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第1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應用寫作;教學;實踐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重視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在突出實踐技能培養的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中,應用寫作就是一門具有鮮明的實用性、技能性,講求“教、學、練、改”一體的實踐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應用寫作理論知識,而且要通過嚴格的、科學的訓練,使學生把文體知識應用到寫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掌握寫作規律,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和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掌握寫作技能。

      一、“教”——教授文體知識,以指導寫作實踐

      應用文是人們在處理公私事務、傳遞信息時使用的,具有慣用格式的實用文體。它的實用性和程式性的特點決定了在寫作上格式的限制、語言的運用皆有其區別與其他文體的特點。如果不先弄清這些基本的文體知識,不費氣力去研究應用文寫作的基本原理就匆匆動筆,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應用寫作要以理論框架作為支撐,把握應用文寫作的規律,把文體知識轉化為能力,為寫作實踐服務。現即從應用文最顯著的程式性及語言的事務性的特點為例體現文體知識的重要性。

      1.文章格式符合程式性的要求

      格式的程式性是應用文寫作的主要特征之一。程式性包括規范格式與慣用格式,規范格式就是指法定固化的格式,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一些必備要素及其書寫位置,不能隨意改變,也不允許遺漏,通常用于法定公文的寫作;慣用格式是指在寫作實踐中約定俗成的格式,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包括標題、正文、落款和日期等幾部分,常見于事務文體和其他應用文體的寫作。應用文格式教學能使學生掌握應用文格式的構成要素及其正確的書寫位置,從根本上改變因對應用寫作時格式的不了解而出現的混亂無序的狀況,從而能寫出符合不同應用文文體需求的格式來。

      2.文章語言符合準確、周密、平實的事務語體的要求

      語言是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材料。學生們經過了長達12年的中、小學語文課教學,大量接觸的是散文、小說、詩歌等文藝性語體。對應用文的事務語體陌生甚至不曾在意過。要改變他們的行文習慣,讓他們逐步熟悉并懂得使用事務語體是寫好應用文的關鍵也是應用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首先,講清兩種語體的特點及區別。要讓學生清楚應用文的寫作目的是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決定了其行文要客觀、準確、明明白白。表意清晰、文風平實是應用文的特點,要引導學生摒棄長期引以為傲的生動、形象、感人的文筆而追求言止意盡、言簡意賅的平實的表達效果。

      其次,要鼓勵學生積累應用文常用專門詞語。這些詞語中許多是文言詞,不僅表意簡練、而且文風典雅、莊重,有的還能體現應用文的行文特點。例如一個“擬”字在公文“請示”中的應用:“我們擬籌建教學大樓一幢”就比“我們要(將)籌建教學大樓一幢”在語氣和態度上更能顯示對上級機關的尊重,避免了先斬后奏之嫌,體現了上行文的文體特點。

      二、“學”——學習范文,在分析、借鑒中得到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應用文的理論知識在典范的例文中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通過大量的例文的閱讀、分析,能給寫作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例文的選擇,一是注意時間較為接近的,二是不僅選擇范例,還要選擇病例,以保證閱讀、分析的針對性和可比性。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比照理論知識對這些例文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熟悉其格式構成,領悟各類文種的寫作思路,語言表達特色,弄清例文規范或病誤的道理,為仿寫打基礎。仿寫是學習應用文寫作起始階段的重要途徑,通過反復練習,使寫作技巧達到穩步提高。例文的借鑒作用在于:

      1.參照例文,對內容模塊及結構模式進行套寫

      應用寫作的結構安排一般比較固定,即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但學生初學時總有不知從何下筆的感覺。以常見的“總結”這一文種為例,學生在結構安排上往往是顛來倒去,相互交叉,條理混亂。在講清內容模塊和結構模式后,讓學生參照例文寫法,即開頭寫基本情況,接下來寫主要成績和經驗教訓,最后寫今后努力方向,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又如“批復”與“答復函”的開頭一樣,模式比較固定,即都必須先引敘來文或來函的標題、日期和發文字號,作為批復或答復的依據,從而引到答復性的文字,進行表態,最后結尾。參照例文進行套寫,使得模擬訓練直觀易學,效果好。

