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通信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從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專業畢業設計工作實際出發,以2011、2012年度本科畢業生為分析樣本,通過對指導教師的強化管理與監督,完善監督檢查和客觀評價體系等方面,論述了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冶金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157-02
2015年度全國高校本科畢業生749萬,2016年度預計達到765萬,本科生畢業數量大增,又恰逢經濟緊縮下滑、冶金行業不景氣的就業困難時期,內蒙古科技大學作為一所老牌冶金類工科院校,為提高冶金專業本科生就業競爭力,對本科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提出更嚴格要求,通過高質量的人才培B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本科生在校期間最完整最重要最系統的一次綜合性知識整合,其質量直接決定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熟悉程度,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提高教育質量,實現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內蒙古科技大學校訓是“百煉成鋼”,學生能不能被煉成鋼,煉成好鋼,把握和監督好畢業設計(論文)對大學生四年知識的學習整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專業為例,2011級、2012級這兩屆畢業生中每名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指導4名學生做畢業論文,指導畢業設計的指導6名學生做畢業設計,同時做這兩項工作的不得超過10名學生數,并且要求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設計或論文選題要與工廠生產、科研、經營管理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冶金企業在2012年進入衰退時期以來,很多企業無法接受畢業生實習。在畢業實習受限和本校指導教師不足的情況下,學校采取外聘指導教師進行畢業指導,外聘設計院高工指導學生做工廠施工圖畢業設計,外聘稀土院高工做科研畢業論文,外聘重點實驗室青年博士教師指導科研畢業論文,在實際中由于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工廠實踐經驗以及教學經驗的不同直接造成畢業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差異[1]。
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專業畢業生存在個體差異(例如內蒙古少數民族對漢語理解差異、畢業生考研占用做畢業設計時間等),但相對教師教學管理來說相對屬于次要因素,可以通過加強畢業設計指導教學工作來減輕或消除這方面影響。如何建立有效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監控制度?對指導教師的差異化管理應該如何進行?面對這些差異通過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工作來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管理工作,通過制度建設和標準化管理體系的構建是研究的重點,也是冶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研究對象。2011級冶金專業畢業生在指導過程中發現下列一些問題,例如畢業設計或論文中文獻綜述重復率高,不標注引用文獻;為降低率,故意篡改化學分子式或故意寫錯字導致語句不通順;工藝流程設計圖平面和剖面圖不一致等問題。這些問題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如果不進行整改,必然在下一屆學生中重現。結合前期工作積累的經驗,在2012級冶金專業畢業生進行畢業設計工作時,進行整改是建立健全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時機,也是為今后工作建立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體系。
在2011級冶金專業畢業生階段首先進行了實驗,按照導師有限優先選擇學生和學生自選導師相互結合,對畢業生、導師進行了雙向互選,利用這一措施激勵學生自尊心和上進心,激發教師的責任心。在2012級繼續這一措施的同時,借鑒國外的教學經驗,提出實驗室全開放政策,讓一些有精力的高年級學生有機會盡早地進入實驗室,自主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把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減輕了學生就業前的學習任務,同時也使學生在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能力提高方面受到了鍛煉。在這些措施基礎上,畢業設計工作改革要求:(1)指導教師嚴格把握選題環節。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與生產實際、科學研究相結合,難度與工作量要適中,減少選題重復率。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指導教師所選畢業設計題目的范圍受限制,確保近三年選題重復率小于20%。(2)強化指導教師管理環節。采用微信群、QQ圈等有效通訊手段建立信息溝通環節,對指導教師的每一個步驟進行有效認證,建立標準化制度,實施標準化管理。(3)通過從嚴治教,明確指導教師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使其認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4)建立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相結合,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建立適當的獎懲機制,淘汰落后時代不負責任的指導教師。
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構建實施方案見下圖1,分階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調查研究學院畢業指導教師組成,近三年人員變化,教齡、學歷、職,稱作為參照條件,按照畢業設計、論文分組利用數值分析找重點因素;(2)按照畢業設計(論文)進程科學分段設計管理制度;(3)合理安排制度節點,檢查監督相結合,反饋信息,及時整改;(4)實行導師淘汰制,外聘教師不能認真履行職責,下一年度取消聘任資格,本部門教師停止指導工作一年,并延期聘崗;(5)實行畢業生評價與檢查小組相結合,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進行自評與畢業學生、學術委員會評價相結合,根據評價結果給予獎勵或取消聘任資格;(6)為保證這一計劃順利實施,采用微信群等有效現代化通信手段溝通信息[2]。
