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灰色理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關鍵詞:重慶文化產業,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分析
一、研究意義
作為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地區,重慶市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試驗,其文化產業在過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長,為同期重慶市GDP增速的兩倍。2008年重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46.46億元,占全市GDP的2.87%。從重慶文化產業結構可以看出:以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圖書出版發行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規模日益擴大,與此同時,以數字傳媒、動漫、網絡等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市場份額也有所提升。
現階段對重慶文化產業的學術探討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如對重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文化產業政策研究、文化產業集群研究等,而對于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較少。由于重慶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數據不甚完整,口徑亦不統一,缺乏使用回歸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需要的大樣本數據。比較而言,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彌補了采用數理統計方法作系統分析所導致的缺憾,它通過對“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的研究實現對系統運行行為、演化規律的正確描述和有效監控。鑒于文化產業客觀條件的制約及灰色系統理論的特點,本文將文化產業和影響其增長的因素視作兩個灰色系統,考察兩者之間的灰映射關系,從而得出影響重慶文化產業發展因素的相關順序,以此對重慶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相關參考。
二、研究方法
關于產業增長的影響因素,目前尚無經典理論加以詮釋,但中觀層次的產業是宏觀經濟的組成元素,可依循宏觀經濟增長理論來分析文化產業的影響因素。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于勞動分工、資本積累;以哈羅德、多馬、索羅為代表的新古典增長理論,指出在技術水平不變的假設下,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具有決定作用;以盧卡斯、羅默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則認為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結合產業興衰轉化規律,主導產業的形成過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場與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和影響,政府對新興產業進行培育、資助、扶持和保護的各項政策,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與導向作用。此外,任何產業的形成都離不開市場需求的拉動,市場空間大小及其市場需求前景,對產業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將從勞動生產力、資金、技術、財政撥款、消費需求、投資、重大項目帶動幾個方面為數據指標分析其對重慶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三、指標選取及灰色關聯模型構建
灰色關聯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進行灰色管理鏈分析,首先要選準系統行為特征的映射量,本文將重慶文化產業增長和影響其增長的因素視作兩個灰色系統,隨后進一步明確影響系統行為的有效因素,即系統行為特征的數據序列及比較序列,設系統行為序列:
X={x(1),x(2),…,x(n)}
X={x(1),x(2),…,x(n)}
………………………
X={x(1),x(2),…,x(n)}
………………………
X={x(1),x(2),…,x(n)},i=1,2,.....,m
基于文化產業相關評價模型的建立原則及數據的可得性和可量化的原則,采集2005年至2008年的《重慶市統計年鑒》及重慶文化產業統計數據中選取數據,(重慶統計局2009年文化產業數據仍在整理中,本文的研究數據最新截止到2008年。)選取重慶文化產業增加值構成系統特征數列X,人均生產總值X;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純收入定為X及X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娛樂文化服務消費為X農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X;文化、體育、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X;科技經費支出X;文化體育傳媒財政撥款X;公共教育經費財政支出X見表1。
表12005~2008年重慶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數據
年 份
指 標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重慶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億元)X
39.80
52.41
66.66
88.57
114.16
146.46
人均生產總值(元)X
8075
9608
10978
12437
14622
17575.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
8093.67
9220.96
10243.99
13715.3
12590.78
14367.55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X
2214.55
2510.41
2809.32
2873.83
3509.29
4126.21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娛樂文化服務消費(元)X
1025.99
1200.52
1391.11
1449.49
1237.35
1498.95
農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元)X
180.28
198.65
249.71
189.73
195.97
211.83
文化、體育、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占重慶GDP比重X
4.21%
4.53%
6.27%
5.63%
6.11%
7.11%
文化體育傳媒財政撥款占重慶GDP比重X
1.93%
1.98%
2.03%
1.97%
2.57%
3.25%
公共教育經費財政支出占重慶GDP比重X
1.91%
1.87%
1.98%
2.56%
2.95%
3.01%
8個影響因素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生產力提高、文化需求拉動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根本動力
從表3可知,重慶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生產總值對重慶文化產業的影響最大,分別位居一、二名。這兩者是文化消費需求的根基,而文化消費構成了文化產業生產和再生產的最終環節和源泉,并調節著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和供給,促使文化產業結構隨著人們需求層次高級化而高級化。產業經濟學中指出,生產力發展和消費能力的提升是新興產業的內生動力,也是根本源泉。重慶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在經歷體制性“松綁”和政策性推動之后,正在從政府推動向市場推動轉變。
