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運動員年終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青年志愿者委員會于2004年9月正式成立,雖然成立不久,但在團市委書記班子的領導和關心下,在宣傳部和機關各部門同志的協助下,在各基層團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的配合和支持下,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深入開展青少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努力促進*青年志愿者行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回顧2011年*共青團青年志愿者工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工作任務,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 以*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10周年為契機,創新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快青年志愿者事業的發展,不斷深化青少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二、 圍繞城市形象的塑造,進一步拓展以為大型會議和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志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服務計劃。
為大型會議和賽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是志愿者委員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今年,在第48屆世乒賽、*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藝術博覽會、世界健美錦標賽、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2011世界拉丁舞大獎賽等各類國際國內大型活動中,300xxxx名青年志愿者參予了服務,贏得了高度評價。僅第48屆世乒賽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0xxxx名志愿者報名,通過三輪面試選出的73xxxx名大學生和社會人士參與賽事的籌備和服務工作,受到了各國來賓和運動員的一致好評。
三、圍繞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繼續實施以為對口幫扶地區開展支教、支農、支醫為主要內容的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
*青年志愿者不僅以他們的才能與智慧來為支援地區的醫療衛生、農業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貢獻,更以他們的理念和有效經驗來影響和提高當地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
四、圍繞*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繼續承接青年志愿者海外(老撾)交流計劃。
為進一步加強中國青年與老撾青年之間的交流,深化青年志愿服務國際交流所取得的成果,增進世界人民的友好往來,展示中國青年的良好形象,繼續實施了以赴老撾開展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的海外服務計劃,第四批赴老撾青年志愿者在老期間通過志愿服務這一形式,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得到了老撾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評,用至誠愛心譜寫了一曲動人的中國*青年志愿者之歌。第四批赴老青年志愿者5月回滬后,受商務部、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委托,6月再次在全市范圍內公開招募了第五批中國青年志愿者赴老撾服務隊隊員,通過面試、綜合評定,以及和志愿者單位等方面的協調,確定了1xxxx第五批赴老服務隊隊員,因農業方面人員*存在缺口,根據老方要求的xxxx農科類的志愿者,由云南方面進行招募派遣,這是*和云南第一次聯合派遣志愿者援外。
五、抓好青年志愿服務的日常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2、積極推進世博計劃,與上外聯合編輯出版了“世博外語100句”叢書。
3、注重基礎建設,進行了*青年志愿者網站的改版工作,開通了*青年志愿者論壇。
4、順應共青團工作發展的要求,正式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委員會。
5、完善*市青年志愿者行動中心的組織體系,通過筆試、面試和人機對話等形式公開招募了兩名“中心”工作人員,有利于更好地組織開展全市青年志愿服務工作。
一、夯實營林基礎,增強林業后勁
1、突出一個“造”字。主要是抓好植樹造林。大力植樹造林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去冬今春,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各地共完成楊樹造林32306畝,占計劃(3萬畝)任務108%,對比去年增加7306畝;完成花卉苗木種植面積6000畝,比去年增加2000畝;完成杉樹、楠竹種植面積8000畝,比去年增4000畝;完成了1.8萬畝的血防造林工程。義務植樹110萬株,占計劃任務的110%。大力發展以楊樹、杉木、楠竹、榿木等速生豐產林和種苗、花卉、為核心的第一產業,也促進了林產工業為核心的第二產業和以森林、濕地旅游為核心的第三產業發展,滿足了社會對自然、綠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產品的旺盛需求,為生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和不竭的發展動力。