      2.利于掌握應用文的語體

      語體是為了適應不同類別文章的表達需要而形成的語言體系。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語體,相同的文體中的不同文種,語體也是不同的。文章的語體類型很多,如有科學語體、法律語體、事務語體、政論語體、文藝語體乃至網絡語體等。公文、事務文書多用書事務語體,其特點是具有務實性、簡要性、嚴謹性、規范性等,與文藝語體的形象性、生動性、抒情性截然不同。語體的運用是應用文寫作的一個難點。學生在進行應用文模擬寫作時,往往用文藝語體替代事務語體。常見的錯誤情況有:不能用議論性或說明性的語言寫應用文。如用商洽語氣寫通告,破壞了公文應有的莊重性、嚴肅性;語體風格混亂,時而用議論性語體,時而用敘述性或描寫性語體,讀來別扭。如寫總結,有的學生在主體部分多半用華麗的辭藻,抒情的筆調,象是寫散文,不象寫總結。所以,應讓學生多讀例文,掌握語感,體味、揣摩不同的語言格調和特點,把握不同語言風格的區別,慢慢進入狀態,找到感覺,寫出合體的文章。  3.對病文進行分析評改,從反面提高防范能力

      優秀例文可以幫助我們開拓思路,掌握技法,病文則可以讓我們從錯誤中總結經驗。病文是指瑕疵文案,有的是教材提供的,有的則是學生作業中發現的,其錯誤類型多種多樣,有格式上的失范現象,如標題的構成部分位置顛倒、標題過于冗長,事由羅嗦、發文字號格式錯誤等;還有正文內容表達上的病誤,如文種錯誤、主旨不明確、用語欠貼切等等。病文評改的方法有互改、自改、共改等,目的就是通過對病文的評析、修改,使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并引以為戒,從而提高防范能力。

      三、“練”——一文一練, 提倡“口、手、腦”并用,在實踐中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改變傳統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模式,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做到“口、腦、手”并用,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多種感官互動的狀態下接受知識,提高寫作技能。若由老師一個人滔滔不絕地唱獨角戲,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難免出現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實效差,這不能說是達到教學目的。

      1.“勤于開口”

      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敢于開口的習慣,比如,讓他們開口朗讀典范的例文,可以沖擊固有的語言表達模式,培養應用文的語感;或就一個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討論,以“口動”帶動“腦動”,以思維促進語言,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當然,也可以請幾個學生站起來一起“口說”正文的某一部分內容,集思廣益,提高成文能力。

      2.“善于用腦”

      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通過案例寫作、病文評改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一個題材,有哪些文種可供選擇,對材料應如何取舍,結構應怎么安排等等。總之,面對具體的寫作問題,教師如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能夠收到顯著的功效的。

      3.“樂于動手”

      僅限于動口、動腦而不動手進行訓練,對寫作技能的真正提高成效有限。所以要倡導學生“樂于動手”,只有下筆成文,才能發現成敗之所在,達到訓練目的。要使學生樂于動手,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寫作訓練模式要多樣化,即除了套寫外,還有續寫、改寫,乃至于一題多寫或同題異寫(即一個題材多種寫法的寫作和寫成若干個文種)、整理課堂討論結果的寫作等等。二注重情景寫作,對常用應用文體做到每文必練。盡量使材料真實,特別注重把文體寫作同高職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如實踐課計劃(安排)、實訓總結(體會)、XX企業營銷策劃書、XX商品市場預測(調查)報告及根據自身情況撰寫的求職信等。如此把應用寫作教學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使應用寫作服務專業學習、促進專業學習,增強了學生寫作的嚴肅性和現實感,大大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進一步體現了應用文寫作實用性的特點。三是要有一定的鼓勵性措施。如可以經常在課堂上調板,把調板寫作與評改情況優劣與成績掛鉤;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并予以反饋;對學生的進步多肯定,錯誤不輕易否定等等。

      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應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一味拔高,搞一刀切,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徒增學生的畏難情緒,弄巧成拙,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實用文種采取分步進行的做法,先易后難,逐步提高。如對難度較大文種的寫作,可不作硬性要求。以計劃的寫作為例,因其種類不同,寫法也各不相同。對一個尚未走出校門的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社會是陌生的,不可能寫出內容復雜的大型計劃。所以可以要求學生先從個人計劃、班級計劃等小計劃入手,且把內容定在學習、工作等學生熟悉某個方面,訓練起來容易成文。

      公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怕麻煩,不怕吃苦,多讀、多寫、多思考、多實踐,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四、“改”——以改促練,以改促教

      習作的修改是讓學生不僅知其“不然”更是知其“所以不然”的重要環節。只有讓學生懂得錯在哪、為何錯了,才能避免在同類型文體寫作中犯同樣的錯誤,真正達到舉一反三切實掌握應用文規范寫作的目的。

