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動物的啟示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去動物園時,我看到了一群被囚禁在籠中的動物,餓時只求一點食物,渴時只求一點生水,生活沒有盼頭;去餐廳時我看到了一群被囚禁在籠中的動物,它們隨時可能成為餐桌上的美食,生活沒有保障。
人如果不勞動,依靠別人,遲早也會成為這樣,我不要成為籠中之鳥,我不要成為餐桌美食。我要勤勞創新,努力奮進,成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飛到地上的天堂—蘇杭,看看西湖是不是美麗無比;飛到桂林,看看是不是有課本上說的這么美麗;飛到泰山,看看是不是比傳說中的還要雄偉千萬倍;飛到大海看看是不是似千獅咆哮,萬馬奔騰。我還要用功學習,成為一匹奔騰在大地上的野馬。跑到神話里,一睹中華五千年的光榮盛世;我要當一個科學家,發明出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加速升級人類的生活條件;我要當一個和平大使,使世界上再沒有戰火硝煙。
總之一句話:生活就要奮斗,就要成為藍天上翱翔的雄鷹,就要成為森林中的雄獅,就要成為草原上的一棵百年蒼松!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usion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imation industry, which is a hot point of culture industry, also shows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China elements in foreign animation, or seeing in the picture and the plot, or hearing from the sound and music, or showing in the style of scenarios and modeling. From the China elements reflected in "Mulan" and
"Kung Fu Panda" two fil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piration of foreign animation to China's animation from mining and creation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關鍵詞: 動畫;中國元素;挖掘;創作視角
Key words: animation;China elements;mining;creation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2-0309-02
0 引言
在國外動畫中有許多角色、場景和故事采用的是中國元素,近年來有逐漸增多趨勢,較為典型的如《花木蘭》、《功夫熊貓》,這些中國元素的好萊塢大片,從劇本、人物構造到視覺效果處處彌漫著東方氣息,形成一股別具一格的“中國風”。本文通過對兩部影片創作當中中國元素比較,分析國外動畫對于中國文化的挖掘與創作特點,同時闡述給我國動畫的啟示。
1 《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對中國文化的挖掘
《花木蘭》和《功夫熊貓》都出自美國好萊塢,但都取材于中國文化,并用動畫的形式演繹著生動的故事,但兩者對中國文化的挖掘深度是不同的,拋開從二維動畫到三維動畫的技術上表現差異的演變之外,我們發現對中國文化的內涵理解是有差異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特征:
1.1 由外到內 《花木蘭》可以說是一部激動人心、有趣、驚險且飽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背后蘊涵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及文化全球化的鮮明特點,但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表現集中在外在的表面,它弘揚更多的還是美國精神、西方的價值理念。原著中,木蘭被動地替父從軍,但是在劇本中卻變成了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行為主動替父從軍,她這樣說:“也許我入伍不是為了父親,也許這是為了我自己,希望在里面看到一個巾幗英雄……”可見,影片的主題已經從一個“忠孝兩全”中國的孝女故事,成為了一個充滿現代意識的少女追尋自我價值的傳奇經歷。在人物性格設定上,花木蘭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忍辱負重的女英雄形象,而是被塑造得像一個活潑獨立的現代鄰家女孩。
