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現代物流業GDP回歸分析

      現代物流業是在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對傳統的儲運資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種新興產業形態,物流業與國民經濟各領域都有密切的關聯,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現代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推動著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物流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加大

      表1顯示:1991-2007年物流業對GDP增長的拉動力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并且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物流對GDP的拉動力指標從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從1991年到200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長變化狀況基本一致,在此階段,二者都處于較快增長的階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國物流發展最快的兩年,這兩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28.13%和40%,這兩年也是我國GDP增長最快的兩年,GDP分別比上一年增長35.26%和33.16%。

      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現代物流業的支持

      從表1看,1991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GDP年均增長約10%,其中物流業功不可沒。1991年至2007年,全社會物流總額從3.02萬億元上升到75.2萬億元,增長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遞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按現價算)的年均增長速度。“十五”期間,中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58.7萬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了近1.4倍,年均增長23%。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38萬億元,同比增長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是近十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48.1萬億元,同比增長25.2%,增幅雖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長態勢。2007年全國物流業增加值1.7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75.2萬億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個分點。2008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43.29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8.1%,增幅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1991年到2007年,國民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大,物流需求系數從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1.5個單位的社會物流總額來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國每單位GDP產出則需要3個單位的社會物流總額來支持。現代物流業和國民經濟高度正相關

      根據1991-2007年GDP和社會物流總額統計數據繪制被解釋變量y(GDP)與解釋變量x(社會物流總額)相關度散點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GDP和社會物流總額之間高度線性相關。使用SPSS11.5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GDP和社會物流總額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90,進一步確認兩者高度相關。

      查相關系數檢驗表得知:r0.01(15)=0.606<0.990中國

      這說明在顯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會物流總額之間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據此可以構建線性模型:Y=a+bx,其中,a與b是待估計參數,x為我國社會物流總額,y為我國GDP。

      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估算出參數a和b的值:a=2.843,b=0.306,于是得到回歸方程:Y=2.843+0.306x,R2=0.980。

      該結果說明,我國物流總額每增加1萬億元,GDP增加0.306萬億元。其中GDP變異的98%可以由社會物流總額的變異來解釋。

      但是回歸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實地反映GDP和現代物流之間的關聯度,能否合理解釋現代物流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需進一步的驗證。因此有必要對回歸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回歸結果方差分析顯示,F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即檢驗假設“H0:回歸系數b=0”成立的概率等于0,從而應該拒絕H0,說明回歸效果極為顯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來描述現代物流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綜上,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國應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物流競爭市場,形成可控與自由運作的現代物流機制,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推進物流信息化;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物流技術;努力推動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養,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我國的物流產業不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懷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2.李力,楊柳.物流產業與國民經濟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6)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循環經濟系統特征

      根據系統科學觀點,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著的諸元素的統一體。循環經濟倡導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因而,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個系統。文章從系統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的系統特征進行了探析。

      1開放性

      開放性是實現系統和諧有序的前提。系統只有開放,才有可能從外界環境不斷地引入負熵流,把自身的熵排入到外界中,從而實現系統的有序,推動系統發展。系統的孤立或封閉只能導致系統的死亡或使系統處于紊亂無序狀態。

      循環經濟是由環境和經濟系統構成的開放、動態的系統,正是因為系統的開放,從而使得循環經濟系統異常活躍,并能對相關環境做出積極反應。傳統經濟所形成的則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的系統。在傳統經濟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化是以資源的使用為開端,經過能量的轉化,除了被系統吸收的能量之外,其余的能量則被排出系統之外,不再參與物質的循環,整個過程是一次性的。這意味著傳統經濟的整個經濟活動只能朝一個直線向上的平衡方向發展,一旦平衡達到,過程結束了,整個系統也就瓦解了,在此過程中,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互不相干,輸出對輸入沒有形成反饋。因此,傳統經濟往往會因為資源的短缺而危及到物質基礎,使經濟活動難以為繼。而循環經濟則不同,循環經濟系統不斷從外界輸入能量補充內部消耗,經過能量的轉化,其中一部分能量在系統內部被吸收,還有的能量和物質被損耗,另外一些能量和物質則被反饋到輸入過程,與外界的物質和能量相結合,形成一個物質和能量不斷轉化的循環回路。因此,循環經濟的內部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可以持續不斷地進行,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也是系統走上有序的基本途徑。社會經濟運行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實施循環經濟戰略從本質上要求恢復和重建“自然一經濟一社會”的合理規則和運行路線,它以綠色技術為支撐,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和企業與環境之間通過建立穩定、健康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循環經濟的運行方式通過完整的物流分析,不僅延長了線性經濟,而且實現了閉合循環,在“資源利用—綠色工業—資源再生”各個環節實施了“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原則,真正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涵義。循環經濟系統所表現出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相應的生態、反饋、抗逆、共建共享,形成了一個有序的、具有自組織功效、有較強抗干擾能力和取得物質、能量損耗最小而系統內部尋求優化的整體運行模式。

