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喜歡的一則格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的機器人,給老師的畢業贈言,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小我喜歡的一則格言他涼
夕陽的半個臉蛋已經沒入地平線,黃昏夾著習習涼風飄然而至。我喜歡的一則格言他涼
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個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下雨了,雨點“劈劈啪啪”地敲打著玻璃窗。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水珠。哥哥在我們村農機隊開拖拉機。他個子高高的!身體很魁梧,黑紅的臉上有一塊塊傷疤,每當我抬起頭看到這些傷疤的時候,腦海里便浮現出了一位拖拉機手給我描述的動人故事……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學生
格言伴隨著我們成長,有時它是前進中的路標,有時它是打開心靈的一把鑰匙,在我喜歡的格言集里,我喜歡的格言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格言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說起喜歡這則格言的原因,那還得從一件小事說起。
那是在三年級的時候,上課時認真聽講,成績還可以,漸漸地,我便開始驕傲起來,每次上課的時候都不認真聽講,要不然就同學說說話,做小動作,老師留的也不好好做。可是好景不長,厄運便降臨到我的頭上。單元考又來臨了,考的是語文,試卷一發下來,我看了一下題目,‘哇,這么簡單的題我能不會嗎?’于是劃了倆筆,也不檢查,在那里發呆,想著這次考試我肯定又是第一名,心里挺高興的,沒想到過幾天試卷發下來了,我只考了72分,這是我考得最少分的一次,放學我回到家里,媽媽已經站在門口了,看我已經回來了,便迎上去,說:“寶貝,回來了,快,媽媽燉了雞湯,給你暖暖胃,外面天氣這么冷,喝碗雞湯后去學習了,媽媽給你做飯去,乖!”我聽后,眼淚嘩嘩地留了出來,媽媽問我怎么了,我把我的語文成績和考那么差的原因都告訴了媽媽,媽媽并沒有責罵我,而是告訴了我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聽了媽媽的話,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你下次一定考好。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終于又到了單元考,我認真答卷,檢查,試卷發下來95分,我終于回到了原來,終于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頓時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通過這件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便成了生活對我啟迪的格言了。
廣東省揭陽市試驗區港口小學六年五年級:陳思涵
戴家千金用于舉例說明的小故事,說的是唐太宗納諫。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給唐太宗提意見,唐太宗接受不了,怒氣沖沖拂袖而去。回到后宮,余怒未消。長孫皇后問:陛下,您這是怎么了?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鄉巴佬,整天找我麻煩,早晚有一天我會殺了他。他說的就是魏征。這時候皇后是怎么做的呢?她進到里間,改換了朝服,朝服就是正式見皇帝才穿的服裝,來向皇帝祝賀。她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嚇了一跳:這是為何啊?她說,我聽史書上說,主賢臣忠,只有君主賢能,臣下才能忠誠。魏征敢于直言,敢于提意見,那是因為他效忠于您,他敢于這樣,正好證明陛下是賢能的。現在我有一個賢能的夫君,我能不祝賀嗎?這是國家、人民之福啊。唐太宗于是轉怒為喜。
我在想,長孫皇后雖賢,規勸的方式也藝術、委婉,那還得看皇帝聽不聽勸。唐太宗是史上著名的有道明君,他的納諫事例不勝枚舉,其胸懷度量非同尋常。“諍臣”魏征生性耿直,情商不及長孫皇后,提意見總是直來直去,常常不給皇上留面子。太宗回到后宮才說的狠話“會須殺此田舍翁”只是一時氣話,事實上,太宗非但沒有殺了這鄉巴佬,而且一直重用他。“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太宗是把魏征當一面糾錯的鏡子來寶愛的。魏征身故,唐太宗痛哭不已。
