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體育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大學體育的硬件設施嚴重缺失。我國的大學體育硬件設施總體上來說,用于專業(yè)性教學的設備及廠房所占校區(qū)比例較大,使得學生的運動區(qū)域過小,無法正常施展體育教學,就拿足球和籃球來說,所需要的場地和專業(yè)設施較為嚴格,如果無法保證體育區(qū)域的面積,將極大影響相關體育項目的趣味性,因此大學體育要從學生體育教學的最基本出發(fā),為學生的體育設施進行盡力改造,加強大學體育教學中器材與場地的專業(yè)性,為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學體育體育教學的教學計劃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大學體育的體育教學中,強行規(guī)定是所有專業(yè)的學生都必須參加,這樣強制的規(guī)定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發(fā)作,引起學生對于強制體育教學的不滿,所以,對于當前的情況,大學體育的領導應該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fā),分析不同學生的心理,不同專業(yè)的體育需求,從而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計劃,這是我國大學體育,甚至是我國教育界未來發(fā)展體育教學的主要方向。
二、探究在可持續(xù)理念下加強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效果的手段與措施
(一)加強大學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大學體育教師聘用的專業(yè)性。加強對大學體育教師聘用的嚴格與專業(yè)性,是完善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的最根本方法,體育教師是帶動學生進行體育學習鍛煉的媒介,專業(yè)能力強的體育老師能讓學生學習到最根本的體育知識,能夠帶動學生進行更深入的體育知識學習與體育能力鍛煉。因此加強大學體育教師聘用與培養(yǎng)的專業(yè)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學學校應與我國各大體育教師培養(yǎng)學校進行溝通與簽約,為大學學校提供源源不斷專業(yè)體育教師,這樣既保證了大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又保證了體育教師隊伍的年輕性,能夠與學生更好進行溝通,帶動學生參與到大學體育教學中來,為我國的體育教育改革做出貢獻。
(二)加強對大學體育的體育硬件設施的改革,逐步加強我國大學體育教學設施的專業(yè)性。大學體育教學中體育硬件器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國現(xiàn)如今很多大學學習的體育設施與器材破舊老化,嚴重影響了我國大學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大學體育教學應該逐步進行體育硬件條件的改造與優(yōu)化,學校可以分步驟分年度進行慢性改造,畢竟一次性進行體育器材的更新?lián)Q代需要相當一筆資金,所以學校可以委派專人進行分年度的體育器材改造更新,這樣既能夠為大學學校節(jié)省一定的資金,也能從實際上改變學校的體育設施專業(yè)性,需要得到大學學校領導層的注意。并且在進行學校體育器材改造的過程中,需要對運動器材認識專業(yè)性過硬的老師跟緊,保證大學體育教學的體育設施專業(yè)性與安全性并存。
(三)對大學體育教學的管理制度進行革新,加教育機構中,現(xiàn)如今的學生因學習壓力,身體素質大大降低,這樣的制度可以在學生緊張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度。對學生實行制度管理是學校各方面教學進行的基礎,所以對體育教學也要進行制度的更新管理,可以將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程度換算成成績,加入到學生年度考核中,讓學生認識到,對體育教學的參與程度與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重要程度相同,這樣才能徹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深入認識與積極性,這樣的制度可以廣泛推廣到我國不同的學習的同時,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為我國未來人才的身體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南陽市4所高校在校學生800名(男女各半)作為被試樣本,進行調查研究量表采用了(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階段量表),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768份,回收率為96%,其中有效問卷為750份(男5496份,女254份)有卷有效率為93.7%。
1.2研究過程
隨機對南陽市四所高校的800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發(fā)放、收集、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
1.3研究方法
1.3.1問卷調查對南陽市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1.3.2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近期國內外有關體育科學、行為科學、運動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文獻。
2結果顯示
該研究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行為改變跨理論模式的階段分布中以準備階段為主,其次是意向階段、行動階段、前意向階段和維持階段,由此可以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切實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處于相對猶豫的意向時期,因此,急需積極、正確的引導。經(jīng)過跨理論模型的運用,使同學們認識到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就必須從自身的健康運動開始,從而愛上體育運動,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因為集體效應,越來越多的同學也會因此慢慢加入體育鍛煉的行列中,也就容易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使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的同學迅速進入到實際的鍛煉當中。讓原本對體育鍛煉根本不感興趣的同學開始關注體育,了解體育。特別是對處于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的在校大學生,增強實物的運用可能會激發(fā)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動機水平,更有利于向行動階段發(fā)展。行為改變策略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增強作用為樞紐,配合行為分析為輔導。增強物的選擇要注意應該最能體現(xiàn)鍛煉者的關注和需求,例如:擁有一個漂亮的籃球,對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同學來說,或許是一項有力的增強物,他會更加珍惜這項運動帶來的;但是對一個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不一定有吸引力,對他的刺激性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見表2所示)