      2動態性

      復雜性系統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動態演化性是產生系統復雜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復雜系統總是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其中穩定與平衡是運動的一種趨勢,而波動、不平衡、矛盾等才是運動的常態,系統在矛盾運動中表現出十分復雜的現象。復雜系統運行的有序化取決于系統內部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否形成動態演化態勢。動態演化態勢的形成和發展與復雜系統運行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復雜系統是動態的,處于不斷的演化過程中,總趨向于進化。隨著時間發展,其結構、功能、行為不斷變化,總的趨向是通過自適應、自組織作用向更高級的有序化演化,具有自適應和進化能力。循環經濟系統同樣也要遵循這一系統動態演化規律。

      循環經濟系統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它以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為基礎,以綠色技術為技術載體,目的是實現人、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循環經濟系統的正常運轉不僅要受到系統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向前發展,循環經濟也必然不斷豐富自身的內容,它的發展也會更科學,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事實上,循環經濟本身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和綠色技術日臻完善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就是經濟活動與科學技術、社會發展戰略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循環經濟正處在一個市場需求多樣化,技術快速發展的動態環境中,它與環境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循環經濟只有不斷從外部環境中吸收新的能量,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增強它的生命力,更好地實現它的目標。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遵循動態性的原則,關注前沿科學,引進生態技術。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實現,都需要以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為依托,不吸收先進的科技成果,循環經濟的發展就無法適應社會的要求和時代的潮流。

      3多層次性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部分組成,系統的整體性的維持和發展,有賴于一個連續的等級結構,即層次性。系統的層次性主要是指任何復雜系統都可以從縱向上可以分為若干等級,其中低一級系統就是高一級系統的若干組成部分,不同的層次之間存在隸屬關系。系統層次性是系統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系統的層次與層次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系和作用,系統的層次性突出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質的差異,強調高層次向低層次的不可還原性。

      循環經濟有著不同的等級及層次結構。

      首先,循環經濟中物質循環的場所具有層次性。這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說明:①企業層面。即物質資源在企業內部的循環,也叫基礎循環。企業推行清潔生產,選擇清潔生產工藝,建立生產全過程的環境管理系統,減少產品和服務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實現最終排放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物經本企業自身的物理化學處理,使之成為再生資源,實現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產品生態設計。②區域層面。即物質資源在產業部門之間的循環,也叫中觀循環。這個層次的資源流動既可以在同產業部門間實現,也可以跨產業進行。若干互相關聯的企業建立共生的工業園區,甲企業的廢棄物、污染物由乙企業處理利用,乙企業的廢棄物、污染物由丙企業處理利用,從而形成較大的鏈式循環。區域內企業或行業間建立生態產業群落,上游企業的副產品或廢棄物用做下游企業的原料,形成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在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化的服務業內實現廢棄物資源化。③社會層面。即在全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之間建立的循環,也稱宏觀循環。以生產鏈為紐帶,統籌規劃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行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逐步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社會層面上就要建立相關的政策體系,倡導綠色消費,建立綠色政府、綠色辦公、綠色采購,建立節約型的社會,包括節水、節能等。

      其次,循環經濟中物質循環的反饋過程具有多層次性。在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過程中,輸入和輸出相互作用,形成多層次、多步驟的循環過程。其中,在每一次輸出進入新的循環成為輸入部分時,又會形成新的步驟和層次。如農場為酒廠提供釀酒的原材料——稻谷,稻殼作為酒廠的廢棄物輸出,又成為生態農藥廠發酵提取菌種的原材料,每次的輸出對輸入都是一個質能的反饋。輸入和輸出的循環就構成循環經濟復雜的網絡和層次,這也是循環經濟多層性的一個顯著特征。

