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語文歸納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關鍵詞:綜合實驗試題中加入某物質的作用歸納與解析
綜合試題中經常出現考查新加物質作用的試題,這類試題既能考查學生對物質性質的理解,還能考查學生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考查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新加入的物質的作用一般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思考。
一、從發生的反應考慮
從發生的反應來看,新加入的物質作為反應物或生成物,有的使原料溶解;有的提供氧化劑或還原劑;有的是通過反應除去雜質;有的是抑制某些離子水解;有的是抑制某些物質吸收等等。
例1(2011鹽城二模):鐵氧體可用于隱形飛機上吸收雷達波涂料。一種以廢舊鋅錳電池為原料制備錳鋅鐵氧體的主要流程如下:
問題1:酸浸時,二氧化錳被還原的化學方程式為:。
問題2:活性鐵粉除汞時,鐵粉的作用是(填:氧化劑、還原劑、吸附劑)。
解析:對于問題1,硫酸的作用主要是使鋅等固體溶解;根據問題1中的信息“二氧化錳被還原,說明H2O2的作用是還原劑,化學方程式為:MnO2+H2O2+H2SO4=MnSO4+O2↑+2H2O。對于問題2,活性鐵粉除汞時,鐵粉的作用主要是作為還原劑,使溶液中的汞離子變為汞單質。
例2(2009江蘇第15題改編):醫用氯化鈣可用于生產補鈣、抗過敏和消炎等藥物。以工業碳酸鈣(含有少量Na+、Al3+、Fe3+等雜質)生產醫藥級二水合氯化鈣(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97.0%-100.0%)的主要流程如下:
問題:酸化操作是加入鹽酸,調節溶液的pH約為4.0,其目的有:①;②;③。
解析:在酸化操作未加鹽酸時,溶液中有過剩的氫氧化鈣,所以教育論文,目的之一是除去過剩的Ca(OH)2,使之轉化為CaCl2;由于Ca2+在蒸發結晶時(160℃)會部分發生水解,在酸性條件下可以抑制Ca2+水解;另外,在酸性較弱或堿性條件下,氯化鈣會吸收空氣中的CO2,酸性條件可以抑制CO2的吸收。
二、從反應所需要的條件考慮
若從反應發生的條件考慮,加入某物質的作用,有的是作為催化劑;有的是提供反應所需的溫度,如作為燃料燃燒放熱提供熱量,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銨可以使溶液溫度降低;有的是為了控制溶液的酸堿性以提供反應所需的酸堿性要求,等等。
例1(2008江蘇第17題):工業上制備BaCl2的工藝流程圖如下:
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對工業過程進行模擬實驗。查表得
問題:實際生產中必須加入過量的炭,同時還要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
解析:加入過量的炭可以使BaSO4得到充分的還原(或提高BaS的產量);由于①②為吸熱反應,炭和氧氣反應放熱可以維持反應所需高溫。
例2(2011蘇南二模第15題)工業上用粗氧化銅(含雜質FeO)為原料制取氯化銅晶體(CuCl2?2H2O)的生產流程如下:
物質
Fe(OH)2
Cu(OH)2
Fe(OH)3
完全沉淀時的pH
≥9.6
馮莉 鎮江市諫壁中心小學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程度也在升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結課環節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將更多的研討精力放在了結課藝術之上。良好小學語文課堂,不僅需要一個具有情景性質的導入,更需要一個具有
藝術性的課堂結尾。新課程標準要求當代小學語文教師認可與接受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而服務。因此,本文以小
學語文教學的結課技巧分析為題,加強小學語文課堂結課方式的藝術性,促進學生課堂享受度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課技巧
所謂的結課,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的結尾,對本節課所講內
容進行有效的回顧與總結,強調關鍵內容,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
掌握。結課是對知識進行梳理的重要教學環節。要想使小學語文
教學活動的質量提高,放松學生的學習心情,真切融入到課堂氛
圍當中,就要加強結課技巧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結課
環節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幫助
學生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本文選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課技
巧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
一、結課技巧之自然式結課
自然式的結課方法看似簡單,但是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對時
間與內容進行嚴格的匹配。自然式結課方法,就是指在教師說完
課程教學的最后一句話之時,上課時間剛好到達。教師要在上課
之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結構,將教學的進度與
課堂時間進行對比,使自然式結課方式可以達成。
比如在進行《小兒垂釣》的講解之時,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將
課堂內容與課堂時間進行匹配。關于此古詩的教學可以設計如
下:
第一,與學生分享與交流童年趣事。(五分鐘)
第二,引導學生朗讀詩文。(五分鐘)
第三,了解詩文作者與文化背景。(五分鐘)
第三,完成詩文意思的講解。(十五分鐘)
第四,針對詩文內容分析作者寫作目的。(五分鐘)
第五,答疑解惑,分享詩文學習心得。(十分鐘)
這樣,利用最后的答疑解惑環節,教師可以靈活地控制課堂
進度與時間,完成自然式結課。
二、結課技巧之歸納式結課
小學生在知識的總結方面與知識體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
