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作為一門實用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已經顯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對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和《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相關專業開設的兩門專業基礎課,但由于計算機的普及,社會需要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維護和網絡應用知識。我們根據高職高專教學特點和要求,以“能懂、夠用、實用”為教學原則,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把這兩門課整合在一起,在高職非計算機專業開設了《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這門課。

      一、《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

      1.《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定位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定位于“信息技術基礎”課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學一年級,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都系統學習了“信息技術基礎”課并參加了河北省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系統組成理論知識。

      2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教材選擇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的知識更新周期非常短,時代特征鮮明,應選擇適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教學現狀和發展方向,在內容組織上突出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結合具體操作步驟加以講述、圖文并茂的教材。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由教研室組織任課老師通過上網查詢、翻閱其他最新文獻等方式自行編寫了課程講義作為簡易教材。在編寫時,我們每年組織教師深人社會、了解市場,調查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所具備的核心職業技能,經過分析和總結,制定出課程標準和能力測評大綱,最后分解出課程學習單元。課程講義以學習單元為內容目標,精選相關的教材內容;編寫時以計算機硬件和技術的發展為依據,保證教材內容與時代同步;注重教材內容的知識性和新穎性并注重實踐能力的開發性。

      3.《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時分布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總課時為72學時,其中理論課為12學時,實訓課為40學時,討論課為20學時,課時比例約為1:4:2。從教學方式來看,先集中完成計算機系統維護理論課,再集中課時完成計算機系統維護實訓課,然后完成計算機網絡理論課,再集中課時完成計算機網絡和綜合實訓課。這樣做既能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有足夠的實訓課時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本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4.《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實訓安排

      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實訓課程后,可完成一些選學的實訓內容。

      5.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在每次課程開始時,首先提出一個任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圍繞這個任務進行設計,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對相關知識充滿了好奇,會想盡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論課上要求學生在理論課程結束后,交一份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完成的適合日常辦公、圖形圖像設計、游戲等不同需求的計算機裝機配置作業。學生會去了解市場,回來后都說收獲很大。實訓課上,例如硬件組裝模塊,教學組織與實施的一般過程為:課堂設計~示范引導~模仿試做一糾錯重做一復述總結。課堂組織以學生小組為中心,內容教學以問題或任務為驅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氛圍。討論課上,例如故障檢測模塊,教學實施的一般過程為:課堂設計一預設故障一分組討論一嘗試修復一糾錯重試一分析總結。上課前教師提前預設若干個可控制故障,上課開始時分組討論每個故障產生的原因,在討論的基礎上小組嘗試排除故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素質的變化。這個素質指的是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法、動手能力和技能、習慣和行為標準及直覺經歷、需求調節等方‘面的綜合。

      6.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于學習指導,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學生只是教育教學實施過程的被動受體,而不是自己學習的主體,缺乏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網絡環境下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是推進高職教育創新的一個手段。學院現有實驗設備組數少,課時緊張,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識,教師利用開放的網絡環境,可將各種資料(如授課講義、背景知識、課程信息等)以文件資料庫的形式存放在網上,供學生直接網上閱覽,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活動將延伸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環境。學院建立了網絡實訓室,為了充分利用實訓設備,也為了學生課下實訓方便,實訓室開放了網絡環境,某些實驗可以通過WEB方式登錄到實訓室服務器進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課程考核目標是重點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廢除了期末筆試考試,用形成性考核成績作為期末總成績,該形成性考核成績包括學習過程評價+綜合考試。考核中學習過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習過程包括所有實訓課的平均成績、社會調查報告成績、平時作業成績;而綜合考試包括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和口試。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計算機基礎課程 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目的,是把不同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各領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型人才。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在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訓設施與教材、教學管理與師資隊伍等多個環節的改革上,要充分體現以“技能應用”為主的這條主線,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1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總結了多年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經驗,提出了一個面向社會新發展、崗位新需求,高職院校各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三平臺”的課程體系。

      第一個平臺為計算機文化基礎,第一學年安排各專業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個平臺為計算機技術基礎,第二學年安排計算機軟件基礎和計算機硬件基礎兩門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開發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計算機軟件基礎教學的基本內容,是圍繞“語言程序設計”這個主題,講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開發環境,闡述計算機軟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該課程選擇C語言(計算機專業)或VB語言(非計算機專業)進行教學。計算機硬件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硬件知識和運用能力,對于常見的硬件設備,具有一定的日常維護、故障檢測、問題排除水平。

