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師責任議論文

      教師責任議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師責任議論文

      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意義;內涵;途徑

      作者單位:210046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道德責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責任要求和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發展的心理規律,使其掌握一定的道德責任規范,并通過其內心體驗,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責任感,養成道德責任行為習慣的活動[1]。當前,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當代大學生普遍出現了責任意識淡化、人生價值錯位、道德缺失和行為失范等道德責任方面的問題[2],醫藥類大學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現這些情況。而醫藥類大學生將來大部分要從事醫療衛生工作,醫療衛生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醫務人員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醫學領域的風險性,更需要敬業奉獻的精神和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因此探討醫藥類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教育問題尤為重要。

      1 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是培養合格醫療人才的基本要求

      醫療衛生工作是一種救死扶傷的高尚職業,社會上有眾多職業,而這個職業更要求做人誠實、正直、忠厚、謹慎、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對患者富有同情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對生命極其尊重”應該永遠是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的職業信條,而其最基本的核心應是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只有具備道德責任,才能時刻為患者著想,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尊重患者的人格與權利,對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患者;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接受患者紅包、宴請,不向患者或家屬借錢、借物;不泄露患者隱私與秘密;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等等。因此,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是培養合格醫療人才的基本要求。

      1.2 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是弘揚傳統醫德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來歷代醫家都強調醫德的重要性,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一書中提出“大醫精誠”[3]、清代醫家喻昌在《醫門法律》中更是把醫德具體貫穿、融化于醫療實踐之中,擺脫醫德游離于醫療實踐之上的空洞說教[4]。醫德要求醫生有仁者之心,仁者愛人,故醫家必須真誠仁愛為患者服務。醫者以仁心施仁術,必會得到患者的敬愛和信賴,建立深厚的友誼,有些友情甚至終生不渝而傳為佳話,也必然增加治療效果。在當前商品經濟浪潮中,醫患之間缺乏感情溝通,一旦治療效果不如患者理想,常因誤解而引發醫療糾紛,這是醫患雙方都不愿發生的。有優良醫德的醫師,能正確處理醫患關系,避免尷尬的處境。醫藥類大學生要具有尊師重道的品德,要尊敬導師,得到他們的愛護和教導,善于向同學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要善于集思廣益,同時也要尊重真理和客觀法則,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立志做一個醫德高尚受人敬重的醫師。

      1.3 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是推動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當前,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受經濟利益驅使和不良風氣的侵蝕,部分人出現、亂收費、收回扣、紅包等不正之風,雖然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嚴重影響了衛生行業的形象;部分醫務人員只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缺乏嚴謹、踏實的作風,如問診不詳細,檢查不耐心、診斷不準確、治療不規范、護理不到位,責任心不強,以致引發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沖突愈演愈烈,醫患關系緊張,盡管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患者對效果期望過高,而現代醫學水平達不到,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對醫患關系有負面影響,以及醫患溝通不暢等原因[5],但同時這也與部分醫務人員的素質不高有關系。另一方面,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患者不僅希望緩解病情,還希望得到心理、人文的關懷等,需要更加耐心、熱情、周到的優質服務,因此對于醫務人員的道德責任要求更高,醫藥類大學生更要具備基本的道德責任素質。

      2 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內涵

      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觀的內涵包括自我責任觀、他人責任觀和職業責任觀。

      2.1 對自己負責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即培養對自我負責的一種態度。醫藥類大學生的自我責任觀是培養對他人、職業、和社會負責的內在基礎和前提條件[6]。醫藥類大學生首先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一個人首先應對自己負責,人只有具備自我責任意識,才能啟動內在動力,發揮創造性,才能進一步上升為社會責任感。自我責任的基本內涵是:“自尊、自愛、自覺、自律、自主、自強。”要有對自己負責的勇氣和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當對自己負責,學會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保護自己、發展自己。在合理的范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獲得發展。我們要培養醫藥類大學生樹立做人的責任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重視個人自身修養,重視鍛煉身體與學習本領,提高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意識,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從而成為一名積極向上、業務扎實、尊重生命、品行端正的合格的醫療工作者。

      2.2 對他人負責

      醫藥類大學生的他人責任觀應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樂于助人、寬容度人、信任他人。人生在世,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個人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對他人的存在和發展充滿同樣的道德責任心,才能找到發展自己的機會。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相互依賴性,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每個人的生存都依賴于他人對其負責,是他人對其負責的結果。因此,人生價值內容的本身,就包含著對他人承擔一定責任。只有具備這樣的他人責任觀,才能對患者富有深厚的憐憫心和同情心,不能對患者的不幸和痛苦漠然置之,才會盡己所能地為解決他人病痛而不懈努力,提高業務能力,才能真正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人文上的關懷。

