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數學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內容
課時目標
1.知道三角形按內角的大小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2.經歷分類的過程(自主確定分類標準自行分類形成統一的分類),在操作中去認識各種類別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對三角形的分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重點
知道三角形按內角的大小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難點
經歷分類的過程在操作中去認識各種類別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分組討論、演示講解等多種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
第一次備課
第二次備課
一、談話引入
1.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識,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呢?
2.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三角形的知識研究三角形的分類(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已有數學經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二、自主探學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中的6個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觀察每個三角形中3個角分別是什么角?
(2)根據角的特點對這些三角形進行分類,并思考這樣分的依據。
(3)給同桌同學講一講,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2.反饋學生的分類
①3個角都是銳角的為一類,3個角中有1個角不是銳角的為一類。即(1)(3)(5)為一類,(2)(4)為一類。
②有直角的為一類,沒有直角的為一類。即(2)為一類,(1)(3)(4)(5)為一類。
③有鈍角的為一類,沒有鈍角的為一類。即(4)為一類,(1)(2)(3)(5)為一類。
④全都是銳角的為一類,有直角的為一類,有鈍角的為一類。即(1)(3)(5)為一類,(2)為一類,(4)為一類。
(如果學生4種分類方法都有)這4種分類方法都是正確的。在這4種分類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細、更清楚?
(如果學生只有前面3種分法)請你再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討論:還可不可以進一步細分?
二、合作互學,優化展學、多元評學
3.整理分類結果
(1)這些三角形,我們都可以將它們分為幾類?(3類)也就是3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為一類,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為一類,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為一類。
(2)邊說邊板書:
銳角三角形
按角分類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3)看書,讀一讀第40頁上什么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4)為什么這里說“有1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個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個直角呢?在一個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個鈍角呢?(從三角形內角和方向去思考)
4.認識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三角形看著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由幾部分組成,哪幾部分?(板書)
[設計意圖]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分類不重復、不遺漏的原則。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實破,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優化練學
1.課堂活動3
(1)第1和第2個圖形為什么可以直接確定?(因為露出的部分是1個鈍角和1個直角,根據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定義可以確定)
(2)第三個三角形露出部分為一個銳角,那么第三個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嗎?(不是一,有可能下面是一個鈍角和一個銳角或者一個直角和一個銳角,必須有3個角是銳角的才是銳角三角形)
2.練習十一(1—3題)
二題直接畫在書上
三題:(1)沿對角線減(2)沿高減
[設計意圖]
是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這幾道練習由淺入深,由直觀到抽象,層層遞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石家莊市西苑小學
陳會敏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7、9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經歷自主探索小數加法估算、小數連加計算方法的過程。
2、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估算,并表達估算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會進行小數連加運算,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3、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體驗簡便運算的作用,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
1、師生談話,由上節課購買帽子、手套引出購買食品的事。讓學生了解實物和價錢中的信息。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購買帽子和手套的問題,今天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和食品有關的問題。
出示情境圖。
2、讓學生了解實物和價錢中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圖中有三種食品:奶粉、燕麥片、豆粉。
生2:1袋奶粉11.3元;一袋燕麥片16.9元;1袋豆粉8.7元。
二、自主學習
1、提出“買這幾樣食品大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試著估算。
師:現在,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一下,買這幾樣食品大約需要多少錢?
給學生獨立思考、估算的時間。
2、交流估算方法,要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估算方法的機會,使學生體驗到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師:誰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按“四舍五入”法把它們都看成整元錢,11.3元看成11元,16.9元看成17元,8.7元看成9元,11+17+9=37(元),所以買這幾樣食品大約需要37元。
生2:一袋奶粉和一袋豆粉正好20元,再加上一袋麥片大約17元,合起來一共大約需要37元。
生3:我只要把整元的加一下,11+16+8=35,大約35元。
……
教師對第二名學生的方法給予積極評價。
3、提出“買上面幾樣食品實際需要多少錢”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自主解決問題。
師:剛才大家估計所需要的錢不到40元。到底是不是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算一算,實際需要多少錢。
讓學生獨立試做。教師注意巡視,發現試做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在交流計算方法時,要有重點的進行全班指導。
4、全班交流。要鼓勵學生大膽介紹自己個性化的算法,對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重點指導;對想到用“湊整”方法的要給予激勵性評價。要根據學生計算情況,如果學生沒有用簡便方法計算,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把簡便方法介紹給學生。
師:誰能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豎式計算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先把兩個數相加,再用和加另一個數,寫成兩個豎式。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算出和后加另一個加數,用一個豎式。
直接寫一個連加豎式。
之后,師生進行對話。
師:用豎式計算小數連加,應該注意什么?
