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興趣愛好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的興趣愛好有很多很多,比如玩電腦,看童話故事書,畫畫……。
爸爸給我買了套少兒百科全書,我對里面的動物著了迷,有種動物叫考拉,它長的像一只小灰熊,毛毛的很可愛,它喜歡爬樹,也很懶,不過考拉在中國是找不到的,它只生活在澳大利亞。
我夢見爸爸給我找了只考拉,我和它在公園玩得很開心,不小心弄得一身泥土,它看著我說:“小主人,你要小心點啊,去洗洗吧,別讓媽媽生氣。”,我一笑就醒了。
考拉真的很可愛,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長大了一定要去澳大利亞看看它。
【關鍵詞】作文;教學;指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筆者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和體會,粗淺的談一談小學生作文教學寫作能力的有效培養與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
1.從閱讀教學入手,要上好閱讀教學課,從中學習其寫作方法
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 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葉圣陶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 吐,傾吐能否有法度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課文習作范文到讀寫例話,正好體現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
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方法于課內,然后再得方法于課外。課文,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的范例。正如葉圣陶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離開閱讀教學去搞作文教學,必然使學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后果。因此作文經常是從閱讀教學開始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人家的觀察方法以及表達方法等。
2.要讓孩子喜歡作文,就得引導學會作文,使他們感到作文不難
孩子覺得作文很難,主要的難在內容上,也就是缺少寫作材料。怎么辦?一是多觀察;二是多讀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代教育家朱熹的這句名言不僅道出了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說明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求的發展。對于作文來說,生活就是作文的源頭活水。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讀書是寫作的“流”。引導孩子作文應該開展豐富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 還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在觀察中,培養孩子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養成眼看、耳聽、腦想手記的習慣,在認識中學認識,在理解中學理解。為此,在觀察生活中,引導孩子邊看邊想,多問幾個“怎么樣”、“為什么”,逐步提高觀察、思考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為生活感動,善于從身邊選材,從小事中挖掘其深遠的意義并逐漸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社會的能力,從而培養寫作興趣。
3.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
學生作文,每每苦于無物可寫;或是勉強寫,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根本原因在于平時疏于積累,等到寫作時才來抱佛腳,自然是絞盡腦汁也枉然。因此,平時勤于積累,才是打開寫作源泉、豐富寫作庫存、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學生必須自己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況積累素材呢?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關注每天發生在自己身邊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這樣在你心中新鮮的事、生動活潑的人就多起來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同樣,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開辟“佳作展示欄”
初中生能否寫好作文,是能否學好初中語文的關鍵。從個人理想的角度講,“言不能成文,行而不遠 ”。寫好文章對樹立遠大的理想,有一定幫助。從現實的實用價值的角度講,寫作占中考語文總成績的40%。如果寫不好作文,談不上考出理想的語文成績。同時,從個人的興趣愛好角度看,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又是邏輯性極強的語言操作過程,能激發人們的思維,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誰不希望自己變得聰明,在寫作時下筆如有神、文思如泉涌。
【關鍵詞】
初中生 觀察 作文教學 積累材料
初中生能否寫好作文,是中考語文能否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在指導學生寫作上下一定工夫。如何寫好作文?是所有語文教師,談論的經久不衰的共同話題。但從初中生的寫作現狀來看,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容樂觀。在大多數初中生看來,作文是讓人感到苦惱的事情,提起筆來常是腦中一片空白,無從下手。東拼西湊,寫出的文章多數是記流水賬,一些空話、套話,讓人讀了空洞無趣、索然無味,就連自己讀來也覺得不知所云。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呢?通過我的教學經歷,總結一些作文教學經驗,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注重觀察,抓住特征
