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詩三首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減”字;會寫“梅、溪、泛、減”4個生字。?2.?能正確朗讀并背誦古詩《三衢道中》。
3.?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愉快的心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的愉快心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教學準備:
練字紙,教學課件,田字格黑板貼?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想不想出去游玩?想去哪里玩?
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代的詩人,一起出去走一走吧。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出示詩人簡介)自己讀一讀關于他的介紹,你發現了什么?
是的,他不但愛旅游,還愛用詩句記錄自己的旅游見聞。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就是他在游“三衢道中”時所寫。(板書課題)?二.識字寫字
1.我們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自己讀讀這首詩,看誰能讀得一字不錯。指名讀。再指名,隨機正音。齊讀。
有一個字老師想請教一下大家。(出示“減”)這個字怎么讀?你是怎么記住它的?指名說方法。
2.還有幾個字要求我們會寫,老師把他們挑了出來。(出示“梅、溪、泛、減”)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字?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它們不但是左右結構,而且是左窄右寬。再觀察左右兩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寫的時候該注意什么呢?指名說。你們覺得這幾個字中哪個字最難寫?隨機抽并范寫。生書空并描紅。隨機抽取評價。
3.剛才我們學習生字都用了什么方法?(先觀察字形,認清結構,再注意占位,強調落筆的注意事項)課下我們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其他幾個生字。
三.理解詩意
1.掃除了生字障礙,我們再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隨機評價并歸納理解古詩的方法。
2.回顧以前我們學過的古詩,你還會用哪些理解古詩的方法?(引導歸納看注釋、查字典、調換語序、補省略等方法)看自學提示。(出示自學提示,用這些方法理解該古詩的詩意)小組合作學習。
3.檢查學習效果。通過你對詩句的理解,你都讀懂了什么?指名說。隨機評價語引導詩人的游玩時間、游玩天氣、游玩路線、游玩途中所看到的、游玩途中所聽到的。(板書:游玩)?四.體會心情
1.我們通過理解詩句,知道了詩人寫了一次“游玩”的事,詩人這次游玩玩得愉快嗎?(板書:愉快)你從哪些字或詞感受到的呢?(出示全詩)
晴:說明天氣好,天氣好心情就好。詩人其實還告訴我們,這次游玩的天氣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難得的好,你讀出來沒有?引導“梅雨時節的晴天”強調“日日”。這樣的天氣心情不止是好了,簡直是驚喜,你能帶著愉快的心情讀讀這一行詩嗎?指名讀,再指名。
泛:(出示溪上泛舟圖)你泛過舟嗎?心情怎樣?會看到什么??行:(出示山間小路圖)你爬山時心情怎樣?
不減:(出示林蔭小路圖)當時的天氣已經有點熱了,能在這樣的綠蔭下行走,心情一定很好。
添得:(播放黃鸝鳥的叫聲)聽一聽,好不好聽?聽到這樣的聲音心情好不好?
2.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讀全詩嗎?同桌互相練一練。指名讀,再指名。還有哪種讀法能讓我們表達出這種心情呢?(搖頭晃腦、手舞足蹈、敲擊、拍手)齊讀。?五.想象意境。
1.我們跟隨詩人曾幾的腳步,一起游覽了“三衢道中”,我們在晴朗的好天氣里,泛舟溪上,溪水碧波蕩漾,溪兩岸綠樹紅花,清風拂面。后來,
我們又走在了綠樹成蔭的山間小路上,耳邊不時回響著黃鸝鳥清脆悅耳的叫聲,真讓人心曠神怡!(出示風景圖)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此刻你就是詩人曾幾,讓我們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再次回到三衢道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眼前的景物也許會比詩人筆下更豐富。(播放背景音樂,配風景圖)
2.指名描述想象的畫面。
新課程標準學習方法閱讀教學景物一、理論的依據
語文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我們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就有表述:“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指明學生向上探索的方向,教給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蘇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币虼伺囵B學生掌握良好的語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去認真研究和探索的。
二、想法的產生