      由于應用文寫作的規范化及格式的程式化的要求,教師們在批改完習作后多采用集中講評方式把習作中有代表性和較普遍的問題作為講評的主要內容。然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其進行寫作實踐后的體會和感受往往更直接體現應用文教學的成效。因此教師可安排學生互改互評;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習作讓學生共同評改;還可以安排一些學生講述自身的寫作體會,使其他學生獲得更切實的借鑒。學生從“聽”變成“評”,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從而大大提高了修改這一環節的成效性。

      學生對自身習作修改和評點是對自己寫作實踐的歸納和總結,更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反饋。從中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是否把問題講透?是否講得過于抽象了?能引起我們的反思,有助于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實現以改促教、教學相長的目的。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英語應用文

      應用文作為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實用文體,在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社會生活領域,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事情也越來越復雜,應用文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所以應用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應用文在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因為學生的認識、基礎和教學手段等原因,英語應用文的寫作一直比較薄弱。對此,筆者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經驗,談一談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應用文的問題。

      一、高職生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應用文的學習是時代的呼喚和市場的要求

      隨著中國更多地融入到全球化的洪流和地位的提升,以往以國內交流為主的應用文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要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學生就必須掌握英語應用文,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高職學生是以就業作為導向的。他們區別于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動手能力強,所以,高職學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好英語應用文是必須的。筆者曾經帶過的一個專業英語班,有一個學生干部非常優秀,不僅專業好口語流利,而且組織協調能力非常出色,是比較典型的“全才”,但是,他在校期間一直認為英語口語流利就行,所以放松了對自己英語應用文寫作的要求。他畢業時,學院推薦他到一家學員友好單位任文秘,可是一次單位有一筆大的合同簽署,要他準備一份英語合同,因為他對英文合同的寫作要求不清楚,就隨便在網上下載了一份英文合同改了改就拿去充數。因為他的“杰作”不切合實際,而且表述方面問題比較多,所以在和外方談判時因語言和條款產生了爭執,最后導致一份到手的合同流產。在這個事件后,他開始受到冷遇,最終只好離開這個單位。他自己后悔地說,是英語應用文寫作“害了他”。由此可見,英語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

      二、高職生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應用文寫作是高等學校應用能力考試中的必然要求

      眾所周知,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高職的英語教學一直遵循和貫徹的原則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即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又要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涉外業務工作的能力。為了評估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教育部要求高職學生應參加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入學的英語水平的現狀,本考試分為A級和B級,其中寫作部分A級就是測試學生套寫應用性短文、信函、填寫英語表格或翻譯簡短的使用性文字的能力。B級就是能用英語填寫表格,套寫便函、簡歷等。如果學生沒有將英語應用文寫作作為一個重要的語言技能掌握,那么他很可能就會因為應用文寫作能力差而在考試中不能取得較好的分數,甚至失敗,所以為了能夠正常和順利地畢業,高職學生應該加強對英語應用文的學習。

      三、高職英語教材應該重點突出和體現英語應用文寫作方面的知識

      應該說,高職英語教材大都是脫胎于本科英語教材。這些英語教材無一例外地重視英語語言能力的掌握,在高職學生必須重視職業實用能力方面體現不足,所以就造成學生將一本教材學完后,實際的英語交際和職業能力提高并不顯著的弊病。為了解決高職英語教學中這一問題,從2000年開始,教育部組織專家制定了高職高專基礎課程的《基本要求》之后,各出版社紛紛組織專家編寫高職高專的對口教材。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實用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綜合教程》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英語教程》等。但是,平心而論,這些教材還是脫不掉本科教材的影子,所以在適合高職英語應用能力教學方面一直體現不足,這也包括英語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對現有的高職英語教材加以修訂,使之能夠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需求,在與工作相關的應用文(如廣告、合同、說明書、單證等)或書寫應用文(如通知、個人簡歷、商業信函、廣告等)方面加大內容,滿足他們在未來就業方面的需求。

      四、英語應用文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加強學生的英語語言功底

      由于高職學生的英語現狀,所以加強他們的英語語言功底尤其重要。筆者一直參與陜西省高職英語能力A/B級考試的閱卷工作,每一年閱卷后的感受都是學生的英語功底太差,學生的“作文”不僅無法傳遞有效信息,而且存在諸如單詞錯誤拼寫、時態語態混亂、主謂不一致、漢化英語現象嚴重等基礎語病,可以看出學生尤其要加強語言語言基本功的學習。筆者建議:一要記憶單詞;二要掌握句式結構;三要掌握語法;四要掌握英語國家文化。如果能將這幾點做到了,就具備了掌握英語應用文的基本功,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在厚實的英語基礎上學習英語應用文自然就得心應手。