觀察是為寫作奠定基礎的過程,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的材料,寫不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特別是作為正在學習寫作的初中生,應當通過觀察的活動,認識、感知、了解事物的狀態特征,并運用自己的感情作出判斷,為寫作積累豐富的材料。這樣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在考試中獲取高分。譬如在寫人物的文章時,首先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如相貌、穿著、打扮等,為下文描寫人物性格作鋪墊。其次,要觀察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選取具有有代表性的語言、神態、動作來描寫。觀察那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描寫,來展示人物個性,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在觀察人物的語言時,積累符合人物身份、展示人物個性的語言,避免大眾化、泛化的現象。又如在描寫事物的文章時,要善于觀察物體的外形、構造特征、性質、功效等。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描寫。總之,要注意觀察角度,抓住中心,仔細觀摩,寫出的文章才能深動細膩,吸引讀者,美觀新穎。
二、勤于積累,豐富材料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積累是寫作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豐富的閱歷,是寫不出好文章的。俗話說“見多識廣”,只有見多了,知識閱歷才會豐富,寫作水平才會逐漸提高。所有在寫作方面有一番作為的人,都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吸引讀者,引起共鳴。如冰心在寫《憶讀書》一文時,積累了幾十個讀書的故事;吳承恩寫《西游記》,積累了許多神話故事,經過刪減,最終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十一個經典故事。作為初中生,應該注重材料的積累。學生在積累時,教師應加以指導。譬如:用一個小筆記本,摘錄書報上喜歡的語句、名人名言、廣告詞等,若認為有必要的話可以背誦下來。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寫日記、記隨筆、聯想等方式來積累素材。積累越多,寫作和運用時選擇的空間就越大,題材就越豐富。當然,積累材料的目的在于運用,積累了豐富材料后,一定要學會運用,否則再多的材料也是無用的。
三、加強訓練,提高能力,注重興趣培養
新課標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教學活動。在作文課上,教師可先確定話題,為寫作奠定基礎。再讓學生討論、研究。把他們對該話題的認識、感受、見解等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訓練了寫作,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參照以下步驟操作,進行作文教學:
第一步,教師確定話題,在課堂上限時讓學生完成作文。同時,可挑選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寫例文。
第二步,修改作文。在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可從字詞、語言的組合、病句、內容、過渡、書寫規范等方面,指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兩篇例文進行評改。此時,教師應教學生在修改作文時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不足的地方,要盡量找出文章中的閃光點,并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否則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避免其他學生看到黑板上的例文從而產生消極寫作的心理。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修改,要求學生修改文章中出現的錯誤。在學生自我修改的期間,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并給予指導,同時教師也能盡快得到反饋信息。
第三步,小組合作修改: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修改。討論結束后,各組由一名學生總結該小組的修改意見。通過小組合作修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修改當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學生合作交流、互幫互助營造了良好的寫作氛圍。
第四步,教師總結,教師可抓住典型,對寫得較好的文章,指出亮點,供大家學習,對寫作較差的學生,指出不足,給予適當的鼓勵表揚。以免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總之,寫作水平是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既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文化素養,也能體現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就如何寫好初中作文而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只要教師正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觀察、勤于積累、加強寫作訓練。我相信,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紅芳.初中作文初探[N].學知報,2011
【2】張桂秋.初中作文系統訓練綜論[J].廣西教育,2002(26)
一、選真擷趣,內容兒童化
作文,首先不是研究文,而是要研究人。兒童有兒童的特點,童眼是獨特的,社會百態、天地萬物在他們的眼里都是可以對話的朋友,都具備七情六欲;童心是純真的,他們追求快樂,喜歡夢幻,樂于合群,處事待人簡單樸實;童趣是豐富的,他們有自己的快樂王國、生活的情趣……作文教學應順應兒童心性,提供的習作素材要有意思,要有真情,有真趣,有真意。這是作文教學成功的保證。清代詩人鄭板橋指出:“作詩非難,命題為難。題高則意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其實,作文與寫詩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出題目時(即用歇后語編故事),既能體會到學生的喜好,又能讓我們的習作訓練與孩子們的心同步。比如,很多的小學作文會涉及人物描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老師等等,都是學生曾經多次寫到的內容,每每提起這些作文題目,學生反應都不會太積極,一是寫的多了,二是對作文提不起興趣,每次作文課堂都是教師布置作文題目,稍作講解,接下來學生就要進行自主寫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人物描寫的作文課題中,例如,我的爸爸,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關于學生爸爸的問題,像爸爸的職業、興趣愛好等等,接下來選擇幾位同學在講臺上模仿父親平時喜歡的做的事情,這個時候課堂氣氛已經活躍到一定程度,學生不僅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教學,而且學生之間也會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會消除長期對作文課堂的倦怠情緒,還會激發學生寫作的思路,是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二、樂教善喻,教法趣味化
