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語言的利與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科研管理;工作;利與弊
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就其性質而言,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辦公自動化的逐步實現,上世紀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工作方式從手工管理向計算機管理方式發展,特別是每天一些來往函件、通知等等,通過網絡的方式傳遞已不足為奇,使一些傳統的紙質文件載體不斷消失,并且這種方式給我們的信息管理工作特別是科研信息帶來極大的方便。
“上網”,這一、二年并不是很新鮮的事,如通過網絡購物、訂貨,在商家婁婁出現;通過“上網”來了解國內外大事、科技信息、申報科研項目等等,則是很平常的事。
科技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管理學科。其核心是科研項目的管理。2011年是進入“十二五”第一年,科學實驗研究工作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也是國家“十一五”結束的第一年,根據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大計,科研工作也開始蒸蒸日上,研究課題逐年增多。在這一年里,一些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申報,如“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863”項目、社會公益性基金等等,按以往申報程序,主要通過函件來往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從時間長短不談,就郵件、函件安全問題而言,丟失信件現象也時有發生,給單位無論從資金、時間、甚至科研人員自身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近幾年隨著網絡化的普遍使用,項目的申報卻有了巨大的改變,即項目的申報基本上從網上、申報或提交;它的傳輸速度是無法估量的。如申報“863”項目過程,通過科技部網得知,申報“863”項目即將開始,申報指南、申報書從網上即可下載,因此,我們在幾分鐘內就可拿到申報材料及其申報事項。由于我們工作做得及時,使申報項目的科研人員非常從容地按“863”課題申報的要求完成了全部工作,及時上報材料并最終取得滿意的結果,而這最終滿意的結果,也是通過上網查詢得知的。所以我們深深體會到,網絡確實給科研工作帶了的方便。上網查看科研項目信息及收集,已經成為我們每天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內容。
在工作中,經常上網查看國家、省、市部網絡,時刻各類科研信息,是我們主要工作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重要的基礎研究項目,它是重在培養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所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站是我們經常關注的網頁之一;在科研計劃擬定中,開展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是每年科研項目申報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基礎性研究課題約占10-12%。這就為后續的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基礎,培養了人才。
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下一年申報項目之前,都要申請項目指南等材料。在沒有上網之前,通過訂單訂購“申請指南”,一般最快也要等到2到3月,而申請項目提交時間為每年的4或5月,可想而知,時間是非常緊迫地。實行網絡后,我們每年10月份左右隨時關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站及公布“申請指南”等材料,一般11-12月份網上公布下一年度申請指南并且可下載打印輸出,為項目的申報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且我們為此召開項目動員會,分析指南、領會其中的內容,使項目的申報更加準確,網上在線填報或離線填報,節省,所以,我所國家基金項目獲批數量逐年上升,為領導的決策提供了保障。
局域網在單位內部的應用也十分廣泛,自我所2000年上局域網以來,作為整個所的科研管理部門,一般的工作通知、會議通知、科研項目填報及年度總結、論文統計以及通過科技部網絡獲得的信息均通過局域網通知各研究室,同時各研究室上報材料基本通過局域網傳送至我處,與以往的文字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也許人們經常所說,紙、筆的用量在逐年減少,這充分體現出辦公自動化、網絡化的優越性。
電子郵件也是網絡化管理的一種,與各部門之間、上級主管理部門匯報總結等文字材料都是通過Email傳送,如在來往文件中,一般都注明其Email地址,特別是在時間緊急的情況下,更加體現出它傳輸速度的優越性,任何方式都與其無法比擬的,所以每年發往的信件在逐漸減少。作為科研管理工作者,真正體會到:現代化管理手段所帶來的方便,同時工作時具有一種優越感、快樂感。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在看到其優越性的同時,也顯示出不足的一面。比如電子文檔與傳統的紙張相比,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如果沒有制定防范風險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導致數據被盜;所以,在查閱科技信息時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制定一些避免風險的措施,使信息資源更加安全。
另外計算機保密工作、網絡的安全是當前視為重要的一面,由于使用不當,泄密事件時有發生,所以要積極引進最新技術。計算機在工作過程中要同時結合多種措施,而規避風險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密碼,這是現代操作系統最常應用的方式,在對電子信息檔案實施密碼設置后,要使用專門計算機技術人員來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資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擾,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也是為了保證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所以單位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制度來進行預防,如要授權專門管理人員,只有管理人員才能進行相關的系統操控,而無關的人員沒有權利操作系統等,使電子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簡而言之,網絡化時代已經實現,到那時信息真可謂是一路暢通,想必這項技術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管理者或管理部門在對科技信息管理查閱時,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即電子文件的風險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存在的,這種風險不是確定的,而是不確定的,而且還可能帶來很大的危險,所以要有對風險的警覺度,把預防風險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科技網絡信息重要數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更新觀念、創新管理、與時俱進,才能促進網絡時代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楊俊萍.信息網絡化對高校科研管理的影響[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5):57-59.
[2]陶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初探[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1):146-147.