      2.3 恪守職業道德

      應盡早培養醫藥類大學生的職業責任觀。職業既是生存的必須,又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更是社會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醫藥類大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大多是醫療衛生行業,醫療衛生行業對于職業道德的要求尤為突出。自古以來,我國醫家一直強調“醫德”的重要性,在現代醫療行業中,更需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醫療行業的職業道德應做到救死扶傷,時刻為患者著想,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與權利,對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患者;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為患者保守秘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患者隱私與秘密;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等等。醫藥類大學生在校期間,應提前給予職業道德的培養和訓練,使他們真正認識到未來所從事職業的崇高與偉大。

      3 加強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途徑

      在醫學類院校中,應探討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合理實現路徑。

      3.1 教育內容 科學設置

      醫學類院校中,合理開設弘揚優秀傳統道德以及現代職業道德的教育課程,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是古代先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文明財富,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時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價值。克己奉公、精忠愛國的愛國主義傳統,博施仁愛、推己及人的仁愛傳統教育,言行一致、重諾守信的誠信傳統教育以及修己慎獨、知行合一的修身傳統教育等等[7]都對醫藥類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要加強古代醫德的教育,治病救人、勤奮敬業、德才兼備、博施濟眾的古代醫德觀念,對于現代醫德的培養仍有很深的教育意義。

      3.2 校園文化 養成教育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途徑,活動體驗是誘發責任情感的有效手段。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強道德責任的體驗和養成,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活動方式上,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和責任,活動前,確定活動目標,明確分工職責,要求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后總結活動的經驗和教訓,并有意識地引導和激發學生對于集體和他人的責任感,這是培養責任感不可或缺的條件;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針對醫藥類大學生道德責任的基本要求,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如關心自我成長、生態環保、敬老助殘、關注弱勢群體以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培養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道德責任感。

      3.3 道德榜樣 積極示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首先應發揮教育者自身的積極示范作用。醫學類院校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和責任意識,才能對學生加以積極的影響和引導;其次要發揮道德楷模的引領作用。選擇在崗位中兢兢業業、默默奉獻、醫德高尚的醫療衛生工作者作為教育素材,激發醫藥類大學生對他們的尊重和敬仰,將抽象的道德規范人格化、具體化,以鮮活、具體、真實的形象影響學生的心靈,使教育更富有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3.4 教育手段 靈活開放

      當前,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念與道德意識。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開放、平等、互動的特性進行道德責任教育。通過專題網站、校園BBS、個人博客等多種渠道,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超越時空限制平等對話、自由溝通,切實貫徹教育平等性原則,擺脫說教式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輕松、自由、平等的對話中,領會道德責任的真諦,教育的效果會更加突出。

      參 考 文 獻

      [1] 李盡暉.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131.

      [2] 陳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4(4):4647.

      [3] 李文鵬.醫學倫理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7:21.

      [4] 李文鵬.醫學倫理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7:21.

      [5] 劉衛平.加強醫患溝通是重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必由之路.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1,12(27):259.

      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第2篇

      一、偏急心態

      考試時,有些考生為了搶時間, 剛拿到試題,情緒急躁,沒有審清題設條件,慌忙答題,這種心態稱為偏急心態,正確做法是:拿到試題,先大致瀏覽一下,做到心中有數。每做一題,不要急于動手,先看清題設條件,挖掘隱性信息,使解題有順序地進行。

      二、猶豫心態

      一接觸到試題,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對每一種思路又感到模糊朦朧,不知如何是好,猶豫不定,遲遲不下筆,此謂猶豫心態。正確做法是:仔細分析題目,選取自己感到比較適合的思路進行解答。

      三、煩躁心態

      經過幾次的嘗試,仍不得其解,心情煩躁不安,再嘗試,再失敗,煩躁更甚。這種煩躁心態,堵塞了思路,失去了靈感,妨礙了能力及水平的發揮。正確做法是:靜下心,不急躁,將這個題目打上記號暫時放下,繼續做下面的題目。

      四、固執心態

      考試時,久攻不下的試題,既不愿放棄、又不愿意轉換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費時間,此謂固執心態,正確做法是:遇到事情想得開,不要一條路走到黑,不要為了芝麻丟了大西瓜,要學會放棄。