相反,我們看到在《功夫熊貓》中對中國元素的處理卻體現出由表及里,由外而內的新變化,它在形式的表達試圖深入到對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涉及中國哲學思想的片段,如畫現之一就是烏龜仙人與浣熊師傅訣別,烏龜仙子悠然地伴著漫天飛舞的桃花“羽化而逝”,畫面所呈現的烏龜的生死與美麗花朵的凋零完美融合,在風中一起消散,表現了道家哲學中最富詩意的人生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1.2 由局部到整體 影片《花木蘭》從水墨開始,疊化成長城之后,逐步展開了一個發生在中國的傳奇故事,作為一部美國動畫,在中國元素使用上充分體現了“中為西用”的特點。在造型上有中國的服飾,鎧甲等方面,而在場景上有長城、宮殿、街景、桂林、軍營、雪山、煙花等方面,但在中國元素的使用上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國元素的使用是在情節的建置和發展過程中插入的,主要呈現的是以一個個具體的局部性的點,集中體現在木蘭家、軍營、陣地以及皇家等設計方面。而木蘭等造型雖然采用的是中國元素,但從整體上來看明顯帶有強烈的美國風格。
在《功夫熊貓》當中,中國元素的使用可以說已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主創者能夠將涉及面如此廣、類別如此龐大的中國元素通過自然生動、恰到好處的方式呈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主創顯得特別的盡心盡力,才能達到如此水到渠成的效果。與《花木蘭》相比,呈現出從局部到整體的根本性進步。
1.3 由淺入深 《花木蘭》是一部優秀的迪士尼動畫,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性善良、機敏好動、勇敢又活潑的女英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影片塑造的木蘭與迪士尼傳統中的女性一脈相承。創作上突出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視野,更加注重迪士尼傳統,中國元素只是一個美麗的外殼,創作者對中國元素的挖掘相對較少,主要是以此來吸引觀眾。《功夫熊貓》并不滿足于借用中國元素的殼,而是對中國功夫文化有著深入的挖掘,中國武俠元素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局限在華人范圍當中,但在影片中卻出現了氣功和點穴功夫,因為在崇尚力量、速度的好萊塢的功夫電影中,我們很少看到氣功和點穴這樣比較“玄學”的功夫,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其對中國功夫文化包容之廣、挖掘之深。
2 好萊塢動畫的創作特色
無論是迪士尼動畫,還是夢工廠動畫,都一樣是扎根于美國電影文化這塊土壤而茁壯成長起來的。美國動畫在傳承優秀傳統上的優勢可以說一直有著極其深厚的基礎,就像迪士尼動畫從誕生到發展的歷程中,每一次革新和進步都是在充分繼承原有傳統的基礎上展開的。
2.1 創作的全球化視角 動畫作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一樣成為非常國際化的媒介產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與重要地位也已經被人們所公認。從歷史上看,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其好萊塢電影很早就具有國際視野。美國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多元化特點,這也是美國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迪士尼動畫最初從改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開始就與當時作為娛樂調劑功能的動畫劃清了界限,確立了迪士尼動畫長片的傳統,表現具有商業性的國際視野。隨后的一部接一部取材于世界各國文化的動畫影片更是將迪士尼動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帶有東方神秘氣息中國題材的《花木蘭》只是其中一部,影片用迪士尼動畫的制作傳統包裝東方故事的內核,并通過迪士尼動畫電影媒介推向國際。
2.2 創作的平民化視角 美國電影和動畫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著英雄,弘揚個人英雄主義。不過在美國動漫當中,英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天賦神力的超級英雄,比如“超人”、“蜘蛛俠”、“鋼鐵俠”等具備著特殊超能力,無時無刻不在保衛地球的超級英雄;另一種則是“灰姑娘”式的平民英雄,講述平凡小人物最終成長為英雄的故事。在《花木蘭》、《功夫熊貓》動畫片中展現的角色都是平民英雄。而平民化的視角也與影片的功夫喜劇風格一脈相承、渾然
天成。
2.3 創作注重娛樂性 動畫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文化,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它又是商業,動畫電影是當代一種文化、藝術與商業奇妙組合的載體,它既傳承著文化和傳統,又滿足著觀眾最大眾化的娛樂消費需求。作為全世界最好商品的美國動畫,其商業機制下的動畫創作強調的是作品的商業屬性,而商業屬性被展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其對娛樂性的注重,在美國動畫當中,都被毫無例外地添加了娛樂性,或是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或滿足觀眾的尋求刺激、感動等消費心里。《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當中,創作者對于娛樂性重要性的理解毋庸置疑,他們恰如其分地把握著觀眾在觀賞娛樂性強、故事性強、動作性強的影片時產生的快樂。
