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在職學習計劃

      在職學習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職學習計劃

      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術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各種先進的教育科技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和逐步完善。計算機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且在多數學校積極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作為主要的教學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的活動,即利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師執行教學。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摸索,在電化教育研究的基礎上,本人對計算機輔助教育教學有了一些初淺的看法和認識。在學習、活動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是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各方面潛能。通過計算機的實踐運用可以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文化情境,充分調動每一個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增強學習興趣,使孩子們在妙趣橫生的新型環境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并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在優勢。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孩子們進行形象生動的演示,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識記能力,正因為有了正確的依據、原則的指導,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通過動態的形象、優美的畫面、動聽的聲音、婉轉的歌唱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等等內容把孩子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的最有效途徑,其中融合了濃濃的情誼,美好的向往,更是情誼、趣味、知識相融合相統一的完美結合體,教師運用計算機制作出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情景,很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有效激發孩子們的各種興趣,這樣會得到很好效果,而且非常便于小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成功識記。實施教學時,教師隨時可以切換到活動所需的界面,調出有用信息,而傳統教學中教師只好點著圖片對同學們講說,其生動程度和實踐效果是過去無法企及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形象生動的演示,比較容易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從而達到很好的識記效果。所以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輔助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有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

      二、信息技術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教學實踐證明,課程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好的課件設計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義務教材內容的完成。一切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從實踐中總結發展起來的,但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存在著一些不足,需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因地制宜地適時改進。對小學生來說,如何有效激發興趣是至關重要的,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為孩子們創設生活化情境,以趣味性極強的動態視聽感覺、多彩的畫面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安排的一切學習活動往往是他們樂于學習的主要動因。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們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是靠后天培養起來的,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的需要而引發的,而計算機的有效運用正好能使這些因素得到進一步優化,往往最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各種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恰恰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給孩子們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如果學生實踐時缺乏可操作性,那結果就是浪費教師學生的精力和寶貴的時間,更可怕的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僅僅靠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在課外進行實踐練習,一堂課不可能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去探究,使信息技術實踐活動突破教學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空間的束縛,這樣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信息技術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名優秀的工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調節能力,其隨機應變的能力,往往就表現在善于正確處理一些隨機、突發事件上。應變能力,是一種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主客觀條件,隨時調整個人行為的能力。一個人的應變能力,是建立在科學判斷基礎上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一個人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善于從表面“平靜”中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審時度勢地作出機智果斷的應變。一個具有應變能力的人,不因循守舊,善于從實踐中總結規律,對已取得的成績,不滿足,不陶醉,能透過成績找差距、挖隱患。自身應變能力高的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事沉著、冷靜,處理事情果斷、準確,而不是緊張和莽撞從事,在發現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時,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法、方式難以實現時,能夠急中生智,臨場作出新的方案,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應變能力可通過加強實踐來逐步提高,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努力去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本身就是增強應變能力的過程。教育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做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鼓勵,注意改變那些不好的習慣,也有助于培養良好的應變能力。

      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信息化;信息化教學設計;職業教育;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專業思想的指導下,通過互聯網和信息化平臺組織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于職業教育教學的興趣和培養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社會能力實踐。網絡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的主流,對于高職教育教學事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對于培養實用型的人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古板方式,信息化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支持,運用高科技現代化設備對所講課程知識進行統籌的分析講解。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不僅僅是提高了高職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打開了高職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新篇章。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政策導向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2010年7月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獨列為一個章節,針對基礎設施、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三個方面做出具體的要求。在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針對信息化教育印發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的頒布,可以說將信息化教育推到一個時代的浪尖,成為信息化教育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的5月,教育部又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從而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即落實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升職業教育的電子政務能力、數字化校園以及人才信息素質的培養。通過國家相關文件的出臺,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于職業教育信息化設計的重視,教育部也不斷出臺新的文件對于信息化職業教育進行革新和保障。對于我國而言,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推廣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國家、各相關教育部門、職業院校、教師等多方聯手,共同開啟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時代。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符合國家教育的素質要求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耙詫W生為主”的人文精神追求是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職業教育中,充分地調動各種人力資源、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指導,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自身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2.多種教學模式的配合

      信息化職業教育課堂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是將教學目標分散化組合成多種活動單元,通過活動化的信息教學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以“任務”進行學習、以“目標”進行探索,形成多種信息化的職業教育模式,例如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資源分享式學習等。注重因材施教,對于特殊的學生進行特殊的對待,調動學生的信息化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轉變角色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中,教師處于被動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教師要合理地轉化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指揮者變為課堂的觀察指導者,在信息化的職業教育課堂中,善于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應機而變,掌握好整個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整體性,這個整體性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活動類型、教育評價等方方面面。教師在課堂中要協調組織,而不是一味地講課,進行自我知識“表演”。教師還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信息化職業素質,拓展自我視野。