      五、懊喪心態

      考試進行中,有的試題久攻不下,不得不放棄時,出現一種惋惜心理,形成懊喪心態,正確做法是:來點“阿Q精神”,認定自己沒有做出來的題目別人也可能做不出。

      六、沖動心態

      在經過多次嘗試后,忽然來了靈感,豁然開朗,心情異常興奮,思維失控,產生沖動心態。正確的做法是:告誡自己必須冷靜,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

      向英雄教師學習是一種承諾

      陳亦冰

      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教育部作出決定:在全國教育系統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教師學習的活動。這是弘揚英雄教師崇高精神的及時號召,更是對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有力推動。

      學習英雄教師的事跡是一種心靈的感悟。這次特大的地震災難,見證了人民教師的偉大師魂、體現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境界,平時,我們常說,老師要為人師表。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悟其中的深意,堅守師德的底線。其實,師德應該很高尚,就像那些英雄教師,在災害襲來的那一刻,毫不猶豫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置之度外;在家破人亡的悲痛時刻,依然堅守崗位,始終把學生的安危、學校的存亡放在第一位。師德也應該很樸實,它融化在老師的每一堂課、每一份作業批改、每一次真情談話里,就像譚千秋,“平日里,他最愛學生,看到操場上的一塊小石子也要拾起來,就怕絆著孩子”。

      學習英雄教師的品格是一項歷史的責任。英雄的思想不能隨時間而淡忘,英雄的品格要與時代一起前行。烈士的遺愿我們要繼承,毀壞的家園需要重建,失學的孩子急需重返課堂,北京奧運會即將召開,教育改革正待深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企盼著優秀的人才,這么多的工作,這么多的重任,都需要我們擦干眼淚、挺起胸膛一起承擔。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英雄教師的心愿,老百姓的期待,更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歷史責任。

      學習英雄教師的精神是一份莊嚴的承諾。當我們聆聽報告、含淚閱讀、肅立默哀、舉手宣誓的時候,就是在和英靈對話,就是在對英雄承諾。同時,我們也在向孩子承諾,向祖國承諾。英雄的鮮血不會白流,他們的生命一定會在我們身上延續,倒塌的校舍很快會重建,而且一定會比過去更加堅實;新建的教室里又會響起朗朗的書聲,英烈未竟的教學改革一定會不斷推進。

      學習英雄教師有英雄的坦誠和激情,它不應只是一種瞬間的感動,也不是一種應景的表白,更不是一種淡漠的跟隨,而要有不畏艱難的意志,有改革創新的毅力,有考問自我的勇氣。抗震救災的戰斗已經鍛造出無數的英雄教師,英雄教師的精神也一定會激勵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英雄的業績。

      中考議論文閱讀考查趨勢

      總的來說,近年議論文閱讀的考查,以對所選議論文內容的閱讀理解為根本,盡可能減少對議論文知識的考查。即使有這樣的題目,也會以靈活的形式出現。如考查對論點、論據的了解,不是直接考查,而是以補寫論點或補充論據的形式考查,即變知識性考查為思維、能力的考查。

      從具體的考點考查來說,考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考點:

      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第3篇

      常見的方法有:開門見山式、引用名人名言式、設問式、對照式、運用比喻式、引述式等。

      開頭的方法固然不少,但是,這是誰都知道要這么做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的問題。靜而思之,不管是以上哪種方法,都離不了兩個字――聯想。

      聯想,具體又是怎樣去想呢?就是一拿到題目,在確立好論點與寫作的方向后,就展開思維,想有關的、相似的人、言、事、理、物。首先你就聯想自然的,如藍天白云、小橋流水、清風明月、鮮花枯葉、大樹小草、大海高山……總之,植物動物,天上地下,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都想想。接著想想書里的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曾背誦的課文以及政史地等科目都是很好的資料倉庫。然后想想生命、生活,別人自己、個人集體、國家社會中的現象道理,幾番延伸思維之后,思路被徹底打開,只要選取你認為最有吸引力、最能扣題的材料并用你最拿手的方式組織好即可(如上段中提到的比喻、對比、引用等)。