小學作文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是以詞語為零件、以思維為主軸、以興趣和情感為動力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要把激發兒童的作文興趣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調動兒童的寫作興趣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是否能運用嫻熟的教學方法,而主要是由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決定的。教學是一種生活,不要讓學生感覺到是在上課。從啟發選材到打開思路,從快速行文到修改作文,都離不開興趣。當學生的興趣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之后,他們肯定便會“文思泉涌,筆走如飛”了。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用聽、說歇后語為先導,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再以編演故事為媒介,激活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最后以“多就少改”為策略,收獲兒童的性靈文字。我想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力量、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都能得到自由的發展。比如,張祖慶老師的《月亮之上――微電影與創意寫作》習作教學讓我耳目一新,微電影也可以作為習作教學資源,這著實打開了我閉塞而又僵化的思維理念。都說潛移默化激發寫作興趣是培養寫作的關鍵,張老師就是緊緊扣住了學生們的眼球,從電影海報到介紹梗概,在長短海報的對比中,孩子們習得了梗概的寫法。這時再讓學生觀看微電影,提出要求練習寫作,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更巧妙的是,老師在點評中抓住懸念設置,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修改,再引導學生說出電影中的獨特發現,將自己的發現寫成影評,并在網絡分享,讓孩子們有了被關注感和成就感。
三、心聽評智,評價智慧化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批改,本身就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它著眼于學生的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應把教師的“批改”變為同學間“互批”。教師就作文讓學生平等交流,以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同學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的評估結果,這樣對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學生形成他們的寫作個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極大的幫助。
近些年來,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互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互批的內容
學生互批作文的內容主要包括:修改、點評。修改主要是針對習作中的字、詞、句、標點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點評是針對習作的謀篇布局、選材構思,在習作的句段旁或文末寫上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肯定優點,指出缺失,提出希望。
二、互批的步驟
1.送閱。學生把自己寫好的作文拿給同學閱讀,并拿來同學的作文仔細閱讀。
2.修改。學生在閱讀習作過程中,用紅筆及時進行修改和點評。點評的學生,在文末還要署上自己的姓名。
3.回閱。學生分別送還作文,再認真閱讀自己的作文和同學對習作的修改、點評,然后做出相應的修改,并在文末寫上幾句自己的感受。
4.上交。每個學生的作文,必須經過同學互批點評后,才能上交給組長,再交給老師。
三、互批的好處
第一,讀者意識。學生之間互批作文,首先是給學生的作文請來了確定的“讀者”。學生寫作文時有了讀者意識,就會進一步端正寫作態度,因為怕自己寫出的作文不好而在同學面前出丑,所以就會用心寫作,寫出來的作文自然能夠更加被讀者所喜歡。
第二,互相學習。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拿給同學看的同時,自己也可以欣賞到同學的作文。由于同齡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思想意識等方面差異不是很大,這種相互學習、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讓他們所接受,勢必能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作文帶給他們的樂趣。
第三,培養能力。學生在互相批改、點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了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充分認識到了反復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學會了創造、賞識和鼓勵,也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信心和積極性。這種作文互評方式的效果如何呢?我們不妨一起來欣賞一下一些學生寫的評語和感受。
1.讀者的點評
學生一:把心中的感受寫了出來,很真切,讓我們很同情你。建議你把自己做的事情多寫一點,這樣與姐姐才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學生二:寫得太棒了!讀了你的作文,我仿佛看到了阜寧大糕的樣子,聞到了它的香氣,嘗到了它的甜蜜,摸到了她的軟綿,饞得我快要流口水了。
學生三:讀了你的作文,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你文中用了不少好詞佳句,說明你平時很喜歡看書,注重積累。希再接再厲,努力成為一名小作家。
2.作者的感受
學生一:你的點評很有道理,感謝你對我的幫助,下次我一定要盡可能減少錯別字,正確運用標點,寫好人物的特點。
學生二:我原先覺得自己寫得很不好,結果看到同學對我的作文點評后,我心里樂滋滋的,好開心哦!
學生三:同學們寫的作文評語里包含著對我的鼓勵,讓我更加有信心去寫好作文。
綜上所述,我們真的不能小看學生,他們的點評是那么有板有眼、像模像樣。說實話,有時老師寫的作文評語也未必有這些學生寫得精彩呢!
第四,設下鋪墊。學生在互相批改之后會把作文交到老師手里,老師再進行批閱和點評。教師可以從這些評語中看到學生在讀作文的時候重點關注什么,為接下來的作文講評和今后的作文互批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