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愛情詩歌

      現代愛情詩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愛情詩歌

      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西愛情詩歌;表達方式;含蓄;奔放

      愛情,是人類社會文學藝術和詩歌的永恒主題,是古今中外無數詩人吟唱的人性中美好的情感。愛情的主題是詩歌最普遍的源泉,由于社會環(huán)境、文化背景、所受教育、歷史傳統(tǒng)等方面的差異,中西方在詩歌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差異。這個世界的人們對愛情都懷有共同的心理訴求,這就是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能跨越語言屏障,彼此欣賞有關愛情主題文藝作品的基礎。中西愛情詩歌所擁有的共同主題就是詩人們以飽蘸情感的筆墨,表達他們對愛情的渴望與對愛情的禮贊,描摹他們心目中理想中的愛人形象,抒寫得到愛情后的幸福,愉悅及所愛的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憂傷。中西愛情詩歌不僅內容各有側重,而且風格也各具特色。中國古代愛情詩多是哀婉朦朧,含蓄隱曲的。而西方愛情詩歌則多偏于宣泄,熱情似火,直抒胸意。

      本文將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和彭斯的《A Red,Red Rose》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了解并欣賞中西方詩歌中對愛情表達方式的不同。

      中國詩歌中對愛情的表達相對含蓄,含蓄是中國文學的本色,是不同于西方文學的一個顯著特征。“義象貴含蓄”正是要求詩人不要把話說得太直、太露,而是要把意思隱藏起來,不是字面上的簡單言傳,而是言外之意須使人心領神會。具體說來,漢語愛情詩歌的含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重環(huán)境描寫,這是由古人傳統(tǒng)的作詩手法決定的。第二個方面:委婉表達,含蓄婉約之美是中國詩歌鮮明的特色。中國詩歌忌諱“說破”。“詩之美常常不在于說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個說法”。中國詩歌的表達常常不是一種一語道破、直露的表達方式,而是一種隱晦曲折的、婉轉的、別出心裁的表達方式。

      一.徐志摩《雪花的快樂》中的情感表達方式

      徐志摩在我國詩壇上,尤如一顆劃破中天的流星,雖然短暫,卻留下了驚人的光亮。他的詩歌,崇尚理想,歌頌光明,哲理深刻,內涵豐富,詞句優(yōu)美。讀他的詩,使人感覺到詩里有一種對社會和人生的穿透力,而且回味性強,經得起長時間的咀嚼。《雪花的快樂》發(fā)表于1925年1月,收入《志摩的詩》中,是他前期作品的代表作,也是這本詩集里比較完美的一首詩。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詩人前期的思想,也代表了詩人初步成熟的藝術風格。這首詩的最大特征就是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在這首詩歌中,現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么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zhí)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的結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fā)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代美學時期永恒的幻像。對于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驅力。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現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jié)。與其說這四節(jié)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合的章法結構之美,不如說它體現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于淡淡的憂傷的光環(huán)里。雪花的旋轉、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yōu)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zhí)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出現的“飛揚,飛揚,飛揚”體現他酷愛自由,可為了實現理想,他寧可“消溶”,足以體現他的癡迷。全詩層次分明,段落簡潔,章節(jié)明朗。從其藝術手法上看,是吸收了聞一多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三美”的主張。這首詩在音樂美、視覺美、意境美等方面確實下了一番工夫。他把古典詩詞的形式美、意境美與現代詩的自由、灑脫巧妙地熔為一爐,實不愧為現代詩作的名作。徐志摩的詩歌,浸潤著其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超越階級和時空界限,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高度和諧統(tǒng)一,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為中國新詩的抒情藝術樹立了一塊不朽的藝術豐碑。

      二.彭斯《一朵紅紅的玫瑰》中的情感表達方式

      與中國詩歌截然不同的是西方詩歌在情感表達方面注重“直接”。如果說“含蓄”是中國愛情詩的本色的話,那么“直接”就是西方愛情詩的顯著特征了。西方愛情詩的直接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與漢語詩的委婉曲折,通過外在環(huán)境或具體、典型的外在形象的描寫去激發(fā)讀者的想象不同的是,西方詩人們注重主觀抒情,喜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來謳歌愛情。關于這一點,首先,可以比較一下中西詩人在敘述方式上的顯著差別。漢語情詩中,詩人們常常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描寫戀愛中的人的喜怒哀樂,和詩中的主人公們總是隔了一層,多了一種冷靜而客觀的色彩,例如各朝代描寫后宮宮女們的愛恨情愁的宮怨體詩歌就是如此。而在西方的情詩中,詩人們常常開口就是第一人稱的直接的內心告白。Robert Burns在《a red,red rose》中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向世人診釋了他對愛人的熾熱。

      O,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 art thou,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nd fare-thee-weel,my only Luve!

