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篆刻藝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沿用本科院校課程體系,課程開發模式、課程設置、培養目標雷同
在歷時較長、資歷較老、名氣較大的藝術設計院校中,學習實踐和社會實踐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其內涵稍有改革和豐富。這些經驗直接為高職所借鑒,在課程設置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近十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幾乎以之勢迅猛發展,“示范性建設”成了各高職院校追捧的目標,考察交流、培訓學習為各院校普及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標準化的課程開發流程,按照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務制定課程,勢必造成同一職業工種培養課程的同一性。筆者通過對珠三角部分高校網絡調研、考察交流發現:大多數院校同類專業的課程名稱大同小異、課程結構基本相似;高職院校有實訓內容的特別說明,包含實訓項目、實訓場地等,本科院校則加入“工作坊”“大師營”等特色環節。
(二)課程開發中“重項目、輕能力”的情況較為普遍
“項目”是高職課程推進的動力,“項目導入”也只是課程開展的第一步,后續的實施方案才是“能力”培養的重點。在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中,網頁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商業空間設計等以具體項目命名的課程比比皆是,這類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可能會由于師資、場地等多方原因造成能力訓練的不系統或者不深入,導致教學結果并未達到預計目標。
二、“能力訓練包”操作性方案初步構想
(一)“能力訓練包”的提出
針對上述開發現狀,我們不禁思考:既然在實施中的項目有諸多影響因素,那能否在課程體系中就明確要求呢?“能力訓練包”的提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包含一系列課程,而這種組合是通過項目課程和科目課程的配合來明確“能力”培養目標。
(二)“能力訓練包”的構成
“能力訓練包”基于常規課程模塊,操作靈活,最直觀體現就是課程計劃表。以室內設計專業的“居住空間設計訓練包”為例說明、分析。小戶型家居空間設計、樣板房空間設計、SOHO空間設計為項目課程,手繪效果圖、電腦制圖、風格與流派、電腦效果圖、電腦編排設計等為科目課程,這些科目課程既可以作為項目課程的支撐課程,又能結合項目開展教學。科目課程安排的時間可以根據項目課程的進度點適時插入,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多個項目課程實施階段出現多次,這種通過反復操作提升技能的訓練模式也符合高職“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能力訓練包”的分類和編排
1.“能力訓練包”的分類
模板式能力訓練包:這類訓練包的項目要求符合特定的標準,一般已有固定的形式、形態或結構。學習者必須按照這一標準來進行,教師通過考察項目產品是否滿足既定的規格要求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否。這類訓練包比較適合初學者全面系統地掌握項目設計的整套程序和方法。強調式能力訓練包:這類訓練包要求在訓練中加強對某些能力的拓展訓練,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從項目本身重、難點出發,針對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主題式能力訓練包:這類訓練包對項目有特定的要求,比如文化創意類項目、校企合作項目、設計大賽項目等。除了項目課程外,還需要開發針對性輔助課程。對于當今各大藝術院校打造品牌、辦出特色的辦學宗旨,這類訓練包的開發尤為重要。
2.“能力訓練包”的編排
對于設計師及設計專業的學習者來說,職業能力不是短時間集聚的,只能一個階段、幾個階段地成長。設計師在不同發展階段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也是不同的,“能力訓練包”的編排應該參照設計師職業發展階段的技能要素,可以按照“初級能力訓練包———中級能力訓練包———高級能力訓練包”的層遞關系來構建。“能力訓練包”一方面反應了職業能力培養是綜合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又強調了單項能力的重要,只是單項技能所占比重不同,但絕不能割裂兩者。因此,“能力訓練包”模式的課程體系開發對崗位分析要求更深入精確、對項目課程的選定也應多方面綜合考慮。
(四)“能力訓練包”的開發事項
1.立足現實,依靠集體力量
首先,各個院校有不同的政策、師資、環境、生源、設備等,復雜繁瑣,甚至出乎意料。只有從實際情況出發,借助全體專業教師的集體智慧和集體力量,整合優秀資源開發課程。其次,“能力訓練包”的建立,打破了以往按課程組教師團隊的形式,專業基礎類、技術類、方案類教師都會為了一個項目集合在一起,增進教學交流、提升教學效果,也更利于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水平的全面發展。
2.重視課程表的編排
課程表作為“能力訓練包”的直接體現,從項目選擇、課時分配、插入節點、教師安排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研究,以保證資源最大優勢化。
3.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藝術設計類專業有其特殊性,學校出于多種考慮,更多采用將企業“引進來”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建立一套雙贏有效的課程體系就很關鍵。這要求一方面既要培養學生的通識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滿足企業的專項要求,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本質而言,也需要兩者兼顧。在“能力訓練包”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要大力吸收企業項目融入“能力訓練包”,形成穩定的課程資源,保持校企合作的長效活力。
4.將傳統文化與課程體系融合
中國當代設計教育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全球性語境,各大院校非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創意產品開發,以此培養“文化創新型”人才。借助“能力訓練包”平臺,提取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項目的內涵,整合原有課程,開發文化創意課程,將傳統文化真正融入課程體系。
