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開學班會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年時間,說長不長,就這樣沒有任何痕跡的流逝。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個人的轉變,在這個個人轉變的基礎上,09體教四班這個大集體也在慢慢在這個大學如魚得水!作為四班班長,團支書,我們不能說自己的工作做得十分完美,但我們都在十分盡心盡力為同學們服務,這期間的功與過,都將是我們和四班共同成長的歷練!下面對2009年四班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 班級紀律及學風方面
作為女生班,一直是在紀律方面做的很好!從開學到現在,除極少數個別同學外,從未出現過無故曠課的現象。有小事堅持上課,不到萬不得以決不請假,一直是我們給大家倡導的解決方法!上課時,我們基本以班為單位坐在一起,不僅方便管理,而且在學習方面大家可以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率!大部分業余時間,我班同學都在自習室,圖書館,閱覽室自主學習!這樣形成一個無形的,不用我們督促的的好的學風,大家互幫互助,充分利用學校豐富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但是我們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開學時,老師強調每節課上課前十分鐘到班,剛開始剛還可以,在經過半學期的消磨后,大家有點松懈。雖然我們每次班會都會強調這個問題并確定了懲罰戰略,但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下一年工作中,我們會進行實時監督,上課之前確保每位同學提前十分鐘到班!
還有個別同學并沒有學習的激情,這個問題我們做的不好。只是找她們那幾個進行過短暫的談話,下學期,我們會實行一幫一活動,利用這種形式以取得全班的均衡發展!
二.生活方面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但是四班這個大集體,給我們最大的感覺是精神上的團結,生活上互幫互助!
大一剛開學,每個同學都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所以大一上半期大家基本以在學校學習,和同學交流為主。但寒假過后,大家開始嘗試各種兼職。我們班大多嘗試過兼職的同學各自有不同的感受認識。這在我們班會中多次提到,大家在班會這個平臺上暢談自己的兼職感受。這樣我們大家不僅對她了解更深入,而且也會思考自己的得于失!
剛開學時,每個人的生活都只是圍繞著寢室這一單一的環境,經過幾次班會后,我們每個宿舍之間的聯系加深,大家情同姐妹。就以最近的事件為例,夏天天熱,西瓜是解暑止渴的最佳水果,在家時每次都是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西瓜,現在的四班,就如大家庭一樣,歡聲笑語中吃著甜甜的西瓜,說著自己的故事,這就是家!
我們班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太好,大都是家里的老大,所以每個人都很懂事,并勇于擔當,這是在這一年的生活中我們交流后發現的,所以我們班是個很好接觸的團體,每個人有自己的目標,內心有自己強大的力量!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有信心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四班在以后的三年中,會更加強大!
一件很簡單的小事,最能表現大家日常的生活!我們自認為在跟同學生活方面有關心,但是還不夠,而且跟大家單獨交心談話的時候并不多,所以這將是我們以后工作的重點,有溝通才會有了解,有了解才會共同進步!
三.班級活動方面
【關 鍵 詞】講故事;班會;潤物無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5-0090-03
白巖松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主持人,而20年前的他還是一名默默無聞、剛出道的央視“東方時空”欄目主持人。1994年的初春乍暖還寒,我與白巖松通了一次電話,目的是要開一次班會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從此,我和白巖松結下了不解之緣,更是和班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事情是這樣的:1994春節前夕我工作剛剛半年,擔任初一的班主任。放寒假在家看電視時,我在白巖松主持的一期“東方之子”節目中了解到了武漢的一位小學六年級女孩“肖想莉”的感人故事。肖想莉是一個棄兒,她被一對好心的盲人夫婦所發現并領養,上小學后她自立自強,學習成績優秀,一邊是學校的大隊長,一邊還在照顧年邁多病的那對盲人夫婦。肖想莉的故事讓我很是感動,于是萌發了給學生開班會并向她捐款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和白巖松的電話通話,就開了一場為肖想莉捐款的主題班會。我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們聲情并茂地講述了肖想莉的故事,學生們深受感動,紛紛發言,并最終以匯款的方式向她捐了款。錢雖不多,但激發了學生們樂于助人、發憤圖強的決心。
從此,我感受到了成功班會對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巨大作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常抓不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開好班會。
一個人乃至一個學生的行為是由他的內心,也就是思想決定的,只有抓住了學生的內心思想,才能抓住他的情感和心靈,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學生,使得學生不斷受到鼓舞,不斷踐行班主任的意圖,不斷的前進和成長。而班主任召開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以及在班會中的講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有利手段。