      第三個平臺為計算機應用基礎,在第三學年安排計算機信息管理基礎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兩門課。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建構本專業及相關領域中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能力。

      新的課程體系中,每一層次都有自己的內容和任務。計算機文化基礎是普及課,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計算機技術基礎是計算機專業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它側重于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訓練和計算機自學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應體現實用性和技術上的先進性,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可為必修課或選修課,教材可采用校外出版的教材或校內的自編教材。

      通過對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統籌安排,使學生在校就讀期間的計算機學習不脫節,第一平臺到第二平臺是從基本到基礎,第二平臺到第三平臺是從基礎到應用。這樣的課程設置體現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礎性、系統性、實用性和一定的先進性,使學生畢業離校后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性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2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能力的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利用計算機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強調“邊學邊做、少說多做”的原則。教師教學中除了講授理論知識,同時還增加課內外上機時間、強化上機指導。隨著學院教學設備逐年改善,要將必要的課堂教學轉入到多功能實訓室。講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時,既可以使用投影儀進行多媒體教學,代替過去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模式,也可以使用實訓設備進行現場演示,講解相應的操作步驟,還可以使用輔助教學軟件或虛擬仿真軟件進行邊播邊講。

      計算機網絡的出現與發展打破了日常教學在時間、空間的限制,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提供了嶄新的天地。教師要大力使用計算機網絡開展輔助教學,積極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逐步將課程講授、作業批改、指導答疑等傳統教學活動轉移到網絡上進行,充分利用Internet上各種豐富的教學資源,讓網絡發揮為教學服務的作用。教師使用網絡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加強實訓設施和教材建設

      要想更好的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加強實訓教學的軟、硬件環境建設,包括圖形圖像實訓室、網絡安全實訓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軟件開發實訓室等實訓場所,以及各種實訓教學設備、實驗箱和大量的教學、實訓軟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軟、硬件資源。實訓室除滿足白天正常教學外,每天晚上應面向學生開放,以利于學生的課外練習。

      除了實訓設施和設備之外,課程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教材建設。教材要體現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除了選擇比較成熟的高職高專適用教材用以教學之外,還應結合不同專業和學生的特點,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一些適合上機自學的校本教材。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第3篇

       

      一、構建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各行各業中都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工作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高專院校一年級開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在學生今后的工作中會被廣泛應用。因此,本文以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著重研究在軟件環境更新的情況下,如何構建新的教學資源庫,以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同時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應用,更好地為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現狀

       

      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更新換代,我院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更新,使用軟件Win 7+Office 2010進行教學。本課程原對應的教學大綱(Win XP+Office2003)及計算機實訓室所用軟件均改至配套Win 7+Office 2010。在新的教學大綱下,我院原計算機精品課程內容也需要更新,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水平,擬研究如何構建新系統環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庫,以滿足新大綱下教師上課的需求,并更好的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相結合,把教學內容數字化處理,把教學設計思想與考試大綱融合,設計成符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電子化教學資源。

       

      二、構建教學資源庫的研究內容

       

      (一)創建教學資源庫的目標

       

      摸索、總結一套適合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法,實現和新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Win7+Office 2010)結合,在新的系統環境和應用軟件版本中結合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將資源庫應用于教學,爭取我院高職高專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合格率達到90%。

       

      (二)研究內容

       

      包括在教學大綱更新、軟件環境升級至Windows7及Office 2010的條件下如何建設新的教學資源庫,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授課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樂學”,使教師能夠互動式教學,并在樂學的基礎上實現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無縫對接。在提高學生通過率的時候,避免形成應試教育,通過考試的同時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實現對各個軟件的熟練操作。

       

      結合本課程各模塊的特點及新版教學大綱的要求,構建的教學資源庫中應包含各模塊的所有知識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資源庫中呈現現有的知識點:

       

      表1 各模塊知識點在教學庫中的表現形式

       

      序號 知識點 媒體形式

       

      1 計算機概論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

       

      2 Windows 7操作系統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3 計算機網絡基礎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4 文字處理Word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5 電子表格 Excel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6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課程每一章節配備電子教案、電子課件;課程中的所有實訓配備使用南軟極域教學軟件進行屏幕錄制的實訓視頻;課程部分授課章節進行教學錄像;將教材及實訓中使用的各種素材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進行分類整理歸檔,使其他教師在教學需要時,隨時可從素材庫查詢下載。

       

      (三)解決的教學問題

       

