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蛟河市勝利小學 張穎
教學目標:
1.了解戲歌,初步感受戲歌的演唱風格。
2.學習演唱《龍里格龍》,能正確、有韻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方法:體驗法、觀察法、模仿法
教學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導入
1.觀看視頻《梨花頌》片段
2.師小結(出示課題:龍里格龍)
三、學習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發興趣
1、初聽歌曲(出示歌譜)
2、復聽歌曲
3、再次聆聽,找出相同旋律,并進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讀歌詞
1、學生按節奏讀歌詞
2、教師范讀歌詞
3、學生再次讀歌詞。
4、提問:“格”字在讀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帶兒化音、后面的帶兒化音)
(四)學唱歌曲
1、隨琴小聲填唱
2、講解各種音樂記號的作用
3、教師范唱。
4.師生接龍演唱
5、歌曲處理
6、分組演唱
7、加動作完整演唱
8、看指揮完整演唱
9、加上戲曲動作完整演唱
五、藝術拓展
認識因數
n
教學內容
教材第55、56頁
認識因數、質數、合數
n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因數,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2、了解質(素)數、合數,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能找出100以內所有的質數。
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寫算式以及找1~10各數所有因數的活動中,經歷認識因數、質數、合數的過程,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合數的方法以及求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積極主動參加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做法和發現的結果,獲得成功的體驗。
n
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因數、質(素)數、合數的概念,能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能夠迅速判斷一個數(50以內)是質數還是合數。
n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例1、2)。
n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設疑激趣
1、認識倍數?
師:舉例說明。?如:12÷3=4??????12是3的倍數;?12÷4=3??????12是4的倍數。
2、提出問題。
師:12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那么3和4是12的什么數呢?在數學上3和4叫做12的因數,今天我們就學習“因數”。?(板書課題:因數)
設計意圖:
在復習中提出新的問題,學生思維產生思索,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引出新的課題。
(二)引導探究
自主建構
1、認識因數。
(1)給出一個數,把這個數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
師:你會把12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嗎?自己寫一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2=3×4???12=2×6????12=1×12
(2)提示因數的意義。
師:乘數也叫因數,像1、2、3、4、6、12這些數都是12的因數。
(3)“試一試”:找出18、24的所有因數,并寫出來。
過程要求:(課件播放)
①
獨立寫出18的因數。②同學之間交流?③結果反饋。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有多少個因數。
如:18=1×18=2×9=3×6
鼓勵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乘法算式的形式)找出18的所有因數,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18的因數有:1、2、3、6、9、18。
24的因數有:1、2、3、4、6、8、12、24。
設計意圖:
通過寫乘法算式,引出因數概念。然后試著寫出18和24的因數,介紹找因數不重復、不遺漏的方法。
2、質數與合數。
(1)找出1~10各數的所有因數。
師:(課件出示)你能寫出下面各數的所有因數嗎?
1的因數有:(
)
2的因數有:
(
)
3的因數有:(
)
4的因數有:
(
)
5的因數有:(
)
6的因數有:
(
)
7的因數有:(
)
8的因數有:
(
)
9的因數有:(
)
10的因數有:
(
)
(2)學生填出以上各數的所有因數。
過程要求:(課件播放)
①獨立填寫
②師巡視,檢查是否填寫完整。
③同學之間交流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并互相校對。
(3)觀察與分析。
師:觀察寫出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明白其中的規律,比如,最小的因數、最大的因數、因數的個數等)
師生歸納總結得出:
①
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
②
一個數的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③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④
像2、3、5、7等的因數個數都是兩個,只有1和它本身。
⑤像4、6、8、10等因數個數都多于兩個,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其他因數。
(4)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在學生明白一個數的因數個數的特征時(以上幾個問題),教師可說明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并板書。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也叫做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師:1是質數,還是合數??先讓學生找出1的因數的特征,然后,教師明確告訴學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能寫出兩個質數嗎?合數呢?
