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來到新學校的感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我的小書櫥里有許多的書,有《格林童話》、《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話》、還有《十萬個為什么》……不僅有著名的童話還有生動、有趣的小說。在這么多的書里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下面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這本《窗邊的小豆豆》是作者在上一年級到六年級在學校“巴學園”時記載的故事。作者黑柳徹子是一位日本的著名作家,是日本的著名主持人,還是日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寫的這本《窗邊的小豆豆》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而且被譯成了33種文字及,介紹到世界各地的讀者欣賞。《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一年級的時候因太淘氣被學校退學,幼稚而又天真的小豆豆以為自己只是到新學校讀書,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退學了,媽媽也不想告訴小豆豆,讓這么小的孩子在心里留下陰影,沒有告訴小豆豆,她退學了。在新學校巴學園里,在走不動的電車教室里,小豆豆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得很開心、很快樂。巴學園雖然不大,但卻是孩子們夢想的天堂。中午他們在禮堂里吃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在這里校長先生帶他們到外面散步,到郊外野炊,讓的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意義所在,讓孩子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個大家庭。在巴學園里小豆豆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的事。不幸的是1945年巴學園起火了在B29飛機上數枚導彈投向巴學園的電車教室上,巴學園被炸成了平地。巴學園消失了。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記載了小豆豆來到新學校后的一段真實時光,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很深,現在這樣的學校已經找不到了,已經消失了。其實這樣子的學習啊才是真正的好學校,他們才是真的為孩子著想的學校。雖然環境不好,但是教給孩子的卻是豐富的知識。隨意他們的野外生存能力、動手能力都很強,這些不正是踏入社會的基本要求嗎?
二零一零年的整個暑假,我都是在興奮和緊張中度過的。因為,在八月末的時候我就要到新學校去報到了。
剛剛開學,學校就給我們來了一個下馬威:軍訓。來到這兒,我感到這的一切都是新的,這兒的樹,這兒的花,這兒的草,全都散發著一種我從來沒有聞過的味道。而我更生疏的這兒的人,我真的太失望了,望著這么多陌生的背影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應該怎樣和他們相處,怎樣與他們建立友誼,我有些發愁!
后來,我開始感謝學校能夠給我們一次軍訓的體會,能夠讓我們在軍訓中結交朋友,使對方了解自己,也使自己更了解他人。夏日炎炎,站在太陽底下,同學們都筆直的立在那兒一動不動,中間休息時,我結交了很多朋友,這使我感到很欣慰,一陣喜悅之情涌上心頭,我跟其中的一個女生特別投緣,軍訓期間,我們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每當我堅持不下來的時候,她都會鼓勵我,激勵我。使我在他開導我后,我總能重新站起來,也為自己鼓勁加油!我感覺到了友誼的力量,這種感覺的確非常美妙,有一個剛剛認識不久的朋友能夠如此的為你解決困難,戰勝困難,幫你拋開一切煩惱,和你一起面對學校給予我們的考驗,我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高興,也正是這種友誼的力量,一直讓我堅持到了軍訓的第七天。也正是這種友誼的力量,使我在軍訓的七天中戰勝了種種困難,也正是這種友誼的力量,是我在結束軍訓的會操表演中獲得了獎狀。
我堅信,這些就是因為朋友之間的互相鼓勵和扶持,使我們的人生閃出光彩,拼出火花。一個朋友,一句簡單鼓勵的話語,可能會是你終身記住這個朋友,這句話。陪伴你一生最珍貴的財富,就是友誼!
一開學的新體驗,新感受,似乎多種多樣,交到朋友時的喜悅,軍訓的苦惱,拿獎狀時的興奮……但這已成過去,迎接我們的時陽光的明媚,鮮花的燦爛!