的困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結束之時,教師利用歸納式的
結課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備的知識系統。在進行歸納式結課
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歸納,也可以教師主體歸納,學生
輔助歸納。
比如在講解《愛迪生》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結課環節進行
條理性較強的總結。首先,教師要對課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進行
總結,提醒學生要深入掌握。諸如聞名、書報、器具、瓶瓶罐罐、
白磷等等。其次,教師要對文章各段落的內容進行總結,重申文
章的主旨。最后,教師要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讓學生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確愛迪生身上體現出的正確人生觀。提醒學
生珍惜其所擁有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三、結課技巧之懸念式結課
利用懸念式的結課技巧,不僅可以對本結課的內容進行有效
的總結,更可以使學生對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教師要利
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銜接性的問題作為語文課堂的結尾,可以
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更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投身于下節
課的預習當中。
比如在講解《李時珍》之時,教師可以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將課文以時間為依據進行李時珍行醫前與行
醫后進行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利用這樣
的懸念設置來結課:“在李時珍那個年代,行醫是不被人看好的
行業。在經歷了多種坎坷之后,李時珍終于可以如愿以償。那么,
在李時珍行醫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順風順水嗎?同學們可以展開
自己的想像,等待下節課謎底的揭曉。”
四、結課技巧之練習式結課
練習與結課都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
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利用練習式結課方
法,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其次進行家庭作業的布置。
以《掩耳盜鈴》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本堂
課學習內容的總結,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提問。諸如“你怎
樣看待文章中盜鈴者的行為?”或者“你覺得這個寓言的意義何
在呢?”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以升華。其
次,教師可以利用家庭作業的布置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與升華,
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運用課堂學習成果。比如作業可以布置
如下:本節課的作業有兩種,同學生可以進行自主選擇。第一,
以《掩耳盜鈴》這篇課文為文本,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
本劇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盜鈴》的寓意,自己創作一個寓
言,在下節課與大家分享。在這樣的結課方式的引導之下,學生
會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的結課技巧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
性有重要影響,對于學生學習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加強小
學語文教學結課技巧的提升,是社會與學生對于當代小學語文教
師提出的新的改革要求.希望我們能利用結課技巧的提升促進小
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光云.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結尾技巧[J].科海故事博
覽·科教創新,2010,3(9):11-12.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組文教學;優勢
小學語文教材編著者在編寫教材過程中系統性地將教材內容劃分為片段,方便學生學習,但是這種硬性地將學習內容劃分的行為雖然有利于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但是教學內容繁多,學生學習量大,課堂效率低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學會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句話,教學中要學會有所取舍。“單元組文”就是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打破教材分類的限制,重組教材,讓學生范圍性地學習某一類別的文章,精簡課堂學時安排,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一、單元組文教學優勢
