步地籍碎部測量的精度。然而確保控制網的質量,即控制點點位精度,將成為地籍測量工作的首要任務。由于在控制網布設的過程中既要用到RTK實時動態測量,又要GPS靜態測量。因此在布設平面控制網時要遵循以下原則:(1)控制網逐級布設,均勻分布,保證精度。(2)新布設的GPS網應與附近已有的國家高等級GPS點進行聯測點數應不少于3點。(3)為減少多路徑效應的影響,測站點應遠離對電磁波信號反射強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層建筑、成片水域等。(4)為減少各種電磁波對GPS衛星信號的干擾,在測站周圍200m內不能有強電磁波干擾源,如大功率無線電發射設施、高壓輸電線等。(5)為保證衛星的連續觀測和衛星信號的質量,要求測站上空盡可能開闊,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礙物。(6)為便于以后觀測作業和應用,測站應選在交通便利,找點方便的地方。

      2.2測量過程的精度要求

      由于影響界址點的測量精度的因素較多,測量精度大小的變化幅度較大,但它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界址點的測量精度大小的變化與距離和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如:界址點的點位誤差隨水平偏差角的增加而增加,即界址點點位誤差隨對中誤差的的增強而增強;界址點的測角中誤差隨著測站點至待測界址點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少;界址點的測角中誤差隨著定向點至待測界址點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少。總之,定向距不能太近,測距不能過長。界址點測量精度變化規律在控制界址點測量精度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全站儀大多采用相位式光電測距,其測距誤差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與距離D成正比例的誤差,即光速值誤差、大氣折射率誤差和測距頻率誤差;另一部分是與距離無關的誤差,即測相誤差、加常數誤差和對中誤差。通過計算得到各比例尺測圖中測距中誤差值MD,見表1

      1:2000 0.400 3.8

      地籍測量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地籍要素;地籍編碼;地籍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C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1-0000-00

      隨著地籍和地籍管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建國以來,我國已開展了多次全國土地資源調查,形成了各級土地管理機構,并生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土地管理體系,全國大部分省、市縣已完成了土地利用整體規劃,但是隨著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傳統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地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對地籍信息進行分類并編制代碼,也就成為最為迫切的任務。本論文從地籍信息代碼的屬性特征入手,在全國統一的規范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遵循唯一性、適用性、合理性、可擴充性、簡單性、規范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原則,在制定符合國家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分類代碼的同時,分析分類內部、分類與分類之間的關系,給出分類和屬性的完整描述。并總結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分類代碼表在建立地籍數據庫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各項數據庫流程中的應用。

      1 地籍信息分類編碼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在地籍信息系統中,把地籍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進行分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經濟地籍信息系統必須建立統一、合理的分類體系,而這樣一個分類體系必須要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兼容性、可延性以及綜合實用性。

      信息分類有兩種基本的方法,線分類法和面分類法,線分類法也叫層級分類法,它是將初始的分類對象按照所選定的屬性,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干個層級類目。

      2 地籍要素分類與代碼表

      制定統一的標準化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籍信息編碼分層分類編碼主要參照國家土地的行業標準,測量規程及地圖規范等。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可擴展性,唯一性、規范性、穩定性和兼容性又便于操作。新的地籍信息編碼表是在《土地信息學》中地籍信息編碼表,結合《新的土地利用分類》,并參照《地籍測量規范》、《地籍圖圖式》、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編碼》和《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為依據,采用線性分類法,編制出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如下,該類代碼采用數字碼組成,該數字碼由四位數字組成,逐次的排成的一個有層次,有順序的代碼,結構如下。

      X X X X

      | | | |

      大 小 一 二

      類 類 級 級

      碼 碼 碼 碼

      其中:

      1)大類碼、小類碼、一級碼、二級碼用一位數字順序排列。

      2)一級類以下的代碼可以用二級碼進行擴充。

      3)二級碼一般為0。

      該分類體系是以原有的《土地信息學》—地籍信息分類表為基礎,分類代碼由四位數字碼組成,要素代碼項首位數字為大類碼;第二位數字為小類碼;第三位數字為一級代碼;第四位數字為二級代碼,大類碼、小類碼、一級代碼和二級代碼分別用一位十進制數字表示。本設計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基本原則是實用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連續性原則、多途徑滿足土地管理,地籍管理需要的原則、精簡協調的原則,編碼字符采用的是四位數字編碼的方法。

      3 地籍信息代碼分類的分析與評價

      3.1 地籍信息編碼在地籍數據庫中的意義

      地籍信息編碼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涉及到很多要素,怎么樣把它們有機地進行管理和應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響到數據庫乃至整個城鎮土地信息系統的應用效率,只有將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分類與編碼,有序的輸入到計算機中,才能把它們按類別存貯、按代碼檢索,以滿足各種應用分析的需求。否則,這些代碼進入數據庫后,會成為一堆毫無規律可循的代碼,不是無法找到,就是檢索出的數據與要求不一定,甚至有可能使數據庫完全失去使用價值,因此對地籍信息編碼對于地籍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有重要意義。

      3.2 屬性的地籍信息編碼在數據庫流程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各級土地管理部門的業務量急劇增大,因此,數據獨立性、系統靈活性和伸縮性是數據庫建設所需要考慮到的方面。其次土地管理部門各個業務,科室之間,既有較強的聯系,又有較強的獨立性,表現在數據處理流程上,就要對數據集中管理,又要突出數據的獨立性。

      在采集數據時,利用地籍信息代碼來作為用戶標識碼(即ID),要素屬性碼的輸入方式有手工輸入和屬性碼菜單輸入兩種。前者通過鍵盤用手工方式輸入,后者則是在數字化板上設計一種由相互垂直的網格線分割成許多小方格的屬性菜單碼,每個小方格代表某一屬性碼,數字化時將手扶跟蹤器在小方格內取點,所得點位坐標,經計算機處理,便可得屬性碼然后賦給相應的要素,實現土地利用現狀資料由手工操作到計算機操作,由紙質到電子化的重大轉變,方便了成果資料的應用。

      在維護數據時,地籍信息代碼可以用于檢查數據的精度和完整性,同時也可以對數據層次進行調整和重新組織。在對地籍數據進行修改和更新時,也需要地籍信息分類代碼;同時還可以通過地籍信息分類代碼與符號庫連接,顯示輸出符號化的地圖;在信息服務與共享時,地籍信息分類代碼是非常重要的;總之它是實現系統與系統之間數據共享的重要依據。

      4 結束語

      目前,對于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要素代碼編制的研究與分析而言,我所做的工作只是全部地籍信息編碼分析研究的一部分,當前已經完成的工作還有不足,比如地籍信息編碼在地籍數據庫和地籍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沒有深入介紹,以及地籍信息編碼在土地調查和地籍管理中的應用沒有分析,隨著技術發展,我們的對于基于屬性的地籍編碼的研究也會逐步完善和強化,我們會在此基礎上,把基于幾何形狀的地籍信息編碼納入此來,建立更加完善的地籍信息編碼系統.要讓國土管理部門的所有人員體驗到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工作中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宋其友,楊喜敏,李泰軒,李正華.土地信息學第1版[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7.

      [2]喬仰文,武文波,趙剛,楊貴軍,宋偉東.數字地籍測量第1版[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4.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成av人在片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亚洲黄网站wwwwww|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