2.4 傳統影片創作模式 在美國動畫電影的創作傳統中,關于人物成長、英雄冒險等故事有著特別清晰的模式。《花木蘭》的劇情以替父從軍為線索,但是在改編中強調了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在情節模式上則側重于木蘭如何成為一個巾幗英雄;《功夫熊貓》的劇情可以簡單的總結為香港傳統功夫片新翻版:一個誤打誤撞卻有無限潛力的新徒弟在師傅的培養下,戰勝一個背叛師門走向邪路的忤逆之徒。從情節上來講,主人公臨危受命、學藝成長、決戰強敵幾個段落簡單清晰可見,而英雄的成長則強調在學藝、結交朋友、驚奇冒險的故事軌跡上,最終完成了灰姑娘變成公主,傻小子變成神奇大俠、丑小鴨變成金鳳凰的華麗
轉身。
3 給中國動畫的啟示
好萊塢動畫大片《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對于中國動畫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反思中國動作的創作,感受它們給我們的啟示。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擁用著無數深厚的藝術瑰寶資源,但中國動畫創作難得有影響力的大作來挖掘這個傳統文化寶庫。面對傳統文化,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我們總在提繼承中國的悠久文化,可是自己卻深陷其中,既缺乏真正的辨別,也缺乏真正的理解。很多中國動畫所展現的中國元素也大量存在著一知半解,甚至誤解和曲解,暴露出的是中國動畫創作的視野狹窄,缺乏發現力、創造力、想象力,而究其實質則是缺乏對本國文化的深層次理解。用古人的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形容我們這種堪憂的現狀,可以說再貼切不過。
中國動畫不能真正挖掘中國文化傳統,把握中國動畫的內在核心,無法形成自己的體系。于是我們走了很多彎路,無法繼承和傳承優秀傳統,而在朝令夕改、邯鄲學步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對創作、判斷以及文化創新的信心。因此,我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我們才能進步,才能開創中國動畫的明天,這就是好萊塢動畫大片《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給我們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馬華.動畫影片分析[M].京華出版社,2010.
我喜歡的動物英語作文1:
I like dogs, because they are man’s good friends. They can do many helpful things to us, such as guarding our houses, greeting guests, helping the police, and so on. Some trained dogs can even lead the blind people and save people’s lives. So they‘re treated as our family members. I hope someday dogs will be in great harmony with human-beings.
我喜歡狗,因為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他們可以為我們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如,保護房子,問候客人,幫助警方等等。一些受過訓練的狗甚至可以引導盲人、拯救人們的性命。所以他們都被當做是我們的家庭成員。我希望有一天狗能與人類和諧共處。
我喜歡的動物英語作文2:
I have a parrot. It's my favorite animal. Its name is Gaga because it always makes sounds like that. We picked it up in the parking lot six years ago. We released a revelation but had no one to claim. It doesn't change a lot but its color becomes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We say that it's a handsome boy. It can imitate some simple words and phrases, like hello or greet to my grandmother. My grandmother often talks to it or plays music for it. We think that it's some kind of clever, because it always makes sounds when it's boring or hungry. It adds a lot of fun to our lives.