      (二)讓學生盡快熟悉各種應用文的文體格式

      英語應用文寫作主要體現在文體的格式上,格式不正確,一切無從談起。在學生的作文中,對格式,大部分學生只記得問題的大概,但對具體的一些細節問題就有點不太清楚;有的學生甚至對文體不清楚。所以,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學生應該對各種文體的格式進行詳細的學習,盡快掌握各種應用文的格式,使得在英語應用文寫作上不犯或者至少少犯格式方面的錯誤。

      (三)讓學生盡快掌握不同文體的常用句型

      幾乎在每次英語考試后筆者都會聽到學生說:“作文太好寫了,自己也寫完了,但是得分卻不高”。原因在于他們寫的作文只是一些簡單表達同樣意圖句子的堆積,盡管意思對了,但是太不地道,太拖沓,所以很難得高分。筆者建議學生:平時注重英語應用文常用表達句型的積累,注意寫標準和地道的英文句子;要常看各種不同英語應用文,注意區分不同問題間英語句子使用的差別,這樣在區別中學最有益于對于句型結構的掌握;最后就是要常練,在練中學,在練中掌握英語應用文,這樣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最牢固。

      總而言之,英語應用文的寫作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掌握的,它是需要下功夫的。另外它是對高職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學生必須掌握。最后,英語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有技巧的,順應英語應用文學習的規律將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項新宇,崔秀香.英語應用能力寫作.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周邦友.英語應用文大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3]孔慶炎.劉鴻章.新編實用英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第3篇

      文體意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為寫作提供了編碼程序。寫作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信息的編碼過程。由于社會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編碼呈現出不同的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負載文體意識的文體模式,正是這些代碼不同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體現,是作者建構對象世界所憑借的框架結構、圖式工具。建構主義者也主張,依靠“背景知識”,即原有的經驗、結構和圖示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可見,文體意識在寫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教學重視文體區分,強調文體意識的沉淀積累成了作文教學邁向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具體說來,文體意識是一個多面體,主要有三個維面。

      一、文體既是宏觀規則,又是微觀技法。

      寫作既然是一種信息的編碼活動,那么不同的文體模式既有普遍一般的編排程序,又有其自身特殊的排列組合格式。這種信息編排、組合程序、格式特征即寫作的規則技法,集中體現于文體模式,且只能在文體的軌道上運行。如果脫離了文體,規則技法便沒有了憑借、依托。文章的規則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對古今中外大量優秀作品提煉總結的結果。

      人們都說“作文難”,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還往往不能過“作文關”,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對作文規則技法的研究不夠,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前些年有人鼓吹“放膽文”,即教師什么都不講,讓學生“大膽”去寫,這其中自然有創新、自由、個性等合理的因素,但學生若不會寫,又沒有切實的方法來指導,膽子從何而來?這樣的創新究竟有多少價值可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②這其中就有注重規則技法的含義。“如果說,生活是基礎,思想是靈魂,章法技法則是手段”,“不論寫什么文章,總是離不開章法和技法。”③這樣看來,作文教學中不能忽視規則技法的傳授。

      目前寫作教學中,雖然有規則技法的講授,但太籠統、空泛,往往是諸如“多讀多寫”、“意在筆先”等等這樣形而上學的空洞理論,缺少操作性強、微觀具體的“實用技術”。要知道,作文教學中“寫作主體的智能構成及培養是首要中心之中心”,具有“操作性、程式性”的“技術理論”是“寫作教學的靈魂”。④因此,作文教學要立足于文體,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征,選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必要的操作性強的規則技法的傳授。

      二、文體既是美學規范,又是編碼制約。

      文章是作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結果。每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美學設計,都追求獨特的美學目的。文學文體和實用文體都有其自身的美學設計和美學目的,而文體是這種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文體的本質是一種預期目標,美學規范,審美標準。

      當然,文體還有其制約的一面。既然文體是寫作實踐中反復出現并被恪守的一種預構模式和隱形框架,它必然要求寫作思維“蕭規曹隨”,在文體的軌道上運行,寫出“入體”、“得體”、“合體”的文章,否則就會寫成非驢非馬的“四不像”作文。就語言而論,文體的制約在所難免。雖然各種文體對語言有準確、鮮明、生動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文體又表現出了相對鮮明的個性,語言界稱之為“語體”。例如文學語體形象生動、情態逼真,注重動態性、情態性、色彩感、立體感、音樂感強。

      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引導學生按照各個文體的基本要求進行作文的“入格”訓練,甚至讓他們“帶著鐐銬跳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定的文體規范的制約,沒有較好的文體意識,再深刻的體驗、再精微的思想也會脫離特定的信息指令。美本身就是一種規定、制約。這對處在基礎學段的學生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強化夯實了“入格”訓練,才會有厚實堅硬的基本功,以后不論寫什么樣的文體,學生都會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三、文體既是彈性空間,又是創新平臺。