      4非線性

      非線性是指變量與變量之間沒有正比例那樣的直線關系,在非線性系統中,凡是非線性都可以找到一條直線和它至少有兩個以上的交點,這就引起多值性,疊加原理失效,不具有加和性和可分性。在非線性系統中,系統一個變量的微小變化,可能導致系統其他變量產生不成比例的甚至災難性的變化,從而導致“蝴蝶效應”。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優選模式之一。它是以物質流動為特征的一種生態經濟,它與傳統的資源消費、產品生產、廢物排放這么一個單向線性流動經濟不同,它是一種再生的資源、一種流動的資源,是物質和能量在整個經濟活動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益,實現經濟生態化轉向。它強調以循環生產模式替代線性生產模式,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這一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路線,體現在循環經濟的構成是多層次的技術、知識、管理的長期積累,顯示出與外界環境相聯系的多層次、多目標的開放性和彼此間的耦合特征。循環經濟將傳統的線性、開放式的經濟系統轉變為非線性的經濟系統,逐步實現很小的排放性和環境友好性,使市場生產的產品能夠持久的使用,并延長使用的壽命。

      根據非線性系統的特征,循環經濟系統涉及無數的因素(或變量),這些因素(或變量)又構成錯綜復雜的相互聯系,在這些因素、關系之間很難區分誰主誰次、誰重誰輕,它們之間的機制不是簡單的徑直的因果規定,而是復雜的交互作用、雙向甚至多向的構建方式。一旦其中的某個要素受到干擾,都會反饋到系統的整體功能上,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因此,不能從循環經濟局部的個別目標去判斷它的發展方向,也不能僅僅通過子系統的功能來確定它的整體功能。如在循環經濟系統中,采用清潔技術可以減少或者避免污染的產生。資源的再利用環節則形成了物質的循環,如果在生產中運用了清潔技術,但產生的廢棄物卻沒有進行再利用,而是直接排出系統外,這樣就不能稱這次經濟活動為循環經濟,因為它沒有履行其中一個環節的功能,從而無法實現循環經濟的整體功能。因此,在發展循環經濟時,要把握系統的整體性,從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合理規劃,讓每個環節都充分實現各自功能,保證循環經濟系統各要素的相互銜接,實現整體功能的最優化,達成系統的目標。

      5自組織性

      自組織是開放系統在大量子系統合作下出現的宏觀的新結構。系統隨著時間而變化,經過系統內部和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不斷適應、調節,通過自組織作用,經過不同階段和不同的過程,向更高級的有序化發展,涌現出獨特的整體行為與特征,具有自適應、自組織的趨向有序化功能。維納提出的控制論,闡述了以正反饋和負反饋為基礎的“自組織”科學概念。

      正反饋是一種破壞原有穩定狀態,使系統趨于不穩定狀態的反饋。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它的作用是能自動地加劇系統離開原有目標運動,朝著新的狀態加速度地變化,其速度是令人難以意料的。在這種經濟模式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和獲取利潤。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棄物大量地投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通過把資源持續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上的增長,結果卻導致了環境的惡化和經濟的不可持續發展。

      負反饋是一個自穩定的環路,它的作用是使系統不斷消除干擾和噪聲,系統表現為自調節、自適應行為,使系統力圖恢復原來穩定狀態的反饋。在經濟生產中,循環經濟自然建構起一種負反饋的自調節機制。當企業生產過剩,導致資源存量下降時,資源的價格上漲,它自主促使節約資源或廢棄物的資源化,使得生產能循環往復下去。同樣,當廢棄物的處置成本過高,它就會開發清潔生產工藝進行無廢生產或少廢生產。因此,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這也是循環經濟最本質的特征。