摘要:在網絡環境中建立和維系品牌忠誠、培育網絡自主名牌是突破發達國家在傳統市場的品牌先位優勢的可靠著力點。本文比較分析了自主網絡品牌和國外網絡品牌忠誠的形成機理,探討非理性因素在網絡品牌忠誠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實證研究發現,網絡品牌忠誠的形成是消費者理性價值驅動和非理性偏好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兩類網絡品牌的忠誠形成機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別:對于國外網絡品牌,消費價值對關系質量影響較小,消費者非理性偏好對網絡忠誠有關鍵影響;對于自主網絡品牌,品牌感知成本對關系質量、關系質量對網絡忠誠相對重要。
關鍵詞:消費者價值;關系質量;非理性偏好;網絡品牌忠誠
中圖分類號:F7135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3-11-14
作者簡介:齊昕(1979-),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BJL013;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13YJC630119;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K2013A034。一、引言隨著網絡經濟的崛起,依靠網絡市場所提供的空間來培育高級要素發展能力,塑造網絡自主名牌,成為我國企業突破發達國家在傳統市場的品牌先位優勢的可靠路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利用互聯網的聚合特性和銷售平臺,實現了市場的快速擴展。然而,伴隨著國外知名品牌對網絡的加速滲透,網絡自主品牌的運營成本及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建立和維系品牌忠誠成為培育網絡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關鍵所在。Balabanis(2006)研究認為,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有兩個途經,即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與增強消費者的轉換障礙。在網絡環境下,信息對稱透明,網絡技術的標準化和近乎完全競爭的市場使網絡企業想通過設立轉換障礙來保持忠誠度變得不現實,提高消費者價值,系統性地建構消費者關系已成為網絡背景下建立和維系網絡消費者忠誠的根本出路(Thorsten,2001)。目前,國內外已有大量關于網絡消費者價值、網絡消費者關系質量與網絡忠誠度關系的研究,其核心觀點是忠誠度是滿意度和信任度的結果,而滿意度和信任度又來源于消費價值。但從現實來看,僅從滿意和信任的角度來思考品牌忠誠度的形成機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 滿意陷阱” 概念(Reichheld,1996)的提出,人們逐漸認識到僅提供滿意和信任不一定能換來消費者忠誠。同時,大多研究將消費者定義為理性的經濟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核心的,著重討論了消費價值的利益維度,忽略了消費成本的負面作用以及消費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一個個“ 忠誠神話”(keiningham,2005)的破滅啟示我們,需要從新的層面、新的視角來對網絡品牌忠誠做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合消費者價值理論、關系質量理論、非理理論,將網絡品牌分為自主網絡品牌和國外網絡品牌兩種形式,實證分析兩類網絡品牌忠誠的形成機理;通過比較兩類的網絡品牌忠誠度形成機理的異同,提出我國企業網絡自主品牌建設的對策。
二、理論背景(一)消費者價值相關理論科特勒(2003)提出了顧客讓渡價值理論,認為顧客讓渡價值是顧客總價值與顧客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總價值大于總成本時,顧客就會滿意,否則顧客就不會滿意。Thaler(1985) 提出了顧客感知價值這一概念,他認為感知價值是獲得效用和交易效用的差值。Zaithaml(1988)認為感知價值是感知利得與感知利失間的一種比較與權衡,感知利得包括顯著的內外部特性、感知質量及其他高層次的抽象概念,成本部分包括貨幣成本和非貨幣成本。Gronroos(1997)從關系營銷的角度闡釋了顧客感知價值的含義,認為顧客感知價值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顧客感知價值”總收益包括核心產品價值和附加服務價值,總成本包括價格和關系成本。 (二)關系質量相關理論Crosby(1990)提出了關系質量這一概念,研究認為關系質量包含滿意與信任兩個維度。滿意度指消費者所感知的對產品或服務的整體滿意程度。信任指消費者所感知的對銷售人員的可靠及誠實的程度。關系質量越高,表示與顧客的關系越好,越能降低顧客對交易的不確定性,使顧客對銷售人員、產品或服務產生依賴或好感。Morgan(1994)提出了承諾-信任感理論,他強調信任和關系承諾是維持成功長期關系的必要條件。還有學者綜合上面的各家說法,認為滿意、信任、承諾是最主要的關系質量衡量層面。總第444期齊 昕:基于自主品牌與國外品牌比較的網絡品牌忠誠形成機理研究••••商 業 研 究2014/04(三)非理理論非理是一個被現代心理學、行為學充分證明的現象,較早涉及非理性因素分析社會經濟問題的是古典經濟學家馬爾薩斯(1992),他從現實人的非理性出發,把人的各種欲望引進了經濟學。“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決策是采取依賴于習俗、慣例、模仿的形式”(Leibenstein ,1966)。Kahneman(1979)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發現,人的決策并非都是理性的,其行為經常會偏離傳統經濟理論的最優行為模式的假設。西蒙(2007)認為所謂理性的經濟人只能是有限理性。阿爾布(1992) 認為經濟分析應研究人的經濟活動、經濟行為,以及構成這些活動和行為的理性與非理性因素。
三、研究假設與模型(一)網絡品牌的消費者價值與網絡消費者關系質量在網絡消費者價值構成要素的研究上,Jarvenpaa(1997)認為網絡環境下消費者感知價值由產品、服務、購買體驗以及消費者風險組成。Eighmey(1997) 對網絡顧客價值的分類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價值,如信息性價值、程序性價值、娛樂價值、容易使用和互動等。Lee Jae-Nam等(2003) 在研究電子商務承諾價值與顧客滿意度之間關系時,將顧客承諾價值分為經濟價值、產品價值和社會心理價值。 Zhan(2003) 等在B2C電子商務模式下對顧客價值模型進行探測性研究,指出顧客感知價值的關鍵要素包括產品質量、產品價格、在線購物綜合體驗、風險感知等。Lee(2004)將網絡環境下顧客價值歸納為功利價值與體驗價值兩大類。董大海(2008)將網絡環境下消費者感知價值劃分為結果性價值、程序性價值和情感性價值三類。從消費者價值相關理論可以看出,盡管各學者對于消費者價值在描述上有所區別(如顧客讓渡價值、顧客感知價值等),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消費者價值是消費者獲得的總利益與消費者支出的總成本對比之后所形成的對產品或服務效用的總體評價,包括收益與成本兩個基本構面。而目前關于網絡消費者價值的實證研究大都著重于消費價值的利益維度,忽略了消費成本這一基本維度。本研究將網絡品牌的消費者價值的利益維度概括為感知物質利益與感知精神利益兩個層面,引入品牌感知成本,從這三個方面對網絡品牌的消費者價值進行衡量。在網絡背景下,大量研究證明消費者價值是網絡顧客滿意和信任的前因變量。Lee Jae-Nam等(2003)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質量價值、成本價值與社會心理價值對顧客滿意度有正面影響。Yang(2004)研究證實在網絡購物環境下,顧客價值也會影響消費者滿意和忠誠。Sung-Joon Yoon(2002)通過研究發現網絡交易的安全性是驅使顧客網上購物,并對該網站產生信任的驅動因素之一。姚公安、覃正(2010)研究發現信息搜索滿意度與網絡購物滿意度均通過感知的企業網站的易用性、安全性和有用性影響消費者對電子商務企業的信任,企業可以藉改善體驗價值來維持消費者對本企業的信任。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H1a:網絡品牌感知物質利益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滿意;H1b:網絡品牌感知物質利益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信任;H2a: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滿意;H2b: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信任;H3a:網絡品牌感知成本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不滿意;H3b:網絡品牌感知成本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不信任。