      And fare-thee-weel,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my Luve,

      Tho' 'twere ten thousand mile!

      這首詩是彭斯詩集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詩,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是送給他的戀人即少女琪恩。詩人在詩中歌頌了戀人的美麗,表達了詩人的熾熱感情和對愛情的堅定決心。詩人這首詩是送給他的戀人即少女琪恩。詩人在詩中歌頌了戀人的美麗,表達了詩人的強烈感情和對愛情的堅定決心。這是彭斯最有名的愛情詩,節(jié)奏強烈,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作者沒有利用環(huán)境去渲染,烘托氣氛而是采取開門見山的的手法直奔主題,毫不掩飾。“ 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寫得十分熱烈直接,激情飛揚。并用玫瑰來表達對愛人的的情感和留戀。在讀者心中產生獲取了強烈的藝術效果的同時,也凸現出詩中主體的鮮明形象。詩的開頭用了一個鮮活的比喻DD紅紅的玫瑰.一下子就將戀人的美麗寫得活靈活現,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心中的感情。在詩人的心中,戀人不僅有醉人的外表.而且有著柔美靈動的心靈,像一段樂曲,婉轉動人地傾訴著美麗的心靈。

      詩人對戀人的愛是那樣的真切、深情和熱烈。那是種怎樣的愛呀! 要一直愛到海桔石爛,愛的火焰在詩人的心中強烈地燃燒著,詩人渴望有著美好的結果。但是,此時的詩人已經是囊中羞澀.詩人知道這時的自己并不能給戀人帶來幸福,他已經預感到自己要離去。但他知道這樣的離別只是暫別,自己一定會回來的。

      這首詩是詩人的代表作,它打開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對濟慈、拜倫等人有很大的影響。詩人用流暢悅耳的音調、質樸無華的詞語和熱烈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千百萬戀人的心.也使得這首詩在問世之后成為人們傳唱不衰的經典。詩歌吸收了民歌的特點,采用口語使詩歌朗朗上口,極大地顯示了民歌的特色和魅力.讀來讓人感到詩中似乎有一種原始的沖動。一種原始的生命之流在流淌。另外,詩中使用了重復的句子,大大增強了詩歌的感情力度。在這首僅僅有16句的詩中,涉及“愛”的詞語竟有十幾處之多,然而并不使人感到重復和累贅,反而更加強化了詩人對戀人愛情的強烈和情感的濃郁程度。

      三.造成中西愛情詩歌表達不同的原因

      (1)西方美學歷來強調在審美或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時要遵循審美主題要主動地將“主氣”,“灌注”給客體審美對象。西方哲學家都強調了主體情感的主動,積極的外射,比較直觀外露,暢達熱烈。中國的哲學思想與西方不同,因此,情詩也表達出不同的藝術魅力。在中國的哲學里,大自然的人魚鳥獸,花草樹木都是靈氣之物。大自然包羅萬象,生生不息。而人又居其中與其聲息相通,如莊子所云“與天地并生,與萬物并齊。”這物與人的情感相互感發(fā),物情與人的心情交融合一,使傳統(tǒng)美學不著重主體情感的單向投射,而是主張主體,客體之間的雙向交流。這就是中國古代愛情詩之所以體現出朦朧含蓄之美的一個重要原因。西詩熱情奔放,感情如火般熱烈,其文字常常爽直率真,直抒胸臆,甚至直言不諱。而中國占詩則委婉含蓄,哀婉朦朧,迂回曲折,欲語還休。

