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勵志詩歌朗誦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夢想起航 勵志奮進 感恩回報
二、 目的
1、點燃14屆新生在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熱情。
2、催生13屆同學感恩奮進努力學習的動力。
3、激發12屆同學迎難而上決戰高三的斗志。
三、 流程
序幕:學生跑操。
1、葛永福福校長宣布開學典禮開始(1分鐘)
2、奏國歌、升國旗(3分鐘)
3、胡勇校長致詞(3分鐘)
4、高一學生代表演講(3分鐘)(主題是對新學校新生活的向往。)
5、高二各班一名學生代表上臺發言,每人不超過半分鐘。(7分鐘)(主題是代表班級用一句話感謝學校老師一年來對自己的辛勤付出。)
6、高三各班一名學生代表上臺發言,每人不超過半分鐘。(9分鐘)(主題是代表班級用一句話向學校和老師承諾最后一年將努力學習,回報學校。)
7、贊美教師詩歌朗誦(4分鐘) 8、戰旗文工團歌曲演唱。(3分鐘) 9、活動結束。
四:注意事項
1、詩歌內容由李貴宣負責于8月27日完成,傳給教育處。校長發言稿由李貴宣負責于30日完成,交胡校長。
2、詩朗誦節目由雷瓊主任于28日開始排練,組織13屆校助學生與12屆學生一起在28日返校,由雷主任安排。30日完成。
3、各年級學生發言人由年級組負責組織,29日將確定的發言學生及內容交教育處(陸奎負責)。
[關鍵詞]小城鎮;社會養老;服務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1 ― 0126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8
[作者簡介]朱振康(1984―),男,江蘇蘇州人。講師,軟件工程碩士(在職),主要研究方向:社會治理、黨史黨建。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養老問題主要采用“家庭為主,機構為輔”的服務模式,但是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實,我國人口生育率大大降低,而人們的預期壽命延長,使人口老齡化形勢愈發嚴峻,老年人口基數迅速膨脹。而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家庭家庭結構也有很大改變,過去家庭養老服務模式無法充分滿足現代養老的龐大需求。基于此背景下,小城鎮老年人的生活急需社會的幫助,實現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其中社區養老就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這種養老服務模式不僅符合老年人喜歡在家養老的愿望,同時有利于適當減輕國家政府的重擔,也可以將社區資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彌補家庭照顧不周的缺陷,增加就業,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因此,小城鎮應該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模式。
一、當前我國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狀況
社區養老服務實際也即是指以社區作為依托,集合我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力量為城鎮社區內的所有居家老年人提供物質方面、精神方面等多樣化需求,包括法律咨詢、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文體娛樂、心理保健、精神生活、文化教育、醫療護理等,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其實,在我國國內對于社區養老服務可以追溯到1980年,后來逐步發展起來是在2000年,縱觀整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歷程,總體而言比較可觀,至少就目前的成果而言滿足了很多社區居家老人對于養老的需求。特別是對于小城鎮建老人而言,由于這些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具有多樣化,社區養老服務的形式比較靈活,而且適應老年人居家的心理訴求,可以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可以完善傳統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的不足。因此社區養老服務已經成為小城鎮地區老年人以及子女們比較喜歡的一種養老模式。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很多社區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文件,對于社區建設方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大,推動了小城鎮社區的快速發展,也不斷完善了社區養老的環境。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我國在2005年每條街道平均有城市老年福利機構建設1.35個,而每隔10個社區居委會也存在1個城市老年福利機構。截止到2010年,各種類型的社區服務中心在我國共有17.6個,而城市利民網點及便民網點超過6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整體大大提高。我國當前很多城市已經逐步建立了極具自身特色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對于社區財政投入也逐漸加大,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的覆蓋率會逐漸提高。但是從總體發展而言,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缺失平衡,社會化水平低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目前我國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幾點問題
(一)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支持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扶持政策法規體系,對于鼓勵、支持社區養老發展沒有出臺一項政策法規,也沒有制定一個相對統一、規范的社會養老服務質量評定標準和制度。也正是由于我國政府部門對于社區養老服務支持力度不足,號召力不大,導致社會各界人士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關注度也比較低,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其次,由于法律法規制度缺乏完善性,如果僅僅依賴政府的財政投入作為社區養老資金,肯定不足以支持社區養老發展需求,不利于社區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
(二)社區養老服務的產業化水平低
我國小城鎮社區社區養老服務一直以來都堅持“福利性”這一傳統理念,在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的市場成分相對較少,社區養老服務提供的一切服務很容易被認為是福利性、義務性的。因此,因其服務性質才可以持續社區養老的可持續發展,也決定了社區養老的主要資金來源。目前,社區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政府的投入,也有較少部分是街道籌資,而志愿性支持團體、社會資源等社會募捐資金很少,這顯然不能滿足日益龐大的社區養老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區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社區養老服務不能視為慈善事業,應該提高其產業化程度,提供有償服務。
(三)社區養老服務在社交娛樂、精神文化等方面活動不足,服務形式較為單一
現代社區老年人不僅僅局限于日常生活、醫療護理等物質方面的滿足,更多的需要尋求在精神方面的安撫和滿足,享受一個精神內涵比較豐富的老年生活狀態。但是,目前社區養老服務建設資金不足,在文化生活方面、健身娛樂設施方面的服務設施并不齊全,對于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更高層次需求難以滿足。雖然有的社區已經建立老年活動中心,但是并沒有充分利用,很少開展一些高品味的文化活動,導致社區老年人的情感無法得到滿足,常常會感覺自己寂寞、無助,這也是老年人生活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四)并沒有健全社區醫療保健設施