(二)網絡消費者關系質量、非理性偏好與網絡品牌忠誠在網絡環境下,學者們主要是沿用傳統關系質量理論,將滿意、信任作為顧客關系質量的衡量指標(luarn,2003; Harris,2004),或將滿意、承諾作為顧客關系質量的衡量指標(宋曉兵,2009),或將信任、承諾作為顧客關系質量的衡量指標(Kristof,2003),或綜合滿意、信任、承諾作為顧客關系質量的衡量指標(金玉芳,2008),來討論網絡關系質量與網絡忠誠之間的關系,研究均發現網絡消費者關系質量對網絡忠誠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同時,結合非理理論可以認為消費過程中不僅有理,而且有非理,消費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將消費者定義為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僅以價值驅動模式來研究消費者忠誠的形成機理,忽略了消費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本研究結合Crosby(1990)的關系質量模型,以滿意和信任作為關系質量的衡量維度,引入非理性偏好這一變量,從理性與非理性兩個方面對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進行衡量。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H4:消費者對網絡品牌滿意度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忠誠;H5:消費者對網絡品牌信任度越高,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忠誠;H6:消費者對網絡品牌非理性偏好越強,消費者對網絡品牌越忠誠。(三)模型構建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架構由前因變量(網絡品牌感知物質利益、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和網絡品牌感知成本)、中介變量(網絡消費者滿意、網絡消費者信任、網絡消費者非理性偏好)、結果變量(網絡品牌忠誠)三類變量和相應的路徑關系組成,研究模型見圖1,希望借此框架來解釋及預測網絡消費者品牌忠誠形成機理。
四、研究設計(一)變量定義與量化1.網絡品牌感知物質利益(PWZLY)科特勒(2003)認為顧客總價值中的物質利益指顧客從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中期望的一組經濟、功能性利益,主要由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構成,產品價值是由產品的質量、功能、規格、式樣等因素所產生的價值,服務價值是指企業向顧客提供服務所產生的價值,人員價值是指企業員工的經營作風、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工作效率、應變能力等所產生的價值。Jarvenpaa(1997)認為產品價值包括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產品種類等指標,服務包括響應性、保證性、可靠性、準確性、關懷性等指標。 本研究將網絡品牌的感知物質利益定義為網絡消費者所能感知的網絡品牌能為自己提供的物質層面上的功能利益或效用利益。在衡量指標選擇上,結合Jarvenpaa(1997)、Lee(2004)等人的研究,從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網站功能、便利性等方面設計六個問項對PWZLY進行測量。2.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PJSLY)當購買或使用某一特定品牌能讓顧客產生積極的感覺時,該品牌就提供了精神利益(Aaker,2004) 。本研究將網絡品牌的感知精神利益定義為網絡消費者感知的網絡品牌能夠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那部分利益。蘇勇和陳小平(2003)認為,消費者的精神需要可以分成象征需要和情感需要兩大類。本研究從這兩個方面設計四個問項對PJSLY進行測量。圖1 網絡品牌忠誠形成機理研究模型
3.網絡品牌感知成本(PCB)科特勒(2003)認為顧客總成本指顧客在評估、獲得、使用和拋棄該市場供應品時引起的一組顧客預計費用,包含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等。網絡品牌的感知成本指網絡消費者感知的獲得網絡品牌相應利益所付出的成本。參考科特勒的研究,本文從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風險成本四個方面對PCB進行測量。4.網絡消費者滿意(PMY)Oliver(1997)認為,消費者滿意感是顧客需要得到滿足后的一種心理反應,是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特征或產品和服務本身滿足自己需要程度的一種判斷。Crosby(1990)認為滿意度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對消費者有利、使消費者愉悅、對銷售人員的滿意以及消費者對整體銷售、服務的滿意。本研究將網絡消費者滿意定義為消費者對品牌的產品與服務實績與預期標準進行比較后產生的心理反應。顧客滿意感既包含認知成分,也包含情感成分,認知成分指消費者對產品與服務實績與預期標準進行比較的結果,情感成分指比較后產生的心理反應,本研究從這兩個方面設計四個問項對PMY 進行測量。5.網絡消費者信任(PXR)信任指交換一方相信另一方是誠實的、可靠的,相信對方不會采取對自己不利的行動,而且本身愿意采取可能具有風險的行動來表示信任對方(Morgan,1994) 。Crosby(1990)認為信任度包括: 遵守承諾、忠誠、可靠、誠實和顧客利益第一五個方面。本研究將網絡消費者信任定義為消費者對企業的能力、善意以及可信度的了解、評價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品牌可靠及誠實的一種信心。本研究從能力、善意以及可信度這三個方面對PXR進行測量。6.網絡消費者非理性偏好(PFLXPH)經濟非理性指消費者偏離效用最大化原則的一種現象,是由一些外部刺激或自己的內部心理因素決定的,主要包括人們在生產、銷售和消費過程中自身的欲望、本能、意志、激情、無意識、習俗、直覺等(張雄,2001)。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決策是采取依賴于習俗、慣例、模仿的形式(Leibenstein ,1966)。因此,可以將網絡消費者非理性偏好定義為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的一種傾向與偏愛,這種偏愛或傾向不符合“經濟理性人”的要求,不是以價值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為決策依據的。本文主要研究影響網絡品牌忠誠形成的非理性偏好,具有持續性和重復性等特點;從習慣、從眾性、成癮性、延緩購買、溢價購買這幾個方面對PFLXPH進行測量。7.網絡品牌忠誠(PZC)目前,對品牌忠誠用得比較多的定義是“顧客忠誠感指顧客長期購買自己偏愛的產品和服務的強烈意愿,以及顧客實際的重復購買行為”(olive,1997)。Smith(2001)提出了衡量網絡忠誠度的五個方面:登錄網站的頻率;瀏覽網站的時間;再次上站的顧客與只上過一次站的顧客比率;是否向朋友推薦網站;有無回應和交易。本研究將網絡品牌忠誠定義為網絡消費者對某一網絡品牌的良好印象和具有持續消費該品牌產品的傾向與行為。目前,學術界的普遍認同與廣泛應用的品牌忠誠度測量方法是以認知理論為基礎,通過對態度和行為的度量,兩者相結合來預測消費者再次購買同一品牌的概率,以此來衡量消費者品牌忠誠度。本研究中我們也將從顧客的態度和行為兩個方面設計六個問項對PPZC進行測量。(二)問卷設計及樣本選擇基于研究模型并參考前人研究,對問卷中各個變量及其問項進行了初步設計,得到原始量表,通過小范圍問卷前測與問卷修正,最終形成了本次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問卷一以國外網絡品牌為調查主體,問卷二以自主網絡品牌為調查主體。每個部分均包括PWZLY、PJSLY、PCB、PMY、PXR、PFLXPH、PZC這7個變量共32個相同問項。問卷采用里克特七分量表,每個問項的備選答案分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不確定、比較同意、同意、非常同意,依次用從1到7表示。在樣本選擇上,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網購用戶中大專及以上用戶比例已高達85%,網購用戶年齡以18至30歲網民為主。因此在本次調查中,問卷主要針對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人發放。