生1:小數連加可以寫成一個豎式。
生2:小數點要上下對齊。
生3:從右往左計算,將每一位的計算結果寫在每一位的下面。
師:這三種豎式計算的方法都不錯!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生1:我是用脫式直接計算的。
11.3+8.7+16.9
=20+16.9
=36.9(元)
師: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做?是怎么想的?
生:一袋奶粉11.3元,一袋豆粉8.7元,加起來正好20元,所以我先用11.3+8.7……
師:誰知道他這樣做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生:加法結合律。
三、嘗試應用
讓學生自己計算,并激勵“看誰的方法更簡便”,交流時,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計算方法的機會。
師:在小數計算中,根據小數的特點也可以運用運算定律進行計算。下面來做“試一試”的題,看誰的方法更簡便。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試做,教師巡視,關注后兩道式題,學生是否運用了簡便方法。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讀文字敘述和統計圖,了解題目中的信息,自主解決問題。交流時,說一說估算與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最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題中的文字和統計圖,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某紡織廠2005年第三季度計劃完成100萬米的生產任務。
師:你知道第三季度是一年中的哪幾個月嗎?
生:七月、八月、九月。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介紹一年四個季度。
師: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個紡織廠第三季度是否完成了計劃?
生:完成了,因為27+36+40=103(萬米)
師:那究竟完成了多少米呢?自己算一算。
學生交流、匯報計算的結果。
2、“練一練”第2題,先交流估算的方法,再解決計算問題。
師:看第2題中幾種用品的價錢,估算一下,買這幾個東西,50元夠嗎?
學生回答后,自己計算第(2)題。
3、“練一練”第3題,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時,重點說一說怎樣想的,怎樣進行簡便計算的。
師:第3題都是連加計算,看誰的方法更簡便。
交流計算結果時,注意檢查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以及1、2、4題是否運用了簡便算法。
4、“練一練”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記下提出的問題和解答的結果,再與同伴交流。
師:我們每天學習都要用到課本,你知道每本書的價錢嗎?看一下你用的課本,把價錢記錄在練習本上。根據你記錄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答出來。然后與同學交流一下。
認識小數
主?備?課人
授課
人
課時
1
節次
1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知識背景下經歷通過商品價格認識小數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1)學會認識小數。
(2)能正確地讀、寫簡單的小數。
(3)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
(4)培養學生類比、遷移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激發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體會合作交流的學習經歷。
學?習?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學?習?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小數的意義。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備
互?動?探?究?過?程?及?活?動?設
小數轉化為
元角分表示
學生試著總結讀小數的
方法
小組合作總結寫小數的
方法
師: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上課。昨天老師給大家布
置了一項任務,去超市調查商品的價格,完成怎樣誰來說說?
生:匯報調查結果
師:大家完成的不錯,誰試著把第2題讀讀?誰把第3題給大家展示一下呢?和他們寫的一樣的同學請舉手,有部分同學寫的不一樣,沒關系我們一起上完這節課你就會了。
一、導入:
師:老師想去超市買些商品,在坐哪位售貨員給我報報這些
商品的價格呢?小熊?風箏?練習本?氣球?
生:(板書:?7.25元、8.80元、1.06元、0.58元)7.25元還可以怎么說?8.80元?1.06元?0.58元?
