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分析工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河北省;乳制品;乳品消費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河北省奶業健康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碼:14457522D)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9月28日
乳制品消費水平是一國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乳制品的消費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
一、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總體分析
無論從生產還是從消費來說,中國都是一個奶業大國,但是卻稱不上一個奶業強國。自2005年以來,中國乳制品產量穩居世界第3位,約占全球總量的5.5%,但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乳制品生產量卻很低。液態奶消費量很低,奶油和奶酪消費量更低,奶粉消費量較高。
(一)河北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費情況。2010年、2011年、2012年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全年乳制品消費支出分別為148.19元、179.01元、203.69元,是全國平均消費水平的75%、76%、80%,居全國第25位、第26位、第25位,因此雖然消費水平逐步靠近全國平均水平,但所列名次并沒有根本變化,說明其他落后省份也在不斷進步。(表1)
(二)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費情況。河北省農村居民乳品消費水平增長很快,2010年接近全國平均消費水平,排名全國第15位,2011年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消費水平,河北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費量分別為5.50千克、6.24千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6%、118%,居全國第14位、第11位。
雖然河北省農村乳制品消費相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從全國看來并不占明顯弱勢,但是畢竟當前城鎮居民消費是乳制品消費的主體。因此,從總體上看,河北省乳制品消費水平低,從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制品的生產。(表2)
二、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結構分析
(一)河北省城鎮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河北省城鎮居民對不同乳制品消費經歷著不同方向的變化,尤其2010年后,鮮乳品占比基本穩定在55%左右;酸奶消費出現下降趨勢;奶粉消費逐步上升,并逐步穩定在16%左右;其他乳制品消費首先上升,并逐步穩定在11%左右。(表3)
總體上看來,河北乳制品消費大體上是鮮乳品消費依然是主體,與其他乳制品消費分成。從全國情況看,鮮乳品與其他乳制品消費的比例大致是五五分成。相對而言,河北省鮮乳品消費比例較高,而奶粉消費比例較低。
(二)河北省農村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相對于河北省城鎮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而言,河北省農村居民對鮮乳品的消費比例更大一些,約占乳制品消費總量的65%左右,其他乳制品消費約占35%左右,但是鮮乳品所占比例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從全國情況看,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全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大體相當。(表4)
不論城鎮還是農村,目前奶制品消費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消費品種為鮮乳品、奶粉和酸奶,對于奶酪、黃油的消費量很少。這種現象一方面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是人們缺乏有關奶酪、黃油的知識。
三、促進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引導居民消費。近年來,食用乳制品的人數越來越多,乳制品消費量也逐年提高。但目前國內消費者對乳制品的重要性還缺乏一定認識,對乳制品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因此,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各種形式開展鮮乳及乳品營養價值和科學功效的知識宣傳,積極引導居民消費。宣傳重點放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引導居民膳食結構不斷合理化。逐步轉變居民消費觀念,使其認識到乳制品是一種有益健康的營養食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增強消費者對乳制品的消費偏好,使乳制品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必備品,從而擴大對乳制品的市場需求。
(二)加大對乳品市場的監測及信息披露力度,增強居民對乳制品的消費信心。通過加品監測,及時披露信息、公布乳品質量安全狀況,使乳品質量陽光透明,是增強居民對奶制品消費,尤其國產乳制品消費的重要措施。當前河北省乳制品消費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其中之一,“毒奶”的陰影在許多居民的心目中依然存在。因此,重塑國產乳制品形象,必須加品檢測,及時披露真實信息,讓居民重新樹立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是促進河北奶業持續健康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推動乳品由偶發性消費向習慣性消費轉變,激活四線及以下地區的乳制品消費活力。當前是四線及以下地區居民由“偶發性”消費向“習慣性”消費轉變的關鍵時期。因此,應在推進區域無縫隙鋪貨基礎上,提升低價位乳品生產比例,推動四線及以下地區乳品消費水平。四線及以下地區居民乳品消費從普及到形成習慣消費需要10年時間,到2025年居民乳品消費將由“偶發性”向“習慣性”轉變,當然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一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翠霞,姜冰.情景與品質視角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信任評價――基于12個省份消費者乳制品消費調研數據[J].農業經濟問題,2015.3.
