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考察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即墨二十八中的“師友結隊模式”,即將一個班的成績前半數的學生作師傅,后半數的學生作徒弟,以兩人為一組構成“師友關系”。師傅負責對徒弟的學習、紀律等各方面進行監督指導,徒弟以師傅為榜樣學習和提高,對這種模式的幾點思考:
1.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對每對師友的學習情況、成績情況、回答問題、參與活動、紀律表現等進行捆綁考核,并且制定了完善的考核制度;進行打分量化考核。每一學月,每一期都要評選出“優秀師友”,如果不能被評為“優秀師友”就不能參加其它優秀的評選,不能評為優秀學生、優秀班干部等。這樣就調動了師傅的積極性,也煅煉和培養了師傅的能力,同時徒弟因為怕拖師傅的后腿,不好意思不學,能有力地促進師傅和徒弟的學習。
2.這樣對學困生的監督更到位、更有力,實行的是一對一監督和幫扶,不會出現監督和幫扶的空檔,對差生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差生不會變得太差或者說越來越差。
3.對這種模式的借鑒,我們至少可以借鑒來治理學生的偏科現象,即某一科差的同學可以拜這一科學的好的同學組成一隊“師友”,讓他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同時對幫助徒弟提高的師傅進行表彰。
二、昌樂二中
1.昌東二中的“問題超市”,即每堂課老師把每課的知識要點梳理出來,學生先通過自學(或者課前預習)迅速掌握知識要點,老師把一節課的知識要點演變成問題的形式或者例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充分地思考、練習,先獨立思考解答,再小組交流,然后再由成績好的學生講解,基本的原則是懂了的講給沒懂的聽,沒弄懂的就走到問題或例題前面聽弄懂了學生講,學生講的過程老師就在旁邊聽,對未講明白的或未到位的加以點拔,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和討論。二是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凡是已弄懂的問題就可以不再去聽,只需去聽自己沒懂的問題就行。三是能煅煉優生,你既然承擔了講解和輔導差生的任務,自己的思路就必須清楚,否則你沒法講給其他學生聽。四是老師能做到心中有數,因為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在觀察,哪些地方未講透,未講到位,能更加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和指導。
2.昌樂二中的“特色大課間”,主要特色有:(1)全校統一口令,統一口號,學生和著極有節奏的音樂跑步。(2)學生大步跑,自信地跑,能切實達到煅煉和調節的目的。(3)“特色大課間”后班主任有簡單的總結和點評。
3.昌樂二中的試卷評講課。在試卷評講前學生卻要統一完成“考試及反省卷”,考試反省卷分為:(1)存在的問題(思想態度方面、基礎知識方面、落實方面)。(2)改進措施。(3)糾錯(所有的錯題不但要改,還要總結出錯誤的原因)。在學生完成“考試反省卷”的基礎上,再由老師選擇性地進行評講。
三、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學習模式,先是由學生通過自學掌握一節課的主要知識要點,然后完成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教室周圍全是黑板,每人一塊“自留地”,學生統一做,做了之后,兩個同學之間互相批改,老師在一旁觀察,對統一問題進行點拔,這樣做的優點是:
1.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一些簡單的知識點,簡單的問題是由學生自己學習完成。
2.課堂練習量大,容量大,因為凡是學生能做對的,老師就不再重復講,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練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對典型的題,易錯的題不斷地強化,不斷地鞏固,一節課學生做的練習看似很多,但其實體現的知識要點就那么兩個,只是變換了不同的呈現方式而已,變換了不同的易錯點而已。
四、昌樂二中和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啟示
1.課堂無花架子,很實在。其實這對老師課前準備要求很高。一是老師知識點和易錯點要抓得準,抓得實。二是老師的問題要設計得精,要有啟發性,能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三是習題要設計得好,習題要能很好地反應當堂課的知識點和易錯點。
對比泌陽、新蔡的先進做法,結合學習考察體會,我認為要想打好翻身仗,除了做好上級安排的規定動作的以外,必須要開展超常規舉措。就下一步如何做好XX的脫貧攻堅工作,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是轉作風。在全辦開展“作風大轉變、XX大發展”活動,全體人員每人反思并寫出心得體會,建立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取消雙休日,要求全體幫扶責任人每周至少入戶一次幫扶,責任組長、第一書記、支書村長每月都要走遍本村貧困戶,對每戶情況要了如指掌,責任組長對本村所有脫貧攻堅工作負全責并有權對幫扶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向每村派出一名懂電腦工作人員幫助臺帳檔卡等工作。
二是幫到位。責任組、村干部、幫扶人、貧困戶逐戶會商每戶貧困戶可行有效的脫貧措施和未落實的政策,責任組對每位幫扶責任人下幫扶交辦單,逐條落實直至脫貧,每季度由辦事處督考辦對責任人幫扶成效進行考核,存入檔案并抄報幫扶單位和指揮部。
三是強產業。由政府和村強力支持產業,包括金融貸款直接資金獎補等,由產業真正幫帶貧困戶,今年實現產業帶貧百分二百以上疊加覆蓋,對幫帶效果好的企業實行獎補,讓每名貧困戶都能從產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四是建基金。由民營企業家和社會捐贈設立產業脫貧基金,打破金融扶貧不好落實的瓶頸,產業脫貧基金對產業帶貧好的企業,困難貧困戶進行資助,對依靠雙手勤勞收入低于3400元的實行掙多少基金補多少,貧困戶致富能力強的超過人均4000部分給適當比例獎補,最終達到所有貧困戶實現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初步核算全辦20多萬元足夠,目前基金已達30多萬元。
五是朋友幫。繼續在全辦開展“朋友圈”幫扶,即每名幫扶責任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聯系1-3名朋友和自己一起幫扶貧困戶,形成社會合力幫扶。全辦17年以來朋友圈幫扶折合資金30萬以上,下一步將朋友圈捐助資金也注入產業脫貧基金。