文化消費能力在現實發展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是文化消費總量不足。2007年,上海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2653.67元,北京2007年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2383.96元,相比之下浙江為2158.32元,而重慶2007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娛樂文化服務消費為12590.78元,相比之下可見其差距。其次是文化消費能力地區差異顯著。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對重慶文化產業影響排位居第五位,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更是排位第五。如何解決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而帶來的“消費斷檔”,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市場本身尋求內生性增長源泉加以解決。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引導文化投資方向、擴大文化投資規模
資本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決定著該產業的規模和素質,由表三可以看出:文化、體育、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占重慶GDP比重對重慶文化產業產生的影響位居第三位。重慶在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取得一定成果之后,需要繼續穩步推進“轉企改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市場主體,擴大文化產業投融資力度,盡管文化領域的投資關系到國家文化安全問題,但仍應給予其投資空間,這需要政府出臺明確的產業發展與投資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民資、外資等進入國家鼓勵發展的文化產業領域,鼓勵商貿、房地產、金融等外部行業以多種形式對文化產業進行資本滲透與融合,在發揮資本運營作用的同時,引入國外文化服務業先進理念、文化管理先進模式,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機制市場化的文化投融資體制。
目前來看,重慶文化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投資扶持,2010年,在中國國際文博會上,重慶9個政府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成功簽約,總額近80億元。重慶市政府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采購、后期獎勵等方式,成為推動重慶文化產業發展。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開拓新的投資主體,2007年,浙江宋城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旅游投資集團,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實現貿易成交137.38億元,協議利用外資10.17億美元,引進內資108.34億元,重慶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要借鑒各省市投融資成功的運行體制,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的投資環境。
(三)從依靠政府政策、投資推動轉變為依靠市場內生動力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在重慶的逐步深入,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關鍵命題將會逐漸轉向市場宏觀環境。如何給改制后的企業提供一個較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規范市場進入退出機制,給予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以國民待遇,通過市場管理文化,將政策性的安排轉化為制度性的建設等等,政府應從文化企業改革中轉變職能,全力培育規范的文化市場環境。
重慶文化體育傳媒財政撥款占重慶GDP的比重對文化產業產生了一定影響,據重慶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顯示,2009年重慶市文化與傳媒支出19億元,2008年重慶市對廣播電視的財政補貼達到20377萬元,對藝術表演團體補貼總計達7187萬元,重慶市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的扶持在一定階段是必要的,但是在擴大文化產業供給的前提下也要兼顧需求,兼顧文化產業發展自身規律,重要的問題不是財政是否具備能力,而是能否創新支持產業的體制機制,使得財政資金能夠有效發揮作用。重慶市政府在對文化產業進行財政資金支持的前提下,要對支持方式進行合理設計,要避免文化企業把政府作為“客戶”,開展不良博弈,降低財政資金的效用。
(四)財政資金應重點扶持高端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深度融合
2008年,重慶市政府對于文化體育傳媒財政經費投入為151279萬元,同比增長26.94%,財政撥款的方向和力度會對產業的發展起到引導作用。創新能力是文化產業的根基與靈魂,文化產業同樣會面對產業的整體換代升級,因此重慶財政扶持政策應著重偏向于高端文化產業的培育發展方面,增強深度開發能力、價值增值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
處在全國網絡游戲產業和休閑游戲的領先位置的深圳,巴政府對文化產業的財政補貼著重放在高端文化產業發展方向,依托IT等高新產業的優勢和動漫游戲產業的發展平臺,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加快新媒體產業發展,帶動基于互聯網、無線網絡、數字廣播電視等網絡基礎上眾多產業的轉型和融合,形成軟件服務商、設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印刷出版者等共同參與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為文化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指標排名中,公共教育財政支出在影像文化產業發展因素中位居第六,由于統計資料的限制,教育財政支出不單是指在文化產業方向進行的人才培養,但公共教育支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對文化產業人才培養中的投入。文化產業要取得長足的發展需要構筑人才的平臺。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加強與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加大相關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及投入;在相關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提高文化人才隊伍的素質,推動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書華,王華強.北京市文化產業關聯分析[J]. 經濟論壇,2008.9
2 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
3 錢韻竹,張磊.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09.11
4 深圳文化藍皮書.改革開放與城市文化發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2
關鍵詞: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文化軟實力;傳播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公眾對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專業化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成為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關鍵。本文從提升文化軟實力視角,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用發揮進行初步研究,以期深化認識,為全面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軟實力和影響力提供理論指導。
