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品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幼兒教育;品德培養;聯系生活;家園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001-01
一提到早期教育,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怎樣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的各項技能,使孩子更聰明,而常忽視了對孩子尤其是在幼兒期的品德教育。幼兒期開始就應進行正確合理的品德教育,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將德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多,幼兒天天要接觸各種各樣的環境,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假如德育工作跟不上,很輕易使幼兒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德育工作。
1.利用節日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都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國慶節來臨之際,我們結合親子活動,進行“制作五星紅旗”的主題活動。通過對我們的國旗的制作過程,知道了國旗對于我們的意義使幼兒萌發了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在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要適時對幼兒進行良好衛生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禮貌、遵守集體規范的養成教育。比如,幼兒在課間玩玩具時,為爭奪玩具發生爭吵,這時教師就根據情況適時進行團結禮貌的教育,主動認錯的教育,互相謙讓的教育,講文明的教育。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應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促幼兒良好品德的盡快形成。
3.在室內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滲透,通過講故事、念唱兒歌等方式進行德育教育對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方面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講故事是幼兒園最常用的教育形式。通過給小朋友講故事、讓小朋友看圖學講故事等方式,讓幼兒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和應該怎樣做,使幼兒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
4.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時的德育教育。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等。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蘊涵著許多德育教育的契機,而這些隱藏著的教育契機也許會讓孩子們終生受益。所以讓我們蹲下來,關注生活細節;真正參與到孩子鮮活豐富的生活中去,用他們易懂、樂懂的形式去感染孩子,在點滴中教育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生受用不盡的良好品德。
二、教師要注重示范性教育影響
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一面鏡子,向幼兒灌輸任何東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品德,就會為他們美好的前程創造條件。讓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的緣故,他們離開家庭、離開父母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這就要求教師要象媽媽一樣去細心呵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逐漸也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同時一種互敬互愛、懂禮守紀的良好個性、行為品質也在逐漸的形成。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加強品德修養和心理修養,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家園互動,讓家長用真愛去感染孩子
2.家庭環境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往往和社會大環境一樣,與課堂中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傳遞出不同的信息,而學生受言傳身教的影響無疑更大,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的言傳身教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風”。
3.教育者水平有限。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對思想品德教育不夠重視,加之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思想品德教育意識淡薄,在言談和行為中都流露出對品德的輕視,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負面的影響。
4.教育手段的單一,教育內容滯后。我國中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育來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說教和灌輸,即使搞活動的話,也僅僅是流于形式。整個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沒有任何挑戰性,也喚不起中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興趣。另外,教科書的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從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到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到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同小異,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往往不能與社會現實相連接,使得受教育者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逆反心理。
5.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響。中學時期是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時期,開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評價和道德判斷能力,但是這一時期,學生的思想道德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和左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改變他們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標準。從而來自社會、家庭的各種負面信息都會給他們的思想品德帶來不好的影響。
6.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長久以來,我們都以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言行、判斷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標準。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還應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的形成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生心理上的接受,如果學生存在心理膩煩現象或者具有病態扭曲的心理,那么是不能接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的,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需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在加強品德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或者說心理健康教育本來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即有“心理”之意,品德的發展是與心理健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生活與活動 說服 家校溝通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作為教師,要引導好、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應該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諧的語言、規范的行為和真摯的情感去影響、啟迪、塑造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教師高尚的師德沐浴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在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不僅僅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其他學科也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這因為各學科教師都肩負著既傳授知識又造就人才的雙重任務,因而在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課堂上創設情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學生全員參與,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在課堂中了解自我與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善抓細節,講求實效,避免呆板,聲情并茂,啟發學生心智,調動學生心緒,撥動學生心弦,這對學生一生都有好處。
教師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主體,教師的思想、知識、師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教師,他們是第一個運用科學而系統的教育方法引導少年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人,他們對少年兒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在少年兒童的心目中,教師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義和知識的化身,所以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和敬重超過了一切人,教師的每一句話他們都深信不疑,教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們模仿學習的榜樣。因此,要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成才,小學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高尚的道德素養,必須具備相當全面的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先決條件。小學教師應對學生真誠熱愛,與同事團結協作,對自己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會在潛移默化中以為人師表的力量樹立威信,影響少年兒童的言行舉止,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動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言行。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榜樣。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內涵,大道理小行為。”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用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德觀念。