調研主要通過網絡直接發放、問卷星-在線測評系統等途徑進行,本次研究最終共收回401份問卷,刪除答題不認真和不完整問卷77份,最終有效問卷324份,有效回收率808%。由于本研究是一次橫斷研究,且調查數據都從單一被試獲取,可能會存在數據的同源誤差。依據彭臺光 (2006) 的建議,本研究從研究設計上和問卷編排上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盡可能減少同源誤差的影響。同時,在進行正式數據分析之前,我們先對數據的同源誤差進行檢驗,本研究通過Harman單因素檢驗來分析同源誤差的嚴重程度。問卷一、問卷二主成分分析各析出7個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641%和723%,其中第一個因子解釋了214%和286%的變異,且顯著負荷(載荷大于05)于第一個因子的題項不多,因此并不存在一個單一的能解釋大部分變異的因子,可以認為本研究中同源誤差并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表1 數據的正態檢驗表Vari-able[]Skewness/Kurtosis testsfor Normality[]Shapiro-Wilk W test for normal data[BHDG1*2,WK6*2。2,WK6。2,WK4,WK5,WK4,WK4,WKW]Pr(Skewness)[]Pr(Kurtosis)[]Adjchi2(2)[]Prob>chi2[]Obs[]W[]V[]z[]Prob>zF1[]0.829[]0.016[]5.71[]0.0574[]324[]0.99819[]0.298[]-2.8[]0.99744F2[]0.162[]0.888[]2[]0.3682[]324[]0.99068[]1.535[]0.992[]0.16051F3[]0.174[]0.296[]2.97[]0.2264[]324[]0.98869[]1.863[]1.439[]0.07505F4[]0.131[]0.422[]2.96[]0.2282[]324[]0.99277[]1.19[]0.403[]0.3434F5[]0.250[]0.179[]3.16[]0.2059[]324[]0.99219[]1.287[]0.583[]0.27982F6[]0.045[]0.379[]4.83[]0.0895[]324[]0.992[]1.317[]0.637[]0.26194F7[]0.064[]0.302[]4.54[]0.1032[]324[]0.99127[]1.438[]0.84[]0.20046F8[]0.059[]0.226[]5.08[]0.0787[]324[]0.99221[]1.283[]0.577[]0.28188F9[]0.168[]0.959[]1.92[]0.3825[]324[]0.99568[]0.711[]-0.788[]0.78466F10[]0.020[]0.481[]5.83[]0.0542[]324[]0.98749[]2.06[]1.673[]0.0472F11[]0.126[]0.582[]2.67[]0.2626[]324[]0.99243[]1.246[]0.51[]0.30513F12[]0.045[]0.636[]4.29[]0.1171[]324[]0.99192[]1.332[]0.663[]0.25381F13[]0.633[]0.262[]1.5[]0.4728[]324[]0.99225[]1.277[]0.566[]0.28563F14[]0.072[]0.136[]5.45[]0.0657[]324[]0.98873[]1.856[]1.431[]0.0762
五、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一)正態性分布檢驗由于結構方程模型中最常用的估計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然而,最大似然估計法需要滿足變量是多元正態分布這一條件(侯杰泰等,2004)。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求得所有問項的各個公因子及其得分,將其作為不相關的幾個變量樣本值,對其進行正態檢驗,即把多元正態性檢驗的問題化為多個一元綜合變量的正態性檢驗。通過stata軟件對問卷一、問卷二提取的14個主成分分析發現,有2個公因子沒有通過正態性檢驗,為了提高樣本數據分布的正態性,利用stata軟件對數據進行BOX-COX轉換(Box-Cox 正態性變換就是尋找參數λ,使變換后的資料最接近正態分布),轉換后,各主成分的正態分布情況都有了很大改善,全部通過了基于變量的偏度和斜度的檢驗,P值均大于005(見表1),只有F10這個公因子沒有通過Shapiro-Wilk檢驗,這就表明樣本分布基本符合SEM模型的正態化要求,這在后文的AMOS擬合結果中也得到了驗證。
表2問卷變量與測量指標信度和效度變量[]測量問項[]因子載荷[]α值[]組合信度[]AVEPWZLY[]X1該網絡品牌產品質量好、功能全[]0.750 (0.658)[]0.722[]0.861[]0.512[]X2該網絡品牌服務完善[]0.697 (0.843)[](0.781)[](0.863)[](0.518)[]X3該網絡品牌網站的安全性較高[]0.719 (0.659)[][][][]X4該網絡品牌網站速度快、信息全、更新及時[]0.721 (0.767)[][][][]X5瀏覽該網絡品牌網站比較輕松[]0.536 (0.811)[][][][]X6購買該網絡品牌產品方便[]0.835 (0.532)[][][]PJSLY[]X7該網絡品牌比較符合我的個性[]0.805 (0.767)[]0.853[]0.834[]0.560[]X8使用該網絡品牌比較適合我的身份[]0.773 (0.759)[](0.767)[](0.799)[](0.502)[]X9使用該網絡品牌能給我帶來認同感[]0.605 (0.717)[]X10該網絡品牌能給我帶來歡樂[]0.792 (0.574)PCB[]X11該網絡品牌產品與服務價格較高[]0.818 (0.663)[]0.671[]0.862[]0.610[]X12獲得該網絡品牌的產品與服務需要大量時間[]0.684 (0.692)[](0.710)[](0.838)[](0.567)[]X13獲得該網絡品牌的產品與服務需要大量精力[]0.815 (0.777)[]X14獲得該網絡品牌的產品與服務需要冒風險[]0.799 (0.863)PMY[]X15該網絡品牌產品超出了我的期望[]0.700 (0.849)[]0.768[]0.859[]0.606[]X16該網絡品牌服務超出了我的預期[]0.776 (0.731)[](0.728)[](0.824)[](0.544)[]X17使用該網絡品牌讓我非常愉快[]0.747 (0.784)[]X18使用該網絡品牌讓我非常滿意[]0.879 (0.554)PXR[]X19該網絡品牌有能力滿足我的需要[]0.883 (0.815)[]0.835[]0.778[]0.551[]X20該網絡品牌很友善,不會損害我的利益[]0.508 (0.791)[](0.791)[](0.756)[](0.517)[]X21該網絡品牌會遵守諾言,值得信任[]0.784 (0.512)PFLXPH[]X22同類型的產品中我已經習慣了該網絡品牌[]0.710 (0.741)[]0.697[]0.841[]0.514[]X23我購買該網絡品牌產品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用[]0.732 (0.765)[](0.737)[](0.834)[](0.504)[]X24在非必要的情況下我也會購買該網絡品牌的產品[]0.730 (0.550)[]X25在該網絡品牌產品缺貨時我愿意延緩購買[]0.713 (0.768)[]X26我愿意付出較多的成本購買該網絡品牌的產品[]0.698 (0.703)PZC[]Y1我經常購買該網絡品牌的產品[]0.696 (0.702)[]0.715[]0.865[]0.520[]Y2我經常向其他人推薦該網絡品牌[]0.724 (0.622)[](0.756)[](0.863)[](0.515)[]Y3我經常上該品牌網站進行互動交流[]0.863 (0.707)[]Y4我沒考慮過更換該網絡品牌[]0.716 (0.8330[]Y5我愿意為該網絡品牌提供一些建議[]0.727 (0.796)[]Y6該網絡品牌是我在同類網絡品牌中的首選[]0.572 (0.621)注:括號前為問卷一數據,括號內為問卷二數據。
(二)信度和效度檢驗研究采用Cronbach一致性系數α值以驗證信度,信度系數值06為最小可接受的信度值,本研究α值均大于06,組合信度均大于07(見表2),表示信度良好。在效度檢驗上,研究以理論為基礎構建模型及其測量指標,通過理論、文獻探討及問卷前測、探索性因子分析等確保各變量及其問項的重要性及完整性,使問卷有足夠的內容效度。用Amos170 軟件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問卷一的擬合度指標為χ2 /df =1426,RMR= 0055,CFI= 0951,IFI= 0963,RMSEA= 0662,AGFI= 0818; 問卷二的擬合度指標為χ2 /df =1943,RMR= 0041,CFI= 0933,IFI= 0945,RMSEA= 00584,AGFI= 0897,基本符合擬合標準。各變量所有題項在相應因子上的載荷均大于05,同時問卷各變量提取的平均方差(AVE) 都大于05(見表2),表示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由于本研究相關系數存在負值,采用AVE值和各潛變量相關系數的平方進行比較來測量各變量間的區別效度,從表3、表4可以看出,AVE值都大于各潛變量相關系數的平方,證明變量之間有良好的判別效度。