我有一只鸚鵡,它是我最喜歡的動物。它的名字叫嘎嘎,因為它總是發出這樣的聲音。六年前我們在停車場撿到它。我們發了啟示,但是沒有人認領。它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它的顏色變得越來越漂亮了。我們說它是一個帥小伙。它可以模仿一些簡單的詞和詞組,比如你好,或者像奶奶問好之類的。我奶奶經常和它聊天或者放音樂給它聽。我們覺得它又點聰明,因為它無聊或是餓了的時候總是會發出聲音。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一、讀懂話題,找準寫作角度
一般情況下,小學高年級的作文話題包含以下三部分內容:1.提示語2.話題3.要求。因而,指導審題時要求學生注意讀懂提示語包含的信息,并結合話題的范圍,先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入題,確定好寫作的方向,再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擇符合話題內涵的材料。這樣,就不容易出現離題或偏題的現象了。如,下面這個話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當聽到這首歌,你一定會有許多感觸,往事又縈繞于心頭。請拿起手中的筆,選擇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寫下來,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左右。”此話題以歌詞的形示出現,它蘊含的話題內涵是“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圍繞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哪些材料?怎樣擬題好呢?如:1.可以寫學習方面。有的同學寫如何戰勝寫作文難、背課文難、練好漂亮的鋼筆字難。題目也擬得準確、別致,如《我與作文》、《艱辛書法路》等等。2.寫生活方面。有的同學想起了如何拼裝賽車的事,有的寫如何提高乒乓球的技術打敗對手,有的想起了一次登山的成功啟示……寫作水平比較低的同學,可以教給他們學會選擇平實的材料,如寫寫自己怎么學游泳,戰勝膽怯的困難;怎么學會騎車,不再害怕摔倒等。寫作角度、材料都確定好,再擬個好題目就不難了,如《我學會了拼裝賽車》、《乒乓球,想說愛你不容易》……
總之,審題時,關鍵要注意從提示語中捕捉信息,緊扣話題內涵,找準寫作角度,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內容來寫。
二、遵循原則,巧妙擬題
(一)限制原則
對于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而言,標題必須根據材料話題來定,也就是標題的擬訂必須切合作文試題的內涵,否則就有離題或偏題的危險。因此,在擬題時要遵循“小角度、具體化、易表達”的原則。例如“論成敗”,這個標題定位過大,則可能泛泛而談,照此原則,如以“愛”為話題,則可以從母愛、父愛、朋友之愛、動物之愛等幾個方面,根據自己對材料的把握能力,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內容充實的好文章。
在操作上,可在話題的前面或后面添上適當的修飾、限制或補充性的詞語,對寫作范圍加以限制,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由抽象變具體。這樣,讓人一目了然,避免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現象,同時,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揭示文章的主題。
(二)扣題原則
標題中盡可能呈現話題字眼或話題內涵,也就是要切合話題。例如:《誠信與做人》(誠信)、《“地球一小時”的啟示》(啟示)、《感動就在身邊》(感動)等都是扣題到了位的標題。而《生命的養料》(愛)、《走過去才是最重要的》(勇氣)《陽光總在風雨后》(失敗)《態度決定高度》(成功)等是扣住了話題內涵的標題。
(三)加工原則
話題作文提供的話題只是為我們確定寫作范圍,還不足以構成我們寫作的“靶子”。因此,我們盡可能不要直接用話題做標題,而應對它進行適當的加工,尤其可采用修辭性加工,把標題做得有情趣、有韻味、有神采,使文章錦上添花。
1.比喻與比擬式。比喻就是運用一個形象、恰當的喻體來表現主題。如《生命中的傘》(愛)、《盛開在心里的一朵花》(寬容)。比擬的實質就是把寫人的詞語和寫物的詞語互換,能夠更有效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信息,表現出作者的愛憎。例如,《誠信“漂流記”》,我們可以把“誠信”擬人化,通過誠信巧遇“快樂”、“地位”、“競爭”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結論:沒有誠信不會長久,地位也是虛偽的,競爭也是會失敗的。
2.對比與對偶式。運用對比,表意鮮明;而對偶,則能產生音韻美,使標題顯得謹嚴。如《我誠信,我美麗》(誠信)、《心存感激,真愛永遠》(感恩)、《優勢與劣勢》(成長)《我讀書,我快樂》(讀書)等。
“自能習作”模式的基本流程
“課改高處是文化”,筆者所在學校在實踐中努力打造“自能學習”卓越課堂。“自能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思想,又可以具體化為教學的策略方法。它著力于學生愿意學、能夠學,其關鍵詞是“先學后導,順學而導”。“自能習作”體現在:會審題、會選材、會學法、敢表達、會欣賞、能評改,學生逐步提高寫作的技巧和能力。特別是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積累,獨立構思,嘗試作文,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這樣留給學生創新的空間,確立了學生在習作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的習作特點。