后來我所帶的高一八班是文科普通班,好多學生學習基礎和習慣都不好,學習目標和態度也不明確,整體狀況與實驗班和推薦生班都差了很多。我對學生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思想教育,而以講故事的方式召開班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和影響。下面我就以一些實際班會案例對此做出闡述。
案例一:“不拋棄,不放棄”
在高一學生正式上課之前,學校組織了全體高一學生去綠島訓練營進行了軍訓。在軍訓結束進行總結的時候,我趁熱打鐵適時地召開了“不拋棄,不放棄”的主題班會。我首先對全體學生進行了表揚,并表示為他們與教官依依惜別、熱淚盈眶時的情景所感動,然后強調軍訓的最終目的是對頑強作風積極向上的強化訓練,那么幾年前風靡中國的一部軍事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很好地反映了這一思想。
接著我給學生播放了《士兵突擊》的精彩片段,每個學生都看得聚精會神,時而發出笑聲,時而神情肅穆,時而慷慨激昂。播放后,我說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該劇所宣揚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這也應該是我們八班的精神,在學習上、紀律上、生活上、追求上、成長上從不拋棄自己、從不放棄自己。學生們大受鼓舞,紛紛發言表態要在嶄新的高中生活里不畏困難、努力奮發、頑強拼搏。這樣,我給學生召開的高中第一個班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激發了學生們開始新的學習生活的斗志和熱情,并在整個高一的第一學期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狀態。
在高一上學期結束的寒假里,我給學生布置了觀看《士兵突擊》的家庭作業,并讓學生寫觀后感并由家長簽字,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觀看了整部電視劇,并寫出了具有真情實感的觀后感。
在高一下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我及時召開了《士兵突擊》觀后感的主題班會,學生們熱情踴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感,從不同角度對劇中人物“許三多”、“成才”、“高連長”、“史班長”以及A大隊隊長“袁郎”做出了高度評價,并表示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并努力貫徹到日常的學習中去。這樣,取得了良好效果,學生們真切的領會到了劇中所提倡的“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著,好好活著就是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和“不拋棄,不放棄”的美好精神。最后,我總結說,當下對學生來說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就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對于學習和人生追求一定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這樣,關于“不拋棄,不放棄”主題的后續班會開得十分成功,因為精彩的故事和劇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案例二:“一個都不能少”
在高一正式開學后,以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為媒介,我在班級召開了“一個都不能少”的主題班會,目的是要鼓舞學生在高中三年里積極奮斗、不斷成長,提出班級建設理念,并對班級的管理和未來有個整體規劃。
在播放《一個都不能少》的片段后,我給學生們介紹了該片。此片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是張藝謀第一部完全采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它描述了農村中一個十三歲的代課女老師“魏敏芝”通過自己的努力,沒有讓一個學生流失,并找回了失學學生“張慧科”的感人故事。我說:既然大家選擇了高中,就要有電影中“魏敏芝”的精神,都要努力學習,盡最大努力爭取上大學,所以八班的短期目標應該是“我要上大學,一個不能少”。我又接著說學習的目標是要成才,而要成才就要先成人、做個好人,成人成才了,人生也就成功了,所以八班的終極目標是“成人,成才,成功”。
我讓學生們圍繞電影進行討論,學生們暢所欲言,對自己豐衣足食、條件優越的環境與影片中農村學生缺衣少食、條件惡劣的環境進行對比,紛紛表示要珍惜優越的物質生活和學習環境,并努力進取,絕不逃課、逃學,絕不掉隊。
然后以“一個不能少”班會為契機,我給八班制定了學風和班風,學風是“書香門第”,班風是“知書達理”,目的是要為學生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總之,班風要好,學風要正。最后,這一切都離不開一種執著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每個人都要“成人,成才,成功”,一個都不能少。這樣,通過這個主題班會,班級形成了具體的班風、學風和目標,班級的凝聚力和正能量空前強大。
案例三:“知識改變命運”
在高一下學期剛開學的第一周,針對有些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學習品質不佳的狀況,我召開了“知識改變命運”的主題班會。在講話中,我拿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女主人公的扮演者魏敏芝與多年前央視等媒體報道的肖想莉的人生不同軌跡和命運做比較。