此外,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小學生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好機會。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會、熱烈的演講賽、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認真聽、仔細看、用心想,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感悟,從活動中受到啟發,受到感染,受到觸動,不知不覺地懂得深奧而抽象的道理,培養學生愛勞動、講團結、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種自覺自律的行為。
三、必要時進行反復的說服教育
小學階段既是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期,又是進行德育的困難時期。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處于多變,行為處于多動,情緒處于多樣的階段,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過一則故事、做一次游戲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經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遠地保持下去。學生的情感極為豐富且不穩定,很容易與外界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德育工作的反復性。為了收到正面強化效果,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好思想、好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促使他們能比較穩固地向前發展。發現缺點和錯誤時,教師要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幫助學生糾正不足之處。教師在制定品德教育計劃與組織品德教育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從正面多次反復地進行教育,以確保教育的針對性、持久性和實效性。
四、重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溝通
家庭教育是學生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學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積極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知識講座,并與家長及時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教育中,把生本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促進教師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但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課堂教學的質量較差,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難以高效的開展。因此,要加快初中思想品讀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學中以生本教育為核心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點
與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以教材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相比,生本課堂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以生命為教育根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個體的差異性,教學內容要能夠學以致用。生本教育把學生放到了教育的核心位置,達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交流以及合作能力的目的。
3.當前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3.1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方法較以往有了顯著的提升,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課程的特殊性,往往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不濃,課堂缺乏積極性。教師對于課程的考核依然是以考試成績為主,老師和學生都對課程缺乏足夠的熱情。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問題也造成了課堂效率低下,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
3.2教師素質問題
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內容,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境界。目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大多為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歷,雖然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但教學能力以及教師素養難以考證。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有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面,還需要擁有先進的教學手段。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考試而學習,最終思想、品德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教學的質量低下。另外,初中生具有極強的模仿性和叛逆心理,學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如果教師本身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很容易被學生模仿。3.3教學評價體系存在問題教學評價是思想品德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少健全的獎懲機制,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會夾雜個人主觀意見,難以客觀的評價學生;其次,注重學生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過程評價;最后,教師在評價中,不能夠將教學與評價進行完美的結合,教師注重評價的結果,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4.生本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4.1建立學生討論小組
教學過程中,可建立學生討論小組,科學組織小組內容和形式。小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各個學生的任務,并且尊重學生的小組安排,完成記錄、匯報等各項任務。組織小組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出問題,并且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
4.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引導學生預習,并且歸納出課程的知識點,并根據知識點提出相應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在預習中,既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討論時又能夠相互補充,提高學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4.3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生本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并且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情感交流,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互動。而新課改的不斷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轉變師生關系,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
5.結束語
生本理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生本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標。
作者:周宏平 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新集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曾榮.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一、縱向與橫向結合。縱向,就是上級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規格的基本任務和要求。橫向一是樹立身邊榜樣,即“關心集體”、“助人為樂”、“刻苦學習”、“拾金不昧”等學生模范;二是走向社會,請有特殊貢獻的優秀青年、退伍軍人、老黨員、老干部向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教育。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有榜樣,從細小的心靈里孕育為祖國繁榮而發奮進取的良好品質。
二、家庭與學校結合。把兒童培養成祖國的棟梁之才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心愿。與家長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揚長補短。
與家長談話在充分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指出存在的問題,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2.對品德較差的學生定期與家長聯系,不斷變換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學期中間進行學生操行返家,廣泛征求家長意見。這樣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就能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課內與課外結合。小學的班主任肩負著既教知識又造就人才的雙重任務,因而在完成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條有效途徑。比如通過講《小珊迪》、《年關》等在學生中開展“三對比”,即新舊社會對比、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對比、我與舊中國、資本主義兒童對比,使兒童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課外,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結合兒童的愛好,通過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頌老前輩,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歌頌英雄人物,使學生在歡樂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