為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強化教師的教學管理,首先要在指導教師中樹立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引導作用,凈化教師隊伍,采用團隊群體討論交流機制,培養一支干練高效負責的高質量畢業生指導教師隊伍;對畢業設計進程采用分階段評價機制對指導教師進行檢查與督促,確保畢業學生進度的完成;采用三段式(自我、學生、學術委員會)評價相結合確保評價的公正、公平;采取優勝劣汰的機制增加人員流動增加正能量。
根據2011、2012級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經驗的總結,在下一屆畢業生畢業設計工作開始前,首先根據畢業學生人數分配指導教師,統計指導教師類型;進行題目命名與統計;分階段檢查論文進度,反饋意見;對進度不合格及論文質量差的教師進行督促與修正;在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后,由畢業生進行質量與教學態度評價,學術委員會綜合評價后進行下一年度總結與聘任。在教學中,指導教師分別按照專業和研究方向分組,在發揮團隊的教學和科研經驗體會同時考慮教學經驗和科研經歷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學科研互補,比如煉鋼工藝設計組組員徐掌印、趙鳳光、劉麗霞分別在包鋁、私企、包鋼工作過后讀研、讀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趙文廣、姜銀舉教授則有豐富的實踐、實驗指導經驗,張曉偉則是年輕博士剛畢業留校,對學生學習經歷有切身體會,通過組內交流討論來發現質量構建體系中的問題。同時我校利用教育部實行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對卓越班畢業生實行畢業指導雙導師制度,由校外導師進行實際畢業指導工作,由校內導師進行形式上的規范要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一個完美結合。
在教學管理中建立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為核心的質量監控體系,通過制度管理來減少人為差異,解決不認真負責混工分的現象,提高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上手快、留得住、后勁足”的企事業急需人才。其目的是通過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整體水平,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管理來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安全;專業建設;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 (2007) 22-0154-03
1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實踐教學資源匱乏
由于專業建設時間短,專門用于信息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極度匱乏。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學校資金投入不夠,另外一方面也在于對如何建設信息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平臺,國內外都缺乏參考標準和借鑒依據。即便一些學校在開設信息安全專業之后,也投入了一定的資金用于信息安全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但是大都用于購置一些必要的安全設備(如計算機、路由器、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相對而言,計算機、通信等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之后,不僅硬件實驗平臺,而且軟件等實踐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
1.2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參差不齊
對于信息安全這個非常年輕的專業來說,由于以往沒有專門的人才培養機構,其師資隊伍建設也存在較大問題。在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方面缺少專業的實驗指導教師,很多信息安全專業實驗指導教師均來自于計算機、通信等傳統專業。這些實驗指導教師由于自身對專業實驗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在指導學生開展有關專業實驗時往往或者缺乏深度或者寄托于任課教師參與實驗指導。在此條件之下,學生很難完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設計型實驗,而往往是完成一些驗證性的實驗了事。
1.3實踐教學內容單一
由于實踐資源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都存在一些問題,目前信息安全專業實驗內容不僅單一,而且涉及面窄。例如,防火墻安裝與配置、網絡掃描、網絡竊聽、網絡攻擊、計算機病毒及防治、入侵檢測技術等是常見的實驗內容。除此之外,很難見到綜合性強的設計型實驗。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僅有建設時間短、師資隊伍缺乏的原因,也有大家對信息安全所涵蓋領域存在認識誤區的原因。
1.4實踐教學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還處于粗放型階段。教育帶有普及性,重在傳授知識,而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同時從歷史的因素來看,高校長期以來一直從屬于政府管轄,自立意識不強,也使眾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辦學模式雷同。對于信息安全專業來說,在辦學定位、經費保障、科研與教學相互保障等方面均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與其他專業一樣,嶄新的信息安全專業同樣面臨實踐教學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問題。
2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對于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來說,本文作者認為,信息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設。
2.1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具有信息安全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對于具有較強工程實踐性的信息安全專業來說,為了建設其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符合國家安全及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為此積極探索“3+1”的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建設其實踐教學體系的一種有效方案。所謂“3+1”模式,就是3年完成本科教學內容,1年開展實踐教學(如科研實訓、企業實習等)。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一般來說都是采用教學內容貫穿大學四年的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對于信息安全專業來說,如果缺乏與實際的結合,就會成為真正的“萬金油”:知識面廣,專業技能差。