如:質數:11、13。合數:15、20。
設計意圖:
在分類的基礎上歸納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然后再引出質數、合數概念,接著判斷特殊的數1是質數還是合數,最后自己試著寫出質數、合數。
3、找出1~50以內的所有質數。
師:(出示1~50數表)你能從數表中找出所有的質數嗎?自己想一想,小組討論,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預設)
生1:先把2、3、5、的倍數劃掉。
生2:再劃掉、7、11、13的倍數。
生3:然后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合數,再劃掉,剩下的就是質數了。
師:剩下的數有哪些呢?誰讀一讀。
生: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
設計意圖:運用找一個數的方法,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最后找出50以內的質數。
(三)強化訓練
應用拓展
1、教材第56頁“練一練”第1、2題。
2、教材第56頁“問題討論”。
設計意圖:
1、在找質數和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過程中,理解、內化質數、合數的意義,掌握質數、合數的特征。
2、在“問題討論”中,溝通偶數與合數、奇數與質數、質數與合數的聯系與區別。
(四)達標反饋
1、填一填。
(1)30的所有因數有(
),這些因數中,(
)是質數,(?。┦呛蠑?,(?。┘炔皇琴|數也不是合數,奇數有(
),偶數有(
)。
(2)一個數是42的因數,還是3的倍數,這個數可能是(
)。
(3)一個數的最大因數是18,這個數是( ),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12,這個數是(
)。
2、下面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入指定的圓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
3、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五)自主反思
深化體驗
師:“請同學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歸納總結:“學習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什么是質數、合數;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p>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保護我們的聽力》是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突出在這個社會環境內噪音污染對人體聽力和健康的影響。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學生了解了鼓膜在幫助我們聽到聲音中的重要作用,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通過“鼓膜模型”的活動,認識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層膜,是很脆弱的,這對于提高學生保護聽力的意識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知道控制噪聲是避免我們受到噪聲侵害的根本方法,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知道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2、通過閱讀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3、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和控制噪聲的方法。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實驗驗證控制噪聲的方法。
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發聲罐,棉花,毛巾,報紙。
學具:發聲罐,棉花,毛巾,報紙。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段視頻,請在觀看的時候思考,視頻前半部分和后部分的聲音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前半部分,聽起來很刺耳,后半部分聽起來很悅耳。前半部分,聽起來很難聽,后半部分聽起來很悅耳。前半部分,聽起來不舒服,對我們的聽力有害,后半部分很動聽,讓我們心情愉悅。)說的真好,老師給這兩段聲音分別起了名字,噪聲和樂聲。你認為這兩段哪部分是噪聲,哪部分是樂聲?哪種聲音對我們的聽力是有害的?(噪聲)所以我們要遠離噪聲,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保護我們的聽力。(教師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遠離噪聲。
我們已經知道了那些聽起來刺耳、令人不舒服、使人心煩意亂的聲音就是噪聲,你能說出生活中哪些聲音是噪聲嗎?(電鋸聲、玻璃摔碎的聲音、汽車的喇叭聲等)那么這些噪聲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傷害呢?(噪音會使我們的聽力下降,甚至耳聾,還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遇到噪音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捂住耳朵,在噪音大的地方戴耳塞或頭盔等保護裝置。)
活動二:控制物體發生。
同學們真聰明,除了以上防護措施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學生思考后匯報:教師總結:控制物體發聲。(教師相機板書)
教師演示:教師搖一搖發聲罐,發出盡量大的聲音。同學們聽到這樣的聲音覺得舒服嗎?你們有什么辦法能使發聲罐發出的聲音變小嗎?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器材有,發聲罐、棉花,毛巾,報紙。小組討論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小組交流,匯報。教師作補充,完善實驗方案。將學生的方法在課件中記錄下來。
