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質控分析

      護理質控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質控分析

      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護理缺陷 原因分析 對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45

      護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護理人員素質的因素:個別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淡漠、惰性嚴重、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慎獨精神,不能嚴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辦事,導致護理缺陷的發生。表現為對患者護理不周,服務態度差,言語沖撞;有章不循,違反制度或技術操作常規;缺乏同情心,不重視患者的主訴;依賴陪人、護工及實習學生;發生錯誤不報告,不采取或不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情感受挫、疲勞、疾病時,工作的注意力分散等。

      護理人員業務的因素:護理人員業務知識缺乏、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或不熟練,操作中失誤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表現為專業理論知識缺乏,對病情觀察不細致、不周到、不及時,記錄不詳細;新藥品種多,更新快,護士對藥物的用途、副作用不明;對一些新的醫療產品的認識不夠,使用時考慮不周;對急救設備不會熟練使用,使搶救不得力等。

      護理管理方面的因素: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漠,管理缺乏力度,質量控制措施形同虛設流于形式;管理重心偏移,管理職能受到影響。表現為護士長花大量精力進行瑣碎的行政事務管理;對患者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時;護理人員嚴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負荷工作或分工協調不當;不重視護理人員業務技術培訓等。

      醫院物資設備的因素:護理物品、設備與藥品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護理技術的正常發揮,影響護理效果,這些是構成護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為設備性能不好、不配套;藥品數量不足等。

      醫院環境方面的因素:指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環境安全。表現為醫院的基礎設施、病區物品配備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險品管理及使用不當也是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病區的治安問題等。

      對 策

      ①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工作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責任感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前提,培養慎獨精神和利他意識,遵循患者至上的宗旨,才能圓滿完成工作。②強化安全意識、落實護理工作制度,經常性的學習醫療安全知識和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履行崗位職責。③加強管理、履行管理職能:護士長要勤檢查、勤督促,對隱患早預防、早發現、早杜絕;工作繁忙時合力調配人員和分配工作任務;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④實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充分發揮質控組織的作用。⑤對重點人員和重點環節加強管理:按具體情況,分別因人施教,以提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⑥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的作用:高年資護士要為年輕護士把好關,做好傳、幫、帶、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此防范差錯。⑦加強與后勤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后勤部門是為一線服務及提供保障,臨床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應及時通知,要確保工作的安全。

      討 論

      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醫護人員進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21~65歲,平均(41.4±2.4)歲;急救原因:外傷7例,心臟疾病18例,腦血管意外16例,中毒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23~64歲,平均(41.8±1.8)歲;急救原因:外傷9例,心臟疾病16例,腦血管意外15例,中毒3例。所有患者家屬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急救原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具體如下:①確保急救車內物品齊全、儀器良好;②接聽急救電話時,應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地理位置、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記錄來電時間;③以最快速度達到現場;④達到現場后,需迅速對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斷,對于病情嚴重患者,應給予心肺復蘇、心電監護、止血及骨折固定等搶救護理措施;⑤依據患者病情幫助其選擇合適,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急救藥物;⑥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囑其配合醫務人員的急救工作,并盡快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1.2.2觀察組

      質量控制路徑,具體路徑內容如下:建立急救質量控制小組,小組成員由急診科主任、護士長、隨車急救醫護人員組成。在進行急救前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快速制訂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控制路徑方案,同時準備好急救所需藥品、儀器。其護理過程由護士長全程監督,并將監督結果進行總結,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每月對監督管理結果進行總結,對護理管理制度進行修正,從而不斷完善質量控制路徑。具體路徑內容如下:①急救人員:組織院前急救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并對其進行考核,以提高其業務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業務能力,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提升急救科室護理人員自身責任感,樹立“以患者為中心”意識;重視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良好的合作氛圍。②急救用品:護理人員應確保急救車上的急救儀器及物品完好,可以隨時使用,將所有藥品進行分類,放置在規定位置,定時檢查藥品的有效期,保證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內。每天均需對急救箱內物品進行檢查,確保急救箱中物品完整;每周對急救儀器進行保養、檢查,保證無破損及正常應用,如發現破損,則應及時進行更換或維修。對急救箱中的急救設備進行定期消毒。做好交接班工作,在進行交接班時應對急救車中所有藥品、器械進行清點,并確保完好。護士長要不定期對救護車上的藥品及器械進行抽查,并將抽查結果在會議中報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監督護理人員進行整改。③急危重癥患者:對于常見急危重癥患者(腦出血、外傷、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等疾病),應采取個性化護理路徑,以縮短急診救治時間,提高急救成功率。對于突發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應注意:患者需平躺于安全開闊地面上,及時判斷其呼吸及意識狀態;解開患者衣扣,清除口腔異物,避免呼吸道阻塞;進行吸氧或心肺復蘇;及時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心電監護;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患者病情緩解后立即轉入醫院。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救治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及出診速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院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進行評價,滿分10分,6分及以上為滿意。1.4統計學分析采用SSP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差錯發生率、救治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救治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出診速度比較

