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中語文職稱論文

      高中語文職稱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語文職稱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語文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教育是一切的根本。然而,傳統的高中政治教育只是教師將書本上的知識單純地灌輸給學生,忽略了教學過程如何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創造力和政治學習興趣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同樣要重視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以及學生良好心理和習慣的養成。高中時期正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和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得高分考名校,而是建立健全正確的人格,推動社會的發展。這就需要進行政治課程改革,轉變教育理念和方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政治新課程改革的影響

      1.政治新課程改革對學校的影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社會。政治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進行素質教育,這對學校來說不僅是機遇,還是一種挑戰。學校的政治教育理念隨著政治課程改革的進行受到一定沖擊的同時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首先,學校的教育成本會增加,因為政治課堂教學不單單是教師單方面的課本的宣讀,還是師生雙方面的互動,這就可能增加教學時長。同時,學校的教學目標也會發生轉變,學校要向素質教育轉化。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以及升學率又使得學校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成績。再加上學生家長對學生和學校的期望,使得學校又不得不對成績很重視。所以政治課程改革還在不斷摸索中,以使學校能在素質教育和升學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達到雙贏。

      2.政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影響

      (1)做課堂的優秀建設者。傳統的政治課堂中,政治教學就是一種從上而下的知識灌輸,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是單純地應對考試。新課改后的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擔任的是一個優秀課堂的建設者。教師在課下的任務較課改前加重,因為教師要將一節枯燥的政治教育變成對學生價值觀念的提升。讓學生不再只是對知識死記硬背,去得高分,而是獲得對自己健康成長的幫助以及未來工作、生活的指導。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成為新課程實施下的新型教師。但這同時也是極具挑戰性的一項任務,因為新課改后的政治教材,相較于以前更加多樣化,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具有更高、更扎實的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能靈活地掌控課堂。(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高中政治教師也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對課堂起的是主導作用。教師要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才能對政治課堂以及知識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政治教育中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

      (3)創建民主的教學氛圍。新課程要求課堂不只是教師的講授,同時需要師生的互動,創建一個民主活躍的教學氛圍。教師在課下的備課中要進行問題創設,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從而使學生在政治課堂上不只是記筆記,還會動腦去思考,開發其學習的潛質。

      三、總結

      高中語文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顯性課程;隱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016-04

      目前,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呼聲越來越高。鑒于此,高職院校要倡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培養學生“做事”的本領,也培養學生“做人”的修養。課程是完成高職教育目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此,構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是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定位及培養目標

      作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定位是: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

      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培養目標:一是讓高職生了解、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和精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促進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覺,并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人格。二是讓高職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領悟美的真諦,培育他們欣賞美、體驗美、鑒賞美的意識,升華他們對生活美、藝術美的追求。三是讓高職學生掌握人文知識,進而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四是通過人文知識、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高職生“做人”的自覺。所謂“做人的自覺”表現在以下幾點:善于自我和諧相處,善于與人和諧相處,善于與物和諧相處,即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特征

      就課程性質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因而,本土性與民族性是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顯著特征。

      就課程目標而言,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喚醒和引導學生身上的“人文需要”,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說自然科學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社會科學課程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么,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則是把學生培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就課程的知識性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傳遞的是人文知識。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常常通過量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活動的實施,保證所培養的人才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是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基礎保障。因為高職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才有可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和精神。所以,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學保障。

      就課程結構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具有層次性、拓展性。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由一門公共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和兩門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組成。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功能,主要側重于高職學生的認知功能和文化傳遞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層次性體現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的層次結構中,每一層次都有較明確的課程要求。“中國傳統文化”傳授的是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其核心是精神及中國文化在各個領域的體現和積極作用。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為本位的文化,所謂倫理,就是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即如何做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重在培養高職學生“做人”的自覺意識,是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一門基礎性課程。