師:擦掉元字觀察(7.25、8.80、1.06、0.58),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不是整元數,不夠整元部分都有兩個數字。他們都有一個圓圓的小黑點。(板書:“.”叫做小數點讀作“點”)
師:對!像7.25、8.80、1.06、0.58這樣的數(數中有一
個小圓點),都叫做小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小數。(板
書:認識小數)
二、新授
(一)小數的讀法
1.師: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不是整元的數,像毛毛熊價格是7.25元,這個數你會讀嗎?就在這時小數點顯本領了,往數中間一站,把數分成了兩部分,小數點左邊表示整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角,第二位是分。7.25這個小數怎么讀可把老師難住了,誰來幫幫我?(板書:7.25)
2.師:
明明過生日,媽媽給明明買了一些好吃的,誰來報價格呢?酷兒2元5角一瓶也可以說2.5元一瓶…
3.師:讀了這么多小數,下面四人一組討論小數是的讀法?”。
生1:小數點的左面的數按整數的方法讀,小數點讀“點”,小數點右面的數不用讀數位。
生2:小數點的左面的數按整數的方法讀,小數點讀“點”,小數點右面的數按順序讀出各個數字即可。
4.師:同學們總結得真不錯!小數點把小數分為兩部分。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方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讀小數時,先讀整數部分,再讀小數點,最后讀小數部分。
5.師:現在大家已經清楚小數怎么讀了。拿出我們的前置作業單同桌之間互相讀讀你調查的商品價格。誰上來給大家匯報你調查商品的價格?
(二)小數的寫法
1.師:剛才大家小數讀得非常好。寫小數很簡單吧。請看大屏幕在本上寫出小數,老師出示錯誤寫法。
2.師:看則容易,實則不易,誰勇敢的上來自我挑戰呢?
3.師:
同學們你們在寫小數時,有沒有提醒同學們要注意什么?現在4人一組說說注意事項
生1:要寫上寫作和冒號。
生2:小數點要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4師:(出示課件)注意: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整數部分是零的寫作“0”;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寫小數時,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
三、鞏固
師: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小數。下面我們來做一些練習?鞏固一
下剛剛所學的知識。蜜蜂怎么這么快采到了蜂蜜,有什么竅門嗎?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快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吧。
師:我對你們的表現都很滿意,我給大家打滿分10分。今天,
大家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就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開始自我檢測吧,時間為5分鐘。?學生試著總結讀小數的方法?????小組合作總結寫小數的方法。
師:看到大家掌握的這節課的內容,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
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素養拓展
1.
寫出下面各小數
三點四五?寫作(?????)????????七點零六?寫作(???????)
六十點一二?寫作(????)??????零點零五?寫作(????????)
2.小法官巧判斷
(1)小數就是非常小的數(???)
(2)4.03元就是4元3角(???)
(3)0.40讀作:零點四十(???)
(4)40.030讀作四十點三(????)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像7.25、0.25、3.6……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叫做小數點??????讀作:點
7.25?????讀作:七點二五
教學反思(主備人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
3、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話劇導入,引出新知
三個農夫去伐木,分別說自己的木頭是最長的。于是拿出尺子量了一下,第一個農夫說自己的木頭是0.8米。第二個農夫說自己的木頭是0.80米。第三個農夫說自己的木頭是0.800米。第四個農夫想了一會說,0.800米這個數字最長了。所以他的木頭最長!
同學們,你們認同這個裁判的說法嗎?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探究,究竟誰的木頭長。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首先,我們聯系書中的例1,去探究一下究竟這三個農夫的木頭更長一些呢,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學生略加思考后馬上提問,要求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書并演示: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0.8米=8/10米=(10份取8份,沒份1分米)=8分米
0.80米=80/100米=(100份取80份,沒份1厘米)=80厘米=8分米
0.800米=800/1000米=(1000份取800份,沒份1毫米)=800毫米=8分米
那0.8米、0.80米、0.800米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很快回答后課件演示。并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三、合作探究
剛才我們用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初步得出了結論,就是小數末尾填上或去掉0,大小不變,那現在我有一對數字,后面沒有單位,還符合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用小組合作的的方法,集思廣益,去驗證一下吧。
(1)比較0.30和0.3的大小。
預計回答1
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應該涂多少格?