      參考文獻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1.杭州市鋰電池IPC構成分析(1)對杭州市鋰電池專利按IPC大類統計分析可得出圖3。其中,圖塊面積代表的是該大類擁有的專利數量,圖塊區域面積越大,表示該大類擁有的專利數量越多。從中可看出,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從多到少依次為H類(電)、G類(物理)C類(化學)、F類(機械工程)、B類(操控)。從圖3可以直觀地看出,鋰電池的多數專利還是涉及到電能的產生;物理類主要是電池新材料的研發制作;化學類則主要是一些化學材料的制作或是通過學反應來產生電能。而F類和B類則主要是通過機械工程或是操控等,對鋰電池材料的組裝等來生產鋰電池的工藝。所以從專利數量上看,專利的競爭熱點和核心技術點來自于電能的產生原理、電池的續航能力等一些電能產生和維持的技術。(2)從IPC小類的分布中可看出(見圖4),排名前5個IPC號為H01M4(電極)、H01M10(二次電池及其制造)、H01M2(非活性部件的結構零件或制造方法)、H02J7(用于電池組的充電或去極化或用于由電池組向負載供電的裝置)、G01R31(火花塞、引電裝置)。其中,H01M所代表的是用于直接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H02J所代表的是供電或配電的電動裝置或系統、電能存儲系統;G01R所代表的是測量電變量、測量磁變量等。因而可看出,杭州市鋰電池專利同國內的總體技術領域的分布情況接近,核心技術點分布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電池的供電能力和電能的存儲效率等。從圖4中也可看出,其余的IPC小類則主要集中于電池材料的創新、電池的組裝工藝、電池的外觀設計等其他方面。

      2.杭州市鋰電池專利聚類分析圖5為杭州市鋰電池行業專利的聚類分析圖。其通過對專利的聚類,來總結出主要的專利技術分布領域,內圈表示大的技術領域,外圈為技術領域的每個小的技術分支。如果按內圈所占的面積大小來看,圖5顯示:(1)杭州市鋰電池的主要技術領域為電池薄膜、電池復合材料的制作、電池陽極材料的制作,以及電池陰極材料的制作和電池組裝工藝。其中,電池薄膜為杭州市鋰電池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薄膜的轉換和保護等工藝。(2)電池復合材料的生產和制作,主要涉及到碳源、特殊容器和電極材料的生產制作。電池的陽極材料研發也占據了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涉及球磨和高溫高壓等工藝。(3)最后的大類為電池負極材料的生產。電池的正負極和薄膜等均涉及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而電池的組裝,則主要是對電池這些以新型材料制作的電器元件進行組裝。通過對杭州市鋰電池的聚類分析,以及結合鋰電池生產的工藝流程(圖6為電池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可看出杭州市鋰電池生產的主要技術領域在電池的薄膜、電池正極、電池的組裝。但同時在電池的必備復合材料研發和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發也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

      二、杭州市鋰電池主要專利申請人分析

      1.專利數量前10位專利申請人分析圖7為杭州市鋰電池行業按專利數量排名的前10位專利申請人。在排名前10的專利申請人中,有4家單位為院校,分別是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學院;6家為企業,分別是萬向電動車有限公司、杭州萬好萬家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杭州萬馬高能量電池有限公司、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專利數總量看,浙江大學的鋰電池專利數量具有絕對優勢,占前10位專利申請人專利數總量的34%。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所擁有的專利數量也較多,占10家單位專利數量總量的11%。4家學校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占前10家單位鋰電池專利數量總量的54%,超過了一半。而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是所有杭州企業中擁有鋰電池專利數量最多的一家公司,也只占10家單位專利數量總量的22%。所有6家企業的專利數量總量占前10位專利申請人鋰電池專利數量的46%。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鋰電池專利主要還集中于學校等科研院所之中,而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還有所欠缺。

      2.主要專利申請人的綜合競爭力分析圖8為杭州市鋰電池主要專利申請人的綜合競爭力分布圖。其中,橫軸代表專利的重要程度,或者是專利的技術創新程度;縱軸代表申請人的綜合財務實力;氣泡的大小則代表該申請人在該技術領域所擁有的專利數量。(1)浙江大學所擁有的鋰電池專利數量較多,大大領先其他專利申請人。浙江大學鋰電池的氣泡位于橫軸的最右端,說明其專利的技術重要程度,也大大超越了其他的專利申請人,這也證明了杭州市的鋰電池專利主要還是集中于學校。(2)萬向集團擁有的專利數量在杭州市所有的專利申請人當中處于第二位。從橫軸可看出,萬向集團的鋰電池專利強度還是相對較突出的,領先了杭州市鋰電池的大部分申請人。而且從圖中的縱軸看,萬向集團的財務實力非常突出,遠超過杭州市其他鋰電池專利申請人。所以從專利數量、專利技術強度、公司財務實力三方面來看,萬向集團(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在鋰電池專利方面的綜合能力最為突出。(3)杭州金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擁有的鋰電池專利數量很少,但是從橫軸看,其所屬專利氣泡位于較右端,說明其專利強度較高,應受到市場上其他專利申請人的關注和重視。