      文體雖有規范制約的一面,但它也不是緊鎖的鐐銬,而是一個“四通八達”、視野開闊的多維面彈性空間。作者有廣闊的活動余地,任憑寫作思維張弛伸縮,自由運動。如果只看到了文章體式制約、規定的一面,忽視其張弛自如的彈性空間,就會落入“八股文”的窠臼,失去鮮活的生命肌能。

      “文章隨時運,無日不趨新”,文章追求新意是自然、必然的事。文體規定制約的特性與創新并不矛盾。它是創新的有效依托,起步平臺。作者在突出文體意識的同時,又總是能在文體限度中有所突破、創新。一方面,遵循文體秩序的“入格”訓練可以在學生寫作心理中形成清晰的圖式結構,進一步的具有創新意味的寫作建構才能得以進行,也即平常所說的“創新始自于模仿”。另一方面,文體規則秩序搭建了一個審美意義上的平臺,脫離這個審美空間的創新形同脫軌的列車,決堤的洪水,不具有審美價值。還是劉勰說得辯證和透徹:“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遵守大體規范的前提下,鼓勵推陳出新。惟有這樣,寫作教學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和蓬勃的勢頭。

      ――――――――

      注釋:

      ①金振邦:《文體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69頁。

      ②巢宗琪、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張壽康:《文章學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77頁。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第4篇

      沈陽農業大學外語部 沈陽 110161

      [摘要]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社會中,新聞與我們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密切了。每天,人們都會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中獲得各種各樣的新聞。隨著各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新聞英語在人們交流中的位置也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在新聞文體方面的研究增長迅速,并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因此,研究新聞英語不僅對新聞學家必要,而且對于英語學習者也同樣有益的。

      [

      關鍵詞 ]新聞英語;信息化;交流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語言自身也在經歷著不斷的變化與發展。僅與十年前相比,現代英語在其覆蓋能力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擴展。大眾媒體(包括報紙,雜志,電視,收音機等等)是語言變化與發展的最佳載體。因此,研究新聞英語不僅對新聞學家很有必要,而且對于我們這些英語學習者也同樣有益。

      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已經意識到新聞英語有別于普通形式英語所特有的語體特征。如果沒有基本的新聞常識,也沒有掌握一定的新聞英語的基本特征,就很難完全理解各類英語新聞。另外,新聞英語的功能主要在于傳遞信息,其次是吸引讀者,即新聞英語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其次為說服功能。對于其中新穎的詞匯、生動的標題和緊湊而概括的導語,必須特別準確如實地再現,才能使譯到與原文的功能對等,由此可見新聞英語翻譯的重要性。

      英語新聞作為一種特殊實用文體,從版面編排、語言詞匯、標題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了解英語新聞的特點,有助于譯者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譯文的措辭、文體風格等。一般英語新聞具有大眾性、趣味性和經濟性等特點,英語新聞的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簡練、可讀性強和新穎的特點,詞匯的選用既要客觀,又要迎合讀者的喜好;翻譯策略的選用從詞匯、語句、篇章三個層次一一討論,層層遞進,以期譯文忠實、通順。

      實際上,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已經意識到新聞英語的語體特征。新聞英語報刊中使用一些習語、俚語、典故以及一些最新用語,容易使讀者迷惑不解,不得新聞報導的要領。因此,沒有基本的新聞常識,不掌握新聞英語的基本特征,很難完全理解刊登在英語報刊和播報在電視或電臺的新聞。沒有對新聞英語正確的理解,也很難把中國的新聞正確傳播到世界。Crystal & Davy(1996)認為:“新聞英語是多種不同新聞寫作特點的綜合和混合。”而張健(1994)卻認為,為了適應及時、有效、準確地傳達信息的需要,新聞英語通常具備準確、簡練和明了的特點。

