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事跡心得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段時間,一場名為“學李斌、見行動、看成績、比奉獻”的活動在我市掀起。李斌,生前曾任雁山公安分局雁山派出所副所長,是成千上萬“桂林警察”中的一員。由于長期積勞成疾,今年3月3日,他在連續工作了幾十個小時后,駕車外出執行公務途中突發腦溢血昏倒在車里。在昏迷了48天后,他安靜地走完了僅有38載的人生旅程,把太多太多的遺憾和無數人的惋惜留在了這個世界。
他是無數老百姓發自內心稱道的“好警察”,他走村串戶與村民交流從不“擺架子”;他總是把老百姓的事掛在心上,卻從不愿給村民添麻煩。
他是同事們眼中執著的“工作狂”,從警10余年,作為長期在基層派出所工作的民警,他做的多是默默無聞又繁瑣的“小事”,但他始終任勞任怨,從沒有過一句怨言。
在家人看來,他深愛著警察這份職業,并用生命捍衛著頭頂上的警徽賦予的那份責任,他無怨無悔地堅守著曾經許下的“錚錚誓言”。
王華6歲那年,爺爺得病去世。此時,她的弟弟剛剛出生十幾天,嗷嗷待哺,爸爸有心臟病,需要一大筆醫療費,媽媽苦苦堅持了半年后,因為承受不了巨大的家庭壓力撒手人寰,一年后爸爸也因病去世。爸爸去世后,留給王華姐弟倆的,是兩間破舊的平房和近萬元的債務,房子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個衣柜,再也沒有一件象樣的家具。當時王華只有七歲,弟弟才一歲多。從此他們成了沒有父母的孤兒。他們姐弟倆個跟著年邁的奶奶和伯父生活在一起。伯父也是疾病纏身,一直單身一人。
從小聰明伶俐的王華,非常惹人喜愛。在學校里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貧窮的家庭無力供她去上學,她的小學老師都為她的輟學感到痛心和惋惜。王華心想她還有弟弟,她要把上學的機會讓給自己的弟弟,她不希望弟弟輟學。她要靠自己勞動掙錢養活這個家,供養弟弟成才。拿著初中入學通知書,王華知道,伯父沒有這個能力讓她繼續上學,也就沒有向伯父開口,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同齡的小伙伴去上學。十四歲正是花一樣的年齡,當其他同學還在學校里上課、在父母懷里撒嬌時,王華就離開家去孫伯打工了。她沒法跟同齡人比,她要出去掙錢,養活弟弟和八十多歲的奶奶,她不想再給伯父增加負擔了。
悲慘的命運沒有擊垮幼小的王華,反而磨練了她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豁達開朗的性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2004年,伯父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倒塌了,王華和奶奶把父親留下的兩間小屋修了修,一家人就擠在這兩間小屋里,后來弟弟大了,跟奶奶、姐姐在一張床上擠不開,就跟著伯父住進了鄰居家的破舊房子里。伯父心里非常慚愧,他覺著對不起死去的弟弟,沒有能力供王華完成學業。他何嘗不想讓王華上學,但他渾身是病,經常吃藥,實在是無能為力。
在孫伯,王華跟著別人學習蒸饅頭、烤火燒、炸油條,她聰明乖巧,手腳麻利,學東西很快。掌握了面食加工技巧后,為了照顧奶奶和弟弟,她回家搞起了面食加工。每天凌晨一點多就起床和面,四點多開始炸油條、烙火燒,蒸包子,一直忙到上午十一點多,再推著油條火燒到街上賣,回來已是下午兩點多,接著還要為晚上的工作做準備。這些在常人看來,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但王華就做到了。日子雖然非常艱苦,但王華非常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她還經常安慰奶奶要注意身體。她暗下決心,要把自己的弟弟培養成才,還要幫著伯父蓋起倒塌的房屋。當時十九歲的王華,已經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面對家庭的不幸,人生的苦難,王華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抹干眼淚,自立自強,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支撐起一個殘缺不全的家庭。在她的努力下,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她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四周鄰居及全體村民對她刮目相看,也成為同齡人學習的典范。
道德模范王華
陳俊坤
開學第一天,當我走進校園的一剎那,我被眼前的雕像吸引住了。那是“周江疆”?那個兩進火場,救出了10名員工,自己卻不幸倒在火海之中的“高富帥”。此刻,他頭戴軍帽,胸前哈圍著紅領巾,微笑著就站在我們的面前。