1.激發學生興趣,節省課時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說,組文教學可以極大程度上自由選取教學內容,突破課本的限制,根據教師教學經驗從對課本整體的理解角度將適宜學生統籌學習的文章組合成新的學習單元,能夠更好地講解文章。對于學生來說,組文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復學習某一類型的文章,讓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減少學生對課堂學習乏味的可能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后系統性地發散思考。同時,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語文學習的課時能夠精簡,減少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2.整合歸化,加深學生理解
通過將類似性的文章整合到同一單元中去講解,學生可以根據一次學習的多范圍的文章進行歸納總結,一次學習多篇同類型的文章,通過對比,發現文章的共性,更好地對文章寫作進行思考,為什么作者采用這種寫法?為什么作者刻意強調某部分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對該類型文章作者寫作的用意,即文章整體的把握上就能更加深刻,同時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的文章時就能夠條件反射想到該類型文章的表述特點、中心特點等,理解起該類型的文章過程中也就會相對簡單,便于學生后期自主學習。同時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思維,對學生以后理解更深層次的文章有很大幫助。
3.系統思考,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組文教學,通過對文章的系統整合,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對文章進行系統性的歸納整合,更好地理解文章在組合過程中所要注意的問題,通過這些,讓學生學會在文章構建時要注意哪些內容,在學生對文章整合理解的過程中既是對學生寫作能力以及思維的鍛煉。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就學會思考“寫文章的時候是不是也要這樣”等類似問題,讀的過程伴隨寫的思維發展,讓學生能夠讀寫結合,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全面發展。
二、單元組文教學課堂實踐過程
1.教學內容重組
單元組文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在于教學內容的重組,其“組文”內容劃分標志是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合理選擇。“單元組文教學”中的單元既可以是思想主題一致的單元組,也可以是知識內容相同的單元組;既可以是寫作方法、語言表達一致的單元組,也可以是人文主題一致的單元組;這種內重組模式打破現有教材排版體系的限制,可以跟據教學需要靈活地選用教學內容,同時在內容重組過程中也應當注意,重組內容范圍跨度不能過大,要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與思維能力仍不是特別完善的現實狀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這三篇文章重組為一個單元,這些文章都是表達人類文化藝術發展所取得成就的,重組有利于學生理解與
學習。
2.課時重組
通過單元組文教學,原有的課時安排體系已經不適用,教師有更富裕的課時進行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針對重組后的內容特點另行設計課時安排。可以依照導引―初學―精讀―歸納總結―訓練五大環節,導引環節課堂教學的開篇,教師需要對每篇文章的特定文化背景等方面作概述,同時需要對學生進行預習引導。初學環節則是教師針對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等掃除學生閱讀障礙,同時對學生的課前預期情況進行檢查。精讀環節是要求學生在課上認真對文章進行品味是對文章理解的重要過程。歸納總結是組文教學過程中較有特色的一個環節,學生需要對單元的全部文章進行對照,感悟歸納總結,是加深文章理解的核心環節。
訓練環節是學生在單元組文學習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對文章學習后的基礎上進行字詞理解,寫作延伸等方面的拓展訓練。
“單元組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在這個途徑的探索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歸納,創新優化,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做努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自主、合作、拓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68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思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現,迫切需要打破傳統模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為此,探討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研究應對策略,構建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而自主、合作、拓展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便是有益的探索。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教學模式的反省
1.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30多年前批評我國的語文教學“少、慢、差、費”,“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又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今天語文教學的現狀并未得到根本改變:40分鐘的課,從正音正字開始,涉及段落劃分、內容分析、中心提煉、寫作特色歸納等,面面俱到。勿庸置疑,許多教師備課認真,嚴格遵循教學目標實施教學,領著學生逐項完成目標,結果是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以致學生討厭語文。凡此種種,確實令人擔憂,引人思考。