      新聞是最新事實的報道。它在大眾傳媒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即吸引觀眾的注意并向之傳送正在發生的事件的信息。從語言上說,新聞英語文體屬于普通英語,即標準英語的主體層,但是它的詞匯、標題和概括性導語又具有特別鮮明的特點,即新穎、生動、緊湊。人們使用語言,總有一定的目的,總想產生一定的效果,這就是語言的功能。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力求使譯語產生與原語相等的效果,具有使之對等的功能。具體說來,新聞英語的功能主要在于傳遞信息,其次在于吸引讀者,即新聞英語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其次為說服功能。為此,對于其中新穎的詞匯、生動的標題和緊湊的概括性導語,必須特別注意如實地再現,才能使譯到與原文功能對等。以功能對等為原則指導翻譯,新聞英語詞匯的特點是新穎,提出翻譯時應遵循忠實與可接受性的原則,從文化相同和文化相異兩個方面具體研究如何翻譯新聞英語詞匯。標題的語言特點是生動,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簡潔、時態的特殊性和修辭的廣泛使用。在翻譯標題時必須遵循忠實與引發興趣的原則。在具體的過程中,由于標題有時過于簡潔或因為時態的特殊性,難免會給翻譯帶來困難,因此,標題翻譯分為兩個步驟,一是消除歧義,二是重現生動這一特點。概括性導語的特點是緊湊,這同英語語言形合的特點是統一的,從英漢對比的角度,分析了原語的形合特點和譯語的意合特點,指出翻譯時必須遵循忠實與可理解的原則,翻譯的步驟首先是劃分意群,其次是重構。

      大眾傳媒主要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它與人類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正如美國著名新聞學家吉姆斯.阿里遜所說:“當現代報紙跨越國家和地域的界限并成為世界的公共輿論時,一個國家的大事就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旨在研究新聞英語的寫作、文體和詞匯特點。根據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的翻譯理論,本文研究新聞英語翻譯及新聞英語翻譯特點。有必要了解新聞英語的概況和發展。新聞英語的文體、寫作和詞匯特點。透視幾個相關的、不同的翻譯理論原則。關注新聞英語翻譯的一些現象。新聞英語寫作、文體和詞匯特點及其翻譯是本文關注的重點。很多人認為,翻譯的唯一前提是一本雙語字典,一本詳盡的百科全書,和說寫兩種語言的能力。但是,翻譯的能力也取決于擁有大量重要的見識,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幾種不同的原理,如文化人類學、語言學、心理學、交際理論和文學分析。有效的翻譯和意譯提供主要的新的見解是對相互間語言交流進行相互訓練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美)肖恩?霍利等編著.報刊英語

      關鍵詞 [M].外文出版社,1999

      [2]張愛學主編.英語短新聞[M].外文出版社,1999

      [3]陳新主編,陽等編著.英漢文體翻譯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江莘荑編寫.新聞英語寫作與范文導讀[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5]譚載喜編譯.新編奈達論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6]胡敏,(英)[P.懷特]PaulWhite編著.英語報刊佳句賞析[M].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

      [7]王九萍主編.英美報刊閱讀精選[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9

      [8]胡敏主編.最新英文報刊文章選讀[M].外文出版社,1998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文第5篇

      [關鍵詞]商務英語語用含義語用等效翻譯

      一、引言

      隨著中國的入世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各企事業單位的對外商務交流活動也日趨頻繁。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商務翻譯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引人關注的課題。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重在交際意圖的達成。由于受到具體的交際情景,特殊的語言規律,特定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文化習俗的影響,商務英語翻譯應講求譯文的實際效果和信息傳遞的準確度而不能一昧拘泥于原文形式,生搬硬套。本文從這一角度出發探討以語用等效原則指導商務英語翻譯實踐,提高商務英語翻譯質量。

      二、翻譯的語用等效觀

      語用學是研究語言使用和理解的學問,既研究發話人(信息發出者)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信息接受者)對發話人(信息發出者)說出的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語用學研究的意義不是詞句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通過特定交際情景傳達的交際意圖或話語的語用含義。運用語用學原理指導翻譯實踐即為語用翻譯。換言之,語用翻譯是根據具體的交際情景,結合特定的文化背景推導出話語的語用含義而進行的一種等效翻譯。它近似于奈達的“動態對等”理論。1964年奈達在其《翻譯科學初探》一文中提出該理論,主張翻譯中充分考慮語用因素和交際意圖,使譯文對于譯文讀者和原文對于原文讀者產生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語用等效翻譯講求的是語用意義的等值轉換,即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力求保存原作內容,用譯語中最貼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將該內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例如漢語中的“打白條”,如果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對等逐字翻譯成“toissueblankpaper”,外國人看了就會不知所云,實際上,英語中應該用”toissueIOUs(Ioweyou的諧音)”來表達這一意思。

      Thomas(1983)認為語用等效分為語用語言等效和社交語用等效。前者指跨越語言結構和表達習慣差異的等效,后者指跨越文化和環境差異的等效,兩者的核心概念都是語用意義的對等。達到語用語言等效和社交語用等效是跨文化交際取得成功的關鍵。

