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況

      我鄉地處縣東南部。全鄉轄9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008人,耕地面積355公頃。2008年農業總產值6034萬元,人均純收入1831元,牛存欄430頭,豬存欄1800頭,羊存欄2200只,三融肉雞55萬只,板栗1萬畝,蘋果4千畝。

      二、科普工作現狀

      近幾年來,鄉黨委、鄉政府,鄉科技組織,組織全鄉開展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及各類專業技術知識培訓,培訓了一批骨干,農民依靠科技意識有所增強,鄉成立了科委、種種科技組織,建立了鄉土人才檔案。三融肉雞養殖、果樹栽植在我鄉已經具體一定的規模,特色農作物有所增加。各產業科技含量逐年增高。

      三、2014年科普工作計劃

      根據承縣“十一五”規劃及鄉“十一五”規劃,結合我鄉實際,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加大科技興鄉工作力度,認真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技指導必須面對本鄉實際的市場為導向,發揮本地特色,加強科工作領導力度,積極推進科技普及,有效促進全鄉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四、實現目標的措施

      1、加強領導、嚴密組織,成立領導科技組織,每年召開會議2次以上,集思廣益,提出合理化建議。

      2、建章立制,任務到人,科技工作列入鄉村領導目標責任制考核,有獎懲辦法。

      3、建立健全拉技服務組織作用,層層落實責任制。

      4、加強科技反饋力度,積極極捕捉有價值的科技信息,并傳達給農民。

      5、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科技經費,用少量資金發展典型戶,技術能力,以點帶面下大力發展項目,帶動全鄉各產業的發展。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鎮位于南安市中部的晉江東溪流域,是一個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新興集鎮.全鎮面積平方千米,轄個行政村.年總人口萬人,工農業總產值萬元.

      二,掃盲工作計劃:

      年我鎮15—50歲人口中非文盲率%.根據我鎮實際,對青壯年非文盲鞏固工作仍然要繼續.故今年我鎮掃盲工作仍以鞏固工作為主.

      三,多措并舉,創新掃盲工作

      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突出過程管理.鎮擬于年月召開全鎮成教工作會,把"兩基"攻堅作為全年乃至今后幾年的工作重點,確定掃盲工作機構不撤,人員不減,掃盲經費繼續劃撥的基本原則,并把掃盲和鞏固提高作為"兩基"及教育目標責任制的重點.要求加強領導,落實措施,強化過程管理,按照市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實行鎮副科局領導分別掛鉤各村掃盲工作制度.同時推行掃盲工作"一票否決"制,實行鎮領導分片聯系,鎮中心小學具體聯系,各完小校長主抓轄區掃盲工作的責任追究制.

      2,加強宣傳引導,多種形式開展掃盲和鞏固提高.在掃盲工作中,各村將掃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對脫盲人員進行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上來,促進脫盲人員的鞏固提高.以化技術學校為載體,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以食用菌,龍眼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特色養殖等為主要內容,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實行"兩線承包,三方負責"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掃盲任務具體落實到人.探索出了在新形勢下掃盲工作"八個結合","八個到位"的掃盲攻堅路子,"八個結合":一是集中辦班與送教上門相結合;二是教師主教與學生幫教相結合;三是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措施與村規民約相結合;四是參加掃盲與享受扶貧項目相結合;五是掃盲整改示范點與大面推進相結合;六是實用科普技術培訓與識字教學相結合;七是鞭策后進與表彰先進相結合;八是改革創新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八個到位"即:一是認識到位;二是指導到位;三是責任到位;四是措施到位;五是宣傳發動到位;六是教學到位;七是痕跡管理到位;八是檢查督促到位.為增強掃盲效益,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學員的種養技能和學習積極性,編寫了地方掃盲鄉土教材,內容包括地名,科普知識,文明禮儀,范圍涉及國情,縣情,鄉(鎮)情等,形式函蓋民謠,快板,散文等;結合地方生產,生活實際和產業結構調整需求,開辦鞏固提高班和開展勞動人口實用技術培訓.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技能培訓班.堅持集中辦班與送教上門相結合.對文盲學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實行集中辦班,對文盲學員居住偏遠,分散的地方,實行送教上門.認真辦好脫盲后鞏固提高班,科技培訓班,控制復盲率,鞏固掃盲成果.建立月報制度,加強目標管理.