一、基礎信息化建設方面。
1、統籌規劃是根本。通過三地市實地參觀與交流,發現三地市基礎信息化建設工作由市局科信部門統籌建設。服務信息化不能單打獨斗,各自獨立建設,這樣難以整合信息資源。要抓好統籌規劃,尤其是在頂層設計上,要從全局出發,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研究推進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框架體系,并結合實際不斷完善。
2、信息采集是基礎。信息化的重要支撐點來自于信息采集,包括視頻數據、車輛數據、人員數據等數據。以東莞市公安局為例,積極開展社會信息資源采集、高清視頻監控建設、智能卡口建設、等一系列基礎信息化建設工作,據了解目前全市聯網視頻監控設備達到若干余個(在線率100%),全市交通卡口若干余套,為某市信息化的深度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3、大數據服務云是核心。謀省廳制定了《某省機關“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將數據服務建設工程列為首位。目前黑龍江省公安廳已經推出了“龍江云”平臺,旨在實現全省公安資源、數據、應用、服務四大共享,打造聯動平臺,創制公安主戰工具箱,實現全省服務工作“一張網”,信息數據“一片云”,實戰應用“一鍵通”,引導數據思維認知,嘗試數據思維治理的新型服務工作模式。
二、政務規范化方面。
1、場所規范。以某市局為例,他們本著“統一、實用、安全、方便”的原則,制定下發了一系列場所功能區建設標準和管理運行制度,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整體布局和細小環節都明確了統一、嚴格的標準。總的要求是:某區要安全合法,接待區要寬敞便民,辦公區要敞開高效,生活區要整潔實用的要求。
2、程序規范。加強機制建設,通過出臺規范,針對政務活動中易發生問題的環節和基層同志關注的政務難點熱點問題,細化流程、嚴密程序。
5月12日-13日,我有幸參加了到云南省石屏縣為期2天的現代農業產業學習考察活動,楊梅基地的精細化管理、先進的灌溉技術和產經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一路看到的平整大壩和先進的規模化農業產業化景象,給了我極為深刻的印象,使我對現代農業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
此次考察的楊梅種植基地正是通過流轉荒廢的山丘貧瘠土地,以先進的土壤改良技術、灌溉技術和管理技術,在貧瘠的山丘上“勾畫”出漫山遍野的“梅綠圖”。走進“梅海”,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高不過2米、修剪如盆景一樣楊梅樹,繁茂的枝丫上掛滿了鮮活飽滿的果實。據基地負責人介紹,每一株成年的楊梅樹每年產值達1500元-2000元。基地常年高薪聘請專業的枝剪、澆灌、施肥等技術人員對楊梅樹進行科學化管理,到楊梅成熟期,又聘請周邊農民進行果實采摘,分級裝箱,并對接省內外商家直接到基地進行收購。從過程上看,該基地初步實現了農業的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和產業化。從結果上看,還實現了農業的優質、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當前雙河街道正處于脫貧攻堅的決戰期和決勝期,我們要真正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個人有以下幾點思考:
--強化學習,轉變生產觀念。作為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下的街道,我們必須對發展現代農業有一個準確而清晰的認識,進一步轉變觀念,逐步從粗放型農業向“以科技為本”的集約型農業轉變,從以簡單的農業生產和服務為主線逐步轉變為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為主線的農技推廣。要學習周邊鄉鎮、縣區、市州、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先進經驗,在農業產業化布局過程中,要做到種植現代化、管理精細化、產銷一體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全程化,既搞好產前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資供應,又要搞好產中技術指導和產后加工、營銷服務,通過服務領域延伸,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赴浙江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
學以致用破“五題”——赴浙江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
這次前往浙江杭州、湖州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習考察,杭州創新謀事、大氣做事、精細管事、人文融事、責任成事的思想境界與發展實踐,讓我倍感觸動、倍受啟迪、倍增干勁,對我們在彰顯省會擔當中“挑重擔,勇爭先”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讓眼界開闊引領思想解放。跳出江西看浙江,來到浙江看杭州,主要有四點體會:一是“敢”,敢想敢試、敢闖敢干。杭州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敢想敢試的不懈追求。從智慧城市到數字經濟,從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創新平臺的打造到基金小鎮、夢想小鎮等特色小鎮的壯大,都處處體現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杭州“因水而生”,做活錢塘江、大運河、西湖“水文章”的絕妙創意令人耳目一新,無論是城市之腎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還是美輪美奐的沿江景觀帶,都是創新的產物、創意的杰作。三是“搶”,搶先發展、搶抓機遇。杭州抓住了發展的“風口”——大數據。從“電子商務之都”到“城市大腦”,再到“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杭州引領并帶動了全國數字經濟發展。四是“精”,精致建設、精細管理。杭州城市建設大氣且精細,無論是城市東擴、旅游西進,還是沿江開發、跨江發展,都體現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之城的精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