3結果分析
(1)經(jīng)過跨理論模型引導之后,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的人數(shù)迅速增多意向階段人數(shù)較之前下降許多
(2)跨理論模型的變化階段包括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五個階段。根據(jù)表格顯示,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各階段分布最多為準備階段。前意向階段女大學生人數(shù)比男生多,行動階段人數(shù)比男生少。
(3)經(jīng)過跨理論模型引導之后,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的人數(shù)迅速增多意向階段人數(shù)較之前下降許多。
(4)在前意向階段,被試尚未形成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自身健康的意識,并且大多數(shù)被試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假設當學生感到郁悶的時候,有人告訴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并試著嘗試得到了正面的感受,接下來對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
4結論和建議
(1)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南陽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存在5個變化階段,且意向階段和變化階段人最多,行動階段和保持階段人數(shù)較少。不過在運用跨理論模型之后,對同學的體育鍛煉有一定的作用。
(2)學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在學校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體育課,體育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程序,多開設有趣的體育鍛煉,使體育課堂豐富多彩,有多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斷的灌輸科學鍛煉的理論知識和鍛煉常識,對大學生進行科學身體鍛煉。
(3)讓大學生認識鍛煉身體的重要性。普及健身知識和嘗試,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鍛煉行為,大學生應該主動自覺的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主動去鍛煉,并堅持去鍛煉。
量表構建
本量表根據(jù)黃仲凌和高俊雄(2005)[8]的《休閑動機量表》改編,原量表參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9]青少年閑暇時間動機量表的研制,Pelletier,Vallerand和Green-Demers(1996)做的休閑動機量表構建效度的研究以及Ntoumanis(2002)[10]動機分類的研究。根據(jù)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閑動機量表”改為“休閑體育動機量表”(如題項“參與某些休閑活動”改為“參與某些休閑體育活動”)形成了初始問卷,量表由18個題項5個維度構成:外在規(guī)范(WZGF)包括威脅、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規(guī)范(TLGF)包括關注、歡迎;認同規(guī)范(RT-GF)包括技術、生活技能、期望;內在動機(NZDJ)包括愉悅感、自主性;無動機(WDJ)包括無助感、無勝任感。休閑體育動機的影響因素量表包含20個題項:學生用Likert五點量表回答,(從“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初始問卷形成后,然后選取常州紡織學院120名大學生作為被試,共發(fā)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07份。為了整體問卷題項的精煉性,通過對回收的問卷用下面3條標準來篩選題目[11]:(1)題目部分相關法(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即刪除鑒別度較低的題項;(2)內部一致性效標法(Inter-nalconsistencycriterionmethod),亦即極端組檢驗法;(3)因素負荷量判斷法,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經(jīng)刪去因子負荷小于0.4的題項和在多個因子上負荷大于0.4的題項;然后對余下的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檢驗量表是否能進行因子分析。經(jīng)檢驗,休閑體育動機影響因素的問卷KMO=0.814,Bartlett球體檢驗=1500.21,sig.=0.00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萃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進行因子提取,并進行斜交旋轉(考慮到因子間的相關性),而轉軸收斂于5個迭代。最終得到影響休閑體育動機問卷的因子數(shù)為5個,這5個因子累計解釋59.287%的方差(表1)。由碎石圖顯示,第五個因素以后,坡度明顯下滑(圖1)。并對公因子進行命名,經(jīng)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刪除影響休閑體育動機問卷中的“在體育課中我能學到與休閑體育相關的內容”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對我參加休閑體育活動影響不大”等共4個題項,剩余題項構成了影響休閑體育動機的最終問卷,包括5個維度16個題項以及每個題項在5個因子上的負載值(表2)。量表的信度檢驗構成了最終問卷,首先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休閑體育動機”的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分別為無動機α=0.638,外在規(guī)范α=0.749,投入規(guī)范α=0.613,認同規(guī)范α=0.721,內在動機α=0.722;“休閑體育動機影響因素”問卷的一致性信度檢驗分別為認知態(tài)度α=0.809,制約因素α=0.634,體育氛圍α=0.612,興趣與愛好α=0.712,習慣與方法α=0.645,均符合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統(tǒng)計要求。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最終問卷形成后,調查共取樣520名大學生,分別來自南京市與常州市的5所高校的大一與大二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65份(男213人,占45.8%,女307人,占66.0%),有效回收率89.42%。