三、結語
【關鍵詞】書法課程 中文專業 師范生書法教育意義
【Abstract】The art of calligraphy is a kind of esse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not only has strong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can promo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dify their sentiment. Therefore, it is worth advocating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Key words】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Chinese majornormal students
calligraphy education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 J2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欲步入仕途,在書寫方面必須具有相當的能力。“禮、樂、射、御、書、數”中的“書”就是對書寫技能的要求;兩漢選拔官吏的條件之一便有是否懂篆書、擅書寫;自隋唐科舉取士以,“身”、“言”、“書”、“判”一直作為評價士人能力的標準,其中的“書”,即為書寫。大凡統一的封建王朝,對士人的書寫都有統一的標準,如唐朝尚“法”,于書法的點畫、結構、章法等都作了詳細的界定。宋元以降直至清末,是否寫得一手筆法遒勁、結體端莊的楷書,往往成為士子日后是否能平步青云的必要條件。總之,在古代中國,由于書法與士人的前途息息相關,書法成為了他們的必修科目。隨著科舉的廢除與外來文化的沖擊(如以硬筆代替毛筆),中國的書法看起來似乎日暮途窮、風光不再。
而當我們走進信息時代,在電腦的沖擊而下,中國的傳統書法日漸式微,許多人已經習慣了用鍵盤敲字,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手寫面臨被取代的危機。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學會了如何使用電腦,除了上課與作業,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和鍵盤打交道,因此,現在能寫得一手好字的青少年甚為寥寥。至于現在的大學教育,鼓勵無紙化作業,很多課程采用網上作業的方式,甚至學年論文也采用電子稿。可見,學生越來越遠離手寫方式,他們對文字的辨識度也變得越來越差。長期使用電腦打印作業,容易“剝奪”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利用電腦寫作文時,文章刪改很容易,這樣就很難養成寫稿工整的習慣,會造成筆試時因試卷字跡潦草而被扣分。
針對上述現狀,筆者認為,書法課程應當被早日提上日程,特別在高校的中文師范類專業,更應當普及書法教育,理由如下:
一、 書法教育的現實意義。
前已提及,現在許多中小學學生越來越不會不會寫字了。難看的點畫、丑陋的結構、臟亂的作文卷面,構成了中小學生書寫的通病,欲除去這一弊病,務必要求未來的人民教師——師范生能熟練掌握書寫技能。
其次,師范生掌握書寫技能,也是對國家文化政策的呼應。2008年6月,漢字書法經國務院批準公布,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中國書法又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這標志著漢字書寫進入到了“非遺”時代。中國的漢字書寫既是漢字書法獨特價值的體現,更是世界的文化認同。我們沒有理由摒棄漢字書寫這一國粹,反之,我們中文專業的師范生有義務提升漢字書寫的質量。
再次,從整個社會教育的大范圍來考察,當前的寫字教育格局,基本呈現為社會寫字教育與學校書法教育兩大層面。社會寫字教育的缺點在于沒有系統性,并且受眾較少;而目前中小學的書寫技能基本上由美術老師客串,并且形同虛設,這種書寫教育態勢,勢必摧殘中小學學生的書寫教學。事實上,目前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在學科歸屬中無一例外地從屬于語文學科。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曾先后下發過《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中小學生寫字教育的通知》(1990年)《關于在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2002年)等權威文件,要求中小學重視書法教育。《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更是指出了中小學四個學段的寫字教學目標。從上述重要文件看,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搞好書寫教育。
一般來說,師范生將來都是要走上講臺的,而中文專業出身的人無疑大多做語文老師。做一個語文老師,又必定是要在黑板上做板書的。經筆者調查,在中小學,板書最多的肯定是語文課程。基于學生普遍喜歡端正、清晰美觀的板書的心理,作為未來語文老師的師范生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書寫能力,我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很難想象,一個字跡很不美觀的老師能教出書寫水平出眾的學生。
通過書法教育,學生提高了書寫能力,就能夠寫出賞心悅目的字。現在的文科考試,常有卷面分,而中文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對卷面分的要求更高一些。甚至在師范生中,學校還有這樣的明確規定,即:學生的書法成績如未達到優秀,則實習的總評成績不能評優。這就這關系到了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此外,畢業生必須面對的簡歷的制作,簡歷雖然可以采用打印稿的方式,但是求職的時候還是有用到手寫的地方。如果自己寫得一手好字,那么招聘單位的主管人員就會產生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在未謀面的情況下,就留下了比別人更好的印象,這樣,應聘就更具有優勢。普通的崗位既是如此,更不用說與中文專業相關的文秘、公務員等職業了。至于將來走向教師崗位的中文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前練得一手好字,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