      4.教師與學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識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時代,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意識,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接受新的知識革新和技術變化,教師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例如,Office辦公室軟件技術、網頁IE瀏覽、電子郵箱的使用等。

      5.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將職業教學目標與各種多媒體信息設備結合起來,進行多媒體的信息展示,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將職業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創新、新穎、有趣的環境中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對于教學目標和信息化多媒體技術而言,兩種的結合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包容關系,在進行信息化環境整合時就已經將多媒體設備進行了優良整合,在這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進行了職業教學知識的傳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活動的啟發者和控制者已經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本人。學生通過自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理解,自主地選擇職業教育知識。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職業教育的完美結合,不僅優化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而且對于信息化教學設計有著推動性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學和教學設計理念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通過網絡和多媒體對于職業教育進行輔助化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在于教學,一切都是為教學服務,不論是網絡化的推廣還是多媒體的靈活運用,都是為教學創造便利,如果信息化教學脫離了教學本身,那么它就毫無意義可言;對于信息化教學設計來說,其重點內容就是信息化的推廣,與傳統的教師口教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解放教師的職業固定,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角色轉變,由指揮者變為引導者,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指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采用以“探究、合作、自主”為主要的課堂學習方式。當代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平臺在教育中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目標,教師轉變了以前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充當指引者、統籌者、分析者、審閱者的角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探知自己喜歡的知識,教師再加以引導指揮,在無形中將知識進行內化,改變了枯燥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創新式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學習,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當然這種創新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課本就是世界的弊端,使得學生有更多的精力了解課外知識,從課外汲取課本上根本學習不到的知識,也可以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使每個學生個體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

      四、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發展策略

      1.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課堂角色已經充分地轉變,學生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因此信息化教學計劃應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合理安排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化設計情景,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于課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2.轉變教師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將“終身教育”奉為信念這是首要的準則,其次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模式上多下功夫、花費精力和時間,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學識完善,多進行職業教育專業知識的進修,開拓多元化職業教育知識角度的視野,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創新。最后,高職院校及院校老師還應該通過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展示比賽做好信息化職業教學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網絡職業教育學習氛圍,讓高職學生體會到網絡職業教育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3.加強學校師資力量

      要使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構建中,高職院校就要加大對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投入,及時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的信息庫和資源庫,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補充最新的資源和訊息,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豐富專業職業教育知識。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于職業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只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實踐素質能力增強,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學更好地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之中,才能轉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

      4.優化教學方案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組織多種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將學習的內容與信息化設備配合使用,通過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教學方案的優化,不僅可以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將學生帶入信息化的課堂,通過多媒體設備了解更多的職業教育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感。

      5.完善學習評價體系

      信息技術設計環境下的職業教育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互評體系。在評價主體改變上進行完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形成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計劃的評價體系完善,不僅能夠使學生和教師有階段性的目標和總結,還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將信息化教學與職業教育教學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將教學模式多元化,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新道路,為以后職業教育事業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當然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的構建中并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高職院校多方聯動共同優化和完善,盡職盡責,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孫玥 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欣,楊澤偉.關于職業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討[J].教法展臺,2014

      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第3篇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到各個領域,教育信息化已普遍被大家認同,并廣泛應用到大、中、小學等教育的各個階段,其中高職教育的信息化近年來發展迅速。信息化技術不僅是院校教師教學的工具,而且是學生獲取信息、自主學習、培養綜合職業能力、提高認知活動效率的手段。

      二、高職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必要性

      1、國際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影響

      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信息革命,人們已經從最早的對電腦及網絡知識一竅不通到現在的上至80高齡的老人下至幾歲大的孩子都能輕松在互聯網上漫游,網絡帶給人們的作用已不容忽視,網絡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到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高職教育信息化從起步到應用也日益廣泛。

      2、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現代教育和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有了根本上的區別,老師在課堂上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和教學視頻,能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更加直觀易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運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條件,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最基本的要求。

      3、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備條件

      信息化應用水平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目前自動化辦公、教務管理、學生信息查詢、校園一卡通、網絡授課、遠程教育、電子課堂、電子圖書館、模擬仿真教學等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都極大提高了高職學校的教學及管理水平,正逐漸取代傳統的高校教育信念。