      三、商務英語的語言文化特征

      探討商務英語的翻譯方法不得不考慮商務英語的特點。商務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文體,不僅在詞匯、句法上具有區別于一般語言的獨特特征,同時還涉及獨特的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

      1.詞匯特征

      商務英語用詞較為嚴謹、正式,還常常涉及專業術語,如FOB(離岸價),B/L(海運提單),counter-offer(還盤),timeL/C(遠期信用證)等。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準確翻譯。另外,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也很普遍,很多詞語在不同語境下表達不同的含義,例如“order”一詞就有訂貨、訂單、指示等多種含義:Thecompanyisquicktofillanorder.那家公司交付訂貨很及時。We’vereceivedanorderfortwentytonsofcoal.我們收到一份20噸煤的訂單。Orderbillsofladingarenegotiable.指示提單可以轉讓。

      2.句式特征

      商務英語句式和漢語句式存在諸多的差異,其中最突出的方面體現在商務英語中主從復合句和被動語態的廣泛應用。漢語中主動語態的句式比較普遍,而商務英語文本中因考慮行文的流暢連貫等因素,常用被動語態。翻譯時因遵循漢語的表達習慣,不能過分受制于原文的語序和結構。此外,結構復雜的、多層次的復合長句也是商務英語中頻繁出現的表達式,尤其是一些正式的商務文體如商務合同中很少使用簡單句,而多用主句帶從句,從句套從句的“枝狀結構”,給翻譯帶來了很大困擾。例如:Regardingdeliveryofthemachineofferedwewouldsaythat,althoughthetimestipulatedisshort,yetwecanpromiseyoutocompletetheengineinthreemonthsfromdateoforder,anddeliver,erect,andtestitreadyforuse,withinfourmonthsasdesired.關于貴公司所需的機器交貨一事,交貨期雖然短促,我方保證,自訂貨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生產,并按要求,4個月內交貨,并安裝調試完畢。如譯文所示,此類句式要翻譯成順暢通順的漢語就必須沖破原文句式表層結構的束縛。

      3.文化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都蘊涵著一定的文化信息,商務英語也不例外,因而商貿雙方交流過程中也涉及特定文化信息的傳遞。由于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對商貿交流活動必然產生影響。例如世界知名汽車品牌“藍鳥“為什么選擇”BlueBird”作為商標呢?這是因為bluebird是產于北美的藍色鳴鳥,其文化含義是幸福,而中文藍鳥并不包含這種文化信息。再如中國著名的“白象”牌電池譯為“WhiteElephant”就難以讓英語國家的消費者接受,因為”WhiteElephant”在英語中指無用而累贅之物。

      四、商務英語翻譯的語用策略

      從以上對語用等效原則和商務英語語言文化特征的分析來看,語用等效是商務英語翻譯的有效策略。下面從5個方面闡述商務英語語用等效翻譯的具體方法。

      1.把握語境,選擇對等詞語

      商務英語的詞匯體系中,詞與詞之間并非一一對應關系,翻譯時往往不能簡單地直譯,而應該在準確理解原文詞義的基礎上,尋找譯文中的對等詞語把它表達出來。如漢語中的“三角債”不能直接譯為“triangledebt”,英文中該含義的正確表述為“chaindebt”;英語中的“blackeconomy”也不是“黑色經濟”,正確的譯法是“地下經濟”。

      進行商務翻譯的時候還要特別留意專業術語的理解及一詞多義的辨析。準確翻譯專業術語需要積累一定的商務知識。例如:ThedrafthasbeenpresentedtotheBankofChinaforcleancollection.此句中“clean”不是“干凈”的意思,“collection”也不作“收集”解釋,“cleancollection”指“光票托收”。全句譯為:匯票已經交給中國銀行按光票托收5。上文已經提到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普遍存在,翻譯時要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以準確把握詞

      語的語用信息,避免誤譯。例如:Thereisatendencyforanorganizationofthistypetoberatherromantic;thisplaceisn’tromantic——itactuallymakesmoney.“romantic”除了“浪漫”的意思之外,還可以指“虛夸的、不實的”。聯系上下文分析不難看出該詞詞義應理解為后者。此句譯為:這種類型的公司常有浮夸的傾向,而這家公司并非如此——實際上,它是盈利公司。