教師出示“實驗小提示”。請一名學生朗讀實驗小提示后,學生開始實驗。
分小組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教師相機在課件中標注可行的實驗方法。
控制噪聲方法分類:
同學們所想的方法都得到了驗證,如果要把這些方法分成兩類,你認為應該怎樣分呢?(學生思考匯報)第一類是控制聲源;第二類是阻礙傳播。
三、知識拓展
關注社會公德:控制自己的聲音。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保護自己的聽力,同時,我們還要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在不同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聲音呢?出示;電影院、圖書館、醫院、課堂四幅圖片。學生匯報如何控制自己聲音及原因。教師及時評價:你真是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孩子。
花
雞
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
2、能夠初步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方法和規律。
3、愿意欣賞中國民間美術,對中國民間美術感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裝飾、簡化、變形、夸張),感受其特有的藝術美感。
教學難點:
動物變形及創作過程
教學及相關資料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彩色筆、油畫棒、鉛筆、橡皮、圖畫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謎語:頂上紅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測天亮時,一唱萬門開。
引出課題《大花雞》
【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謎語了解雞的特點?!?/p>
二、講授新課
師:雞有什么本領?(吃蟲、下蛋、打鳴等)
【通過思考,了解記得習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繪畫中,能把雞的動態畫的更豐富】
我們一起來領略雞的風采。欣賞關于雞的圖片。
(1)多媒體圖片:
1、大公雞
2、一只花雞
3、錦雞
【學生通過欣賞了解雞的特征。通過幾張圖片放在一起對比的能使學生更容易發現雞的外形特點?!?/p>
(雞的結構:頭、頸、身體、尾巴、腳。頭是圓形,身體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彎彎的。)
師:雞得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欣賞真實的雞的圖片,】
引導學生從外形、顏色等方面了解雞的特征。(紅紅的雞冠子、翹起的尾巴、美麗的羽毛等)
師:在漢語中”雞”與”吉”諧音,是吉慶、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藝術家都喜歡用雞的形象當做為素材,創作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寄作品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國民間繪畫作品的寓意。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p>
師:現在我一起來看看藝術家是如何對雞進行裝飾的?
(2)多媒體圖片:真實的雞和圖案雞做對比,裝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樣?
【通過不同作品的欣賞,探索農民畫不同的裝飾方法?!?/p>
1、農民畫
藝術家眼中的雞和真實的雞有什么不同?
(形狀變形、顏色夸張)
師: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裝飾繪畫的基本方法。變形、夸張
2、農民畫雞
通過欣賞探索裝飾方法一:
表現結構的花紋,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畫這樣的花紋要注意結構的形狀特征,可用類似的圖形去替換。如樹葉和花瓣替換羽毛太陽替換眼睛等。
3、農民畫雞
這副作品是如何裝扮的?通過欣賞探索雞的裝飾方法二:
可以用有象征意義的花紋,
如民間藝
術品中,裝飾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
(雞和魚代表吉慶有余)
這兩只雞在裝扮的時候有什么區別嗎?
【通過欣賞不同的材質的雞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雞
這個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圖案雞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衣服上的圖案也表達了家人對我們的祝福,現在我們一起來創作一幅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師示范
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用簡筆畫雞的方式讓學生一邊討論一邊了解雞的外形和動態變化。
多媒體出示創作提示:
1、畫出雞的外形,注意雞的外形和動作。
2、進行裝飾,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雞的身上大膽裝飾合適的花紋。
(注意花紋的色彩搭配)
四、
學生創作
選擇合適裝飾方法和裝飾圖案裝扮一只與眾不同的大花雞。
五、欣賞評價
學生互評,說一說其他同學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換作品,學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
五、小結
多媒體圖片:中國地圖
這張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雞的中國地圖使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
熱愛我國的民間文化的情感】
8.制作我們的小樂器
【教材簡析】