      3,多種形式掃盲,注重掃盲質量.一是堅持集中辦班與送教上門相結合.二是堅持教師主教與學生幫教相結合.三是堅持正面引導與措施約束相結合,調動文盲參學積極性.各村組織開展了文盲人員"比學爭優"競賽活動,對成績優異的集體和個人,分別給予獎勵.四是堅持識字教學與功能性掃盲相結合,既注重識字教學,更注重功能性掃盲,堅持把功能性掃盲作為提高文盲學員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

      4,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工作到位.根據市人民政府下發的有關文件,我們對掃盲工作提出了五項要求,同時對村的掃盲加強過程檢查.開展"多線督查":一是鎮分片督查.二是鎮人大,政協適時組織視察.三是政政府派人員開展專項督查.四是職能部門扎實開展巡回督查.

      5,抓好"控輟保學",堵住新生文盲.為從源頭上堵住新文盲的產生,各村校在抓好掃盲工作的同時,切實加大義務教育階段工作力度,嚴防適齡兒童和少年輟學,最大限度杜絕新文盲產生.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鎮堅持以人為本,依照市、區政府有關農業科技工作的安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科技興鎮”戰略。一年來,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市、區科技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鎮以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發展新農業為工作目標,培育電子農民,大力推行應用實用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強了人民科技的意識,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推進科技服務工作過程中,主要做好如下三項工作:

      一、加強農業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

      及時成立了農業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擔任,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副組長由分管領導擔任,組員從農業辦、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抽調組成,同時建立健全了鎮農技“110服務站,全鎮13個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組”形成了兩級科技網絡。鎮委、鎮政府把這項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計劃”年,召開全鎮科技工作專題會議4次,及時匯報、小結和布置科技工作,解決了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問題,使科技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抓好科普培訓工作

      鎮建立健全了鎮、村農業科技服務110服務點和電子農務服務站,為了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并有專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協會,組成人員有80多人。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布置推行農業實用技術工作。為了科技服務工作抓落實,結合本鎮實際情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傳欄,定期出版宣傳科技內容。利用各村廣播站有線電視等大力開展科普宣傳。二是裝置“農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場信息,推進“三農”信息化。三是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對農民進行知識、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專題、分階段進行科技培訓,如蔬菜種植、家禽飼養等技術。還聘請專家和農藝師為農民授課,進行農業實用技術指導,如防蟲害、科學施肥、土壤改良、家禽優良品種引進推廣等進行專門的現場講解指導,讓各農戶在各階段都能聽到和看到適合自己的可操作實用技術。一年來,開展專門種植技術培訓班5期(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班)參與的農民達525人,另是以會代培訓7次,共培訓2090多人次,并印發農業技術資料3500份。九是全鎮成立了九個農技協會,培養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運用科學技術發財致富。九是送書下村,為農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識、農業科技知識等精神食糧。九是發揮“農信通”和廣播作用,及時收播有關三農政策信息,宣傳鎮里的好人好事和運用科技發展經濟的典型事例。九是為了保證科技信息的疏通,鎮充分發揮農村技術員的積極性,組成科技服務聯系人13名,深入到村、組為農民服務,使我鎮科學技術應用推廣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訓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勵農戶遵守制度,使全鎮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一、健全組織,完善制度,責任到人