法國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是什么?胸懷就是心中所懷,就是胸襟懷抱,就是對人對事的寬容度和承受力。若說一個人胸懷寬廣、胸襟坦蕩、虛懷若谷、寬宏大度、雅量高致,是夸贊是嘉許;若說一個人心胸狹隘、氣量狹小、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則是貶抑是看輕。人際交往中,大家都喜歡與有胸懷有器量的人共處,收獲溫暖愉悅;不愿與狹隘的人為伍,免遭不爽不快。人們對領導者胸懷的期望值更高,因為領導者位居要津,大權在握,可以決定資源、利益和價值分配,胸懷問題與能否公平公正履職用權干系甚大。“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大人有大量”、“君子量大,小人氣大”,這些俗語格言無不寄寓著人們對領導者胸懷度量的期許。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下鄉考察時,一張部下為他撐傘的照片遭到網友痛批。面對批評,廖是怎么做的呢?他在其博客《為領導打傘對嗎?》一文中自我檢討:“我們的溫總理都親自打傘,我這個小小官有什么理由讓人打傘呢?”不僅如此,他還將“痛批”內容一字不漏地轉載到此文中,“立此存照”警示自己。此篇博文引發網友熱議,帶來了近19萬次的訪問量,評論近450篇。虛心接受批評乃至“痛批”,誠心誠意思過改過,這樣的胸懷修為值得為官者借鑒。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能容能納,才成其為波瀾壯闊的大海;百川歸海,皆因海洋胸懷博大。領導者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得有寬廣博大的胸懷。齊桓公不計管仲箭殺之仇,任用管仲為相,并拜管仲為“仲父”。憑借管仲輔佐,齊國完成了由亂到治,由窮到富,由弱到強的富國強民歷程,齊桓公也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稱霸的國君。三國時期的曹操不僅以“唯才是舉”的新標準來延攬人才,而且在官渡之戰結束后對“逆子貳臣”不予追究,其胸懷氣度當得起他青梅煮酒時所論“英雄”。齊桓公、曹操這樣的領導者,敢于“招降納叛”,既往不咎,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其寬闊的胸懷是以強健的內心、高度的自信打底的。那些心胸狹窄、疑神疑鬼、動輒“小鞋”伺候的領導者,從根子上說是內心孱弱、缺乏自信的。
有胸懷者知忍讓。上善若水,水滋養萬物卻處柔守弱,與世無爭。戰國時期“將相和”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藺相如不畏強秦,卻對廉頗的傲慢無理一味忍讓,為什么?他有清晰的大局觀。將相和,強秦便不敢入侵,趙國得以安寧;將相不和,強秦就會乘虛而入 ,使趙國陷于戰禍。藺相如將國家安危置于個人恩怨之上的博襟,讓廉頗既感動又汗顏,于是有負荊請罪之舉。作為領導者要寬懷大度,從大局出發,不可拘泥于眼前枝節小事,要放棄個人的意見和利益,以大局作為判斷的標準,以德服人,才是應有的氣度。三國時期蜀國的楊儀、魏延,一文一武,彼此不服,互不相讓,在諸葛亮病故五丈原之后,兩人發展到勢同水火,楊儀在魏延人頭上踩上幾腳還不解恨,又滅魏延三族,最終不得阿斗重用,自殺身亡。缺乏大局觀,個人恩怨沖昏頭腦,爭一時之短長,結局是兩敗俱傷,悲劇收場。《菜根譚》講得很在理:延促由于一念,寬窄系之寸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
有胸懷者超越自我。欲除煩惱須無我,懷必出自“大我”。無我,忘我,并不是說失去自我或失去本性,而是指忘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想法,把小我升華為大我。為我欲我執所左右,心靈就永遠處于一種流浪的狀態而得不到最終的安頓,反而會在對自我的迷戀中迷失自我。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就是與天地一體、萬物同根的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大自然的生命與自身的生命渾然一體。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才能換位思考,知彼解己,善待他人,寬容恕道才得以實現。雅虎公司有位女老總,本是相當要強的人,對自己要求極高,樣樣要爭第一。對部下也十分嚴厲。陶醉于成功帶來的花團錦簇,一個晚上沒人邀請都會失落得不行。這樣并沒有給她帶來快樂。她偶然看到一句話“人的一生,是在定義自己的性格”,深受震動。她自覺做一個溫暖包容的人才會快樂。當部門經理延誤了一個計劃,心情沉重地走進她的辦公室等待責罵時,沒想到一向嚴厲的她微微一笑,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我們都是從錯中學。”部門經理如蒙大赦,感受到她的溫暖和善解人意,工作更加賣力。變得溫暖寬容以后,她本人感覺快樂輕松,公司業績也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