      觀察組出診時間為(13.4±2.4)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4±3)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73,P=0.006)。

      3討論

      院前急救是指自第一救援者到達現場且通過開展一些必要的搶救措施開始一直至救護車到達現場實施急救處理,然后將患者送入醫院急診室的整個過程[3。當患者發生突發疾病或因意外而受到創傷時,采用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決定患者生命是否能夠得到延續。院前急救水平與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同時還關系到整個醫院的醫療水平,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是當務之急[4-5]。而質量控制路徑是臨床路徑的一個分支,是較為高效的護理模式之一[6-7]。臨床路徑指是按照患者實際病情變化,制訂針對性臨床護理服務模式,此方案應具備一定時間性與順序性。此護理模式應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開展的中心,使患者得到較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康復得到較為顯著的促進,急診救治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且最大程度減少醫療資源浪費。院前急救與護理對于整個急救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往往需面對大量較復雜的緊急狀況,需確保花費最短時間到達患者救治現場,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急診救治。院前急救護理管理采用質量控制路徑,可以使臨床護理整個過程實現程序化與規范化,院前搶救過程能夠進行持續有效的完善,使急診患者能夠得到最為及時有效的院前搶救。院前急救情況緊急,必須在接到電話后,在最短時間內出車,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并立即開始實施搶救,充分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的真諦[8]。建立完善的急救路徑是保障急救工作可以迅速、高效的有效措施。通過對急救人員的培訓,可明顯提高院前急救整個團隊的工作素質,增強團隊的思想道德水平。院前急救人員應具有較強專業知識,搶救技能熟練,團隊中每個成員均具有較高專業技能,急救技術操作水平較高。通過對團隊協作精神的良好培養,可以實現“互幫互助”,從而在院前急救過程中,人員間的配合更為完善。通過對急救用品的質量控制,可使急救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儀器、藥物等得到有效質量控制。將急救車輛中的物品、藥物、醫療設備及儀器進行定點擺放,且進行詳細記錄,可確保急救過程中能夠及時準確地使用相關物品,避免物品缺失。在換交接班時,注意清點藥品、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注意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急救用品在日常養護時,應注意“四無”“五定”原則。通過護士長的不定期抽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且根據問題實施相應對策,便于及時整改。根據急、重病癥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在實施質量控制路徑時,應注意患者具體病情,根據急、重患者的病癥實施特制護理路徑,確保患者生命體征能夠及時恢復穩定,利于下一步的臨床治療。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救治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出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質量控制路徑用于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可以提高出診速度,降低護理差錯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作者:穆秋紅 單位:沈陽急救中心

      參考文獻

      [1]申云.優質護理服務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7):136-137.

      [2]田書明.院前急救質量控制與護理風險管理實施[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21(1Z):313.

      [3]馮曉薇,吳仙蓉,向美煥.質量控制路徑在院前急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2):71-72.

      [4]廖茜.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10):96-97.

      [5]陶秀萍,吳福榮,陳麗卿,等.院前急救護理管理中的質控模式及成效[J].中華護理教育,2012,9(5):227-229.

      [6]馬真琴,苗鳳花,馬曉瑩.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控制方法的探討[J].西部中醫藥,2011,24(12):82-83.

      [7]沈愛華.質量控制路徑在院前急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2):383.

      [8]陳曉琴.院前急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探討[J].全科護理,2012,10(3):251-252.

      [9]李娟.質量控制路徑在院前急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284-285.