      一是成立領導機構,為創建活動提供組織保障。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是一項群眾性、社會性和基礎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標準要求高,必須依賴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為此,我鄉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政府鄉長、分管環境保護的副鄉長為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鄉創建全國生態鄉鎮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創建辦公室,制定了創建工作計劃和實施細則。黨政主要領導做到了創建初期定目標,創建過程定思路,關鍵問題定決策,疑難問題親自抓,重點工作定時限的工作機制,保證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強化考核、落實責任。鄉政府堅持把創建工作作為抓發展的第一責任,做到三保證,即:保證創建力量;保證創建經費;保證依法實施。及時召開了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在統一思想、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同各村、各企業簽訂了創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力求責任目標的制定切實可行,堅持責任目標的落實跟蹤考核。三是合理規劃,全面部署。修訂編制了鄉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詳細規劃,主要突出污水、垃圾處理、環境綠化美化、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工業商業、住宅小區、文體活動廣場、醫療衛生機構合理布局;道路綠化、人文景點、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全盤考慮,充分體現小康社會、環境生態鄉的一流風貌。

      二、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增強認識

      我鄉始終把強化宣傳,增強全民創建熱情,作為搞好全民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有效地促進了干部群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一是利用陣地宣傳。充分發揮廣播、電視、領導會議講話,并利用鄉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環保科普宣傳資料廣泛宣傳全民創建生態鄉鎮的重要意義,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抓優美創建,就是抓經濟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保護子孫。在鄉集鎮設立環保宣傳標語7幅,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二是舉行環保培訓。對鄉村干部抓環保國策、政策法規培訓,增強他們搞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性、事業性。三是組織專題活動。結合創建綠色學校等工作,在中小學舉辦環保知識講座,讓學生學習掌握環保理論,參與環保宣傳教育。開展環保進學校活動,大力實施“小手拉大手,環保你我行”活動,告別陋習,從我做起——“創建文明衛生校園”主題活動和校園衛生大掃除,促進創建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互動和聯動效應,充分發揮學校在創建生態鄉鎮中的作用。目前,舉辦講座6場次,受訓師生達到700多人次。通過深入廣泛宣傳,參與創建、保護環境已成為全鄉絕大多數干群的自覺意識,主動意識,營造了全社會積極參與創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突出重點,標本兼治,扎實推進創建工作

      1、合理優化配置資源,新建農民集中居住小區。為徹底改善人居環境,2012年以來,根據贛州市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要求,我鄉積極鼓勵村民拆舊建新、維修加固,共拆除危舊房、空心房542棟,新建土坯房改造集中建房點5個,共新建農民住宅樓837套,在鄉集集鎮區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建設中,我們充分利用鄉集鎮供電、道路、交通等公共設施,降低建房成本,避免重復建設,并充分發揮鄉集鎮金融、醫療、教育、商貿等公共服務機構作用;集鎮照明供電線路采取地埋形式鋪設,不出現高架網線;著力構建最佳的居住建筑群體與風景園林式人居環境,營造綠色、健康的生活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心、省心、舒心的居住環境,為全縣乃至全市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建設起到了一定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2、緊抓政策機遇,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實施的原則,在強化搞好中心村建設的同時逐步推進了部分舊點的改造提升和新點的整體搬遷,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和村容村貌整治項目的實施,積極引導村民新建集中連片、高標準、人畜分離的小康住宅,按照“四個一步到位”(即:基礎設施一步到位、綠化美化一步到位、新型建材新技術應用一步到位、新農村建設示范性作用一步到位”)和“三個統一”(統一放線、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的要求,著力對居民點道路、綠化帶、活動場地等進行高標準提升改造,全力打造環境優美新。

      3、大力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制定切實可行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計劃,積極推廣秸稈氣化技術,采用秸稈過腹還田、粉碎還田等方式消化多余秸稈,杜絕農作物秸稈焚燒現象出現。至2013年農村生活用能中清潔能源所占比例達到55.97%以上水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太陽能用戶達到1100戶,沼氣用戶達到572戶。