英文名稱:Chemical Sensors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委員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2298
國內刊號:32-1406
郵發代號:32-14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安捷倫在 2011 年收購了生命科學公司 BIOCIUS 并獲得其 RapidFire 技術。而 PureHoney Technologies 是最初開發 RapidFire MS 儀器的團隊在 2014 年成立的合同研究機構。
安捷倫和 PureHoney 將聯合開發適用于 Agilent RapidFire/MS 系統的新應用,同時還將針對藥物和生物制藥研究,以及法醫毒理學和代謝組學分析分別創建新的工作流程。
安捷倫副總裁和質譜事業部總經理 Monty Benefiel 說道:“我們與 PureHoney Technologies 的合作關系將有助于我們雙方共同完善應用服務,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功能,從而更加深入、更加快速地推進藥物研究。”
PureHoney Technologies總裁兼 CEO Canzbal 表示:“十多年前,RapidFire/MS 最初是作為一款用于免標記高通量篩選的工具而開發的,而現在其應用范圍涵蓋了 ADMETox、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臨床研究以及體內功能檢測。我們很高興能夠與安捷倫攜手合作,在這個多功能平臺上繼續開發新一代應用。”
Agilent RapidFire/MS系統涵蓋藥物篩查技術,比傳統篩查方法快了 10 到 100 倍。 目前涉及 RapidFire/MS 的同行評審期刊論文已有 50 余篇,該系統已經成為了高通量質譜領域的行業標桿平臺。這種超高通量分析法可極大地提升分析效率,更快獲取分析結果。
關于 PureHoney Technologies
PureHoney Technologies 可幫助制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團隊加快藥物開發進程。PureHoney 提供有一系列基于 RapidFire 和傳統 LCMS 平臺、專門針對功能分析和生物化學分析以及高通量篩選的質譜分析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分析質譜學、酶學和靶標表征、檢測方法定制開發、苗頭化合物鑒定、基于片段的篩選、苗頭化合物驗證、結構活性關系篩選、體外 ADME 樣品篩查以及分析型生物化學分析。
關鍵詞 預防醫學;應急能力;設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8-0133-02
疾病預防控制人員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力軍,而目前各醫學高校所培養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是突發事件應急隊伍的后備軍。本課題組前期調研發現,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理論知識缺乏,現場應急處置能力較差,畢業后無法快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1]。由此可見,作為培養應對突發事件人才的預防醫學專業教育,其培養模式急需改革[2-3]。
因此,本研究以飲用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為主線,以學生應急能力培養為目的,打破學科的界限,重組實驗內容,設計開發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希望通過探索建立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應急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塑造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
【實驗目的】通過開展飲用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強化學生應急處置能力,包括接報正確處理能力、證據采集篩選能力、調查分析能力、數據統計分析能力、生物安全防范技能、實驗室理化分析技能及微生物檢驗檢疫能力、報告撰寫能力、事件防控能力等。
【課程計劃】打破學科限制,按學科將實驗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實現多學科的整合;打破理論與實驗課的界限,將部分實用性較強的理論知識放在實踐課上講解(如各種調查處理方法、科研論文撰寫、相關標準條例的解讀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加校外實習學時(如自來水廠水處理過程參觀等),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做實驗。
【教學方法】PBL案例教學法:在典型案例的引導下,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語教學法:提高學生實驗內容專業英語素質,并為留學生相關學科實驗教學打下基礎。
【課程組織】由濰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協調安排,將各實驗模塊分配到相應教研室,由各教研室完成相關內容的講授工作及考核工作,具體課時安排和開展順序可參照下文。操作過程中,一方面依托公共衛生實驗中心,開放學生與科研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建成滿足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培養的多元化綜合性教學訓練平臺[4];另一方面實行本科學生課外科研導師制[5],學生在實驗授課教師和課外科研導師的雙重指導下,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實驗工作。
【實驗流程】
1)感性認識:了解環境衛生及食品衛生基本情況(參觀自來水廠、食品加工企業等),啟發學生分析環境及食品中有害性物質的存在對人體的危害。