一、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話語權
1. 文化軟實力概念的提出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來的。1990年,他分別在《政治學季刊》和《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和《軟實力》等一系列論文,并在此基礎上出版了《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坝矊嵙蛙泴嵙σ廊恢匾?,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p>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國家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國家都想盡力提高自身的軟實力,提高本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2.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話語權
話語權是傳播學概念,指輿論主導力。國際話語權是指通過話語傳播影響輿論,塑造國家形象和主導國際事務的能力。話語權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換言之,一個國家是否具有話語權,是這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強弱的反映。
話語權包括理論、思想、價值、理念、議題、政策、主張等。話語傳播涉及“說什么”、“誰來說”、“何時說”、“怎么說”等環節。衡量尺度是“說了算不算”。擁有話語權,就能通過議題設置,占據輿論制高點,引導輿論,使之導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從而達到宣傳塑造形象的目的。
話語權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為塑造國家的良好形象,謀求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各國無不努力創造于己有利的輿論環境。因此,話語權成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新的戰略制高點。
而從社會學角度理解,話語權簡言之即說話權,是控制輿論的權力。在當代社會生態中,話語權就是指媒介在對受眾群體產生傳播效果的潛在的現實影響力。
在文化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文化對世界文化具有很大的貢獻力,該國就會在國家話語權之爭中贏得主動地位。文化有深度,話語權才有力度;話語權有力度,易擴張文化影響力;話語權的強勢,更會促進文化的推廣。話語技巧高超,加之高質量、高品質的文化內涵,會促進話語權更強,并有恒久的生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話語權,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應有之義。
二、當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存在的不足
1.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思想觀點不易被公眾所接受。
當前,由于社會的信任危機,很多中國民眾對國內智庫發出的聲音經常抱著一種狐疑的態度。但不可否認,中國智庫本身的確也缺乏足夠的公信力。一些智庫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喪失自己的觀點和獨立性的風險。所以說,如果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能在國內產生政策影響力,在國際上也很難被承認。
2.研究領域相對狹窄,缺乏國際影響力
中國智庫很少有鮮明的、突出的全球研究視野,很多的全球性戰略議題都是國外智庫研究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后,國內的智庫才開始研究,從而在話語權和影響力上落后于國外,并在政策上受制于人。歐美等發達國家智庫主導著國際社會事務的話語權,而中國智庫僅專注自身發展問題,埋頭做國內公共政策研究,很少參與國際性、全球性事務,更很少有機會在國際組織或會議中表達觀點,缺乏國際影響力,在世界舞臺上處于一種集體“失語”的狀態。
3.研究方法的落伍導致國際化研究能力的落后
當前中國絕大多數智庫目前基本上是處在忙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缺乏全球化的思維、國際化的眼光和前瞻性、系統性的研究能力。很多智庫過去奉行“深入研究,寫出優秀的報告,客戶會自動找上門”的準則。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每天會有不斷增多的新技術被創造出來,這就要求智庫不斷去尋找更加高效便捷的技術手段用于技術的收集、分類和分析工作,通過多樣化的媒體傳播工具把研究成果推送到各個不同的目標受眾和潛在客戶手中。
綜上所述,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是擴大文化傳播力和輻射力,而傳播力的增強關鍵在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作用發揮。
三、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對策建議
1.強化議程設置,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在國際傳播的大格局內,打造具有較高傳播影響力的智庫,日益成為一個媒體乃至一個國家提升自身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追求。在全球傳播的大環境中,必須強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參與議程設置的能力,抓住一些重要契機,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逐漸形成自己的話語權,甚至話語強勢,真正提升傳播影響力,成為品牌化的國際一流智庫。
2.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揮智庫的傳播作用
目前我國智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很小,與中國國力不相適應。一般我們談到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似乎只關媒體的事。作為輿論產生的重要源頭,智庫本身的傳播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中國智庫目前更多局限在對我國政策的解讀、闡釋,很少提出能夠主導國際話語的概念和戰略名詞,往往在別人的框架下跟隨討論。
所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善于利用大眾媒體將成果轉化為影響國際輿論的資源。政府要鼓勵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從幕后走到臺前,專家學者應主動聯系媒體采訪,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國內媒體,而應該接受國際知名媒體采訪或者在國際知名媒體上發表文章,從而轉化為影響國際輿論的資源。
3.樹立國際傳播觀,加強文化輸出
鑒于我國大部分智庫把自己的研究選題局限于當前的國內事務,應引導和鼓勵我國智庫拓寬研究視野,不局限于中國,而是更加關注與本國密切相關的全球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如能源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反恐等,并力爭在這些領域提出能夠讓其他國家爭相討論的理念、名詞和觀點。
此外,政府還應從政策上對智庫加以引導,對國際傳播效果好的智庫予以支持,使我國智庫逐步樹立國際傳播觀念,做到“研究”和“傳播”并重。推動我國媒體特別是外宣媒體更多地翻譯和報道智庫適合向國際社會傳播的研究成果,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智庫的聲音。
[參考文獻]
[1]姜捷:新階段加強高校統戰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州學刊,2008(9):155-156.