      在現有教學條件的基礎上建設能夠實現互動教學的教學資源庫,使學生在課上學習之余,在課外時間能夠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實現分模塊強化練習。通過互動教學的方法,將原有實訓內容提煉成教學資源庫,圍繞模塊設計,“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順利通過考試。

       

      在應用舊的教學大綱(Win Xp+Office2003)時本門課程已有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并已掛上網站,但缺乏教學錄像及實訓視頻。現大綱更新至Win7+Office2010后,教材已及時更新,但精品課程網站上課程內容及教學內容尚未及時更新,同時學生操作實訓也進行了更新,根據所做更新,擬在精品課程網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教學資源庫,更新教學及實訓內容,完善素材庫及課件庫,補充重點章節的教學錄像,并利用教學所用南軟極域軟件進行實訓操作的屏幕錄制,完成實訓視頻的制作,使學生在課后亦能完成自學。

       

      三、構建教學資源庫的基本步驟

       

      (一)擬采取的基本步驟

       

      結合研究目標及研究內容,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擬采用下述方式開展研究:

       

      實施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由課題組牽頭,計算機教研室共同探討,并查閱收集資料,確定新考試大綱下教學資源庫應包含的模塊,擬定出課題計劃,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體分工。

       

      實施第二階段:建庫。根據收集整理的資料,構建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的總體結構。包括:課程資料庫、試題與習題庫、課件庫、素材庫、網絡學習平臺。

       

      根據架構好的總體結構,明確分工。進一步根據總體結構及其下設子模塊,整理收集新大綱及新系統環境下的資料,對原有精品課程內容進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塊收集資料入庫。對新考試大綱下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做匹配更改;對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課件及時更新;對新設計的17個實訓,利用南軟極域教學軟件進行屏幕錄制,可將整個實訓在電腦屏幕操作過程中錄制下來;對新考試大綱下教師的授課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像。

       

      將整理好的資源庫到網站。可利用現有的精品課程網站進行改造,將新的內容完善至網站,在教學中推廣教學資源庫的應用,鼓勵學生課外多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使用教學資源庫,實現更多互動效果。

       

      實施第三階段:應用及總結。推廣應用教學資源庫,根據教師授課及學生使用的反饋,對教學資源庫進行功能性評價與改進,對所有的資源進行新的技術評估。根據交流匯總,形成研究報告。

       

      (二)現階段實施成果

       

      已構建了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資料庫,包含課程性質、課程評價、教學隊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設計等;試題與習題庫,包括理論習題、上機實訓題、理論模擬題、上機模擬題、歷年計算機等級考試真題;課件庫,包括包含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素材庫,包括教學錄像、實訓操作視頻、教材及實訓中使用的各種素材;網絡學習平臺,包含在線實訓、在線模擬測試及交流平臺等模塊。

       

      四、構建教學資源庫的主要特色

       

      實踐性操作強。可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軟件南軟極域多媒體教學系統輔助教學資源庫的創建,該軟件是計算機實訓室授課的教學軟件,可以利用其屏幕錄制及試卷編輯等功能,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大綱進行教學資源庫創建,實訓視頻具有極強的可實踐操作性。

       

      資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資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組織和服務,減少資源的重復建設,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來源廣泛。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案例。

       

      具有共享性。利用搭建的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充分實現資源共享。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計算機實訓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教師

      中圖分類號:TP31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24-1234-02

      The Think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Computer Practical Education

      YAN Xu-dong, LIU Dan-qing, HE Yun

      (Guangdong Lingna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Guangzhou 510663,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computer-technical education. It is an essential approach to train students' techn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paper,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private universities about the computer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computer practice base construct, educate to the faculty adviser.

      Key words: computer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 practical teacher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教育的普及,民辦高職高專院校中越來越多的專業課程使用計算機來進行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對社會的經濟建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對計算機實訓教學進行管理,提高實訓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是當前各個院校都在研究的問題,本文淺談了對目前計算機實訓教學工作的一些思考。

      2 計算機實訓教學工作的作用

      計算機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開發能力,熟練掌握職業技術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環節。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必需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這些都需要實訓教學工作來完成,實訓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培養目標的能力。學生通過良好的技能實訓,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個民辦高校辦學是否成功,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就業率,計算機實訓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術技能,這是企業用人原則中的重要關注點。學生在學校學習社會需要的技能,不光靠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在實訓教學中學習必備的實際動手和思考能力,所以實訓教學必須重點建設。