學生涂完色問:你為什么這樣涂?之后演示涂色過程。
同桌商量比較,匯報結論。
問:誰涂的面積大?0.30和.0.3的大小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觀比較法:看上去都一樣大;
理論推導法: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
課件演示重合圖形。(在原板書下再板書:0.30=0.3)
預計回答2
將0.3與0.30后面加上單位“元”
0.3元=3/10元=3角
0.30元=30/100元=30分=3角
所以0.3=0.30
預計回答3
0.3與0.30中的3,所占的位置都是十分位,代表的意思為三個十分之一,做一大小相同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看來不僅僅是個特例,再次驗證我們的猜測。
四
歸納提升
教師指著板書說: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教師提問幾個小組代表讓其歸納,不夠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得出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課件展示)
五、鞏固運用、交流反思
1、下面有三個小朋友,判斷他們一樣高嗎
1.2
1.20
1.02
2、一家公司用下面三種交通工具運送貨物。它們運送貨物的質量一樣嗎?
50噸
500噸
5噸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不改變大小,哪些可以去掉0?
3.60
6.80
500
3.90
6.70
0.04
600
2.020
4、連線,把相等的連起來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5、游戲
你能只動三筆,使7、70、700、7000四個數相等嗎?
六、鞏固運用、課后思考
老師:農夫,你對這樣的結果滿意嗎?
農夫:不滿意,雖然填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不變,也就是說我們的木頭居然是一樣長的,這肯定是我的鋸不如他們的鋸大。
老師:好,那今天讓你先選擇一個最長的鋸,好讓你明天贏了他們。
1.2
1.02
1.002
農夫:你看!這個0并不是在末尾,也不能去掉,說明他們不一樣長,我呢,就要這個數最多的!一定最長!
老師:那我們課下去幫他比較一下,這三個鋸,到底哪個最長。
【學習目標】
1、認識和理解同一平面內平行線、垂線的概念。
2、能準確判斷同一平面內的平行線和垂線。
3、提高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同一平面內平行線和垂線的概念。
難
點:理解同一平面內平行與相交的特點。
學生活動單
教師導學案
【活動方案】
活動一:
分一分,填一填。
1、在一張紙上,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有(
)種情況,分別是(
)、(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
),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
(
)。
活動二:議一議
一、課前活動:
觀看小朋友甩蔥歌舞蹈視頻,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筷子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音樂停止時,把手中兩只筷子丟在自己的桌面上,然后用彩筆在白紙上畫出筷子組成的圖形。
二、分一分,填一填。
1、自學課本56頁。
2、填一填。
(1)在一張紙上,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有(
)種情況,分別是(
)、(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
),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
(
)。
1、量一量,
活動單上的兩條相交直線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2、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
)
,就說這兩條直線(
),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
)。
【檢測反饋】
1、抽獎游戲。(判斷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是相交還是平行。)
2、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我學習了平行與垂直的知識,知道了:
①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相交。
②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③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不平行就相交。
三、議一議。
1、量一量,
活動單二第一題的兩條相交直線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2、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
)
,就說這兩條直線(
),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
)。
四、【檢測反饋】
1、抽獎游戲。(判斷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是相交還是平行。)
2、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我學習了平行與垂直的知識,知道了:
①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相交。
②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③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不平行就相交。
④直線行駛的汽車車輪留下的兩行印跡互相垂直。
3、動手折一折、畫一畫。(先按要求折,再把折痕畫在圖中。)
(1)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使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使折痕互相垂直。
我的收獲:
④直線行駛的汽車車輪留下的兩行印跡互相垂直。
3、動手折一折、畫一畫。(先按要求折,再把折痕畫在圖中。)
(1)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使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使折痕互相垂直。
五、平行與垂直在生活中的運用。
六、全課總結。
七、板書
平行
同一平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