表3問卷一變量的判別效度[]PWZLY[]PJSLY[]PCB[]PMY[]PXR[]PFLXPH[]PZCPWZLY[]0.512[][][][][][]PJSLY[]0.145[]0.560[][][][][]PCB[]0.113[]0.098[]0.610[][][][]PMY[]0.466[]0.312[]0.448[]0.606[][][]PXR[]0.421[]0.237[]0.314[]0.325[]0.551[][]PFLXPH[]0.303[]0.156[]0.371[]0.199[]0.337[]0.514[]PZC[]0.264[]0.275[]0.323[]0. 397[]0.322[]0.472[]0.520注:矩陣對角線為AVE值,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平方值位于對角線下,下同。
表4問卷二變量的判別效度[]PWZLY[]PJSLY[]PCB[]PMY[]PXR[]PFLXPH[]PZCPWZLY[]0.518[][][][][][]PJSLY[]0.223[]0.502[][][][][]PCB[]0.256[]0.212[]0.567[][][][]PMY[]0.461[]0.365[]0.447[]0.544[][][]PXR[]0.426[]0.338[]0.483[]0.411[]0.517[][]PFLXPH[]0.197[]0.216[]0.304[]0.386[]0.351[]0.504[]PZC[]0.254[]0.231[]0.388[]0.347[]0.453[]0.416[]0.515圖2 國外網絡品牌忠誠形成機理研究模型
(三)模型擬合1.問卷一模型擬合利用AMOS170軟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對預設模型進行擬合,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到網絡消費者信任、網絡品牌感知成本到網絡消費者信任的路徑系數對應T檢驗均不顯著,根據擬合規則,依次刪除網絡品牌感知精神利益到網絡消費者信任、網絡品牌感知成本到網絡消費者信任的路徑,構建模型進行再次模型擬合,最后得到擬合指標較好的最終的結構方程模型,如圖2所示。從輸出結果看,多變量正態性檢驗(Multivariate)峰度系數為1744,CR值為0308,小于196,表明變量服從正態分布,擬合結果是可靠的。從各項擬合指數(見表5)可以看出,χ2 /df為1686,介于1和2之間,RMR=0043,小于005的最高上限,RMSEA =0057,小于008的最高上限,其他各項擬合指數均好于標準值, 顯示模型擬合良好。2.問卷二模型擬合利用AMOS170軟件對預設模型進行擬合, 從輸出結果看,多變量正態性檢驗(Multivariate)峰度系數為6543,CR值為1155,小于196,表明變量服從正態分布,擬合結果是可靠的。從各項擬合指標(見表6)可以看出,χ2 /df為1044,介于1和2之間,RMR=0037,小于005的最高上限,RMSEA =0048,小于008的最高上限,除AGFI值略低于標準值09外,其余各項擬合指數均好于標準值,顯示模型擬合良好。
表5問卷一路徑系數及擬合指數通過假設[]路徑[]標準化路徑系數[]T值[]擬合指數H1a[]PWZLYPMY[]0.275[]2.826**[]χ2 /df = 1.686;RMSEA =0.057H1b[]PWZLY PMY[]0.108[] 2.752**[]GFI=0.926; AGFI=0.901H2a[]PJSLY PMY[]0.174[]2.895**[]IFI= 0.947;NFI=0.929;CFI=0.935H3a[]PCBPMY[]-0.253[]3.770***H4[]PMY PZC[]0.192[]2.195*H5[]PXRPZC[]0.270[]3.027**H6[]PFLXPH PZC[]0.484[]2.681**注:*表示p
圖3 自主網絡品牌忠誠形成機理研究模型
表6問卷二路徑系數及擬合指數通過假設[]路徑[]標準化路徑系數[]T值[]擬合指數H1a[]PWZLYPMY[]0.186[]3.369***[]χ2 /df = 1.044;RMSEA =0.048H1b[]PWZLYPXR[]0.227[]2.044*[]GFI=0.936; AGFI=0.896H2a[]PJSLYPMY[]0.191[]3.005**[]IFI= 0.949 ;NFI=0.918;CFI=0.945H2b[]PJSLYPXR[]0.177[]2.779**H3a[]PCBPMY[]-0.354[]3.995***H3b[]PCBPXR[]-0.382[]2.027*H4[]PMYPZC[]0.217[]2.886**H5[]PXRPZC[]0.355[]3.253**H6[]PFLXPH PZC[]0.318[]2.971**注:*表示p
六、結論與啟示(一)研究結論實證分析發現,網絡品牌忠誠的形成是消費者理性價值驅動和非理性偏好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國外網絡品牌,網絡忠誠的直接影響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消費者非理性偏好(0484)、消費者信任(0270)、消費者滿意(0192),消費者非理性偏好對網絡忠誠有關鍵影響;而對于自主網絡品牌,網絡忠誠的直接影響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消費者信任(0355)、消費者非理性偏好(0318)、消費者滿意(0217),但它們在影響程度上差別不大。在消費者價值和關系質量上,兩類網絡品牌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別。對于國外網絡品牌,消費者滿意的直接影響因素為感知物質利益(0275)、感知成本(-0253)、感知精神利益(0174),消費者信任的直接影響因素為感知物質利益(0108),感知精神利益、感知成本對消費者信任沒有直接影響;而對于自主網絡品牌,消費者滿意的直接影響因素為感知成本(-0354)、感知精神利益(0191)、感知物質利益(0186),消費者信任的直接影響因素為感知成本(-0382)、感知物質利益(0227)、感知精神利益(0177),消費價值中的感知成本因素對關系質量相對重要。(二)研究啟示與展望在應用方面,本研究對企業實踐的啟示在于以下幾點:首先,消費過程中的非理性偏好在網絡品牌忠誠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在網絡營銷活動中應該關注它、研究它,運用各種策略來影響消費者的非理性偏好,使之向有利于企業營銷活動的方向發展。如利用網站獨特的框架流程和內容布局,培養消費者的視覺慣性;針對消費者的從眾心理,積極發揮各種輿論導向作用等。值得注意的是,非理性思維作為一種判斷方式,存在有利和有弊兩面性,企業應不斷關注和分析非理性因素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或利用,或規避,使之在品牌忠誠的形成中發揮良性作用。其次,對于自主網絡品牌,降低感知風險、增強消費者信任是品牌忠誠形成的關鍵。相對于國外網絡品牌大多是傳統名牌在網絡上的延伸,可以利用和繼承自己傳統品牌的形象和聲譽,自主網絡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更為陌生,所以對于自主網絡品牌來說,構建一個卓越的網絡品牌形象和價值規范更為重要。企業應始終如一地兌現對客戶的承諾,樹立誠信的形象;積極地與消費者展開互動交流,有效減少消費者的不確定性,以降低感知風險,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最后,對國外網絡品牌的研究發現,非理性偏好作用最大,而消費價值對關系質量影響較小,可能是因為傳統環境下形成的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關系會形成一種印象慣性,進而對網絡關系質量與網絡忠誠產生影響。因此,我國企業在與國外網絡品牌競爭過程中,要摒棄采用低成本的競爭戰略,從消費者認知角度發掘更有效的競爭渠道。本研究將網絡品牌分為自主網絡品牌和國外網絡品牌兩種形式,比較分析了兩類網絡品牌忠誠的形成機理,探討非理性因素在網絡品牌忠誠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同時,本文中非理性因素的理論研究還有待完善,如非理性偏好的前因和觸發機制、非理性偏好與關系質量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非理性因素中的負面因素對網絡品牌忠誠的影響等,這些都值得在未來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Balabanis G,Reynolds N,Simintiras A. Bases of E-store Loyalty: Perceived Switching Barriers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2):214-224.