      3 計算機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 實驗條件、設備、人員現狀

      長期以來,民辦高職高專院校的計算機實訓室建設多按專業課程設置,由教研室決定這個專業上什么課程,然后再根據課程需要建設計算機實訓室,在計算機實訓室建設上追求小而全,結果就是什么都能上,什么都上不深。如實訓室管理水平低下;計算機設備等重復購買、利用率低;經費分散,電腦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慢;實訓室管理人員結構不合理不配套,工作時間忙閑不均;理論課和實驗課均由教師承擔。

      人員設備狀況以及計算機實訓經費的投放方面都存在著不足,具體表現在:

      1) 計算機實訓室人員數量不足,年齡職稱等結構不合理,管理和教學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由于資金師資投入較少,計算機實訓教學仍停留在較低水平,不能與時俱進,與社會實際需要相脫節,嚴重影響了實訓教學的質量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建立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實訓教師隊伍成為必須。

      2) 計算機教學設備的不足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實訓設備比較陳舊。目前社會上計算機圖像制作應用軟件更新一般為1-2年,硬件更新一般為2-3年,軟硬件的要求較高,更新速度最快。一般編程、辦公應用型軟件更新時間為3-5 年,設備的陳舊導致教學效果降低,一方面學生覺得在學過時的東西,一方面用人單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3) 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計算機實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設備買回來投入使用需要一部分資金,正常運轉需要人員的維護。人員培訓、設備的維護保養、實驗用到的耗材都需要錢。

      3.2 計算機實訓教學中實訓教學情況

      實訓教學不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的是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技術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目前計算機實訓教學在人員、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等方面表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3.2.1 缺少“雙師型”教師導致重理論輕實操

      一般學校把把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證的教師稱為“雙師型”教師。深入來講“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即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素養等。同時必須有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行業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適應能力、社會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把持有“雙證”的教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這與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在本質上還有較大差距。與培養目標相配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存在不足。

      3.2.2 課程安排不夠合理

      課程安排不夠合理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計算機實訓室排課問題,一方面是計算機實訓專業課程設計的問題。

      首先排課方面的問題:排課時沒有按照課程分類,對計算機實訓室進行合理安排,所有課程都往一個實訓室排,沒有規劃,一個實訓室要安裝多個系統和多種軟件,不光維護成本提高,也降低了實訓教學的效率,這些與實訓室建設的投入有很大關系。

      其次是專業課程設計的問題:因為社會招生的原因,看社會上什么職業比較緊缺,就抓緊時間開設這個專業,由于時間緊導致專業設計不完善,沒有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來設置課程,計算機實訓教學分為計算機基礎能力培養和計算機職業能力培養,基礎能力沒培養好就直接上職業能力的課程是肯定不行的,對于有些課程,學生需要有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才能夠進行學習。而在實際中,出現了學生還沒有學習基礎的情況下,就開始了高級應用方面的課程。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訓教學效果變差。而且民辦高校人員流動比較大,導致這個問題比較難以解決。

      4 對計算機實訓教學存在問題的幾點思考

      4.1 加強現有校內計算機實訓機房建設與管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是計算機實訓教學的基礎,由于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保持一定的先進性,擁有適度的可發展空間,才能有效地推動課程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從另一方面來考慮,計算機硬件進行簡單的升級后就能適應更多的課程需要,也節約了重復投入的成本。

      4.2 與社會工作經驗豐富人員合作設計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結構

      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經常一學年下來,新出的軟硬件已經更新了一代,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實訓要跟上社會需要是比較困難的。對專業課程的設計,需要有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來進行參與,這樣對于要開設的課程需要什么課程作為基礎,內容需要多深可以很好的把握。可以有效避免課程安排先深后淺,所學課程沒有重點的不合理現象。

      4.3 與企業合作加強校內計算機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企業合作則可以隨時了解社會工作需要的職業類型和能力要求,企業也可以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培養一批動手能力強的實訓教師隊伍,學校可以為企業培養需要的一線操作人員,兩者互利互惠。不但提高了學校的的教學能力,還因為企業參與了校內計算機實訓基地建設,節約了學校資金投入,明確了資金投入的方向。加強了學校辦重點專業的能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一般校企合作建設的實訓基地培養出來的學生,企業都愿意優先考慮接收,這樣對學生的實習工作和就業方向有了保證,提高了學校的入學率和就業率。

      4.4 對實訓教師的思考

      實訓教學的硬件基礎建設好后,還需要有足夠合格的實訓教師來進行教學。實訓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不能像上理論課一樣填鴨式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進行思考,掌握要領,對問題即時和學生進行探討,加深學生的印象,總結實驗內容。