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遍千山萬水》這一訓練組的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此時我們已經學完了前三篇課文,《古詩三首》包括:《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但在學習中,找文中景物的過程,學生做的不夠好。不僅這一單元的課堂上做的不夠好,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學生做的也不夠好,找景物的時候,大多數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如何利用好這幾篇寫景課文,教給學生這方面的學習方法呢?我覺得前三篇課文,是訓練學生能力的基礎,而后面的閱讀課文《七月的天山》,只能算是練習題。那就要從前三篇精讀課文入手。既然學生不會找景物,那就教一下這方面的學習方法吧。學會了這個方法,讓學生拿《七月的天山》做訓練好了。有了這個想法,就著手設計教案。
三、方法的產生
學習寫景物文章,如何找準景物?我領著學生重新從第一課開始。
引導學生思考《獨坐敬亭山》寫了什么景物?你是怎么找到的?學生說出是直接劃出來的景物,因為第一句寫的是眾鳥,第二句寫的是孤云,三四句寫的是看不夠的敬亭山。
《望洞庭》都寫了什么景物呢?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望洞庭的什么?學生回答:月光下的山和水?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潭面無風鏡未磨”中潭面就是湖面,“白銀盤里一青螺”寫了水和山的顏色,水是“白銀盤”,山是“一青螺”。之后學生總結出是抓重點詞找到的景物。
《憶江南》和《望洞庭》是不同的,問學生哪里不同?如何找景物,都有什么景物?學生說出是第二三句中找到的景物——江花、江水。后來總結出是在重點句中找到的景物。
《桂林山水》和《記金華的雙龍洞》我引導學生看題目,從題目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從題目中找到了課文要描寫的景物,從題目中找到描寫的景物,之后再去找課文中的重點段,重點段里詳細的寫了景物。
學生在練習中用以上學到的學習方法在找《七月的天山》景物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因為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是不同的,有學生說可以利用從題目中找景物的方法,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天山,那分別寫了天山的什么呢?有學生說可以從重點段中找,在重點段中,找景物,又遇到了分歧,因為描寫的景物太多了,之后又引導學生從重點段中描寫比較多比較具體的部分找的景物。就這樣剝洋蔥一樣終于找到了《七月的天山》中描寫的景物:天山的雪水、原始森林、野花。
于是,我們總結出了在文章中找景物的方法:(1)如果文章中景物描寫的少,那就直接劃出來。(2)從重點詞中找出來。(3)從重點句中找出來。(4)從重點段中找出來。(5)從題目中找出來。(6)從重點段中描寫比較具體、比較多的部分找出景物來。
四、方法的實施
學生掌握了如何找準景物的方法后,我選取了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這組課文,讓學生按照上節課的學習方法找景物。老師的快樂感染著學生,加上這種方法學生學的也輕松,所以練習的課堂也是輕松愉快的。一節課的時間,學生們找準了《鄉下人家》《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麥哨》中的景物。
在找《鄉下人家》第一自然段景物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問題,第一自然段有同學說寫的是瓜,有的同學說寫的是藤,有的同學說寫的是瓜架。后來同學討論出來,無論藤和瓜,都是瓜架上的,那就是寫的夏天瓜架上的景物了。這個問題也同樣出現在《麥哨》的第四自然段。剛有一個同學提出:“老師這個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好多景物,有油菜花、蠶豆花、麥田好多景物啊?!瘪R上有個同學給他講解:無論油菜花還是蠶豆花還是麥田,都是田野里的,這一段主要寫的是春天田野中的景物。我為學生的善于總結而感到欣慰。在《鄉下人家》第五自然段的討論上,同學們分歧很大。有同學說這一自然段沒有具體寫哪一樣景物,都寫的很籠統。但這一段是確實是寫景的,而且寫的非常美,經過大家的討論,同學總結出這一自然段是寫夏天傍晚的農家田園風景。原來找景物也可以總結出來呀。于是我們在找景物的方法中又加第七個方法:通過總結找景物。
五、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如何教、怎樣教?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這些一直是我們語文老師在討論、在思考的問題,我覺得用教材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學習方法才會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當然,教師的學習方法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靈感乍現,而是心系學生、冥思苦慮的結果。老師應該是一名思考者,并且能夠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任務,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就是教給學生一種學習能力,而這種積沙成塔的學習方法積累,必將為學生今后創新能力的厚積薄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