      (2)由于中國自古以來的儒家傳統(tǒng)觀念,男女之間必須遵守的道德理念一直深深的束縛著人們,也使他們的愛情受到道義責任的約束,因此男女在表達愛情顯得含蓄委婉。和西洋詩相形之下,中國舊詩大體上顯得感情不奔放,說話不嘮叨,嗓門不提得那么高,力氣不使得那么狠,顏色不著得那么濃。在中國詩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式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國詩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詩,仍然不失為含蓄的。聽慣大聲高唱的他們只覺得低言軟語。這里用來體現中西愛情詩的差異恰到好處。

      (3)西方的愛情詩一般與表現人倫融合在一起,寫人倫往往也以戀愛為中心。中國的愛情與人倫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如果說西方始終重視男女的愛情,而中國的詩則更偏重于人倫。中國詩中表現親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誼的內容幾乎與愛情占有同等地位。在西方詩人中如歌德與席勒、華茲華斯與柯爾律治,濟慈和雪萊,魏爾蘭與蘭波諸人雖也以友誼著,而他們的集中敘友朋樂趣的詩卻極少。他們大量的寫男歡女謔、男女情愛,從戀愛中去寄托人生的析理,去享受生活的無窮樂趣。

      (4)中西愛情詩表達的側重點不同。西方愛情詩多以追慕愛人,贊美愛情,勇敢追求愛情為主要內容,中國愛情詩則著重表達與戀人的相思別恨,悲歡離合。因此,閨怨詩、送別詩、悼亡詩在中國愛情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總體而言,中國的詩歌在吟詠愛情時往往都是遮掩式的,表現得較為含蓄和內斂,情調委婉、深沉、綿氏、隱約而又細膩入理,使讀者有思考和回旋的余地,并講究意境的渲染,獨具中國園林式的美學蘊致。而西方愛情詩則熱情奔放,猶如大河奔騰,直奔愛的主題。他們描寫愛情總是比較喜歡竭力表述情感之深厚,寫一種自然的、純粹的愛情。西方的愛情詩,為表現那種洶涌磅礴的激隋,總是竭盡渲染夸張之能事,情感的表達是熱烈奔放,原始狂野的。在表達方式上,西方詩歌以直接熱烈深刻取勝,中方詩人則把“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作為藝術追求的目標,詩歌以含蓄微妙取勝。

      參考文獻:

      [1]許杰.徐志摩新評序,胡凌芝:徐志摩新評[M].學林出版社,1989.

      [2]羅良功.A Survey of English Poetry[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徐志摩;愛情詩歌;魅力

      徐志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稱作“是中國布爾喬亞‘開山’的同時又是‘末代’的詩人”,年僅三十五歲就遭遇空難去世。其創(chuàng)作生涯雖然只有短暫的十年(1922―1931),卻一直是現代文壇一個眾說紛紜的熱點,作為其代表作的愛情詩也備受爭議,褒貶不一。徐志摩的愛情詩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從思想內涵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有獨特的魅力。

      徐志摩雖然生命短暫,他的一生卻執(zhí)拗癡迷地追求“愛、自由、美”――現實中的和夢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個封建、買辦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為一名反封建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追求一種“愛、自由、美”的理想。

      談到徐志摩,不得不談他的愛情詩。有人說他的愛情詩正是他的詩歌里最有特色的部分;事實上,徐志摩的愛情詩也正是其愛情生活的真實體現,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一)

      1915年,由政界風云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而徐志摩對這樁“無愛的婚姻”始終心存疑慮,在英國念書時結識林徽因更促使他決心離婚。1922年3月兩人在柏林離婚,11月還在國內發(fā)表了離婚通告,成為當時的頭號新聞。

      和張幼儀的愛情終結,對于徐志摩而言“共解煩惱結”,督促張幼儀“快努力”,解散后“容顏喜小,握手相勞”“一片聲歡”,由此可見封建包辦婚姻給詩人帶來的痛苦,以至于詩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解除婚約。徐志摩借此詩痛斥封建禮教后說:“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二)

      1920年3月,徐志摩與林徽因在英國相識相戀。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長民也是社會名流。她與徐志摩相識時只有17歲,詩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

      詩人說“夜鶯,從低音唱到高音,從黃昏唱到黑夜。它一聲連一聲地呼喚著愛情”。詩人對愛情充滿了期待。這一時期的徐志摩愛情詩歌主要是描寫愛情的美好,詩人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可見一斑。比如詩人該時期的作品《情死》:

      玫瑰,壓倒群芳的紅玫瑰,昨夜的雷雨,原來是你發(fā)出的信號――真嬌貴的麗質!