[2] Thosrten H,Langer M.Modeling and Managing Student Loyalty: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lationship Quality[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1,3(4): 331-344.
[3] Frederick F,Reichheld.Learning from Customer Defec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2):56-69.
[4] Keiningham T L, Vavra T G, Aksoy L.Loyalty Myths[M].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 2005.
[5]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梅清豪,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Thaler R H.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1985,4(3):199-214.
[7] Zeithaml V 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52(3): 2-22.
[8] Gronroos C.Value-driven Relational Marketing from Products to Resources and Compet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7,13(5): 407-419.
[9] Crosby L A,Evans K R,Cowles 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Influ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3):68-81.
[10]Morgan R M, Hunt S D.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3):20-38.
[11]馬爾薩斯.人口原理[M].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2.
[12]Leibenstein H.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56(3):392-415.
[13]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 1979,47(2):263-291.
[14]赫伯特•西蒙.管理行為[M]. 詹正茂,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15]保羅•阿爾布.經濟心理學[M].符錦勇,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2.
[16]Jarvenpaa S, Todd P A. Consumer Reaction to Electronic Shopp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1997,1(2): 59-77.
[17]Eighmey J. Profiling User Responses to Commercial Website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97,37(3): 59-66.
[18]Lee Jae-Nam. The Contribution of Commitment Value in Internet Commer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2003(4): 39-64.
[19]Yang Zhilin,Peterson R T.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The Role of Switching Costs[J].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04,21(10):799-822.
[20]Sung-Joon Yoon.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rust in On-line- purchase Decis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2,16(2): 47-63.
[21]姚公安,覃正.消費者對電子商務企業信任保持過程中體驗的影響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1):99-107.
[22]宋曉兵,董大海. 互聯網環境下關系價值對顧客忠誠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09(7):944-951.
[23]Kristof D W,Gaby O S.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 Retailer′s Relationship Efforts on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3,10(2): 95-108.
[24]Aaker D A, Joachimsthaler E.Brand Leadership[M].New York:The Free Press,2000.
[25]蘇勇,陳小平.品牌通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6]Oliver R L.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M].New York: Irwin McGraw Hill, 1997.
[27]張雄.市場經濟中的非理性世界[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1998.
[28]Smith E R. Seven Steps to Building E-loyalty[J].Medical marketing and Media,2001,36(3):94-102.
[29]彭臺光,高月慈,林鉦.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 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J].管理學報, 2006(23):77-98.
[30]侯杰泰.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Cyber-brand Loyal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Self-brand and Foreign Brand QI Xin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32, China)
(一)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在許多領域都得到應用,促進許多新興事物的出現、傳播與普及。網絡語言若離開信息技術,將難以得到普及,為人們所熟知。目前,網絡語言在人們的生活中占領著重要位置,很多人平時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都用到了網絡語言。他們有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靈感受,有的則是利用網絡語言的言簡意賅表達自身驚奇、崇拜的感情等。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這句網絡語言就是出自一個小學生的作文,通過大眾媒體等途徑得到了傳播,最終為人們所熟知。
(二)特征
網絡語言特征眾多,將漢語與英文相結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方式能夠將特定的意思通過言簡意賅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年輕人經常使用的一句話“I服了you”,通常情況下用來說明自己認為對方的一些話或者行為顯得很笨拙,卻運用這種英漢結合又充滿反語意味的形式說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此外,網絡語言也存在使用諧音的情況。通過諧音表達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你爸媽造(知道)嗎”“粉絲(fans)”等。使用諧音式的網絡語言可以給人一種詼諧的感覺,又能較好地表達說話人的意圖。
二、網絡語言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各類事件的播報是網絡語言產生的主要原因。網絡語言在網絡中得到傳播,通過信息技術得到普及。網絡語言能夠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表達說話人的特定含義和心靈感受,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喜歡將網絡語言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有很多網絡語言逐漸被運用到語言文學中,這主要體現在語文的作文題目中。有很多老師在出題的時候都會用到網絡語言,借此來表達自身對網絡語言的看法。而且也可以傳達一定的教育意義,體現出一定的社會深意,在無形之中教育年輕一代的學生,讓他們懂得網絡語言的利弊,正確地使用網絡語言。網絡語言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也應該將此與漢語言文學區別對待,減少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負面影響
網絡語言具有暗諷、自嘲等諸多內涵,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之中能夠通過網絡語言一針見血地表達自身的觀點與感受。它的負面影響在于,現在有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使用網絡語言,沒有區分清楚漢語言文學和網絡語言的差別,在漢語言文學中穿插使用網絡語言,這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漢語言文學的水平下降,無法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而且現在的年輕一代往往對新事物有著極大的熱情,對漢語言文學的熱愛程度變低,這既不利于年輕一代語言素質的提高,又不利于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三、如何正確看待網絡語言
(一)取其精華
網絡語言是根據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通過大眾媒體得到發展與普及。在網絡語言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可取之處的。它對人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且在語氣上面顯得更加生動詼諧。正確地看待網絡語言,就要懂得分辨網絡語言的精華和糟粕。切忌一味地模仿任何性質的網絡語言,丟棄漢語言文學的精華。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文化良莠不齊,人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正確分析網絡語言的好處和弊端,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網絡語言,同時也不能放棄對現代語言文學的誦讀。