在這個火熱的夏天,一個更火熱的英雄形象在人們心中樹立。周江疆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精神,更成為了一代人的精神坐標和價值取向。
周江疆事跡之所以產生這么持久的影響,和周江疆舍身忘我,大愛無私的高尚情操,愛崗敬業,忠于事業的高尚品格,不驕不躁、樂觀向上的高尚品質是分不開的。周江疆是富二代,獨子,開豪車,住別墅,但是他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火時,舍身忘死,兩返火場救同事,這種精神與勇氣更值得贊揚。
我是**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當我第一次學新民同志的先進事跡時,我的內心是慚愧的,慚愧的是同樣是一名警察,我卻沒有什么可以引以為豪的特殊經歷,更沒有什么英雄壯舉,可我同時也是高興,高興在我們**派出所里也有很多像他一樣,始終懷著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無比熱愛、對公安事業不懈追求的普通民警。
看吧,他們正意氣風發地一路走來。走在最前面的是所領導。所長站起來象尊鐵塔,走起來虎虎生威。辦起事來鐵骨錚錚,從不妥協。 與所長并肩的是兩名副所長,見識了他利用信息化手段串并案件、研判信息,破獲了一系列高難度案件、使我們的抓捕人數、起訴人數均列全市第一名。見識了他在處置一起起突發事件中的周密沉穩、干練利落,才曉得他們是所長的左膀右臂。以他們的膽魄和經歷,在繽紛的人生舞臺上,他們似乎可以大刀闊斧地踐行更高的人生夢想,但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安基層基礎工作。在駕馭轄區治安形勢和提升群眾滿意率上,他們運籌帷握、殫精竭慮,他們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他們創新務實、開拓進取,他們迎難而上的身影定格為引領隊伍的一面高揚的旗幟。向陽所的榮譽墻上,一張張撲面而來的獎牌見證了他們的鐵腕和柔情,見證了他們的跋涉和跨越,見證了他們的耕耘和收獲。
如果要問我們派出所什么用得最鋪張?我說辦公室的燈光亮得最鋪張?在民警心目中,什么最香?隔了夜的瞌睡最香!我們的待遇不高,吃苦受累卻最多,辦公室的燈總是通宵達旦地亮著,你聽——審訊室里,一問一答、此起彼伏,時而平靜、時而激昂;調解室里,先是“聽取哭鬧聲一片”,一番情理動曉之后,“雨過天晴見彩虹”;綜合室里,內勤民警在鍵盤上噼里啪啦,運指如飛;警務室里,社區民警披著朝霞下社區走家串戶,踏著星光回來悉悉索索整理資料;交通崗上,炎熱的夏季,揮汗如雨堅守三尺崗臺,寒冷的冬季,頂風冒雪情注揮手之間;值班室里,接警電話驟然響起,警車呼嘯而出……警燈閃爍,警報拉響,劃破靜靜的黎明,浸染在不滅的燈光里,串起每一間辦公室里躍動的音符,就象奏響了一曲交響樂,顯得那么和諧、那么的有韻律。
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的民警是一位曾經在邊陲金戈鐵馬的軍官。軍轉地后,誰都有一番書寫一段警營傳奇的心境和豪氣,但為了顧全工作大局,他主動請纓,日復一日的站在路口向指揮著當年的士兵那樣指揮著千軍萬馬的車流。大家說他坐地生根,站成了一棵讓人看著、想著都替他不甘的樹。他笑笑說,這棵樹雖然不會結出耀眼的果子,但每一片葉子都是為老百姓的需要而生長。他把自己從警的豪情化成每一次微笑,化成每一個敬禮和解釋。
她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警。難得休閑的日子里,她的眉毛細細的、聲音也細細的。進得所來,時髦的發卡被警徽取代,她的性別就消失了。她和男同事們一起夜巡、蹲守,一起翻越、追擊。面對狂妄的歹徒,面對棘手的案情,她潑辣,她冷靜,全然沒有了踩到一只老鼠時的花容失色,沒有了小女人碰面時的嘰嘰喳喳。只是夜巡的時候,看見萬家燈火和琳瑯滿目的商品,她偶爾會分一下神,她會想起久未謀面的兒子和衣柜里那套花了她近一個月工資卻一直沒來得及穿的淑女裝。
當這支隊伍鏗鏘有力地從我們面前走過。
親愛的朋友,我只想問問你:當你走在上班的路上,當你推開辦公室的窗、打開電腦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陪愛人到郊外踏青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正享受著安寧和幸福呢?也許你沒在意。你意識到了這份安寧和幸福,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們這一群人,明白那份赤膽忠心、古道熱腸,明白那份在艱險面前的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在辛勞面前的堅守執著、無怨無悔,明白我們委屈后的坦然、付出后的甜蜜,你就會深深地體會到,這就是我們,河南公安,我們普通的一警。
2022年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星期五,老師在群里通知,要求我們星期六晚看《新時代好少年》這個節目。