2. 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主動施教者(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教學媒體則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手段。總之,教師的“講”涵蓋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部。教師和學生花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卻收獲甚微,教師厭教、學生厭學情緒與日俱增。
3. 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弊端
如此一來,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就十分明顯了。一是教師主宰,滿堂灌注。傳統教學有“三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以應試為中心。教材教學目標是惟一目標,全盤講授成唯一方法,分數評價成唯一手段。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被挪用,自主思維空間被擠占。二是學生主體缺失。傳統教學沒有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學、生活自理、思想自律等能力缺乏。三是師生重負,課堂低效。傳統模式“課外補課”“題海之術”盛行,結果教師累、學生苦,走進了“低效率――重負擔――低效率”的怪圈。
二、自主、合作、拓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模式,注重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提煉方法、培養能力、拓展應用,把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和發揮出來。學生不僅養成合作的意識和行為,形成良好的認知品質,而且還能在相互討論交流中,培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努力創新的能力,為今后自學奠定基礎,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自主、合作、拓展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具體運用于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講評課三種課型中:
1. 新授課教學模式:學生自學――找出問題――合作討論――提出問題――共同探究――教師點撥――總結延伸――練習鞏固
2. 復習課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復習――總結歸納――問題檢測――學生思考――合作討論――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總結延伸
3. 作文課教學模式:欣賞――評議――點撥――總結
三、自主、合作、拓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 揭示學法,指導自學
遵循學習目標,學生各自根據能力專心自學,讀通、讀懂一些簡單的問題或非重點的內容。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作單獨輔導,了解學情,收集學生疑難,作為確定或修正后面“導讀”階段的重難點的參照,加強教學針對性。
2. 提出疑,討論交流
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的鉆研和把握,結合前面了解的學情,有針對性地拋出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或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用問題導引策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教學重點,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尋求解決。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不指導:學生能思考的,教師不暗示;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可以自己理解的,教師不替代。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以學生鍥而不舍的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讓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3. 小結歸納,咨詢解惑
在師生共同討論學習、基本解決重難點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歸納,使所學知識明晰化、條理化、系統化,完善知識結構,總結學習方法。當然,要安排時間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個性的問題。
4. 鞏固遷移,拓展延伸
“大語文教育”觀讓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凡是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一切語言實踐活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領地,讓學生在“大語文”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學語文、用語文,形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自主、合作、拓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新模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創造寬松的教學氛圍,興趣的火種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生由苦學到樂學,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都得以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也不斷增強。