關鍵詞:中職新生;新環境;適應;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3-0128-02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們學校又迎來了一批新生。這些學生剛從初中畢業進入中職學校,由于和周圍環境不能適應、不相協調,于是在認識、心理、行為等諸方面出現了一些困惑、疑慮,進而在正常的學校生活、學習、交際等方面會出現一些不適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從一心上普高的迷茫中走出來,心理壓力很大。還有個別學生根本不明了自己來這里的目的。由此可見新生對新環境的不相適應對他們的成長很不利,所以,掌握和了解每個新生的具體情況,并能對癥下藥,引導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極其重要。
中職新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學校的不適應,新生剛來到學校時,由于環境和同學的陌生,總感覺不習慣。雖然有環境的新鮮感,但又有很強的孤獨感,內心處在一種矛盾中,總感覺以前的學校好,自己的家鄉好,心不定,神不安,從而產生想家、想離開學校等情況。這些心理、情緒上的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二是對新生活的不適應,普通中學的學校生活節奏嚴謹,中職學校的學校生活相對寬松。閑置下來反而感覺無聊、空虛,他們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也容易出現問題。初中時學生生活家長料理,現在生活自己計劃,而他們又不能合理計劃,常常出現問題,這樣也會影響學習和生活。三是對新課程內容學習的不適應,大多數中職新生由于癡迷的普高夢破滅,心理方面出現極大的壓力,對那些考上普高的學生嫉妒,對自己的未來困惑,自卑心理嚴重。學習無動力、無信心,往往產生厭惡情緒,很容易生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無法跟上新的學習節奏,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沒有意思,最終影響學習。四是人際交往不適應。初中階段學習時間緊,接觸社會的機會少,上中職后,時間不像初中那么緊,學習壓力不是那么大,交際圈一下變大,有很多學生一下子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內心產生焦慮,飯吃不香,覺睡不好,部分學生因剛離開家,第一次住宿而不言不語,甚至哭泣。由此影響正常生活,影響學習。面對中職新生出現的這些不適應狀況,我們可以從下幾方面進行新生適應性教育,引導學生自我調適。
一、全體教職員工熱心迎接每個新生,做好新生適應新環境的引導工作
剛來學校的新生,人生地不熟,全體教職員工應熱心接待,悉心關懷,真誠做好他們適應新環境的引導工作。在細節上關心體貼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讓新生全面了解熟悉新環境。主動介紹學校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等情況,使新生對學校有個總體了解,盡快熟悉校園及校園的服務設施,激發學生對新學校的熱愛之情,沖淡對舊情舊環境的依戀。并借助軍訓和入學教育,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熟悉新同學,增強新環境下的凝聚力,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新環境中,盡快融入校園大家庭中,成為校園一份子。
二、學校管理部門齊抓共管,全體教師人人參與管理
學校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體系,要充分發揮政教處、班主任、團委、學生會的職能作用,充分調動班主任在管理上的積極性。要組織新生反復學習學校有關管理制度及相應的獎懲措施,讓每個學生明白應該怎么做,而不應該怎么做。新生班主任要認真扎實準備并開好第一次主題班會,在班會上新生可互相結識,還可以請高年級學生向新生介紹如何適應新環境的經驗。所有任課教師要充分準備好第一節課,聯系自己所帶課程,向學生說明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和在以后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學習該課程的要求和方法,還有未來就業的渠道、方向和前景等。使學生對未來產生美好的向往,形成一種動力,盡快適應新環境。
三、做細做實服務工作,對新生進行生活適應性教育
學校一切工作都是服務于學生的,必須做細做實各項工作。從新生走進學校,每一件事都應由具體人員負責,落實到位,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懷,感受到家的溫暖。目前中職生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部分是兩三個子女家庭。總的情況看,家庭寵愛過多,包辦過多,學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較差。相當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把自己和家庭、和他人、和社會聯系起來。每年的新生入學之際,大部分學生都是由家長護送到學校,并代替學生辦理入學各項手續。辦完手續入住宿舍,還是家長幫子女鋪床拉帳,有的學生漠不關心,有的學生指手畫腳,更有甚者大聲指揮或指責家長做得不好。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進入中職學校學習是他們獨立生活的第-步。由于目前我國社會家庭教育對學生事務代管過多,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打理自己的財務,所以我們要在新生剛剛準備獨立生活之際,開展自立、自強、自尊、自理教育和團結、友善、互幫、互助教育,要教會學生根據家庭的經濟能力來制定自己的消費計劃,養成勤儉節約、不趕時髦、不講排場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還應從具體的行動中表達對學生的關愛,真心做幾件能觸動學生內心的好事實事,讓學生真切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懷。