      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急診護理 急診分診管理控制 搶救效率 價值分析

      急診科是臨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急診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復雜及發展迅速等特征,加之受到疾病影響,易導致患者及患者家屬出現負性情緒,促使其治療依從性與配合度下降的同時,還易影響臨床急診救治效率,增加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風險,甚至于還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需要急診護理人員的高度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應對能力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來配合急診救治,從而提高急診救治效率。為此,此次研究中對急診護理管理中采取了急診分診管理控制,并分析其在臨床實踐應用中的價值,現分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對象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診處就醫的40例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回顧性分析患者資料,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22例與18例,年齡在12~65歲,平均齡(38.52±0.63)歲;另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診收治的40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女患者各23例、17例,患者年齡12~66歲,平均年齡(39.02±0.72)歲,兩組基本資料數據對比差異較小(P>0.05)。納入標準:(1)患者和(或)其家屬知情并愿意參與本研究。(2)無語言功能、智力功能障礙。(3)可積極配合研究。(4)經核實滿足急診救治要求。排除標準:(1)智力功能障礙、言語功能喪失。(2)存在精神疾患。(3)存在嚴重肝腎、心血管疾病。(4)合并惡性腫瘤。(5)試驗途中退出。

      1.2方法

      對照組在急診救治過程中提供急診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取急診分診管理控制,內容如下。(1)衛生及護理服務管理:組建救治小組,小組成員由急診主管醫師、高年級護士和科室主任組成,加強醫護人員培訓:提升醫護人員對急診患者的急救措施操作能力、應急反應以及對各種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同時要制定做好崗位責任制管理,確保每個環節定崗定位,每個崗位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病史及藥物過敏情況進行詳細記錄,確保患者各環節救治過程中準確無誤。同時護理人員要簡便快速的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給予親切的鼓勵安慰,減輕患者和家屬過度恐慌不安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以及家屬的配合度。并要在急診大廳擺放急診就診流程展示圖,減少家屬咨詢時間,提高就診效率[1]。(2)完善分診管理:結合患者病情予以分級管理干預,評估急診患者病情,按照由重至輕將患者分作四個級別,Ⅰ級:瀕危且需及時予以心肺復蘇者;Ⅱ級:高熱驚厥且合并嚴重抽搐者,需開通綠色搶救通道;Ⅲ級:病情緊急者需優先診治;Ⅳ級:病情較為嚴重需協助完成急診會診。同時要密切監測各級別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做好應急準備方案[2]。(3)急救物品管理:護理人員要做好急救物品的準備工作,將重復使用的急救物品做好消毒處理,每日要詳細檢查各類急救物品的質量及數量,確保急救過程中的使用安全性[3]。(4)急救護理管理:在急診救治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醫護人員要做好防護措施,衛生消毒處理,避免在搶救過程中發生感染現象,同時醫護人員要加強配合,確保接到患者后,護理人員要迅速對患者采取心電監護,同時快速進行血尿常規以及肝腎功能等檢查,詳細評估掌握患者病情,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急救藥物,給予有效吸氧,并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情況,并要做好應急準備[4]。

      1.3 觀察標準

      (1)統計管理質量,指標包括急救物品、急診分診、搶救室、衛生服務質量及急救管理,以院內自制考核評分進行評估,單項指標為0~20分,分越高則顯示管理質量越優。(2)統計成功搶救率,患者各項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且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即可判斷為成功搶救。(3)統計并發癥與護理差錯事件發生情況,評價量表選取調查問卷方式,分為3個評價標準,即不滿意、基本滿意與非常滿意,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總滿意度為基本滿意與非常滿意例數/每組納入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得數據以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以%、表示,分別以t與χ2檢驗,若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檢驗結果為P<0.05,則具有檢驗意義。2 結果2.1 管理質量

      通過對兩組各項管理質量指標進行對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診綜合護理管理質量對比詳情

      2.2 成功搶救率、并發癥及護理差錯事件

      與對照組患者最終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差錯投訴率及滿意度各項指標的85.00%、15.00%、20.00%、85.00%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提高,其結果均達到了97.50%,同時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差錯投訴率分別僅為2.50%和5.00%,兩組患者上述指標相比,觀察組優勢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組間各項計數指標比較詳情[n(%)]

