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作文素材積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游泳嘍!一聲呼喊,一群孩子撲通撲通跳進水里。他們像魚兒似的,在冰涼的塘水里快樂地游著,享受著塘水的。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一群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長江東流奔騰不息,那是在啟示我們為理想奮斗。
你是我碩果的豐潤,血液里流淌的思念。你是我夢中牽手的溫情,我喜歡你有分寸的、節制的、狂喜的、哭泣的,我喜歡你。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噴泉噴出的水珠,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樣美麗,有的像火樹銀花般燦爛,有的像一把把美麗的小扇子,還有的像一把把花雨傘……真是千姿百態,五彩繽紛!
月亮像飽經風霜的老人,不緊不慢地梳理著白花花的月光。
只見他揮臂分水前進,在水中上下左右翻滾,然后忽然又一下子沉入水底。
風兒帶著微微的暖意吹著,時時送來布谷鳥的叫聲,它在告訴我們:“春已歸去?!?/p>
錢能買到佳肴,不能買到胃口;錢能買到書籍,不能買到知識;錢能買到藥品,不能買到健康;錢能買到時裝,不能買到美麗;錢能買到朋友,不能買到友誼。錢能買漂亮的眼鏡,但買不來明亮的眼睛。錢能買高檔的鋼筆,但買不來敏捷的文思。錢能買來名貴的籃球,但買不來精湛的球技。錢能買來精確的鐘表,但買不來流逝的光陰。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的變換;從歸雁的行列中,我讀出了集體的力量;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從穿石的滴水中,我們讀出了堅持的可貴;從蜂蜜的濃香中,我們讀出了勤勞的甜美。
夜空掛滿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釣魚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寬闊的銀色的長河里。
書是良藥,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書是益友,臧克家說:“讀過一本書,像交了一位益友”;書是窗戶,高爾基說:“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
太陽西沉,天空出現粉紅的綢絲緞,那是晚霞。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馬,有的像獅子……鮮紅、粉紅、橘紅……形態萬千,顏色各異,好看極了!
那些因為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
門外西邊的林梢,掛著的上弦月已經變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條彎彎的眉毛。
溪水唱著歌,歡快地向前奔跑。
有了成績要馬上忘掉,這樣才不會自尋煩惱;有了錯誤要時刻記住,這樣才不會重蹈覆轍;有了機遇要馬上抓住,這樣才不會失去機會;有了困難要尋找對策,這樣才能迎刃而解。
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于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那一朵朵雪花就像一個個身穿白衣的天使。把房子染白了,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仿佛是一個白色的童話世界。
我跳下河去,哎喲,水好涼,左一個右一個的漩渦像一個個圈套,我要往東, 它偏扯著我往西。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策略
很多小學生不會寫作文,不愿寫作文,一方面是由于作文完成的時間較長,學生沒有興趣,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寫作素材,無法創作高質量的文章。學生缺少寫作積累成為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瓶頸,因此,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一、注重課本知識的積累
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重視文本,使作文教學回歸教材。很多課文中出現的好詞好句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時的素材。比如,小學生喜歡用成語,就可以讓他們多積累實用性的成語,寫景物類的文章時,可以積累有關四季的成語,如,春意盎然、秋高氣爽、白雪皚皚等;寫人物時,就可以積累描寫外貌和性格的成語,如,和藹可親、風度翩翩、文質彬彬等;寫事件時,就要積累描寫心情的成語,如,記憶猶新、興致勃勃、喜笑顏開等。這些成語都會在平時的課文學習中講到,書后詞匯部分也會有所涉及,學生要牢記這些詞語,運用到寫作中去。再如,書本上的名人名言,學生也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像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學生就可以在一些作文的結尾處提到。
二、堅持每天寫日記
教師要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寫日記是積累素材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日記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所見所感描述下來,達到練筆的目的。筆者在所在的班級進行了“百字新事”的作文教學模式,即讓學生用一百字左右的文字,將每天發生的有意思或者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培養寫作的興趣,從而愿意寫作文,并減少了寫作文的時間,避免構思過久影響效率。比如,對于每學期的開學典禮,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描寫開學時的感受,與久違一個假期的同學相互交流,用心去寫當時的情景。泉水積少成多才會匯聚成河,因此,通過日記可以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培養做讀書筆記與摘抄的習慣