肖想莉是1994年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進行報道而出名的一個武漢小學六年級女孩。肖想莉4歲時被親生父母遺棄,一對盲人夫婦收養了她。5歲起,小想莉就承擔了家務并照顧養父母。10歲時,經養父母的奔走聯系,小想莉告別“黑戶”,背上了書包。在蓮花湖小學讀書期間,肖想莉學習勤奮,助人為樂,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14歲那年,肖想莉在廁所里發現了一個2個月大的棄嬰,共同的命運驅使著她將女嬰抱回了家,并取名肖夢艷。
這些感人的故事被漢陽區教委、團委得知后,一致認為“這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頑強堅韌的素質能夠教育同齡學生”,她的事跡立即被推向全市,先后被授予“武漢市十佳少年”、“中國百名好少年”稱號。1994年,《東方時空》播出了肖想莉的事跡,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肖想莉也由此成為全國聞名的“年齡最小的東方之子”。那年春節前,肖想莉給白巖松寄去賀年卡,上面寫著:“我一定要考上大學。”但上了初中后不再努力學習,后輟學去廣州打工,之后就杳無音訊了。
而因出演張藝謀電影出名的魏敏芝在結束“一個都不能少”的拍攝后又回到了原有的生活,但仍然執著地走在求學求知的路上,她先是去了聞名石家莊市的精英高中,接著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學院的影視傳媒學院編導專業,之后又作為校際交換生去了美國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讀研究生,并獲得了全額獎學金。畢業后,魏敏芝留在美國,并收獲了自己的愛情,還自己當上了導演,經常回國拍片,可以說在學業、事業和婚姻碩果累累。
在分別講訴了肖想莉和魏敏芝的故事后,我對她們進行了對比:當記者問肖想莉,“你是否認為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她選擇了沉默不語。而魏敏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能夠跟張藝謀叔叔拍戲真的太幸運了。拍攝《一個也不能少》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才可能有機會讀大學,出國深造……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我可能會在家養豬、結婚、生孩子,做家庭婦女。”
我對學生們說,魏敏芝的成功當然離不開她的貴人張藝謀,但更重要的是她在求知的路上一直堅持不懈而走的更遠。肖想莉的半途而廢是因為她中途輟學,離開了求知進取之路,也就離開了成功之路。通過對魏敏芝與肖想莉的鮮活對比,我告訴學生是知識改變命運,是求學和知識讓魏敏芝由一個農村女孩成為在美國發展的講著一口流利英語的高素質的人才。而肖想莉因為放棄了求學和求知,就在很大意義上放棄了人生高品質生活和美好的夢想。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奮發圖強、不懈努力,度過無悔青春,考上大學,讓知識改變命運。
學生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班會,在思想上和內心深處受到了極大震動,甚至震撼,暢所欲言,立志要在漫長的求學、求知的路上奮勇前進。
案例四:“努力,堅持,自律”
在高二上學期開學初,結合學習學生行為規范,我召開了題為“努力,堅持,自律”的主題班會。因為自己曾經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過一年,所以在班會上通過中美文化比較,做出了中美行為舉止方面的異同對比,同時我講述了美國NBA華裔球星林書豪的成長經歷。
林書豪畢業于哈佛大學,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取得常春藤聯盟分組冠軍,進入NCAA64強,后與金州勇士隊簽約,成為自1953年后首位進入NBA的哈佛大學學生;首位進入NBA的美籍華裔球員。2011年12月,先后被勇士隊、休斯敦火箭隊裁掉。2011年12月27日,他簽約紐約尼克斯隊。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六個字,即“努力,堅持,自律”。
林書豪的故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我對學生們說,曾有一項哈佛大學所做的跟蹤研究顯示,只有3%的人能不懼挫折,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多達60%的人不能長久地堅持自己的目標,隨遇而安,只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所以,學生們無論從行為規范和個人素質培養,還是學習和人生追求上,都要像林書豪那樣努力,堅持和自律,這樣才會取得進步和成功。
分析與總結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流入中國,學生們由于自身思想覺悟并不穩定,很容易受到網絡的負面效應影響而受到左右,盲目崇拜、拜金、追星等等充其大腦,從整體來看,網絡用戶的主力軍就是這幫90后的學生群體,但網絡上信息往往真假交織,對高職院校生群體的價值觀、人生觀往往會帶來較大的沖擊。對思想道德的認識卻拋之腦后,“90后”的高職學生往往更注意學習專業技能,而忽略思想政治修養,這一點遠遠不如80后的學生有覺悟,高職學生群體還沒有走上社會,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享樂拜金主義在“微時代”橫行,這無疑是一種消極的影響,也是對高職院校政治思想的一個沉重打擊。
二、基于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分析