利用SPSS17.0、AMOS17.0軟件對回收的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一、大學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大學體育的教育改革進程中,許多大學的大學生的體質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甚至有很多大學生的體質不斷下降,這是因為什么原因呢?首先,我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乒乓球迎來了全民熱潮,而且女子排球隊也獲得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因此,我國人民對體育非常熱衷,從而促進了各個學校包括大學在內的體育教育的進步,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增強,娛樂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不僅僅只有體育活動,而出現(xiàn)了越來越有趣的業(yè)余活動,比體育更加吸引人們的眼球。人們對于人生和價值方面的觀念也存在不一樣的地方,就會對大學生的體育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國在之后,高考重新出現(xiàn)在考試舞臺上,許多高中都把升入大學的幾率當成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高低的必要條件,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樣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身體基礎本來就差,再加上高中對體育的不重視,也對大學體育教育的開展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其次,我國現(xiàn)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由三個人組成,爸爸、媽媽和兒女。父母對于體育所持有的思想觀念和相應的行為都會對兒女造成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的學歷水平比較高,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就能夠為兒女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提供深厚的經(jīng)濟基礎,兒女進入大學體育教育之后,就容易接受正確的體育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從各個方面對他們造成不同的影響。而現(xiàn)在許多父母都把考試拿到高分、考進名牌大學作為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而把孩子出去踢足球、打籃球、爬山等各種業(yè)余體育活動給霸占了,轉而讓他們上各種數(shù)學、英語、物理等補習班,再加上鋼琴、小提琴等各種特長班。雖然也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參加芭蕾班、跆拳道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孩子的身體素質,但是家長的目的只是讓孩子拿到等級證書,而不是說為了加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從而影響孩子對這些體育特長班產(chǎn)生興趣,體質增強的效果也不會特別明顯。
二、基于學生體質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學生體質,大學體育的教育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各個大學需要樹立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的體育教育改革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并且結合社會的要求對其進行培養(yǎng)。在體育教育的改革中,需要聯(lián)系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短期效果和今后一生的長期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體育理念,形成正確的體育行為,從而為今后堅持一生的體育鍛煉做好基礎工作。大學體育的教育改革的中心應該是對體育課程的科學建設,對其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體育課程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來進行設計,著重增強體育老師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調動老師的主動性,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的體育理念,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目標。其次,建立科學的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評價體系。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好壞關系到我國是否能夠獲得長足進步,雖然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對社會發(fā)展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如果他們的身體素質比較差,就無法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許多大學都在體育考試的時候設立了不同的標準,比如男子100米跑需要多少秒,而跳遠需要多少米才算是及格。但是許多體育老師在考核的時候,并沒有嚴格把關,如果學生差一點及格都算作及格,或者再給一次機會。也有的學校在考核標準上設置得太低,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對學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提升作用。樹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需要立足于學生目前的身體素質水平,針對學校內部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最后,大學的體育老師需要認識到體育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不是僅僅給學生放松玩耍的。體育老師需要不斷對教學材料進行開發(fā),著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老師還需要不斷跟隨時代的進步,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興趣,在強健學生身體的同時學習文化知識,從而成為身體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都良好的大學生。
三、結語
一、分解技術練習與完整技術練習相結合