[2] 陳穎:論新階段高校統戰工作創新[J].理論與當代,2011(4):38-41.
[3] 陳一新:黨委核心智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J].政策t望,2011(8):10-16.
[4] 安淑新:國外智庫管理運行機制及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濟管理,2011(5):88-92.
[5] 徐曉虎 陳圻:智庫研究的歷史演進及其趨勢[J].重慶社會科學,2011(8):105-108.
論文關鍵詞:影響因素,灰色關聯,人口老齡化
0. 前言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當前正處于崛起過程中的所有發展中國家問題最為嚴峻的國家[1]。截至2008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1095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15989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根據有關預測,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億,2026年達3億,2037年超過4億本科畢業論文格式,2051年達到最大值,屆時,中國人口中將有1/3達到60歲或者更大,4.38億的老年公民將超過美國的人口總數。
影響人口老齡化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按照聯合國的研究,人口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所導致的平均壽命的延長。美國學者諾特斯坦(F.W.Notestein)認為決定生育率轉變的根本因素是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現代化期刊網。伊斯特林(R.A.Easterlin)強調公共健康的改進、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產品的引入和家庭計劃服務(R.A.Easterlin,1985)是影響生育率轉變的5個基本變量。對于相對封閉的中國人口,急速的人口老齡化過程無疑是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疾靽鴥鹊难芯课墨I,系統構建影響老齡化的指標體系,定量分析人口老齡化影響因素的文獻幾乎沒有。筆者在人口老齡化影響因素的選擇與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影響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五大因素,即社會公共健康、社會養老事業、普通教育、居民經濟生活和人口結構。本文將運用灰色關聯模型,在借鑒文獻[3-5]的基礎上,分析人口老齡化與這些因素的關聯性,探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以期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供有益參考。
1.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簡介
灰色系統的關聯理論[6]是從系統內多因素中確定主要因素進行優勢對比的一種理論,是指系統內部主要因素隨時問而變化的同步程度,它定量刻畫了系統內都結構之間的聯系,是動態過程發展態勢的量化比較分析。
分析過程中,設有參考數列為x0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被比較數列為xi,(i=1,2,…,n)。且x0={x0(1),x0(2),…,x0(n)}, xi={xi(1),xi(2),…,xi(n)},(i=1,2…,n)?;谊P聯度分析步驟如下:
①原始數據變換:對原始數據消除量綱(或單位)轉化為可比較的數據序列。分別用第一個數據去除后面的數據,得到新的倍數數列,即為初值化數列,量綱為一,各值大于零。且數列有共同的起點。
②求關聯系數: 按公式①計算參考數列x0和比較數列xi的關聯系數。
(1)
式中:ξ1(k)為x0與xi在k點的關聯系數。
稱為第k點x0與xi的絕對差。稱為兩級最小差。其中是第一級最小差,這表示在第i條曲線上找各點與x0的最小差。是第二級最小差期刊網。表示在各條曲線中找出的最小差的基礎上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找出xi中的最小差。
是兩級最大差,其意義與兩級最小差相似。
ρ稱為分辨系數,其意義是消弱最大絕對差數值太大所引起的失真,提高關聯系數之間的差異,一般取ρ=0.5。
③綜合各點的關聯系數,得到整個xi曲線與參考曲線x0的關聯度ri,
ri=(2)
2. 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
考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對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根據綜合數據的可獲得性并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筆者篩選了人口老齡化影響因素(如圖1)。
基于本文旨在研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目的,選取圖中可定量刻化的因素16個,依次使用數據序列包括教育經費投入、初、高中升學率、婦女文盲率、衛生總費用、衛生機構數、衛生技術人員、環境污染與破壞次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人均GDP、恩格爾系數、人口城市化率、居民消費支出、人口密度、0-14歲少年人口比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0-2009)、《中國發展報告2009》和《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The2008 Revision》。為了使本文研究有更強的解釋能力,同時考慮到時間序列數據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將研究的時間范圍限定在1999-2008年。社會養老事業中的三個具體指標衛生保健服務、生活照料服務、文化教育服務以及人口結構中的計劃生育政策更適合做定性分析,因此不納入灰色關聯分析范疇,人口年齡結構(即人口慣性)是現時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因其影響的復雜性,對其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社會政策提出將另文發表。