      “文學欣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拓展課程。通過中國古代文學的學習,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美化心靈,陶冶情操。因為文學是通過文學形象陶冶人的情感的,所以,文學教育對于人的個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中華美學”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更高層次的拓展課程。本門課程是上升到美學的理論高度研究美,重在通過美育塑造學生的人格。美育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理性力量,使學生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完美統一。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對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而情感是需要培養的,尤其離不開美的陶冶作用。美育是以美的形象為手段,激發學生美的情感,使他們的精神感到自由、愉悅,情感得到升華,進而使心靈得到凈化。美育在豐富學生情感的同時,還給他們以理性力量。美育之可貴不僅在于它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更重要的還在于它體現了人性的更深沉的理性,因而也具有最大的廣泛性。美育通過審美活動使學生的理性滲透于感性的個體存在之中,讓他們獲得情感與理智的滿足,從而達到情與理的高度融合。

      就課程類型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適宜采用討論式教學模式。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傳遞的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一種“反思性的知識”,具有個性化、隱喻性和多質性。如對“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的理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這就體現出人文知識的個性化。因此,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最忌“灌輸”和“絕對化”,應采用討論課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真誠、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移情、理解和對話中反思,感悟人生的真諦,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構建以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大課程體系

      課程是實現或制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最基本的元素。其基礎性決定了它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都會指向課程。

      課程包括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所謂顯性課程是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的,與一定的學科、實踐相聯系的育人媒體,它包括學科課程和實踐課程”。①“所謂隱性課程即那些沒有在課程計劃或學校政策中顯現,但卻是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結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組成部分,包括學校正規課程中隱含的教育因素、學校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學校的管理體制和制度、教師的人格和學校領導的風格以及與學校文化系統相通的社會文化等”。②

      隱性課程的資源皆隱含于學校文化之中。這些資源是以暗示的形式傳導的,關鍵在于用心去體驗和情感投入,效果具有長期性、間接性。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是整體課程的兩個部分,但從邏輯學意義說,它們在內涵上是不相容的,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課程整體。首先,二者并非是主從關系,而是相互對立、相對獨立的兩個課程領域。其對立性是指隱性課程是相對顯性課程獨立存在的一種課程形式;其次,二者是一個互動的轉換關系,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統一的整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顯性課程中潛含著隱性課程的成分,隱性課程強化著顯性課程的效果;再次,二者是一種相互補充關系,只有當二者相互認同、彼此支持時,才能共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應是一個包含著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在內的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養成過程。因此,本文所探討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概念,是指廣義上的課程概念,其包括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和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由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與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一起構成一個全面、正確、和諧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其中,顯性課程由核心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構成;隱性課程由活動課程、網絡課程、柔性課程等構成。

      一是以外顯為主的常規結構形式,就是指常規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即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形式,即在教學計劃中以課程科目形式出現的課程編制方案。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是以主干課程為綱,輔之以相關課程。由于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學制所限等原因,筆者認為,可設置一門核心公共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側重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精神;設置“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選修拓展課。

      二是內隱的非常規結構形式,即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結構形式無固定的模式,所謂課外活動、講座、參觀、學校環境等都屬于這種形式。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規范高職學生的舉止行為、價值觀念、精神世界。這是一種通過潛移默化方式間接影響學生的教育形式。

      要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知識真正成為學生的人文素質,就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活動以及這些活動中的體驗相結合。而這種實際活動是在某種環境、某種氛圍中進行的,因此,只有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互配合,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構成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結構由一門主干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和兩門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構成。

      主干課程“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公共必修課程,筆者建議將課程命名為“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十六講”,側重于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精神的講解,側重領悟中國傳統思想,使學生明白中國傳統文化中并沒有獨立于“行”以外的“知”,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讓高職學生在文學欣賞中愉悅性情、陶冶情操、美化心靈、開闊思維。文學欣賞課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的過程。因此,“文學欣賞”的教學內容不必涉及太多的文學欣賞方面的理論知識,重在作品欣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在享受、體驗中達到課程的培養目標。為此,高職院校“文學欣賞”課教學內容或教材的選取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選擇古典詩歌,通過詩歌欣賞培養學生詩性的智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詩性智慧表現為感情的凝聚、直覺想象和境界的升華等方面。因此,要從人文精神出發拓展詩性思維,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詩性的無處不在,并把它最終落實到做人的基點上。因此,我們呼吁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從人文思維的角度,借助于“詩性的智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性美”和“知性美”。