      只有實踐才是成功的階梯,為了讓同學們更具體可感,更易模仿操作,特舉幾例。

      一、寫以“風景”為話題的議論文

      如果以“每個人都是一道風景”為論點的話,開頭就可以擬成:如果你是小草,你便是一道風景,因為裝點了春色;如果你是小花,你便是一道風景,因為你吐露了芬芳;如果你是月亮,你便是一道風景,因為你投灑了清輝。而你便是你,做真正的你,就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如果以“我最喜歡的風景”為論題,開頭就可以擬成: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高山之巔的風景,奇偉瑰怪,讓人心曠神怡;有人喜歡大海之上的風景,波濤洶涌,讓人激情無限;而我,喜歡沿途的風景,繽紛且不可預料。

      二、以“執著”為話題的議論文

      如果以“我眼中的執著”為論題,開頭就可以擬成:種子努力地破土而出,是一種執著;鳥兒拼命地飛向峰頂,是一種執著;仙人掌頑強地在沙漠中生長著,是一種執著。我想,堅定最初的夢想,也是一種執著。

      如果以“什么是執著”為論題,開頭就可以擬成:執著是什么?執著是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執著是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執著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執著是水滴石穿,是繩鋸木斷,執著是一種勇氣,逆風而行,執著是一種韌勁,不輕言放棄。

      三、以“責任”為話題的議論文

      開頭可以擬成:什么是責任?燈塔照亮航船前行的路是一種責任,醫生救死扶傷是一種責任,教師教書育人是一種責任。誰雙手緊握住了責任,誰就寫好了“人”。或者可寫成:盡管日本侵略軍嗒嗒的馬蹄聲已遠去,但牢記仍是我們的責任;盡管5?12地震的余波已漸漸消逝,但幫助難民仍是我們的責任;盡管奧運會的鐘聲已不再沖擊耳膜,但奮力拼搏依舊是我們的責任。

      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寫作教學;批判性思維;語言技能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又稱思辨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自由思考、自主行動、學會求知與學會生存有重要的意義。早在2001年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英語學科教學目標就包含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1],這些目標與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

      寫作是認知和思維的創建過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還應設計適當的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剖析自己的觀點與思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下面,筆者以正反觀點對比議論文的寫作教學為例,嘗試讀寫結合的方法,按照過程寫作的模式,促進學生在論證過程中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分析與判斷、進行自我糾正與調整等等,探討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一、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正反觀點對比(for and against)議論文是英語寫作的一種常見類型,有相對固定的結構,運用范圍廣泛。這類文章要求作者轉換不同視角進行論證,這不僅對提高議論文的說服力至關重要,也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體現。本次寫作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同類型文章是“New Headway English Course (Intermediate)”中的“Childhood―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詳見浙江教學月刊社“資料下載”中的“原文選登”)。該文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邏輯銜接緊密。第一段提出觀點,第二、三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作為兒童的利弊,第四段在歸納綜合兩方觀點的基礎上表明作者態度。

      學生的寫作任務是從三個話題(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中任選其一進行利弊分析。這些話題與學生未來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發青少年的思考。

      (二)教學設計思路

      筆者通過落實以下四個方面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與思辨能力。

      1.以同類型文章的批判性閱讀作為語言輸入

      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發生的重要條件[2]。通過對文章進行批判性閱讀,即引導學生辨析信息,分析作者論證的過程,判斷論證過程的合理性,并對作者觀點進行評估,達到對學生寫作的積極促進[3]。

      2.以問題促成思考與語言的真實使用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教師提問是教師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4]。教師可以參照布魯姆框架(Bloom’s Taxonomy),針對高層次認知活動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同時,在師生互動中不斷追問,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3.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內在動機

      學生個人的發展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鼓勵學生不盲從、不盲信,富有批判性精神。

      4.以思辨為目標促成課堂生成

      課堂應處在動態和不斷的生成當中,以滿足學生的需求[5]。寫作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條理性、邏輯性、連貫性地表達思想。因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調整,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積極促成課堂的生成。

      二、教學環節與評析

      環節一:導入

      1.引出話題

      教師利用美國廣播公司(ABC)Jimmy Kimmel脫口秀節目中的一段訪談將兒童天真無邪的面孔和天馬行空的思維展現在學生眼前,并詢問學生視頻中兒童的行為與思維具有哪些特點。學生用innocent, imaginative, naughty, adorable, carefree, naive, silly, fool等詞匯進行描述,一定程度地表現出學生持有的不同觀點。

      2.小組討論

      在激活學生對童年的記憶后,教師請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你認為童年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嗎?為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價值判斷表達自己的看法。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觀點交流平臺以及充分的語言表達機會。