《制作我們的小樂器》是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最后一課,該內容適合運用工程設計思維進行教學。教材分兩部分內容:設計自己的小樂器;設計和制作自己的小樂器。這兩部分內容如果都要展開,一節課的時間是不夠的,于是嘗試著運用STEM的理念與工程設計的思想,通過創設情境把項目要求、自主實踐及交流反思這幾個環節融合在一起,最終希望孩子初步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的過程,建構起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這一概念,同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起來。
【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課內完成“制作我們的小樂器”的任務,實踐部分應該是足夠的。安排學生們在課內充分思考、充分討論,要求必須有一個具體可實施的做小樂器的計劃,鼓勵他們及時完成簡易“設計圖紙”,能完成制作和調試,最終把小樂器改進,讓它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科學探究目標
1.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過程。
2.通過口述、圖示等方法表達自己的設計和想法,能從交流中提取信息改進自己的小樂器。
科學態度目標
養成樂于動腦、動手的習慣,感受到身邊處處是科學。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利用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可以改變我們聽到的聲音高低,并演奏悅耳的音樂作品。
【教學重難點】
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小樂器并畫出草圖。
【教學準備】
彈撥類制作:組裝紙板、皮筋、琴碼
打擊類制作:燒杯(500ml)、水、勺子
吹奏類制作:試管、水
小樂器設計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啟發談話,直接導入課題。
1.圖片出示幾種常見的小樂器。
你認識它們嗎?這些都是什么小樂器?它們是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
(啟發學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發聲的小樂器、選擇什么材料實現。)
2.聽一段《歡樂頌》樂曲,今天我們就一起制作我們的小樂器來演奏這首曲子。(出示課題)
二、明確任務,探討評價標準
1.問題:想要完成這個任務,小樂器必須滿足哪些標準?
能發出聲音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能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在基本準確的音階上)
可先出示三大類小樂器的制作所需材料
問題:怎樣讓橡皮筋/燒杯/試管發出聲音?——皮筋振動/燒杯與水共同振動/空氣柱振動
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改變皮筋松緊/改變燒杯中的水量/改變空氣柱長度
怎樣確認發聲是否在準確的音階上?——借助調音器(電子屏)
梳理標準:
1.設計圖與小樂器成品相一致
2.能發出接近音階的音高聲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歡樂頌》
4.制作精美,成本節約
5.分工合作,衛生整潔
出示材料,
(1)6根皮筋、組裝紙板、琴碼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2)燒杯(500ml)、勺子(金屬勺)、水(1200ml)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3)試管、水(100ml)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2.明確任務分配(3分鐘)
(1)小組討論確定三大類小樂器的設計制作小組:你想做彈撥類、打擊類、吹奏類這三類中的哪類樂器?小組確定選擇材料:用你選擇的材料和工具,畫一畫設計圖。你打算怎樣讓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節?畫出示意圖。
(2)分享兩個小組的設計。
問題:你更喜歡哪個小組的設計?為什么?有哪些優點?(找到不足,針對問題,自己思考、與人討論,嘗試解決問題。大膽設計樂器草圖,讓教學的難點在小組的交流、合作、探討和老師的適機點撥中得到解決))
(這些問題設計為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小樂器提供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二)制作與調試小樂器
1.學生制作我的小樂器。
(1)各組根據設計圖,小組內幾個同學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樂器。同時小組內進行交流,邊制作邊調試。
(2)制作成的小樂器,能否用它試著演奏《歡樂頌》,看看它能否發出有規律的,高低不同的聲音。
(3)調整和校對小樂器的音準,讓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樂器。
小組內分工合作。制作小樂器時不能大聲喧嘩,不能影響到他人。制作時要注意安全,注意小樂器美觀度。
(學生開始制作,學生進行制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可以進行教學輔導,同時老師更應該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所展現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評價鼓勵,對其他的同學起榜樣示范作用。)
做完后組內自我交流。
2.交流分享:問題:在制作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如何解決的?完善我們的小樂器。
三、展示:自制小樂器展示會。
根據評價標準,完成小組自評。
請得分較高的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并演奏《歡樂頌》。
四、拓展:小結延伸
1.同學們,我們還可以怎樣改進我們的小樂器?
2.看一看:這些都是其他同學制作的小樂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類型的小樂器吧!課外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其他類型的小樂器。
【板書設計】
8.制作小樂器
黑板上貼上學生制作小樂器的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