小學生比較貪玩,不善于對知識進行總結,作文也是如此。對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興趣,多讀書、讀好書,以此豐富頭腦,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教師可以用激勵法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閱讀得越多,得到的獎勵也就越豐富。比如,筆者會根據學生每周的閱讀量,采取不同的獎勵方式,表現優異者會得到小禮品作為獎勵。其次,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做好對應的讀書筆記,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不知不覺就會鍛煉寫作能力。再次,還要摘抄優美的語句,比如,氣勢龐大的排比句,按照其模式仿寫幾個句子,從而掌握其中的用法,運用到寫作中去,為文章添光加彩。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評價,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寫好作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積累素材的方法,才能使作文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并準確運用到具體的寫作中去,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關鍵詞】作文;素材;尋覓;觀察;積累
1 作文的素材積累來自學習
學生寫作,首先要擁有豐富的寫作材料,否則寫作將無從談起。平時可以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做仿句練習,以積累材料。遇到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或片段,看到優美精辟的宣傳標語或廣告語,或聽到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時,學生要做好記錄,日積月累,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說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能文采飛揚。適合初中生報刊雜志也有很多,如《讀者》、《閱讀與作文》、《作文與考試》、《初中生作文素材》、《作文升格報》、《作文周刊》等等,在讀書中體驗不同的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作文水平。
2 作文素材從生活中尋覓
2.1 感受多彩的校園生活.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內容豐富的課程,風格各異的老師,活潑可愛的同學以及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都是初中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素材的途徑。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周圍人的動作,神態,傾聽他們的語言,感悟他們的情感,從而進行比較、分析,積累習作素材。
學生要積極投入學習活動,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感受多彩的校園生活。課內開展詞語接龍;課外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田徑運動會”、“英語說唱會”、“大課間”、“經典誦讀”等,多參加拔河比賽、籃球賽、乒乓球賽等活動。在參加各項活動后寫觀察作文,并要求學生相互閱讀,找出亮點,彌補不足。
2.2 走進農家生活,看農村新貌,體勞動辛苦
①觀察農村景色。農村是個五彩繽紛世界,農村的孩子們從小就接觸自然,對大自然有著獨特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樹木茂盛,田野廣闊,藍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綠水,村落炊煙,野花野果,晚風細柳……這一切給農村孩子以美的享受,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
②體驗農村生活。農村學生在家鄉自有他的一片天地,每到假期,農村孩子與父母一起種田,挖土豆,拔草,搬玉米……身體力行,讓他們感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含義,也理解“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的辛勞。從而獲得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③觀察農村的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村容村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的住房,新型農具的使用,日光溫室、家電下鄉……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更能激發小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因此,農村初中生應多留意自己身邊的環境,多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寫真事,抒真情,寫出農村特色。
3 從觀察中尋找寫作素材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蔽恼率强陀^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的寫作源泉,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要留心觀察,多想多看,這樣也能積累素材。我在布置作文前,會有意識的帶領學生去觀察學校的花壇,三葉草、榆葉梅、紫丁香、雪松等,也會讓學生觀察學校的勞動場面等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去寫,套話少了,真實了。
為了使同學們把觀察變成一種習慣,我還給他們自由交流的時間,看到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或生活中的事以及所產生的思考。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交流,這樣使他們所積累的社會生活素材更加豐富。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學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小學部有位女同學丟了鑰匙,離異了的父親便體罰她,非要她找回鑰匙,小女孩膽小,晚上九點跑到了離家三里遠的學校,她的父親第二天也跑到學校來,恰好女孩的老師給她買了碗飯,碰到父親時,又是兇殘的打罵,這時,小女孩的哭聲,老師們的勸叨聲,全都被同學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第二天,同學們日記本上寫道“中國社會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沒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竟在我們身邊發生,這樣的父親簡直不配稱為‘爸爸’,“小女孩的啜泣,父親發紅的眼神,小女孩被拖出去時留下的凄慘哀求……”, “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尊老愛幼,祝愿父輩們晚年更美好,可是,待到這位父親老去時,兒女也能記起這樣的敬老愛老的詞語嗎?能得到女兒的孝敬嗎?”如此種種,扣人心弦。