      4、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信息化教學,教師從傳統的繁重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得教學質量也有大幅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教學資源平臺獲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擴大提升個人的知識面,教師通過對各信息資源平臺綜合運用技術的掌握,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三、信息化技術在現代高職教育中應用

      1、多媒體教學系統

      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載體,綜合運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影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并根據教學要求把這些信息進行有機組合后通過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從而完成教學或實訓過程。多媒體教學由于具有課程內容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承載課程信息量大、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難點易于講解掌握等優勢,現已被各高校廣泛使用,而且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對多媒體設備進行遠程管控,便于在第一時間掌握多媒體系統的運轉情況和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2、教務管理系統

      建設教務管理系統,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系統進行網上成績錄入、成績匯總與分析。學生可以通過個人帳號登錄,遠程進行成績查詢和網上選課。改變了以往手工操作帶來時間和成本的巨大浪費,極大提高了教師在考試后進行成績評定的工作效率,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查詢自己的考試成績,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原本復雜的選課流程得到簡化。

      3、構建教學資源平臺

      通過構建教學資源平臺,為師生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服務的支撐平臺,可以支持教師與學生進行網上互動式教學活動,能向學生提供網絡輔助學習支持功能。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瀏覽所選課程相應的課程輔導材料,進行網上提問、在線測試、討論式學習等,同時可以向教師提供網上教學支持功能,教師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選課課程信息、布置作業、制作課件、網上答疑、在線測試、討論式學習、并永久保留各項網上學習痕跡和各項統計消息等,其中內置豐富的教學共享資源具有拓展教學空間,擴大師生視野的作用。

      4、高清自動、手動一體化錄播系統

      建設高清自動、手動一體化錄播系統,可完成課堂教學場景的自動高清錄制。其中錄播主機系統采用嵌入式一體化硬件設計,集錄制、直播、點播、遠程導播控制功能為一體??蓪崿F網絡中控遠程開啟管理錄播系統,能錄制多流、單流、單流多畫面、畫中畫等多種模式的課件,錄播過程中可實現準確自動定位,教師和學生無需佩戴任何感應設備,并可以自動切換教師、板書、學生、教學電腦等教學場景,教師可通過安裝于講臺上的控制面板實現“一鍵式”自動直播/錄制,同時具有暫停和鎖定VGA圖像等功能。錄播完成后可以將錄制生成的視頻文件通過手工和自動的方式上傳到點播服務器,并在后臺管理系統中生成點播列表,經過授權的終端用戶通過IE瀏覽相應的文件。此外,還可以通過IP網絡將課堂內容包括音頻、視頻以及計算機屏幕等課堂內容直播出去,客戶端通過IE瀏覽器即可直接收看直播課堂內容。

      5、視頻點播系統

      視頻點播系統可以對校內外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及視頻課件服務,學生通過視頻點播平臺在線進行課程學習,由于視頻教學資源具有集聲音、圖像于一起的優點,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在課后進行重復學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同時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調用視頻課件,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6、網絡實訓教學平臺

      網絡實訓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所需要的模擬實訓實習環境,教師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在互聯網上共享優質的實訓教學案例及實習信息,并實現資源共享,為其他老師提供教學參考,學生可以在單臺電腦上通過網絡進行實訓操作,可以自由在網上提交作業或與老師進行交流,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和傳統的通過搭建具體實訓教學環境相比,利用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搭建的實訓教學平臺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還極大節省了教學成本。

      7、微課與幕課堂

      微課是把課程中的一個知識點、一個教學環節或課程難點通過短小的視頻教學形式呈現給學生,因其具有內容短小而精煉、教學目標明確、容易理解等特點,已逐漸成為一種新式的課堂教育。慕課(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具有課程教學內容完整、完全開放、收費低、規模大且資源豐富等優點,學生可以在線提出問題,形成在線師生互動教學。這種利用現化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形式已被越來越多高職院校重視并廣泛推廣。

      四、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優點

      1、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于環境的創設

      學生借助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可以獲取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在線課堂、遠程教育、直播教學、課件點播、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增加了學生學習環境的自主性、靈活性、學習環境多樣且不受時空限制。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利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教育模式,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步發展到在線互動學習,再到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動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不僅從感觀上學生通過眼、耳等感觀去實際感受知識,而且增加了對知識的認識速度及掌握,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

      3、個別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微課平臺,把課程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視頻教學的形式突現出來,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課本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4、互助互動,培養協作式學習