(二)杜絕使用落后的網絡語言
關鍵詞: 網絡語言 高職語文教學 影響 應用
隨著電子計算機和移動上網介質的廣泛使用,以及互聯網服務的不斷發展,人們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學習、購物、休閑娛樂、獲取資訊等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由此產生了花樣繁多、良莠不齊而又應用廣泛的網絡日常用語或網絡流行語。網絡語言廣泛融入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特別是年輕學生的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
1.網絡語言及其特點
1.1網絡語言的界定。
狹義或者原始意義上的網絡語言主要是指計算機網絡編程和編輯語言,是一種計算機網絡行業專業術語或名稱,如HTML(超文本語言)、Visual Basic(一種編輯語言)、Script(腳本語言)、Perl(實用摘錄和報告語言)等。這種意義上的網絡語言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邏輯結構,其專業性強,應用范圍較小。
廣義或者日常意義上的網絡語言是指人們在計算機互聯網上進行交流溝通、休閑娛樂等各種活動而形成的具有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語和書面用語特征的表達方式,如用“偶”表示“我”,用“88”表示“再見”,賣家稱買家為“親”,等等。這類網絡語言種類繁多、方式各異、充滿活力。隨著網絡的普及,其應用日益廣泛,已不僅僅局限于在互聯網上使用,在報刊媒體上,甚至在人們的日常對話中也屢見不鮮。本文所指的網絡語言,主要是這個層面上的。
1.2網絡語言的特點。
網絡語言主要有以下特點:(1)網絡語言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除傳統漢字形式外,還借助符號圖形、數字、諧音、英文縮略簡稱等形式,如用“1314”表示“一生一世”,用“3Q”表示“謝謝”等。(2)網絡語言一般較為生動形象,如“T…T”形象表現了流淚的模樣。(3)網絡語言一般較為詼諧幽默,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人們可以自由地運用各種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由此催生了夾雜各方、舉一反三、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如由“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對應造句“不要迷戀姐,姐讓你吐血”等,令人忍俊不禁。(4)網絡語言較為簡約明快,如用“GG”表示“哥哥”,“B2B”表示“企業對企業”,便于在鍵盤上書寫。5.網絡流行語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如“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一句以病毒傳播的方式在幾個小時之內傳遍整個互聯網,而某小學生作文里的一句“累了,感覺不會再愛了”引發了無數人熱捧,并催生出了諸多造句,成了娛樂現象。6.網絡語言從虛擬走向現實,如曾因某而迅速躥紅的“俯臥撐”一詞,催生出類似“房價不是在跳水,而是在做俯臥撐”等廣告流行語。
2.網絡語言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利弊
2.1網絡語言對高職語文教學的有利影響。
第一,網絡語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網絡語言幽默詼諧、隨意性強、簡單明了的特性契合了現代高職學生展示個性的心理需求,迎合了他們叛逆而追求時尚的心理和接受性強、敢于創新的性格特征,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網絡語言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更激發了他們探索語言現象和規律的興趣。
第二,網絡語言為高職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作為一種正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語言現象,網絡語言形式靈活多樣,傳播迅速,廣泛使用,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語言創造和應用熱潮,為高職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如網絡上的“凡客體”、“淘寶體”、“咆哮體”、“甄嬛體”等各種流行文體,還有經常在網絡上上演的造句熱潮,都成為高職語文教學課堂中生動有趣的例子。
第三,網絡語言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嚴肅性的報刊媒體偶爾使用網絡流行語時,常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廣泛討論,并因此贏得大多數網民的好感,這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網民對網絡語言的認同感需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網絡語言舉例或分析,容易被學生認為是對他們所熟知的語言的認同,拉近了師生距離。
2.2網絡語言對高職語文教學的不利影響。
第一,網絡語言不利于學生對語言規范性的學習。網絡語言中存在大量的不合語法規范和語法變異的現象,如“很man”、“激動ing”等表達方式。此外,網絡語言還存在用圖形和符號充當語法功能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對語言規范的學習和掌握,這給高職應用型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第二,網絡語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網絡語言中的隨意替代容易引起誤解和語言混亂,為顯示個性或出于方便輸入考慮,網絡語言中存在大量的別字或錯字,給人們的理解帶來困難,如“杯具”對“悲劇”的替代,“醬紫”對“這樣子”的替代,“神馬”對“什么”的替代,等等,把錯別字當正確詞語使用,造成語言混亂,給人們的理解造成了困難,不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和運用。
第三,網絡語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流行文化,既有精華更有糟粕,在網絡中,同樣存在大量的暴力語言或污穢語言,如“腦殘”、“2B”等,這類粗俗語言的流行和廣泛使用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3.網絡語言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1運用網絡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恰當使用網絡語言,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得到學生的認同,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教師為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引用網絡語言“每個人都要積極‘跟帖’,不能只是‘打醬油’”,對學生的表揚以“給力”代之。教師對網絡語言信手拈來,運用自如,不但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敬佩,而且能給學生樹立靈活運用語言的榜樣。
3.2借助網絡語言增強學生的語言規范意識。
各類公文和應用文寫作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的側重點和重要部分。公文和應用文詞句表達要準確,對語言規范性要求很高。網絡語言的隨意替代、錯字別字、有意曲解、語法混亂與此剛好相反。教師可以借助對網絡語言的分析對比,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規范語言,增強語言規范意識。
3.3運用網絡語言激發學生的語言創新熱情。
創新是網絡語言最大的特點,不管是符號創新還是組合創新或舊詞新用,都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或使人忍俊不禁,或令人對其妙用贊嘆佩服,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教師可通過對網絡語言創新分析,引導學生探索語言的創新和使用。例如對“囧”字熱潮的分析,對各類造句熱潮的解讀和跟蹤,等等,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語言運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總之,網絡語言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語言的流行對高職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不斷深入,網絡語言既對高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挑戰和沖擊,又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注意規避網絡語言的不利影響,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語言為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曉蘇.當代網絡語言的特點及流行的文化原因[J].學術探索,2012(5).
【關鍵詞】社交軟件;積累;忘字;淺嘗輒止;網絡詞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1-0133-02
據權威網站調查,有超過一半的中小學生寒假時間都花在運用社交軟件進行手機聊天上,并且討論的70%都是與學習無關的話題。長時間地將時間花費在手機上,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筆者身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從語文學習的四個維度來談談社交軟件對中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
一、識字寫字與提筆忘字
學生運用社交軟件可以進行聊天、查看每天的動態信息。對于還在識字寫字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常常利用社交軟件聊天打字,對其拼音的訓練以及文字的積累都有著很大幫助。但是其給人方便的同時也加劇了提筆忘字的情況。
1. 積累語言文字
社交軟件是學生手機電腦軟件中用得最頻繁的軟件之一。這些軟件功能多樣,除文字聊天外,更是集新聞、娛樂、語音、視頻功能等于一體。就拿微信來說,刷刷“朋友圈”,看看別人分享的新鮮事、文章、圖集、視頻……內容豐富多彩。在充斥著文字的聊天軟件中,也是一種對學生“三觀”的改造過程。逗趣的語言可以增加學生的幽默感,深沉的語言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優美的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偶爾看看別人的人生經歷又吸取了經驗教訓……能夠喚起學生們情感共鳴的文字,自然也就印象深刻。