      其次,選擇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因為《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之作,它巨大的藝術魅力和沒有結局的殘篇給讀者帶來太多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沒有讀過《紅樓夢》,那就是一種不可原諒的遺憾。據調查,我們的高職學生絕大多數沒有讀過《紅樓夢》,或對《紅樓夢》了解甚少。當然,通過幾節課的學習,不可能讓高職學生對《紅樓夢》有全面的了解或較深的認識。但我們的課堂教學永遠都只是一種引導和啟發,通過課堂引導、啟發,把學生引進門,最終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思考、自我提高。“文學欣賞”課通過對《紅樓夢》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來認識《紅樓夢》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水平。

      “中華美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更高層次的拓展選修課。人文素質教育中,審美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審美教育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的。

      教育家先生曾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并終生以推廣美育為己任。在當時與蔡先生持相同或相近看法的人還有梁啟超、王國維等人。在晚年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時,也一直強調:“提出美育,因為美感是普遍性的,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感是超越性的,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之所以要用美育代宗教,是因為對中國人而言,倡導美育比倡導基督教要現實得多,因為幾千年來中國人雖然有精神信仰,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上帝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視審美教育的,在儒家那里“樂教”和“詩教”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涉及音樂評論,這些評論都很深刻。臺灣學者徐復觀認為中國古代教育是以音樂為中心的教育,并且認為:“禮樂并重,并把樂安放在禮的上位,認定樂才是一個人格完成的境界,這是孔子立教的宗旨。”③徐復觀認為儒家是主張“為人生而藝術”的,而這種“為人生而藝術”主要表現在音樂方面,同時也表現在詩歌方面。在《論語》里,孔子多次強調學習《詩》的重要意義。儒家認為只有通過“樂教”和“詩教”輔之以“禮”,才能培養出溫柔敦厚的完美人格。而道家則不同于儒家的將人格視作對仁義的歸依,而把人格看成對包括禮義在內的世俗之物的超越,主張在回歸自然、天人合德中實現人格的獨立自由。在中國歷史上儒道兩家是互補的,共同滋養著中華文化的靈根。李澤厚把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歸結為一種“樂感文化”和“實用理性”。他認為:“儒家不是宗教但卻包含著宗教的熱情,雖然不是哲學但卻包含著哲學理性。它培養了一種人格、操守、感情、人生理想、`生活態度。”④

      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實際是在延續儒家的審美教育傳統。“如果說宗教對人類心靈起著一種凈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生物表示體貼和憐憫,那么依著者之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⑤因為當今中國人的倫理價值真空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所以,我們在今天重提“以美育代宗教”,仍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也是我們提倡高職開設“中華美學”的目的所在。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人文性,奠定其成為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的基礎。明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定位,建立科學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合理分配學分,保證充足的學時,配備良好的師資,進行嚴謹的教學以及嚴格的考核等制度設計,是大學人文教育成功的基礎。

      注釋:

      ①②譚偉平:《大學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4頁

      ③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頁

      ④李澤厚:《世紀新夢》,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頁

      ⑤林語堂:《中國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頁

      參考文獻:

      [1]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0-349.

      [2]譚衛平.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63.

      [3]胡煉.美育的素質教育功能及其對學生人格的完善[J].經濟師,2008(1):121.