教師應先確立學生在習作中的主體地位,遵循一定的模式,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提升習作的技巧和能力。“自能習作”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①提供信息,體驗積累;②回顧課文,明確要求;③嘗試寫作,自由表達;④展示片段,點評指導;⑤認真修改,完善習作。
“自能習作”模式的操作要點
第一步:提供信息,體驗積累 教師一般要在習作指導前,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提供觀察的線索和資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收集素材,邊觀察邊思考,置身其中,增強主體意識,獲得新奇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使學生作文有活水源頭。如寫動物,讓學生有條件的養小動物,或觀察小動物,積累素材,做好摘記,教師截取一些精彩的活動鏡頭、影像等相關資料。
第二步:回顧課文,明確要求 從讀到寫,讀寫結合,回顧閱讀課本中優秀文章的精彩片段,好的寫法,讓學生能夠借鑒。比如四年級第四單元作文,讓學生暢談單元文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意在引導學生回顧好的寫法、精彩句段;同時引導學生審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互相啟發、交流,打開思路。教師引導學生選材時要有獨創意識,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
第三步:嘗試寫作,自由表達 學生獨立構思,嘗試作文,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這樣留給學生創新的空間。學生以口說我心、以筆寫我心,心有所感,一吐為快,進而確立了學生在習作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的習作特點。在課堂上,可以先寫主要片段;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寫全文。
第四步:展示片段,指導點評 杭州師范大學葉黎明教授認為:“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習作是需要教而且可教的。”學生在寫作時需要什么,老師就教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習作反映的情況,進行欣賞、點評,捕捉習作中的難點,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點撥指導,請學生談心得,開拓學生思路,點撥技巧,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展示學生習作,從別人的習作中獲取信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第五步:認真修改,完善習作 在習作教學中給學生提出評改建議:可以改正錯別字、不恰當的詞語、不通順的句子;可以補充,使習作變得具體;覺得自己寫得不盡如人意,可以重新寫……讓學生自改,在課堂或課后進行互評互改,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質疑而又合作學習。優生發展思維,完善思路;學困生學習、模仿他人,開啟思路。同時,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得失,學會評價自己,養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享受習作修改中獲得的成功愉悅,逐步達到自能作文。
課例展示
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我喜歡的一種動物》一文教學為例。
一是回顧課文,明確要求。首先,回顧課文。想一想,在本單元這幾篇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明確習作要求。
二是靜心思考,自由習作。第一步:打開思路,激發興趣。提問:“同學們,此時你最想寫哪種動物?”抽選學生交流,將題目快速地寫在本子上。第二步:現在,自己先嘗試著寫一寫。可以選擇外形來寫,也可以選擇生活習性來寫,這節課先只寫出一段話。第三步:自由寫作,老師巡視。
三是展示片段,即席點評。過渡:相信同學們的筆下已經展現出了一個個鮮活的動物形象,先和你的同桌分享。第一步:啟發引導,描寫外形。請一位同學來讀讀你的習作,其他同學仔細聽,邊聽邊想,他寫的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接著,學生交流,老師隨機引導,得出結論。提醒學生關注有創意的語言,發現錯誤用法或不具體讓學生先做記號,后修改。然后鼓勵學生讀一讀自己的習作。第二步:展示交流,描寫習性。“除了動物的外形,還有同學描寫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誰又愿意來展示?”抽生交流,老師隨機引導,得出結論。觀看錄像,引導具體。
四是認真修改,完善習作。啟發談話:“聽了前面同學的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小練習,你一定受到不少啟示,你一定想改一改自己的習作。”學生修改,老師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