      三、杭州市鋰電池核心專利分析

      利用innography專利系統,可按特定的算法將專利進行強度分析,其將專利分為10個等級,當專利強度越高,其所擁有的分數越高。由于這個算法是對世界上所有的專利進行分析,考慮到我國專利的實際情況,可認為我國專利分數為3以上即可算為核心專利。對杭州市的鋰電池專利進行分析,當將分數調為1時,顯示的專利數為64件;當將分數調為2時,只顯示7件專利。其專利所屬的申請人為:浙江大學(2件)、萬向集團(3件)、杭州金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件)、杭州萬馬高能量電池有限公司(1件)。這4位專利申請人相對于杭州市鋰電池其他申請人來說,其專利擁有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但將分數調為3時,顯示專利數為0,即沒有一個能夠達到3分及以上技術水平的專利。因而可看出,杭州市鋰電池專利的總體質量還明顯偏低,技術強度不是特別突出。

      四、提升杭州市鋰電池行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杭州市鋰電池行業在2003年之后開始發展起步,最近兩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申請的鋰電池專利數量激增。相關專利不僅在國內得到了較好的應用,而且通過PCT或直接在國外重要經濟體申請了專利,在國際上形成了廣泛的布局。鋰電池專利所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拓寬,覆蓋了鋰電池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鋰電池產業鏈的陽極材料、薄膜材料和復合材料制作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此外,在鋰電池的組裝工藝上也擁有較多的專利,呈現出較為全面的發展格局。在鋰電池行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院校和企業。這些院校和企業的不斷研發,使鋰電池行業不斷得到發展和壯大,并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具有較強活力的發展格局。在肯定這些發展成績的同時,也應注意到杭州市鋰電池行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將直接制約著杭州市鋰電池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筆者根據對專利數據的分析,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解決杭州市鋰電池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對杭州鋰電池行業進一步發展能有所裨益。

      1.抓住行業發展趨勢,突破核心技術領域當前,無論是國際國內,還是浙江省內,鋰電池行業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專利數量快速增加,所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拓寬。杭州市要抓住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在鋰電池行業的各個領域加緊研發,爭取在專利數量和技術領域上能夠有新的突破。目前,杭州市的鋰電池專利質量總體水平不高,真正擁有高技術的核心專利數較少,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還比較弱。因而,今后杭州市在注重專利數量增長和技術領域拓寬的同時,還要在重要的技術領域上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在鋰電池產業鏈重要環節中掌握一些核心技術,從而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專利競爭中占據更多的主動權。

      2.完善產業鏈專利布局,提升行業價值鏈杭州市的鋰電池專利布局主要集中于陽極材料和薄膜,以及后期的鋰電池組裝。而在鋰電池的陰極材料和電解液等方面,所擁有的專利數量還偏少。據統計鋰電池陰極材料和電解液占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分別達到10%和12%,如果杭州市能夠在完善和深入陽極材料和薄膜技術的同時,加強對陰極材料和電解液的研發,就可以構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杭州市整個鋰電池行業的發展也將會更加健康和繁榮。政府可通過對陰極材料和電解液課題的研發立項等措施,引導院校和企業加強這兩個領域的研發和生產,從而使鋰電池行業在杭州市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和技術點的深化,切實提高鋰電池行業的產品價值鏈。