      你的顏色,是我視覺的純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幾滴白露在你額上,在晨光中吐艷。

      你頰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帶來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給他們常住的機會。

      你的美是你的命運!

      我走進來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個靈魂――我是你的俘虜!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這里發(fā)抖,

      你已經登上了生命的峰極。你向你足下望――一個無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邊,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虜。

      我在這里微笑!你在那里發(fā)抖。

      麗質是命運的命運。

      我已經將你擒捉在手內!我愛你,玫瑰!

      色,香,肉體靈魂,美,迷力――盡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這里發(fā)抖,你――笑。

      玫瑰!我顧不得你玉碎香銷,我愛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啊!――

      盡膠結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紅,兩手模糊的鮮血。

      玫瑰,我愛你!

      此詩作于1922年,時詩人年二十五六。1922年6月在英時作《情死》,是年8月離英回國。據邵華強徐氏年譜:“(1922)三月,在柏林提出與張幼儀離婚,遭家人和老師梁啟超的反對。”因此,《情死》與《再別康橋》,決不是凌虛之筆,都是寄愛之詩。詩人年少血氣方剛,對愛的遐想和熱烈追求是在情理之中的。

      然而盡管徐林二人相知很深,林徽因還是嫁給了梁啟超之子、后來的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他們的姻緣也是一段佳話。從此林徽因成為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完美身影,從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中我們可以看到。

      詩中“云”是林徽因,“水”是徐志摩。云自在輕盈在空際上隨風飄移,偶爾與地面上的一流澗水相遇,于是便產生了投影關系。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職教育 信息化教學 詩歌專題設計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長期影響下的語文老師,面對基礎薄弱的中職生,目前大多數職業(yè)學校語文課堂中,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中,重傳授輕探究,重結論輕過程,重共性輕差異,重獨立輕合作,重認知輕情感,高耗費低效率等傳統(tǒng)課堂教學固有的弊端依然存在,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也與當今教學改革目標相距甚遠,這樣一來滋長了學生對語文的輕視和厭學情緒。近年來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上冊選編《荷花淀》《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永遠的蝴蝶》《情人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等歌詠人世至愛真情的文章,一改過去中職語文教材面目陳舊、索然寡味的狀況,注入了新的教學內容。選入愛情題材作品是符合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也順應了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更符合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愛情觀作為學生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引導教育不可或缺。

      隨著新型教育技術的廣泛采用,傳遞教學內容的途徑已經在發(fā)生重大的改變,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確保了學生在多種時空下學習這些內容。他們可以按照教學要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且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自我測試和評價。我們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空,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教學模式和語文單學科獨立模塊個體作業(yè)的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在建構主義理論、詩歌鑒賞學習理論的支撐下,我們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對古代愛情詩專題進行了設計。

      1在信息化教學中詩歌專題系統(tǒng)設計

      中職教材中古代詩歌專題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本專題信息化的核心。本專題是師生學習型多媒體網絡教室下的教學研究課程。詩歌是一種以抒情為主的文學形式,即使是敘事詩,也總是把抒發(fā)飽滿濃烈的感情放在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同時又是以愛情題材為主,此時既不能拋開語文學科特點,更不能讓語文課堂變成談情說愛的地方,如何有效適度地進行愛情教育,就應該按照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學生“閱讀各種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豐富內涵,加深和拓寬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思考和認識”為出發(fā)點。是以先進的思想和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為輔助手段,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能力為宗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1.1分析教學目標。

      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設計應側重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向學生提供較為復雜的真實問題,幫助學生開發(fā)或發(fā)現這些問題。本專題的教學內容依據職高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定,教學對象為高中二年級學生,教學時間為4個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教學網站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學習要點,優(yōu)化學習內容,培養(yǎng)專題研究意識。(2)利用軟件,引導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的情感。(3)通過對愛情詩歌的賞析,培養(yǎng)學生對愛情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愛情觀和審美觀。