      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師生角色定位發生了改變,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發展的主體,因而有利于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可根據綜合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在一起,便于學生在交流探索中相互補充,各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5、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平臺可促使教師和學生學習更多關于信息技術軟硬件方面的相關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通過對多種形式優質課件的學習,使得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上制式化的內容,可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五、信息化技術在高職教學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1、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當教師的操作水平和應用水平不高時或準備不足時,容易出現課堂教學無法控制的局面。

      2、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教學主導的地位有所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傳授課程知識,而是培養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探索活動。

      3、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生知識水平基礎較差,自控能力較弱,在自主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對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4、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不能及時根據已構建的新型教學模式去調整原有的教學方法,使得已經搭建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沒有更好得到利用。

      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地質統計學 微量元素化學分析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P6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c)-0098-0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是半個世紀以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地球化學分支。由于同位素稀釋質譜法、中子活化分析、Ber thelot-Nernst分配定律等方法的成功應用,在多種地質過程中微量元素分配演化的定量模型得以實現,也使得微量元素化學分析被系統地應用于解決各類地質問題,成為指示巖石成因的典型標志。20世紀70年代以后,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討論從定性認識上升成為定量分析,發展方向也變成微觀、宏觀同時發展,經常需要對地球化學中的主量元素、稀土配分、微量元素等進行定量化學研究和數據分析,此時,一些相關的地質統計方法就變得非常重要和實用。在微量元素化學分析中,地質統計學的各類統計方法作為對地質客觀現象相關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提供了諸多有效的數據分析途徑。應用地質統計學對微量元素化學分析進行處理,能為研究工作取得客觀成果提供科學的定量依據。

      1 地質統計學與微量元素化學分析相關理論知識簡述

      1.1 地質統計學

      地質統計學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門數學地質學科分支,它的出現始于解決礦產普查勘探、礦山開發設計以及礦山開采整個過程中各種儲量計算和生產誤差估計問題。后來,地質統計學逐漸在油氣勘探開發、采礦、水文以及環境科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地質統計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在地質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其應用前景的廣泛性和模型計算的實用性受到地質學家的高度重視。

      1.2 微量元素化學分析

      微量元素化學分析是地球化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物質和自然體系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規律、存在形式、活動特點、控制因素及其地球化學意義。一般意義上講,微量元素是指除了O、Si、Al、Fe、Ca、Na、K、Mg、Ti這九種組成99%的地殼和地幔質量之外的80余種元素。當然,這里所指的微量元素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個體系中它可能是微量元素,但在另一個體系中卻可能是常量元素。

      1.3 地質統計學在地球化學領域的應用現狀

      近幾十年年來,地質統計學對地球化學的相關研究中起到了極大的輔助和推進作用。應用地質統計學相關統計方法能夠將大規模原始地球化學數據群體中隱藏的重要信息提煉和挖掘出來,進行分類和解釋,繼而被廣泛地應用在地質找礦、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在地球化學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化學分析等領域的研究中,豐富的地質統計學方法對圈定和評價地球化學異常、提取地球化學找礦信息常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則主要研究地質統計學在微量元素化學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2 地質統計學在微量元素化學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2.1 方法討論

      聚類分析是通過某種距離的測算將數據對象的集合分為類似的對象組所形成的若干個類,其中運用到了降維思想,在對樣品和指標進行分類,采用物以類聚的原理進行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地質找礦領域,聚類分析是研究元素在成礦活動中地球化學行為相似程度的一種有效方法,一般從數字分類角度進行分析。對于這種方法的運用,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的成果和理論進行分析和應用。R型聚類分析是聚類分析方法的一種,原理是以變量之間的相似程度為基礎,將變量分成不同級別的類。R型聚類分析是研究成礦活動中地球化學微量元素行為相似度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對某些礦石或巖樣的微量元素數據進行R型聚類分析,可以得出元素組合特征并將其分類,對元素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行判定,進一步為劃分礦化階段、成礦元素遷移和富集的判斷以及礦床成因等問題的研究提供判斷依據。

      2.2 案例研究

      通過對高松山礦區內巖礦石樣品的微量元素數據進行R型聚類分析后,可以得到圖1中顯示的分類的結果,即,在相似水平的相關系數等于15時,可以把微量元素分成7個類別,分別是:(1)W、Cu;(2)Sn;(3)Au、Ag、As、Sb、Pb、Mo;(4)Bi;(5)Hg;(6)Co、Ni、Mn;(7)Zn。這7個類別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礦床成礦具有多期次性和復雜性。從圖中還可以看出,Au不僅和Ag有著強相關關系,而且還和As、Sb、Pb相關。而Au元素與Ag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γ=2.5時它們聚成了一類,相關性比較強,同時Sb、As、Pb和它們之間都存在相關性,說明Au、Ag、As、Sb、Pb、Mo之間具有親緣關系,預示著伴隨著多金屬硫化物的形成Au 成礦并且富集。因此,我們可以以Sb、Pb、Ag、As作為礦區找金的近程指示元素。