      3.搭建企業與院校合作平臺,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在對杭州市鋰電池專利的分析中可知,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專利申請人中,院校所擁有的專利數達到54%,占據前幾位專利申請人專利總數的半壁江山。如果不將學校的這些專利進行產業化,那么,絕大多數的專利將停留在紙面,而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造成了巨大的專利浪費。因而政府應著力搭建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平臺,讓這部分學校的專利能夠通過平臺轉讓給企業,讓企業通過生產銷售實現產業化,使這部分專利能夠充分發揮出作用。院校和企業能夠通過平臺發揮各自的優勢:院校能夠著重從事研發,在更多具有較多技術創新點的領域擁有較為高質量的專利;而有實力的企業可從事部分研發,同時對院校和本企業研發部門生產出的專利進行產業化;綜合實力較弱的企業,對院校轉讓而來的專利進行產業化。通過產學研平臺作用的充分發揮,可使專利物盡其用,將整個行業推向更加繁榮的發展階段。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 論科技期刊載文信息的統計分析 廈門地區被SCI收錄醫藥論文統計分析 《科技與經濟》文獻計量與研究熱點統計分析 基于CNKI收錄統計分析 2003~2012年SCI收錄內蒙古農業大學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 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SCI—E收錄論文統計分析及政策建議 教代會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在中國:期刊文獻統計分析 云計算研究的文獻統計分析與熱點分析 近20年鄉村旅游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與引文分析 SCI收錄的護理學類期刊分析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統計分析 2000~2010年中國旅游研究國外期刊文獻統計分析初步 關于三種中等化學教學類期刊微型化學實驗研究的文獻統計分析 內部控制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電子病歷系統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檔案工作模式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社區管理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復式教學研究: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 檔案工作“有法必依”期刊文獻計量統計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王學勤,章蕾,潘繼進,等. SCI收錄中國期刊的統計分析與研究[J].現代情報,2005,(10):158-162.

      [3]付曉霞,游蘇寧,李貴存. 從2000—2009年我國在SCI收錄期刊發表的論文數據看SCI對我國科技期刊的影響[J]. 編輯學報,2011,23(3):209-214.

      [4]趙宏銘,魏穎. SCI分析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以腫瘤免疫基因治療技術為例[J].中國索引,2007,(2):18-21.

      [5]Zhang Y. Analysis of Moxibustion Reports Published in Journals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in Recent 5 Years [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2,(4):243-247.

      [6]田德橋, 鄭濤. SCI收錄生物安全相關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9,(5):69-71.

      經濟統計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in nearly ten years,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and put forwar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tate of the research. Research shows that, in some colleges, the first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in cutting-edge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factor is low,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contact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ther colleges, the second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in the per capita contribution rate, C class paper per capita contribution rate and other aspects to do better. In addition, some of the college's third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terpris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ubsequent cluster analysis also con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關鍵詞: 高校;科研狀況;因子分析;聚類分析;評價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status;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evaluate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1-0015-04

      0 引言

      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科教水平的重要標志。某高校作為省重點高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科研水平在省內也是名列前茅,本文針對該高校20個學院的各項科研指標進行多元統計分析,建立了描述科研水平的各類變量,包括各類科研項目的經費總額、各類論文的發表數量、論著發表數量,投入科研人員數量等。但由于各學院規模不一,各學院科研性質也不盡相同,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平衡性,本文采用對科研成果人均貢獻率的方式進行研究。然而進行統計分析時,并非變量收集的越多越有利,變量間信息的高度相關、高度重疊會給統計方法的應用帶來許多困難,因此本文借助SPSS統計分析軟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眾多變量中提取影響各學院科研狀況的主要因子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因子變量的聚類分析對評價結果進行驗證。國內學者目前主要集中對我國體育事業進行科研狀況分析,如賈志強、鄭巖平對我國1995-2000年籃球科研狀況作了分析。張金、夏秀榮對我國1994-2003年排球科研狀況作了分析。在高校科研狀況分析方面,孟學英、陳春華利用調查問卷方式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狀況做了調查分析。同時國內對多元統計方法的應用也主要集中在醫療、經濟方面,如孟瑩、謝守祥等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江蘇省經濟差異化做了分析。王曦、宋劍南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影響中醫癥候的主要因素做了研究。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結合高效科研狀況評價分析還鮮有研究。本文結合多元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對某高校科學地建立高校科研業績的管理體系及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1 因子分析方法簡介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相關性大小把原始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而不同組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并用一個不可觀測的綜合變量表示,這個基本結構就稱為公共因子。對于所研究問題的某一具體問題,原始變量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數幾個不可測的所謂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另一部分是與公共因子無關的特殊因子。進行因子分析的步驟如下:①根據研究問題選取原始變量。②對原始變量進行標準化并求其相關陣,分析變量之間的相關性。③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載荷矩陣。④因子旋轉。⑤因子得分。⑥根據因子得分值進行進一步分析。