四、努力創設校園學習環境,對新生進行學習適應教育
對于剛來學校的新生,由于受到掌握知識的局限性和思想上的片面性,以及受到對生活感受和對事物認識的水平制約,容易做出片面的理解或錯誤的判斷,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和不適應感。因此,在新生入學之際進行學習輔導,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形成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生活的焦慮、恐懼感,克服依賴性。所以,每位任課教師都應在自己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對中職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率。鼓勵學生探索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敢于探索,勇于進取,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在以后的日常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確定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堅持長期訓練,全面提高素質。
五、客觀評價自己,寬容別人,對新生進行健康快樂的交際教育
新生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溫暖的家庭,不免會有孤獨感。再說他們來自不同地區,一定存在生活習慣、性格特點、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的差異,甚至會產生摩擦和不快。因此,要引導學生盡量多接觸自己的老師和同學,結識新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宿舍關系、同學關系,學會用寬容的態度對人,用欣賞的眼光看人。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承認各自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取向,為人上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自我為中心。在集體生活中,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從而增進同學們對自己的好感,這樣同學間的關系也就會融洽了。
六、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他們提供一個發揮和展示才能的天地
時光流逝,白駒過隙,我已離開了生活六年的小學,別無選擇地來到新學校——射陽縣第四中學。一路上,木訥的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車上,一股酸酸的涼意使我的心隱隱疼痛,老同學那憧憬的眼神、令人羨慕的幸福笑容總是不自覺地浮現在腦海(因為他們都在父母的努力下進入理想的初中就讀),而我……
不知不覺,我已在四中生活了三個多月。讓我始料未及的是這三個多月的生活,居然時刻溫暖我、感動我、教育我。
四中的學生溫暖著我
報到那天,父親忙著去交費,把孤獨的我扔在陌生的校園里。站在遠處角落里的我,望著眼前的一切,覺得到處都是朦朧、迷茫……“你好,你是哪個班級的,我帶你去找你的班級吧?”一個清脆而又甜美的聲音飄進耳朵。難道是在和我說話嗎?轉過頭去,一個太陽花般的笑臉出現在我眼前。“我認識你嗎?”我不知所措地問道。她笑意盈盈地對我說:“我是你學姐。走,我送你到教室……”在她的指引下,我很快找到自己的班級、宿舍……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姐姐,用她特有的熱情快速地融化我堅冰似的心。以后的日子里,漫步在四中校園,那聲聲傳遞溫情的“校長好”、“老師好”、“你好”同樣時刻鼓勵著我、溫暖著我。
四中的老師們在感動著我
你在校園里總能看到老師們忙碌的聲影,聽到老師們急促的腳步聲,感受到老師們對學生們深切的關愛和呵護。一節語文課上,老師那充滿期待的眼神讓我記憶猶新。“李慶玲,你能告訴大家‘不亦惑乎’中‘惑’的意思嗎?”以前很少回答問題的我,剛站起來卻一下子忘記了背得很熟的內容。可氣的是,越是著急,越想不起來。我感覺其他同學的眼神好似利劍直射向我,頓時覺得臉蛋紅得發燙,幾乎要燃燒起來,嘴巴卻怎么也張不開。“請同學們低頭看書。”老師先要求其他同學默讀,然后用期待而又堅定的眼神看著我:“李慶玲,老師知道你會,老師更相信你能戰勝自己,要不,你把它寫下來……”我知道,老師是想打消我心中的自卑感。我試著保持鎮定,慢慢放松心情。不知咋的,突然間“迷惑、糊涂”竟脫口而出。教室里立刻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老師笑了,我也笑了……
四中的校園環境在教育著我
你們瞧,辦公樓和教學樓之間的水泥路旁紅色的宣傳牌,它們好似無聲的老師,在默默地引領我們成長。懸掛在校園里的每一條宣傳標語、名人名言都讓我們深受啟發。校門旁邊的“做最好的自己”時刻在提醒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馬虎。“用今天點燃明天,用今天的努力換取我們明天的輝煌”時刻在告誡我——要想取得好成績,就不能浪費時間,不能懈怠。“有夢想才有未來,夢想讓你與眾不同”時刻在鞭策我——要想實現夢想,自己首先要成為意志和行動的巨人。
“目標上自信,學習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動上自覺,意志上自強。”這句話,更是時刻激勵著我倔強奮進。
教師的任務是教育好在校就讀的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進城務工人員在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我們理應教育好他們的子女,減少他們的后顧之憂,不辜負進城務工人員對子女教育的期望。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有教無類、平等對待。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一、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養成教育