式中,學生前三年完成培養方案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創新學分等)。在第四年中,主要針對實際需要,進行“定制培養”。定制培養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主要方式可概括為“請進來,送出去”,即聘請信息安全相關企業或IT企業結合自己的人才需求,開設有針對性的實踐類課程;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或實踐。此外也應結合行業需求,為學生開設創新型綜合實踐課程。
此外,積極探索暑期短期實踐與短期授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利用寒暑假的空閑時間,聘請國外專業教授和企業工程人員為部分學生開設創新型和工程實用型課程,以提高專業技能,訓練科技創新思維也是建設信息安全實踐教學體系的一種方法。
2.2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在實踐平臺建設方面,首先應建立信息安全綜合實驗室和信息安全學生創新中心。除了購置必要的安全實驗設備之外,必須持之以恒地投入經費,不斷完善實驗內容和實驗環境。此外,學校應積極爭取企業資金,設立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豐富本科生參與工程訓練的環境。
在實踐內容方面,探索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本科生科研訓練、畢業設計等新內容和新形式,以形成一套有效的信息安全專業實驗體系。例如,探索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新模式。例如,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安全專業自2007開始,積極探索通過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課程的有機結合的方式,來替代最終的本科畢業論文。此外,建設信息安全基礎綜合設計實驗、安全協議綜合設計實驗、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綜合設計實驗、計算機操作系統與網絡綜合設計實驗、程序設計與信息系統開發綜合設計實驗等。
其次,積極探索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建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基地,保證每個學生均能到該基地從事一定時間的實訓。除了工程實踐外,也可以和企業建立多種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例如成立學生創新基金、學生創新團隊、學生創業基地等,進一步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
2.3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在實踐教學方法方面,應結合信息安全特色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分反映相關產業和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減少陳舊內容。例如,專業基礎課程與實驗結合、專業選修課程與實踐結合、專業課程與產品或公司認證結合。即:對于專業基礎課程(如信息安全數學基礎、密碼算法等),開設綜合類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加深對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部分實踐性強的專業選修課,積極探索“請進來”的教學方式,邀請安全產品公司的有關人員講授部分內容;對部分實用性專業選修課,探索與安全產品或公司對安全人員的認證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配套及保障條件建設
在實踐教學配套及保障條件方面,我們認為實踐教材和專職實驗指導教師建設是兩個非常關鍵的內容。
3.1實踐教材建設
圍繞信息安全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應該加強綜合實驗教程(或教材)的建設工作。例如,《網絡攻防綜合實驗》、《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實驗》、《網絡與信息安全協議實驗》、《信息系統安全實驗》、《安全編碼》等教材的建設,不僅可以涵蓋數學基礎、安全算法、安全協議和網絡與信息系統應用安全等課程的內容,也可以為學生參與工程實踐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奠定良好的基礎。
3.2專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積極推進“信息安全專業教師博士化和國際化工程”,經過四年建設,應該確保一定比例的實驗專職指導教師具有信息安全的專業背景,一定比例的專業教師具有一定時間的企業培訓經歷。應該完善信息安全專業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機制,完善校內教師到相關產業和領域一線學習交流、相關產業和領域的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建立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同時,探索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的有效方法,將信息安全專業教師在科研領域的成果和經驗轉化為教學內容,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修養,為信息安全專業的特色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煥國,黃傳河,劉玉珍等. 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J]. 高等理科教育, 2004,(02).
[2] 李寧. 我國開展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工作的必要性[J]. 中國考試(研究版),2006,(10).
[3] 王海暉,譚云松,伍慶華等.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 2006,(05).
[4] 李章兵,劉建勛,廖俊國. 本科信息安全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7,(11).
[5] 趙澤茂,劉順蘭,王小軍. 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01).
[6] 趙澤茂,劉順蘭,王小軍,馮中娜. 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