      3.觀點展示

      教師請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并將學生發言當中正反兩方的觀點分別整理記錄在黑板上。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經歷,能夠從自由、責任、可支配的時間、親密關系、教育、財富等方面闡述看法。教師進而由這一話題的討論引出同話題閱讀材料的分析與處理。

      環節二:閱讀

      1.略讀

      教師要求學生略讀文章并找出主旨大意。學生快速瀏覽后找出了首段中的“... being a child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后文將如何展開進行了預測,學生判斷文章將至少包含兒童生活的利弊兩大方面。學生閱讀后文對預測加以驗證,能夠以“on the plus side”“however”“to sum up”等邏輯連接詞為線索,快速梳理文章脈絡并畫出段落結構關系簡圖。

      在略讀環節中,學生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文本要點與段落的功能,這要求學生具有辨析重要與非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應用閱讀策略有目的地閱讀文章的意識。

      2.尋讀

      學生閱讀第二、三段文章,回答圍繞段落中心句與支撐句的問題,明確正反觀點對比時說理的層次: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Where is it? How do you locate it?

      What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How do you figure out?

      學生借助第二段中總結性的表達“All in all”能夠快速定位出段末的中心句;但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沒有直接給出,學生需要首先辨別第三段段首為過渡句,再結合文章的篇章結構概括出段落大意。兩段中,學生容易借助“for one thing”“what’s more”“last of all”等短語表達并列關系的邏輯連接詞找出支撐句。

      在兩段正反觀點闡述的段落中,學生加深了對議論文結構的理解,明確中心句(論點)與支撐句(論據)的關系以及連接詞對于文章邏輯性與連貫性的重要意義,為學生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含義、對文本所傳遞的觀點進行評價等高階思維活動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在寫作環節中關注文章結構的清晰性與合理性打下了基礎。

      3.研讀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作者在第二、三段中從哪些方面分析了兒童的利弊,并對比文本所傳達的觀點與導入環節黑板上展示的討論成果有何異同。學生提煉、歸納出文本中家庭責任、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兒童福利、校園生活、自主行為、經濟狀況等視角,并發現這些角度大多與導入環節的討論成果一致,其中有課堂討論中未涉及的兒童福利這一有意義的角度。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問:作者如何闡明這些觀點?學生找出了文本中舉例論證與對比論證的運用。

      在第二、三段的研讀中,學生體會作者對話題的多角度思考與不同論證手法的使用,從而為寫作活動進行準備。

      而后,教師引導學生就作者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在第四段中找到闡明作者個人觀點的句子:“I think that children have no real choice, independence, or money.”教師追問學生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并陳述理由。學生的回答多為贊同,指出由于家長的限制兒童沒有真正的自主選擇、獨立性與金錢,并且兒童本身也很少具備自立的能力。對于學生趨同的回答,教師請學生小組討論如下問題,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探尋其他可能性:Have you been encouraged to make a real choice during childhood? Is it possible to teach children to manage their allowance? To what degree do you think you are independent? How did you learn to be independent?在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成長經歷與價值觀念去鑒別、質疑、評價作者的觀點。

      最后,為使學生理解反論對于提升議論文說理可信度的作用,教師先請學生判斷作者在談論話題時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再引導學生理解正是為了保證論述問題能夠盡可能客觀,作者在文中不僅論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論點,而且將對立的論點充分展開。

      環節三:寫作

      1.選題與構思

      學生從“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當中選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多角度地列舉所選話題的利弊,然后尋找論據,確立自己的觀點。接著,學生找到與自己所選話題相同的同學,在三至五人的學生小組內進行想法的交流。教師巡視各個小組,提供指導和幫助。之后,學生整理思路,設計寫作提綱。

      多個話題的選擇為學生創造了充足的思考空間與寫作動機。同時,寫作任務與學生的閱讀成果相互呼應,學生能夠借鑒閱讀材料的論證、結構和語言,將語言輸入轉化為語言輸出。尤其通過上一環節的批判性閱讀,學生在構思與討論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多角度地思考話題、分析論點與論據、確定立場、進行自我糾正與調整等。

      2.撰寫與自評

      教師提供給學生包含論證、結構、語言表達與語言規范四個維度的評價標準(見表1),學生完成習作。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寫作情況,了解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提供意見并發現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明確評價標準能夠使學生在撰寫過程中關注所涉及的項目,進行及時的自我監控,并在完成一稿后逐一核查,明確作文的修改方向。評價標準不僅涉及學生在英文習作中常常關注的語言準確性,而且突出強調了議論文的內容與結構,引導學生將閱讀環節的思考成果遷移運用到寫作當中。