常寫片段多寫日記。七年級學生剛進來,就要把這項工作任務抓實抓好,并及時做好寫日記的指導工作,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大部分學生能堅持寫日記,素材庫充實了,寫起作文來便得心應手。所以,要把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做法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每周抽時間讓學生讀日記,有時也應可規定內容,如:我的愛好特長、榜樣模范、媽媽的嘮叨、小組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豐富了,寫作負擔也減輕了。
因此,我們更要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四季變化,天氣的變化,人物的成長……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通過日記記錄下來,寫作時,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4 從課內外閱讀中獲得寫作材料
作文素材不僅來自直接經驗,更多的來自間接經驗,間接經驗的獲得最主要通過閱讀。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就是這個道理。魯迅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要寫出優美的文章,必須大量地閱讀。
課內閱讀積累。教科書是語文載體,里面的文章,內容豐富,富有時代氣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們引導學生聯系語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知、感悟、積累,巧用課本中的素材,對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也非常是有效的。
課外閱讀積累。學生需要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還要拓展閱讀面。多讀書看報,可以增加人生閱歷,啟迪心智。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會引導,有步驟、有計劃地讓學生堅持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寫作得時候,素材才能紛紛涌來,才能寫出優秀作文。
參考文獻
[1] 劉乾華 《農村小學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2] 王曉 《如何切實 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071-01
作文是創造性的勞動,為學生創新提供廣闊天地,同時也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俗語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亦如此,學生沒有掌握大量的寫作素材,很難寫出優秀的作品來。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突破作文難,必須引導從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通過觀察,同學們對事物的認識才能向廣度、深度發展,才能積累獨到的、富有特點的作文材料。那么,我們該怎樣積累作文素材呢?
一、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留心生活
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是積累素材的最佳途徑。學生自己的眼睛好比一架錄相機,把見到的事情一一錄下來,經過思考、分析,記在心里,留心觀察,用心想象,細心體會。對可喜可悲,可憎可愛的人和事要“情動于衷”,才會“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頭,泉涌不止。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觀察,用心品味,你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可成為寫作的素材。品讀生活這部無字書,永遠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意蘊。同窗情,班級里的趣聞樂事,家庭的煩惱與抗爭,社會的時常與留俗,世界的和平與沖突,這一切都會在學生心里留下點滴,產生共鳴。觀察的方法也很多,如追蹤觀察,就是對某一個事物或某一個人物,進行多次的、反復的觀察,從而獲得詳實的作文素材。這是學會觀察的初始階段;定向觀察。也叫有重點的觀察,就是對生活中的諸多人物或事物,進行有方向、有選擇、有重點的觀察,從而獲得具體的作文素材。這是學習觀察的第二個階段。
二、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寫作者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就是自己的見聞和感悟。只要是能夠觸動心靈,無論是大事小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間接經驗就是讀到的、看到的、聽到的各種各樣的事件。
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用心記,用心思考;第二,用筆勾畫、用筆記。在這兩種方法中,用心記、用心思考是最為重要的。無論是直接經驗方面的素材還是間接經驗方面的素材,都應盡力地用心把它記?。挥霉P勾畫或作筆記是輔助的積累方法。用筆記只能夠作為臨時之便,用筆記錄過后仍然需要用心去記。只有儲存在自己大腦里的才真正屬于自己的,才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寫作活動中運用自如。
三、指導學生恰當地運用素材
許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動地抄寫到文章中來,這樣寫是無法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連接上的,更不會寫出不出好文章。因此,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以后,還需要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恰當地運用素材。其方法主要有:1、將原本比較復雜的、比較長的故事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敘述,加以壓縮;2、對原來比較簡短的素材加以擴展,使之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3、結合所需要表述的觀點對所選用的素材加以分析,讓文章的材料和觀點結合得更加緊密等。其原則就是根據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質來予以選擇使用。
四、從閱讀中積累素材