      2 各學院科研狀況的因子分析

      2.1 數據分析和指標選取

      本文選用的數據來源于某高校2006年至2015年的統計數據。設定數據中8個指標變量分別是X1:2006-2015年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2:2006-2015年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3:2006-2015年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4:2006-2015年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5: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6: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7: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8:論著數量人均貢獻率(項/人)。數據詳情見表1。

      在進行數據分析前,進行KMO檢驗,P值為0.000,檢驗結果是顯著的,同時KMO值達到0.577,結果見表2,表明數據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可進行因子分析。

      從表3變量共同度表中可以看出因子分析的變量共同度均較高,表明變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說明因子分析的結果是有效的。

      2.2 因子提取和因子解釋

      現應用主成分分析法來進行因子提取和因子個數的確定,從表4中可以看出只有前三個因子特征根大于1,并且前三個因子特征值之和接近80%,故提取前三個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測評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較理想。

      由于初始載荷陣結構不夠清晰,不便于對因子進行解釋,因此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旋轉,達到簡化結構的目的,使各變量在某些因子上有較高載荷,而在其余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的載荷。這里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旋轉。結果見表5。

      從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來看,第一個主因子在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第二個主因子在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論著數量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第三個主因子在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

      2.3 因子得分和因子變量

      本文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并輸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見表6。

      根據表6可寫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數:F1=-0.014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78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63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93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178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508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021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174論著人均貢獻率(1);F2=-0.159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65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0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57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35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93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28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570論著人均貢獻率(2);F3=0.442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582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123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10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76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219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84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010論著人均貢獻率(3)

      通過上述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可得到各個學院的因子得分。從而獲得三個因子變量,由于這三個因子變量是線性無關的。因此,可以利用它們對各個學院的科研狀況做統計分析。

      3 各學院科研狀況的綜合評價分析

      下面利用三個因子變量對2006年-2015年該高校各學院科研狀況做多元統計分析,并對各學院近10年來科研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首先畫出三因子變量的散點圖,對各學院近10年來科研狀況做對比分析。以第一因子變量為橫坐標,第二因子變量為縱坐標,第三因子變量為豎坐標的三維散點圖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P學院、O學院、M學院等的第一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國家級項目人均貢獻率、省部級項目人均貢獻率、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但在橫向項目人均貢獻率上稍顯不足,這些學院應該在保持尖端學術科研的前提下,多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創造更多產業應用成果。L學院、R學院、N學院等的第二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論著人均貢獻率、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這與這些學院的科研性質是密不可分的,第二因子很高的學院可以在保持自己科研特色的前提下,多關注學術前沿的相關信息,爭取在尖端科研中有更大的突破。如B學院、I學院等的第三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橫向項目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這些學院可以在緊密保持與企業的科研聯系的基礎上,加強自己在學科特色科研中的研究,多出一些基礎研究方面的尖端科研學術成果,增強學院在科研創新中的能力。

      最后利用系統聚類分析法對各學院科研狀況進行聚類分析,即利用三因子變量對20個學院進行聚類,結果如表7所示,M學院、P學院、O學院和J學院為一類,B學院、I學院為一類,其它學院為一類。這個結果與散點圖分析的情況基本類似。

      4 結束語

      本文針對某高校各學院科研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通過對高校近十年科研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將八個指標變量分為三個科研因子,分別是高端科研因子、校企合作科研因子、基礎科研因子,并給出了因子得分模型,對各學院近十年的科研狀況給出了分析,最終的聚類分析結果也對各學院科研狀況做了驗證說明。論文的研究成果為科學地建立高校科研業績的管理體系及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從分析結果來看,因學院科研特色不同,導致各個學院在學術科研這個萬花筒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但各學院之間還是應當加強科研合作,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為該高校向科研大校、科研強校的進軍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薇.SPSS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二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303-349.

      [2]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高級篇[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166-210.

      [3]李衛東.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26-240.

      [4]閻慈琳.關于主成分分析做綜合評價的若干問題[J].數理統計與管理,1998(2):22-24.

      [5]胡永宏,賀思輝.綜合評價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6]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8:15-18.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久久av|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尹人香蕉网在线视颅|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