2、突出了一個“管”字。主要是管理好現有的森林資源。針對林業生產“三分造、七分管”的特點,縣林業局先后通過召開全縣林業大會、利用電廣媒體等多種形式,就護林撫育、病蟲防治、山林糾紛調處等方面進行了宣傳發動和重點強調。先后建立了楊樹速生豐產栽培、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等示范樣板,通過辦點示范、現場指導,將各項培管措施落實到山頭地塊,提高了營林生產水平。先后查處了亂砍濫伐林木、亂侵濫占林地案件10多起,規范了征占用林地的審核和監督,強化了木材流通和經營加工管理,嚴厲打擊了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犯罪行為,維護了林區秩序。
3、突出了一個“新”字。主要是解放思想,創新意識。縣林業局圍繞“堅持一條道路、追求一個主題,推動一項改革,建設三大體系”的思路去做好林業工作。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把加強森林經營作為林業建設的永恒主題,全面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把造林成果與林農和造林者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變“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創新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二、強化服務機制、增強服務意識
1、體現一個“誠”字。就是在服務態度上要誠心誠意地對待林業企業和群眾。今年年初,局黨委明確了每一名班子成員對全縣鄉鎮林業實行分片負責制和每人扶助一個林業企業責任制,局長梅碧球多次深入到洞庭木業調查了解生產情況,副局長李建新為春天木業的發展盡心盡力,排憂解難,企業老板們紛紛發表感慨:沒有林業局領導的鼎力支持,我們的企業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2、體現一個“實”字。就是在服務內容上要務實、扎實。民營經濟源于自發,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創業初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無論是為廣大的花卉、種苗經營戶提供育苗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還是為廣大竹木加工戶辦理經營許可證,實行企業入規等方面的服務,縣林業局都會主動介入,深入了解這些戶主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為他們提供前瞻性、指導,超前幫助解決可能產生的矛盾,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
3、體現一個“快”字。就是在服務效率上要快捷迅速,盡快把事辦好。今年年初,巨大的冰雪災害發生后,林業局迅速成立了抗冰救災領導小組,分批下到各受災鄉鎮和企業了解掌握災情,幫助災區制訂開展生產自救、重建林業基礎設施、恢復林業生產能力的實施方案,在冰凍林木的清理評估、苗木補植補損、病蟲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贏得了廣大林農和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縣政務中心林業窗口,公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是近幾年的紅旗窗口。
三、狠抓隊伍建設,樹立良好形象
縣林業局班子調整后,新任局長梅碧球同志,根據林業局原來存在的思想波動大、工作紀律散、工作欠帳多、上面關系緊、資金運轉難、干部待遇低、社會形象差(去年年底縣經濟環境測評倒數第一)等現狀,突出抓了隊伍建設。
1、建制度。制訂了《漢壽縣林業局2008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及考核獎懲辦法》、《工作匯報制度》、《首問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廉政建設制度》等17項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堅持用目標統攬工作,用責任連接工作,用機制推動工作,做到了目標細化、任務量化、責任硬化、進度時段化。并制定了嚴格考核獎懲辦法,實行每月一考核,每季度一初評,半年一小結,年終總結考核兌現。
2、強措施。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成立了爭先創優領導班子,制訂了實施方案,2月29日召開了動員大會。3月25日召開了鄉鎮林管員工作會議,把爭先創優活動貫穿到各鄉鎮林管員,形成全縣林業系統全面創優。主要措施是:從八個方面入手,解決“八力”問題。一是從學習入手,解決執行力問題;二是從思想入手,解決原動力問題;三是從制度入手,解決約束力問題;四是從典型入手,解決推動力問題;五是從創新入手,解決應變力問題;六是從班子入手,解決戰斗力問題;七是從項目入手,解決發展力問題;八是從科技入手,解決后動力問題。通過做好這些措施,真正做到“精心安排每一天、扎實做好每件事”,達到了學習風氣濃、是非觀念清、榮恥標準明、干部作風實、工作效率佳、社會形象好的目的。
3、抓落實。
一是創新體制。按照“利于工作、責任明確、不增人員”的原則,重新設置股室站,將營林工作站和業務股合并,又將林政執法站從資源站分離出來,理清了“運動員”與“裁判員”的關系。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安排相應的崗位,從而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新機制,出現了“想做事、會做事、做好事”的新氣象。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