想要全面、順利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必須依靠完善的服務設施,其中醫療保健設施是社區老年人最基本,也是必需的服務設施。因為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身體各項器官、功能走向衰退期,自身抵抗力較差,很容易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而自理生活能力較差,因此需要家庭的護理照顧,也需要進行必要的醫療保健。然而就目前我國社區設施建設情況而言,很多小城鎮社區并沒有配置完善的社區醫療設備,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很難滿足。有的社區雖然設有社區衛生醫療機構,而專業的老年醫學方面專家很少坐診,相關的醫療配套設備也很少,更不用說專業的護理醫療服務。
三、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議及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區養老法律政策體系
政府部門是促進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關鍵,政府部門應充分意識到社區養老服務是目前解決養老問題最有效的一種途徑,明確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及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且盡快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扶持政策。具體而言,首先政府部門應提高養老服務行業的法制管理,提高養老服務的規范性,為維護老年人權益提供法律保障。而且各級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社區老年人養老需求,制定一個科學、完善的發展規劃,應將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且應加強監督社區養老服務行業發展,提高其執法力度,為社區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其次,應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并且加大社區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應定時維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一旦發現有落后、老舊設施,應及時更新,不斷完善社區養老設施,改善社區環境。可以適當減輕甚至減免非盈利組織的稅收,進一步促進其發展。另外,政府應充分發揮其號召作用,積極鼓勵志愿性團體、社會力量主動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增加社區養老服務保障資金。
(二)應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程度
考慮到社區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社區養老服務應該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包括服務客體、主體、服務管理及隊伍、資金籌集等各方面,產業化養老服務發展是社區養老的最終出路。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應該建立完善、系統的產業化服務體系,應該根據市場運行機制規律,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經營原則,拓寬社區養老行業的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投資格局。雖然說社區養老服務要走產業化服務道路,但是并不表示完全否定其福利性,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也應該適當結合福利性,也即是指結合福利和有償服務。比如,在小城鎮社區中可能會有困難戶,這樣可以考慮適當減少收費,或者提供上門服務、家庭護理照顧、定期檢查等福利。
(三)實現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多樣化
我國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很少開展精神慰藉、健康保健等精神方面的服務,一般的服務項目都是固定的,顯然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此,社區養老服務應該朝著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使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得以滿足,尤其是應添加更多精神方面的服務,滿足老年人的精神層次需要。首先應該進一步完善社區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并且定期組織一些教育、文娛、科普及體育等方面的活動,使老年人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創造一些可以讓老年人參與的文化活動,激發老年人的生活熱情,豐富他們的情感生活,也可以減輕子女的家庭負擔。比如,舞蹈表演、詩歌朗誦等。
(四)應進一步提高社區醫療水平
鑒于社區老年人的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佳,可能隨時發生意外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強社區的養老服務。目前,很多老年人認為社區醫療機構的診治水平較低,一旦生病就會到大醫院就診,導致醫療資源大量浪費。因此,首先,應該在社區建立必要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并且應和正規大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可以將中間一些不必要的環節省去,節約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同時,應努力提高社區醫療水平,取得社區老年人的信任,如果老年人僅僅是行動不便,建議老年人可以在社區醫療機構就診。社區應該聘請老年醫學方面的專家進行門診,為老年人解決常見疾病的診治,這樣可以為老年人醫療保健提供更多便利,也可以節省醫療開支。其次,應該在社會建立社區康復保健中心,提供護理、保健、疾病預防等服務,加強對老年人的健康知識宣教,提高對常見老年疾病的科學認識,增強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降低老年疾病發生率。
(五)應加強社區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
社區養老服務隊服務人員是確保社區服務質量的主體,城鎮社區應該按照自身的條件,根據不同的服務項目需求專業化培訓社區服務人員,提高社區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及科學化水平,豐富社區服務形式,提高服務的專業程度。具體而言,社區應該多收入一些專業院校畢生的大中專生,也可以調動一些離職退休職工、下崗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并且對他們進行定期專業培訓。必須要求工作人員持證上崗,確保社區服務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為了能夠留住人才,也應該給予合理的福利待遇、工資待遇,能夠時刻保持高度的熱情進行社區服務,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老年需求。
四、結語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越來越嚴峻,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可能都屬于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問題日益突出。社區養老服務相對于傳統養老服務更加適應日益龐大的養老需求,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號召、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投身于社區養老服務,促進小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社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張良禮.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及規劃〔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