2)理論講解:介紹各實驗要掌握的內容、方法,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講解,啟發學生對環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對人體危害的重要性;介紹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現場監測技術、現場采樣的原則、方法和質量控制。
3)現場流行病調查、監測及采樣:模擬現場,由學生按照理論講解內容,分組分模塊對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及采樣。
4)實驗室分析及數據統計處理:對現場所采集的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匯總現場問卷調查、環境監測、實驗室檢測結果,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5)總結評價:綜合現場調查結果及實驗室分析結果,全班共享,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寫出綜合實驗評價報告。
【考核方式】
1)實驗操作考核(現場演練):接報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問詢處理;現場采樣(食品、水、生物制品等);理化
分析;生物安全防護;無菌操作;實驗專業技能操作等(占總成績的60%)。
2)調查報告撰寫:基本情況、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衛生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病因分析、鑒別診斷、結論、防控措施、附件(國家標準等)(占總成績的30%)。
3)實驗理論考核:爆發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步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食物中毒的診斷標準與程序、科研論文的撰寫等(占總成績的10%)。
【課程內容】
背景資料 2006年9月23日上午10:00,XXX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人電話報告:YYY鄉ZZZ村86人發生不明原因群體性腹瀉,主要癥狀為起病急、惡心、腹痛、腹瀉(呈粘液、水樣便),部分病人有低熱、嘔吐和里急后重等癥狀。接報后,當地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防病工作。主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親臨現場指揮,縣衛生局立即抽調當地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院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0名組成調查組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處理。經詳細調查及采樣檢測后確定這是一起水源性感染性腹瀉暴發事件,暴露因素為村民飲用了被產毒型大腸桿菌污染的水源(2號水井)。通過采取病人隔離治療、污染水源消毒處理、密切接觸者預防性服藥等一系列綜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調查處理模塊匯總如下。
流行病學模塊
實驗0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1學時)
實驗02:爆發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步驟(1學時)
衛生統計模塊
實驗03:調查問卷設計指導(1學時)
實驗17:科研論文的撰寫(調查報告)(1學時)
環境衛生模塊
實驗04:突發水源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討論課)(1
學時)
實驗05:自來水廠參觀(4學時)
實驗06:水體污染源調查和水樣的采集與保存(1學時)
實驗07:水質檢測和衛生學評價(水中硫酸鹽的測定)(2學時)
食品衛生模塊
實驗08:食物中毒調查處理的討論(1學時)
實驗09:食物中毒診斷標準與技術處理原則(GB 14938―94)(1學時)
衛生微生物模塊
實驗10:水中菌落總數的測定(2學時)
實驗11:水中大腸菌群的測定(2學時)
實驗12:糧食中真菌的檢測(2學時)
附:綜合實驗評價報告模版
1)基本情況:事發地點地理位置、氣象環境、人群分
布、經濟發展、生活習俗等特點。
2)水源情況:通過飲水調查了解病例發生與水源關系,篩選可疑污染源。
3)發病情況。
①臨床特征:臨床癥狀及體癥,以及主要實驗室檢查結果。
②流行特征:人群分布、空間分布、時間分布。
4)實驗室資料。
①患者致病因素的檢測結果(如微生物、化學物質等)。
②水、食品樣品采集及檢測結果(如微生物、化學物質等)。
5)病因分析:結合現場調查結果及實驗室化學分析、生物樣品的檢驗檢疫,總結分析出致病因素,并列出主要分析依據。
6)診斷依據:結合中毒患者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現場流行病調查及實驗室化學分析、微生物檢疫等手段,做出疾病診斷。
7)控制措施:結合案例致病因素及發生原因,提出綜合預防控制措施,并總結經驗教訓。
參考文獻
[1]江敏,劉達偉.我國預防醫學生應急能力培養現況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5):36-38.
[2]李華,萬成松,鄭莉,等.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培養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J].醫學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1023.
[3]李樂,龍鼎新,唐雙陽,等.新形勢下應急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舉措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3(8):765-767.
[4]袁國保,李樂,龍斌,等.創新師資與平臺建設模式 強化預防醫學專業應急能力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1(3):
540-543.