      1.2確定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網站的設計思路:即利用網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欣賞詩歌,體會古代愛情詩詞的韻味,培養(yǎng)高尚的愛情觀和審美觀。

      我們專題網站設計流程為:網站需求分析一網站功能定位一學習者特征分析一專題內容選取一知識結構體系設計一信息資源選取與整合一學習模塊設計一頁面美工設計。

      本專題是師生協商學習型多媒體網絡教室下的教學研究課程,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能力為宗旨,涉及朗誦教學和賞析教學等諸多層面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通過這一系列合理而完整的設計流程,構建出網站的總體框架。

      1.3具體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以中職教材中古代詩歌專題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理念出發(fā),把網站分為九個模塊(見圖1):

      (1)網站首頁。水墨畫配上古箏彈奏的“梅花三弄”,把學習者拉入了詩歌的古典意境,畫面上游動的小魚靈動可愛。左側是九個模塊,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右側是展示內容的平臺,上方是專題的LOGO,也是以水墨山水畫為背景,整個頁面富有古典韻味,體現了現代技術與文學意境的完美結合。

      (2)課文學習。這是主體教學課程。老師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直接參考并利用“課文學習”模塊中的大量素材。根據三首詩歌內容分成三個部分,配以完整的教學設計以及一些輔的學習資源,每首詩歌的學習分解為“原文譯文”“文學背景”“教學FLASH”“同步練習測試”四塊內容。本模塊是整個網站的基礎,是教學性最突出的部分。其中“同步練習測試”特色在于用VB編程制作并嵌入“課文學習”模塊,實現了人工智能與人機交互。既可作為學生自學時檢查課前預習的工具,也可作為了解課后學習效果的工具。

      (3)名家評價。有關愛情詩歌方面的視頻賞析,從名家講評中體會古代愛情詩詞的韻味,加深對古代愛情詩詞的理解,例如百家講壇等。將教育性和趣味性結合,注重詩歌欣賞的深度挖掘和廣度探求。

      (4)先睹為快。為滿足老師不同需求,教學中也可直接進入“先睹為快”模塊,利用教學FLASH和觀看與詩歌相關的視頻文件,理清教學思路。控制按鈕清楚明了,易操作,易查閱,節(jié)省備課時間,提高教學效度。

      (5)美圖美看。“美圖美看”包括名人圖片、詩歌故事版畫、劇照等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比如與《釵頭鳳》相關的《沈園故事》圖片,從中可以看見隱藏在文章背后的豐富內容,以各種形態(tài)直觀呈現給學習者,提高其學習興趣,拓展其知識面。

      (6)美文美讀。詩歌朗誦也是詩歌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除了在FLASH中插入以外,另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模塊,方便同學和老師們欣賞學習。

      (7)擴展閱讀。“擴展閱讀”讓學生既可以進行愛情詩歌比較閱讀,也可以了解其他經典愛情詩歌作品。還增設友情鏈接,當網站實現動態(tài)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都大大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專題的認識。

      (8)學習筆記。這一模塊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接納反饋意見,這個模塊把學生、老師和電腦三者高效結合起來。學生的信息進入數據庫保存,教師可以留言,網絡用于動態(tài)時,學生可以進入數據庫,這樣即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及r的反饋,實現師生的互動。

      (9)留言板塊。使用這個多媒體軟件的學校或教師個人,在有服務器設備的條件下,只要實現動態(tài)網絡即可交互信息,在線師生互動,甚至做到在線實時解答,就像現在網上醫(yī)生實施的網絡問診一樣。

      網站還非常適合遠程教學和學生自學。本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學生完全可以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理清思路,達成自學。以《釵頭鳳》為例,原文譯文,背景資料都有呈現,動態(tài)的FLASH設置情境增加了趣味性,美文欣賞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韻味,感受詩歌中豐富的情感,學會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實現語文詩歌教學的初衷。

      在這個學習型多媒體網絡中實施整個教學活動,它與普通多媒體教室有明顯的區(qū)別。首先,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問題學習,協作學習。其次,學生還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在計算機上自主學習,再次,教師可利用網絡的互動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及時接受學生的反饋,給予輔導和調整教學方法。這些都是在普通多媒體教室不能做到的功能。