      3 結論

      本文采用地質統計學中一類常用方法,R型聚類方法對高松山礦區的銅多金屬礦進行了微量元素組合上的分析研究。統計分析結果使我們對高松山金礦床巖礦石微量元素的數據結構的特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各元素組合具有疊加出現的特征,表明礦床成礦具有多期多階段或成礦物質多來源的特征。分析結果表明Au與Ag、As、Sb、Pb等中低溫元素相關非常大,但是和W、Co、Sn、Mn、Ni、Zn等中高溫元素之間的相關性較差。

      地質統計學在地球化學其它領域,比如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筆者認為,采用類似的統計方法對不同類數據的分析是進一步拓展地質統計學在地質科學中應用性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趙倫山,張本仁.地球化學[M].地質出版社,1988,6.

      在職學習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教學;寄宿制民族高中

      一、信息技術在寄宿制民族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1.寄宿制民族高中的現實情況

      寄宿制民族高中的學生主要是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受到生活環境及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特殊的民族性格和道德心理。他們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閱歷相對匱乏,即便是化學這樣一門與生活生產實際緊密相關的學科,也成了純理論特抽象的課程。

      2.高中時期學生心理發展的情況

      從心理學角度看,年齡在15~19歲范圍內的中學生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此過程中,感性認識的外界信息主要是靠形象思維獲取的。

      3.高中化學課自身的特點

      化學知識的傳授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有些實驗我們肉眼可以觀測到,有些實驗涉及微觀領域的化學信息,肉眼無法觀察到結果。有些實驗有毒、對身體有害,我們無法在課堂上實驗。有些實驗因為藥品價格高,無法在課堂上做實驗,無法演示給學生看。種種客觀原因,使得化學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影響教學的進度。

      二、信息技術在寄宿制民族中學化學教學中運用的優點

      1.利用信息技術做模擬實驗

      例如,在講解晶體結構、電子云和原電池原理等較復雜微觀過程時,就可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既形象、又直觀,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2.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效果,提高可視度

      例如,在實際操作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學生基本觀察不到鈉熔成小球、在液面四處游動,聽不到發出的“嘶嘶”響聲等現象,這樣就影響了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全面觀察,深入了解。如果將這一實驗從俯視的角度直接實物投影到大屏幕或是拍成錄像,上課時在實際演示后及時播放,則全班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浮、熔、游、響、紅”五大現象,可視度強,演示效果好,學生很容易接受,也可以達到教授的課堂效果。

      3.信息技術可以使復雜的化學實驗簡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縮短化學反應時間,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為化學反應時間長而無法進行課堂演示的實驗。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僅僅是輕描淡寫一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體會。而今,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可以“調快”這種類型的化學反應速度,把整個反應過程在極短的時間內展示給學生觀看。

      (2)有些藥品昂貴的實驗,通過模擬的方法,既加強課堂效果又節省開支。做黃金溶于王水實驗時,由于黃金價格高,在課堂上根本無法做這種實驗。這樣的實驗就可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即能起到與演示實驗差不多的效果,又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3)模擬課堂上無法演示的錯誤實驗操作和爆炸實驗,加深學生印象。學生總是對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將信將疑,若用實驗錄像來展示可能會造成的危險,學生勢必會印象深刻。例如“稀釋濃硫酸的實驗”,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錯誤操作造成的極大危險實驗播放給學生親眼目睹,以加強警示的效果,還能強烈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欲。

      (4)對有毒實驗進行模擬操作,這樣既保證教學安全性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于有毒物質的實驗,如Cl2、NO等有毒物質,若防護不嚴,將會危害師生的身體健康??山柚嬎銠C全面地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毒性。

      (5)模擬化工生產過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物進行教學實驗,比采用平面示意圖或拆裝模型的方法效率高,效果明顯。

      4.信息技術使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寬、來源更廣,并幫助學生在課堂外繼續拓展知識領域

      由于化學每周課時數相對較少,而化學知識總量不變,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增加。信息技術不但能提高課堂效率,也能在課外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拓寬知識領域,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增大課堂內外的學習容量,極大地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是教育的必然結果。對于寄宿制管理的學生而言,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自身擺脫以前學習的不足、更快地加強學科的學習,還可以開闊眼界,放開思路,為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2016|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