圖1 人口老齡化主要影響因素
3. 灰色關聯度的計算
經過對人口老齡化影響因素的定性判斷,選取的16個影響老齡化的主要因素分別命名為x1、x2…x16(見表1),歷年的>65人口比的數據為參考數列x0,根據灰色建模理論和程序[7]本科畢業論文格式,建立灰色關聯分析。
表1 1999~2008年老齡化主要影響因素的原始數據
影響
因素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X0
6.9
7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X1
3349
3849.1
4637.7
5480
6208.3
7242.6
8418.8
9815.3
12148
14500
X2
50
51.2
52.9
58.3
59.6
62.9
69.7
75.7
79.3
83.4
X3
63.8
73.2
78.8
83.5
83.4
82.5
76.3
75.1
71.8
72.7
X4
21.56
13.47
15.2
16.92
15.85
14.86
16.15
13.72
12.44
11.52
X5
4178.6
4586.6
5025.9
5790
6584.1
7590.3
8659.9
9843.3
11290
12218
X6
31.1
32.48
33.03
30.60
29.13
29.75
29.99
30.9
29.84
27.84
X7
445.9
449.1
450.8
427
430.6
439.3
446
462.4
478.8
503
X8
1614
2411
1842
1921
1843
1441
1406
842
462
474
X9
1965.1
2278.5
2489
3171.5
3680
4258.4
5093.3
6309.8
7834.2
9740.2
X10
7159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X11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X12
52.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
43.1
43.7
X13
35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
44.94
45.68
X14
3.55
3.904
4.1887
4.596
5.082
5.839
7.122
8.048
9.360
11.086
X15
131
132
133
134
135
135
136
137
138
138
X16
24.01
22.89
22.89
21.29
20.34
19.3
19.55
18.47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摘 要】簡要論述了高校文獻資源建設中關于灰色文獻資源的類型、特點和情報價值等內容,旨在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高?;疑墨I資源,實現高校灰色文獻資源的巨大情報價值。
關鍵詞 高校灰色文獻;類型;特點;價值
作者簡介:溫普玲(1963—),女,河南鄭州人,英語教育本科,副研究館員。
高校是知識和人才高度密集的單位,在其完成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由于大部分的信息資源是以半公開、非常規的文獻形式出版發行的,所以這部分的信息資料均屬于灰色文獻的范疇。由于各種原因高校灰色文獻資源很少進入圖書館資源組織和管理的視野。高?;疑墨I資源的實際開發工作嚴重不足。本文簡要介紹了高?;疑墨I資源的類型、特點和情報價值等方面內容,旨在讓大家能更好地認識與了解高?;疑墨I資源,提高對高?;疑墨I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 高?;疑墨I資源的類型
根據文獻來源的不同,高?;疑墨I資源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 灰色教學文獻資源
這部分灰色文獻資源主要是由高校的教務部門、各教學單位和教師等工作中產生的與教學有關的灰色文獻,是高校的教學工作賴以正常運轉的基本保證和必備條件,反映了高校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它主要包括教學計劃、自編教材和講義、教學參考書、教學實習指導書、教學研究報告、教學經驗總結、教案、教學課件等。
1.2 灰色科研文獻資源
這部分灰色文獻資源主要是由教學單位、教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等根據學校的整體科研規劃、各個單位的科研計劃、個人的科研興趣與研究方向等進行科研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未公開發表和出版的科研成果。這部分文獻是高校的科研能否走向正?;能壍馈⒛芊窬哂邢鄳目蒲屑钭饔?、能否產生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科研成果的具體體現。它主要包括科研報告、學術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內部刊物等
1.3 灰色管理文獻資源