論文摘要:項目化教學是許多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基礎化學》課程內容模塊化、項目化,以工作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針對性,真正發揮《基礎化學》內容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的作用。
《基礎化學》是藥學類高職高專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從藥物的開發研制到市場銷售,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化學知識、原理和技能作基礎。因此藥學類的各專業都將《基礎化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我們應該以工作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真正發揮《基礎化學》內容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的作用。將知識內容模塊化,進行項目化教學是許多高職院校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按照學習目標將課程綜合、細化成若干操作性強的項目,圍繞具體項目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
1 教學實施過程
1.1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基礎化學》的學習,重點掌握好化學基本知識和重要實驗技能,處理好化知識技能與職業能力的聯系,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發展職業能力,保障學生畢業后面向醫藥行業必需的化學知識與技能。
知識目標:(1)藥物合成、中西藥制劑、生產反應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原理知識;(2)藥品檢測所必需的化學滴定分析方法、儀器分析方法的原理;(3)藥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質結構、性質知識。能力目標:(1)具備夠用的化學知識與原理;(2)必需的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的方法與手段;(3)重要的藥用化合物的性質與生物效應。素質目標:(1)方法能力——繼續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2)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信息獲取能、自我發展能力、靈活適應能力。
1.2 教學組織及教學內容
在準確分析醫藥行業各職業崗位群應具備的化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對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進行整合、優化。其內容包括對藥物合成、生產反應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對藥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質結構、性質知識;對藥品檢測所必需的化學滴定分析方法、儀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能;對中西藥制劑所必需的表面現象和膠體溶液等知識。打破傳統的章節排序,將課程內容模塊化、項目化,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針對性,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并保障了學生畢業后面向醫藥行業從一線崗位必需所具備的化學知識與技能。經過課程的整合、優化,實施模塊化、項目化教學后,突出重點,充實、精選授課內容,可以解決《基礎化學》課時數相對比較少,內容多的矛盾,課程內容的內在層次是:夠用的化學知識與原理;必需的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的方法與手段;重要的藥用化合物的性質與生物效應。課程內容的選取原則為:以必需為準,加強針對性;以夠用為度,加強實用性;維護科學性,反應先進性。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
現場教學法: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就是現場教學法,即在真實工作任務環境中,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為了創造真實工作任務環境,促進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教學,建立一體化教室,在一體化教室進行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先講后練”,“邊講邊練”,“先練后講”等方法,增加師生互動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每個項目任務實施過程如下:(1)教師引出項目工作任務內容,發放項目工作任務信息表;(2)教師講授相關知識,提出項目任務分析思路;(3)學生小組討論分析項目工作任務,制定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實施方案;(4)按照實施項目工作方案,教師演示實施過程,發放工作觀察流程表,讓學生記錄操作過程,組織學生小組操作,并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填寫操作流程表;(5)教師觀察與提問,學生填寫聯系與觀察、口頭與問題清單作為過程考核依據,最后檢查學生實施效果做為終結考核依據。
1.4 考核與評價
《基礎化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按項目進行考核,每個項目分為知識、技能與態度三部分,分別考核,綜合評價。課程考核是項目考核的累積。
課程考核:課程考核應按照項目分別考核,課程考核成績則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計。課程成績中每一個項目成績從知識、技能、素質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據提交的成果、回答問題、作業、平常表現及小組互評的結果進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計算機模擬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項目考核:以班組為單位對成員進行考核,采用操作與答題的方式進行考核。每個班組由組長負責小組考核,集體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員評價,然后按答卷貢獻大小、操作評價和態度對小組成員進行成績評定(排序)。教師根據各組答卷成績、操作成績和完成項目過程中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工作評價成績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劃分為5個等級。考核注重應用,緊扣大綱,項目里重點介紹或講解的知識,就是重點考核的知識;不出偏題、怪題。
2 實施效果的預期
項目教學法目的明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已經在國內很多高職高專類院校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中中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實行項目化教學之后,盡管平時的作業上繳、單元實驗以及技能訓練對有些學生來說是被動的,但是從實施的總體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在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事務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項目任務工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職業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利于學生對社會及企業的認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對于教師而言,教育教學理念得到極大轉變,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到快速提高,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得到充分積累。
3 模塊化、項目化教學的問題探討
實行項目化教學是一個改革探索的過程,從目前全國各高職高專院校實施的效果來看,項目化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種教學模式是可取的、有實際價值的。項目化教學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用項目教學法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法,或者在項目教學中不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等機械化操作現象。有時還存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落實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具體環節和詳細設置,脫離學科課程的具體特點而盲目搬用和套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等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我們在今后的項目化教學中不斷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使項目化教學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的考試方法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