      2本專題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的特色與關鍵技術

      (1)本課件中要求用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性進行設計與制作。特色在于用flash課件代替了以往的PPT課件,用Dreamweaver和Flash相結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兼容性好,嵌入在學習網站當中,是我們嘗試進行多媒體教學革新的新成果。

      (2)應用VB編程設計人機交互智能部分,學生可以自由輸入內容,對錯由電腦給出提示,體現了教學軟件良好的交互功能。本課件中要求用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性進行設計與制作。教師在完成課文講解后,開放控制權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可以自主學習,另外不明之處可以用筆記本記錄下來,體現了教學軟件良好的交互功能。由于用VB編寫這一部分軟件較容易,且兼容性好,是我們嘗試的一個多媒體編程方向。教師可通過網絡公開分析討論學習者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在線學員都可進行討論,并最終解決問題。

      (3)由于用Dreamweaver CS3和Flash CS3 Pro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兼容性好,使用Flash課件動態(tài)效果好,有利于達成情境教學的高效性,這也是我們嘗試的一個多媒體教學新的方向。

      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云意象 愛 美 自由

      “意象”是詩歌的審美范疇,有“象”的具體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種超越于物的形象化顯現,它要表現的是一種內心的東西,是對“意”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意”與“象”的關系,亦即“情”與“景”、“心”與“物”的關系。

      詩人意象的選擇凝聚著詩人對生活的獨特認識、思考和感受。閱讀中國古典詩歌中,我們就會發(fā)現,“云”是詩人筆下經常運用的一個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達了自己或孤傲、或思鄉(xiāng)、或自由、或超脫等多種情懷。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長運用意象來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詩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詩歌中反復出現的意象,綜觀徐志摩的詩歌,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詩歌選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這個“象”所表達的“意”卻和古典詩詞中的不盡相同,卻又有相通之處,下面我們略加分析。

      一、 古典詩詞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個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狀、色彩、動態(tài)又顯示著豐富的美。古往今來,云自然隨意、孤高、閑適自由的特征被無數文人推崇,他們賦予了云特定的內涵,有的詩人是單純對自然景象的贊美,例如: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王維的“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等;有的用云來表達孤獨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詩中寫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無根,讓人深深地體會至游子的孤寂。還有人用云來寄托美好的理想,表達世事無常等。

      二、徐志摩詩中的云

      每個詩人的筆下都有一個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詠大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艾青對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徐志摩的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蔭深處,仰望著流云”(《杜鵑》),還有“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再別康橋》)等等,徐志摩大約三分之一的詩歌選用了“云”意象,詩人選用“云”表達著自己對單純信仰“愛、美、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

      1、對愛的追求

      “愛”是徐志摩的靈性,“愛”也是徐志摩寫作的動機,徐志摩的愛情詩歌注重真摯、熱烈情感的抒發(fā),浪漫、優(yōu)美情調的表現,詩歌寫作手法變化多樣,其中有一些愛情詩選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愛情詩,語言優(yōu)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首詩以“偶然”這個抽象時間副詞為題,使詩歌充滿情趣哲理。“云”這個意象表現了情人見面時內心的澎湃、輕柔,也說明愛情來得突然,在詩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愛情走進了他的心里。

      2、對美的追求

      在《康橋西野暮色》中,開頭就提到了“紫云緋云褐云”,第二節(jié)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塊大琥珀,非常新穎別致,云將康橋郊外的黃昏美景完美地表現出來了。除了康橋之外,徐志摩還有許多描寫大自然的詩篇。例如《夏日田間即景(近沙士頓)》,這首詩歌描繪了田野里的南風、柳林、豌豆、楊梅、麥浪,陽光,還有滿天的白云黃云,整首詩歌語調輕快活潑,于描寫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充滿著濃濃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這個漢字符號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飄蕩而有色的, 在視覺上,云既給人流動感, 同時也給人色彩紛呈感, 不顯單調, 有詩意, 有韻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張的倡導者,要求詩歌語言具有繪畫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現徐志摩對詩歌藝術上的美的追求。