對于體育舞蹈的初學者或者運動基礎較為薄弱的大學生,體育舞蹈的動作技術是較為復雜的,因此,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作技術的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學與練習內容,實施合理的訓練強度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恰恰舞的前進走步為例,一個完整的前進走步包含了動作的節(jié)奏、髖關節(jié)的律動、身體的姿態(tài)、以及鎖步的分解動作技術。要做出完成的恰恰前進走步就要將以上幾項技術分別組織教學與練習,因此在教學與練習的實踐操作中要循序漸進、合理分解、逐項練習,逐一掌握分解技術,在分解技術掌握牢固的前提下逐漸過渡到完整技術的練習,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進入了完整技術的練習階段,仍需適當安排分解技術的練習以利于規(guī)范和鞏固完整的動作技術。
二、單一舞步練習與套路組合練習相結合
單個舞步是構成體育舞蹈各舞蹈的基礎與核心,在體育舞蹈學習初始階段,學習與練習重點都集中在單一的基礎舞步,因為在每一個基礎舞步當中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舞步基本技術信息,以恰恰舞的紐約步(newyorkstep)為例,完成一次左右兩個方向的紐約步,包含了轉體運動、身體重心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轉移,髖關節(jié)的擺動等基本技術,為了將舞步的基本技術定型,打好舞蹈練習的基礎,重復練習單一的舞步是必要的。單一舞步練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動作定型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體育舞蹈表演是以舞蹈套路為基本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基本舞步基礎之上即可將各單一基本舞步科學組合,過渡至舞步組合的練習。舞步組合練習難度較單一舞步練習難度有較大的增加,這有利于學生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時能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提升練習的效果。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根據(jù)練習的目標將兩種練習形式相互結合,合理組織,融會貫通。
三、慢速練習與快速練習相結合
體育舞蹈十個項目當中倫巴、華爾茲音樂與動作速度較慢,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快步舞音樂與動作速度較快,但無論音樂與動作的速度的快慢,在進行動作技術的訓練時,都應以慢速練習為起始,慢速練習時,練習者能較好的控制動作細節(jié),并充分表現(xiàn)動作,同時也有助于正確的動作技術定型。當動作技術較熟練時,逐漸加快練習的速度,當動作在快速的節(jié)奏下不能完全保證正確的動作或出現(xiàn)動作變形時則應及時回歸到慢速練習并注重動作的控制練習,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動作技術的掌握,要結合實際練習的情況將快速練習與慢速練習靈活運用。
四、男女搭配練習與“女女”搭配練習相結合
體育舞蹈表演中,男士與女士搭配共同完成舞蹈套路,在表演中,男士表現(xiàn)出紳士風度與陽剛的氣質與舞姿,是女士舞步的引帶者,女士表現(xiàn)出柔美、活潑的的舞姿,是雙人表演的焦點所在。男女配合完成套路是體育舞蹈的顯著特征。但在教學課堂中常遇到男女學生人數(shù)不對等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情形下,可將男生與女生配合練習與女生與女生配合練習的形式結合起來,在女生與女生配合練習的組次中,通過身高差異來擬定領帶者與被領帶者,身高較高的學生作為領帶者,身高較低的學生作為被領帶者。將男女搭配練習與“女女”搭配練習的形式相結合能較好解決了男女學生人數(shù)不對等的情況。同時,部分性格較內向羞怯的學生與異性組合會感覺羞怯,強烈的羞怯感與緊張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與練習的效果,此時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心理狀況合理分配練習組次,遵循他們的練習意愿既與同性搭伴進行練習,能緩解練習與學習時產(chǎn)生的過渡的緊張感,有效的提升了學與練的效率,女生與女生搭伴練習或男生與男生搭伴練習直到動作較為熟練,再進行男女搭伴練習,循序漸進保證學生學習效果。
五、單人練習與雙人練習相結合
單人練習是指以個體為中心,學生單獨進行舞步練習,不需要與他人配合,單人練習降低了拉丁舞的難度,同時也降低了舞蹈配合的難點以及教學的難點。雙人練習是指兩人配合進行舞步練習,雙人練習的基礎是雙方都要掌握一定的基礎動作,同時要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難度大于單人練習。在大學公共體育舞蹈課程的實際操作中,由于學生練習水平處于初級階段,因此,以單人練習為主的練習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動作技術的形成,而單人練習同樣能夠舞蹈的基本動律、基本技術和花樣套路有效的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當中以單人舞蹈練習為主,既可以有效的解決男女學生人數(shù)懸殊較大以及學生找不到合適舞伴的問題,同時也適合入門級別的技術水平,十分契合廣大學生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當單人練習進行到比較順利而成熟的階段,再加入較為簡易優(yōu)美的雙人動作練習,如紐約步、定點轉等基礎動作,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
六、分組練習與集體練習相結合
分組練習是運用較廣的教學練習形式,是指根據(jù)教學任務、練習內容、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練習。分組練習的操作要注重幾個要點:(1)指定小組負責人,一般由舞步技術學習較好的學生擔任,(2)指定練習任務與時間限度,以及要達到的目標,(3)設定小組間比賽規(guī)則,制定獎勵與懲罰措施。教師在分組練習進行時實施各組練習情況的監(jiān)測與指導。分組練習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影響:首先,獎懲措施的制定能顯著激發(fā)學生的練習情緒的與練習興趣;其次,通過小組成員與負責人的協(xié)作與努力,小組成員共同達到設定的目標,通過合作的形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得到提高;再次,比賽形式的小組動作展示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表現(xiàn)力與心理素質;最后,教師此時能觀測到學生個體的練習情況并及時給與單獨的指導。集體練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起進行教學內容的練習,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練習形式,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征合理安排集體練習與分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