      3 討論由于臨床急診科患者病情均比較危急,因此需最快對患者展開有效救治,方可確保其生命安全。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由于患者發病較急,導致其與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負性情緒,若護理不當,極易發生護患糾紛事件。同時由于護士對急診護理知識的掌握度不足、不同疾病臨床癥狀的相似和急診日常工作量過大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僅會增加臨床護理事件發生風險,增加護理難度的同時,還會使患者的救治效率受到影響[5-6]。所以,應加強臨床急診護理管理質量,提高急診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能力及應變能力,通過專業嫻熟的護理配合,提高臨床救治效果,降低救治期間并發癥發生風險,對確保患者機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起著積極意義[7-8]。為此,本文中對急診護理中應用了急診分診管理控制措施,并在急診救治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急診是一個醫院的窗口,它不僅代表了一個醫院的醫療水平,而且代表了一個醫院的服務水平。急救的第一步是分流。唯有及時有效的預診分診,才能提高診療速度和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強化前臺分診中心的管理,可縮短急診等候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護患矛盾,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分診護士應具備下列條件: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并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通過各科輪崗,熟悉各種疾病的發生過程,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臨床知識結構豐富[9-10]。應該有能力運用專門知識進行快速評估。對患者進行能力分類。急癥醫療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急診科是醫療糾紛多發區。分診護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急救技能和經驗,而且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還要具備與醫院各部門(如安保部、門診部、醫院辦公室、病房等)溝通技能的技能,熟悉醫院規章制度、醫療保健規章制度,以及與有關主管的聯系方式,以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從復雜多變的狀態中迅速做出準確判斷,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來。心理素質要求:分診護士應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具有冷靜、勇敢、風趣、謙恭、有愛心、有奉獻精神、豐富的社會經驗、洞察力和急救意識等素質[11]。

      分診護士必須與患者面談,若未見患者,則不予登記。要做一次調查,兩次觀察,三次檢驗,四次分類。問診過程中,使用文明語言,禮貌服務,正確分類患者,以體現分診服務質量[12-13]。組織月度業務學習,梳理分析疑難誤診病例,交流工作經驗,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醫院;護理管理;院內感染控制

      醫院感染是為患者在無感染、也不存在傳染病潛伏期情況下,入院后受感染。隨著醫療發展的快速前進,抗生素濫用情況比比皆是,從而導致醫院感染呈上升趨勢。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過程中,護理管理為至關重要的環節[1]。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便是醫院感染防控,兩者之間關系密切。為防治醫院感染,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醫院護理管理中,護理管理的作用,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2.4±5.9)歲。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嚴格執行護理管理措施,對于任何存在感染幾率的環節都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消毒措施,制定嚴格規章制度,在實施護理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能有章可循,各崗位人員可明確職責,將制度層層落實到位。醫院感染科需行嚴格監督制度。護理人員需對院內感染預防的理念、教育嚴格落實,從而讓護理人員對感染控制重要性有深入了解,并掌握感染防控相關操作技術,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需采取定期培訓模式,加強綜合能力。人員、物力必須加強投入力度。觀察組患者需對醫療設備進行改良,給予全自動干燥柜、清洗機、脈動真空滅菌器等滅菌設備,一次性消毒用具、器械、醫療用具都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登記制度,可復用醫療器械,必須建立嚴格消毒循環步驟,回收、清洗、包裝、滅菌等,護理人員是管理直接者,護理對于其質量情況是直接接觸者,一旦護士未及時發現醫療用品不合格,便會導致醫院出現感染。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對醫療用具做仔細檢查,可有效確保使用安全。督促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性,并制定相應的使用標準。對照組行常規護理,采取基本預防措施。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做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為2.5%,對照組感染病例14例,占總比例的35%,兩組感染率差異明顯,(P

      3討論

      護理管理主要目的為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在護理管理過程中,發揮護理人員潛能,利用護理人員對醫療設備的接觸、社會活動、環境過程。護理管理是對護理工作特點進行研究,從中尋找規律,對護理要素做計劃、科學的協調、控制,確保護理管理工作可以達到最優運轉效果,從而將整個護理管理系統功效放大,為患者提供專業護理[2]。護理管理工作的實施,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的好壞。