周六晚上不到八點,我早早守在電視機旁,等待節目開始。到了八點,節目準時開播,我激動地看了起來。最讓我佩服的是黃俊凱,他跳繩速度極快,創造過吉尼斯世界紀錄。在30秒的時間內,他第一次跳了133個,第二次跳了136個,第三次跳了144個,真是奇跡啊!要是我,50個都跳不到。他之所以取得這么好的成績,跟他背后的艱苦付出和永不退縮的精神有著很大的關系。
還有一個姐姐,她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她媽媽生病,導致腿不能走路,爸爸也離家出走。小小年紀的她就挑起了照顧自己和媽媽的重擔。每天自己去上學,放學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媽媽做飯,先把媽媽安頓好,以后自己才開始寫作業。晚上常常都是忙到十一二點。這個點兒,別的同學早都已經進入夢鄉了,但她卻從未抱怨過媽媽,也沒喊過累??吹竭@兒,我被她深深地感動了,眼淚奪眶而出。想想我們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看了這個節目,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永不退縮。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能抱怨,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在學習中,也要更加努力,刻苦學習。
2022年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梁啟超曾說:"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中國新時代好少年應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樂于助人、敏而好學……都是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觀看完新時代好少年這個節目,我認識了用付出三次打破世界紀錄的黃俊凱,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的李艷艷,熱愛冬奧,追逐夢想的劉博洋……
他們的眼中有一種關愛祖國的眼神。他們的手中掌握著保護祖國的力量。他們的心中有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有的人會問:"新時代好少年是什么?怎樣才能當一個新時代好少年?"新時代好少年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當一位新時代好少年,我們應該隨時具備挑戰精神,擁有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樂于科學探索的精神……
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很多,他們都是你眼中的新時代好少年,有的時候你的同學幫助別人,這是一種歡樂,有的時候你的同學樂于科學探索,這也是一種歡樂。
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當新時代的小志愿者。
2022年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這期節目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少年,有熱愛航模飛機的董天晨,沉浸科技的邵子衿,堅持不懈的顏玉宏……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位身殘志堅的殘疾人:顏玉宏。
這位少年在兒童時期患了小兒麻痹癥,未及時就醫而導致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他不愿屈服,每天堅持用拐杖走路。他還加入了殘疾人游泳隊,每天在游泳館里練習,成為了一名殘疾人運動員。由于雙腿不能動,他經常沉到水里,可他依舊堅持不懈,努力練習??吹竭@里,我很震驚:一個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堅持下來,他卻沒有放棄,可見他是個意志堅定的人。
另一方面他學習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屏山中學。新學校住宿在五樓,他不得不堅持爬樓梯。學校出于好意,想把他的宿舍改在一樓,可他依然堅持自己爬上五樓。就餐時他得用手把碗拿到桌上,本來就要用雙手握住拐杖,可還要用幾根手指拿碗。同學們看見了,想去幫他,他卻說:”同學只能幫我三年,以后還得靠我自己,所以要盡量自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