      3、對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態(tài)上輕盈、飄動,而內在特質則蘊含著自由、瀟灑輕松的特點,因此,云又成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載體,比如《再別康橋》,詩人反復同“云彩”作別,這里的云彩實際象征著民主自由,詩人作別的其實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這種民主自由是作者內心渴望又不能實現的。

      徐志摩用“云”詮釋著他對“愛、美、自由”的追求,“愛、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義,當他的愛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時,當他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時候,“云”較好地表達了他寂寥的心情、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的渴望。當他“獨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騰” 時, 又怎能不對云自由、輕松、自然的“豐姿” 產生共鳴與渴望? “我亦愛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這正是徐志摩對扼殺個性的黑暗社會的無聲抗議。然而,個性自由失落的困擾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則是他政治理想的破滅。徐志摩最有興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然而當他19 22 年回國以后, 中國的現實沒有辦法讓他的政治理想實現,他不得不“悵望云天,淚下點點”。從這方面來看,徐志摩筆下的“云”和古典詩詞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處,即用“云”來寄托理想,表達寂寥,抒發(fā)對社會和現實的不滿。

      總之,徐志摩的詩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用心與愛吟唱的人生樂曲,讓我們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細細品味人間至純的愛、美、自由。

      參考文獻:

      [1]徐志摩. 志摩的詩[M]. 百花文藝出版社,

      現代愛情詩歌范文第5篇

      關鍵詞:卞之琳;詩歌特點;哲思

      論及現代詩派,在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中,卞之琳算不得是最為耀眼的明星,但卻是非常有個性且富有韌性的一位,他對于新詩有著自己的見解和追求。尤其是1930~1937年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如《三秋草》、《魚目集》、《裝飾集》等中的諸多詩作,彰顯出明顯的個性特色

      1 雞毛蒜皮亦成詩

      在詩的題材和主題方面,卞之琳一貫執(zhí)著于主張寫個人的身邊瑣事,格局氣魄均小,連詩人自己都笑稱為“雕蟲小技”。 卞之琳曾說:“由于方向不明,小處敏感,大處茫然,面對歷史事件、時代風云,我總不知要表達或如何表達自己的悲喜反應”[1]。他把這稱作是自己的“自知之明”,還因此把他幾十年創(chuàng)作的詩選集取名為《雕蟲紀歷》。在其筆下,“和尚”、“更夫”、“算命瞎子”、“小蠓蟲”、“蝸牛”、“螞蟻”等皆可入詩。《投》展現了一個極其常見的場景:一個邊走邊唱的小孩,間或向山谷投擲一塊小石頭。《一個和尚》說故事般描述了一個和尚百無聊賴的一天。另外,《圓寶盒》、《魚化石》、《無題》等詩作都是典型的寫私人瑣事。能從繁瑣日常、雞毛蒜皮中發(fā)現詩情,重建日常生活的尊嚴,不得不說卞之琳獨具慧眼。日常生活是人們的家,是一切藝術的最終歸宿,很多人只關注與自己距離遙遠的大事和所謂有意義的話題,這從本體論上已經遠離了自己的家。卞之琳偏要彰顯樸素的力量,他不拘題材,為現實生活找回尊嚴,他清醒地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告訴讀者,不要只關心遠方。

      卞之琳詩中的題材和主題帶有更多的私人性和偶然性。當然這些作品畢竟沒有對那些更具普遍意義、重大的時代課題作出正面、應有的回答,甚至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關心,擔當起作為一個國民應盡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上講,卞之琳的詩作更像是詩人的詩而不是戰(zhàn)士的詩。當中國大地涌動著革命潮流的時候,刻意回避時代巨瀾,其局限性不言而喻,詩人的美學追求與時代對于詩的要求確乎保持了相當的距離。然而正是這種距離又使它們獲得了某種純詩的價值,那是戰(zhàn)鼓喧囂,熱血噴涌中一方寧靜的土壤。在這方土壤中,人們可以反觀自己的內心。從另一方面講,這又客觀反映了部分知識分子時代激流中矛盾糾結的情懷。