      [4]譚偉平.大學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6]李澤厚.世紀新夢[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高中語文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作為一名在高職院校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我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因此,本文運用世界大學城空間這一新興概念,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語言輸入輸出理論為理論基礎,針對我們學院英語教學模式更新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如何在世界大學城空間下進行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從而提出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適用于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公共英語教學的新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起因和內涵

      翻轉課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學Eric Mazur教授所倡導的同伴教學(Peer Instruction)為雛形。翻轉課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提出來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最先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為了指導親戚小孩數學而錄制教學影片并上傳網絡。后來,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種學科主題的學習視頻。通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學生可以在家看課程視頻,到學校里做家庭作業。很快,可汗學院成為教育者實施翻轉課堂的獲取相關資源的主要陣地。由此開創了翻轉課堂的先例。簡而言之,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將主要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做成短小精悍的視頻供學生課前學習,而在課堂上進行答疑、解惑、討論和交流的教學模式。它主要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信息教育技術為依托,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視頻的錄制、網絡自學、協作學習、個性化指導、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這種模式能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的讀寫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技巧,而這兩項是21世紀教學培養的兩個重要方面。

      二、我院高職高專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特征

      1.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我院同一個班級里的高職生源復雜,主要來源有兩種,一是普高類畢業生,他們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水平不高,第二種是職高類畢業生,這類學生外語基礎很薄弱,有的連簡單的單詞和句子拼寫都不會,甚至出現英語零起點的學生,這不利于老師組織和實施統一的英語教學,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著其教學的特殊性,高職英語更是強調其實用性,需要經常性的實踐練習,而在這種基礎不同的班級里教學使老師根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無法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練習機會,甚至最終考核也不一定公平準確。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存在英語自主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他們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處于被動的英語學習狀態,主要依賴教師的課堂講授,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主體。他們有的是因為利于將來找工作而學習英語,有的只是因為考試而學習英語,這類學生學習計劃性差,很容易因為遇到一些困難而半途而廢。此外,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圍的學習資源,他們不善于通過多種渠道自主學習英語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三、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作為一種網絡教學平臺,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課堂的實施價值

      在高職大學英語課堂實施翻轉課堂能有效利用當前不斷革新的高新技術。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便捷的網絡傳輸環境是翻轉課堂的基本保障,目前的高職學生,基本都具備上網的條件,也具備網絡學習所需的技術操作能力,尤其是我院學生入學后不久每人都有世界大學城空間賬號,現有的資源允許他們隨時隨地利用便捷的學習終端學習,課前自學教學視頻,隨時隨地向老師反饋信息,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是實現翻轉課堂的根本保證。此外大學生具有充足的課外學習時間,這也有利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能有效解決傳統課堂無法解決的矛盾。在傳統課堂上,面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老師組織統一的大班教學活動,必然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們會喪失學習熱情,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厭倦學習英語。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老師在課前首先明確必須掌握的語言任務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表現的內容。然后在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前提下,將其做成8-10分鐘,最多不超過15分鐘的簡短視頻,視頻中應包含有配套習題或測試。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教材掌握學習內容中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能力,基本完成語言學習要求。對于英語水平偏低的學生而言,該模式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對于難點他們可以反復學習,知道順利掌握學習內容。再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測試的情況,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和語言失誤。在此基礎上,調整自己的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設計語言運用任務,使語言知識在新的語境中得到應用,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在課中的語言運用階段,教師應以教學內容語言特點為出發點,答疑解惑,實現第二次的語言復現,以促進有效的遷移,為語言知識的內化打下基礎。學生通過小組答疑,小組討論等方式實現語言目標。由于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在真實語境中的應用能力形成,因此教師在課后還應設計盡可能真實的語言任務和語言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翻轉課堂加強了互動,比如教師與視頻教材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視頻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翻轉課堂有利于提高高職大學英語老師的師資水平。翻轉課堂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教材駕馭能力,對學生情況要進行調研分析,語言任務設計科學,微視頻質量要高,既要能突破重、難點,又要求教師語言精練;這樣才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才能積極地自主學習。同時,也更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習者個人主動性。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前要自主學習視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習進度等。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