      醫院感染為醫源性感染,是指人員在醫院活動中被病原體侵襲,引發經明確診斷感染[3]。也可將其稱為患者在入院之前未發生感染,且自身不存在潛伏期病癥,而在住院期間和住院后出現的感染癥狀,都稱之為醫院感染。患者出院后,將院內感染病原體,尤其為耐藥細菌,帶入家庭和社會后,導致疾病流行、傳播,為治療工作帶來極大難度[4]。目前,院內感染已經受世界各地關注,對于身體素質差,抵抗力較低的患者,一旦出現院內感染,甚至會對患者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護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可顯著降低患者出現醫院感染的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從研究中顯示,觀察組發生醫院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醫院感染近幾年發生率較高,因抗生素濫用情況加劇,為醫院的感染傳播增加了較大的危險性[5]。針對如此現象,醫院必須采取相應的護理管理對策,及時對感染傳播情況進行預防,以護理人員為核心,開展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護理管理是患者身體狀況控制的關鍵,以護理管理方式,可對患者醫院感染情況進行有效制止,預防其發生。有潛在感染情況患者,必須及時予以密切觀察,一旦有感染發生跡象,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抑制,從而避免感染、危重情況發生。從研究中顯示護理管理工作可有效預防醫院感染,對醫院感染的傳播能有效預防和控制,一旦發現,及時采取控制措施,能預防病情惡化,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平,羅騰達.傳染病突發疫情的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控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1):59-60.

      [2]溫泉,李紅霞.強化護理管理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9):2319-2321.

      [3]楊風萍,吳文.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9):4106-4107.

      護理質控分析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入選對象80例,全部為本院接診的混合痔術后自控鎮痛患者,入選時間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5~65(49.7±5.7)歲;手術時間38.71±7.14min。研究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24~67(49.5±5.9)歲;手術時間37.18±7.71min。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自控鎮痛方法選擇的泵注儀器為微電腦電動注藥泵(DDB-I-A型)(蘇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2540514號),而PCI藥物的配置包括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6mg+曲馬多注射液0.6g+鹽酸格拉司瓊注射液3mg+0.9%生理鹽水100ml,均采取靜脈持續給藥,用藥方式為,初次劑量為3ml,持續給藥量則為每小時1.5ml,同時PCA量為每小時1ml,極限量規則為6ml,維持48h。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盡量為患者營造舒適安靜及整潔的環境,減少病房內外的噪音,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暗示與心理壓力;對手術部位加強保護,做好與管道護理,盡量確保患者舒適;定期協助患者翻身與咳痰,并保護皮膚清潔與干燥,減少褥瘡;指導患者術后進食與營養支持。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包括以下內容:

      (1)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對自控鎮痛并不了解,為此應加強健康教育,同時告知他們術后護理方式、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促使他們提前做好身心準備。也可讓他們認識到術后鎮痛的重要性,從而消除他們對繼續用藥的擔憂,指導與鼓勵他們在術后疼痛時主動按壓自控按鈕。此外,還將鎮痛泵應用方法與識別簡單故障提示等告知患者,促使他們加強自我保護。

      (2)心理疏導: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予以積極的心理疏導,促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接受與配合治療、護理。術后鎮痛治療會引發心理負擔,為此促使他們建立良好的心理預期,部分患者過于恐懼則要實施心理暗示或轉移注意力,協助他們克服恐懼。

      (3)疼痛干預:主訴有疼痛的患者應及時對鎮痛泵各個部分的連接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入藥途徑順暢后,可適當增加用藥劑量來緩解疼痛。針對可能加劇疼痛的各種因素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盡量減輕他們術后的肢體腫脹引發的疼痛,比如抬高術側肢體,以及保持外展中立位等。

      (4)不良反應干預:嗜睡、惡心嘔吐等屬于常見不良反應,應對病情加強觀察,若有不良反應則要及時停止或減少用藥。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術后2、12、48h時疼痛VAS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字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術后疼痛VA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2h疼痛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術后12、24h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護理滿意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5.00%(38/40),對照組則為82.50%(33/40),研究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3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發生嗜睡1例、眩暈2例、惡心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對照組則發生3例嗜睡、4例眩暈及5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0%,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