      2 詩情淡然蘊哲思

      優(yōu)秀的詩人,必扎根于現實的土壤,遵從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惟其如此,詩歌才能有真實感和可信度,否則詩歌只會淪為語詞的堆積,即使辭藻華美,也無非空中樓閣罷了。卞之琳能在詩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恰在于他將真情實感注入詩作之中。但他同時又是獨特的,既無郭沫若的奔放,也無戴望舒的幽怨,他在詩壇是個冷靜的智者。讀卞之琳的詩,總是會感覺到一股冷靜深沉,朦朧凝練的詩風。他的詩,總是很小心的拉開詩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超脫其外,隔著一段距離在審視、體味其詩中傳達出來的情緒。

      2.1 含蓄節(jié)制美

      尼采在其作品《曙光》中說 “一切激動的、吵鬧的、不連貫的神經質行為都與偉大的激情毫無共同之處;偉大的激情在人心深處靜靜地燃燒,吸收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熱,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靜而冷漠”[2]。這段話恰恰可以用來概括卞之琳詩歌創(chuàng)作的含蓄節(jié)制美,誠如卞之琳自己所言:“人非木石,寫詩的更不妨說是‘感情動物’。我寫詩,而且一直是寫的抒情詩,也總在不能自已的時候,卻總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動物’”。又說:“我始終只寫了一些抒情短詩。但是我總怕出頭露面,安于在人群里默默無聞,更怕公開我的私人感情”。“詩是詩,人是人,我寫詩總想不為人知”[3]。

      即便是愛情詩,卞之琳的情感也多隱晦、含蓄。綜觀卞之琳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愛情詩并不多。在其詩作中,只有《無題》 五首是他自己認可的真正的愛情詩。《無題一》吐露心曲欲語還休,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欲對心上人傾吐愛意卻又不敢說出口的微妙心理。“南村外一夜開齊了杏花”,表現了心上人歸來時難以言表的歡欣愉悅之情。這種強烈美好的感情,作者沒有直接抒發(fā)宣泄表達,而是借杏花一夜開齊這樣一個熱烈綻放的場景來渲染。極具古典意味的矜持含蓄。這集中體現了卞之琳的一種創(chuàng)作觀:他一向怕寫自己的私生活,面對重大的歷史事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激情,私生活中越是觸及內心的痛癢處,他越是不想寫詩來抒發(fā)。

      2.2 韻律和諧美

      卞之琳詩歌主張最重要且始終堅持的一點,就是主張新詩要有新的格律形式。這可以說是對聞一多新格律體詩歌主張的一種繼承。但在新詩格律的具體內涵上,卞之琳的觀點與聞一多又有所不同。聞一多對新詩格律的要求是視覺與聽覺效果并重,卞之琳則特別看重口語基礎上的“頓”的處理。在《雕蟲紀歷?自序》中,卞之琳總結他自己的看法:“用漢語白話寫詩,基本格律因素,像我國舊體詩或民歌一樣,和多數外國語格律詩類似,主要不在于腳韻的安排而在于這個‘頓’,或稱‘音組’的處理。”他還舉例分析,說有的詩字句很整齊,但“頓”處理得不好,仍然很別扭。這似乎也證明了“頓”在新詩格律中的重要性。其實,聞一多、孫大雨、何其芳等都對“頓”或音步有過充分的重視,但把音步或“頓”的作用提到如此之高的還只有卞之琳一人。

      2.3 意蘊深刻美

      卞之琳向來被認為是中國新詩壇“主智”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從后期新月派過渡而來的詩人,他從西方象征主義引入新的詩藝,同時吸取了里爾克、葉芝、艾略特、等世界詩歌巨子的精華,再吸取中國傳統(tǒng)詩歌精華和佛道兩家的玄理,使詩歌具有蘊藉深厚的知性美,從而開啟了現代派詩歌新的表現領域,成就了自己獨辟蹊徑的親切、智慧、富有哲理的詩風。他的作品被認為是現代詩派前期和后期的分界點。

      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卞之琳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詩也許難有廣泛的讀者,但你不得不承認它們是藝術的巧構。讀他的詩,特別是早期的詩,我們恰如在星光下置身在散布著碑、石、占城堡的荒漠,有些冷清,有些朦朧,甚至會覺得有些平淡,有些枯澀,但只要我們稍加品味,就會感到其中包含著的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沉思,給我們以啟迪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 王文彬.卞之琳的貢獻[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3)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