      培養一些經驗豐富的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人員,鼓勵他們獲取教師證,評定職稱,對其提供發展空間,同時要求現有計算機教師調整自身定位,增強實踐教學能力,鼓勵考取職業技能證書,到所教專業領域的企業鍛煉,增加實踐經驗,有計劃地進行相關技能的資格培訓,這樣可以培養出階梯狀的“雙師型”實訓教師結構,利于加強實訓教學管理和提高實訓教學能力,保證了人員的流動性不會對實訓教學工作有太大影響。

      5 結束語

      通過對民辦高校計算機實訓教學的研究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始終是實訓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實訓基地建設、設備資金投入、人員配置都是圍繞這個中心點來建設與發展。其中主要因素還是實訓教師的配置,如何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做好實訓教學工作的基本。建立一支階梯狀

      的“雙師型”實訓教師隊伍是目前民辦高校做好實訓教學工作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廖燕玲. 高職計算機實訓教學現狀與對策[J]. 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5,26(9):67-68.

      [2] 王麗娜.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工作的思考[J]. 遼寧高職學報,2006(12):107-108.

      [3] 古潔. 淺談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J]. 中國科學教育,2006(12):17-18.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范文第5篇

      實踐課程所需硬件環境及軟件環境

      計算機機房內學生上機所需的計算機及有關外部設備都要能正常運行,功能完好,適合學生上機實踐;要上好實踐課,要有較好的實驗設備,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如果能加大實踐設備的更新換代,除此以外,要有較強的實驗指導教師。

      軟件環境。計算機機房管理人員要根據實踐計劃,選擇好所需的操作系統軟件、高級語言環境、應用系統和輔助教學軟件,預先把這些軟件裝入計算機內并調試好隨時可供調用。若有網絡環境,管理員要為每一個上機的班級設置各自的賬號,根據實踐計劃分配所需的軟件和必要的權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強的殺毒軟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員要隨時用它來清除計算機系統內的病毒。

      教學方法

      我們雖然強調動手能力,但是理論知識也不能忽視,理論課和實訓課,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穿插的,但是一堂課的重心在理論還是在實踐,這需要教師去權衡比較。為了能讓學生適應適應社會需求,我們的做法是,網絡基礎課部分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加強實踐環節,在講授理論的同時,安排1:1的實驗課,保證打好基礎并能讓學生親自操作,打好基礎,要從基本概念入手,而基本概念是抽象的,講課時應從關聯內容展開,思路清晰,步步深入,對相似內容要對比講解,進一步加大實用性,針對性的內容,使學生真正具備高專教育的特點,成為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應該根據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加大實訓力度,多參加社會即將活動,到一些相關的企業參觀,或者具體完成某個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并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創新精神,縮短學生適應社會的周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我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分組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提問教學法、示范教學法、通過網絡學習等,主要是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貫穿整個教學,多種教學方法互補。實訓教學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有所用,不流于形式,因此在實訓中,要加強對學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養。在實訓中設置一些故障,讓學生們討論解決,具體如下:

      實物展示,上機過程中,可以把一些硬件設備進行展示,這樣形象直觀,加深印象,實物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在講計算機硬件部分,主機部分,完全可以把機箱拆開,具體把顯卡,聲卡,內存,電源,CPU等部件卸下來,然后再由學生組裝上,如此下來,學生便不會對理論知識產生很抽象的印象,又提高了動手能力。

      任務驅動上機前準備好上機任務,上級任務的提出要調理清晰,由淺入深,緊緊圍繞實用這一目的,最好采用案例教學,把知識點融匯在實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完成,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可以適當實用課件和模擬軟件,以及必要的教學管理設備,特別是帶有演示效果的課件或模擬軟件。制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一些理論的東西更直觀的表現出來,是在沒有實物的基礎下而采用的一種演示方式,課件應該盡量以動畫為主,而不是照搬教材,使用必要的教學管理軟件,例如,波多黎各教學管理軟件,教師可以控制學生們的電腦,這樣比使用投影或者電視教學,學生更能看的清晰,又防止學生使用電腦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在中小學普便使用,可是由于高職高專學生主動認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所以還是有必要的。

      實踐課的總結

      通過上機實踐,學生對老師講授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技術都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此時,教師要及時督促學生總結上機實踐中的收獲,鞏固所學的知識。為此,要求學生寫好實踐報告。

      結語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影在线|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