      4、大力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以通鄉路兩側、鄉村主干道綜合提升改造為重點,加強道路及灘地綠化,實行路林配套,使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7.6%,對中心村內及周邊綠化帶進行綠化,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9㎡∕人,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5、創新思路,實行環境衛生衛生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鄉村組聯動、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調配合、村民積極參與”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圍繞沿佑、南洲、三個村13公里道路為主干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在重點地段配備專職保潔人員,配備垃圾清運設備,按照分類處理、分批處理的原則,對居民生活垃圾和生產廢棄物進行定點存放清運工程。形成“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確保村莊環境無“臟、亂、差”現象,確保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達87.5%。

      6、積極推行無公害蔬菜。在推廣生態栽培的基礎上,做到盡可能不使用化學農藥,對無法避免使用的,盡可能使用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對農產品的污染和環境的破壞,打響鄉農產品的生態品牌,迎合市場對無污染綠色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四、健全制度,完善機制,確保活動取得成效

      1、完善農村環境管理體制和機制。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建立了農村的環境管理組織,完善了鄉鎮、行政村的環保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協調、聯合推進”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新模式;創新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制度、監督監測制度、資金投入機制,逐步建立環保設施區域共享的管理模式,探索有效的農村環保長效管理機制。

      2、推廣實用技術。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推廣了一批適合我鄉實際情況,費用投入省、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操作簡便易行、維護管理方便、輻射帶動范圍廣的農村環保實用技術。在實際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不斷綜合和完善,從而為全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做好技術積累工作。

      行政村科普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第二條 專項資金確保撥付到位,使用公開,專款專用,實現“政府出資、市場運作、鄉鎮搭臺、農民看戲”。

      第三條 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搞好調查研究,精心安排,高度重視,穩步推進,扎實做好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的安排。 第二章 專項資金的來源、使用和管理

      第四條 來源:省財政安排給我縣的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縣級財政每年適當安排管理工作經費。

      第五條 使用范圍:購買各級各類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到鄉鎮、村進行文藝演出;購買各級電影公司組織放映隊到農村放映電影;鄉(鎮)政府組織農民群眾開展具有地方特色、內容健康的文藝演出以及展覽、比賽等文體活動。

      第六條 使用比例:購買文藝演出、購買電影和鄉鎮組織的文化、體育、科技等農村文化活動的資金使用,原則上按40:40:20的比例進行分配。

      第七條 專項資金嚴格遵守專款專用原則,只能用于購買文化產品,不得挪用于管理、差旅、會議等開支。對不按規定使用的,縣文化主管部門不予報帳。

      第八條 每個鄉鎮每年必須購買四場以上縣級(含縣級)專業文藝演出團體的優秀節目,在鄉鎮所在地或有條件的鄉(鎮)、村為農民演出。對文藝演出實行最高限價,文藝演出一般每場不得高于3000元,大型文藝演出(演職員在60人以上),其演出費用可適當增加。

      下鄉演出的文藝演出團體必須事先報縣文化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進入演出市場。

      第九條 鄉鎮政府每年為每個行政村購買六場以上電影為農民放映,購買的電影必須是縣級以上(含縣級)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正版渠道發行的拷貝。電影放映歸口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每場放映故事片1個、科教片2個,且每場收費不得高于300元。

      第十條 鄉鎮政府每年要組織2—3次由農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綜合性文化、體育、科技活動(包括歌詠、棋類、武術、書法、美術、攝影、龍舟、農村科普知識競賽或其它有地方特色的文體活動)。開展各項活動的方案必須事先經縣文化行政部門審核后(大型活動須經公安機關安全審核)方可實施。

      第十一條 報帳程序

      (一)報帳票據: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憑鄉(鎮)政府演出證明,到各鄉(鎮)財政所開具費用單據后,憑費用單據到當地地稅所開臉稅務發票;電影放映公司憑放映許可證、復印件,村委會放映證明和鄉(鎮)財政所開具的費用單據,到當地地稅所開具稅務民標;各鄉(鎮)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體育科技活動,必須對照文化活動方案,由財政所審核并開具費用報銷票據。