新模式規范教師的行為,克服了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不但講究教法,更注重學法指導,授人以漁。
五、結束語
經過研究發現,所謂的溝通最本質、最基礎的是銷售人員的語文能力,很多溝通技能差主要就是由銷售人員的語文水平太差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準確用詞、邏輯表達、歸納總結等,這些技能基本上相當于初中三年級的水平。
用詞要準確
不要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許多銷售人員,甚至自信表達能力很好的領導都,經常是說不清楚想要說的事。就拿產品介紹來說,能夠講得讓客戶十分明白的銷售人員并不多,能夠讓客戶真正領會產品特點的銷售人員就更少。這跟銷售詞匯的掌握有密切的關心。首先,客戶并不是專業人事,很多你認為司空見慣的詞匯,作為他來說非常的晦澀難懂的,不同的行業甚至是不同的人員,他們對于某些詞語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面對極不專業的客戶,推銷非常專業的產品。另外,即便是沒有晦澀的詞匯,不同的人員對于某一個詞匯的理解都有不同的意思,尤其是中國的語言,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句話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如果銷售人員與客戶在詞匯的內涵上出入很大,那么他們雖然在交流,但是,卻象是在用不同的語言交流。因此掌握詞匯的內涵就非常重要。第三,即便是詞匯的理解沒有問題,還有用詞的準確性問題,多數銷售人員并不能夠掌握用詞的準確性,即便語言專家都不能保證完全做到。在這一點上似乎是我們語言天生的缺陷。這讓我們想起了小學的詞語填空,就是一句話其中有一些關鍵詞去掉了,讓你在非常相近的幾個詞語中選擇一個,以表達某種意思,當時沒有感覺它的重要性,甚至認為這是老師沒事撐的。現在看來當時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準確用詞不光能夠提高表達能力,還能有效的提高客戶的理解力。
表達邏輯要清楚
除了詞匯之外就是邏輯表達能力。很多人表達不清楚與他的邏輯性有問題,這里面主要是內容的組織以及陳述的方式,許多銷售人員非常習慣于滔滔不絕,說的問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主線非常混亂,讓人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對于他熟悉的人來說,可能能夠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對于不熟悉他的客戶來說問題就嚴重了。首先,客戶需要非常仔細的聽,并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才能夠明白他在說什么,而客戶具有這種歸納能力的人也并不多見,所以客戶也就云里霧里的瞎聽了。另外即便是客戶能夠聽明白,那么,客戶又有多大的耐心聽這樣的銷售人員說下去呢?因此,在陳述問題的時候,不光要表達清晰,而且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表達清楚。
這讓我們想起了中學的議論文。在議論文當中主題一定要明確,每段必須有相應的段落主題,每個主題基本上就是每段的第一句話,在陳述自己的觀點之后再展開進行說明,不要上來之后沒有主題就進行議論,這樣會讓人很難明白你在說什么,除了每段要有主題之外,段落之間必須有一條主線串聯,這樣可以讓人明白你的說明層次。這些都是陳述一個觀點的基本語文技巧,現在看來仍然十分有效。我們的銷售人員邏輯差,恐怕與議論文學得不好有直接的關系。
善于歸納總結
交流中不光你要說明白,而且你要能夠聽明白對方的意圖,這就需要較強的理解力,而理解力的核心就是歸納總結能力。在客戶進行表述的時候,信息可能非常散亂的,有時還帶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銷售人員必須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某IT企業的一位銷售人員正在跟蹤一個國家重點項目,他已經與甲方打了一年多的交道了,項目方案反反復復出了十幾個,一直沒有得到甲方的認可。這時公司派了一位銷售經理直接操作這個項目,在期間,這位經理發現,他們的方案本身沒有什么問題,甚至可以說,十幾個方案中的任何一個拿出來都沒有問題,而問題出在銷售人員的理解與表述上。銷售人員不能夠有效的提煉客戶真正關心的要點,并從方案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說明,那么客戶肯定覺得缺乏說服力。為此,他們重新組織了一次產品說明會,細致的歸納了客戶關心的要點,并根據客戶的要點進行方案展示,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其實,不光是大客戶銷售是這樣,許多導購員面對個體消費者的時候,能夠準確的歸納總結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善于聆聽,指的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腦子聽。善于歸納客戶想法,并能夠有效抓住要點的導購人員,往往讓客戶感覺比較貼心、實在,并且能夠迅速找到突破口,調動客戶的購買欲望。
領導應當學語文
作為領導,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應當是語文能力。我們發現很多公司的領導經常批評員工辦事不利,沒有按照領導的要求去做。這里面與員工自身素質確實有很大的關系,但是,與我們的領導是否安排清楚了也有很大關系。而且我們發現,員工干不好70%以上是領導安排的問題,首先,領導是否說清楚了。很多領導在交待任務的時候,缺乏基本的語文水平,不能夠讓員工明白,比如: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時間等等,邏輯混亂甚至相互矛盾。更為嚴重的是,幫派嚴重的企業領導安排任務時,似乎就是希望不讓員工聽明白,指令就需要含糊一些,這樣可以明哲保身。
其次,員工是否明白。領導安排完工作,總是會問:是否明白了,多數情況下,員工都會回答聽明白了,但是你一仔細深究一下發現他們并非真正的明白,或者是與你的設想有巨大的出入,這仍然是語文表達的問題。
因此,對于營銷人員的溝通來說,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溝通不易看的大而全,而應當集中在最最基本的語文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