2. 加劇提筆忘字情況
屏幕輸入的方式看似解放了雙手,不需要一撇一捺地著緊用力,只需輕輕點點,實際上也是“解放”了大腦,使得我們真正寫起字來感到生疏,尤其是一些不常見的字,更是加劇了這種提筆忘字的情況。而中小學生們的社交軟件運用也是得心應手,日記、心情、備忘錄都是以“狀態”的方式呈現。如果用屏幕輸入的方式代替了手頭表達,長此以往,對那些還在識字寫字階段的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學生最好對日記、隨筆、備忘錄這些有條件手寫就手寫,既鍛煉了寫字能力,也緩解了這種提筆忘記的情況;對熱愛書法的學生來說,更是一種鍛煉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3. 辨不清楚四聲和筆順
漢字有音調有筆順,似乎我們運用起社交軟件來,根本不需要顧及這些,拼音輸入的方式根本不需要為這一問題而煩惱。可是,當前的學生不得不面對各級考試,而語文考試得第一題都是字音題!如“下列字音沒有錯誤的一項是……”“下列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問法雖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考察字音或音調。這對于習慣用打字軟件查字詞的同學也是頗具挑戰。
還有一個拼音輸入帶來的就是漢字的筆順問題。平時練習中也幾乎沒有筆順這類題目,這種倒筆順的習慣一旦養成,對文化傳統的影響就大了,尤其是對立志做教師的學生影響可就大了。
二、快餐式閱讀的利與弊
社交軟件風靡的同時,快餐式閱讀也盛行起來。“快餐式閱讀”是指只是通過事物的表面去觀察事物,不求甚解;它甚至排斥思考,排斥想象,只需要在短暫的時間內了解一些東西而已,從而陷入浮光掠影的浮躁之中。如今,通過社交軟件,快餐式的閱讀已滲透給了還在處于成長學習階段的中小學生們。
1. 明顯增加信息量
快餐式閱讀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瀏覽”,它使得閱讀變得越來越輕盈和豐盛。電子產品的出現,讓我們只需手指一動,各類信息唾手可得。快餐式閱讀將每天的新鮮事、熱點新聞都以精簡的語言、大量的圖片、新奇的視角、極端的評論紛紛送來,以奪人眼球。它不需要我們思維的輔助,就能填充大腦中暫時的空白狀態,給人以適當消遣,來博得人們輕松一笑。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快速獲取信息的方式。茶余飯后,大家利用手機瀏覽最新的信息,既緩解了學習壓力,也增長了見識。微博上的時事熱點,更是成為學生討論的焦點。學生想要獲取什么信息,只要輕輕一點,相關話題便會一擁而至,讓人眼花繚亂。語文學習更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相對于每學期二十幾篇課來說,手機能夠接觸到的閱讀真是浩瀚無邊。如果能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日積月累,學生定會受益良多,勢必會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有巨大幫助。
2. 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現在閱讀已經不拘泥于紙質書稿,快餐式閱讀儼然已成為一種趨勢。雖然快餐式閱讀短暫的時間內就能獲得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即使有光鮮的包裝:精美的圖片、博人眼球的標題……但也無法掩飾它內在的空洞與蒼白,無法描繪生活的本色。如果經常閱讀這類文字,會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維、判斷的能力,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毫無幫助。此外,在課外閱讀時,學生也只注重故事的情節,談不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更別提語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和審美趣味。青少年長期受這種“輕閱讀、淺閱讀”的影響,難免會變得浮燥起來,無法靜下心來安心閱讀。即使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們也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所以,對于急需補充精神營養的中小學生來說,快速的閱讀、海量的信息無法承受訓練語感,提高語文素養之重。倘若閱讀淺薄化、快餐化、功利化在全社會蔓延,勢必會造成整體國民文化水平的“營養不良”。因此,深層次的經典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三、會寫與不會寫的矛盾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快餐式閱讀的影響下,學生能迅速接觸到很多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案例支撐,使文章更有說服力。但是前面也說到,學生們通過社交軟件看到的也只是表面空洞淺薄的網絡語言,寫作起來達不到深度,缺乏內涵與美感,因此就產生了一種會寫與不會寫的矛盾。
1. 迅速反應能力的自我培養
由于一些自媒體、營銷號、公眾賬號往往喜歡利用新穎醒目的標題來吸引閱讀量,“微博”“說說”的字數限制更是使得內容言簡意賅,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閱讀到很多內容,接受大量信息。更何況現在的作文出題大多圍繞時事熱點話題,讓學生談談看法。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就在刷刷“微博”“朋友圈”的同時也了解了很多實事,積累了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以備不時之需。所以,社交軟件也是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寫作靈感,培養學生對寫字題材的反應能力。筆者也常鐘情于看微信訂閱號里的文章,寥寥數字加上精美的配圖就能讓人身臨其境。但是,對于還在身心成長的中小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的卻是娛樂八卦新聞或是一些極端評論,處于對事事好奇的年紀,青春懵懂的他們有時候也會分不清善惡美丑。因此,教師要做好對其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防止網絡上錯誤的觀念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 網絡語言的負面影響
網絡語言根植于傳統語言的母體,它是網絡時展的產物。與傳統語言相比,其個性鮮明、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表達效果受到學生的力捧。但是其中的另類語言不僅不符合語法規范,也不符合對寫作的表情達意的要求,且缺乏內涵與美感。學生們使用社交軟件聊天的時候,常常有詞匯濫用、語法的混用的情況出現。例如“忒好”“很女人” “郁悶ing”等,并存在大量使用數字、字母諧音借代文字的情況,例如“TMD”“BT”“886”等等。這些網絡流行語言不僅會對中小學生書寫習慣產生不良影響,也會影響其身心健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這就需要學生正確地表情達意,能夠立意準確。文字是表情達意的載體,寫作就是要抒發內心情感,要能夠寫出打動人的語言。但是受網絡上的快餐文化以及粗俗語言的影響,學生更傾向于用網絡語言表達自己,他們的習作難免會顯得立意淺薄、審美偏差。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糾正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壞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對標點符號的忽視
最后一點需要強調一下的也是社交軟件聊天帶給學生們的壞習慣,那就是標點的正確使用問題。標點符號是現代書面語里的有機部分,起著語言輔助作用,表示停頓、語氣和句子中某些詞句的性質,幫助理解語句。學生可以在社交軟件上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簡單溝通,對標點符號的用法拋之腦后,更有甚者為不標明標點,直接空格代替。殊不知這樣的打字習慣對學生的現實寫作也產生了影響,使得學生對于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漸漸淡忘。因此,教師在學生們的日常寫作訓練時,就要時時注意糾正學生使用標點的習慣,切勿將網絡聊天的壞習慣帶到現實寫作中來。
四、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影響
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是學生謀取職業、走向社會的必備技能。社交軟件也為學生日常的口語交際架構了一座橋梁,學生可以足不出戶,還通過群聊視頻、語音,就可以如同面對面似的交談起來。
1. 日常交流的便捷
社交軟件上豐富的表情、動態圖片,比現實中聊天有趣得多,而且其匿名的方式,使得學生想說就說,無所忌憚。此外,教師也可以上傳視頻在社交軟件上,讓學生們一起觀看討論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家長不在家時,也可以通過與孩子視頻知曉孩子的動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家長多和學生口頭互動,在沒有條件面對面交談時,跟學生作語音、視頻互動也是對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因此,社交軟件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創造了條件,方便了學生的日常交流。
2. 現實生活中的沉默寡言
方便交流的同時,網絡上的粗俗鄙陋的語言也不斷地灌輸給了學生。在微博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中小學生通過匿名聊天的方式用粗暴的語言宣泄平時學習生活的壓力和不滿,樂此不疲。許多現實中不敢說的話,在網絡上也有恃無恐地肆意妄言。這樣的聊天方式似乎可以獲得比現實中說話獲得更多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交流。但是長期沉迷于網絡交流,與現實隔絕,會使學生的性格變得孤僻、少言寡語。許多學生在網絡聊天中很活躍,在現實生活中卻沉默寡言,不愿與教師、家長以及同學溝通。在語文課上,不愿積極發言,或者無法用口頭語言準確表達;但一回到網絡上,立刻又回到奔放活潑的狀態。因此,語文教師需要經常與此類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舉辦一些班級活動促進師生友誼,讓其感到現實生活中的美好。
社交軟件是現代人交流的必備品,中小學生若能妥善利用其優勢,對他們的語文學習的幫助也是指日可待的。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社交軟件,教導其切勿沉迷其中。同時,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經典名著,與社交軟件帶來的優勢相輔相成,安定學生浮躁的內心,獲得真正有意義的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