      2.拆分整合,句子結構重組

      商務英語文體中經常使用冗長的復合句式,而漢語通常分開表述,句式較短。翻譯時有必要進行句式拆分及內容整合,即沖破習慣思維模式和句子表層結構的束縛,探尋語言表層結構下的真實意圖和信息,并據此對原文的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進行調整,按譯文的語言表達習慣翻譯出上述意圖和信息。例如:ThebuyershallpaythesellerUS$350,000within20daysaftertheBankofChinahasreceivedthefollowingdocumentsfromtheSellerandfoundtheminorder,butnotearlierthan12(twelve)monthsafterthedatethecontractplantforthefirsttimereached95%ofguaranteedcapacityofthewholecontractplantaccordingtotheguaranteedqualityIndicesasperAnnexVItotheContractof65monthsafterthedateofsigningthecontract,whicheverisearlier.該句使用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時間狀語,從英文的句式結構看,狀語放在句末,不會給讀者的理解造成障礙。但如果原封不動地譯為漢語,譯文則會顯得拖沓冗長,生硬拗口,且辭不達意。因此翻譯這個句子可采用拆分的方法分解時間狀語,but后面的時間狀語部分用一個句子表達。原句可譯成漢語的兩個并列句:買方須于中國銀行收到賣方下列單據,并經審核證實無誤后的20天內向賣方支付350000美元,但此款項的支付不得早于合同工廠第一次達到附件VI所規定的質量保證指標的95%以后的12個月,或本合同簽字后的65個月,以早到的日期為準。

      3.禮貌等值,確保表達得體

      跨文化交際應該遵循禮貌原則。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社交規范、禮貌標準和表達方式,翻譯時必須注意使用得體的譯文傳遞原文的禮貌信息,努力實現禮貌的等值轉換。商務英語屬于一種較正式的文體,措辭禮貌莊重。例如:Shouldyoudesire,wewouldbepleasedtosendyoucatalogstogetherwithexportpricesandestimatedshippingcostsfortheseitems.原文采用商務英語寫作中典型的you-attitude(對方態度)的書寫方式,翻譯時宜采用漢語中對等的禮貌用語,使譯文讀者同樣感受到寫作者的友好和禮貌。因此該句可譯為:若貴方需要,本公司將樂意寄上目錄以及這些項目的出口價格和預估的運輸費。

      4.恰當切換,嘗試文化移植

      不同語言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本族語交際雙方認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信息,來自其他文化的目的語讀者則常常覺得不知所云;或者給本族語讀者帶來愉悅和享受的正面文化象征意義卻會引起目的語讀者的反感和排斥。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找尋恰當的切入點,嘗試文化移植,爭取做到譯文和原文的文化信息對等。例如龍(dragon)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權威、吉祥和力量。但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dragon指邪惡的怪物,是罪惡的象征。所以“亞洲四小龍”就不能直譯為“FourAsianDragons”.應該經過文化轉換處理,譯為“FourAsianTigers”,因為tiger在西方人心目中是一種強悍的動物。同樣上文中提到的“白象”牌電池也不能譯為“WhiteElephant”,鑒于西方文化中獅子是力量威嚴的象征,可考慮譯為“BrownLion”.再看下句:Geographicaldiversificationisthekeytosurvivetheunsteadyworldmarket.It’snogoodto“putalloureggsinonebasket”,asthesayinggoes.市場多元化是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俗話說:“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此句譯文用譯語文化中習用的表達方式取代原文中可能令讀者看起來費解的原語表達方式,通過“文化移植”反映原文的文化內涵。

      5.“拿來主義”,模擬譯語表達(免費)

      語用等效翻譯追求的是成功傳遞原文的語用意義。在可能的前提下,商務英語翻譯可以采用“拿來主義”,套用譯語中現成的類似表達式,水到渠成地達到語用功能等效。例如:“Tastingisbelieving.”譯為“百聞不如一嘗”,就巧妙地套用了漢語諺語“百聞不如一見”。再如:“牡丹香煙醇味蓋冠”模仿Camel牌香煙廣告“Camelstandsoutfortaste.”譯為“Peonystandsoutfortaste.”9雖然結構和原文不同,但語用功能類似,表達效果一致。譯語讀者讀起來一目了然,倍感親切。

      五、結語

      商務英語是一種實用文體。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注重實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商務英語翻譯應該遵循語用等效原則,靈活處理因不同文化背景,語言表達習慣等因素造成的交際障礙,有效實現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01,(3)

      [2]秦紅:商務談判口譯語用失誤淺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3]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Linguistics,1983,(4)

      [4]潘紅:商務英語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64

      [5]余陳乙:奈達“等值”理論于商務英語翻譯中的理解和應用.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3)

      [6]顧維勇:析幾種商務英語翻譯教材及其譯例[J].上海翻譯,2007,(1)

      [7]周燕廖瑛:英文商務合同長句的語用分析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4(4)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在片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亚洲黄页网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