在閱讀中積累,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去直接觀察。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于其他手段來間接觀察,比如通過閱讀、看電影電視、與人交談等方式來認識事物,充實我們的作文素材。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它是最重要的間接觀察的形式。讀書就是觀察生活,認識社會。高爾基在回答別人的提問“你是怎樣學習寫作的”時說:“我既直接從生活中得到印象,也從書本中得到印象。書本具有能給我一種在人的身上所沒有看見和不知道的能力?!遍喿x如此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務必重視閱讀,同時注意在閱讀中積累。
作者: 樊社剛
單位:宜陽縣白楊鎮漫流學校
小學作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的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水平的前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多看,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本文從學會用觀察手段積累寫作素材和通過提高閱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兩方面入手,探討了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有效方法。
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有效方法
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題?,F階段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不喜歡作文,怕寫作文,討厭作文。究其原因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的缺乏導致大部分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無材料可寫”。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愛好寫作,而引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呢?筆者經過多年作文教學的實踐,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1.學會用觀察手段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離不開環境。豐富多彩的自然、社會環境與千變萬化的社會生活實踐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這些只有靠實際觀察才能獲得、積累和掌握,才能形成寫作的素材與題材。觀察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重視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據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為了寫好武松打虎,曾經翻山越嶺去訪問老獵戶,請他們介紹老虎的生活習性、動作神態,以及老獵戶與老虎搏斗的詳細情境,全部記錄下來。施耐庵還不怕危險,帶著干糧,親自到深山中去尋覓老虎的蹤跡。一連幾天幾夜不見老虎影子,但他不灰心,終于在一個夜里,他聽到老虎狂嘯,看到老虎飛奔而來,老虎的奔騰跳躍,他看的真真切切。經過這樣耐心細致的訪問和觀察,施耐庵獲得了生動可靠的第一手素材,寫出了扣人心弦的武松打虎的故事來。
古人尚且如此,作為小學生更要養成處處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觀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要把觀察的所得、所知、所感和各種細微特征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樣才會使材料越來越豐富,寫作時厚積薄發、得心應手地選擇材料。
學生的觀察也需要進行明確的引導。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重點、目的。另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時捕捉新鮮的有意義的目標。
例如,我在作文教學時,引導孩子們種植植物。在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后,孩子們留下了許多優美而有質感的文字并經歷了一次的心靈蛻變:“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師要發什么。有的同學收拾桌子,準備充分;有的同學東張西望,焦急等待;有的同學安安靜靜,等待老師。終于,老師發下來第一包,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黑黑的,小小的,圓圓的,中間還有點凹陷進去。有點像縮小版的芝麻,又有點像蠶籽。一開始,我們小組里都以為是蠶籽。所以都推三阻四,倒給別人。后來老師說,這些是花種,同學們才得以安心?!?/p>
“小芽兒依偎在一起,像是在說悄悄話;風兒吹過的時候,像是在跳舞;陽光照耀時,像是在享受溫暖的陽光浴……”
“多肉的生命力頑強,無論如何對待它們,它們都從未放棄生命。向上舒展著,舒展著。植物和人一樣有生命,有感情。我們經歷的坎坷是學習中的難題。而它們的坎坷是陽光的暴曬,風的躁動和雨的擊打,它們或許哭泣過,但過后便一笑而過。在多肉面前,火熱的內心變得平靜,傷心的哭泣也變成了內心中無限的動力與快樂!”
2.通過提高閱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閱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而傳統文化典籍中的思維方式與富于生命力的語言句式,給我們提供了較好的契機。因此,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驗紛繁,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素材。
課外閱讀的引導首先要從良好習慣的培養開始,主要培養自覺閱讀、動筆閱讀、多形式閱讀的習慣。
(1)自覺閱讀指學習的興趣濃,千方百計找書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會、哲學經濟、文學藝術廣閱博覽并持之以恒。
(2)動筆閱讀指閱讀過程中隨時動筆圈、劃、批、摘、記,將書中有用的素材以一定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讀書卡片、筆記,到寫作時,便可自如運用;
(3)多形式閱讀,如,粗讀、精讀、詳讀、略讀、泛讀、速讀等均需掌握,并會根據需要和讀物內容決定讀書方式,提高閱讀效果,積累廣泛而又精要的素材。同時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語、歇后語等,在閱讀欣賞之后,還必須反復吟誦,瑯瑯上口,達到熟練背誦。到寫作時,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遷移,成為錦上添花的習作素材。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并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