(一)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高校針對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新生報道的班會,可以使學生利用班會對校園進行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更為清楚的了解學校的發展史,開學初的辦事指南、開學初的時間安排和注意事項,以及高職院校的特點和高職院校生活的差別、特色等,并且可以請一些老生以及高年級學生干部來一起交流怎么更充實地度過高職院校生活。這樣,不僅僅給報道的新生一個好的印象,更為學校的發展添了一抹鮮明的色彩。使學生可以正確的調整好心理,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高職院校生活,做好迎接高職院校生活的心理準備,不致于由于不適應大學的生活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二)學生干部的作用
學生們通過學生會和社團等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比如各種社團和協會的活動,迎新晚會,青年志愿者服務等,以此來豐富高職院校生活,這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是高職院校生活與中學生活最大的不同,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增進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同時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大學校園中。通過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和總結,新生會發現高職院校生活的豐富多彩,會發現與人交往交流的重要性,會發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新生們進一步增加交流,加深了解,增進情誼。
三、結束語
文明禮儀總結演講詞 篇【1】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12月15日我班舉行了“文明禮儀伴我行”的主題班會。此次活動的目是培養同學們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增強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通過這次活動的展示和表決,學生們都有了責任感和榮譽感,讓我們知道了做 文明人應該: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說臟話講普通話,用文明語等等。
通過這次班會讓我們學到了:
順手撿起的是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更讓我們懂得了: 文明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著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這就是文明。這點點滴滴的贊美和欣賞,如甘霖似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陶冶著我們的情操,提升著我們的道德素質,促使我們茁壯成長!
想必每個人的父母和老師都曾經告訴過你們,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做人。做人就是做一個講文明的人。人要是不講文明,再富也會變成窮人,再聰明也會被人鄙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
通過班會課,更進一步加強了同學們對文明禮儀的認識。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一系列的主題班會讓大學生文明禮儀、文明修身深入我們心中,使我們謹記生活細節、穿著等儀容儀表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也讓我們體會到面試過程中的關鍵細節所在,那甚至是決定我們能否成功獲得就業的機會。在班會上,大家心情放松,氣氛活躍,既能學到平時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外知識,又能增進同班同班同學的感情交流,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了語言的魅力和效果。
最后,我們齊聲念出了簡短的文明宣言:“我們要向不文明現象宣戰,爭做文明學生,創建文明校園!”
文明禮儀總結演講詞 篇【2】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為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在多媒體教室隆重舉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演講比賽。
本次演講比賽經過認真準備有十名演講選手,陸續登臺演講。他們口若懸河、慷慨激昂,在臺上或講述自己身邊的事例,或暢談自己對文明禮儀的看法,用真誠的言語暢談“文明行為”,用澎湃的激情歌頌“禮儀規范”,發揮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觀看比賽的全體同學,都為之振奮,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演講比賽,是白莊小學開展文明禮儀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校園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小學生道德品質教育的外在表現,更是衡量學校德育教育水平高低的標尺。通過舉辦“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演講比賽,使同學們更深一層地認識、了解了養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增強了文明禮儀的意識。 從學生身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們敢于展示自我、勇于挑戰自我的優良素質;我們也聽到了他們所代表的全體學生,“從我做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會進一步展示他們“文明禮儀,從我做起”的行動,讓美麗的校園更加和諧!