這部分灰色文獻資源主要是由高校行政后勤管理部門、教務教學部門和科研機構等單位根據學校的整體工作安排和各個單位的年度計劃進行組織、起草、編寫和制定的關于學校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規和條例性文件等。這類文獻反映了學校各方面的方針政策、發展方向及存在的問題,能夠指導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學校今后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參考依據,是高校的管理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同時,通過它也可以反映出高校的管理水平,揭示出學校管理工作與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是否同步,是否真正做到為教學科研服務。它主要包括規章制度、法規性文獻、決策規劃類信息、學校有關事實、數據、調研報告等
2 高?;疑墨I資源的特點
高校灰色文獻資源種類雖然繁多復雜,但仍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主要有:
2.1 具有較強時效性
高校灰色文獻為學校或某些部門的內部資料,與公開出版發行的文獻不同的是,它在文獻的格式和內容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靈活性。由于是內部資料,只發給與該類文獻有關的部門和個人,所以其從產生到形成需要的時間較公開發表的文獻要短很多。而且由于高?;疑墨I的內容直接來源于學校在教學、科研、管理活動中,反映的也大多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動態,流通周期較短,所以具有很強時效性。
2.2 具有原生態性
高?;疑墨I所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各個專業領域新經驗和新成果,既能提供最新的行政政策和科研動態,也能及時報道各種實用的技術和方法。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高?;疑墨I的原生態性。公開發表的文獻由于各種原因需要進行人為的加工處理才能被公開。高校灰色文獻則能以其原始的面貌被人們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2.3 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在高?;疑墨I中,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經驗總結,還是科研工作中對國內外科研動態的研究分析;無論是學生的學位論文,還是教師的研究報告,在其研究過程中大多是嚴謹、詳盡和系統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使用價值。例如,某些重大課題的科研報告,不僅內容專業深入,而且數據準確可靠,所以情報價值極高。而且,科技報告中還附有大量的數據、圖表和原始記錄等原始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情報資源。
2.4 流通范圍窄,載體形式多樣化
高?;疑墨I一般僅僅供內部交流使用,或者作為檔案資源保存,而不經過商業性出版物流通發行。其發行范圍由生產者根據需要決定,大多只發送給高校內部有關的部門或個人,流通范圍窄、收集比較困難。另外,高?;疑墨I的載體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紙質的文獻外,還有縮微資料、聲像資料和機讀文獻等。而且,同一載體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如紙質文獻可以是印刷品和也可是復印品,可裝訂成冊也可是活頁形式;機讀文獻可以是數據庫也可是機讀磁盤或光盤等。
3 高?;疑墨I的情報價值
盡管高校灰色文獻屬于非公開出版的文獻,有的研究也許并不成熟,但由于文獻見解獨到、材料新穎、信息量大,在科學研究和情報價值上有著特殊的參考作用,較之公開發表的文獻,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主要表現為:
3.1 實用性
高?;疑墨I一般是在校內現有的教學科研及生產管理條件下產生的,對本校的教學科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作用。其中,較為成熟的結論,可直接利用;那些失敗的結論,則具有大的借鑒價值;還有一部分的結論則可以提供新的科研思路,成為新課題的研究起點。所以,高?;疑墨I資源在科學研究和情報價值上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3.2 導向性
高校灰色文獻不僅能提供人們全面了解某一事物現狀的信息,揭示出一些關鍵技術的所在,而且還能指出該事物的可能走向,從而使人們能牢牢把握其發展軌跡,研究其未來,其巨大的情報效應與導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科研報告中記載了某核心技術內容的研究步驟、方法和實用的材料,以及所得出的實驗數據和效果過程,并記錄著該技術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對于其所在學科領域研究往往形成自然的導向作用。
3.3 獨創性
高?;疑墨I資源中,科研報告、學位論文等文獻都是高??蒲腥藛T、教師或學生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通過大量的思維勞動,從中提煉出的學術性見解或結論,其選題新穎,結論不與他人雷同,具有很高的獨創性。
3.4 可靠性
高?;疑墨I在產生的過程中,引用資料廣泛、詳實,論述嚴謹、系統,并詳細記載著所研究問題的理論和實踐背景、研究的方法、成果、結論及
參考文獻,還附有大量的圖表及詳細數據,其結論都是經過多次探索、研究才得出的。所以,高?;疑墨I資源的情報價值高,可靠性強。
3.5 權威性
在高校灰色文獻資源中,除了未經權威機構認可的自編內部講義、教學指導書等文獻外,其他的灰色文獻,尤其是經過法定機構認定的科研報告、科技成果,以及省部級、國家級學術會議或國際學術會議的交流論文,在每個學科的探索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在科研和情報價值上,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馬學立.灰色文獻的動態性和差異性特征辨析[J].情報資料工作,2003(1):13.