      3.互評與修改

      學生與同伴交換作文,參考評價標準進行互評。互評的形式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通過關注作者觀點與論證的手法加深對議論文的理解。同伴之間自由、平等的評價氛圍更加有益于學生質疑與反駁,從而相互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提升作文的思想性。教師關注學生的討論,了解寫作的開展情況,并給學生提供幫助與答疑。

      4.展示與評價

      教師通過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作文片段,請學生根據評價標準進行點評。教師對其中突顯本課重點內容的部分進一步加以評價,并提供修改建議,再次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論點與論據、多角度思考問題、觀點的合理性、論證的邏輯性與連貫性等,為學生課后修改作文提供參考。

      這一過程集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向學生展現如何修改文章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反思和調節,提高文章的連貫性、合理性和邏輯性。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批判性思維是人才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英語寫作與批判性思維的特點,靈活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寫作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創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展示他們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允許并鼓勵學生質疑、反駁。同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批判精神,與學生一同思考,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GASS S M, MACKEY A.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2: 7.

      [3]劉偉,郭海. 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 [J].外語界,2006(3):14.

      教師責任議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初中語文;課程創新;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119-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世界經濟形勢競爭的激烈,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從我國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然而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提高其他綜合能力的基礎的基礎,所以重視語文創新教學就成了廣大語文教師的迫在眉睫的任務。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下,初中語文活動課程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現狀的也面臨著改革與創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初中語文活動課程的開展狀況大致有以下特征:課時難以保證,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機動課程和補充課程,經常被其他教學內容擠占;課堂內容單調,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不少中學把活動課程單純地理解為學習活動,課堂內容一般以自習課和問答咨詢課為主,成為了變相的"學習課堂";:教學形式陳舊落后,不少中學教師對語文活動課程缺乏鉆研勁頭,一般沿襲過往的形式,如輪流演講等等,缺乏新意,也導致了初中語文活動課程成為了可有可無的雞肋課程。本文結合長期教學實踐和理淪思考,針對初中語文活動課程的現狀,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育的新特點進行分析和探討。

      1.打破課堂的封閉性

      活動課程的重要內涵,就是要打破教室空間和課堂的局限性、封閉性,給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豐富多彩的平臺。因而在活動課程中,打破課堂局限性,就是邁出創新的第一步。在這里,教師要打破課堂的封閉性,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

      1.1 促進課堂與生活的融合。課堂是有限的空間,生活則是廣闊的天地。活動課程要達到容量大、啟迪深的效果,就必須走下講臺,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活動課程的設計要盡可能貼近生活。以作文教學為例,初中語文作文對學生寫作提出了高的要求,這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生活經歷和實踐積累。而活動課程則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機會。比如說對于記敘文的寫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短期的志愿者或者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從活動中發掘新視角,達到新高度。對于議論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錄像辯淪賽,賽后讓學生通過錄像采訪和活動反思,深入思考議論文的立論規律以及如何寫更有力度的議論文。通過生活與課堂的結合,把活動課程開展得有聲有色。

      1.2 打破學科的隔閡。數學是語文的基礎,語文是基礎的基礎,可見語文與其他學科本質上就具有較高的融合性。因而打破學科之間的隔閡,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是活動課程開展的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能極大地迎合初中生的學習要求,可謂一舉兩得。教師在活動課程的開展中,可以有意識地把其他的學科的知識帶到課堂中。比如說議論文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企業的工業數據,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數據之間有怎么樣的關系?表現了企業什么樣的狀況?通過學科的交融,一方面為活動課程帶來新鮮感,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1.3 加強課堂的實踐性。實踐性是活動課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手腦得到全面的刺激,為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的推進提供了很大的動力。教師在活動課程中應當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與體驗的機會,讓課程教學與"活動"二字相符合。

      2.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建構主義理淪,學習是一個主體性彰顯的過程,是學習主體自身產生獲取知識欲望,主動開展、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得知識之后對其進行加工,變革和存儲。

      2.1 從學生出發設置課程。活動內容的安排與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習慣、規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編排課程,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活動課程應當充分發揮學生本身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的發揮不僅僅表現在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傳授的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引導學生自覺自愿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到最后全身心投入到活動課程的各個環節中去,由始至終體現出學生對學習的主導性角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区|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性在线看高清h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