文明禮儀總結演講詞 篇【3】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本學期來,我校將三月份定為“文明禮儀常規月”,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親自做動員講話。在此期間,我校扎實開展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養成了更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引導學生從文明禮貌開始,從禮節規范入手,從實際出發,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切實提升講文明、講禮貌、知禮節、守禮儀的自覺性。經過一個月的宣傳、發動和實踐,在全體師生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活動喜獲豐收。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學期初,我校首先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針對學校的實際,制訂了月主題周安排下發到各班,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圍繞月主題,每周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后重視文明禮儀訓練。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各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宣講周主題,做示范、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充實內容、扎實開展
1、我校結合新學年開學、新生入學教育、3月5日學雷鋒等活動,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行為規范教育以及學校的其它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
2、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學期初各班出一期文明禮儀教育專題黑板報、各班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讓每位學生做一件講文明講禮貌的實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高三班會課主題設計的模塊化
班會課是班級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擔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高三階段的每一節班會課,使之成為學生一周枯燥學習生活中的興奮點、加油站或指路標,這對學生高考成績的提高乃至健康人格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那么,高三班會課應該如何開展呢?根據筆者的經驗,每一屆高三學生雖然知識基礎不同、性格特點各異,但一年來思想、心態變化的軌跡卻是有規律可循的。班主任完全可以在深入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將不同內容的班會課分成不同的模塊(主題),每個模塊下又有不同的小專題,形成不同的系列,并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補充,或者在實施順序上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此同時,應注意搜集、積累豐富的素材,把話說到學生的心里去,保證每次班會都能解決一些學生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例如,在開學之初,學生對高三生活是充滿憧憬的,都渴望能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此時我開始實施第一個班會模塊——“高三,我來了!”主要的內容有:《追夢,從這里開始》、《我向往的高等學府》、《心靈之約——談談高三生活》、《進入高三,你準備好了嗎?》、《觀后》等,設置這一模塊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既要有遠大的志向,又要腳踏實地;既要看到成功的希望,又要做好艱苦奮斗的準備。
經歷開學初的“激情”后,部分同學的某些壞習慣逐漸暴露出來,如作業馬虎應付,做事粗枝大葉,自制力不強,吃不得苦,學習不能持之以恒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開展了第二模塊——“態度決定一切”,主要內容包括:《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細節決定命運》、《堅持就是勝利》等,一方面對存在各種問題的同學進行及時提醒或委婉批評,另一方面又注意樹立典型,弘揚正氣,讓表現良好的同學談感受、講方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我所帶的班級里,不少同學在學習上雖然不遺余力,但欠缺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徘徊不前,因此感到非常苦惱,自信心不足,如果不及時引領他們走出困境,勢必對他們日后的備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第三模塊——“集思廣益,高效復習”,包括:《提高高三復習效率的十大錦囊》、《記憶的奧秘》、《北大狀元經驗談》、《高效復習方法大家談》等等。
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和學習任務的加重,不少學生感到壓力驟然增大,各種心理問題接踵而至,此時我推出第四模塊——“擺正心態,笑迎高考”,包括:《理智面對學習壓力》、《讓我們一起談“心”》、《進步從心開始——沖擊廣州一模》、《激發潛能,無限可能》等,除了播放一些精彩的視頻,穿插一些心理學小游戲、小測試,還邀請了往屆高考的“成功人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一年來是如何度過心理難關的。這些班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使學生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當學生為自己在模擬考中的失誤感到灰心喪氣時,我召開了《切切師語》主題班會,邀請本班科任老師甚至學校領導到班上進行開導和鼓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有些老師的教導語重心長,有些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整節班會掌聲不斷,學生獲益匪淺。
高三一年,學生習慣了“宿舍—教室—飯堂”三點一線式的、刻板枯燥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逐漸出現了煩躁的情緒,學習效率下降。此時我們不妨利用班會課設計一些小活動,為學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機會和情感宣泄的渠道。在高考前一個月左右,我利用兩周的時間推出了第五模塊——“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內容包括:《音樂伴我成長》、《趣味運動會》等,通過播放一些旋律優美的民謠、勵志歌曲,或者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富有趣味、運動量適宜的體育游戲,使學生的緊張情緒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從而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
二、高三班級事務管理的模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