1.為家長提供學習的機會
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家長提供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必要的養成教育。
2.增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開展家長開放日,讓家長走進課堂,了解孩子在課堂及在學校的表現。教師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系等形式互相溝通,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只有家長、學校合力,才能提高學生養成教育的效率。
3.開展好學校養成教育活動
一是學校利用日常的課堂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科特點滲透養成教育;二是教師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是學生最崇拜的人,學生會在學習生活中無意識地去模仿,這樣時間久了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三是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多贊賞、多鼓勵,把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現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二、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要堅持“關愛教育”,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
1.多加關愛,增進了解
羅素曾經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發展。”這說明了關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來到新的生存環境,他們會因鄉音、外貌衣著、衛生習慣等而成為同學的笑柄。教師的關愛,有時會成為孩子唯一的依靠。初二(1)班劉X同學是從湖北農村來到城市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說著濃重的湖北方言,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譏諷。在課堂上不管會不會他都不舉手發言,下課后也不與同學玩耍,晚上回到宿舍也不與同學交流,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班主任王老師就主動接近他,與他談心交流、聊天,了解他原來的生活,傾聽他的心聲,和他交朋友,幫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疏導他的心理障礙。同時班干部從生活上關心他,為劉X同學購買了他愛吃的家鄉菜,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還為他開了主題班會“歡迎你,新同學”,在班會上向他介紹新學校、新同學,讓他盡快認識新的同學、了解新的生活,使他迅速融入新的學校和班級。讓他感受學校的溫暖。同時在班級上樹立良好的風氣,讓班級城市里的孩子們學會寬容、接受、容納。從而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處于充滿正氣、平等的良好班級氛圍之中,逐漸淡化內心的膽怯、害怕、自卑,逐漸培養他們勇敢、上進等優良心理品質,使他們的自尊心得以保護,自信心得到增強。
2.成功教育,增強自信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環境的變化,這些學生的心理普遍存在著自卑、害怕、膽怯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及時加以教育和引導、鼓勵和幫助。教師要多留心、多關注他們,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長處,并讓同學們了解這一優點、長處和閃光點。比如,在課堂上多提問,給他們創設發言機會,無論在什么方面有了進步,都要在全班同學面前及時表揚他們,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也可以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激勵的話語,鼓勵他們,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初一(1)班的王X同學來自農村,父母平時忙于做生意,沒有時間顧及他的學習生活。由于小學英語知識基礎薄弱,導致初中的英語成績較差,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但是經過老師細心地觀察,發現他的數學成績比較棒,于是便以數學學習為切入點,委任他為數學課代表,對其進步及時鼓勵、表揚,以此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通過一學期的賞識教育,王X同學其他學科的成績也在不斷地進步、提高。
3.建立“學習小對子”,共同進步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沒有能力教育子女,導致其子女成績不太理想。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可以開展“學習小隊子”活動,用一幫一的方法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在編排座位時,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班干部坐在一起,讓班干部從生活、學習上一對一給予幫助,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