關鍵詞:蘇里格;灰色系統理論;生產動態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1國內外研究現狀
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 Theory)的創立源于20世紀80年代。鄧聚龍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統學術會議上所作的“含未知數系統的控制問題”的學術報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統”一詞?;疑到y理論經過20年的發展,現已基本建立起一門新興學科的結構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灰色代數系統、灰色方程、灰色矩陣等為基礎的理論體系,以灰色序列生成為基礎的方法體系,以灰色關聯空間為依托的分析體系,以灰色模型(GM)為核心的模型體系,以系統分析、評估、建模、預測、決策、控制、優化為主體的技術體系。
2灰色預測GM(1,1)模型的原理
灰色預測模型建立是以微分方程來描述系統內部動態過程,并通過對原始數據生成處理而減弱其隨機性,即在生成過程中,不是尋求概率統計規律,而是強化對灰色序列間有用信息的利用率,將原序列轉化成易建模的新序列,再用典型曲線擬合建立系統的微分動態模型,最后對依照新序列所建模型作還原生成(遞生)處理,即得到原序列的灰色預測模型。按照已知數列所建的模型,從時間發展來看,具有某種規律性和時間外推性,因此這種模型能用來預測。用數學語言講,就是給定x,…,的條件下,求出+1的條件期望值(即預測值)。
對于一個油田(或氣田),當產量進入遞減階段時,其產量的遞減規律一般比較復雜。有時在歷史數據擬合和未來預測上偏差較大,若采用基于灰色系統理論而建立的GM(1,1)模型常能夠提高歷史擬合精度和動態預測精度。
設油(氣)田的產量數據序列為:
或={|=1,2,…,n} (1)
對應的一次累加生成數據序列應為:
=1,2,…,n (2)
亦即
(3)
相應的GM(1,1)模型形式為:
(4)
油氣田產量遞減的GM(1,1)預測模型的導出記估計量
(5)
便有(6)
其中
B=(7)
(8)
由(6)式可以求解待定系數a,u值,代入(4)式中得GM(1,1)模型(4)式的解:
(9)
其離散后的預測公式模型:
(10)
然后再作一次累減生成數據序列,就獲得相應的產量預測值:
(11)
3灰色預測GM(1,1)模型及應用
以27-36為例,下面介紹其詳細計算過程。
利用Excel處理數據,可以計算出:
得a=0.03,u=73.16。
將a,u值代入公式
可以得到:
利用該公式就能計算出預測的累積產量,再利用公式
計算出預測的月產量。
對計算出的預測月產量和實際的月產量作出產量擬合圖,如圖1所示。
第2個月與第3個月的預測產量與實際相差較大,原因是前3個月的實際月產量數據是離散的,不滿足遞減規律,而其它實際月產量和預測月產量數據點的擬合度較高,所以忽略前三個月的誤差分析,因此在對27-36井實際月產量和預測月產量的誤差分析中最大絕對誤差為9.28%,最大相對誤差為0.64%,最小絕對誤差為3%,最小相對誤差為0。
結語
本論文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對蘇里格氣田的低產氣井27-36建立預測模型,利用Excel對所建立的預測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就可以計算出預測參數,再通過預測參數就可以計算出預測月產量,和實際月產量數據作產量擬合圖可以發現兩個數據擬合度高,誤差小。從而就可以對低產氣井進行未來產量的預測,可以提出將其合理利用的方案。其計算模型簡單、所需樣本少、計算量小,計算結果客觀合理,便于實現電算化,有較高的預測效能和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