      (二)到縣文化廣播局報帳:專業文藝演出團體、放映公司攜帶稅務發票并附上演出、放映許可證復印件,演出證明和地稅所開具的稅務發票,到文化廣播電視局報帳;由文化廣播局領導簽署意見后撥付到鄉鎮財政所。 第三章 鄉(鎮)政府職責

      第十二條 鄉(鎮)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配套設備及維修等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站機構,并配備好人員。各鄉(鎮)要提供演出、放映場所,并負責維持演出、放映場所的秩序和安全保衛工作。

      第十三條 鄉(鎮)政府在安排文藝演出和電影放映時,應優先考慮老少邊窮地區,以改善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年終抽象將作為評比先進的條件之一。

      第十四條 鄉(鎮)政府是進行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和其它文體活動的主辦單位,開展活動前,事先要負責向當地公安、衛生部門報告,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活動期間人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五條 鄉(鎮)政府要制定年度開展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和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的方案,有選擇地確定全年的節目和影片的投放,于每年1月底前報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審定后執行。

      第十六條 各鄉(鎮)要嚴格按照本鄉鎮年度文化活動方案和經費預算使用專項資金,超支補,結余轉下年繼續按規定用途使用。

      第十七條 鄉(鎮)政府要成立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由鄉(鎮)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領導擔任,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農村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活動的工作,確保演出、放映和文體活動順利開展,并制定本鄉鎮年度活動方案和簽訂有關演出、放映協議。 第四章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職責

      第十八條 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協同縣財政部門做好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在每月7號前將上月文化活動費用支出報表送縣財政局,并接受監督檢查。

      第十九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協調指導各鄉鎮政府開展各類活動,做好業務上的培訓和指導,以及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的建議。督促、檢查各鄉鎮政府開展文化活動的情況及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

      第二十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在通盤考慮,擇優劣汰的基礎上,向各鄉(鎮)推薦演出團體、放映單位,并審定相關內容,供鄉(鎮)政府選擇。

      第二十一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加強基層文化事業建設活動的信息收集、檔案整理,并認真總結經驗。

      第二十二條 切實加強農村文藝演出隊伍和電影放映的建設,確保全年演出和放映場次任務圓滿完成,有效解決農民群眾看戲和看電影難的問題。

      第二十三條 鄉(鎮)購買低級庸俗的非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和走私、盜版等低劣影片放映或弄虛作假、虛報演出場次,騙取、截留、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將視情節輕重,給予扣減、停撥、取消補助資金的處罰,觸犯法律的將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章 財政部門職責

      第二十四條 縣財政部門負責參與編制全縣農村文化專項資金年度預算和審核文化事業專項資金和使用計劃,安排調度好農村文化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的使用。

      第二十五條 鄉(鎮)財政所負責參與編制鄉(鎮)年度農村文化專項資金的預算,審核鄉工(鎮)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費用報帳等,確保鄉(鎮)做到專款專用。 第六章 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為切實加強農村文化活動建設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促進農村文化事業建設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促進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有序進行,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文化、財政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上饒縣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領導小組。

      第二十七條 縣文化行政、財政部門和鄉鎮政府要精心組織,通力協作,積極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墻報、標語、幻燈等新聞媒體和工具,大力宣傳省政府設立“江西省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和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的重大意義,使之深入農村,家喻戶曉。切實加強農村文化活動建設,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十八條 領導小組要加強業務指導,制定工作計劃,培訓文化骨干,組建文化隊伍,鼓勵文藝演出團體,電影公司抓住機遇,多出新品、精品,提高競爭力,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

      第二十九條 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對演出、放映和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定期向群眾公布。

      第三十條 公布縣文化行政部門(8442910)和縣財政部門(8444231)的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第七章 獎勵處罰

      第三十一條建立獎懲制度,每年評比一次,對推動農村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獲得農民群眾好評的鄉(鎮),演出團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二條對違反規定擠占、挪用、截留專項資金的鄉鎮將視情節輕重,給予扣減、停發、取消補助資金的處罰。 第八章 附則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